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经络病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导致机体和经络出现相应的症状,甚至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病症。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运行于人体全身,连通于脏腑表里;络脉运行于经脉之间,交错分布于全身各部。《素问·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揭示经络和脏腑、机体的有机联系。《素问·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内联于五脏六腑,外络于四肢百骸,是沟通人体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传输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机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到侵袭,经络不通,脏腑受累,均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出现,如头痛、痹症、痿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症涉及范围较多,本章分别讨论头痛、痹症、痿证、痉证。将分别就其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辨证分型、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节头痛

头痛指由于外感六淫、内伤疾病导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既可单独出现,又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

头痛一证首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概括其临床特征,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金代李东垣在《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机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元代朱丹溪于《丹溪心法·头痛》提出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

本节所讨论的头痛,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贫血、神经官能症、鼻炎等,均可参照本节内

容辨证施护。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属于温病范畴,不在本节讨论范围。

一、病因病机

头痛的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多为外感邪气侵袭。内伤头痛多为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头部外伤、饮食不节及生活起居有关。

外感头痛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预后较好;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机较为复杂。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肝阳上亢、肝火炽盛日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疼痛部位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甚至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止。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鉴别诊断

1.眩晕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比较,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方面,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居多;而眩晕则以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为主,虚证多见。

2.真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为突发的剧烈头痛,并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危险,应与一般头痛相区别。

三、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

外感头痛因外邪致病,属实证,起病较急,一般疼痛较为剧烈,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见,如起病缓慢,疼痛较轻,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且具有遇劳加重、时作时止等特点,多为虚证。如因肝阳、痰浊、瘀血所致者属实,表现为头昏胀痛,或昏蒙重痛,或刺痛钝痛,痛点固定,常伴有肝阳、痰浊、瘀血的相应证候。

2.辨头痛之相关经络脏腑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于头面,厥阴经亦上循于巅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太阳头痛位于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位于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位于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位于巅顶部位,连及目系。

(二)证治分类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连及项背痛,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症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太阳经循项背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连及项背痛;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外袭之征。

护治原则:疏风散寒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常用药有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等。

(2)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尿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

症候分析:风热之邪侵袭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大便不畅,尿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征。

护治原则:疏风清热,和络止痛。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常用药有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等。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临床表现: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症候分析:肝阳化风,肝风内动,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故头昏胀痛,面红目赤;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苔薄黄,脉弦有力均为肝阳亢盛之征。

护治原则:平肝潜阳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有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夜交藤等。

(2)血虚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症候分析:营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故头痛且晕;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血虚易导致气虚,气虚则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血虚之征。

护治原则: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方药:加味四物汤加减。常用药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菊花、蔓荆子、五味子、远志等。

(3)痰浊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症候分析: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故头痛昏蒙;痰阻胸膈,故胸脘满闷;痰浊上泛,则纳呆呕恶;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征。

护治原则: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有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荆子等。

(4)肾虚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