10.2滑轮及其应用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10.2滑轮及其应用 》教案设计
《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其特点,并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2、会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五要素,并知道其实质是什么杠杠。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及实质难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再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学生自己总结结论。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上节内容:杠杠的五要素,杠杠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及杠杠分类。
(二)进行新课1、在展示台上向同学们展示滑轮的模型,让他们知道滑轮的构造。
在让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91和P192第一段内容,让他们大致了解滑轮由于组装不同,就可以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得出了滑轮的分类。
2、用PPT展示生活中定滑轮图片和动滑轮图片3、探究定滑轮特点:首先在黑板上向同学们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然后用PPT展示一张实验数据表,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初步得出结论结论:缺点:不省力,即F=G然后在黑板上亲自演示定滑轮工作过程,并标注物体上升的位置变化h和绳子自由端的升长变化s,让同学们亲眼所见绳子自由端升长度和重物上升高度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不费距离,即S=h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同学们观察物体的运动方向和绳子拉力的方向,比较如果没有定滑轮,我们要把一个物体拉上去,必须怎样用力?用了定滑轮之后有什么好处?从而得出定滑轮的优点:优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总结结论:定滑轮特点:缺点:1、不省力:F=G2、不费力:S=h优点:可以改变里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由杠杠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当L1=L2据杠杠的分类可知,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4、探究动滑轮特点:在PPT上展示动滑轮工作动画,同样由表格的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结论:动滑轮可以省力,并且省一半的力,即F=1/2G总。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对滑轮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特点。
难点:1、学生自主探究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2、理解动滑轮的实质及工作特点。
三、教具单滑轮2个,铁架台1个,刻度尺1个,绳子2根,大钩码1个,小钩码若干个,弹簧测力计1个。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复习杠杠,导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二)新课讲授一、滑轮的概念及使用方法:[教师活动]ppt显示升旗仪式的图片,引入滑轮。
让学生探究,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滑轮?出示滑轮,让学生总结滑轮的构造。
[学生活动] 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
(板书------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教师活动] 举例: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
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工人甲,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乙,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教师讲述: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 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推荐】.doc
A.F1>F2>F3B.F2>F3>F1
C.F2>F1>F3
D.F3>F1>F2
参与练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反馈,为滑轮组的学习打好基础。
引导,提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
2.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
3.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
总结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聆听
结合刚才的图片尝试理解这一概念
观察实验,分析数据
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不能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拉力的大小不同。
移动的距离也不相同。
绳子从定滑轮开始绕线,拉力的方向就向下,绳子从动滑轮开始绕线,拉力方向就向上。
有几根绳子承担物重,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有几根绳子承担物重,拉力所移动距离就是物体升高距离的几倍。
通过实验思考和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和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和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和规律。
看图,思考并回答: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 教案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了解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判断滑轮或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4.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判断动滑轮的支点、滑轮组的组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能徐徐升起。
你知道旗杆顶端是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去的装置是什么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定滑轮[阅读课本]P191“定滑轮”[思考]观察滑轮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提示]熟悉与滑轮相关的几个名词(轮、框、轴),并明确其所在的位置。
[思考]你认为轮边的槽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绳子绕在轮子的槽中,拉动时才会方便自如。
[思考]如果将滑轮的轴固定,绳子的两端分别连接什么呢?[提示]绳子的一端连接物体,另一端用手拉动。
升旗时,国旗系在绳子的一端,另一端用手拉,国旗就能徐徐升起。
[思考]这类滑轮有什么特点?[提示]滑轮的轮轴固定,将重物系在绳子的一端。
[小结]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实验]定滑轮实验。
[思考]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是为了什么?[提示]测量出钩码的重力,可以比较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大小,从而判断该机械是否省力。
[思考]改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通过改变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以验证拉力的大小与拉力的方向是否有关。
[思考]通过实验,你认为定滑轮有什么特点呢?[提示]拉力的大小和物重的大小相同;改变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不变。
[小结]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观察图10-15,把定滑轮看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提示]定滑轮的小轮绕着固定轴转动,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详细介绍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原理;2.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活动过程2. 讲解滑轮的原理: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滑轮的原理图,并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滑轮是如何工作的。
3. 动手实践: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滑轮组、绳子和重物。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使用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课后拓展:我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并画出滑轮的原理图,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对滑轮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滑轮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滑轮使用的熟练度。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情境导入的设计;2. 滑轮原理的讲解方式;3. 动手实践的安排;4. 课后拓展的方式。
1. 情境导入的设计实物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外观和结构,为后续的原理讲解打下基础;生活中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意识到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 滑轮原理的讲解方式多媒体展示可以清晰地呈现滑轮原理的内部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实物讲解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的使用,加深他们对滑轮原理的理解;通过讲解滑轮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滑轮组的基本认识,为后续的动手实践打下基础。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工作特点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难点: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仪器准备:多媒体,滑轮,铁架台,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每组一份)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周一升国旗。
提出升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旗帜向上升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
二、交流合作、解读探究:1.滑轮:课件展示:滑轮图片对照实物,学生观察滑轮,并讨论滑轮的特点,认识滑轮。
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滑轮,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动画: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过程,学生观察并讨论;定滑轮:使用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使用时,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1)定滑轮:根据课件展示的器材,组装定滑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①学生分组实验(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用定滑轮做提升)②学生可多次改变钩码个数,并记录。
(绳子一端挂钩码,一端用测力计)③学生讨论并汇报实验结果: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④解释:向下用力国旗,国旗向上升,改变拉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2)动滑轮:使用刚才的器材,组装动滑轮,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①学生分组实验(用动滑轮提升钩码)。
②对比使用定滑轮的情形,讨论使用动滑轮时的情形,汇报实验结果: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3)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课件展示:定滑轮、动滑轮图片,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3.滑轮组: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需要省力且改变拉力方向,那么仅仅一个动滑轮或一个动滑轮能不能做到?(学生:不能)所以我们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工作——滑轮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滑轮及其应用为主题的物理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能够正确使用滑轮,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使用滑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学具包括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观察滑轮的构造和作用,引导孩子们对滑轮产生兴趣。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作用。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滑轮组进行重物的提升,观察滑轮的作用。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使用滑轮,活动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课后,我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滑轮的其他应用,例如滑轮组的使用等,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操作的引导我意识到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实践操作是理解滑轮原理的关键。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滑轮的作用。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直观地观察到滑轮的构造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以第一人称解释道:“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呢?它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提升重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二、讲解滑轮原理在讲解环节,我力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滑轮的原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1)
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
2.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实质。
4.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将滑轮抽象成杠杆的展示及分析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2.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对比分析、归纳在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交流,养成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器材:滑轮、钩码、铁架台、细线、测力计、米尺,自制PPT幻灯片。
四、教学的主要环节:第一环节,通过生活情景引入滑轮概念,通过体验活动,得出滑轮的两种不同的工作情况,并对比两种情况的不同。
通过体验滑轮的使用引入对滑轮省力情况的探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定滑轮的使用特点。
第二环节,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第三环节,通过讨论和课件的分析过程,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第四环节,小结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古代工具“桔槔”引入问题“在生活中如何方便地将水桶提升到需要的高度?”,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办法,引入课题。
(二)新课:2.课堂探究活动一、探究定滑轮的特点①提出问题:直接用手和使用定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②猜想:。
③验证猜想、进行实验。
1、根据甲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即:G= N2、根据乙图组装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 (>、<、=)即定滑轮(省、不省)力。
3、在拉力作用下钩码上升的高度h= cm,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进行比较,s h(>、<、=)即定滑轮(省、不省)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0.2滑轮及其应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明珠,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培养。
本节课,我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0.2滑轮及其应用"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滑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了解滑轮的构造、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学会使用滑轮进行简单计算,掌握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基本原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滑轮组,引导他们发现滑轮组的作用和原理。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滑轮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使他们亲身体验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结合实验,探讨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技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滑轮应用的实践题目,让孩子们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滑轮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2. 活动重点:滑轮的基本原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孩子们的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掌握了滑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最新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设计
10.2 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及其特点。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两种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动滑轮的支点和它的工作原理。
课前准备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如图所示。
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器件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赏、有目的地思考、回答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滑轮1.观察如下课件图片得出滑轮定义。
滑轮:中心有轴,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
2.活动:演示用定滑轮提升钩码(如图),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
然后演示动滑轮提升钩码(如图),让学生观察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总结:滑轮的轴心位置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滑轮的轴心位置随提升的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探究点二 定滑轮问题1:可以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如果高度太高手够不到怎么办呢?比如把国旗升到顶端,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滑轮了,现在我们就来模拟用定滑轮升国旗,演示使用定滑轮。
问题2:使用机械的作用在于省力或省距离,那么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 问题3: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等于物体重力吗? 强调:沿任何方向拉动定滑轮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问题4:为什么沿各个方向拉动时拉力大小都一样呢? 定滑轮的实质是l 1=l 2的等臂杠杆(如图所示)。
⎩⎪⎨⎪⎧F =G s =h 总结:定滑轮特点是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探究点三 动滑轮问题1:滑轮除了刚才的用法,还能有其他用法来提升物体吗?问题2: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使用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 演示:动滑轮。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0.2 滑轮及其应用7-沪科版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
本节的实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学会组装滑轮组并分析其省力情况。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设计思想1、本节课从上节课的知识出发,由生活中的滑轮引入,从生活走进物理。
2、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教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5、学习滑轮组的组装及分析其省力情况6、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难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判断滑轮组承担阻力的绳子股数。
六、教具1、学生按2人一组,每组配置铁架台一个,钩码一盒,绳子,单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支。
2、老师用器材单个滑轮4个,铁架台3个,线,钩码一盒七、教学过程设计。
八年级物理全册10_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 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诱导【课前准备】弹簧测力计、定滑轮、钩码、细绳、动滑轮、铁架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吗?其实它依靠的是旗杆上的滑轮让国旗升到顶上.什么是滑轮呢?二、讲授新课(一)滑轮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做滑轮。
2、滑轮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甲:旗杆上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就是定滑轮。
乙:滑轮的轴跟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
(二)、定滑轮1、定滑轮定义: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由图可知:使用定滑轮可以将向下的对绳的作用力转化为绳对重物的向上的拉力,所以说定滑轮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那么,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吗?2、实验探究:定滑轮特点(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定滑轮、钩码、细绳(2)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②、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定滑轮测量重物③、竖直向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重物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3)定滑轮特点视频(4)实验数据填入下表:重物移动的距离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cm 重物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cm6 6 10 10实验结论定滑轮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5)定滑轮的实质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由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即:F1L1=GL2因为:L1=L2所以:F1 =G只使用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所以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动滑轮1、定义:滑轮的轴跟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2、实验探究:动滑轮特点(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轻质动滑轮、钩码、细绳(2)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②、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轻质动滑轮测量重物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重物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3)动滑轮的特点实验视频(4)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实验结论动滑轮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的力,而且费距离。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0.2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4. 学习滑轮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滑轮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力的合成和分解。
2.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PPT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轮组模型,演示提升重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的作用和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计算。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体会。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2 滑轮及其应用定滑轮 | 动滑轮定义 | 定义特点 | 特点工作原理 | 工作原理滑轮组 |概念 |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请画出滑轮组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并给出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滑轮的作用和特点,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doc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学案.doc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滑轮组的原理:学习滑轮组的构成和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滑轮组的重力计算:掌握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
4. 滑轮组的实际应用:了解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能够理解滑轮组的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滑轮组的重力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
4. 能够了解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难点: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重力计、绳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一些与滑轮组有关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及其应用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1. 动滑轮2. 定滑轮二、滑轮组的原理1. 构成2. 原理三、滑轮组的重力计算1. 计算方法2. 计算实例四、滑轮组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请说明滑轮组的原理和重力计算方法。
3. 请举例说明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答案:1. 动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所需的力;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2. 滑轮组的原理:通过多个滑轮的组合,减小所需的力;重力计算方法:滑轮组所承担的重力等于重物的重力除以滑轮的数量。
沪科版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10.2 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0.2节,主要讲述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可分为单滑轮、双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吊车、绞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滑轮吊车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通过模型演示滑轮的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讲解如何利用滑轮组提高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滑轮组,讨论其优缺点,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及其应用1. 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分类:单滑轮双滑轮滑轮组3. 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应用:吊车绞车其他领域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程——滑轮及其应用。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幼儿了解滑轮的定义、原理和分类;二是让幼儿学会使用滑轮,并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引入环节(5分钟)我拿出一个滑轮组,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类似的物品吗?”接着,我向孩子们简要介绍了滑轮的原理和分类。
二、基本概念(5分钟)我拿出卡片,上面写着滑轮的定义和原理,让孩子们阅读并复述。
然后,我通过白板和彩笔,向孩子们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实践操作(10分钟)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个滑轮组、绳子、重物等工具。
我指导孩子们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并观察滑轮组的运动情况。
四、拓展应用(5分钟)我让孩子们思考:滑轮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我鼓励孩子们举例说明,并让他们尝试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索滑轮的奥秘,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我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探索、创新,成为科学的小达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感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积极地参与实践,不仅掌握了滑轮的知识,还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越来越棒!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特别注意了几个重点和难点,这些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滑轮原理的关键。
我选择了合适的教具和学具来辅助教学。
滑轮组、绳子、重物等都是实物,孩子们可以直接观察和操作,这有助于他们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原理和作用。
卡片、白板和彩笔则用于展示和记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2 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分类。
2. 滑轮的工作原理:讲解滑轮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滑轮组的应用:介绍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晾衣架等。
4. 滑轮组的工作效率:分析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以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工作效率计算和提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吊车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吊车工作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吊车是如何实现重物吊起的?2. 概念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滑轮组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晾衣架、吊车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滑轮问题。
6. 滑轮组工作效率:讲解滑轮组工作效率的概念,分析提高滑轮组工作效率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滑轮组工作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分析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4. 计算滑轮组工作效率,并提出提高方法。
答案:1. 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装置,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吊车、晾衣架等。
2. 滑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圆周上的摩擦力来减小或改变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展示滑轮组图,请学生观察图片中
讲授
给出定滑轮的定义:
我们把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A.F1>F2>F3B.F2>F3>F1 C.F2>F1>F3
定义:我们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
提问
它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猜测一下。
2.汽车重2×104 N,陷入泥中,受到的阻力为3×103 N。
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拉出?
3.
(1)物体能被提起吗?
(2)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