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课程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当前,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地方课程指的是在全国统一基础上,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文化特色和人才需求等制定的地方性、特色课程。
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是促进新课改深入实施,推进教育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
一、地方课程的实践1.地方课程自由度的体现地方课程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地方课程可以弥补全国统一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不足之处。
地方课程的自由度非常高,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制定,并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和改革。
每个地方都可以围绕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课程,使地方特色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地方课程的特色和实用性地方课程的制订非常注重特色和实用性。
它不仅可以反映出地方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每个地方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地方课程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同时,地方课程还可以针对本地区人才需求进行培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3.地方课程的实践案例(1)山东省实施数学教育倡导计划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启动了“数学教育倡导计划”,旨在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数学人才。
该计划以“优秀教师培育、课程建设、阅读推广”为实施内容,并制定了一系列地方课程和活动。
(2)江苏省“大学生素质提升能力训练培养方案”为贯彻“素质第一、科学发展”教育方针,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提升能力训练培养方案”。
该方案制定各类地方课程和实践活动,以培养大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严谨的思维方法、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二、地方课程的反思1.地方课程建设缺乏规范地方课程建设的自由度是其优势,但也会给课程规范、统一教学管理带来困难。
如果没有统一的教学管理标准和控制措施,那么地方课程就容易导致“五花八门”,甚至在教育教学内容方面出现错误和偏差。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大数据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地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经济等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情况,设计和开发出来的符合地方实际的课程体系。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地方课程的开发与拓展成为了解决当地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将结合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地方课程开发的思考1. 聚焦当地特色地方课程的开发首先要聚焦当地的特色。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经济状况,这些都是地方课程开发的重要考量因素。
需要深入研究当地的自然地理情况、人文特色,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当地需求的课程内容。
2. 关注学生需求地方课程的开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课程的受众,他们的需求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成长环境,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地方课程。
3. 注重跨学科整合地方课程的开发还需要注重跨学科整合。
在当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非常重要。
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中,首先需要对当地的特色进行深入的调研。
可以通过走访当地的相关机构和团体,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掌握当地的重要资源和特色产业,为地方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
2. 倾听学生心声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中,也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倾听学生心声,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地方课程开发是指在地方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下,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自主开发和建设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
地方课程开发在促进地方文化发展、提高地方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地方课程开发拓展。
一、理论思考1. 研究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地方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
地方文化是指一定地域内集体的生活传统、价值观念、符号、习俗等固定的知识和文化认同。
地方课程开发是在尊重和继承地方文化的前提下,融入当代教育需求,发扬地方特色。
2. 纵向统筹: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要将地方课程开发融入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各个层面,构筑起纵向协调的教育体系,使地方课程的追求得以深入。
同时,要加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探索,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升华,达到教育全员参与、教育全方位覆盖的目的。
3. 横向衔接:在教学内容中,要将地方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进一步整合。
在内容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在不同知识结构以及地理、历史、文化方面建立联系,做到打造优质地方课程与优质国家课程的双重奏效。
二、实践探索1.遵循本地特色:地方课程开发的前提是要遵循本地特色,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出发,制定属于当地的课程方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当地各类资源,如人力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使课程体系与当地发展紧密相关。
2. 活动实操:地方课程开发要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通过课堂实操、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 创新评价方式:地方课程开发必须关注评价问题,注重建立符合地方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全面的视角了解教学效果。
结论:地方课程开发拓展,不仅满足了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的需求,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课程作为地方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个地方高中教师,我认为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对于新课改的深化和高中教育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将就地方课程在新课改中的实践和反思进行探讨。
一、地方课程实践地方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多元性是地方课程得以发展和实施的基础。
在地方课程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本地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等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教师的创新和实验精神,构建一种多元化、灵活、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地方课程的实施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是地方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证。
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从职业教育、传统文化、地理环境、行业特点等多方面寻找地方特色,以此为依据,构建其独特的地方课程。
例如,我任教的学校所在的地区以渔业为主,我们开设了钓鱼技术、渔业经济、渔业天文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和传统行业。
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2.注重多学科交叉在实践中,地方课程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更紧密的对接和交叉。
通过多学科交叉,促进各门学科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使得地方课程不再孤立存在,更加符合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在生态文化和地理环境课程中,可以结合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进行交叉探究,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综合了解环境与生态等课题。
3.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地方课程实践性教学具有很大的特色和优势。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本地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项目,例如农村实践、文化旅游、社会服务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社会和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地方课程反思地方课程的实践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以下为地方课程的几点反思。
地方课教学反思
地方课教学反思地方课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地方文化、历史以及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对地方课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本土化与时代性地方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反映地方的特色和优势。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内容过于陈旧,没有及时更新以反映时代的变化。
例如,一些关于地方工业的介绍还停留在上世纪的工业布局,而忽视了近年来地方工业的转型升级。
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本土化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在地方课教学中显得尤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尝试引入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方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在地方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对地方课缺乏兴趣。
这可能是因为地方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距较远,学生难以产生共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家乡变迁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四、跨学科教学的尝试地方课的教学不应该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而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
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结合地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进行教学;在历史课上,可以结合地方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教学。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方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五、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地方课的教学评价中,我发现过于依赖书面考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尝试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项目、课堂表现等。
关于地方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方课程的几点思考第一篇:关于地方课程的几点思考关于地方课程的几点思考地方课程的含义传统的认识是,课程是指一个教学科目或一组教学科目或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
根据《纲要》的精神,对课程应作广义理解,即:课程既包括课程计划、课程设置,也包括课程标准以往称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
课程内容主要指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也应该更广一些,它不只是教科书,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实际需要,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应用而编写的材料,都应视之为教材,包括教师指导用书等。
课程资源是一个新概念,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
课程资源还包括:学校内的实验室、图书馆和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学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及工厂、农村、部队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校内外网络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等。
地方课程的开发、设置、补充完善、改编及管理的主体是地方,而不是国家。
地方主体与课程的关系首先,地方有责任开发、设置国家课程以外的、留有空间给地方的、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课程。
这类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国家规定的课时总数的;在高中阶段,地方课程和学校选修课相加的课时占高中阶段总课时数的左右。
将来高中实施新课程之后,这一比例可能还会增大。
第二,对国家课程,根据国家规定,地方赋有予以补充完善和改编的任务。
如艺术课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活动建议”部分,“具有较大弹性和开发性,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又如农村中学课程,《纲要》中明确规定,“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也就是说,国家课程也给地方改编和开发课程留出了空间。
地方课程的主体部分是指国家课程以外的由地方来规划和开发的课程;此外,在国家课程里也有一部分要适应地方的需要,由地方来补充、完善和改编。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地方课程的开发与拓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地方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地方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探讨。
地方课程的开发需要从地方文化出发。
地方文化是地方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在开发地方课程时,需要从地方文化的角度出发,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将地方文化融入到课程中。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学习地方方言、地方文学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增强地方身份认同感。
地方课程的开发需要注重地方资源的利用。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
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中,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设置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在地理课程中,可以组织地方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地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加深对地方资源的认识。
地方课程的开发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学生是地方课程的直接受益者,地方课程的开发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科学课程中,可以组织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地方课程的开发需要与社会融合。
地方课程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地方课程的开发需要与地方社会资源紧密结合,与地方社会机构和社区开展合作。
在社会实践课程中,可以邀请地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来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地方社会的发展和特点。
地方课程的开发需要注重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开发的效果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地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地方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评价和反馈的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地方课程的开发方向和策略。
地方课程的开发与拓展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从地方文化、地方资源、学生需求、社会融合和评价反馈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中国的新课程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目的在于建立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关于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如何正确处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以及如何确立地方课程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计划,对于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地方课程开设的意义地方课程指的是在国家课程基础上,为了适应地方文化和地域特点而设置的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方课程的开设可以深入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特产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等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认识、关注自己所处的地方和文化,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2、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
地方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校注入新的学科、新的活动、新的教育资源,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生动、形式的多样,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提升地方教育水平。
地方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参与创新和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提升地方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福。
二、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地方课程的开设和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平衡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关系。
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并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关系。
地方课程的开设不能排挤国家课程,也不能削弱学生掌握国家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当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把握好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各自的特点和问题,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有机的课程改革。
2、之服务于本地学生。
地方课程的开设和实施需要根据本地学生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要发挥地方特色,挖掘地方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以及传授本地特有的手工艺、音乐、运动等技能,要符合本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重要性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重要性在于满足地方教育需求,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地方课程开发能够更好地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教育需求,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地方课程开发,可以激发学生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地方归属感。
地方课程开发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当地教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地方课程开发,可以培养更符合地方需求的人才,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地方课程开发拓展在地方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地方课程,可以提升地方教育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地方课程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意义和目的,为地方课程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研究,可以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
地方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地方文化的传统和精髓。
通过对地方课程的开发拓展,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地方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地方课程的开发拓展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课程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通过地方课程的开发拓展,可以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求的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课程开发拓展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与平等。
地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地方课程的开发拓展,可以促进地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有效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当前地方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地方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产业发展等因素,设计并实施符合当地需求的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地方课程开发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地方课程的开发与拓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
创新精神,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对地方课程开
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在地方课程的开发拓展中,教师需要注重与实际、与时代接轨。
教师应对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保持敏感性,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出符合时代要求的
地方课程。
对于青岛这样的滨海城市,可以开设海洋科学、海洋文化、海洋资源开发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发展优势和未来趋势。
地方课程的开发拓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并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引入煤矿工程、矿山安全等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矿山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并通过模拟实验、实
地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方课程的开发拓展还需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将地方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结合,形成一批综合性的地方课程,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将地方民俗文化与语文课程相结合,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
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地方课程的开发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应加强自身学科知识的更新,了解
地方经济社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育
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和交流思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方课程开发水平。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地方课程的开发与拓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方课程开发拓展中,有几点我个人的思考与实践。
地方课程开发要与地方优势紧密结合。
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展地方课程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和设计。
在山区地区开展农业科技课程,可以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海滨城市开展海洋科学课程,可以培养海洋科学人才,促进海洋产业发展。
通过将地方特色融入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地方认同感,还能够将课程与地方产业结合起来,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
地方课程开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地方课程开发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地方历史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历史遗迹,进行考古挖掘;在地方文化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地方课程开发要注重多元发展。
地方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加入国际化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地理课程中,可以加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在文化课程中,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促进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地方课程开发要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
地方课程开发需要借助各种资源进行支持,包括教师、教材、教辅材料等。
地方教育部门应当积极与各方合作,整合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条件。
可以邀请地方专家参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可以邀请地方企业提供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实习机会;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教育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地方课程的发展和拓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方课程,指的是针对特定地区的教育需求和文化特点而开发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地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在开发和拓展地方课程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一、因地制宜地开发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特点是针对当地教育需求和文化特点进行开发的,因此在开发课程时,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
比如说,在贫困地区,我们应该关注课程的贫困教育特点,组织开发相关的课程,从而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
二、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地方课程的开发不仅应该关注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在设置课程时,我们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避免出现单一的课程类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
三、加强课程教育质量的管理和保障地方课程的开发需要注重教育质量的保障,这需要我们加强课程教育质量的管理和保障。
具体而言,包括对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对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管理等方面。
四、推行终身学习,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地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不仅关乎当前学生的教育问题,还涉及到地方教育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开发地方课程的同时,我们需要推行终身学习,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地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上都进行综合地考虑和处理。
我们应该根据当地情况,注重课程的质量和多样化,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和优化,推行终身学习等措施,从而协同推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关于地方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_0
---------------------------------------------------------------最新资料推荐------------------------------------------------------关于地方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关于地方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9-11-29 16:23:25) 郭元祥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课程模式多样化和课程结构优化中,地方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课程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充分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并对学校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也必须重视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一、地方课程在宏观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
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其中,国家课程是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1 / 10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标准。
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应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课程,以保证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
国家教育目标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依据。
地方课程则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同时,地方课程对该地方或该社区的中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必须在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加以设计。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及其比例不同,宏观课程结构的状况就有差别。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新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其中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地方课程的开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至今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在实践和反思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优势、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优势1.满足本地区特色需求地方课程的开展是为了满足本地区的特殊需求,与全国性课程不同,它注重于本地区的特色发展,开设符合本地学生实际需要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
2.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地方课程不同于全国性课程的内容体系,它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本地的丰富资源和先进技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的兴趣、思维和创新。
3.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地方课程的开展涉及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它可以推进本地教育教学改革,开创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问题1.开设课程不合理有些地区之所以开设地方课程,是为了迎合一些政治上或利益上的因素,这导致一些地方课程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关注。
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和监管,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的地方课程,甚至是“裸培”项目,这种现象在地方课程开展中显得尤为突出。
2.缺乏师资和资金地方课程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有些地区,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师资支持,地方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无法正常开展。
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方课程尤为凸显这一问题。
3.评价体系不完善地方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这主要是因为地方课程与全国性课程不同,各地区的评价标准也不同。
一些地方课程在评价体系上更容易采取定量化的评价方式,这样有可能会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也缺乏教师的专业性和创造性。
三、解决方案1.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了解决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地方课程开发拓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思考与实践,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地方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地方课程开发的意义、关键问题、思考方向以及实践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地方课程开发的意义1.适应地方文化特点地方课程是根植于地方文化土壤的教育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只有将课程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
2.培养地方特色人才地方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地方特色人才。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因此在地方课程开发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方特色和实用技能,让其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发展需求,为地方的繁荣做出贡献。
3.提高地方教育质量地方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地方教育的质量。
适应地方文化、培养地方特色人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而且,地方课程开发也必然涉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地方教育的全面提升。
1.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在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
地方发展和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只有深入了解地方的发展需求和教育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地方课程开发,为地方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2.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地方课程开发必须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
只有通过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才能使地方课程具有地方特色,更好地满足地方学生的学习需求。
3.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地方课程开发要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地方课程开发的目标。
1.立足当地资源2.关注学生需求地方课程开发要紧密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确定课程开发的方向和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地方课程开发拓展是指在地方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它旨在提高地方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探讨。
地方课程开发拓展应考虑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就业需求。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地方课程开发拓展时应考虑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需求。
对于农业发达地区,可以开设农业生态课程,培养学生的农业科技技能;对于工业发达地区,可以开设高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开发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地方课程开发拓展还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需求。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需求,地方课程开发拓展应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素养。
还应关注社会需求,开设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实践机会。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开设旅游管理课程,培养学生的旅游管理能力;对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地区,可以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
地方课程开发拓展还应注重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
地方教育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地方课程开发拓展中应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与整合。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地方课程开发拓展还需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创新。
教师是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创新能力。
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支持,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还应鼓励教师进行教育创新和实践探索,促进地方课程开发拓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南京白局引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思考
南京白局引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南京市,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小学的地方课程已经成为该市教育的一大特色。
对于南京市中小学的地方课程,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地方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任何一种课程都需要有其目的和意义,地方课程也不例外。
在我看来,南京市中小学的地方课程应该有以下几个目的和意义:1. 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南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地方课程应该通过传授这些历史和文化知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南京这座城市。
2. 弘扬南京的精神风貌。
南京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和事迹,地方课程应该通过讲解这些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们学习正面的精神风貌,培养他们的良好人文素质。
3. 突出地域特色。
南京的地理、气候、生态、经济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地方课程应该通过介绍这些特点,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南京的面貌和特点。
二、地方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地方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文化课和历史课等课程进行有重点的、系统的讲解;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游戏、实地考察等形式,让他们在渐进式的认知中逐步获得对南京市地方知识的了解。
对于学习方法来说,地方课程应该注重情景教学和互动教学。
首先,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通过模拟游戏、实地走访、图谱演示等多种形式展开,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南京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并让其参与协作完成地方文化的调研和探索,从而让学生们习得对南京文化的独特认知。
三、地方课程的核心重点和评价标准在具体实施地方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核心重点:1. 地方课程的系统性和可扩展性。
各中小学可以将南京的历史文化知识体系系统化开发,构建出更为完善、更为具体、更为可实施的地方课程框架,从而推动该市地方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关于地方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方课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萝北县宝泉岭局直中学车军新课程评价建议实施以来,专业学科的学力评价、综合素质学力评价引起了各个地区的重视,《标准》倡导的新的学习评价理念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评价目的的转变。
《标准》强调评价的目的是改进、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也可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三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相比它们,地方课程的评价是相对滞后的。
地方课程学力评价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第一,对学生的评价随意,缺少适应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理论。
第二,评价操作过程管理混乱,缺乏操作模式、缺乏了持续性。
第三,学习范围特殊而广泛,评价内容多,不易操作。
第四,评价人员程度不一,评价结果信度低。
鉴于地方课程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评价可以吸收的理念(一)多元智能的评价霍华德•加德纳将人类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这一定义强调了其理论的多元文化特性。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即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长处。
传统的评价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弥补漏洞,更多的是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选拔功能。
这样往往对所谓成绩差的学生来说,评价带给他们的是负担和心理压力,使他们丧失了向上的动力。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评价有利于发现学生在优势智能方面的作为,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
在实际操作中针对每种智能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尽可能全方位的发现学生各人在认知方面的长处,同时鼓励他们自己将优势智能转变劣势智能。
(二)建构主义与教学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因为它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理解,也不是对客观现实达成客观的、一致的认识,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因此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方课程的几点思考地方课程的含义传统的认识是,课程是指一个教学科目或一组教学科目或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
根据《纲要》的精神,对课程应作广义理解,即:课程既包括课程计划、课程设置,也包括课程标准以往称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
课程内容主要指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也应该更广一些,它不只是教科书,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实际需要,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应用而编写的材料,都应视之为教材,包括教师指导用书等。
课程资源是一个新概念,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
课程资源还包括:学校内的实验室、图书馆和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学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及工厂、农村、部队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校内外网络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等。
地方课程的开发、设置、补充完善、改编及管理的主体是地方,而不是国家。
地方主体与课程的关系首先,地方有责任开发、设置国家课程以外的、留有空间给地方的、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课程。
这类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国家规定的课时总数的;在高中阶段,地方课程和学校选修课相加的课时占高中阶段总课时数的左右。
将来高中实施新课程之后,这一比例可能还会增大。
第二,对国家课程,根据国家规定,地方赋有予以补充完善和改编的任务。
如艺术课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活动建议”部分,“具有较大弹性和开发性,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又如农村中学课程,《纲要》中明确规定,“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也就是说,国家课程也给地方改编和开发课程留出了空间。
地方课程的主体部分是指国家课程以外的由地方来规划和开发的课程;此外,在国家课程里也有一部分要适应地方的需要,由地方来补充、完善和改编。
第三,按《纲要》的规定,履行地方一级管理课程的职责,即在《纲要》的第七部分“课程管理”的第条中提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有了地方课程,就要开发一些地方教材。
今天的地方教材与年代提出的乡土教材是有区别的。
年代中期经历了一次中小学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大改革、大调整,此项改革和调整一直持续到年代初期。
当时提出,为了改变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脱离民族、地区、学校和学生实际的状况,教材建设要从“一纲一本”转到“一纲多本”上来,逐步做到中小学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教材。
为此,提出了除通用教材以外,提倡编写地方教材.包括乡土教材、中小学劳动课教材和本地需要的补充教材。
这些教材由地方编写和审定,在本地区推荐使用。
原国家教委于年召开了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年召开了全国乡土教材建设经验交流会。
当时,山东省的县、安徽省%的县编写了乡土地理教材。
江苏省编写县一级的乡土历史、乡土地理教材的面达%。
云南省着重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乡土教材,共编写了10个学科种乡土教材。
浙江省编写了乡土地理、生物教材。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到年的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编写的乡土教材达种以上。
由上可以得出结论,今天的地方教材与年代的乡土教材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促进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更适应不同民族、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其不同之处在于,今天国家把地方课程及其教材明确纳入整个国家课程体系之中,纳入整个国家课程管理体制之中,等于是赋予了地方课程及其教材一定的法定地位,全国各地在组织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都必须建设好自己的地方课程及其教材;而对乡土教材,过去只是提倡而已,没有把它正式纳入国家课程管理体制之中,没有赋予它一定的法定地位,对各地执行与否无任何约束。
二、地方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正式提出,给地方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一定的法定地位,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其意义深远。
、促进课程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地方课程的设立,为地方提供了参与课程决策和管理的机会,调动了地方对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过去国家的课表规定得很严格,地方一点调节的余地都没有,虽然有一点乡土课程,但只是在本学科内作些补充,还没有成为整体的课程统筹安排的一部分。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地方的权力将会逐渐增大,地方课程的空间也会逐渐扩大。
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称,前苏联曾规定,国家课程占,各加盟共和国课程占,学校选修课程占。
俄罗斯在年制定的基础教育计划规定,全国统一的必修课占,校级选修课、个人兴趣课占。
我国台湾地区除了特别规定的弹性教学节数占总节数的之外,还规定选修课占的节数。
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另外,我国国家课程建设的队伍很薄弱,地方的力量尤为薄弱。
通过地方课程的建设,地方课程建设的队伍将逐渐成熟起来,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专家学者、校长和教师们对课程建设有更多的发言权,从而使我国课程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落到实处。
进一步推进课程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和自然等方面差异较大。
地方课程的设立,可使地方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和民族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或对已有的课程进行某些完善、补充和改编,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更加了解本民族、热爱本民族,从而立志将来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为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而贡献力量;同时还有助于克服课程、教材脱离实际的弊病,有利于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促进学用的一致。
>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作用我国地大物博,教育资源丰富,且各地具有各自的特色。
开发地方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尚未被开发的地方教育资源,为当地教育服务。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各地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中心,有些资源可以挖掘出来,有些资源还可以共享,包括在网上共享。
在美国加州大学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共享的中心。
它为美国整个旧金山湾区的学校服务,名叫劳伦斯科学馆。
馆里设有一些供学生学习的课程,也有为教师开设的课程,还有展览等内容。
馆里集中了一批好教师和好设备,还配备了装有图书和设备的“大棚车”,送教到校,竭诚为周围学校服务。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做法。
建立课程资源中心是一项新举措,当然,它不仅是地方课程开发的需要,也可围绕国家课程来建立中心,但地方课程资源中心应具有地方特色。
促进地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众所周知,课程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核心问题。
特别是年代中后期以后,为了面向世纪培养人才,课程问题更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
因为课程从宏观上进,它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层面上,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它主导和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总之,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地方课程的建设,将使整个课程体系更为完整,使三级课程建设和管理落到实处。
它不仅是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而且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具有导向作用。
此外,地方课程还具有国家课程所无法与之比拟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以及地方性强、更能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
这一切,都有利于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得到实现,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地方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课程改革涉及到很多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课程观的更新和转变。
传统的课程观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这种观念已经落后,不可取。
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的课程观,正确处理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反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地方课程一定要从本地的优势出发特别要注意本地农村的需要和实际,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密切为地方经济、社会进步服务,具有较强的地方适应性。
否则,地方课程设置无任何意义。
但地方课程在立足本地的同时,又要跳出本地,要在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找到结合点,使之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前瞻性。
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创新首先需要传统的积累和继承,不能脱离历史,也不可能脱离历史。
教育的特点是,既具有先导性,又具有迟效性,它的效应要在很长的周期以后才能显示出来。
因此,要特别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有的同志反对提“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为这是典型的知识本位课程观。
其实,这是对“双基”的一种误解。
“双基”强调基础性,是由以下两方面决定的:一是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二是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反映了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认为,问题不是要不要“双基”,关键是依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双基”,以及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下、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传授“双基”。
由于时代的发展,“双基”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要重新选择。
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双基”的传授和训练被扭曲了。
事实上,教育传播文化的功能、传播人类经验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功能不会变。
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的实践中去。
学生只有基本知识,没有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对传统要分析,不能一概否定。
地方课程建设的创新,一定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要明确地方应负的责任地方,主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其管理课程的职能部门是教育行政部门。
它的责任主要有:第一,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国家规定的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有关的课程管理等政策,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好实施计划和方案,报教育部备案。
第二,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以及本地的实际,规划和开发本省的地方课程,明确规定出地方课程的目标、门类、形态、课时分配等。
要注意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
既可开设单科课程,也可开设综合课程;既可开设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要多开设一些活动课。
在规划和开发地方课程时,一定要把三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把地方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审视,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的关系,以及各类课程的课时安排等。
这样,才能把握好地方课程建设的方向。
民族学校、复式学校和简易小学等的课程设置问题,均由本省决定。
第三,制定与地方课程相配套的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和课程评价标准、评价方案,以及有关的规定、制度等。
还要组织编写教材,包括音像材料的编制、实物的搜集、实践基地和网络的开发等。
要加强对教材的管理,严格执行教材审定办法。
帮助和指导建立地方课程资源中心。
第四,指导、检查、评估下级课程的计划实施、管理和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