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1 ・临床护理 ・ 6 4
O tbr0 V 1, o 8 围衄 c e 1,o9 N . o 2 1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 出血患者 中的应用
彭 益群
( 新邵县人 民医院,湖南 邵 阳 4 2 0 ) 2 9 0
【 要 】 目的 探 讨 临床 护理路 径 在脑 出血 患者 中的护理 效 果。方 法 将 10例 脑 出血 患者 随机 分入对 照 纽 与观 察 组 ,其 中对照 纽 5 摘 2 8例 ,观 察组 6 例 。给 予对 照 纽患 者 常规护理 ,观 察纽 患者 采用 临床护 理路 径进 行护 理 。 采用改 良 B r e指 数 评 定患者 日常生活 活动 能 力 ,比较 2 a hl t 两组 改 良 B r e指 数 、病死 率 、 并发 症 发生率 、住 院 时 间及住 院 费用。结果 观 察组住 院期 间病死 率 、并 发症 发生平 显著 低 于对 照 纽 ( at l h 尸 < O 5 ,住 院时 间及住 院 费 用均显著 少 于对 照纽 .) O < O0 ) . ;干预 后 2个 月观 察组 B r e指 数显著 优 于对照 纽 5 a hl t < O 1 。结论 临床 .) 0 护 理路 径 应 用于脑 出血 患者 中,可提 高疗 效 ,改 善惠 者预后 ,同时 减 少住 院 时间 ,减 轻患 者经 济 负担 。 【 关键 词】 脑 出血 ; ,床 护理 路 径 ;护理 效果
亡5 ,病 死率为81 例 . %,两组 比较差异显著 ( <0 5 P . );观 察组患者 2 0
共有 1例 发生 并发症 ,发生率为 1. 1 7 %,对照组 中共有2 例 发生并 发 7 3 症 ,发生率 为3. ,两组 比较差 异显著 ( <O 1 9% 7 P . )。见表 1 O 。观察 组住院时 间及住 院费用 均显著少于对 照组 ( <O 1 P . )。见表 2 0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根据患者在特定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和规律,将一系列诊疗工作按流程化和标准化的原则进行规划和组织,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的优质化。

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科室开始将其运用于患者的护理中。

本文将以脑出血患者护理为例,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破裂血管破片引起脑组织出血的一种疾病。

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迅猛,病情危重,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识别和处理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有序、规范且透明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确护理目标和路径,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护理目标主要包括病情稳定,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促进康复等。

通过制定和遵循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确每个环节的护理目标和要求,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和参考,使护理人员能够系统、有序地进行护理工作。

对于病情稳定环节,可以明确监测频率、检查项目和处理原则等,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护理效率,优化护理资源的利用。

脑出血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护理,护理工作量大且繁杂。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在其中设置时间节点和操作要求,可以有效地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效率。

在输液环节中,可以规定每日输液总量、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等,以避免过度输液或输液错误,提高输液效果。

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工作的时间和频率,避免重复和不必要的护理操作,优化护理资源的利用。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护理干预和医疗费用。

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不合理的护理干预和医疗费用的浪费是比较常见的。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护理操作和医疗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和费用的产生。

在药物治疗环节中,可以明确药物的使用途径、剂量和频率等,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药物使用,减少药物的浪费和费用的产生。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标准化指导护理工作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时间节点来指导护理人员的实践,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标准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的规范性。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病情严重程度、病情稳定性等。

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明确时间节点和执行要求,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这样可以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护理质量不稳定情况的发生,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的时效性。

脑出血患者病情复杂,治疗需要及时到位。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确每个阶段的护理时间节点和执行要求,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人员等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提高团队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

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和不必要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护理成本效益。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根据不同病情的需求,合理分配护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护理成本,并将节省下来的资源用于其他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的规范性、时效性和效率,加强团队协作,优化资源分配。

这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

观察组29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标签: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

观察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4;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67.6±2.3)岁;入院治疗时间为2~19d,平均治疗时间(10.6±2.2)d;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69.2±2.4)岁;入院治疗时间为2~20d,平均治疗时间(11.6±2.5)d。

58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以及脑部CT确诊为脑出血[1]。

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肺、脏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出现脑疝或深度昏迷。

本次研究获得患者同意与配合。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予以脱水降颅内压、降血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2]。

为每位患者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资料,做好详细记录。

1.2.1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认真观察病情,并为患者或家属详细讲解脑出血的发病原理以及防治措施;患者卧床静养、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产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症状严重者予以鼻饲,以混合奶浆类为主[3]。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度等进行分析,乙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甲组。

对两组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和比较,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其优势明显,能提升患者自身管理能力,整体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 care.Methods:choose in nearly three yearsin our hospital 82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combined with nursing differences into the first division and group b,were given basic nursing and clinical nursing path,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Results: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to the first division and group b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health knowledge to master degree,such as analysis,the indicators of b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students.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n two group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the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group data contrast betwee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u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o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obvious advantages,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own management ability,the overall effect obviously,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临床护理路径是当前临床广泛的一种护理形式,其优势明显,其制定的依据是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的,在实践阶段需要对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了解,按照护理模式要求进行落实。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制定护理计划,规范化操作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护理。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化患者的护理过程,明确护理目标和实施步骤。

路径制定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主观意愿等因素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制定完成后,通过严格执行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和效果。

2、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将护理流程进行详细细化,形成具体的操作指南。

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按照程序进行床铺转换、生命体征监测、侧位转换、口腔护理、营养饮食管理等等各项操作,通过规范化操作可以减少因误操作产生的不良后果,提高护理质量。

3、促进患者康复过程脑出血患者往往需要较长的恢复期。

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给予患者充分支持和鼓励,更好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内部环境的稳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效果。

4、降低医疗费用可行的、可控制的和可衡量的临床护理路径将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组织并规范化,通过执行得到优化,因此相应的医疗费用相对可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实际护理经验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如下:1、优化了护理流程,明确了护理目标和实施步骤,减少了医疗差错,提高了护理质量。

2、促进了患者康复,避免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3、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4、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化执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5、基于大数据搜集,临床护理体系不断优化改造,从而有效实现“标本兼治”以及精准化保护,提升病人的医疗安全和理解度。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李贺(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83)【摘要】目的 本文经过客观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实践中各方面的护理成果,建立对脑出血患者来说最优质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 A组为25例,是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脑出血患者;并同时设立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脑出血患者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

结果 经过统计,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2.57±1.37)d,少于B组的(38.24±1.85)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非常满意7例(28%),比较满意17例(68%),不满意1例(4%),满意度为96%;B组患者非常满意6例(24%),比较满意14例(56%),不满意5例(20%),满意度为80%;两组的满意度的差异为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3.108.02临床护理路径是在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或是根据手术方案来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

它能为患者制定切实病情的护理流程,使常规的诊疗更为合理化,形成最好的护理方案,从而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使医生治疗更为便捷[1]。

脑出血是临床上的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威胁的病症之一。

对脑出血患者来说,死亡率高,发病率和致残率高是它的主要威胁。

所以对脑出血患者来说,及时的救治以及优质的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方法[2]。

临床护理路径,是对于普通护理模式的优化和提升,以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为基础、降低患者护理成本为出发点和前提,建立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流程,深入分析患者的临床体征,严格依照规定的过程进行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患者节省费用和时间。

为了客观评价对脑出血患者而言临床护理路径的影响,本次我将设立A、B两组,每组25名患者,A组患者选择临床护理路径,B组患者采取正常的护理路径,然后分别分析这两种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共识,规范患者诊疗全程的一种路径性医疗模式。

它是通过明确负责人、设定目标、制定过程和时间、考核结果并及时进行反馈等方式,协调各专业组织、团队成员、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体作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和协作性的优质医疗服务。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脑出血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规范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全面、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流程。

临床护理路径明确患者护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入院评估、医嘱执行、监护观察、病情评估、护理干预、出院指导等,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有据可依。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规范化水平,避免护理中的疏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二、全程管理,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强调全程管理,注重患者的整体护理和康复。

脑出血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

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可以设定康复目标和落实康复措施,如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

及时开展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三、多学科协作,提高护理效果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神经内科、护理、康复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

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可以明确各学科的责任、任务和工作内容,建立协作机制和沟通渠道。

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避免工作重复和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信息共享,提高护理效率临床护理路径将所有有关脑出血患者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包括患者的病情资料、诊断结果、治疗计划、护理记录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脑出血是一种危险的病态,需要依靠临床护理路径来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

本文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包括路径设计、实施与评估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由于脑出血的症状多种多样,且常常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患者的治疗过程常常比较长且复杂。

此时,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组织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路径设计设计原则临床护理路径要根据脑出血患者的特点,结合医疗团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明确治疗目标和路径走向。

在制定路径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患者群体的需要,个性化、长期化、科学化。

2.遵循医疗理念,科学护理,挖掘诊治过程的各种潜在问题,并加以解决。

3.结合医院的可操作性、质量管理标准和医保政策。

路径内容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内容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但大致上包括以下内容:1.术前准备:确定患者手术适应症,建立手术档案,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2.手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包括对伤口的处理、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3.早期恢复阶段护理:在患者恢复阶段,护理师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的康复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带来的恐惧和焦虑。

4.中期和晚期护理:针对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问题,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路径实施治疗团队对于患者的治疗,需要由医疗团队共同协作完成。

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医生等。

他们应该自觉履行各自的职责,密切协作,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定期讨论护理团队应该定期讨论每个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在讨论中,应该涉及患者的各个方面,包括病情、身心状态以及家庭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该建立完善的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1引言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更好地对患者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

2脑出血手术护理脑出血手术后,处方一体化护理是不可替代的,应该从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复苏护理、护理指导、营养护理等方面全面进行。

(1)心理护理。

脑出血手术患者身心素质受到严重损害,护士应对患者的精神危机必须及时发现和控制,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疑惑,消除焦虑,促进治疗成功。

(2)药物护理。

护士应深入了解患者的血液学和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给予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和降压药合理使用。

(3)复苏护理。

护士应按时观察和测量患者的血压、血氧、心电和呼吸等相关指标,及时识别和处理异常现象,促进患者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复原。

(4)营养护理。

脑出血后患者的营养需求增加,护士应为患者采取有利于恢复的营养支持措施,选择合理的饮食方案,搭配健康的营养补充剂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针对临床护理诊断、预后及相关护理期待,采用统一的语言和优先级,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好和量化可测量的临床护理标准程序,用于指导护士对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

这一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通过预先定义的临床护理程序,明确了护士以及其他介入护理的医疗服务范围,使护士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情况和护理需求,为病人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

4总结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护理活动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护理效果更好,特别是在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复苏护理、护理指导、营养护理方面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改善护理结局。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6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相对于对照组(32.4%)明显降低,干预组护理满意度(100%)、患者对知识知晓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9.4%、79.4%,两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11.99±1.47)d明显短于对照组(15.23±1.29)d,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质量高、成本低的临床护理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护理服务[1]。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帮助患者更好的明确护理目标,更好的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为进一步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院68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报道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CT检查、MRI检查确诊。

现将68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0例,女14例;患者年龄介于38-72岁,平均(58.3±12.6)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患者年龄介于39-73岁,平均(59.1±13.1)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经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病程为时间轴、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它重视全过程的连续性,强调多学科和多专业的协作,以提高病人治疗效果和病人生活质量为出发点。

本文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有规律的、有计划的、标准化的护理方案,能够减少病人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2、明确职责分工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规定,各个护理部门或岗位负责不同的护理任务,并且能够协同合作,避免了治疗中出现的重复抢救和错手术等事件。

3、提高医疗质量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化护理,使得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完善的医疗和精准的诊断,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1、关注危险因素与防治策略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针对这些风险因素,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控制病人饮食、适时配合给药、定期复查等措施。

2、准确定位病变位置对于患有脑出血的病人来说,准确地确定病变位置是非常关键的。

护理人员可以依据医生的要求,保持病人的头部姿势、协助进行影像检查等方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位置。

3、降低并发症风险脑出血病人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脑水肿、脑功能障碍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心跳、呼吸、体温等指标变化,并及时纠正。

此外,在护理诊治期间还要注意病人的情绪状况,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

4、做好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康复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物理类治疗、功能训练、康复疗法等方式加速病人康复。

同时,还要关注病人的饮食情况、睡眠状况等,调整病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它能够帮助医院和护理部门提高整体事务管理效率,提高病人治疗效果和病人生活质量,优化病人治疗结构,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_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_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2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安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协调各种护理工作。

综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效果脑出血是一类突发性疾病,基于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大不一样,在相同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下,可能产生很大的预后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具备一定的难度[1]。

临床护理路径的出现,则使得我们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

现总结我院收治的281例符合要求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资料,详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共收治382例脑出血患者,均行MRI或CT确诊,排除存在重要脏器并发症、精神类疾病及其他干扰性疾病患者,同时排除未签署知情协议书的患者,最终获得281例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151例,男女比例为91:60,平均年龄60.4±3.3岁,平均出血量44.8±3.7ml;对照组患者130例,男女比例为76:54,平均年龄61.1±2.7岁,平均出血量46.0±2.5ml。

两组患者间一般信息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充分。

一般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所有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开展正对性护理,其过程主要如下。

①制定护理路径表格:成立一个包含至少3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长、主管医生组成的专门的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临床护理路径,将其统计入专门的表格中。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并总结相关体会,为以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收集了共80例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前后各项的统计指标,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频率明显比对照组的少,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套医疗护理工作计划,对护理活动进行标準化和程序化的设定[1]。

在进行护理的工作中,护士不需要根据医师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而是根据护理工作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的、主动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强的临床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收集到的脑出血患者8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所有的患者均经过临床明确的诊断,均符合国家相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0~70岁,平均(60±10.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1~69岁,平均(60±9.7)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时,需要制定出护理路径工作计划,首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包括护士、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等,对护理中所要碰到的疾病进行分析确定。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ADL评分以及满意度都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改善患者对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临床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效果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1]。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该病的护理难度较大,目前,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2]。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大致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9±4.6)岁。

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都没有超过72h,出血量没有超过50ml。

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有造血功能或者凝血功能障碍、有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认知障碍、既往精神病史、系统严重受损或者主要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
示, 组 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 为首次发病 ; ( 4 ) 患者虽 然有 发病史 , 但 不存 在任何 后 遗
症 。排除标准 : ( 1 ) 患者并发严重心肝 肾功能 不全 ; ( 2 ) 住 院时 发病 > 3 d , 出血量 >5 0 m l ; ( 3 ) 患 者深 度 昏迷或 形成 脑疝 。随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方法
2 . 1 护理 有效 率 护 理 组有 效 率 为 8 7 . 0 % 高 于对 照 组 的
6 8 . 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 见表 1 。 表1 2组 I 临床疗效 比较 [ 例( %) ]
Hale Waihona Puke 1 . 2 . 1 护理 方法 : 对照组采取 常规 护理方式 进行 护理 , 患 者进
行 随机介绍脑 出血 疾病 知识 , 按 照 常规 护理 模式进 行 全 面护
理 。护理组采取 I 临床 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 由专业 医护小组对患 者进行 临床 护理 路径实施 。
1 . 2 . 2 临床护理路径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O . 0 5
1 . 2 . 2 . 1 临床 护理 路径 制定 : 由专业科 室 主任 、 医师 、 护 士长 等人组 成临床专业 医 护小组 , 对患 者 临床脑 出血 症状 进 行观 察, 根据 国内外脑 出血疾病护 理常规机 标准及患者特征进行临
1 . 1 一般 资料
的脑 出血患者 4 5例 , 纳入标准 : ( 1 ) 对 2组 入院 当天进行 MR I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探讨其相比常规护理方法的优势。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72例,研究组73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采用我院神经内科脑出血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71,4.039,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5.437,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1.331,P<0.05)。

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减少住院费用和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可在神经内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效果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是临床神经内科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住院期间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结局[2]。

临床护理路径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发明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多种疾病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我院于2014开始引入临床护理路径,为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笔者选取了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45例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排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我院神经内科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不合并其他重大系统性疾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72例,研究组73例。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作者:程静娴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19期摘要:目的:探讨评价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分析脑出血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危险疾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近年来脑出血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处理脑出血的基本保障,然而临床护理工作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1]。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新型护理模式,更加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2]。

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经MRI或CT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

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患者年龄介于57-70岁,平均(62.5±2.1)岁。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介于58-71岁,平均(63.1±2.4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1.2.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试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试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试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护理体会,希望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可借鉴的经验。

方法:结合某医院实际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更佳,在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效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图表的记录方式,这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患者尽快的出院。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扩学科的护理方法,其对常规护理的流程进行了优化,护理时结合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日程表,是一种计划性较强的护理方式,采用这种护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某医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4年共收治了9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55.9±10.5)岁,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33-72岁之间,平均年龄(62.1±11)岁。

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的方法,两组患者在病情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制定护理计划方案时,首先需要确定护理小组的成员,临床护理小组是由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等组成,通过协商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路径,这一过程需要结合临床主治医师的意见,然后以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对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结果: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34.56±3.21)分高于对照组(26.54±5.23)分,住院时间(10.54±3.45)d少于对照组(15.46±6.04)d,临床疾病并发症发生率10.00%小于对照组30.00%,p<0.05。

结论: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积极临床意义。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脑出血作为临床较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而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和效果,本文通过比较常规护理模式和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护理疗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所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进行疾病确诊,且患者未出现意识不清楚及严重疾患等情况。

对照组中有60例脑出血患者,男性脑出血患者39例,女性脑出血患者21例,患者年龄段在37~65岁间,平均年龄为(52.23±11.42)岁。

而观察组中有60例脑出血患者,男性脑出血患者37例,女性脑出血患者23例,患者年龄段在35~67岁间,平均年龄为(52.36±11.15)岁。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及疾病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所选脑出血患者采取相应临床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疾病情况,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即在定制临床护理路径后按照方案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本院140例
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周Barthel指数、FAM积分、发
生肺部感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别无统计学
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使护理
质量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289-02
临床护理路径已被证实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

笔者对本院
1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0例,男性81例,女性4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3.8±12.3岁。

出血部位:基底节区90例,丘脑23例,脑叶16例,小脑11例。

出血量6-65ml,平均22.6±13.5ml。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2±11.1分。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均无发病超
过3d、脑疝、深度昏迷及严重心、肺、肝、肾等并发症。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与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

1.3 临床护理路径
1.3.1 做好评估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意识状态、皮肤情况、
瞳孔、肢体肌力、大小便失禁、失语、呛咳、既往史、伴发病及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等进行仔细评估,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

耐心讲解病区的环境、相关制度、
各项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同时做好饮食指导。

1.3.2 基本护理如实讲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原因、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保持合适
体位、按摩受压皮肤。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与治疗的有效性,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

慢慢过度到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给予心理护理,讲述成功病例,使其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3.3 出院指导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给予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如定时定
量服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饮食及定期复查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FAM积分比较,见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周Barthel指数与FAM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相互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FAM积分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第三周
Barthel指数 FAM积分 Barthel指数 FAM积分
观察组 70 33.05±12.33 28.11±12.58 77.89±20.59 80.40±18.34
对照组 70 33.86±13.30 28.36±13.04 47.24±18.52 50.17±19.32
2.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比较,见表2。

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
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相互比较,p<
0.05,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肺部感染出血(例,%)泌尿系统感染出血(例,%)应激性溃疡出血(例,%)住院费用(元)满意度(%)
观察组 70 16(22.86) 9(12.86) 7(10.00) 5632.4±530.5 69(98.57)
对照组 70 30(42.86) 18(25.71) 15(21.43) 6788.8±599.2 66(94.26)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使医疗护理质量大大提高[2]。

接受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的患者,其护理模式是通过知识渊博的相关人员审查决定的科学、实用的护理路线图,
主要是针对某一类群体的患者,指导其检查相关内容、治疗、护理、病情相关内容及出院等
认真仔细的讲解,同时做好记录[3]。

护理人员对每日的护理疗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干预预测差异,计划性、预见性及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措施,并使患者更加明确本身的护
理目标,积极主动的配合疾病康复过程[4]。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周Barthel指数、FAM积分及各种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费较低。

说明制定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使专病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
量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综上所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
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其具有理顺护理程序、规范护理措施、降低重复劳动、使护理质量与工
作效率提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爱荣.制定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 12,09(01)107-108.
[2]王小玲,武爱萍,陶莉,刘顺莉,宋金玉.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0,08(20)147-148.
[3]陈凌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
究,2011,08(15)43-44.
[4]陆泽芳.高血压合并脑出血69例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 10,29(05)159-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