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
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一)
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一)摘要]行政法逻辑起点是行政法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如果作为行政法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概念根据不足,整个行政法理论大厦就会倒塌。
区分行政法逻辑起点、研究起点、理论基础、宪政理念以及基础理论是界定行政法逻辑起点的前提,探讨行政法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则为界定逻辑起点提供了标准,而行政权所体现的所有特征完全胜任行政法逻辑起点的重任,因此,行政权是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
关键词]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科学界定Executivepower:Scientificdefinitionofthe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Summary]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isafoundationstoneinthescientifictheorymansion ofanadministrativelaw,Ifaccountforthebasicconceptionof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isin sufficient,thetheorymansionofthewholeadministrativelawwillcollapse.Itisprerequisitesofdefiningt he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todistinguishthe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res earchstartingpoint,theoreticalfoundation,ideaofconstitutionalgovernmentandbasictheory,andPro bingintothe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willofferthestandardfordefiningthelogicstartingp oint,andallcharacteristicsthattheexecutivepowerreflectsaretotallycompetentattheimportanttaskof the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therefore,itisexecutivepowerthatcandefinedasthescienti ficdefinitionofthe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Keyword]ExecutivepowerLogicstartingpointofadministrativelawScientificdefinition学科的逻辑起点,或者称为学科的开端、学科的出发点,是我们进行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是决定该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起点,同时也是区别于不同理论体系的标准。
目前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概况及行政判例制度的引入
源 是 不 合理 的 。这 只 能说 明这 些 习 惯 、 德 等 对 法 的形 成 影 响 道
是很 大 的 。
要探讨 行 政法 的渊 源 , 政法 渊源 的 概念 是一个 逻辑起 点。 行
近 年 来 , 于行 政 法渊 源 的 概念 , 主流 观 点之 外 出现 了一些 关 在 新 的观 点 , 本文 首 先 介绍 行政 法 渊源 的主 流观 点 , 列举 所 出现
那 么 以效 力 为标 准 在 我 国 关 于行 政 法 渊源 的法 律 依 据 主
效 力 等级 。中 国 的法理 学 界 普遍 撇 除法 的 历 史渊 源 、 论思 想 行政 法 的领 域 宪法 是可 以作 为行 政 法 的渊 源 的 。“ 理 除非 甘 愿宪 渊源 、 本质 渊 源 , 从效 力上 对 法源 加 以分析 , 为法 源 是 由不 法 沦 为废 纸 , 何人 都 必须 承认 宪 法 为我 国 行政 法 的 渊源 ”关 只 认 任 。 虽然 在 学 理上 被 理论 界 普遍 同国 家机 关 制定 并具 有 不 同法 律 效力 的法 律 的各 种表 现 形 式 。 于宪 法 是不 是我 国 行政 法 的渊 源 , 具 体到 行 政法 渊 源 即为 行政 法 的表 现 形式 , 即行政 法法 律 规 接 受 , 亦 但在 实 践上 仍 较 为敏 感 , 高院 的态 度 也 比较 暖昧 。 目 最 范 的来 源 出 处 。 前 为止 ,关 于 宪 法 的使 用 问 题最 高 院 的态 度 可 以从 15 9 5年 、
但 《 高 人 民法 院关 于 审理 国际 贸 易行政 案 件 若干 问题 的 最 教授 的 书 中所 列 举 的几 种 实质 渊 源包 含 的种 类 有 :社 会 事实 、 规 定》 ( [022 号 ) 九 条 : 人 民法 院 审理 国 际贸 易 行 ,法释 2 0 ]7 的第 “ 经 济 事 实 、 德观 念 、 学技 术 、 国行政 法 等 。虽 然研 究 这些 政 案 件所 适用 的法 律 、 政 法规 的 具体 条 文存 在 两种 以上 的 合 道 科 外 行 内容 对 于研 究 行政 法 的 产 生 、 向, 走 总结 行政 法 发 展 的规 律具 理 解 释 , 中 有一 种解 释 与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缔 结 或 者参 加 的 国 其 有 很 好 的意 义 , 这 不是 渊 源 问题 而 是背 景 问题 。划 分是 不是 际 条约 的 有关 规定 相 一致 的, 当选 择 与 国 际条 约 的有 关 规 定 但 应
浅谈我国行政法的定位与发展趋势
民权制约行政权 、 以程序权抗衡执法权的对立观念。尽管这 些学说还缺乏深入, 但毕竟已经对中国行政法学 自己的人文
少有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的阐释, 在行政法学体系中, 所津津 精 神有 了认真 的思 索 , 可能这 些 学说本 身过 于抽 象 , 却有 但 乐道的是法制保障 和法 制监 督 , 行政救 济理论几 乎是一片 空 利于对外来行政法学素材 的重新组织 , 以及对行政 法学基本 白, 在法与管理的关系上, 法是从属于管理或行政的, 法是管 范畴和基本原理的新 阐释。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我 理或行政的工具和武器 , 或行政 是法的逻辑起 点。这种 国的行政法学在内容上摆脱了浓厚 的行 政学 色彩 , 管理 开始 了与 观念在 9 年代 前的我 国一直 具有支 配性 的地位 , O 以致我 国 行 政学 的分离 , 也许这些学说难 以得到公认或难 以说是一 种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2 期 (第 8 卷第 2 ) 期
二十世纪西方行政法治理论的经济学源流
⼆⼗世纪西⽅⾏政法治理论的经济学源流⼆⼗世纪西⽅⾏政法治理论的经济学源流在西⽅⾏政法治理论的发展史中,警察⾏政法观与福利⾏政法观分别是⼗九世纪和⼆⼗世纪⾏政法的基本观念。
前者将⾏政权看作是相对⼈权利的“天敌”,要求通过⽴法权或司法权限制其作⽤围,后者则认为⾏政权的作⽤在于为公众谋取福利,只有不断地扩⼤其作⽤围,才能为相对⼈提供更⼴泛的服务。
⼗九世纪末⼆⼗世纪初,随着社会形势的变迁,福利⾏政法观逐渐成为西⽅⾏政法治理论的主流观念。
经济学思想在这⼀演进过程中起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
本⽂拟以西⽅经济学为视⾓,阐释福利⾏政法观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演进的轨迹,以触摸西⽅⾏政法治理论深层次的发展规律,把握其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经济⾃由主义与警察⾏政法观西⽅⾏政法治理论产⽣和形成于资产阶级⾰命后的⾃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福利⾏政法观就是从这⼀时期的警察⾏政法观演变⽽来的。
因此,我们必须⾸先了解经济学思想在警察⾏政法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
⼗七⾄⼗九世纪是资产阶级夺取并巩固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期。
在这⼀时期,资产阶级为了防⽌封建复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取消⼀切限制措施和政策,论证并且实现经济⾃由。
因此,在经济学理论上,他们必须以代表其⾃⾝利益的,以经济⾃由主义为核⼼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取代维护封建主阶级利益的,以国家⼲预主义为宗旨的重商主义学说。
这⼀任务是由代表那个时代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完成的。
他以资产阶级⼈性论为基础,以“经济⼈”的利⼰主义本性为依据,以“看不见的⼿”的论断为核⼼,系统地提出了经济⾃由主义思想,并论证了⾏政权⼒的扩对于公共利益的危害。
他认为,每个⼈“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
……由于他管理产业的⽅式⽬的在于使其⽣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的利益。
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样,他受⼀只看不见的⼿的指导,去尽⼒达到⼀个并⾮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的。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行政法概述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定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行政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中,行政法是其中的一个完整独立的法律部门,也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部门。
它对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问题●行政的概念。
●行政权的概念。
●行政法的概念。
第一节行政行政法就是关于行政的法。
理解行政是行政法研究的基础。
行政的特性、内容和范围决定了行政法的特性、内容和范围等对应物。
从行政法和行政的关系表明,研究行政法必须从研究行政开始。
一、行政的概念行政的概念是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开端。
“行政”一词的英文是Administration,源于拉丁文Administrare,其涵义除了可以翻译为“行政”以外,还可以翻译成“管理”、“执行”。
论及行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比如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角度,阐释各不相同的观点和学说。
行政可以被解释为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国家的组织活动,或者国家事务的管理,或者与立法、司法并行的国家职能,或者展现公共管理的法律行为或者行政权力运作现象或者其它。
从行政法的角度,学者多是基于三权分立而界定行政,使得“行政”在行政法上有其特定的涵义,尽管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传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中,行政法学理论对行政有着不同的解释。
1、分权说,或称除外说、排除说、狭义行政说。
这种学说是以国家权力划分的标准来界定行政的,认为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德国学者耶林纳克在其《行政法》一书中认为,“行政是包含立法、司法以外的一切国家作用”;日本学者美浓部达吉在所著《行政法概要》中强调,“行政即行于法律之下的国家行为中除去司法行为部分”。
1这一学说只指出了行政的外部形式特征,而没有涉及行政的实质性内容,难以表达行政的内涵。
2、职能说,或称国家意志执行说。
这种学说认为,在所有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
论行政立法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区分标准
作者简介 :王留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 本 文 系中国人 民大学 2017年度拔尖创新人 才培 育资助 计划成 果。王万华教授 、王贵松教授 、郭庆珠 教授 以及 黄 宇
骁博士对本 文的修 改提 出了宝贵意见 ,特 此感谢 。 ① 当前 ,我 国行政法学界 已经基本接 受了规 范性文件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区分,将前者视为 包含行政机关在 内的所有公权机关制定的普
关 键 词 :行 政 立法 ;行 政 规 范性文 件 ;程 序 区分标 准 ;合理 性 审查 中图 分类 号 :DF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5—9512一(2018)06-0115-16
一 、 问题 的提 出
从概念上看 ,行政立法 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区分似乎总是 清晰 的。①通 常认为 ,静态意义 的行政 立法即指行政法规和规章 ,而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施法律和执行政策 ,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 除行政立法以外的决定、命令等普遍性行为规则的总称 ,俗称“红头文件”。②然而在实践中,两者 的界 限却 总 是 引发难 题 。③一项 本应 通过 行政 立 法发 布 的规 则 最后 采 取 了规范 性 文 件 的形 式 ,④此 时其 在
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
现 。 文 拟 就此 问题展 开 探 讨 。 本 以期有 助 于 经 济 体 制下 行 政 法 的逻 辑 起 点 可 以被 归 结
行 政法 基 础 理 论 问题 的深 入研 究 。
逻辑起 点 的基本概 念根据 不足 。 整个行政 法理 论 大厦就会倒 塌 。 区分行 政 法逻 辑起 点 、
研 究起 点 、 理论基 础 、 宪政理念 以及基 础理论 是界 定行政 法逻 辑起 点的 前提 , 讨 行政 探
法 逻辑起 点应具备 的条件 则 为界 定逻辑起 点提供 了标准 , 而行政 权 所体 现 的所有 特征
完全胜任 行政 法逻辑起 点的 重任 。 因此 。 行政 权是 行政 法逻辑起 点 的科 学界 定 。
[ 键 词 】行政 权 ; 关 行政 法 逻辑 起 点 ; 学界 定 科 【 者 简 介 】陈 作 杨 峰 , 州大 学 王健 法 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 究方 向 : 政 法 基础 理 论 苏 研 行 俊。 苏州 大 学王健 法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研 行政 刑 法 理论
I 5 0I 社会科学论坛 冒砸 皿 圈国
l
维普资讯
政法・ 社会
不 同的 视 角 、 据 对 “ 辑 起 点 ” 词 的不 本 质 问 题 的 一个 基 本 的前 提性 逻 辑 假设 , 根 逻 名
同理解 应 用 到不 同 的场合 ,提 出各 自不 同 是决 定 一切 行 政法 矛 盾 的根 源 。 因此 , 们 我
可 以在 很 多 文 章 中看 到他 们 的身 影 , 是 。 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全套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录
第二十三章 国家赔偿主体 第二十四章 国家赔偿程序 第二十五章 国家赔偿方式与计算标准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使用说明
使用对象
讲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的教师。
运行环境
不低于Office 2000,要求向下兼容。
政权的控制。 2.议会主权,通过议会立法来规范行政活动和约束行
政权。 3.普通法院对地方行政官吏的监督。
高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出版社
法国: 法国建立起行政审判制度,为行政法的发展莫定了基
础。法国对行政权的控制也主要是通过诉讼来实现的, 但受理行政纠纷的法院,适用的法律和程序都自成体 系。 美国: 州际商业委员会的设立,是美国行政法产生的标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为行政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形之下,中国行政法学却显得有些贫乏。但问题是 以权力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的现实并不相符。在 社会转型期,中国行政法学同时也面临着转型。
1.权力行政与服务行政。 2.公产制度。 3.管理方式问题。 现在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
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制度,不论其产生的背景 是否为人们所认知,它的形成都是历史的必然,有其 深刻的社会根源。
行政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权利和三权分立理论。 对行政法的产生具有更直接影响的是三权分立学说和
体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法治理论的发展。 第二,行政权的扩张。 第三,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三)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
行政权力总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但行政权 力的扩大也应与对行政权力的控制相伴而行。
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
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目标 的行政 法理论 体 系正处于艰难 复杂 的攻 坚阶段 , 以, 所 对此 问题 的研 究还没 有得 到应 有的重视 和足够的理解, 但这一 问题急 需解决 , 则就会 影响 到行政 法 学研 究的深入 乃 至法治政 府 目标 的 实现 。 否
就此问题展 开探 讨 , 有助 于行政法基础理论 问题的深入研 究。
行政权 : 行政法 逻辑起点 的科学界定
陈 峰, 杨 俊
( 苏州 大学 王健 法 学院 , 江苏 苏州 250 ) 106
[ -要 ] 行政 法逻辑起 点是行政 法科 学理论 大厦的基石 , 摘 关系到行政法基础理论 以及 整个行政 法理论体 系
的科学性 、 密性 。如果作为行政法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概念根据不足 , 严 行政 法的根基必 然不牢 固, 一旦 这种概 念被 推翻 , 整个行政法理论大厦就会倒塌。 由于我 国的行 政法理 论研 究尚处 于完善 阶段 , 特别是 构建立足 于 中国
一
、
学 罗豪才教授认 为 : 在行政法基础 理论 的研究 过程 中, 学术 面或 同一意义上 使用概 念, 术沟通 与对话 就无法 开展。同 样地 , 如果概 念本 身不严谨 、 规范 , 么理论 的大厦也难 以 不 那 界也加强 了对行政 法律关 系 的研究 , 且把 行政 权与公 民权 并 牢靠” L 因此 , 。 7 科学界定“ 行政法 的逻辑起点 ” 范畴的涵义 , 之 间的对立统一关 系作为行政法学研究 的逻辑起点 和构建整 是研究和讨论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 的前提和基础 。如 果这 一 个行政 法学 体系的基础。 L 2 就无法讨论这 一共 同话题。笔者 以为 , 叶必丰教授认 为 : 西方 国家和我 国台湾省 的行政法著 作 , 范畴 的内容模糊不清 , 往 往以行政权或 分权 体制为行政法学 的逻辑起点 。 “ 科学界定“ 行政 法逻 辑起点 ” 这一范 畴 , 以从 区分相似或 密 可 范畴人手 , 以明晰“ 行政法逻 辑起 点” 的内涵和 刘春萍博 士认 为 : 苏联 行政 法 的逻辑 起 点是 “ 家管 切联系 的概念 、 前 国
2013司法考试-金梦圆司法考试行政法 (2)
二、合理行政原则 1、含义: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应当客观、适度、符合理性。至于 理性的含义,指的是最低限度的理性,即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 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合理行政原则的要求包括: (1)公平公正对待,行政机关面对同等情况应当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应当区别对 待,不得恣意地实施差别待遇。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将丙打伤,公安机关经调查后认为两人 责任相当,但由于甲与调查人员相熟,故公安机关决定对甲罚款 100 元,对乙拘留 10 天, 公安机关的行为就属于违反了行政法中的合理行政原则 (2)考虑相关因素,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时,只能考虑符合 立法授权目的的相关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比例原则,又称 “禁止过分”原则,行政权的行使虽为达成行政目的所必需, 但给公民造成的不利影响,不能超过目的所要求的价值和范围,必须在侵害人民权利最小的 范围内行使。包括:①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 目的。②适当性,是指行政机关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应当为法律所必需,结果和手段之 间存在着正当性。③损害最小,是指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 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 2、性质:与合法行政注重形式正义不同,合理行政追求公正、权利、平等、正义,属 于实质行政范畴。 真题回顾-3 关于合理行政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遵循合理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B.合理行政原则属实质行政法治范畴 C.合理行政原则是一项独立的原则,与合法行政原则无关 D.行政机关发布的信息应准确是合理行政原则的要求之一
真题回顾-1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合法行政则是依法行政的根 本。下列哪些做法违反合法行政的要求?( ) A.因蔬菜价格上涨销路看好,某镇政府要求村民拔掉麦子改种蔬菜
宪法下的行政职权:行政法学的逻辑起点
的最本质规定性 , 即行政法学的逻辑原点 , 然后根 据行政法学 的逻辑 原点, 确定行政 法学 的逻辑起
与其他动物相 比较而显现和凸现出人所独具的内 在特质与性状 , 人之所 以成为人而必须具有 的 是
[ 收稿 日期 ]2o -o —0 06 9 7 [ 作者简介 ]苏 仲扶 (97 16 )男 , , 安徽无 为人 , 盐城 师范学 院法政系讲师 , 法学硕 j, :主要从事法理学 、 宪法研究 。
每一门学科都有 自己特定的理论体系 , 每一 种体系都有各 自的逻辑结构 , 而要形成・个严密 的逻辑结构 或体 系 , 必须 要有 一个 逻辑起 点o 。 逻辑起点是一种理论或一 门学科的出发点即该学 科结构的起始范畴 , 它是理论或学科体系 中最基 本、 最抽象 、 最简单 的范畴 , 由它能推演和引 申出 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 、 逻辑结构和逻辑终点 。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 , 逻辑起点是人们思维从具 体 上升到抽象再到具体全过程的初始概念 或范 畴, 从而构成思维的基 石, 因而准确界定各种理论 或 每 门学科的逻辑起 点 , 对于理论发展和体系构建 具 有 决定 性 作用 。 对于行政法学 的研究 , 同样离不开其逻辑起 点 的分 析 。那 么 , 何 确 定 行 政 法 学 的 逻辑 起 点 如 呢?黑格尔在其“ 逻辑学” 一书中曾为逻辑起点提 出三条质的规定性 : 第一, 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 中最简单 、 抽象 的范畴 ; 最 第二 , 逻辑起点应 揭示 对象的最本质规定 , 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 系赖 以 建立的基础 , 而理论体系 的全部发展 都包 含在这 个胚芽中; 第三 , 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
点。当然对行政法学逻辑原点的分析又离不开对 行政法学的人性基 础的探 讨。因此 , 本文拟从行
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张树义司法考试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较难的原因在于:一,比较陌生;二,行政活动的运行逻辑与民事活动的运行逻辑有所不同,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将其与民事活动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掌握其特殊的运行逻辑.第一部分行政法的基本理论首先要掌握行政法全部规范的逻辑起点。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力、行政活动的法,所以其逻辑起点是行政权力,行政权力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行政法的很多特殊规则。
民事权利在法律上具有可以自由处分的性质,行政权力不具有可以自由处分的性质。
行政行为不可以自由处分的原因:行政权力首先意味着职权,职权具有的一种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行政权力的另一性质是职责;作为职权,权力人可以行使,作为职责,其必须履行,必须履行包含了不得随意处分,所以行政权力区别于民事权利,其不能转让、不能放弃、不能租赁、不能承包、不能抵押,只能依法行使.由于行政法是规范整个行政权力的,其逻辑起点为行政权利,这就决定了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对于公民,凡是法律不禁止的,属于可以作出的行为,即法无禁止即自由;对于行政机关,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可以为的行为,即无法律即无行政.依法行政意味着行政必须合法、合理,即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所有法律规范的内在基本精神就是要做到行政活动的合法、合理。
近几年的立法不断充实、完善着行政合法性、合理性原则,在行政合法性原则范畴,近几年提出了法律优越原则,是指法律处于优越于行政活动的地位,行政活动必须依据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必须符合法律,如:《立法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依法处罚、依法许可原则,处罚的设定实施、许可的设定实施都必须依法进行.合法性原则还包括了法律保留原则,行政权利来自于法律规定,但有些权利是法律所保留、行政机关所不具有的,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其有权设定任何形式的处罚;行政法规可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任何形式的处罚,即限制人身自由形式的处罚为法律所保留。
行政法专题(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不重视诚信立法,缺乏政府诚实守信的观念, 在某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看来,政府权力是可以随意行使不受约 束的。有人甚至认为政府是为了公共利益行使职权的,享有不讲信 用的特权。于是,很多政府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就在这种观念支配 下泛滥起来。政府不守信问题在行政许可和审批领域表现最为突出。 由于这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行为,常常会使当事人无所适从。 为此,《纲要》提出,政府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 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 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 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 予以补偿,这就是行政法上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依法行政 与
法治政府建设
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0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
10月20-23日在京召开。
02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03
中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
上尚属首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总目标: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
二.合理行政
由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过大,仅仅要求行政活动合法 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角度提出更为具体的 要求。为了将合理性原则具体化,理论界提出过很多关于合 理行政的标准,其核心内容是行政活动必须公平正义,不偏 不倚,符合比例。
具体而言,就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 公正的原则,符合理性。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 不偏私、不歧视、不专断。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 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 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 方式。如果损害不可避免,也应当遵循最小损害原则。
行政执法中的法治理念
2002年2月27日,北京市高级法院对 河北律师乔占祥不服铁道部票价上浮案 作出终审裁定,维持北京市一中院的判 决,原告乔占祥败诉。
行政执法中的法治理念
案例 1:铁道部春运提价案
2006年12月1日,北京市一中院对“火 车票春运涨价涉嫌违法案”做出一审判决, 认定铁路部门春运涨价“有理”,驳回法 学硕士郝劲松的诉求。同年12月19日,郝 劲松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行政执法中的法治理念
2. 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机关应当确保管理活动的明确 性、稳定性和连贯性,从而树立和保护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 其管理活动真诚信赖的原则,又称为保 护合法信赖原则,或者尊重合法信赖原 则。信赖保护原则也就是对政府诚实信 用的要求。
行政执法中的法治理念
案例
某市为发展个体经济解决下岗职工 生活,发放了营运出租三轮车牌照,允 许机动三轮车上路提供客运服务。此政 策实行了三年多,全市共发展三轮出租 车几千辆,三轮出租车收入也成为当地 许多低收入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市新的城市规 划认为出租三轮车严重影响市容,扰乱 交通秩序,安全隐患较多,决定对其加 以取缔,同时给予车主适当补偿。
行政执法中的法治理念
分析: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
并非所有的公共利益都必然高于私人利益, 两者孰先孰后要用比例原则来衡量。
利益的得失只能由构成集体的个人来衡量。 而我们所认为的公共利益,无非就是在公正规则 下各方所获得的利益之总和。
对私人利益的尊重和保护,将使市民对一个 区、一个城市或整个国家的法律秩序以至于政治 秩序产生信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公共利益,维护 和促进这样的公共利益,才是政府的首要工作。 相反,如果政府动不动就搬出公共利益去压制排 挤公民私人利益,将会令公民对公共利益失去信 心,漠视甚至敌视公共利益。
论我国行政复议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路径
机制 , 政 复议理应 大有作 为 。 行 然而 , 统计数 据却显 示 2 0 年 全 国的行 政 复议案 件 计 8 ,8 01 3 7件 .0 2 4 20
年则变 成 7 , 6件 ,0 3年又 略有减少 , 7 ,1 65 4 20 计 5 8 9 件 。 本为保 护权 利而设 计 的行 政复议 制度 , ‘ 塬 不但
化 解行 政 纠纷 的重心 是 放在 政府 ,还是 留给 法院。 历来是 一个 争议 较大 的 问题 。随着十七 大确 立 “ 委 政府 主导 ” 纠纷 解 决机 制 思 路 , 一 问 党 的 这 题 在行 政法 学界 和 实务 界 实 际上 已经 转化 为具 体 的制度 设 计 问题 。本文 试 图从 我 国现 行行 政复 议
尊重该 权 力 的特 性和 遵循 该权 力行 使 的规 律 。 因此 , 者认为 , 政复议不是行政行 为 , 笔 行 而 是 司法 行 为 。首 先 . 我们判 断一 个公 权力行 为 是不 是 司 法行 为 ,关 键 不 在 于机 关 的 名称 或 体制 的隶 属。 而必 须 唯实地 从机关 组 成与运 作方 式上 考察 它 是 否符 合或 大体 符合 司法权 的独 立 、 居间 、 依法 、 事 后 、 动、 被 争议 、 执行力 等 特征 。 有 因为 , 即使 是 由行 政 机关 来 行 使 司法 权 力 ,也 并 未 改变 司 法权 的性 质 ,所 不 同的只 是 这 些权 力 在不 同 的机关 转 移 而 已。“ 果没有 利 害关 系 , 么 , 政机关 和 法 院之 如 那 行 间的职 能分立 原则 上取 决 于各 自的法律 权 能 。 如果
一
从逻 辑 上讲 , 对 日趋 增 多 的“ 民” 面 官 矛盾 。 作
为一 种政府 主导 的成本 低廉 、 方便快 捷 的纠 纷解决
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不断变化的。
在过去,人们可能认为行政管理理论是对组织和管理的理解和研究的总称,但是现在,人们对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对组织和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同时需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种理论模型。
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首先在于对组织和管理的认识。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有限责任实体,而管理则是对组织中的人、事、物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过程的调节和协调。
行政管理理论就是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和总结,旨在提高组织和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其次,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对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分析。
组织和管理的效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了组织和管理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和政策。
因此,行政管理理论需要不断分析组织和管理所处的环境,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此外,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对管理过程的把握。
管理过程是指对组织和管理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的循环过程。
行政管理理论需要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组织和管理的实践活动。
最后,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对管理效果的评估。
行政管理理论需要对管理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以便对管理策略和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充分了解管理效果,才能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在总体上,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对组织和管理的认识、对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分析、对管理过程的把握以及对管理效果的评估。
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行政管理理论,并且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因此,行政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部门法的理论体系
四、宪法的理论体系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契约视角、围绕两个基本内容,回答三个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契约体系,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公共权力达到保障和促进人权的目的。
1、一个逻辑起点:人的权利神圣和平等2、一个契约视角:以契约来准确理解和把握宪法和宪政3、围绕两个基本内容:(1)公民的权利(2)公共权力4、回答三个问题:(1)宪法是什么?(2)为什么需要宪法?(3)宪法能为我们做些什么?5、形成一个完整的契约体系:(1)理论契约(2)静态契约(3)动态契约(4)矫正契约(5)契约秩序6、宪法宪政的根本精神和目的:通过控制公共权力达到保障和促进人权的。
宪法的生命在于控权,没有控权就无法实现保障和促进人权。
每一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其在质与量上无差别和平等性,决定了任何人的自由意志人都没有权利命令他人来建立命令—服从的非等级关系每一个人都有滥用自由意志的倾向,不能靠自律来维持相互间的稳定关系,因此又需要建立命令—服从的非等级关系即他律—→上述这二者之间似乎存在不可调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命令—服从公共权力的非等级他律关系是被允许和合法的:基于授权的同意即用契约来组织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只有通过契约视角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宪法和宪政。
—→契约的内容(宪法的两个基本内容):来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双重矛盾性,首先是宣告公民的权利,尤其是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其次是授权,建立他律的公共权力(法、公共权力与国家)公民的权利与公共权力:人的自由意志—→每一个人的权利都是神圣和平等—→人的权利是无限的未发现的权利(人的自由意志时空性所决定的)未转化为法律规定的权利(伦理的权利)已发现的权利已转化为法律规定的权利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永远不能授出)未授出保留的权利已转化为法律规定的权利公民的一般权利(随时可能授出)社会公共权力已授出保留的权利,形成公共权力政治公共权力:中央与地方及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划分标准)—→对于人的权利神圣和平等、契约视角和契约内容的展开和总结就是回答三个问题:(1)宪法是什么?宪法的契约本体性,宪法的通过控制公共权力达到保障和促进人权的精神本质性。
论行政法的本位
“本位”、“法律本位”的涵义历来有诸多表述,笔者认为,法律本位作为法哲学上的概念,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层面来解读。
本体论体现法律本位的主体性和价值取向,说明法律本位的首要性、目的性,从而也是法律本位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并对法律实践提供指导。
一、法律本位的本体论本体论体现法律本位的主体性和价值取向。
法律本位的主体是指个人本位或集团本位。
个人本位或集团本位不仅体现了法律本位的主体性,也包含了一定的价值判断(目的性)。
法律本位的目的性指权利本位或义务本位,实际上指两种价值中何者具有首要性。
法律本位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本位必然是权利本位的,集团本位往往是义务本位的。
长期以来,法学界一直存在个人本位(权利本位)和集团本位(义务本位)的争论,在哲学上表现为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对立。
在权利和义务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上,中国和西方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在中国,血缘关系对义务本位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统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统治。
传统的自然经济为宗族制度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土壤,作为中国传统法制渊源的“礼”,因为得到法律的强制性保障,对义务本位的维护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血缘关系、家族宗族制度、以及中国特有的礼治与中国义务本位思想的形成和长期存在有着必然的联系。
无论是家族本位或是国家本位,都是集团本位的表现,而集团本位实质上是一种义务本位。
西方权利本位远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已初步形成,基于主权在民、轮番为治的政治背景,法律逐渐演变为公民本位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悄然兴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对权利本位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以洛克、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明确提出了权利本位的法律思想,他们认为,权利本位的核心就是法律承认,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每个人在个性、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独立均应获得充分与自由的发展。
同时,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法治原则,包括: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意思自治、契约自由和罪刑法定等。
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Administrative Law
作者: 章剑生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法学
页码: 59-68页
主题词: 行政法;基本原则;现代;效率;行政权;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自由
裁量原则
摘要:重构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应以有效率的行政权和有限制的行政权为逻辑起点,以行政
法内分为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为逻辑结构基础,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开放性的法原则体系,即以有效率的行政权为基点,确立行政行为效力推定原则、行政自由裁量原则和司法审查有限原则;以有限制的行政权为基点,确立行政职权法定原则、行政程序正当原则和多元控权必要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摘要:行政法不仅属于法学的范畴,也属于行政学、政治学的范畴。
只有行政权才能把这两个范畴统一到行政法的层面上。
因此,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能涵盖政治学、行政学与法学的“行政权”,而不是“行政”或“人权”。
关键词:行政;行政权;人权;逻辑起点中图分类号:D9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5-0183-04逻辑起点既是一个体系、一种理论、一个学科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
作为出发点,该体系的所有命题都能从逻辑起点推导出来,它决定该体系的逻辑结构。
作为落脚点,该体系的所有结论最终能归结到逻辑起点。
这是逻辑起点的形式要求。
另外,更重要的是逻辑起点决定体系的实质内容、价值目标、理论基础、学术导向和理论功能,这是逻辑起点的实质要求。
一、关于行政法逻辑起点的主要观点(一)行政论认为“行政”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这是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界的主流观点。
在已见的行政法学著作中,多把“行政”作为其研究前提,即行政法的研究是以行政已然存在为前提条件。
“翻开国内任何一本行政法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行政法学的研究必然都是先从弄清行政的意义与范围人手的。
”李健顺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参考书》中提出“行政的概念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它决定了行政法的特征、内容和范围”,认为“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概念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揭示行政的实质,而在于通过对行政概念的分类找到一个通向行政法研究的切入点。
”杨解君在《行政法学》的开篇写道:“从语义结构来看,行政是行政法的核心概念。
可见‘行政’一词是我们理解行政法的关键性概念和起点。
”任中杰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绪论中明确指出“行政是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逻辑起点。
”(二)行政权论沈荣华认为行政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行政权而不是行政。
胡建淼在2003年版的《行政法学》中指出:“没有行政就没有行政法,但没有行政权就不可能存在行政”。
金国坤在《行政法论》中主张“行政权是行政的内核”,“行政权是行政法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这里金先生虽没有明确提出行政权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但据其论述,金先生是认可这一观点的。
杨海坤在《中国行政法基础理论》中写道:“行政法及行政法学上的每一个原理、原则几乎都可以在行政权上找到它的起因和归属”。
章剑生认为,重构现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有效率的行政权和有限的行政权为逻辑起点。
(三)市场论袁署宏、宋功德指出,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可以归结为“政府、社会、市场”,而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可以归结为“市场、社会、政府”。
因此,在现在的历史阶段,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市场”。
曾祥华认为该论点在实质内容上具有合理性,但从“市场”出发,无法构建行政法的理论大厦。
(四)人权论曾祥华提出“人权才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
认为“既然‘人权’可以通过法律转化为法律权利,而‘权利’又是法学的中心范畴,具备抽象性、概括性、高度浓缩性的特征,以人权作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就能很好地体现‘权利本位’的法学价值和理念”。
二、“人权”不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曾祥华提出的人权论并没有真正解决行政法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
如果按曾先生提出的人权有两个基本的意义: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那么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争论又会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
而且法律权利是根据社会法律产生过程制定的,因此行政法是不是也应该包含在社会法律之内呢?如果是,那么这种论述就存在自然的有自我循环解释的可能。
如果人权既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也是宪法的逻辑起点,那么宪法和行政法的位阶关系又如何解释呢?以“人权”作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是可以说明行政权、行政法的来源,也便于确定行政法的目标和功能、以及为什么要控制行政权。
实际上,如果把“人权”作为宪法、刑法甚至民法的逻辑起点,这些特征同样地可以体现出来。
因为只要坚持自然法的传统,坚持天赋人权的理论假设,那么任何法律都是为了维持契约参与者的利益的。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人权”是所有法律的逻辑起点呢?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把讨论的话题转变为“法律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了,而并没有真正回答行政法的逻辑起点问题。
如果坚持这样的论证思路:因为所有法律的逻辑起点都是人权,而行政法只是法律之一,所以行政法的逻辑起点也应该是人权,那么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一个理论系统的逻辑起点是应该存在于系统内部呢,还是应该去外部环境寻找。
如果可以在系统外部寻觅,那么人权是不是终极的逻辑起点呢?而且即使找到某一个逻辑起点,它又能代表什么?它还是你当初期望寻找的东西吗?人权一旦成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那么任何法律的逻辑起点都应该是人权。
如果这样,又如何体现公法与私法之间的区别?以人权为逻辑起点不能体现公法的特点,而且不能直接体现行政法的目的与意义。
毕竟行政法是规范和调整行政权的法律,这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调整的目的与意义,那是在为这种调整寻求理论支撑而已。
而这种支撑已经超出了行政法自身的系统之外了。
三、“行政”也不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行政”不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形式原因――汉语思维模式汉语词组的构成形式有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等。
“行政”、“行政主体”、“行政权”三个概念中的后两个概念,从汉语的词组结构上看属于偏正式。
“行政”同时修饰“主体”和“权”。
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应该先分析“行政主体”和“行政权”共有的修饰部分――“行政”。
按照逻辑原理,概念的内涵越大则其外延就越小。
“主体”的外延大于“行政主体”的外延。
“权力”的外延大于“行政权”的外延。
“行政”给“主体”和“权”作出了一个范围上的界定,也就是在现有“主体”和“权”的概念基础上,发现“权”和“主体”在行政这个范畴与别的范畴有某种区别,当然这种区别不是本质意义上的,而是表现形式上的或别的非本质意义上的。
因为如果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这样“权”与“主体”将出现两者不同质的内涵,这样就不可能在汉语的词组结构形式上表现为偏正式。
由于“主体”和“权力”是现存的,因此不论是借用“主体”与“权”来建立“行政”的研究领域,还是借用它们来分析“行政”研究方向上的问题,“权力”、“主体”都是我们剖析“行政”这一对象的理论工具。
在援用这个工具时,必然要结合分析对象进行定位,利用这一定位来打开分析的视角,建立起分析该领域的根本性概念理论。
因此,“主体”和“权力”被援用到“行政”领域的过程中,产生了“行政主体”和“行政权”。
从这个角度看,是“行政”导致了“行政权”与“行政主体”概念的产生。
就像没有“中国”概念的产生就没有“中国人”概念的出现一样。
是“中国”造就了“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促使“中国”的出现。
“从语义结构来看,行政是行政法的核心概念。
”从这句话可见,“行政”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是从语义结构分析出来的。
这种语义分析的模式就是按照汉语词组结构进行分析。
目前学术界正是按照这种逻辑来分析“行政权”与“行政”的先后顺序。
因此,这种论证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系统的认知模式,是从汉语语法中衍生出来的分析模式。
(二)实质原因――政治与行政的绝对分离这种认知模式从行政的角度去研究“行政法”时往往把逻辑起点定位在“行政”上。
因为持这种认知模式者认为“行政法学”的前提是“行政”,同时也认为行政学的研究前提也是“行政”,在这样的研究前提下,区分出了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即行政法学研究的是行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而行政学研究的则是行政的效率和效果问题。
因此,张成福、余凌云认为“行政”不是行政法学研究的任务,而应该是行政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行政法只要全盘地接受行政学的研究成果与结论就可以了。
在行政法学的绝大多数专著或教材中,都是先分析“行政”概念,后分析“行政法”的概念,进而展开对行政法学的研究。
这种研究方向上的划分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划分只是确定了“国家行政是行政法的基本调整对象,从而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即只是确定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而已。
研究对象并不等同于研究的逻辑起点。
不能因为这种划分而抹杀了“行政权”在其中的起点地位,忽略了“行政”产生的前提是“政治”的存在。
正如古利克所分析的政治与行政的区别: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只有国家意志表达的存在,才会有国家意志执行的需要和可能。
在用“主体”和“权力”来分析“行政”的过程中,他们忘记了这两个工具概念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含义,也忘记了作为工具概念的“主体”和“权力”来自何处及与其衍生物――“行政主体”和“行政权”――之间的联系。
行政法研究不述及行政权的直接来源和终极来源,是不可能做好这一研究工作的。
它实际上把政治与行政二分绝对化,也就是还把行政学研究的思路停留在威尔逊及其以后的一个多世纪内。
行政法学研究的起点是“行政权”还是“行政”,虽然一字之差,却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对这一逻辑关系梳理的角度定位,也反映出对两个不同逻辑起点的把握程度。
以“行政”为逻辑起点的研究模式是一个以“行政”为中心的封闭模式。
虽然不同的著作中对“行政权”、“行政”、“行政主体”的具体定义不同,但这些定义都体现了概念的本质内涵。
根据目前国内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行政权和行政主体的各种界定。
假设A代表行政,B代表行政权,c代表行政主体,我们可以抽象出这样一个定义模式:A=f(B+c)、B=f(A+C)、c=f(B+c),即形成了一个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但是这个逻辑错误并不是因为三者自身的内在上的必然如此,而是人为的产物。
因为把眼光局限在行政法的范围之内是必然要产生这样的循环定义的。
以“行政”为行政法学的逻辑起点的理论原因之一在于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影响,因为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所有行政法的一切就停留在行政这一领域之内。
这种模式下的行政法研究只会导致学术视野的狭隘和沉迷于支离破碎的微观研究,而不能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系统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这既是目前行政法学研究话语模式和思维模式趋同的原因,也是这种趋同导致的结果之一。
四、“行政权”才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对行政权、行政主体、行政这三个概念的定义,应该遵从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从政治学的视角去定义行政权,去分析国家产生之后的国家权力的产生、分配和运作模式。
在完成了这个基础研究之后,运用已知的行政权来定义行政主体的内涵。
从逻辑上讲,行政权产生之后必然要被赋予某个主体去行使,行使的过程才是行政。
因此只有定义了行政主体才可能述及行政本身。
从社会契约论的国家产生理论来分析行政权、行政主体、行政,会发现另一种分析模式。
笔者以为这种模式才能分析出三者的内在联系。
从契约论来看,人民把天赋人权让渡出来以公意的方式形成了公共权力。
只有把公共权力赋予某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民结成社会契约的目的,也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有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前一样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