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汇总
肢体经络疾病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一、名词解释1.痹证2.痉证3.痿证4.颤证5.腰痛二、填空题:1.痹证的发生与、、及等有密切关系。
2.痹证的辩证,一是要辩,二是要辩。
3.痹证治疗应以为基本原则。
4.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5.行痹治疗代表方为。
6.痉证治疗原则为,。
7.痉证是以,甚则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
8.痿证辩证,重在辩,审标本虚实。
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最早出自于。
10.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形成痿证,其病机重点在于,导致,筋脉失养。
11.腰痛常见病因有、、。
12.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痹病初起的主要症状A.疼痛B.痿弱无力C.酸楚D.重着麻木2.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肿胀,痛有定处,手足困重,肌肤麻木,苔白腻,脉濡缓。
此属痹病中的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3. 证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稍舒,筋脉拘急,伴发热、口渴心烦等,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其治法是A.清热利湿,通络止痛B.清热通络,祛风除湿C.清热解毒,养阴止痛D.清热化湿,活血止痛4. 防风汤治疗何型痹病最佳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5. 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 )A.风B.湿C.寒D.热6.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鉴别点在于( )A.关节游走疼痛B.屈伸不利C.关节变形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7.乌头汤治疗何型痹证最佳(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8.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 )A.宣痹达经汤B.乌头汤C.薏苡仁汤D.防风汤9.痿证与痹证的鉴别要点是( )A.虚实B.寒热C.阴阳D.气血10《内经》对于痉病的病因以何立论A.外风B.外寒C.外燥D.外邪11下列哪项不是痉病的证候特征A.项背强急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四肢震颤12.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
诊断是( )A.阴虚内伤发热B.肺热津伤痿症C.阴虚咳嗽D.燥热咳嗽13.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 )A.《金匮》肾气丸B.济生肾气丸C.右归丸D.大补元煎14.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 )A.右归丸B.左归丸C.青娥丸D.《金匮》肾气丸15.“治痿者独取阳明”的说法出自于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三、多项选择题:1. 下列符合行痹特征者包括()A.关节酸痛B.游走窜痛C.轻微热痛D.微恶风寒E.肌肤麻木2. 风湿热痹临床可据证选用的方剂有A.犀角散B.宣痹汤C.白虎加桂枝汤D.薏苡仁汤E.甘露消毒丹3.行痹临床表现证见( )A.肢节酸痛呈游走性B.日轻夜重C.恶风或恶寒、喜暖D.颜面苍黄E.舌质红苔白微厚,脉浮紧4.痉病的临床证候特点有( )A.突然昏仆B.项背强直C.四肢抽搐D.角弓反张E.口吐涎沫5.下列哪些治法符合“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 )A.补脾胃B.养肺阴C.清胃火D.祛湿热E.化食滞6.以下属于颤震发病特点的有()A.老年多见B.男性多见C.呈进行性D.起病隐袭E.自行缓解7.下列属于颤震病因病机的是A.风阳内动B.风邪袭表C.髓海不足D.气血亏虚E.痰热风动8.腰痛的病因有( )A.外邪侵袭B.体虚年衰C.跌仆闪挫D.气滞血瘀E.感受寒湿9.湿热腰痛所用四妙丸的药物有( )A.杜仲B.牛膝C.黄柏D.苍术E.薏似仁四、是非题1、痹证常累及筋骨、肌肉、关节,不影响脏腑功能。
中内总结肢体经络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一节痹症六个证型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
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肝肾亏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第二节痉证六个证型病理变化主要在于阴虚血少,筋脉失养。
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阳明热盛证---清泻胃热増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熄风止痉---导痰汤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第三节痿症五个证型治痿独取阳明主要指采用补益脾胃的方法痿症。
临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不论选方用药,针灸取穴,都应重视补益脾胃。
二是独取阳明尚包括清胃火、祛湿热,以调理脾胃。
三是临证是要重视辨证论治。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化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第四节颤证五个证型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风阳内动证---镇肝熄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汤合镇肝熄风汤痰热风动证---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髓海不足证---填精益髓育阴熄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阳气虚衰证---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第五节腰痛四个证型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腑失养。
经络肢体病总结
经络肢体病总结痿病痹病概念指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或气血阴精不足筋脉失养而致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种病证沿革1本病名首见于《内经》,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痿大法2《丹溪心法》明确提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并提出“泻南方,补北方”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并创名为“虎潜丸”3《临证指南医案》提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1论述始见于内经2.《金匮要略》历节,属于本病范畴,提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两张方剂3.《备急千金要方》首载独活寄生汤4《医宗必读》对痹证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治疗。
行痹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病因病机痿病的病因有外感、内伤。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成四肢肌肉筋脉失养,痿弱不用。
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蹵”之谓也。
肺热叶焦——是指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肢体痿软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外感湿邪/脾失健运,内生湿热3.脾胃亏虚,精微不足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体质/久病/房劳/脾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损伤肝肾5.痰瘀阻络,筋脉失养1.风寒湿热,侵袭人体2.痰瘀交结,痹阻经络【病机关键】邪气壅塞,气血凝滞,脉络不通病位肌肉筋脉,但关乎五脏,尤以肝肾肺胃最为密切肌肉、经络、关节,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有虚有实,一般是热证、虚证居多,诊断1.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2.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或有反复发作史者。
缓慢起病,或急性发作者。
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
肢体经脉病证
文案 编辑词条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 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目录发展历程主要工作分类构成基本要求工作范围文案写法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 文案 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 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 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 桓温传》 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 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 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 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 夏衍《秋瑾传》序幕 将这 阮财富 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 、 、文案拼音现代文案的概念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 广告文案 的简称,由 翻译而来。
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 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在中国,由于各个行业发展都相对不够成熟,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使得 文案 的概念常常被错误引用和理解。
最典型的就是把文案等同于 策划 ,其实这是两种差别很大,有着本质区别的工作。
只是由于文案人员常常需要和策划人员、设计人员配合工作,且策划人员也需要撰写一些方案,这使得很多人误认为文案和策划就是一回事,甚至常常把策划与文案的工作会混淆在一起 这也和发源于中国的 策划学 发展不够成熟有关 。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一节痹证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疾病,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胀灼热、僵硬变形为临床特征。
5、宋金元明:严用和称“白虎历节”;朱丹溪称“痛风”;王肯堂根据表现称“鹤膝风”,“鼓槌风”(一)病机要点是病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二)治疗原则:祛邪通络(1)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邪有化热之象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风寒湿不明显者,可用蠲痹汤(2)风湿热证: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清热通络,祛风除湿(3)痰瘀痹阻证:双合汤化痰行淤,蠲痹通络(4)肝肾两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日久,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可选独活寄生汤第二节痉证一、定义: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二、病位:筋脉,与心肝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阴阳失调阴血不濡,筋脉失养,导致风阳内动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舒筋解痉以治其标,养血滋阴以治其本分型论治: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羚角钩藤汤清肝潜阳,熄风镇痉3、阳明热盛证: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清泄胃热,增液止痉4、心营热盛证:清营汤清心透营,开窍止痉5、痰浊阻滞证:导痰汤豁痰开窍,熄风镇痉6、阴血亏虚证:四物汤合大定风珠滋阴养血,息风止痉第三节痿证一、定义: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瘫痪的一种病证。
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
1、病变在筋脉肌肉,根源在五脏虚损。
(三)分型论治:1、肺热津伤证:清燥救肺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2、湿热侵淫证:加味二妙散清热利湿,通利经脉3、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健脾生清4、肝肾亏损证:虚潜丸补益肝肾,滋阴清热5、脉络瘀阻证: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益气养营,活血行瘀第五节腰痛一、定义:腰痛—是指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常因肾虚邪客腰部,导致血气运行不畅,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症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症第一节痹证-、选择题(A1型题)1.“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出自A.《金匮要略》B.《黄帝内经·素问》 C.《伤寒论》D.《诸病源候论》E.《医宗必读》2.痛痹的治法为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B.除湿健脾,祛风散寒C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D祛风通痹,活血止痛E活血通络,祛风散寒3.治疗着痹,最佳选方是A.羌活胜湿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防风汤4.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痹证的主要临床表现A.疼痛 B.屈伸不利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5.下列哪一症状不是顽痹的临床表现A关节部位疼痛B.关节肿大或变形 C.肢体肌肉瘦削D.肢体抽搐E关节活动不灵便6.治疗行痹的代表方剂是A桂枝芍药知母汤 B桂枝汤 C.越婢汤 D.大秦艽汤 E.防风汤7.行痹的治疗方法是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B温经散寒,祛风除湿C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D益肾活血,化痰通络 E培补肝肾,舒筋止痛8.下列哪项是行痹之主症A.其痛游走不定,恶风寒,关节屈伸利B.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关节屈伸不利C.重着而痛,手足酸重,活动不灵 D.周身皆痛,痛无休止,活动步履艰难E.关节剧痛,甚则肿大,顽麻不除,屈伸受限9.治疗痛痹的代表方剂是A.乌头汤B.防风汤C.益肾蠲痹丸 D.薏苡仁汤 E.补血荣筋丸10.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着痹的临床表现A下肢重着麻木B苔腻脉濡缓C肢体麻木D关节肿胀E关节疼痛剧烈(A2型题)11.高某,男,34岁。
四肢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冷则痛增,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宜选用A.防风汤 B.白虎加桂枝汤 C.乌头汤 D.薏苡仁汤 E.独活寄生汤12.关节痛剧,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伴有发热,恶风,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首选方为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白虎加苍术汤 D.白虎加桂枝汤 E.四妙丸l3.刘某,女,42岁。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方歌:防风桂艽葛枣麻,姜苓归杏芩甘架,风痹游痛苔薄白,羌活白芍威灵加。
兼见腰背酸痛,为肾精亏虚,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续断。
分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 (2)痛痹
辨证要点:痛势较剧、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 或有寒冷感,口淡不渴,恶风寒,肢体沉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 组成:麻黄 芍药 黄芪 甘草 川乌 方歌:乌头汤中有麻黄,黄芪白芍炙草镶,寒湿痹痛关节疼,筋脉拘急遇寒甚。 兼肢冷,关节痛剧,遇寒痛甚,为寒邪盛,加制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等。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为冷风顽痹,肝肾亏损,可用蠲痹 汤合独活寄生汤。
痹证名医经验
焦树德 焦老对具有关节变形、骨质受损、肢体僵曲的痹证,创新性地提出了“枉痹” 病名,归纳了初步诊治规律。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肢体关节疼痛、变形、骨质损害的疾 病,其特点是肾虚,寒湿之邪深侵入肾所致。寒重伤肾,肾主骨、主下焦,阴寒之邪与肾 同气相感,乘肾虚而深侵入肾;肝为肾之子,母病则筋失所养,而致骨松筋挛,关节变形。 治疗应从整体着手,以补肾祛寒、滋阴养血、强壮筋骨治其本,配合温热散寒、祛风化湿 活络、通利关节治其标标本同治。常采用“补肾祛寒治汤“治疗其组成:补骨脂、淫羊藿、 赤芍、白芍各9~12g,熟地黄12~24g,川续断12~18g,炙穿山甲、自然铜各6~9g,制附 片6~12g,骨碎补10~20g,桂枝、知母、牛膝各9~15g,羌活、独活各10~12g,土整虫、 苍术各6~10g,麻黄3~6g,防风、松节各10g,威灵仙12g,伸筋草30g,透骨草20g,寻 骨风15g。
中内各论07 肢体经络病
中内各论07 肢体经络病.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肢体经络病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机体病变,出现肢体经络相关症状,甚或肢体功能障碍、结构失常的一类疾病。
肢体即四肢和外在的躯体,与经络相连,具有防御外邪,保护内在脏腑组织的作用,在生理上以通利为顺,在病理上因瘀滞或失养而为病。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络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
《灵枢?海沦》篇说:“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揭示了经络与人体的有机联系。
《灵枢?本脏》篇云:“经脉者,可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
经络在人体,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是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网络系统。
经络与脏腑,骨骼、筋脉,肌表等有机相联,既是躯体各部的联络系统,运行气血的循环系统,主束骨而利关节的运动系统,又是疾病传变的反应系统,抗御外邪的防卫系统。
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邪,痹阻不通;脏腑戕伤,脉络受病,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肢体经络病证涉及范围较广,本章仅就痹证,痉证、痿证、颤证、腰痛展开讨论。
而与经络肢体相关的其它病证,将在本书相关章节或有关学科中讨论。
第一节痹证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中医文献中有关痹证的沦述相当丰富。
《内经》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细的沦述。
如《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
因感邪季节、患病部位及临床症状的不同,《内经》又有五痹之分。
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
痹症风寒湿痹
行痹-----防风汤加减
痛痹-----乌头汤加减
着痹-----薏苡仁汤加减
风湿热痹-----白虎桂枝汤加减
痰瘀痹阻-----双合汤加减(桃红四物汤+二陈汤)
肝肾两虚-----补血荣筋丸加减
痉证邪壅经络-----羌活胜湿汤加减
肝经热盛-----羚角钩藤汤加减
阳明热盛-----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心营热盛-----清营汤加减
痰浊阻滞-----导痰汤加减
阴血亏虚-----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痿证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加减
湿热浸淫-----加味二妙散加减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肝肾亏虚-----虎潜丸加减
脉络瘀阻-----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颤证风阳内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痰热风动-----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气血亏虚-----人参养荣汤加减
髓海不足-----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
阳气虚衰-----地黄饮子加减
腰痛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加减
湿热腰痛-----四妙散加减
瘀血腰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肾虚腰痛
肾阴虚-----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右归丸加减。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讲解肢体经络病症
第七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痹证要点一痹证的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要点二痹证的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因感受风寒湿邪;感受风湿热邪,或郁久化热。
2.内因(1)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能力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2)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外邪乘虚而入。
(二)痹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气血伤耗,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的证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痹证的诊断要点1.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肢节痹证的症状学特征。
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
同时,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
(二)类证鉴别痹证与痿证: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特点,有时也兼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的表现。
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这是两证临床鉴别的要点。
肢体经络病证
♢加减:
关节肿胀有积液者(水湿内留),加萆薢、姜黄利水通络;
肌肤不仁(湿阻经络),加海桐皮、豨签草、路路通祛风通 络。
♢变证
着痹而兼见下肢肿胀、身痛沉重者,为水湿内留,可 改用补土燥湿汤,本方温经散寒之力较上方若但健脾渗湿 之力大为增强。方中以羌活、防风 、秦艽、防己除湿祛 风定痛;苍术、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利水。
• 病程久者应注意辨明有无痰瘀阻络,气血亏虚及脏腑损伤 证候。
八、证治分类
• (一)风寒湿痹 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类。 1.行痹 ♢症状及分析: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阻痹气血,此为痹症共同病机及症状; 关节游走疼痛——风邪偏胜,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关节疼痛时而走窜上肢,时而流 注下肢; 恶风发热——表邪外束,营卫失和; 苔白、脉浮——邪气在表。 ♢治法:驱风通络,散寒除湿。 ♢例方:防风汤加减。 ♢常用药物及分析: 防风、秦艽、麻黄、肉桂——祛风散寒 当归、葛根——活血通络,解肌止痛 茯苓——健脾利湿; 生姜、大枣 、甘草——和中调营
七、辨证要点
• 对于痹症的辨证,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于热痹的不同。热 痹以关节红肿热痛,发热,舌红苔黄,脉数为主要特点, 且发病一般较急。风寒湿痹则虽有关节疼痛,但是无局部 的红肿灼痛及全身发热,舌苔白,脉缓 ,病势较缓,遇 阴雨天疼痛加剧。
• 在风寒湿痹中,应区别风寒湿偏胜的不同。风寒湿三气常 混合致病,但随三者偏胜的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 现。其中,风邪偏胜者,常见疼痛游走不定,是为行痹; 寒邪偏胜者,常见疼痛剧烈,痛有定处,是为痛痹;湿邪 偏胜者。症见肌肤不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是为着痹。
♢加减:
发热、口渴、苔黄、脉数较甚者,加忍冬藤、连翘、黄柏清 热解毒;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汇总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一)A 型题1 •把痹证分为五痹,并阐述了痹与五脏关系的医著是()A •《金匮要略》B •《伤寒论》C •《内经》D •《诸病源候论》E •《证治准绳》2•根据病因,最早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的医著是()A •《金匮要略》B •《内经》C •《伤寒论》D •《外台秘要》E •《济生方》3•首先将痉证分为刚痉和柔痉的是何医著()A •《内经》B •《伤寒论》C •《金匮要略》D •《诸病源候论》E •《景岳全书》4 •将痉证概况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的是哪位医家()A-吴鞠通B •华鈿云 C •王清任 D •张景岳 E •朱丹溪5•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著是( )A-《景岳全书》B •《医学明理》C《临证指南医案》D《温病条辨》 E ■《医林改错》6 •痹证的治疗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这种治则首载于()A-《医宗必读•痹》B •《济生方•痹》 C •《外台秘要》D《证治准绳》 E ■《金匮要略》7 •对膝关节肿大称为“鹤膝风”的医著是()A •《外台秘要》B •《济生方•痹》C •《格致余论》D •《证治准绳》E •《诸病源候论》8•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A•局部灼热红肿B•痛不可触C•得冷则舒D•肌肤麻木不仁E•游走性关节疼痛9•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A •行痹B •风湿热痹C •痰瘀痹阻证D •肝肾两虚证E •痛痹10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A •防风汤B •双合汤C •薏苡仁汤D •乌头汤E •宣痹汤11 •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其多见()A •皮痹B •心痹C •肌痹D •筋痹E •骨痹12 •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A•活血化瘀止痛法B•补虚止痛法C•祛风散寒止痛法D•搜风止痛法E•清热消肿止痛法13 •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A •行痹B •着痹C •风湿热痹D •痛痹E •痰瘀痹阻证14 •着痹的代表方是()A •三仁汤B •薏苡仁汤C •宣痹汤D •四妙散E •二妙散15 •痹证与痉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A•肢体活动情况B•有无肌肉萎缩C•痛与不痛D•有无外感E•关节肿与不肿16 •补血荣筋丸主要用于痹证之()A •痰瘀痹阻证B •风湿热痹C •痛痹D •着痹E •肝肾两虚证17 •痹证日久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
肢体经络病证
腰痛与腿痛
寒湿腰痛
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可逐渐 加重。
腿痛
可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阻、肝肾亏虚 等引起,表现为腿部疼痛、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等症状。
湿热腰痛
表现为腰部疼痛、灼热感,可伴有口渴、 小便黄等症状。
瘀血腰痛
表现为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等 症状。
肾虚腰痛
表现为腰部酸软疼痛、绵绵不已、喜按喜 揉等症状,可伴有头晕、耳鸣等全身症状 。
个体化治疗方案
基于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综合治疗模式
将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康复治疗等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模式,提高肢体经络病证的治 疗效果。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策略
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肢体经络病证的相关知识,提 高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 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失调等内因导致的病证机制。
02
常见肢体经络病证
如痹证、痿证、腰痛等,其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03
中医特色疗法
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在肢体经络病证中的应用
及疗效评估。
新型治疗手段前景展望
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结合
如电针、激光针灸等新型针灸技术,以及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现代治疗手段在肢体 经络病证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PART 05
现代医学对肢体经络病证 认识与治疗进展
REPORTING
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应用
神经电生理检查
应用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检查技术,评估肢体神经和肌 肉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肢体骨骼、关节、肌 肉及软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肢体经络病证
独活寄生汤
例题
A.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B.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C.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D.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E.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
1.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正确答案』A
2.风湿热痹的主要症状是
『正确答案』D
痿证的鉴别诊断
1.痿证与痹证:
2风湿热痹
游走性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常伴风热表证,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3痰瘀痹阻
痹症日久,肌肉关节刺痛,紫暗肿胀变形,硬结瘀斑,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双合汤
4肝肾亏虚
痹证日久,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潮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1.腰痛患者,腰酸乏力,喜按喜揉,劳则益甚,卧则痛减,反复发作,并伴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
A.瘀血B.湿热
C.寒湿D.肾阴虚
E.肾阳虚
『正确答案』D
2.患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每逢阴雨天加重,静卧时其痛不减,舌苔白腻,脉沉缓。其治法是()
A.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B.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痹证
痛
疼痛影响活动
关节变形,日久肌肉萎缩
痿证
不痛
无力活动
肌肉萎缩
2.痿证与中风:
中风
一侧肢体活动不利
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
痿证
一侧或双侧,上肢或下肢
无
例题:
痿证与痹证的主要鉴别点,哪项最为重要()
A.肌肉是否瘦削枯萎
肢体经脉病证
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 寒湿腰 外感腰 痛 湿热腰 痛 跌扑闪 瘀血腰 挫 痛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 痛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 不减,寒冷合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 脉沉而迟缓。 散寒行湿,温经 通络。
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 虚损,气血亏虚,而兼见腰 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 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 仁汤清热化湿,通经和络。
羚角钩藤汤/神昏痉厥者,选用安宫牛
黄丸, 局方至宝丹或紫雪丹, 清心泄热, 肝经热盛 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 开窍醒神, 熄风定痉, 其中安宫牛黄丸 息风镇痉。 弦细而数。 清热解毒力胜,至宝丹开窍醒神作用 强,紫雪丹则长于熄风镇静止痉。
清热利湿,舒筋 活动后或可减轻, 身体困重, 小便短赤。 苔黄腻, 四妙丸 止痛。 脉濡数或弦数。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 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 斑,脉涩。部分病人有跌扑闪挫病史。 活血化瘀,通络 止痛。 身痛逐淤汤 左归丸/肾阴不足,常有相火
肾虚腰 痛
腰部隐隐作痛, 酸软无力, 缠绵不愈, 心烦少寐, 偏亢,可酌情选用知柏地黄 滋补肾阴,濡养 肾阴虚 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 丸或大补阴丸;虚劳腰痛, 筋脉。 弦细数。 日久不愈,阴阳俱虚,阴虚
肢挛急抽搐, 角弓反张, 酌情选用安宫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 清心透营, 牛黄丸, 至宝丹或紫雪丹。 若肢体抽搐 心营热盛 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开窍止痉。 无力,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气短汗出, 舌淡,脉细弱,证属亡阳脱证,当予急 服独参汤,生脉散
【精】肢体经络病证
湿邪偏重者为着痹、特点是肌肤麻木不仁,关节重着。
肢方体中倦 以怠龟•,甲面、综确色熟少地上的华、牛—可认膝—、气知识当血归亏,。、虚白;早《芍滋在中阴养《藏血,内经补益经》肝肾》最; 就早对提痹出症热的痹病的因名、称证。候唐分、类宋有时明期 积累了 丰富的治痹方剂。明清时期对于痹症的病机、辨
• 《症因脉治·痹证论》对热痹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对于热痹的病因、症状、治疗方剂、均进行了论 述,是将热痹单列一项进行辨证论治的较早著作。
• 清·尤在泾对于三痹于五痹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说明。《金 匮翼·卷六·痹症统论》说:“《内经》论痹,又有骨 、筋、 脉、肌、皮五痹,大率风寒湿所谓三痹之病,又所以遇之
• 《金贵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治》中的历节,即指痹证 一类疾病,该书采用温阳除湿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 汤等作为治疗方剂。在 《痉湿暍病脉症治》则对湿痹 及风湿为患的证治做了论述。
• 《诸病源候论·卷一·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候》说: “人腠理虚者,则由风湿气伤之,搏于血气,血 气不行则不宣,真邪相击,在于肌肉之间,故其 肌肤尽痛。”强调了体虚感邪是引起痹症的主要
• 李中梓对痹证的治疗原则做了很好的概括,《医 宗必读·痹》说:“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 养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 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 风自灭;治痛痹者,散寒为主 ,疏风燥湿仍不可
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 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 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 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分清风、寒、湿的偏 盛,分别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行痹参以补血, 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益气补脾,这些痹症的 基本治则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肢体经络病证PPT课件
拔罐疗法
利用罐具吸附在病变部 位,产生负压,促进气
血流通,缓解疼药物治疗
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进行治 疗,如止痛药、消炎药等。
物理治疗
采用物理因子如电疗、光疗、 超声波等进行治疗,缓解疼痛
、促进康复。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肢体经络病证,如 狭窄、炎症等,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康复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肢体经络病证研究进展
最新治疗方法与技术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在肢体经络病证中应用广泛,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 到治疗目的。目前,针灸治疗技术不断改进,如电针、温针等。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肢体经络病证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手法按摩,舒 缓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舒筋活 血、祛湿排毒的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针对肢体经络病证的发病机制,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 方法。
创新治疗技术
在现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新的 治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与实验研究
加强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结合,为治疗 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肢体经络 病证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
详细描述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介绍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如牵引、按摩、针灸、药物等,以及中 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效果。
案例三:周围神经病的康复训练方案
总结词
康复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
阐述周围神经病的康复训练原则,介绍具体的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并 强调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问题。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一节痹证【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病因】外因:感受风寒暑邪;感受风湿热邪内因:劳逸不当;久病体虚【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直流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病初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好伤气血,损及肝肾。
【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的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病证鉴别】【辩证要点】一辨泄气的偏盛,二辨虚实【治疗原则】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治疗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第二节痉证【概念】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痓”。
【病因】感受外邪,久病过劳,误治或失治。
【病机】阴虚血少,筋脉失养。
主要与肝失濡养有关,也与心、脾、胃、肾有关【诊断依据】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症候特征。
2)部分为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
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病证鉴别】【辩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2)辨虚证与实证【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标:舒筋解痉治本:以养血滋阴为主,舒筋止痉为主【证治分类】第三节痿证【概念】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至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病因】①感受温毒②湿热浸淫③饮食毒物所伤④久病房劳⑤跌仆瘀阻【病机】五脏精气受损,经血津液亏损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
病变累及五脏。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一、填空题:1.头痛的治疗原则当为————、————。
2.外感头痛以————、————、————为特征。
3.痹病者复感于邪,则邪气内舍,可转为————,多预后不良。
4.痹病久治不愈,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关节肿大变形者,此为————。
5.行痹治疗代表方为————。
6.痉病常以————为本,以————为标。
7.痉病属————范围,治疗上————是其大法。
8.痿病在临床上一般以————证、————证居多。
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最早出自于————。
10.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形成痿病,其病机重点在于————,导致————,筋脉失养。
11.腰痛常见病因有————、————、————。
12.治疗腰痛时除散寒祛湿、————、————、————外,多配————的药物,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1.少阳经头痛部位多在( )A.额部及眉棱骨B.头后部下连于项C.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D.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2.阳明头痛引经药为下列哪组( )A.羌活、蔓荆、川芎B.葛根、白芷、知母C.柴胡、黄芩、川芎D.吴萸、蒿本3.大凡肝阳所致头痛,其疼痛性质多为( )A.胀痛B.跳痛C.刺痛D.掣痛4.患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
治疗最佳选方为( )A.小半夏汤B.半夏白术天麻汤C.归脾汤D.六君子汤5.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 )A.风B.湿C.寒D.热6.风寒湿痹与热痹的鉴别点在于( )A.关节游走疼痛B.屈伸不利C.关节变形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7.乌头汤治疗何型痹证最佳(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8.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 )A.宣痹达经汤B.乌头汤C.薏苡仁汤D.防风汤9.痿证与痹证的鉴别要点是( )A.虚实B.寒热C.阴阳D.气血10.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
诊断是( )A.阴虚内伤发热B.肺热津伤痿症C.阴虚咳嗽D.燥热咳嗽11.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 )A.《金匮》肾气丸B.济生肾气丸C.右归丸D.大补元煎12.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 )A.右归丸B.左归丸C.青娥丸D.《金匮》肾气丸三、多项选择题:1.内伤头痛的特点为( )A.隐痛B.空痛C.掣痛D.昏痛E.重痛2.形成血瘀头痛常见的原因( )A.肝阳上亢B.外伤跌仆C.久病入络D.气滞血瘀E.气血亏虚3.行痹临床表现证见( )A.肢节酸痛呈游走性B.日轻夜重C.恶风或恶寒、喜暖D.颜面苍黄E.舌质红苔白微厚,脉浮紧4.痉病的临床证候特点有( )A.突然昏仆B.项背强直C.四肢抽搐D.角弓反张E.口吐涎沫5.下列哪些治法符合“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 )A.补脾胃B.养肺阴C.清胃火D.祛湿热E.化食滞6.腰痛的病因有( )A.湿热下注B.肾亏体虚C.感受湿热D.气滞血瘀E.感受寒湿7.湿热腰痛所用四妙丸的药物有( )A.杜仲B.牛膝C.黄柏D.苍术E.薏似仁四、简答题1.如何鉴别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2.痰浊头痛的症状、治法及代表方药是什么?3.试述行痹的主证、治则及代表方是什么?4.痉病证属温热致痉的临床表现及治法、代表方各是什么?5.简述痿病的辨证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一 )A 型题1 •把痹证分为五痹,并阐述了痹与五脏关系的医著是 ()A •《金匮要略》B •《伤寒论》C •《内经》D •《诸病源候论》E •《证治准绳》 2•根据病因,最早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的医著是 ()A •《金匮要略》B •《内经》C •《伤寒论》D •《外台秘要》E •《济生方》 3•首先将痉证分为刚痉和柔痉的是何医著() A •《内经》B •《伤寒论》C •《金匮要略》D •《诸病源候论》E •《景岳全书》 4 将痉证概况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的是哪位医家 ()A -吴鞠通B •华鈿云C •王清任D •张景岳E • 朱丹溪5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著是( )A -《景岳全书》B •《医学明理》 C《临证指南医案》 D 《温病条辨》E ■ 《医林改错》6 •痹证的治疗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这种治则首载于 ()A -《医宗必读•痹》B •《济生方•痹》C •《外台秘要》D 《证治准绳》E ■《金匮要略》7 •对膝关节肿大称为“鹤膝风”的医著是()A •《外台秘要》B •《济生方•痹》C •《格致余论》D •《证治准绳》E •《诸病源候论》 8•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 •局部灼热红肿 B •痛不可触C •得冷则舒D •肌肤麻木不仁 E •游走性关节疼痛 9•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 •行痹B •风湿热痹C •痰瘀痹阻证D •肝肾两虚证E •痛痹10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 •防风汤B •双合汤C •薏苡仁汤D •乌头汤E •宣痹汤11 •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其多见 ()A •皮痹B •心痹C •肌痹D •筋痹E •骨痹12 •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A •活血化瘀止痛法B •补虚止痛法C •祛风散寒止痛法D •搜风止痛法E •清热消肿止痛法13 •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 A •行痹B •着痹C •风湿热痹D •痛痹E •痰瘀痹阻证 14 •着痹的代表方是()A •三仁汤B •薏苡仁汤C •宣痹汤D •四妙散E •二妙散 15 •痹证与痉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 ) A •肢体活动情况 B •有无肌肉萎缩 C •痛与不痛D •有无外感E •关节肿与不肿 16 •补血荣筋丸主要用于痹证之 ()A •痰瘀痹阻证B •风湿热痹C •痛痹D •着痹E •肝肾两虚证17 •痹证日久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
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下列何方 ()A •双合汤B •独活寄生汤C •金匮肾气丸D •宣痹汤E •补中益气汤18 •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痛剧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宜选用 ()A •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B •清营汤C •蠲痹汤D •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E •双合汤19•某女,38岁,恶风,发热,咽痛3日,现多个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舌苔薄白,脉浮缓,治宜()A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B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C•除湿通络,祛风散寒D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E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20•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A •痰B •瘀C •湿D •寒E •热21•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淤斑等,辨为()A •痰B •瘀C •湿D •寒E •热22•下列不是痉证发病特点的是()A •项背强直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 •口噤E•口舌歪斜23•强调“痿病无寒”的医著是()A •《儒门事亲》B •《丹溪心法》C •《火热论》D •《景岳全书》E •《素问》24•提出“泻南方,补北方”治痿原则的是()A •张子和B •朱丹溪C • 刘完素D •李杲E •张景岳25•痉证日久,阴血不足,气虚血滞,瘀血阻络,可选用()A•身痛逐瘀汤B•补中益气汤C•河车大造丸D•一贯煎E•补阳还五汤26•痉证之邪壅经络,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可选用()A •麻黄汤B •桂枝汤C •荆防败毒散D •葛根汤E •大青龙汤27•项背强直,肢体酸重,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不欲饮,搜短赤,苔黄腻,脉滑数,宜选用()A •薏苡仁汤B•三仁汤C •茵陈蒿汤D •五苓散E•越婢加术汤28•项背强直,发热不恶寒,汗出头痛者,宜选用()A •羌活胜湿汤B •葛根汤C •栝楼桂枝汤D •荆防败毒散E •防风汤29•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绎,苔黄少津,脉细数,宜选用()A •白虎汤B •羚角钩藤汤C •竹叶石膏汤D •凉膈汤E •清营汤30•内伤发痉多为虚证,治宜()A •祛风化痰B •活血化瘀C •温阳D •滋阴养血E •补气31•痉证之邪壅经络证的代表方为()A •防风通圣散B •羌活胜湿汤C •清营汤D •银翘散E •荆防败毒散32•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烷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治宜选用()A •涤痰汤B •二陈汤C •半夏白术天麻汤D •导痰汤E •顺气导痰汤33•身热已退而见肢体软弱无力,肌肉瘦削,食欲减退,口干咽干较甚者,选用()A •清燥救肺汤B •玉女煎C •胃苓汤D •益胃汤F •桑杏汤34•下列何项不是痿证之脾胃虚弱证的主症()A •其病较急B•肢体软弱无力C•神疲肢倦D •少气懒言E•面色晄白或萎黄无华35•痿证见手足痿弱,形体瘦削,肌肤甲错者为瘀血久留,可用()A •补阳还五汤B •圣愈汤送服大黄蛰虫丸C •身痛逐瘀汤D •桃红四物汤E •六味地黄丸36•其病缓慢,渐见肢体萎软无力,以下肢为甚,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则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或伴有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者,治宜()A •温肾壮阳,强健筋骨B•补益肝肾,滋阴清热C•补气活血,滋肾填精D •补中益气,健脾升清E •益气养营,活血行瘀37 •痿证多属五脏内伤,精血受损,阴虚火旺,临床少见()A •虚证B •实证C •虚实错杂D •寒证E •热证38 治痿慎用()A •清热药B •滋阴药C •风药D •健脾药E •活血药39 下列何项不是痿证形成的原因()A •感受温毒B•跌仆瘀阻C•饮食不节D •风寒外袭E •涉水冒雨40•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者,治疗该证的代表方为()A •桑杏汤B •六味地黄丸C•虎潜丸D •加味二妙散E •清燥救肺汤41•久痞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重,常出现()A•汗出如油B•口噤不开C•舌体瘫软D•口张目瞪E•神昏谵语42•肢体困重,萎软无力,下肢痿弱为甚,手足麻木,扪之微热,喜凉恶热,胸脘痞闷,治疗该证的代表方为()A •三仁汤B •茵陈蒿汤C •加味二妙散D •胃苓汤E •藿香正气散43•指出“气虚颤振用参术汤,血虚用定心丸”的是哪位医家()A •张璐B •王肯堂C •楼英D •孙一奎E •虞抟44•首先先提出肾与腰部疾病密切相关的是何医著()A •《素问》B《金匱要略》C •《伤寒论》D •《诸病源候论》E •《丹溪心法》45•下列不属外感腰痛致病病邪的是()A •风B •寒C,湿D •热E •燥46•下列不是内伤腰痛特点的是()A •腰部隐痛B•病程缠绵C•起病隐袭D •腰痛明显E •酸软无力47•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身体困重,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宜()A •清热化痰,舒筋通络B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C•利水消肿,舒筋通络D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E •健脾渗湿,舒筋止痛48•肾虚腰痛,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A •河车大造丸B补髓丹C •六味地黄丸D •青娥丸E •金匱肾气丸49•下列不是湿热腰痛特点的是()A •腰部重着而热B •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C•身体困重D •腰部冷痛E•活动后或可减轻50•瘀血腰痛,治宣选用()A•身痛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补阳还五汤51•下列不是寒湿腰痛特点的是()A •腰部冷痛重着B •腰痛如刺C•静卧痛不减D •寒冷阴雨天气加重E •转侧不利,逐渐加重52•腰部隐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者,治宜选用()A •六味地黄丸B •右归丸C •河车大造丸D •清骨散E •左归丸53•腰痛的基本病机为()A •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B •肾精亏虚,腰府失养C•筋脉痹阻,腰府失养D •气滞血瘀,不通则痛E •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54•下列不是腰痛病因的是()A•居处潮湿B•劳作汗出当风C•冒雨着凉D•年老体衰E•饮食不节55•下列哪一经脉不走腰部()A •足太阳膀胱经B •足少阴肾经C •手少阴心经D •督脉E •带脉56•指出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阐明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此医著为()A •《素问》B •《证治准绳》C •《医学纲目》D •《赤水玄珠》E •《张氏医通》57•下列哪项不属颤证的特点()A •头摇B •肢颤C •肢节拘急D •不能自制E •项背强直58•下列哪项不是颤证的病因()A •年老体虚B•感受外邪C•情志过极D •饮食不节E •劳逸失当59•颤证的基本病机是因何种原因导致筋脉失养()A •热极生风B•肝风内动C•虚风内动D •髓海不足E •阳气虚衰60•头摇肢颤,面色恍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细弱,代表方选用()A •人参养荣汤B •补中益气汤C •归脾汤D •地黄饮子E •大定风珠61•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白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方宜选用()A •金匮肾气丸B •右归丸C •参苓白术散D •地黄饮子E •大定风珠62•颤证各证型,均可适当配伍下列何种药物()A •化瘀药B •祛痰药C •熄风药D •清热药E •滋阴药63•某男,66岁,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神呆,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颤证之()A •阳气虚衰证B •气血亏虚证C •痰热风动证D •髓海不足证E•风阳内动证64•某男,68岁,头摇不止,肢麻震颤,头晕目眩,胸腕痞闷,口苦口粘,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颤证之()A •阳气虚衰证B •气血亏虚证C •痰热风动证D •髓海不足证E•风阳内动证65• “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疭,其势为缓”,指出颤证与瘛疭有别的是下列何医著()A •《素问》B •《证治准绳》C •《医学纲目》D •《赤水玄珠》E •《张氏医道》66•颤证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何者为主()A •阴津精血亏虚B •气虚C •阳虚D •气阴两虚E •气血不足67•颤证病理因素之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实火为()A •外感风热B •五志过极化火C •胃热炽盛D •湿热内蕴E•感受温毒68•颤证患者年高病久,部分患者呈逐年加重倾向,治宜()A •运用虫类药物B •活血化瘀C •图缓D •熄风止颤E •逐邪69•颤证病理因素之风是以何者为主()A•血虚生风B•瘀血生风C•痰热化风D•阳亢风动E•阴虚生风70•下列不是颤证的证治分类的是何证()A•风阳内动证B•痰热风动证C•阴虚生风证D•气血亏虚证E•阳气虚衰证71 •下列何者不属瘛疭与颤证的鉴别要点 (A •频率B •有无不自主运动C •手足动摇幅度 72. 颤证多发于 ()A •中老年B •儿童C •青壮年D •男性E •女性 (二 )B 型题A •镇肝熄风,舒筋止颤B •清热化痰,平肝熄风C •益气养血,濡养筋脉D •填精补髓,育阴熄风 E •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1 - 颤证属风阳内动证者,治宜()2 - 颤证属痰热风动证者,治宣 ()3 -颤证属阳气虚衰证者,冶宜 ()A •地黄饮子B •人参养荣汤C • 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D •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E •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4•颤证属风阳内动证,治宜选用()5•颤证属气血亏虚证,治宜选用 ( )6•颤证属痰热风动证,治宜选用()A •风阳内动证B •气血亏虚证C • 髓海不足证D •阳气虚衰证E •痰热风动证7•肢体颤动粗大,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紧张时颤动加重,伴肢麻,口苦,尿赤便干, 舌红苔黄,脉弦,证属颤证之 ()8•头摇肢颤,面色恍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淡红,苔薄 白滑,脉沉濡无力,证属颤证之 ( ) 9•头摇不止,肢麻震颤,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舌胖大,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颤证之 ( ) A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B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C •腰部冷痛重着D •腰部隐痛E •腰部酸软无力10 •寒湿腰痛的特点是( )11 •湿热腰痛的特点是()12 •瘀血腰痛的特点是()A •甘姜苓术汤B •独活寄生汤加附子C •四妙丸D •身痛逐瘀汤E •右归丸 13 •寒湿腰痛日久不愈,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治宜 ()24 •肾阳虚腰痛,治宜( ) 25 •湿热腰痛,治宜( ) A •防风汤B •乌头汤C •薏苡仁汤D •蠲痹汤E •双合汤16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 17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 18 •着痹的代表方宜选( )A •补血荣筋丸B •双合汤C •犀黄丸汤D •蠲痹汤E •宣痹汤19 •痹证属痰瘀痹阻型代表方宜用 ( )20 •风湿热痹的代表方剂是( ) 21 •痹证属肝肾两虚代表方宜选用() A •着痹B •痛痹C •行痹D •风湿热痹E •心痹22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有恶风、 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缓,证属 ( ) 23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舌苔薄白,)D •发病缓急E •有无发热,神昏脉弦紧,证属()24•心烦,惊悸,动则喘促,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证属()A •三仁汤B •羚角钩藤汤C •羌活胜湿汤D •白虎汤E •清营汤25 •痉证之阳明热盛证的代表方为()26 •痉证之肝经热盛证的代表方为()27 •痉证之心营热盛证的代表方为()A•外感表实无汗B•表虚有汗 C •黄汗D•汗出不畅E•汗出如油如珠28 •刚痉表现为()29 •柔痉表现为()30 •脱汗表现为()A •益胃汤B •三仁汤C •清燥救肺汤D •虎潜丸E•加味二妙散31 •痿证肺热津伤证代表方()32 •痿证肝肾亏损证代表方()33 •痿证湿热浸淫证代表方()A •病起发热,皮肤干燥,咳呛少痰B •肢体闲重•手足麻木,喜凉恶热C•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D •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咽干燥 E •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舌痿不能伸缩34•痿证之湿热浸淫证症见()35•痿证之脉络瘀阻证症见()36•痿证之脾胃虚弱证症见()(三)X 型题I•颤证的病理因素中风的病机有()A •肝阳化风B •血虚生风C •阴虚生风D •瘀血生风E •痰热动风2•颤证的病理因素为()A •风B •虚C •火D •痰E •瘀3•颤证之痰热风动证,治宜选用()A •天麻钩藤饮B •导痰汤C •镇肝熄风汤D •羚角钩藤汤E •涤痰汤4•颤证之风阳内动证,治宜选用()A •天麻钩藤饮B •导痰汤C •镇肝熄风汤D •羚角钩藤汤E •温胆汤5•颤证之髓海不足证,治宜选用()A•河车大造丸B•人参养荣汤C•大定风珠汤D•龟鹿二仙膏E•六味地黄丸6•颤证与下列何脏关系密切()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7•腰痛初发急性期,常选用下列哪些小剂量的药物以养血补血,温通血脉()A •当归B •蜂房C •莪术D •川芎E •水蛭8•腰痛日久,屡次复发者,可用活血化瘀配合搜风通络的药物,如()A •三七B •莪术C •水蛭D •全蝎E •蜈蚣9•腰痛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选用()A •左归丸B •右归丸C •知柏地黄丸D •大补阴丸E •杜仲丸10•因房劳过度而致肾虚腰痛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调理,如()A•河车大造丸B•杜仲丸C•补髓丹D•三才封髓丹E•大补元煎II•着痹的主症为()A•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B•关节活动不利C•肌肤麻木不仁D•局部灼热红肿E•疼痛呈游走性12 •风湿热痹的治疗主方为()A •薏苡仁汤B •白虎加桂枝汤C •双合汤D •防风汤E •宣痹汤13 •痹证的致病病因有()A •风B •寒C •湿D •热E •暑14•在痹证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A •痰浊B •气滞C •瘀血D •食滞E •水湿15•痹在下肢,可选用()A •独活B •桂枝C •川牛膝D •木瓜E •羌活16•痛痹的主症为()A •肢体关节疼痛剧烈B •遇寒痛甚C •局部灼热红肿D •得冷则舒E•部位固定17•高热头痛,口噤齘齿,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甚则神昏痉厥者,可选用()A •安宫牛黄丸B •至宝丹C •独参汤D •回阳救急汤E •紫雪丹18•古代医家根据临床经验认为以下哪些项属预后不良的征象()A •口张目瞪B •口噤C •昏昧无知D •戴眼反折E •遗尿19•痉证发生的外感病因有()A •感受风邪B•感受湿邪C•感受寒邪D •感受热邪E •感受暑邪20•心营热盛致痉,临证时辨其营血热毒深浅轻重,可分别选用()A •化斑汤B •清瘟败毒饮C •黑锡丹D •神犀丹E •羚角钩藤汤21•痿证的临床症状有()A•肢体筋脉弛缓B•软弱无力C•肌肉萎缩D•关节筋骨肌肉疼痛E•不能随意运动22•痿证由于肌肉萎软无力,可引起()A •睑废B •视歧C •声嘶低暗D •抬头无力E •呼吸困难23•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与下列何脏有关()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24•痿证的治疗,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宜用()A •滋养肝肾B•清热润燥C•活血祛瘀D •益气健脾E •清利湿热第七章答案、选择题一)A 型题1 • C2 • B3 C4 • A5 • C6 • A7 • D8 • D9 • C 10 • D 11 B 12 • D 13 •C 14 • B 15 • C 16 • E l7 • B 18 • D 19 • A 20 • A21 •B 22 • E 23 • A 24 • B 25 • E 26 • D 27 • B 28 • C 29 • E 30 • D31 •B 32 • D 33 D 34 • A 35 •B 36 • B 37 • D 38 • C 39 •D 40 •E41 •C 42 • C 43■D 44 • A 45 •E 46 • D 47 • B 48 • D 49 •D 50 •A51 •B 52 • E 53■C 54 • E 55 ■ C 56 • C 57 • E 58 • B 59 •B 60 •A61 •D 62 • C 63 D 64 • C 65 • C 66 • A 67 • B 68 • C 69 • E 70 •C71 E 72 • A二)B 型题1 A2 • B3 • E4 • C5 • B6 • D7 • A8 • B9 • E 10 • C 11 -A 12 • B 13 B 14 • E 15 C 16 • B 17 • A 18 • C 19 • B 20 • E1V 2X 3X 4V 5X 6V 7X 8V 9X 10X 11 X 12V 13X 14X 15V16X17X18X 19X 20V21V22X23X24V三、填空题1 •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血祛邪通络 2•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薏苡仁汤3•正虚卫外不固 感受外邪 4•四肢关节肌肉 内舍于脏5•寒热并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6 •蠲痹汤益气和营 7•邪气的偏盛虚实8 •遍历关节疼痛桂枝芍药知母汤9 •祛邪通络 10 •筋脉 肝11 •阴虚血少,筋脉失养12 •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13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14 •湿 风15 •实证 虚证16 •筋脉肌肉 五脏虚损17 •脏腑病位 标本虚实18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清燥救肺汤19 •治痿独取阳明20 •泻南方,补北方21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加味二妙散22 •筋脉 肝、肾、脾21 • A 22 • C 23 • B 24 • E 25 - D26 • B 27 • E 2831 • C 32 -D 33 • E34 • B35 • E36 C(三 )X 型题1 • A 、 B 、 C 、 D 、 E2 • A 、C 、D 、 E3 • B 、 D4 • A 、C5 • C 、 D6 • A 、C 、E7 • A 、 D8 • A 、B 、C 、 D 、 E9 • C 、 D10 • A 、 C11 • A 、 B 、 C 12 • B 、 E13 • A 、 B 、 C 、 D 14 • A 、C 、E15 • A 、 C 、 D16 • A 、B 、E17 • A 、 B 、 E18 • A 、C 、D 、 E19 • A 、 B 、 C 、 D20 • A 、B 、D21 • A 、 B 、 C 、 E 22 • A 、B 、C 、 D 、 E23 • A 、 B 、 C 、 D 、 E24 • A 、D29 • B 30 • E、是非题23•肝风内动,筋脉失养24•阴津精血亏虚风火痰瘀25•头摇动或手足微颤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体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26•阴虚生风阳亢风动或痰热化风27 •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28 •风病熄风29•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30•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31•外感、内伤跌仆闪挫32•卒腰痛久腰痛33•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34•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35•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36•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四、词解题1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