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1一、总体现状1.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中女童大约占75%,男童多随父母外出读书。
其中,有35%的留守儿童为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65%.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8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
有2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抚养。
还有少数是托付给亲戚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儿童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行为习惯欠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其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读书情况,造就孩子的懒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吸烟等不良行为。
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从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缺少热情和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孩子会逃课、打架、谩骂老师。
留守儿童没人管教,自觉性较差,造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留守儿童从少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其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所以,只有从教育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教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2.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导。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特别是教育这一方面。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系特困学生家庭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
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大雪,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
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
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
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
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亲属(通常是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缺席,这些儿童面临许多教育问题,例如缺乏家庭支持、教育资源匮乏等,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该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和教育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方案设计本研究将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定性研究将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家庭情况、学校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定量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更大样本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进行整理和分析。
2. 方案实施(1)研究样本选择: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随机抽取若干所学校和若干名留守儿童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环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进行调查。
(3)访谈和观察:选择若干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深入的面谈与观察研究,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学校支持等情况。
(4)数据采集结束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数据库用于进一步分析。
3. 数据采集与分析(1)定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访谈和观察的数据进行转录和归纳,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存在的原因。
(2)定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以获取具体的数据特点和关联性。
三、研究预期成果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有以下预期成果:1.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和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2. 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深入挖掘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乡村的未成年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这些孩子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他们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
即使有学校,也普遍教师少、师资差和教学条件差,难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加之,留守儿童无人照顾,无人督促学习,容易因为缺乏交流和激励而放任自流。
2、文化环境差由于家庭未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和照料抚养,留守儿童往往很难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下成长。
很多孩子只能沉沦于电视和网络的诱惑之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容易堕落为丧失心灵价值底线的人。
3、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常常会出现孤独、抑郁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自卑、逃学、厌学等状况,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我们必须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建立全面的农村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提供开放式在线教育课程,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打造出一套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和实际生活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让留守儿童得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建立心理辅导与丰富课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尤其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开设儿童热线等形式的心理疏导机构,建立起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例如形式多样的文化社团、文艺小组、体育活动和社区义工团等等,让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既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支持。
这就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从业者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减轻教师教育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教师工作和教学效果。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和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只有我们集中精力、创新思路,引入多元化、全方位、整合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从全面、投入、入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才能够真正切实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或祖辈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留在家中由长辈或亲友照顾的儿童。
这类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他们缺少家庭关爱和引导,也容易在长辈和亲友的管教下,形成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观念,影响其成长与发展。
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非常必要和紧急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教育资源相较于城市较为匮乏,加之部分留守儿童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就读学校质量较差,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学设施建设项目也不完善,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
2、家庭教育无人照顾。
父母离开家中,留下的是长辈或其他亲友照顾孩子。
尽管年纪较大的长辈给留守儿童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但由于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家庭教育较为单一,只能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需求,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情感关系疏离。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久远地与亲生父母分开,往往产生心理孤立感,自卑、自闭、情感疏离等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容易受到欺凌、斗殴、偷窃等不良行为的影响,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措施1、增加教学投入,构建支撑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增加教师编制,支持教学设施建设,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加强教育质量评价,形成一支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的体系。
2、鼓励志愿者参与农村教育。
各级社区应当积极发动、动员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团体等力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样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3、介入家庭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最大的问题,政府应明确责任,设立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专门机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加强针对长辈和其他亲友的教育指导,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培养留守儿童健全发展的品格和素质。
4、宣传与普及法律知识。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一个/两个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留在农村老家由亲属或邻里照顾、教育的一群特殊儿童群体。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9000万,他们因为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而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和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障碍。
由于学校条件的滞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面临质量低劣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2.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影响力大大减弱,缺乏督促和引导,因此对儿童的教育投入减少,时间管理难以得到保证,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易感受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出现了攻击性、自闭、自虐等行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4.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
一些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的老师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应该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等,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2. 完善监护责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以规范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增强自我保护和适应能力。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然而,这一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这一群体的数量庞大,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状况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数量与分布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到数千万人,主要分布在贫困地区和偏远农村。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导致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相对恶劣。
2. 生活和学习状况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往往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在学习方面,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1. 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过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导致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生活和学习。
2.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
这些问题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业、生活和社交方面遇到困难。
2. 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青少年犯罪、辍学等。
此外,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也制约了国家教育公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地务工或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由长辈照料或自己照料的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着诸多教育困境,主要表现在学习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方面。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父母的教育关注和支持,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日益明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困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存在的原因,分析现有对策的局限性,提出可行的新对策建议,并评估这些对策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构建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他们通常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注,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和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在城市务工,孩子无人照顾,缺乏正规的学习环境和规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现象频发。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很多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条件落后,师资匮乏,加剧了他们的教育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综合体现。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出系统全面的教育政策和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保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农村地区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得到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在学习、生活上的指导。
祖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难以给予孩子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
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无法及时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缺乏家庭的监督和鼓励,许多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部分孩子甚至出现逃学、辍学等现象。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长期的亲情缺失使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障碍,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在放学后和节假日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
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1、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导致他们只能留在农村。
3、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学校建设和师资培养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社会关爱不够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还不够高,缺乏有效的关爱机制和措施,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1、强化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联系,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委托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关注孩子的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个群体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使得大量农村家庭的孩子被迫留守在家乡。
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他们往往面临营养不良、教育机会不平等、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背景多与贫困、家庭分裂、教育资源短缺等因素密切相关。
他们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因素不仅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影响了他们的教育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和家庭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家庭教育,才能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背景介绍】部分的文字到此结束。
1.2 问题提出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许多父母为了工作的需要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由老人照看,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教育,面临着种种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缺乏规律的教育环境,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点、影响因素、现状以及提出改善对策,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一、家庭关系疏离。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常常处于疏远状态。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二、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和关爱,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健康受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看,但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支持。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他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在学业上的发展受阻。
缺乏家庭的照料和关怀也会给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讨对策,对于保障这些儿童的教育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需求,提出有效的教育改革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是一个涉及广泛群体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家庭关爱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一系列困境,而这些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会造成长期影响。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所面临的困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资源调配的策略和措施,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改善当前农村教育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完善教育政策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留守儿童无人照料,他们往往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愈发突出。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近90%的留守儿童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照料。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容易面临缺乏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些孩子的教育权益受到侵害,他们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和关爱,容易走上不良道路。
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现有的政策和提出解决方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其根本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全面调查和分析,旨在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也旨在提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从教育制度、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等方面入手,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和生活状况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本研究旨在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意义如下:1. 社会公平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2. 经济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社会稳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会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加剧城乡教育差距,增加社会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逐渐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学习困难等现象。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与成长环境,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境遇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困境,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旨在加强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与支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研究也有利于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更好地指导研究的开展,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措施。
1.3 意义和价值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诸多困境。
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好地关注这一群体,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涉及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着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条件和外出工作的父母等原因,面临更大的教育困境。
通过深入研究家庭教育问题,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帮助,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离开家乡去城市务工,使得他们的孩子被留守在农村。
这一群体数量庞大,教育问题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1.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往往面临着亲情缺失、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2. 教育问题现状(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2)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1. 社会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陪伴孩子成长。
2. 经济原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3. 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但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为留守儿童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师资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机制: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3. 强化心理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建立心理关爱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 实施政策扶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与改进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与改进策略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子女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 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导致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引导。
2. 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设施和教材陈旧,影响教学质量。
3. 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孤僻、焦虑等。
部分留守儿童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 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和网络安全问题的侵害。
5. 学业成绩不佳: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心理等多方面原因,学业成绩普遍不佳,影响升学和未来发展。
改进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亲子活动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质量,优化教学设施和教材,确保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关注心理健康: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4. 加强安全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护,落实学校安全措施,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伤害和网络安全问题。
5. 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结论问题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在农村家乡由亲戚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问题1.缺乏亲子陪伴和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时间分离,无法得到充分的亲子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导致性格形成、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2.学习资源不足: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更为匮乏,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都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4.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校园欺凌和伤害: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监督,留守儿童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对策研究结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采取综合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对策研究的结论:1. 家庭支持和教育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村父母回乡创业或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陪伴时间。
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帮助父母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孩子的成长。
2. 改善学校教育资源增加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推动知识、教师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水平。
3. 心理健康支持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和抗逆能力。
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4.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制定明确的校园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防止他们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提高学校师生对校园欺凌和伤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校园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前往城市打工,留下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根源:经济压力与人文关怀的矛盾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务工外出成为改善收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也导致许多孩子被迫留在农村,无法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丰富,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教育几乎无缝接轨,而农村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许多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较差,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三、亲情关系的破裂由于父母外出闯荡, 留守儿童长期没有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亲情关系破裂。
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无助,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浓厚的爱。
四、安全隐患的加剧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受到犯罪分子和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为无人照管,一些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视,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加强教育管理与政策支持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加强教育管理与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设施和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来到农村教书育人。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六、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条件除了解决教育问题,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扶,设立社会组织和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满足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七、培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工作,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家乡由亲属照看或者自生活者。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少困扰。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1. 缺乏家庭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家庭教育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亲情的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长期以来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健全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2.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通常是由老人或者其他亲戚照看,他们往往对教育缺乏认识和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较差,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缺乏学习指导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学习指导和支持,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无人解答,缺乏家庭教育资源和环境,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关爱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扶持力度,通过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心理援助和帮扶,进行关爱教育,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
2.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力度,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和服务,倡导亲子互动、加强教育意识,改善家庭教育条件,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
3. 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指导和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指导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帮扶力度,提升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三、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政策举措,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支持,改善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在农村留守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正确引导,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家庭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 缺乏情感陪伴:父母长期离家工作,无法和留守儿童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
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
1.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增加与孩子的共同生活时间。
2. 丰富教育资源:农村可以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教育课程和课外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3. 开展心理辅导: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内心困扰和心理问题。
4. 加强社会关爱:组织社会力量,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协助。
5. 传递正能量:大力传播正能量,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但通过加强家庭教育、丰富教育资源、开展心理辅导、加强社会关爱和传递正能量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共3篇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共3篇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1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隔代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在家照顾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接受不同的教育,面临着独特的成长问题。
一、隔代家庭教育带来的问题1.缺乏关爱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难以获得家庭的关爱。
而留守老人整日忙于家务,缺乏陪伴,无法给予孩子与伴侣相似的关爱和帮助。
2.教育方式落后留守老人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有的老人盲目遵循礼教教育、威权主义教育和传统思想,缺乏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3.负面影响隔代家庭教育中,孩子与老年人相处时间较长,可能受到一些老年人的不良影响,如过于溺爱、宠爱、纵容等,导致孩子情绪、行为失控,产生消极问题。
二、应对措施1.加强教育宣传要加强对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宣传,提高家长和留守老人的认识和意识,营造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同时给予相应的教育指导。
2.挑选适合的老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更需要人际交往和陪伴,选择适合的留守老人非常重要。
应该优先挑选有较好文化素质和适当教育知识的老人,能够给予孩子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帮助。
3.规范留守老人的行为留守老人需要遵循家庭教育规范,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孩子的情感、认知、道德、习惯和技能的培养,进行行为规范的自我反思和修正。
4.建立亲人通讯平台父母与留守儿童建立互联网通讯平台,可以缓解他们思念父母、渴望家庭关爱的情感,同时也方便了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
三、结语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涉及到家庭教育的发展。
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待留守儿童的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的落后和不足,引导家长和教育者适应当下的环境和需求,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响水县运河中学孙光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动态成长档案,通过对三年的成长轨迹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出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的方法、策略和可操作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教育理念得到升华,学生得到较大发展,探索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管理新模式和初步构建出课堂教学的模式。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一)理论依据:1.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两个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2.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关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社会后果的分析中,创造性地提出正功能和负功能的概念。
负功能使既定系统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能性减少的结果,负功能有助于系统调整和适应的客观结果。
家庭环境和教育及家庭结构对于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进行也有正负功能。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落实收费‘一视同仁’的政策。
要加强对以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二)实践价值我校是一所乡镇的寄宿制农村中学,学校中留守儿童较多,所反映出来的学习、交往、甚至心理问题都比较多。
首先,由于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加上学生自律能力较弱,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明显差于其他学生,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迟到、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由于父母无暇顾及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留守儿童找不到倾诉的渠道,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因而许多儿童表现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焦虑自闭、悲观消极……长期下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再次由于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遇事容易焦虑紧张的现象。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思想、品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行此课题研究,探索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教育对策将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分析主要学习问题及成因,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以留守儿童学习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新路子。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一)主要研究目标:1.探索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的评价量标体系。
2.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3.找出解决“留守家庭”后顾之忧的对策,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人才培养不出现“断代”而努力。
4.打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构建切实可行的教育体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5.探寻和积累切合农村初中实际的、有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6.让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量。
(二)主要内容:1.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现状、形成原因、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
2.农村初中留守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途径,可以从做人、做事、学习、交流、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个案的研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
4.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诚实守信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真诚待人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做事认真负责习惯的培养研究;正确交友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不善与人交际的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研究。
5.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及排除的对策:人际关系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培养;自我认定意识的培养;关爱他人意识的培养。
6.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节假日安全的培养研究:自救的培养研究;安全意识提高的培养研究;自爱、自控能力的培养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措施(一)实施过程、步骤:1.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选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对课题成员进行培训。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学校对全校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业成绩、父母情况和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反应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
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儿童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2)“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心理分析研究。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
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心理咨询室,便于留守儿童倾诉、化解不健康的心理情绪。
(3)“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分析研究。
找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道德品德差异与心理差异,对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学习成绩进行分析。
探究出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与途径,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4)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研究。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农村留守儿童更是以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村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讨论研究,寻找一条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
3.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总结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对策。
推广经验,写出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准备成果验收。
(二)主要措施1.调查: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
2.收集第一手资料、数据、事例,分析、整理资料。
3.形成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论文、数据库、留守儿童德育管理体制。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的分析首先,国家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为课题提供了社会背景条件,国内外已有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已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也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
其次,课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本课题组教师具有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主动性,他们先后参与了学校的多项课题研究,许多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提高了自己教学能力,强化了教学研究的意思,提高了研究能力。
可以说,组织的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具备了完成本课题研究的能力;由于我们的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思路,研究活动就是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因此,在课题研究的时间上,有了充分的保证。
同时,课题有得天独厚的实验条件。
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农村初中,在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校本文化,开放的观念、对新事物的敏感与热诚是我校教师重要的特色。
前期学校开展的“让爱伴我成长”手拉手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另外,有着丰厚的资金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培训的行动研究思路,组织了一批脚踏实地、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参与本课题研究,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并在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
有了以上条件,加之本课题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本课题的研究是完全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八、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响水县运河镇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运河中学有关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建议。
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5.区域内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有好转趋势。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组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王生国,担任本次课题的组长,在课题研究组要是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