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期

合集下载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解读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趋势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对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趋势进行解读。

二、现状分析1.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的改善。

目前,农村的道路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便于农民的交通出行。

供水和电力设施也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2.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也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等方式,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和种植养殖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来源。

3.乡村教育与文化新农村建设注重提升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

通过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优化教学质量,农村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此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让农村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农村文化。

4.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新农村建设提倡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科学种植、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也注重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

农村住房改造成果显著,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

同时,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农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三、趋势展望1.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注重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将会发展更多具有特色的产业,比如农村电商、农民合作社等,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

2.科技进步带动农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将迎来一次转型升级。

新农村建设将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

通过推行“村民自治、政府法治、社会共治”的理念,农村社会治理将会更加有效和规范,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超过300万个,涵盖了农村居民的大部分人口。

这些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产业发展、投资建设、农村金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壮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小。

虽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庞大,但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规模较小,缺乏规模经营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这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不规范。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管理经验的缺乏,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问题。

例如,一些集体经济组织在资金管理上缺乏透明度,导致财务风险增大;在人员管理上存在考核不公、员工激励不到位等问题。

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历史较短,缺乏创新的积累和创新的能力,导致一些集体经济组织难以顺应市场需求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这使得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局限在一些传统农业领域,而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方面发展缓慢。

第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的原因。

1. 体制机制不完善。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保护、资金管控、人员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设计还存在不足。

相关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落地不够,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受制于体制机制的制约。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探讨农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通讯网络、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多功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等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福利。

然而,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偏远农村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农业生产方式有待调整升级。

二、新农村建设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新农村建设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基础设施覆盖率,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等政策的宣传和实施,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强调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提供更多便捷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吸引更多人来到农村体验农业生产、民俗文化,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总的来说,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愿景。

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农村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备受瞩目。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新农村建设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道路硬化、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普及,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农村合作社兴起,农村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并逐渐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然而,新农村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道路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稳定,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等问题。

再者,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劳动力不足,造成了一些乡村的发展停滞。

这些问题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强偏远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2. 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经济将实现较快发展。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新农村建设注重生态建设,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 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教育发展。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提升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人才的成长和留住。

5. 培育新型农村社区。

农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农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农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农民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石。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民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农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目前,农民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农民收入较低。

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往往不稳定,难以维持正常生活。

其次,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

随着年轻一代农民的外出务工,许多留在农村的农民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劳动力质量下降。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医疗、教育、交通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农民。

然而,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府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民的发展也正迎来一些机遇与转变。

首先,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使农民的生产效益得到提升。

农民通过加入农业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形式,共同投入生产,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和市场机会。

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等平台为农民提供了一个直接销售农产品的途径,缩短了农产品流通的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展望未来,农民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首先,农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农民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农业将逐渐向着高效、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一代农民将掌握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益,提供高品质农产品。

其次,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将为农民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可以积极参与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供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也将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此外,注重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将为农民增加技能和知识储备,提供更多发展选择。

最后,政府的政策支持将继续推动农民发展。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在中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理事会等。

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总体规模庞大,组织形式多样,涵盖了农村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

农村社会组织承担着组织农民生产、服务农民群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职责,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农村社会组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社会组织的总体效益与规模仍需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组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协调。

其次,由于农村地区的空心化问题,部分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较低,需要通过提高组织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来增强公众信任。

此外,一些农村社会组织在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首先,农村社会组织将逐渐形成互帮互助、协作共赢的合作关系,形成规模效应和资源共享。

其次,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和差异化,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来满足不同农村居民的需求。

此外,农村社会组织还将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

首先,加大对农村社会组织的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投入,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其次,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提供规范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加强政府与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五、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农村社会组织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实现由政府主导向社会主导的转变。

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如何

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如何

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如何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目前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并分析未来农村发展的趋势。

农村发展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不平衡:尽管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迅猛,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较好发展,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经济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2. 产业结构转型:现代农村经济已逐渐摆脱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朝着多元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从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转向农业种养结合、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种经营方式。

3. 基础设施改善: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

农村电力、交通、通信等设施的改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4. 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不再限于农业生产,他们还可以通过农村产业、务工、旅游等方式增加收入。

农村发展未来趋势分析1.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未来农村发展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发展适应当地资源和特色的农村产业。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得到更大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推进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未来农村发展将进一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农村将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农村发展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 推动农村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未来农村的发展需要与城市的互动发展相结合。

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加强城市对农村产业的扶持,使农民能够共享城市化带来的发展成果。

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与此同时,农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1.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耕地资源日益减少,耕地面积不足,土地流转难度大,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不足,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足。

2.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础产业。

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政策法规等方面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成果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因此,农业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二、未来发展方向1.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附加值。

2.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农民收入渠道,增强农村消费能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建设产业化和现代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生产组织不规范、科技可持续性不足、市场开发不充分等。

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和差异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组织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组织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组织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组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途径,旨在为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一、农民组织发展的现状当前,农民组织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现状。

首先,农民组织的数量相对较少。

虽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逐渐涌现,但总体上来说,农民组织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数量还不够多。

其次,农民组织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民组织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民组织则运转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再次,农民组织的运行模式相对简单,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农业合作社模式上,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二、农民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组织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农民对组织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不同,一些农民对组织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一些组织在运行和管理中存在问题,未能吸引到更多的农民参与。

其次,农民组织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一些农民组织的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组织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再次,农民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在政策支持方面,农民组织还面临一些问题,如融资渠道不畅、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等。

三、农民组织发展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组织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组织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通过宣传活动、培训课程等方式,增强农民对组织的理解和信任,激发他们参与组织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推进农民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

加强组织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培训,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农民组织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再次,完善农民组织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推动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村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一)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村民自治法律法规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明确了村民自治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选举程序等重要方面,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民主选举日益规范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越来越规范和公正,选民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

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保障了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出了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村干部。

(三)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健全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村民能够参与村庄重大事务的决策。

在一些地方,还探索了“一事一议”等决策方式,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民主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村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对村庄的日常事务进行自我管理。

同时,村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然而,我国村民自治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村民参与度有待提高尽管选举等活动的参与率有所上升,但在日常的村务管理和决策中,仍有部分村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村民自治能力不足一些村民缺乏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清,不善于运用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

(三)基层干部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村干部存在工作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甚至违法违纪等问题,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效果和公信力。

(四)村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村庄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村民自治相对成熟,而一些贫困地区的村民自治仍面临诸多困难。

二、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一)法治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村民自治将更加依法依规进行。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概述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推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考和参考。

一、背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

多个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现状目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组织数量较少,大多数农村社区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组织。

其次是组织结构脆弱,很多组织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管理制度,难以发挥作用。

再次是资金来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村社会组织依靠政府拨款生存,缺乏自主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原因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观念转变不彻底,一些地方和农民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

其次是组织能力薄弱,农村社会组织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的组织管理经验。

再次是政策支持不够,农村社会组织在政策上得到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较少。

四、机遇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机遇。

首先是社会需求的增加,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为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次是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五、发展趋势农村社会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是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包括专业化服务型组织、农民合作社等。

其次是扁平化管理模式的逐渐推广,更加注重民主参与和社区自治。

再次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

最后是农村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加强,形成合力。

六、挑战与对策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源短缺和经费不足,需要加强资金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其次是政策的完善和落地,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能够切实落实到位。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中国农业生产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逐年提升。

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 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正加快结构调整,由传统的粮食主导型农业向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3.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壮大。

遗传改良、种植技术、兽药兽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农业科技创新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农业将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和决策水平。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供应能力和稳定性。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有机衔接。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一、农村建设的背景和目标农村建设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建设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其背景是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村人口的流动,目标是实现农村的现代化、特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发展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通过促进农业生态化、农村能源的替代和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趋势。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农村需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多样化的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环。

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愈发重要。

加大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五、乡村教育和文化的振兴乡村教育和文化的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求。

农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投入更多的资源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人才支持。

六、农民收入的提升农民收入的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流出迅速增加,扶贫攻坚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通过提高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机会,加强乡村金融服务,可以有效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七、农村社会治理的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农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纠纷、民生保障等问题。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可以改善农村社会秩序,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八、产业与城乡融合发展产业与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可实现农村产业链的完善和增值效应的提升。

现在农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现状

现在农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现状

现在农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现状农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民的发展现状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农民面临的问题仍然存在,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思考。

农民的发展现状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也有所增长,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外,政府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其次,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服务的提升以及城乡差距的弥合,使得农民的生活条件逐渐接近城市居民。

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善为农民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然而,农民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模式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农民的发展空间有限。

其次,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问题是制约农民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民的土地流转难、流转成本高、流转市场不够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农民的创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再次,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资本储备不足,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能力。

针对农民发展的问题和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创业空间。

其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

此外,注重发展农村非农经济,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

最后,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的发展和就业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农民的发展还需与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农民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未来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乡村人口的减少,我国农村地区面临许多问题,如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模式陈旧、基础设施滞后等。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状1. 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同时,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劳动力不仅流失,而且年龄结构不平衡,加剧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困境。

2. 农业生产模式陈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都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缺乏了解,无法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不高。

3. 基础设施滞后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民出行不便、生活用水和用电不可靠,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1. 产业多元化与农业科技创新为解决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新农村建设应该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生态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倡导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

同时,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的质量。

推动农村能源的清洁利用,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拓宽农村道路,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性。

加强供水和供电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地区的用水和用电需求。

农村集体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农村集体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农村集体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农村集体经济一直扮演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是以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农民个体经济为基础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分析农村集体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农村集体行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在国家农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农村经济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仅包括传统的农林牧渔业,还涉及了非农产业,如集体企业、集体合作经济等。

这些集体行业在农村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集体行业中,农业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农业合作社是以农民自愿参加、平等协商、统一管理、风险共担的经济集体组织。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作社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农民能够共同采购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同时,农业合作社还可以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

当前,农业合作社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加入合作社,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另外一个重要的农村集体行业是农村旅游业。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方式。

农村旅游因其独特的景观和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农村旅游业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能带动农村地区的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的增收。

目前,政府对农村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加强了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管理水平。

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繁荣。

进一步展望未来,农村集体行业的发展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集体经济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将更加注重创新和技术应用,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趋势与政策
建议
问题:
1.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较小,无法实现充分规模优势,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和竞争力。

2.经营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

3.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都面临着瓶颈,缺乏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趋势:
1.规模化发展: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趋向规模化发展,通过联合经营和资源整合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经营。

2.专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趋向专业化经营,依靠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多元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趋向多元化经营,通过拓展产业链和开发新产品,实现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和盈利空间。

政策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和财务支持,促进其规模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2.提高管理能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培训,提高其经营和管理能力,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3.建立信任机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机制,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等多方面的支持。

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

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

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中,农村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对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村发展现状1.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随着科技进步和政府的支持,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2.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从过去的农业为主转向了多元化发展。

农民开始从事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增加了收入来源。

3.农民素质提高:政府加大了教育资源的投入,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许多农民开始参加职业培训,获得了技能和知识,提高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4.基础设施改善: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修建农村道路、改善供水条件等,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5.精准扶贫政策取得成效: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通过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有效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改善了农村的贫困状况。

二、农村发展的未来趋势1.农业现代化将不断推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农业现代化将进一步加快。

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业科技也将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

2.农村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一些传统农业已经面临市场竞争的问题。

因此,农村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农民将更多地从事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3.农民素质将进一步提高: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中国农村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

中国农村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

中国农村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高速推进,中国农村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

如何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如何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条件、如何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现状分析农村人口外流加剧,农业劳动力短缺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

同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降低品质和规模经济化水平、农产品标准化落后、农产品交易不透明等问题,也对中国农村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未来展望中国农村工作的未来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等都是可行的途径。

特别是注重农业科技创新,领先的科技水平是推动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此外,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和特色产业、推进农户联合组织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产业现代化及劳动力保障的有效办法。

三、政府责任国家需要制定特色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并制订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工业化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水平,以保障农民权益。

同时,也需要推进政府与市场、资本的合作,并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科学规划管理,确保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社会角色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农村建设道义、文明、实用、美的理念。

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向上的乡土文化,提高农村社区自治水平,强化村委会的管理机制,并推动农村绿化、环保等,为未来农村的发展保驾护航。

五、结论中国农村工作是中国和世界经济有机整合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农村工作的发展必须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同时注重农村人口的福利和保障问题。

在长达数十岁的发展过程中,加大技术研发和政策投入,跟随我们国家的发展机遇,中国农村工作的未来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现状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现状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现状及对策【摘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农村社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村级组织服务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村民自治意识等。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加突出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民自治意识。

只有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社区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现状,问题,对策,重要性,发展方向,未来展望1. 引言1.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农村基层组织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和组织力。

通过建设稳定、民主、高效的农村基层组织,可以更好地引导农民参与农村治理,推动农村社会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健全的农村基层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农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建设健全的农村基层组织可以增强农村自治组织的履职能力,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农村基层组织是促进农民自治、参与、依法管理的有效载体。

通过建设健全的农村基层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在管理自身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实现农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农民自治、参与、依法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1.2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期倪建伟 王景新 [摘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之一,是当前农村问题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历程入手,按照其不同的功能属性,分为基层正式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维权组织和互助共济组织四大类,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必须在发展中坚持合作社基本原则、必须把尊重农民意愿与政府扶持有机结合等三个科学的预期。

[关键词]农民组织 合作社原则 农民意愿 政府扶持[中图分类号]F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05)—08—0008(03) [作者]倪建伟 博士研究生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浙江金华 321004王景新 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浙江金华 321004 中国农民组织在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和制度突破与组织创新等三个阶段之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一、中国农民组织的分类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组织迅速发展,呈现出组织形式多元化、合作空间扩大化、非正式化等多种趋势。

根据农民组织的不同功能属性可以大致分为4大类,即基层正式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维权组织和互助共济组织。

1.基层正式组织。

按照目前中国的基层治理结构,基层正式组织包括管理型和非管理型两种。

前者主要包括党的基层组织(村支部委员会)、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经济联合社或其他类型);后者主要包括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红白理事会等。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现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合作社组织,主要通过实行分工分业,提供产供销服务,把农民组织起来,其包括各类专业合作社、社区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二是契约组织,又称基地组织化或者分包制,包括“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形式;三是中介组织或经纪人组织,主要是凭借农民个人能力进行营销活动,促进农产品生产者与需求者之间相互衔接;四是市场组织,主要通过市场价格和交易服务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

3.农民维权组织。

目前,这类组织的发展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但随着中国改革进入“以人为本”的新阶段,在强调“市民”、“村民”平等享有“国民待遇”的大背景下,其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

现在有些地区的农民维权组织已经发育成完整组织结构和形态,如湖南衡阳的农民减负会、江苏沭阳县官墩乡的农民组织等。

4.社会性民间组织。

在经济社会转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于是围绕某项活动或某种事情,为了互相帮助抗御风险或灾害,或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而临时形成了各类型农民组织。

如:以社区某些公共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为纽带而发展的临时性农民组织;某种风险行业的临时性组织,例如,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协会、劳务输入地打工农民以“老乡”为纽带结成的组织等。

二、中国农民组织的现存不足1.正式组织的权威下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组织的改革没有相应地推进,致使农村正・热点透视・ 农村经济 2005年第8期式组织在经济和法律上的权威性下降。

一是改革使农村正式组织丧失了直接的生产经营权,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欠缺,无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化服务,缺乏凝聚农民的物质基础;二是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居民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这促使其丧失了传统行政组织的法定强制性权威,农民对其的认同程度不断下降。

2.组织形式过于行政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社会出现了高度的结构分化和利益分化,农民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民总体上组织程度还不高,已有的农民组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户与市场、农户与政府的中介,许多组织都挂靠在政府名下,实际上只是政府在农村的“代理人”,其农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并不明显。

同时,新兴的社会服务性和行业性等非正式组织也多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成立运行,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3.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中国的农民组织是农民在其利益受到侵害或需要保护的情况下自发组织起来的,体现了农民的首创精神,是农民实践的产物。

这使得农民组织的建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特别是其内部运行机制或治理结构往往仅从成立之初的现实需要出发,没有借鉴国际合作社的经验,缺乏系统性与健全性。

4.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中国农民组织建设起步晚、发展慢,相应的政策法规建设滞后。

到目前为止,全国仍然没有一部关于农民组织建设方面的权威法律,各个地方政府也很少有相应的关于农民组织建设的地方法规。

因此,无法确认农民组织的合法地位,无法保证其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产收益不受侵害。

三、中国农民组织建设不完善的影响1.降低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国现阶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农业生产经营依然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

同时,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市场发育也不够完善,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而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使经济主体相对分散,组织化程度偏低,无力应对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2.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

农户作为市场主体之一,毫无疑问地要参加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但由于农户的分散经营,规模过小,在与市场的连接中就显得势单力薄。

农户无法与企业相抗衡,得不到平等的谈判地位,分不到平均的社会利润;无法降低交易成本,常常处于被动的境地,蒙受损失;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很难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安排生产经营,往往出现“买难”(生产资料)、“卖难”(农产品)的现象。

3.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提高。

任何科学技术的运用只有在适度规模经营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对于农业发展尤其如此。

但我国现阶段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的经营方式,致使个体的经济实力微弱,无法引进高成本的科学技术,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影响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4.阻碍了标准化生产的推广。

在当今的国际经济贸易中都要求统一的标准化生产,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我国目前家庭式的生产方式和各地自然条件的较大差别,使统一的产品标准很难执行,出现了农业生产存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多重标准的现象,导致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混乱,难以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

5.加大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阻力。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其他国家代表农民利益的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而中国代表农民的则是中国政府的官员。

占中国人口超过60%的农民,无论是经济利益上,还是民主政治权利上,事实上都几乎没有自己的组织。

农业组织建设的落后,不利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加大了农民进入国际市场的阻力。

四、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趋势预期回顾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曲折历程,全面分析组织建设的现状,笔者对中国农民组织的未来形成了一个基本的预期。

1.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一个拥有9亿农民而没有一个真正农民组织的农业人口大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成为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当前急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无疑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促进农民、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全面进步。

从政治层面讲,建立农民组织,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协调社会各利益集团间的关系,有利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关于农业、农村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可以说,农民组织化是农民实现和保护自身利益的根本途径。

从经济层面讲,在保持家庭承包制稳定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市场机制建立起农户之间和农户与产前、产后经营部门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是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促进农业决策科学化、保障农业政策顺利实施的需要,是应对农村经济战略转型、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从文化层面讲,农民组织,是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最佳载体,也是丰富农民文化精神生活的有效载体。

另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可以为农业的发展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因此,中国农民组织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国必将进入一个加强农民组织建设的新时期。

2.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必须在发展中坚持合作社基本原则。

中国的农民组织在经历了世纪巨变之后,应该沿着什么方向继续前进呢?鉴于国内国际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现代社会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即自愿入社,自由退社;民主管理,一人一票;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返还利润;社员股金分红受到限制(相当于同期银行利息)等。

但这些国际公认的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改进的。

到目前为止,国际合作联盟已经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目前国际通用的合作社原则是1995年在国际合作联盟100周年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其主要包括7个方面: 自愿和社员资格开放原则; 民主控制原则; 社员的经济参与原则; 自治和独立性原则; 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原则; 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原则; 关心社区发展原则。

这7点无疑是中国发展合作组织或农民组织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这些原则指引下,农民组织的发展才不会偏离前进的方向,才是真正的农民的联合。

中国农民组织的建设要坚持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但不能拘泥于这些原则。

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也要根据合作社自身的特点和中国当前发展合作社的条件,因地制宜,有创造性的发展。

例如:在合作社内是否可以引入股份制,形成股份合作制;既然是股份合作制,是否可以将股权中的“一股一票”与合作社的“一人一票”有机结合;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合作组织是否可以走不断联合的国际道路。

这些都可以在坚持合作社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3.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必须把尊重农民意愿与政府扶持相结合。

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在农民创造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归纳、总结。

农民组织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把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加强政府的引导性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和农民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促进农民组织的发展。

(1)要尊重农民的主体意愿,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

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使组成市场的各种能量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而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要把这些力量都释放出来。

中国农民本身就是市场的主体,但其过于分散、力量单薄,缺乏竞争力。

而农民组织能够集聚分散的农民,整合农民群体的力量,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和实力。

因此,要在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仅仅承认农民的主体地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承认和尊重农民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

发展农民组织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赋予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等与自身利益相关事务的权利,让农民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综观历史不难发现,在每一个农业发展迅速的时期,农民的积极性都比较高;相反,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的时候,农业生产也就变得萎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