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多侧面多角度审题
高考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高考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饶水知音高考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考题回放】(2005年上海)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
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
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多则材料类材料作文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比单则材料复杂,不仅需要弄清每一则材料的主旨,还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类:或几则并列,互为补充,对同一问题作相同层面的描绘、阐述;或对立统一,对同一问题提供两组相反的事例。
在弄清材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归纳出话题或作文要表达的主旨。
2005年上海高考题要求考生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重在思辨能力的考查。
对该题所提供的三个社会广角镜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则材料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以归纳出这样的话题:“文化生活和成长”。
写作时,可谈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对你成长的影响,谈高晓松、老狼等校园民谣以及高雅的古典音乐以世俗化的广告呈现对你成长路上心灵的撞击,还可以写樱桃小丸子、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画片给你的童年带来的愉悦……材料中运用了“等等”两字,自然也可以写材料中未提到的各种文化现象,只要能同“成长”联系起来均可。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学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研习新课1.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2.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变的话题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变的话题《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写作文的时候,审题立意特别重要!就好像我们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得先知道往哪儿走。
比如说,老师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题目:“我最喜欢的动物”。
那我们就要想一想啦,是写可爱的小兔子,还是忠诚的小狗呢?这就是在审题,看看题目到底让我们写什么。
立意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个动物。
是因为它很有趣,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是因为它很勇敢,让我们学到了一些道理?再比如“美丽的春天”这个题目。
我们审题的时候要知道是写春天的景色。
立意呢,可以是春天让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所以呀,小朋友们,审题立意就像是给我们的作文指了一条明亮的路,让我们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写作文里很重要的事儿——审题立意。
就拿“我的好朋友”这个题目来说吧。
咱们得先好好想想,题目是让咱们写朋友的什么呀?是写朋友的样子,还是写和朋友一起做的好玩的事儿?这就是审题。
立意呢,比如说,咱们写这个朋友是因为他特别善良,总是帮助别人,咱们要向他学习。
或者是因为和他在一起特别开心,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再比如说“一次难忘的旅行”,审题就是要清楚是写旅行中的经历。
立意可以是这次旅行让咱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增长了见识,也可以是在旅行中遇到了困难,但是咱们学会了勇敢面对。
小朋友们,明白了审题立意,咱们写作文就能更棒啦!《变的话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都在变呢?比如说,我们住的城市,以前可能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但是现在有啦,变得越来越漂亮。
还有我们的学校,可能一开始操场很小,现在变大了,还有了新的滑梯和秋千。
就像我自己,以前我不会跳绳,跳几个就累得不行。
但是我每天练习,现在我能跳好多好多啦,这也是一种变。
还有我们种的小花,一开始只是个小种子,慢慢就发芽、长大、开花,变得可美啦!所以呀,变化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发现这些变化,感受生活的美好。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一、审题的原则----“三性”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1)服从材料的整体;(2)观点可能比较新颖;(3)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的方法----“四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三、高考真题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多角度看问题作文

多角度看问题作文多角度看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多角度看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多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首先,从个人角度来看问题,我们需要考虑问题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主观偏见或情绪而片面地看待问题,这时就需要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问题的长远影响,避免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问题,我们需要考虑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社会责任。
有些问题可能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尊重社会规则和法律,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再次,从全球角度来看问题,我们需要考虑问题对全球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全球责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许多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人们。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站在全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国际合作和共赢的解决方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最后,从未来角度来看问题,我们需要考虑问题对未来的影响以及为了未来的发展而解决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并不会立刻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逐渐演变成更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前预判可能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多角度看问题是一种全面、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无论是从个人、社会、全球还是未来的角度来看问题,都需要我们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希望大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多角度思考,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材料作文多角度审题

角 事件 色
条件
困优 难势
如何面对
做
心
法
态
结果与评 价
对错
结论
精神品质或 者道理
乌 学鹰 体小身轻 拼命练 羡慕学习 失败被捉 志存高远,
鸦 叼羊 力不如鹰 习 老鹰本领
有理想,有
行动
乌 学鹰 体小身轻 拼命练 羡慕学习 失败被捉 好高骛远,
鸦 叼羊 力不如鹰 习 老鹰本领
定位不当
父 评价 亲 老鹰
儿 评价 子 老鹰
鸟忘记自 己叫什么
它也很可 爱
个人目标要 切合实际
勿以成败论 英雄,
奋斗最美
角色 事 条件 件
如何面对
结果与 评价
结论
困优
做
难势
法
心 对 错 精神品
态
质或者
道理
仙人 沙 沙漠干 蜷缩成针刺, 直面 大漠中 改变自
掌 漠 旱恶劣 以减少水分蒸 困境 安营扎 己,
求
发
寨(对) 适者生
角 事件 色
条件
如何面对 结果与评 价
结论
困 优 做 心 对 错 精神品质或
难 势法 态
者道理
小 过河 面对河水不
马
知深
浅;有人可
问
轻信, 不敢过自 对意见要兼听
无思 己可过的
慎取
考
河 人应有主见,
不盲从
老 回答 高大,水浅 过吧 过得 与松鼠意 要学会换位思
牛 小马
去 见相反小 考,切勿以自
马迷惑了 己为中心
生
存
沙漠 沙 大黄 漠
求 生
沙漠干 旱恶劣
伸展叶片,将 每一滴水导流
到根部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写作多角度 审题立意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写作多角度审题立意(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注意事项:必须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
是否结合“材料1”,自由决定。
以前,做电台的时候,我喜欢说,这是一个像流沙一样的世界。
那是非常文艺和情绪的字眼,而2000年接近25岁的时候,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现在是时候该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观察它们的湿度、密度、结构、流向和探究为什么这样流向的原因。
我庆幸,在迈入成年的门槛时,从自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将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柴静)材料:有一首诗:“树上有十只鸟,打下一只,其余的眨眼在枝头,静谧,完好如初。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读罢,我不禁为这些鸟镇定自若的精神而赞叹,面对危险而无所畏惧,这是何等的气魄!由此,我联想到了解放前在国民党的魔窟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那些革命先烈……”(当他们杀害犹太人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基督徒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民主党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最终他们走向我时,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启示:叙事性的评论性的材料中,体会对作者的情感倾向(再例两只老虎和维纳斯)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注意事项
材料作文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 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 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 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 论为主,所以,材料作文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 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 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 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 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 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选取最佳立意,遵循以下原则
1.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 3.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4.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选取恰当的思维切入口
从关键词句入手;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从命题者的感情倾向入手; 从分析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入手。
一、相同型----求同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 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 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 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 文的立意所在。 此种审题方法简称求同法。
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 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 也枉然; 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 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 强,由贫困变富裕。 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 放思想是根本。
例2: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 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 篇8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 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四、递进型----归纳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 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 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 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 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此种审题方法简称归纳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

•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 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
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 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 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 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 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 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三、由果溯因法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 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 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 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 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 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 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 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 面上,由果核的轮廓功的重要因素;
• 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 【材料】 •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
•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 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 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 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 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 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 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 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 哑口无言了。
•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 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 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 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 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 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材料作文的审题(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的审题作文辅导0802 17:23::材料作文的审题一、事实材料作文题审题1.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这类材料,我们在审题中辱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如: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多带刺。
2.把握隐含信息。
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
而对隐含信息容易疏漏。
如1999年的作文题它在提供“记忆移植”的材料之后,提出了“注意”,在“注意”中有“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即符合要求”,这是显性要求。
它的隐性信息是“那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3.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
如下面一则材料。
科学家罗素的故事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们出过“1+l”这道题。
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
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材料中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
)4.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本质。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
请看下题:有人问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肋先生:你成功的秘决是什么?松下先生说了他成功的秘决有三个要点:一、出身贫寒;二、学历低下;三、体弱多病。
(“三个要点”背后的东西才是这则材料旨点。
“出身贫寒;学历低下;体弱多病”本是成功的不利因素,但是恰恰是不幸促使松下幸之助努力学会了诸如坚强、谦虚、自强等美德,敢于与命运抗争。
)5.抓住关联,求同寻异。
辩证分析。
.求同法:就是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
如下面一组材料:①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本草纲目》;②埃文利希发明六零六药物,失败了605次;③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30年,才写出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④马克思用14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⑤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数百次失败。
多角度看问题作文

多角度看问题作文多角度看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结果。
因此,多角度看问题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所以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比如,当我们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入手,找出问题所在,然后调整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样,我们就能够从个人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其次,我们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
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群体组成的,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当面对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群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所有人的解决方法。
比如,当我们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所有人的环保措施。
这样,我们就能够从社会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找到最适合所有人的解决方法。
最后,我们可以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因此,当面对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全球的解决方法。
比如,当我们面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最适合全球的减排措施。
这样,我们就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找到最适合全球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多角度看问题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个人、社会和全球三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并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
希望大家都能够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Thank you!。
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方法

关键句:
1.立志学稀有的屠龙之术
2.寻觅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不切实际
3.一身绝技没有用武之地
立意:①树立目标要从实际出发;
②要学有所用。
—人物:朱平曼(主要人物)、支离益(可忽略) —事件:立志并苦学绝技。 —结果:所学无用武之地。 —原因:所学脱离实际。
材料⑤中年龄不同于年轻时段
立意参考: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 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 坚韧不拔的毅力。
• 掌握时事材料作文结构模式
• 【开头】(1)简要叙述现象或者引用材料。要有 所强调,即突出与论点有关的部分。(2)引出论 点(正面)――判断句,有主语(可以省略)、谓 语和宾语。
“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4
5
①透过现象看本质法
如果材料的中心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 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 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
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 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
材料立意分析
• 材料一中于丹强调志存高远,勇攀高峰; • 材料二中易中天则强调脚踏实地,一步
一个脚印。 • 两个人的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我们
可以采用互补法实现二者的统一。
• 最佳立意为: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胸怀 大志,又要能做到脚踏实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 牛。(埃及谚语)
【高考写作指导】单则材料作文简易实用审题立意七招

综观全篇材料,重点和主要篇幅在后面的对比, 体育只是引出后文观点的一个比方。人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强弱只是暂时的,后天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先天客观的形势。滥用 其强者会变弱,勤于锻炼者会变强,由此蕴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后天 努力可以改变先天条件,这是自立,是人定胜天的自信。“生而强 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这是不认命不服输的自尊。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我生来就弱, 也许这是上天在暗示我要多加锻炼(深层义为后天的努力作为)让 我变强。这是逆境中不甘沉沦、强手面前不怕失败的自强。从这三 个层面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自尊、自信、自强,是面对强者不怕挑 战、面对困境敢于破局的志气和勇气。
• 二、抓关键句法
•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兼有议论、表达观点)语句 及命题者的提示性语句,如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 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 步骤:
• 第一步阅读材料,按上述思路查找勾画关键词、句。
• 第二步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话题进行联想扩展,确定立意。即“我”要写的东 西。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多角度入手: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 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 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 审题的基本原则
即审题立意时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 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脱离材料立意。
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 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多人物、多 说法)
议论文专题训练之八:新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议论文专题训练之八:新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自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势由原来的材料作文,改为后来人们总结提出来的“话题作文”,但是经历了6年的实践,“话题作文”的生命力逐渐衰弱。
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出现了。
这就是2006年、2007年的作文命题形式。
这种形式酷似以前的“材料作文”,但细心的人又发现他又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权且叫他为“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新在哪里呢?我们来看一下作文的要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材料作文”新就新在立意要求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所以如何“全面理解材料”,再从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成了新形势下作文写作的难点。
面对这个难题,学生往往束手无策。
对于眼前材料,没有头绪的分析。
本专题结合一些新材料作文实例作以分析讲解。
但要注意一点:不管什么作文,在审题立意时都要整体理解材料内容,把握主要倾向,抓住主要矛盾,选取最佳角度。
因为矛盾有主次,角度有优劣,立意有高下。
许多新材料的立意时宜综合考虑,取其中心,不宜脱离主旨,草率地就某一方面立意,造成偏离题意。
方法:第一步:分析要素,整体概括。
何人何事何果第二步:追问原因,探究结果。
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第三步:引申归纳,确定立意。
举例分析:阅读“滥竽充数”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韩非子·内储说上》里说,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奏。
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多赏赐。
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王继承王位,却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分析要素,整体概括:1.何人——齐宣王何事——听三百人一齐吹竽何果——南郭滥竽充数2.何人——齐缗王何事——听每个人单独吹竽何果——南郭逃跑了3.何人——南郭何事——根本不会吹竽,滥竽充数何果——最后逃跑了4.何人——南郭的同事们何事——南郭不会吹竽,而不举报何果——南郭滥竽充数追问原因:1.南郭得以滥竽充数,是因为齐宣王给提供了“充数”的条件。
材料作文审题五法

使用步骤
1. 确定材料中的结果
01
首先需要从材料中明确指出一个或多个结果。
2. 分析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原因
02
根据结果,逆向思考,分析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各方面原因或条
件。
3. 提炼核心观点
03
基于对原因的分析,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示例分析
材料
• 结果
某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推行了 校园足球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 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示例分析
• 例如,给定的材料是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强调了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使 用提炼中心法,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提炼出中心思想:环保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根据这个中 心思想,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立意:强调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生中做出明智选择的重要性。
05 比较鉴别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比较鉴别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材料或观点来找出它们之间 的异同点,从而确定文章主题的方法。
特点
比较鉴别法能够全面地分析材料,准确地把握主题,有助于 深入探讨问题。
使用步骤
1. 阅读材料
2. 筛选阅读所提供的材料, 理解其内容,明确材料
使用步骤
1. 阅读材料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理解其内容。
2. 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
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这些 关键词和主题句通常能够概括材料的 主要内容。
3. 提炼中心思想
根据找到的关键词和主题句,提炼出 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
4. 确定立意
根据中心思想确定文章立意,即文章 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材料作文审题五法
contents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第三步:提出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中心论点-角度)
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 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 眼下却成了“红人”。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 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 成为一大看点。
关键句就是首尾句。
首句:“苏东坡非常重视民间智慧,善于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解决问 题的办法”。 尾句“苏东坡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由此彻底解决了西湖水体淤 积的难题。”
命题人感情倾词句有:“非常重视”“善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深受百姓拥戴”“非常焦急”“赶 紧”“于是”“整治一新”“并未安心”“再次”“请教破解之道”“高兴 地采纳”“彻底解决”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写一 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0 0 字。
审材料 作文提供的材料共有三段话,第1 段和2 、3 段为总分关系。 第1 段,总说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视民间智慧,善于从调查
三、整体把握,抓住关键: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整体把握: 全面理解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和限制的范围,审题
时必须有整体观,切忌断章取义。 抓住关键: 阅读分析材料时能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标记,这些关键
词句往往是立意的角度。
审题立意的步骤:(从材料入手)
材料作文议论文体多角度立意

材料作文议论文体多角度立意写作佳苑2013-08-02 06275d56b7b40102e985材料作文议论文体多角度立意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一样,在吃透材料精神的前提下,运用发散性思维,敞开思路,广泛联系,从多种角度着眼,多侧面地进行分析,尽可能挖掘材料各方面所揭示的思想意义。
然后将众多的观点,按“三求”、“一看”的标准,选择最佳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求”“一看”求新新颖,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富有时代气息。
求深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
求针对性有的放矢,针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
观点新、深、有针对性,不一定都能写出好文章,因而须看个人实际(一是对某个观点确有较深的感受;二是又有充实的论据进行论证。
)提示从薛谭这个人物的角度看“未穷其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情绪,可立论学无止境,岂可浅尝辄止?“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育帮助,可立论知错即改,为时未晚。
“终身不敢言归”,这种态度不对,值得思考,可立论为青出于蓝要敢于胜于蓝。
“未穷其技”,急于辞别回家,这样便导致所学的歌唱技艺半途而废,从而可立论为成就事业必须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从秦青这个人物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教师,他对于有自满情绪的学生没有厉言正色,严词训斥,而是用事实、用自己高超的歌唱艺术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懂得不断进取的道理。
可立论春风化雨,高歌感人;言教不如身教。
画蛋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
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
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
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的多侧面多角度审题
【摘要】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时不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也不理解材料包含的侧面和角度,审题思路混乱。
正确的审题方法是首先能够把握故事的重心,明确故事中的对象,明确其作为,并且区别主次对象,明确材料的褒贬倾向。
继而明确材料包含的侧面和角度。
“侧面”的理解和材料中的“对象”有关,“角度”的理解和侧面里每一个“原因”到结果所能告诉人的道理或让人受到的启发有关。
【关键词】审题;侧面;角度
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总有“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但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这一条要求,提出这一写作要求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材料几个侧面包含的众多角度中选择主要的,最符合材料含意的,最能体现出题人意图的,最能表现材料教育价值的,学生自己认识最为深刻的一个侧面和角度去提炼观点开始写作。
即明确要求明确写作的切入点,也是提示考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但事实上结果并非如此。
多数学生审题时感觉像老虎吃天,干脆跟着感觉走,是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在确定立意提炼观点时往往综合杂糅多侧面多角度,导致提炼出的观点内容博杂,包括了多层意思,写作时就一会云东,一会云西,主题不集中,文章中心杂乱,泛泛而谈,从而影响作文成绩;还有一部分学生审题时抓不住主要侧面和主要角度,出现审题跑偏的现象;也有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
时只抓材料中的个别关键词,断章取义,忽略材料的整体性……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根源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未关注和结合故事中的关键词句明确材料的褒贬倾向和主要次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侧面”、“角度”这两个概念认识不清,审题思路混乱。
清楚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就要对症下药。
首先,材料作文审题的开始,要初读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能够把握故事的重心。
继而要进一步明确故事中的对象,明确其作为,并且区别主次对象,依据故事中关键词句中使用的修饰语、情感词,明确材料的褒贬倾向,肯定谁,否定谁,确定立意的重心所在。
这是材料作文审题的第一步。
接下来要研究的就是材料包含的“侧面”和“角度”问题。
可材料作文的“侧面”和“角度”该怎样理解呢?又该怎样抓住主要的“侧面”和“角度”呢?
其实材料作文中“侧面”的理解和材料中的“对象”有关,材料中提及几个“对象”,便有几个“侧面”;哪个“侧面”是主要的仅从描述文字量的多少上一眼就可判断,材料大笔墨描写的对象就是主要“侧面”,也可以依据材料价值的体现判断,哪个对象能够体现材料的教育意义,或告诉读者深刻的道理,或让读者受到丰富的启发,这个“对象”就可认定为主要“侧面”。
明确了材料的主要侧面,审题就不至于跑偏。
清楚了材料包含的“侧面”,明确了主要侧面,接下来就要研究
“角度”的问题。
这里要提到“原因”和“结果”两词。
寓言故事性的材料中,每个对象由于表现出的思想、行为方式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但在材料中结果只有一个,而导致的原因不一定只有一个,可能有两个原因,也可能有三个甚或更多的原因,并且由每一个原因到这一结果的过程都会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或让人受到启发。
如果这个对象为写作的主要侧面,那该怎么确定立意呢?这就是“角度”的问题了。
简言之,这一侧面里每一个“原因”到结果所能告诉人的道理或让人受到的启发都是这一侧面写作的一个“角度”,“道理”或“启发”有几个,“角度”就有几个。
但从结果推敲原因时一定要能够区别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我们要抓住的是根本原因。
整体上把握了材料的重心,明确了材料的褒贬倾向,明确了材料包含的“侧面”和“角度”,分清了主次,立意时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当然,立意的选择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作情况,在选择主要“侧面”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利于自己发挥的“角度”,降低写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