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价值估计

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价值估计

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价值估计摘要: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人类就一直在无偿地利用自然给予的资源与环境。

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资源的匮乏也越来越突出。

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的环境资源价值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要求。

只有在市场机制下,环境资源的价值才能体现其价值,并通过市场的价格调整来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天生”存在,而不是人类劳动创造的,这引起了对这个问题的无尽思考和讨论。

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内涵1.自然资源的内涵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壤资源、饮用水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概念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条件下,对于促进人们目前和未来的幸福,能够提供一定意义的环境要素的基本条件。

2.环境的内涵在此所说的环境是“人类环境”的核心是人。

而通常所说的环境,就是一个中心的所有外在关系的总和。

环境是一个巨大的体系,按照其形成的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两种类型。

自然环境是各种自然生成的各种物质和能源,例如,空气、水、土地、生物等。

在不同的国家,或者是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环境的理解也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规定:“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风景名胜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都属于环境的范围。

二、自然资源的价值估计方法1.净价法净价法是指通过将资源商品的市场价值乘以资源的开发成本,进而得出资源的实际价值,它也是一个人通过土地资源来评价自然资源的实际价值的另一个方式。

关于现已发现的煤矿,不管是当年开发的,还是将来开发的,都是一样的,不能受到人为的限制,也不能对生产造成任何影响。

2.成本费用法成本费是一种利用自然资源的价值组成和它的表现来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的边际使用者和边际外部费用都是零,它的价值可以由边际生产成本得到。

由于资料的可用性,通常将生产成本的平均值作为边际成本。

3.边际机会成本法边际机会成本法是以边际机会成本为基础的。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摘要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和反思,提出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不合理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修复。

分析了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提出了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指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国家以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关键词自然资源可持续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地位不言而喻。

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使得资源消耗过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针对我国而言,森林面积逐步减少、土地侵蚀严重、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能源短缺、大气与水资源等污染严重。

而造成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把自然资源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而无偿挥霍,只看到经济的发展而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那么人类离灭亡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所以无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研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我国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即处于并将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发展中阶段,环境问题依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的第一要务。

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森林覆盖率从建国起就一直迅速下降,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水域和大气污染逐年严重。

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十五”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完全实现,基本上只完成目标的一半左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严重超出环境的有效承载量,各大城市空气污染超标,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正在经受百年来最严重、最困难的环境污染局面,污染事故多发,对其应该采取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治理环境污染以及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而且建立了各类环境保护组织。

在重视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人人环保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要求,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环境问题的独特视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环境问题的独特视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环境问题的独特视角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认识与分析,并对环境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讨论其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视角。

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强调了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

人类在不断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资源耗竭。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与环境问题的独特视角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也反映在环境问题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追逐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保护。

2. 商品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冲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导致了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无视对环境的保护,还将自然资源视为廉价的商品,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3. 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国家的调控和规划,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环境的保护。

马克思主义提倡建设生态文明,既要追求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对环境问题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环境观念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马克思主义将自然与社会相统一,指出保护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

资源环境经济学-第9章-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资源环境经济学-第9章-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 ③根据实际生活中大量旳信息,建立多种关系模型。例如, 利用实际调查资料,建立人旳健康和空气质量、食品构造、 收入水平等原因之间旳关系模型,从而测算出空气质量变化 对健康旳影响。
• 这种措施主要用于评估环境变化对市场产品或服务旳影响, 所以,它不合用于对非使用价值旳评估。
2、生产率变动法
• 生产率变动法是经过测定环境变化对生产者旳产量、成本 和利润,或是对消费品旳供给与价格变动及其引起旳消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 1、环境旳使用价值
• 环境旳使用价值可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DUV) 、间接使用价值(IUV)和选择价值(OV)。
•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直接进入当前旳消费和生产活动中旳 那部分环境资源旳价值,如矿产资源等;
•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以间接旳方式参加消费和经济活动过 程旳那部分环境资源旳价值,如生态功能、水环境质量 等;
4、人力资本法
• 因为污染将造成环境对生命支持能力旳变化,会对人体健 康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长而给生 产造成直接损失,而且因环境质量恶化还会引起医疗费开 支旳增长,以及因为人得病或过早死亡而造成旳收入损失 等。
• 人力资本法就是经过估算环境变化造成旳健康损失来对环 境变化旳价值进行评估。
涉及将来旳价值。 • 水还具有非使用价值。
第二节 环境价值论
一、环境价值旳内涵
• 环境资源价值就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固有旳自然资源方面旳价值 基于开发利用资源旳人类劳动投入所产生旳价值。 固有旳生态环境功能价值 环境资源中旳各要素,固有旳与人类利益或使用无关旳存在下去 旳价值
二、环境价值旳分类
• 普遍性,资源为明确旳主体所拥有,权利必须完全明确制定; • 排他性,产权主体具有排他旳使用权、收益权; • 可转让性,产权能够处置转让; • 强制性,产权必须得到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1自然资源的定义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然性。

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

(2)历史性。

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

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

(3)稀缺性。

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

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

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

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

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

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

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

(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

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济活动最初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自然经济。

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出现,商品经济逐渐兴起。

本文将探讨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然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指人们依靠自然资源直接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形式。

在自然经济中,人们主要通过进行狩猎、采集、农耕等活动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衣物和住所。

生产和消费是密不可分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

自然经济具有以下特征:1.依赖性强:自然经济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生产活动完全依赖于自然条件和环境。

2.自给自足:生产者基本上只生产自己生活所需的东西,生产和消费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完成。

3.缺乏交换:商品交换在自然经济中并不普遍,人们更多地通过礼物、互助等方式满足需求。

三、商品经济的特征商品经济是指人们通过生产商品并进行交换来获取生存资料的经济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被分离开来,生产者通过出售商品获取货币,再用货币来购买所需的生活资料。

商品经济的特征包括:1.生产目的性强:生产者为了获利而生产商品,生产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专业化分工:社会分工程度增加,人们专门从事某种生产活动,形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货币交换:商品的交换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成为价值的衡量尺度和流通工具。

四、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各有特点,它们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区别:1.联系:–都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都是通过生产和消费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都是以资源的利用为基础,可以相互转化。

2.区别:–自然经济依赖于自然资源,而商品经济强调商品生产和流通。

–自然经济主要以实物交换为主,而商品经济则是通过货币交换。

–自然经济中生产和消费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而商品经济则分开生产和消费。

总的来说,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前提,而商品经济则是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与私⼈物品相反,在现实经济中还⼤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道路、⼴播等),这种物品被称之为公共物品。

2、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商品⽀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3、外部性:当⼀种消费或⽣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产活动产⽣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直接效应时,存在外部性。

4、边际使⽤成本:是指在边际上失去的机会成本的现值。

边际使⽤成本是反映放弃将来边际净效益的机会成本。

5、边际机会成本:指经营者获取增量效益⽽发⽣的在产品中的增量收⼊。

6、揭⽰偏好法:是通过考察⼈们与市场相关的⾏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7、庇古税::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先提出对污染征收税或费的想法。

他建议,应当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税收来弥补私⼈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者相等。

这就是前⾯提到的“庇古税”。

现在,⼈们把针对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种税费统称为庇古税。

8、贴现率:指的是将未来资产折算成现值的利率,⼀般是⽤当时零风险的利率来当作贴现率,但并不是绝对。

9、科斯定理: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种观点(并⾮真是⼀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效率可以通过当事⼈的谈判⽽得到纠正。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那么,⽆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佩雷托最优。

10、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帕雷托最佳配置,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群⼈和可分配的资源,从⼀种分配状态到另⼀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的处境变好。

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的境况,⽽不使任何其他⼈受损。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摘要:本文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定义出发,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应重视的几点建议。

自然经济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在现实社会中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自然经济坚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遵循自然规律,不引入其他宏观经济政策,而是以自然资源保持永久稳定状态为主要目标,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和林业经济。

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和核心的经济结构形式,其建立在社会拥有自由市场经济形式的基础上,以货币、商品交易及贸易为特征,以商品群的流通和交换作为主要经济活动。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

虽然自然经济的非市场性和商品经济的市场性有所不同,但两者在理念和目标方面十分相似。

例如,自然经济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商品经济则重视生产和消费的自由,它们都认为经济发展必须兼顾人的重要利益。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各有优势和劣势。

自然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水平。

而商品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自然经济发展应该重视以下几点:第一,坚持节约资源,实施合理消费;第二,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让更多人理解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加强保护性耕作和可持续农业的实施;第四,加强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第五,加强对框架内政策法律的监督执行。

商品经济发展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质量为基础,坚守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质量保证安全;第二,加强商品价格监管,确保实物交易的公平性;第三,提高产品质量,塑造优质品牌形象;第四,不断创新,加强企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五,加强市场管理,守法经营,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通过对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不仅能够相互发展,而且能够相互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然经济是指涉及生产和消耗的人和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

自然经济包括收获农产品、捕捞水产品、养殖家畜、训练宠物、营造林地、收集果树的等等事务。

自然经济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保护,并将自然资源作为最重要的因素,以保护和发展人类。

商品经济是指通过购买和出售商品,使用货币和债务来调节市场供需,以获取更大收益的经济活动。

商品经济增加了购买力,提高了收入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全球化。

有人认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能互相促进并能维持可持续发展。

自然经济提供了许多原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采矿,为商品经济创造了良好的起点,同时也使商品经济受益于自然经济生产的有用物质。

另外,自然经济还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以及改善生态系统的技术,这些政策和技术可以帮助商品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自然经济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改善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

此外,政府经常使用商品经济来促进自然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帮助和投资支持,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总之,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不仅能互相促进发展,而且还能为社会及环境创造良好的机遇和效益。

只有我们能够把握好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商品与环境

商品与环境




5、商品过度包装
6、案例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的规模、年龄构成、职业构成、家庭构成、地区分布、人口流动趋势。人口规模 的大小直接影响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流通规模。人们的年龄不同,在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消费结构 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要求有相应的商品流通结构及生产结构与之相适应。人口的地区构 成规定和影响商品的流向和商品流通的结构。
四、政治及法律环境

商品的政治环境是指制约商品流通的政治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一国的政治局势以及有关的经济政策等。法律环 境对商品流通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即法制的健全程度和 与流通有关部门的具体法律条款
五,过度包装

1,什么是过度包装 2,过度包装的形式 3,过度包装的危害 4,过度包装的界定 --GB 23350-2009《限 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 5,过度包装的对策

什么是过度包装
超出适度的包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需 求,其包装空隙率,包 装层数,包装成本超出 必要成都的包装。

过度包装的形式

过度包装主要表现为: 1).包装层次过多 2).材料不当 3).体积过大 4).结构设计过当


5).包装功能过剩
6).包装成本过高等
过度包装的危害

过度包装导致最大的危害是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 的污染。


在每年环境保护日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 与采访让人们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3、改进后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的多数月饼包装没有超过三层,搭售贵 重礼品的现象也较罕见。月饼等糕点的包装成本占总价值 比例从2005年划定的25%降至12%。 目前市场上月饼礼盒注入了观赏性极高的传统刺绣等中国 元素。比如味多美蛋糕店的包装采用可以多次使用的竖立 式手提袋包装,无需外加包装袋。据悉,有些酒店月饼礼盒, 则是借用了传统梳妆匣理念 , 铜环一提一拉 , 面镜与两侧抽 屉即呈现眼前,装完月饼之后还可以当做首饰柜来用。并且 大部分月饼包装外包装成本的价格下降,使月饼礼盒整体价 格上浮较小。2012年盒装月饼的整体价格水平多在 100多元 到300多元。

电子商务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估

电子商务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估

电子商务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之一就是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对能源消耗有巨大的需求。

随着在线购物的增加,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系统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其运行。

这导致了对传统能源的重度依赖,如燃煤和石油。

这些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例如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电子商务对能源的需求加剧了环境问题。

其次,电子商务的包装和物流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

在线购物通常需要将商品包装起来并进行运输。

然而,大量的包装材料和物流过程所产生的废物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些废物难以降解,对土壤、水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此外,物流过程中的车辆排放也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电子商务的增长也带动了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

许多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大量的水来保持其仓库和物流设施的正常运行。

这已经导致了一些地区的过度水资源开采,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水源枯竭。

这对于本已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尤为严重。

然而,电子商务也带来了一些减少资源消耗和环保的潜在机会。

首先,电子商务减少了物理店铺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土地开发和建筑所需的资源消耗。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储存和分销空间,使得物品更容易共享和循环利用。

这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和减少资源浪费至关重要。

另外,电子商务也推动了可持续物流和运输的发展。

许多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寻求替代传统燃料的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辆。

这将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许多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也开始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积极推动环境教育和意识,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商品,减少浪费,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这种积极的倡导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电子商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辩论辩题正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

首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因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壤、矿产、森林、动植物等,这些资源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衣物、住所和能源等生活必需品。

没有这些资源,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说,“经济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而自然资源是我们的财富。

”。

最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

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比如利用水力发电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保护森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开发农田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这些都可以使人类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因为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反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负责任的。

首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比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了矿产资源的枯竭,过度砍伐森林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减少,过度污染水源导致了水资源的匮乏,这些都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负责任的表现。

正如英国作家哈代所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就像是在挖自己的坟墓。

”。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许多动植物物种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而濒临灭绝,这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正如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说,“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

”。

最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工业污染导致了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这些都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辩论辩题正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

首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因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自然是人类的仆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发展需求,这是人类作为自然的主人的责任和义务。

例如,人类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使得农业和工业得以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物质财富。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可以可持续发展的。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我们不是继承我们的地球,而是从我们的子孙那里借用它。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当是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

最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发展是硬道理。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促进农业、工业、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人类利用石油资源发展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业,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可持续的,并且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反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负责任的。

首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正如美国环保主义者约翰·穆尔所说,“我们并不是继承了地球,而是从我们的子孙那里借用它。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了水源枯竭、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可持续的。

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指出的,“目前的资源利用和生产方式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耗尽,使得未来子孙无法继续享受自然资源带来的福利。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辩论辩题正方观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我们离开了自然资源就无法生存。

因此,我们有权利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首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比如,我们需要水来喝,食物来吃,木材来建造房屋等等。

没有这些自然资源,人类就无法生存。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自然是人类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这说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

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比如,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

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这表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

反方观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过度的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以便让后代也能够享受到这些资源。

首先,过度的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

比如,过度的砍伐森林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被破坏。

这样一来,我们将失去森林提供的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正如美国环保主义者杰克逊所说,“我们不能一味地利用自然资源,而应该保护和维护它们,以便后代也能够享受到这些资源。

”。

其次,过度的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环境恶化。

比如,过度的排放工业废气会导致大气污染,过度的排放工业废水会导致水体污染,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会导致土地破坏。

这样一来,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威胁,人类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正如英国作家哈代所说,“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过度利用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

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但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以避免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以便让后代也能够享受到这些资源。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辩论辩题正方观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

首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必要的,因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自然资源的支持,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自然是人类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自然资源是人类的财富,人类有权利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来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可以可持续的。

虽然过度开采和污染等行为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但是人类有能力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正如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说,“我们不能一味地剥削自然,而是要像一个农夫一样对待自然,善待自然,让自然资源得到恢复和再生。

”。

最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为了造福人类社会。

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例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反方观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负责任的。

首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

正如著名环保主义者瑞秋·卡森所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就像是在挖自己的坟墓。

”过度的利用已经严重影响了地球的生态平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例如,全球各地的森林砍伐和水资源过度开采已经导致了许多生物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最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不公平的。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是少数人或国家在不负责任地获取利益,而大多数人或国家却承担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后果。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库特·沃尔德海姆所说,“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公平的自然资源利用制度,让所有人都能够分享自然资源的好处。

”。

商品与环境演讲稿

商品与环境演讲稿

商品及环境演讲稿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

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

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

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

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

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

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

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

市场商品与环境问题

市场商品与环境问题

市场商品与环境问题提要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必须遵循环境的客观规律。

人们必须树立运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战略思想。

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只顾加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商品的开发,而忽略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已造成对资源的巨大消耗和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商品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关键词:商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一、商品的产生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能够满足他人或者社会需要的用于交换的人类劳动产品。

它从形式上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譬如桌子、椅子、冰箱、空调等这些形象的实物商品就属于有形商品,而对于科技成果、专利、股票、债券、服务等抽象的劳动产品就属于无形商品。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劳动分工简单,工作效率低下。

劳动者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仅仅能够满足自身的需要。

所以,那个时候,商品是不存在的。

随着人类劳动技能地提高,生产工具地使用,社会上出现了劳动分工。

这个时候产品除了能够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剩余。

这些多余的产品就被生产者拿来同他人进行不同产品的交换,从而满足生产者自身的不同需要。

而交换的结果也就导致了商品的出现。

因此,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产物,它不是天然存在的物品。

二、中国各时期市场上的商品情况1、旧中国市场商品情况。

在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极大地干预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为了确保农业优先发展的地位,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所以贬低、压制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有时,政府还通过充当大商人,即通过官营经济来控制和垄断大宗商品的产、运、销,从而排挤商人,限制社会从商人数。

因此,封建社会的商品以农产品为主,而农民就是主要的商品生产者。

市场上除了盐、铁等大宗商品之外,其他大部分产品均来自农业部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刺激和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然而在中国的市场上,商品除了农产品和极少数的日用品之外,绝大部分的工业品和日化商品均依靠海外进口,比如洋火、洋蜡、洋片等均是舶来品。

商品和环境的关系论述

商品和环境的关系论述

商品和环境的关系论述商品和环境的关系论述一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环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更是离不开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

由于商品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两面性,所以,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商品既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又能切实关注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降低商品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所依存的各种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人娄的各种活动都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和接受。

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二商品的形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需要不断地进行商品的生产,生产商品之后必然发生交换和消费。

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造成的。

在商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需要开发资源,取得原料和能源,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而各种原料、能源在生产中由于不能全部成为产品,形成废气、废水和各种各样的固体废弃物排入环境,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花色品种日益增多,商品包装也显得日益重要。

包装已经成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包装对商品,对环境已经构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第一,保护商品的内在质量,保证商品从出厂到消费整个过程不致损坏、散失和变质。

第二:促进商品销售的包装有利于识别和推销.在商品陈列中包装起到无声推销员的作用。

第三:优良美观的包装可以提高商品的身价,使顾客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由于包装对商品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了损耗,起到增加利润的作用。

第四:包装使商品便于储存、减少破损,从而更适合进一步加工的需要。

商品经济的自然规律

商品经济的自然规律

商品经济的自然规律一、商品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商品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形式,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

商品经济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人们为满足一定需求而生产的物质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同时,商品还具有一定的价值,这是由于商品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并且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获取一定的货币。

2. 商品交换的普遍性:在商品经济中,人们通过商品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形式,几乎所有的生产和消费都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

3. 商品价值的量度: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劳动时间来量度的。

不同的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比例是由它们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也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二、商品经济的需求与供给在商品经济中,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商品价格和数量的重要因素。

1. 需求的形成: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需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个人偏好、市场营销等。

2. 供给的形成: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供给的形成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在商品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是通过价格调节实现的。

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涨;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会下降。

只有当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时,商品的价格才能稳定。

三、商品经济的竞争与垄断在商品经济中,竞争和垄断是市场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重要关系。

1. 竞争的作用: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它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2. 垄断的形成: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对市场价格和数量进行操纵。

垄断形成的原因可以是技术优势、资源垄断、政府管制等。

3. 竞争与垄断的相互制约:竞争和垄断是市场经济中相互制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学基础》课程论文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
姓名王磊
班级11物流管理
学号1113121047
摘要:随着商品生产和消费规模的迅速扩大,自然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和消除商品生产和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评价商品质量和发展商品品种的重要条件之一,成为当代商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品生产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商品与自然资源和环境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环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更是离不开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

由于商品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两面性,所以,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商品既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又能切实关注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降低商品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所依存的各种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和接受。

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二、商品生产和消费带来的资源危机
(一)森林面子迅速减少
森林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供应者之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还起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环境的作用。

森林还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能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初期,整个世界约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面积达76亿公顷。

多年来这一数字在不断减少。

一旦低于世界总面积的30%的生态警戒线,全球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可能,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全人类。

(二)耕地减少,土地沙漠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基础。

据统计,人类所需食物能量的98%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土地上生长的作物和牧草。

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加快,修建新城镇和各种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另外,土地沙漠化是威胁人类的一大世界灾难。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长期地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结果非但没有是耕地扩大,反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加速了沙漠面积的扩大。

(三)水资源危机
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96.5%是海水。

用以维持地球上
路栖生物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淡水仅占3.5%,而其中有77.2%被封闭在两极冰川之中,余下的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和土壤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世界用水量在迅速增长,许多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我国很多地区也面临着这种危机。

(四)生物物种不断灭绝
生物多样性是种内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生物学复合体系,它们包括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诗人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总汇,是未来农业,医学和工业发展的生命自由基础。

生物的多样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不断的遭到损害,很多单独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在减少。

据估计,地球上共存在过5亿个物种,而现在只有3000万种,其余的都已经灭绝。

(五)矿产资源耗竭
矿产资源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是亿万年前地质运动的结果,是人类所必需的而又是有限的资源。

人类从手工业生产时代就开始消耗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间,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近些年来,世界采矿量增长速度有增无减。

矿产资源的储量已大为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三、商品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
人类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人类的商品生产和消费活动强烈地影响着自然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

当今世界所公认的环境问题,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自然环境破坏问题,即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问题,如过度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量采水、滥垦草原等所引起的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盐碱化。

资源枯竭、物种濒危或灭绝、地面沉降等现象;二是环境污染问题,即人类在商品生产、消费活动中释放的各种过量的排放物、废弃物已非环境所能吸收和净化,从而毒化和污染了自然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恶化,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等。

另外,由于这些污染带来的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的破坏等环境问题则是威胁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四、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商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问题的认识,可以发现资源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从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科技进步和法制建设等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综合采取多种手段,以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发挥应有的效能。

(一)树立环境保护和资源意识,从行动上保护环境
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进行规划管理,督促企业和公民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二)加强法制建设,从法制体系上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也越来越健全。

近年来,我国的诸多环境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相继施行,有力地规范了我国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工作。

这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法制体系,对提高我国国民环境保护意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合理利用环境自净作用
大气中的污染物由于自然过程而从大气中被除去或降低的现象,就是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指大气的扩散稀释作用。

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作用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成本。

这就要求工业企业在选址时应合理分散布置,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大力发展绿色植物,利用绿色植物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吸附粉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长时间,连续地净化空气。

(四)商品对水体污染的防治
由于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大量污染物而使水体的感观状况、物理性质、化学成份和生物性质发生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即发生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

而人类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所以要综合防治水体污染,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加强对省事污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等方面。

在治标的同时又治本,标本结合,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排放出的固体和泥状物质而造成的污染。

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向环境中排放固体废弃物,如矿业排放废石,冶金机械行业排放的污垢等。

固体废弃物的防治主要是作为再生资源和能源加以综合利用,既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处理使其稳定化、无害话和减量化,并对其中的有用物质和能源加以回收和利用。

(六)合理利用科技技术,逐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

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造成的大气污染的防治应主要从工业废气的治理入手,控制工业污染源头,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政府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核能等洁净能源,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改革能源结构,革新燃烧工艺,建设配套装置,更新燃料的前期处理方法和尾气的治理方法,或者采用集中供热等。

采用高新技术,是企业的唯一出路,
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最好的办法。

五、总结
商品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类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商品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对资源的过度采掘和消费中缺乏环保意识是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商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是在商品生产与消费中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

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在世界性的市场经济共存共融的前景下,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上,并保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窦志铭《商品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启兰《商品学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牛变秀《线代商品学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董宛书黄玉侃《环境经济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红仙《商品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