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
第九章肢体经络病症肢体经络病症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导致机体和经络出现相应的症状,甚至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病症。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运行于人体全身,连通于脏腑表里;络脉运行于经脉之间,交错分布于全身各部。
《素问·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揭示经络和脏腑、机体的有机联系。
《素问·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络内联于五脏六腑,外络于四肢百骸,是沟通人体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传输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机系统。
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到侵袭,经络不通,脏腑受累,均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出现,如头痛、痹症、痿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症涉及范围较多,本章分别讨论头痛、痹症、痿证、痉证。
将分别就其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辨证分型、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节头痛头痛指由于外感六淫、内伤疾病导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既可单独出现,又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
头痛一证首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概括其临床特征,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金代李东垣在《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机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
元代朱丹溪于《丹溪心法·头痛》提出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
本节所讨论的头痛,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贫血、神经官能症、鼻炎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护。
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属于温病范畴,不在本节讨论范围。
中医内科肢体经络病症
第一节痹症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肝肾亏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第二节痉证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阳明热盛证---清泻胃热増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熄风止痉---导痰汤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第三节痿症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化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第四节颤证风阳内动证---镇肝熄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汤合镇肝熄风汤痰热风动证---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髓海不足证---填精益髓育阴熄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阳气虚衰证---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第五节腰痛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肾虚腰痛(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经络肢体病总结
经络肢体病总结痿病痹病概念指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或气血阴精不足筋脉失养而致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等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种病证沿革1本病名首见于《内经》,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痿大法2《丹溪心法》明确提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并提出“泻南方,补北方”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并创名为“虎潜丸”3《临证指南医案》提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1论述始见于内经2.《金匮要略》历节,属于本病范畴,提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两张方剂3.《备急千金要方》首载独活寄生汤4《医宗必读》对痹证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治疗。
行痹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病因病机痿病的病因有外感、内伤。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成四肢肌肉筋脉失养,痿弱不用。
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蹵”之谓也。
肺热叶焦——是指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肢体痿软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外感湿邪/脾失健运,内生湿热3.脾胃亏虚,精微不足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体质/久病/房劳/脾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损伤肝肾5.痰瘀阻络,筋脉失养1.风寒湿热,侵袭人体2.痰瘀交结,痹阻经络【病机关键】邪气壅塞,气血凝滞,脉络不通病位肌肉筋脉,但关乎五脏,尤以肝肾肺胃最为密切肌肉、经络、关节,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有虚有实,一般是热证、虚证居多,诊断1.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2.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或有反复发作史者。
缓慢起病,或急性发作者。
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
中医内科指导:经络肢体病证主要证候及特征
经络是机体内的⼀种体系,由经脉和络脉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交织,纵横交错,具有通⾏⽓⾎,协凋阴阳,沟通表⾥内外的作⽤,是维持肢体之间、肢体与脏腑之间等机体功能活动协调统⼀的结构保证。
肢体即四肢和外在躯体之谓,由肌⾁、筋⾻等组成,经络贯穿其间,四肢的协调活动保障了⼈们正常的⽣活和⼯作;躯体具有⽀撑⾝体、保护内脏、抵御外邪的作⽤,故经络肢体病证以肢体疼痛、⿇⽊、活动受限或机能活动失调、不能正常⽣活和⼯作为临床特征,其证候必然与经络相关,因经络⼴泛联系于表⾥内外,参与其⽣理、病理活动,病理状态下,经络或因病邪侵犯,或因经络失养,或经络不畅⽽出现经络肢体病证。
兹将其基本证候分述如下。
邪犯经络 1.主要脉症肢体关节疼痛,酸楚,或肿胀,或⿇⽊不仁,或挛急抽搐,或弛缓,痿软,⾆苔薄或黄或⽩或腻,脉多浮、弦、细、数。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经络为邪⽓所犯的肢体病变外,常伴有寒热证候。
与邪犯卫表证的区别是:本证为邪壅经络,⽓⾎不畅,表现为肌⾁筋⾻绌急痿废的症状,如疼痛、肿胀、⿇⽊、挛急、抽搐、弛缓、痿软等症。
邪犯卫表证则为正邪交争于肌表、表现为卫表不和的症状,如恶寒、发热、有汗或⽆汗等症,⽽⽆明显⿇⽊、肿胀,更⽆痿废、抽搐等表现。
经络空虚 1.主要脉症肢体⿇⽊不仁,隐隐疼痛,绵绵不休,汗出,神疲,抽搐,肌⾁萎缩,痿软不⽤,⾯浮,⾆淡或红,苔薄或少,脉沉细数。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经络空虚、筋脉失养之见症外,⼜有督脉挛急与失⽤之见症;与虚损劳伤证的鉴别是:本证仅限于经络空虚之见证;虚损则为⽓⾎津精亏耗,渐加重,甚⾄⼤⾁陷下,⼤⾻枯槁之虚劳见症。
⾎瘀阻络 1.主要脉症抽掣疼痛如刺,固定不移,肿胀变形,拘挛,抽搐,痿瘫,⾆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涩。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滞⾎瘀之见症外,⼜有⾎瘀阻络、督脉拘急与失⽤之见症。
与⼀般瘀⾎所致积聚等病的鉴别是:本证为经络肢体病,⾎瘀表现为肢体的疼痛、肿胀、⿇⽊、挛急、抽搐、痿弱等症状;⾎瘀致积则表现为某部位的肿块、拒按、寒热、肌肤甲错等症。
中医内科学经络肢体病证
中医内科学经络肢体病证中医内科学经络肢体病证第八章经络肢体病证【主要证候及特征】经络是机体内的一种体系,由经脉和络脉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交织,纵横交错,具有通行气血,协凋阴阳,沟通表里内外的作用,是维持肢体之间、肢体与脏腑之间等机体功能活动协调统一的结构保证。
肢体即四肢和外在躯体之谓,由肌肉、筋骨等组成,经络贯穿其间,四肢的协调活动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躯体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抵御外邪的作用。
·故经络肢体病证以肢体疼痛、麻木、活动受限或机能活动失调、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临床特征,其证候必然与经络相关,因经络广泛联系于表里内外,参与其生理、病理活动,病理状态下,经络或因病邪侵犯,或因经络失养,或经络不畅而出现经络肢体病证。
兹将其基本证候分述如下。
·邪犯经络1.主要脉症肢体关节疼痛,酸楚,或肿胀,或麻木不仁,或挛急抽搐,或弛缓,痿软,舌苔薄或黄或白或腻,脉多浮、弦.细、数。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经络为邪气所犯的肢体病变外,常伴有寒热证候。
与邪犯卫表证的区别是:本证为邪壅经络,气血不畅,表现为肌肉筋骨绌急痿废的症状,如疼痛、肿胀、麻木、挛急、抽搐、弛缓、痿软等症。
邪犯卫表证则为正邪交争于肌表、表现为卫表不和的症状,如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等症,而无明显麻木、肿胀,更无痿废、抽搐等表现。
·经络空虚1.主要脉症肢体麻木不仁,隐隐疼痛,绵绵不休,汗出,神疲,抽搐,肌肉萎缩,痿软不用,面浮,舌淡或红,苔薄或少,脉沉细数。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经络空虚、筋脉失养之见症外,又有督脉挛急与失用之见症;与虚损劳伤证的鉴别是:本证仅限于经络空虚之见证;虚损则为气血津精亏耗,渐加重,甚至大肉陷下,大骨枯槁之虚劳见症。
·血瘀阻络1.主要脉症抽掣疼痛如刺,固定不移,肿胀变形,拘挛,抽搐,痿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而涩。
2.证候特征本证除有气滞血瘀之见症外,又有血瘀阻络、督脉拘急与失用之见症。
肢体经络疾病
肢体经络疾病
痹证是由风、寒、湿、痰、热、淤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而引起痹证,风寒湿常相兼为病,按三者邪气的轻重分型,风邪稍著者为行痹,寒邪稍著者为痛痹,湿邪稍著者为着痹,风湿热相兼致病者为风湿热痹,痰淤相兼者为痰淤痹阻证。
痹症日久耗伤气血,损伤肝肾,则有肝肾亏虚证。
痉证由1.风、寒、湿邪雍阻经络 2.热盛动风而致痉 3.阴虚血少,筋脉失养而致,4.病程日久可致痰浊、淤血阻滞经脉,按病理因素风寒湿相兼为病则由邪雍经络证,热邪按病位肝、心、脾胃分为肝经热盛证、心营热盛证、阳明热盛证,由病理因素痰浊可由痰浊阻滞证,内伤则有阴血亏虚证。
萎证可致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而致。
按病位五脏分型为肺热津伤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按病理因素湿热痰淤分为湿热浸淫证,脉络淤阻证。
颤证由气血阴阳不足筋脉失养,痰浊淤血雍阻经脉,风阳内动扰动筋脉而致。
实证按病理因素风、火(火热)、痰、淤分为风阳内动证,痰热风动证、虚证按气血阴(阴精)阳亏虚分为气血亏虚证、髓海不足证、阳气虚衰证。
腰痛由筋脉痹阻,腰府失养所致,实证按病理因素风寒湿热淤分为寒湿腰痛证、湿热腰痛证、淤血腰痛证、虚证则为腰府失养,腰为肾之府,所以虚证为肾虚腰痛,又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证。
肢体经络病症PPT课件
第一节 痹证
1
目的要求
1、掌握痹证的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辩 证施治。
2、熟悉痹证的病因病机和发病机理,以 及鉴别诊断。
3、了解痹证的概念、范围
2
[概 述]
一、定义
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 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 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 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 疾病。
6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行痹
寒
痹阻气血经络
痹
外因 痹风湿热来自风寒湿痹 着 痛实 风湿证热痹
7
劳逸不当
卫外不固
内
外
肝肾不足,筋脉失养 邪
久病体虚
入
筋
气血不足,腠理空虚 侵 脉
因 痹
饮食不节 脾运失健
痰湿内生 阻
跌仆损伤
瘀血内痹停
证
8
归纳
1、病因 2、病机——风、寒、湿、热、痰、瘀
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 经脉闭阻,不通则痛。 3、病位——筋骨、肌肉、关节,日久 及肝肾 4、病性——初起以邪实为主,久则虚 实夹杂
病邪
症状特点
风邪
疼痛游走不定
寒邪 湿邪
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疼痛剧烈,遇寒 加重,遇暖则缓
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热邪
关节灼热疼痛,皮肤红肿
15
2、辨虚实 实证——痹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
者为实; 虚证——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
肝肾不足为虚; 虚实夹杂——痹证日久不愈,痰瘀互结,肝
肾亏虚。
20
防风、麻黄
痛 方 桂枝、葛根
当归 解 茯苓、生姜
大枣、甘草 加减: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方歌:防风桂艽葛枣麻,姜苓归杏芩甘架,风痹游痛苔薄白,羌活白芍威灵加。
兼见腰背酸痛,为肾精亏虚,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续断。
分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 (2)痛痹
辨证要点:痛势较剧、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 或有寒冷感,口淡不渴,恶风寒,肢体沉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 组成:麻黄 芍药 黄芪 甘草 川乌 方歌:乌头汤中有麻黄,黄芪白芍炙草镶,寒湿痹痛关节疼,筋脉拘急遇寒甚。 兼肢冷,关节痛剧,遇寒痛甚,为寒邪盛,加制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等。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为冷风顽痹,肝肾亏损,可用蠲痹 汤合独活寄生汤。
痹证名医经验
焦树德 焦老对具有关节变形、骨质受损、肢体僵曲的痹证,创新性地提出了“枉痹” 病名,归纳了初步诊治规律。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肢体关节疼痛、变形、骨质损害的疾 病,其特点是肾虚,寒湿之邪深侵入肾所致。寒重伤肾,肾主骨、主下焦,阴寒之邪与肾 同气相感,乘肾虚而深侵入肾;肝为肾之子,母病则筋失所养,而致骨松筋挛,关节变形。 治疗应从整体着手,以补肾祛寒、滋阴养血、强壮筋骨治其本,配合温热散寒、祛风化湿 活络、通利关节治其标标本同治。常采用“补肾祛寒治汤“治疗其组成:补骨脂、淫羊藿、 赤芍、白芍各9~12g,熟地黄12~24g,川续断12~18g,炙穿山甲、自然铜各6~9g,制附 片6~12g,骨碎补10~20g,桂枝、知母、牛膝各9~15g,羌活、独活各10~12g,土整虫、 苍术各6~10g,麻黄3~6g,防风、松节各10g,威灵仙12g,伸筋草30g,透骨草20g,寻 骨风15g。
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
痹症风寒湿痹
行痹-----防风汤加减
痛痹-----乌头汤加减
着痹-----薏苡仁汤加减
风湿热痹-----白虎桂枝汤加减
痰瘀痹阻-----双合汤加减(桃红四物汤+二陈汤)
肝肾两虚-----补血荣筋丸加减
痉证邪壅经络-----羌活胜湿汤加减
肝经热盛-----羚角钩藤汤加减
阳明热盛-----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心营热盛-----清营汤加减
痰浊阻滞-----导痰汤加减
阴血亏虚-----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痿证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加减
湿热浸淫-----加味二妙散加减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肝肾亏虚-----虎潜丸加减
脉络瘀阻-----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颤证风阳内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痰热风动-----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气血亏虚-----人参养荣汤加减
髓海不足-----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
阳气虚衰-----地黄饮子加减
腰痛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加减
湿热腰痛-----四妙散加减
瘀血腰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肾虚腰痛
肾阴虚-----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右归丸加减。
肢体经络病证
肢体经络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痹证、痉证、痿证、颤证、腰痛一、痹证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楚、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1、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久痹风寒湿不显,可选用蠲痹汤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加减4、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风湿性关节炎:多侵犯大关节,不留畸形。
青霉素或红霉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见晨僵、肿胀、变形。
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二、痉证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汗出,头痛,病属刚痉:解肌发汗-葛根汤若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头痛,病属柔痉: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若湿邪偏盛,用三仁汤2)肝经热盛: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6)阴虚血亏: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痿证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主症。
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丸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四、颤证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
1)风阳内动:镇肝息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2)痰热风动:清热化痰,平肝息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3)气血亏虚: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4)髓海不足:填精补髓,息阴息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5)阳气虚衰: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五、腰痛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中医“肢体经络病证”概述
中医“肢体经络病证”概述一、肢体经络病证的表现1. 肢体即四肢和外在的躯体,与经络相连,具有防御外邪、保护内在脏腑组织的作用,在生理上以通利为顺,在病理上因瘀滞或失养而为病。
2.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络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
《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络既是疾病传变的反应系统,抗御外邪的防卫系统,又是运行气血的循环系统,主束骨而利关节的运动系统,同时经络又是躯体各部的联络系统,《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经络在人体,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是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网络系统。
经络与脏腑、骨骼、筋脉、肌表等有机相连。
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邪,闭阻不通,脏腑戕伤,诸病丛生。
3.肢体经络病证以肢体功能障碍为外在症状表现,以经络失养或闭阻不通及脏腑功能失常为内在病理基础。
一般包括不通、不荣两个方面。
如因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则发痹证;外邪壅络,阴血亏虚,筋脉失养,则发痉证;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则发痿证;气血阴精亏虚,或痰瘀壅阻经脉,扰动筋脉,则发颤证;经脉痹阻,腰府失养,则发腰痛。
二、肢体经络疾病与他脏关系肢体经络病证涉及的范围较广,虽然症状表现在肢体,但其病机常涉及多个脏腑,不便归属于某个单一脏腑系统进行讨论,故单列一章。
临床应将肢体经络病证与他系病证互参,审证求机,详辨主次,灵活施治。
三、肢体经络病证的辨治肢体经络病证的辨治当分虚实,经脉失养者多虚证,以补虚为主,邪壅经脉者多实证,以祛邪为主。
补虚有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诸法,祛邪有疏风、散寒、除湿、清热、活血、化瘀、通络等法,临床上可针对不同病证,辨证施用。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讲解肢体经络病症
第七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痹证要点一痹证的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要点二痹证的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因感受风寒湿邪;感受风湿热邪,或郁久化热。
2.内因(1)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能力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2)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外邪乘虚而入。
(二)痹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气血伤耗,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的证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痹证的诊断要点1.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肢节痹证的症状学特征。
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及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及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
同时,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及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
(二)类证鉴别痹证及痿证: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特点,有时也兼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的表现。
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这是两证临床鉴别的要点。
中医经络肢体病证辩证施护
中医经络肢体病证辩证施护中医经络肢体病证辩证施护痹证痹证是因人体遭受风、寒、湿、热之邪的侵袭,气血为病邪阴闭而引起的疾病。
以盘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
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
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均属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如再感受外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1)风寒湿痹:凡是天气变化,冷热交错,或居处卑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外邪直入关节筋骨而为痹证。
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以风为主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冬痛游走不定而称为行痹;以寒为主者,因寒凝气滞,使气血地运行不畅,故疼痛剧烈,而为痛痹;以湿为主者,历湿性粘滞重着,故使肌肉、关节麻木,重着肿胀而成为着痹。
(2)热痹: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为阴亢之体,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以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由寒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成为热痹。
或因痹证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也可表现出热痹的症状。
痹证日久,气血亏耗,则可出现脏腑气血亏虚之证。
2、辩证论治痹证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寒热,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随其寒热而兼行清热或祛寒。
对于病程日久,气血损伤,脏腑亏虚的痹证患者,应配合运用补益之法。
(1)风寒湿痹:①行痹: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兼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主方:防风汤。
②痛痹:证候: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屈伸障碍,痛处皮肤不红,触之不热。
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祛风除湿。
主方:乌头汤。
③着痹: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兼见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痹证是指风、寒、湿、热、等邪侵入人体,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表现以肌肉、关节、筋 骨等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的病证。西医学的风湿 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退行性变等疾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 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本病以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易罹患,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 气变化、节气等有关。 2 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 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红灼热,筋脉拘急; 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 3 血沉、抗“O”试验、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和X线检查有助诊断。 4 应注意与痿病、膝眼风、痛风等病证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曲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紧或 沉紧。 治法:祛风通络。 例方:宣痹达经汤。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4
[辨证论治] 1 邪壅经络 症状: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语,四肢抽搐,舌苔 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例方:羌活胜湿汤。 2 热甚发痉 症状:发热,胸闷,心烦,急躁,口噤,,齿,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 秘,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泄热存阴增液。 例方: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3 温热致痉 症状:壮热头痛,呕吐,自汗,口噤,抽搐,角弓反张,甚则神昏,谵语,口渴喜饮,舌质红 绛,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透络,镇痉止抽。 例方:羚麻白虎汤。 4 瘀血内阻 症状:头痛如剌,项背强直,形瘐神疲,四肢抽搐,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沉细而涩。 治法:益气化瘀,活络止痉。 例方:通窍活血汤。 5 气血亏虚 症状: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晕目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苔薄少津,脉沉细。 治法:益气补血,缓急止痉。 例方:圣愈汤。阴虚症状明显者,可选用三甲复脉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十全大补丸等药。 2 中药针剂 2.1 醒脑静注射液 20ml或清开灵注射液 40ml,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每 日 1次。 2.2 生脉注射液 40ml,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每日 1次。 3 针灸疗法 可取人中、内关、十宣等穴治疗。 4 西医疗法 对于严重感染,或高热惊厥,或伴有脑水肿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镇静剂、脱水剂及地塞米 松等治疗。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相关检查正常。 2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肢体经络病证
腰痛与腿痛
寒湿腰痛
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可逐渐 加重。
腿痛
可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阻、肝肾亏虚 等引起,表现为腿部疼痛、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等症状。
湿热腰痛
表现为腰部疼痛、灼热感,可伴有口渴、 小便黄等症状。
瘀血腰痛
表现为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等 症状。
肾虚腰痛
表现为腰部酸软疼痛、绵绵不已、喜按喜 揉等症状,可伴有头晕、耳鸣等全身症状 。
个体化治疗方案
基于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综合治疗模式
将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康复治疗等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模式,提高肢体经络病证的治 疗效果。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策略
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肢体经络病证的相关知识,提 高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 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失调等内因导致的病证机制。
02
常见肢体经络病证
如痹证、痿证、腰痛等,其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03
中医特色疗法
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在肢体经络病证中的应用
及疗效评估。
新型治疗手段前景展望
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结合
如电针、激光针灸等新型针灸技术,以及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现代治疗手段在肢体 经络病证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PART 05
现代医学对肢体经络病证 认识与治疗进展
REPORTING
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应用
神经电生理检查
应用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检查技术,评估肢体神经和肌 肉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肢体骨骼、关节、肌 肉及软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
肢体经络病证PPT课件
拔罐疗法
利用罐具吸附在病变部 位,产生负压,促进气
血流通,缓解疼药物治疗
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进行治 疗,如止痛药、消炎药等。
物理治疗
采用物理因子如电疗、光疗、 超声波等进行治疗,缓解疼痛
、促进康复。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肢体经络病证,如 狭窄、炎症等,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康复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肢体经络病证研究进展
最新治疗方法与技术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在肢体经络病证中应用广泛,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 到治疗目的。目前,针灸治疗技术不断改进,如电针、温针等。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肢体经络病证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手法按摩,舒 缓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舒筋活 血、祛湿排毒的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针对肢体经络病证的发病机制,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 方法。
创新治疗技术
在现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新的 治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与实验研究
加强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结合,为治疗 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肢体经络 病证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
详细描述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介绍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如牵引、按摩、针灸、药物等,以及中 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效果。
案例三:周围神经病的康复训练方案
总结词
康复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
阐述周围神经病的康复训练原则,介绍具体的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并 强调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问题。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一节痹证【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病因】外因:感受风寒暑邪;感受风湿热邪内因:劳逸不当;久病体虚【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直流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病初以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好伤气血,损及肝肾。
【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的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病证鉴别】【辩证要点】一辨泄气的偏盛,二辨虚实【治疗原则】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治疗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第二节痉证【概念】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痓”。
【病因】感受外邪,久病过劳,误治或失治。
【病机】阴虚血少,筋脉失养。
主要与肝失濡养有关,也与心、脾、胃、肾有关【诊断依据】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症候特征。
2)部分为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
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病证鉴别】【辩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2)辨虚证与实证【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标:舒筋解痉治本:以养血滋阴为主,舒筋止痉为主【证治分类】第三节痿证【概念】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至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病因】①感受温毒②湿热浸淫③饮食毒物所伤④久病房劳⑤跌仆瘀阻【病机】五脏精气受损,经血津液亏损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
病变累及五脏。
中医内科 肢体经络证的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肢体经络证的辨证分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内科:肢体经络证的辨证分型1. 引言肢体经络证是中医内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其辨证分型对于正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经络病症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症第一节痹证目的要求、掌握痹证的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辩证施治。
、熟悉痹证的病因病机和发病机理以及鉴别诊断。
、了解痹证的概念、范围概述一、定义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二、历史沿革《内经》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如《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提出五痹(皮、脉、骨、筋、肌)之分。
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系。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湿痹、血痹历节之名创制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
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痹》阐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
叶天士对久痹不愈邪入于络提倡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
三、范围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它如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
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寒行痹风寒湿痹着痹外因风湿痛痹风湿热痹热痹阻气血经络实证劳逸不当卫外不固内外肝肾不足筋脉失养邪久病体虚入筋气血不足腠理空虚侵脉因痹饮食不节脾运失健痰湿内生阻跌仆损伤瘀血内停痹证、病因、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
、病位筋骨、肌肉、关节日久及肝肾、病性初起以邪实为主久则虚实夹杂归纳、变证①皮肤瘀斑、关节结节、肿大或曲伸不利久痹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皮肤瘀斑、关节结节、肿大或曲伸不利。
②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痹证日久→气血伤耗→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③脏腑痹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脏腑痹。
以心痹为主。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主症: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发病特点:发病与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病证的发生、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可发于任何年龄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关系。
二、鉴别诊断三、相关检查、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 等影像学检查、抗“O”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黏蛋白、血清免疫
球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清抗核抗体血清蛋白电泳、血尿酸盐以及关节镜等检查、心电图、有关血清酶及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检查。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风、寒、湿、热邪气的偏盛、辨虚实实证痹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者为实虚证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为虚虚实夹杂痹证日久不愈痰瘀互结肝肾亏虚。
二、治疗原则治疗的基本原则祛邪通络根据邪气的性质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
注意:、养血活血、温阳补火、健脾益气、补肝肾。
、散风之品当中病即止。
、附子、川乌、草乌等药物的应用。
根据病位选药、上肢姜黄、羌活、桂枝以通经达络祛风胜湿、下肢独活、川牛膝、木瓜以引药下行、颈椎颈部活动障碍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以舒筋通络祛风止痛、腰部活动受限桑寄生、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蛰虫补肾强腰化瘀止痛、双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猫抓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灼热土贝母、猫眼草、蜂房、威灵仙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三、证治分类、风寒湿痹()行痹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伴随证: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
防风、麻黄祛风散寒解肌通络止痛方桂枝、葛根当归养血活血通络解茯苓、生姜健脾胜湿调和营卫大枣、甘草加减:()痛痹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减伴随证: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加减。
方制川乌、麻黄发散风寒通络镇痛芍药、甘草、蜂蜜缓急止痛解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
加减:()着痹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伴随证: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苍术、甘草益气健脾除湿方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麻黄、桂枝温经散寒祛湿止痛解制川乌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脉。
加减:、风湿热痹主症: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遇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伴随证:
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证机概要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生石膏、知母方清热养阴黄柏、连翘桂枝疏风解肌通络防己、杏仁、滑石解清利湿热通络宣痹赤小豆、蚕砂加减:、痰瘀痹阻证主症: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伴随证: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代表方双合汤加减。
红花、红花、当归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陈皮解健脾化痰白芥子、竹沥、姜汁加减:、肝肾两虚证主症: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伴随证: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
熟地黄、肉苁蓉滋阴补肾养血暖方五味子鹿茸、菟丝子补肝肾壮筋骨牛膝、杜仲解桑寄生、天麻祛风湿舒筋通络止痛木瓜加减:【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
注意保暖。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痹证初发应积极治疗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人肢体的功能位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还要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保持病人乐观心境和摄人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
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病位在筋骨、肌肉、关节日久及肝肾初起以邪实为主,久则虚实夹杂治疗以祛邪通络根据邪气的性质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
小结周某,女,岁,反复全身关节疼痛年。
弓腰驼背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由于关节变形僵直故行走十分困难由于手关节疼痛变形无力持物在家啥也干不了连晚上睡觉翻身都困难。
现症见:关节局部发热五心烦热苔薄白脉沉滑。
实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病案分析病名:痹证证型:肝肾两虚证证候分析: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