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验收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设计特征

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处理生物安全危害时,使用安全设施并结合规范的操作将有助于降低危险。本节阐述了适用于所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相关设备的基本原则。

实验室设备

实验室主任应咨询生物安全官员和安全委员会(如果有),确保配备足量的设备,并能正确使用。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

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的接触

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

3、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的部件

4、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的物品。

需要详细咨询设备的性能和结构规格,以确保设施具备必要的安全特性(参见第10 和第11 章)。

基本生物安全设备

1、移液辅助器——避免用口吸的方式移液。有不同设计的多种产品可供使用。

2、生物安全柜,在以下情况使用:

——处理感染性物质;如果使用密封的安全离心杯,并在生物安全柜内装样、取样,则

这类材料可在开放实验室离心

——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增大时

——进行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包括离心、研磨、混匀、剧烈摇动、超声破碎、打开内部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同的盛放有感染性物质的容器、动物鼻腔接种以及

从动物或卵胚采集感染性组织)。

3、一次性塑料接种环,也可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电加热接种环,以减少生成气溶胶。

4、螺口盖试管及瓶子

5、用于清除感染性材料污染的高压灭菌器或其他适当工具。

6、一次性巴斯德塑料移液管,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制品。

7、在投入使用前,像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必须用正确方法进行验收。应参照生

产商的说明书定期检测.

一.生物医学实验室分级

医学实验室的分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2.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通过以上分级不难看出,临床实验室级别都应在二级以上。

二. 实验室安全防护基本要求

(一)人员防护基本措施

每个实验室都应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潜在接触程度。一旦确定有接触潜在感染原的可能,应采取硬件控制和操作过程控制,以减少或消除接触这些潜在感染原的可能。各单位应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实验服、面罩、面具、护目镜、安全镜和鞋套等。

1.实验人员工作时有可能接触到标本、病人的粘膜或损伤的皮肤、或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都应戴上手套。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则应尽快更换。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

2.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的外表或随标本的检验单。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所有的标本应加上生物危害标签。

3.对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培养之类的常规操作,可以不在生物安全橱内进行。但是,如果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气烟雾或飞沫(混匀、超声雾化和剧烈搅拌),则应使用生物安全橱(I类或Ⅲ类),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烟雾或飞沫的产生。

4.标本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的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钠1:10稀释液)和2.5%甲酚溶液或其它有效的溶液对所有的工作台进行消毒。漂白剂溶液应至少作用15分钟,使用其它的消毒剂可参考其产品说明书。

5. 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的个人

防护装备。

(二)物品管理

1.设备:

实验室中的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便于清洁。

2.试剂:

试剂和药品分类放置,有醒目标签。防止挥发性、腐蚀性试剂和药品的外泄。加强对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管理。

3.化验单: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发放(微波、紫外线照射或化学熏蒸消毒)

(三)标本处理:

1应放置于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

2试验完毕,按要求进行消毒后,才能按废弃物处理。

(四)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种类较多,难以进行细致分类,一般可粗略分为感染性废物和非感染性废物。对其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其生成量;尽量减少其有害程度;有害废料原则上不可以通过卫生间下水道排放;禁止有害废料与一般废料或固体废料混和处理。

对于感染性废物的处理首先要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感染性废物的管理,同时要建立隔离、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程序。

1.隔离:

已经确认的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人垃圾袋,依据废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确保无泄漏。包装上应有“生物危害”标志或标签,处理前后都应在位置存放。

2.消毒:

感染性废料的处置目的是去除污染,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致病水平以下。常用的处置方法有高压蒸气灭菌,化学消毒(适用于处理液体废物和物体表面)等。

3.贮存:

感染性废料的贮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储存地点应在产生废物的实验室附近。同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保证包装内容物不暴露于空气和受潮

②保存温度及时间应使保存物无腐败发生,必要时,可用低温保存,以防微生物生长和产生异味

③贮存地及包装应确保内容物不成为鼠类或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④贮存地不得对公众开放

4.转运:

运输工具应有明显的标记和防泄漏设备。在处理、运输、装卸过程中应确保感染性废物的包装完好,一般不得使用机械进行装卸。长途运输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5.处理:

①填埋:应在指定的地点进行。

②焚烧:可使生物活性灭活90%以上,可用于所有种类的感染性废物。对空气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