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定义一、政策概念的演绎:从词源学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并无“政策”这一固定的社会科学范畴,只有“政”与“策”两个分开的词。

“正”的含义是“规范”、“控制”。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政者,正也”。

术也”。

若将两词合起来则为“规范的计谋”。

中国现在使用的“政策”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从日本传来的。

汉唐以后中国许多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文字中出现“政”与“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又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西方文字。

日本人在接触到英文“policy”以后,就翻译为“政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该词在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又传回中国。

另一说是由西方在中国的人士翻译出来的。

据载,英国传教土李提摩太,他曾在1895年上书清朝廷一份《新政策》,其内容是要求清政府设置新政部,聘请英美等国人士来主管新政。

其后,梁启超在1899年所写的《戊戌政变记》中开始使用“政策”一词,他认为:中国之大患在于教育不兴,人才不足,皇上政策首注重于学校教育之中可谓得其本矣。

后来,孙中山也在文章中使用“政策”这一概念。

此后,政策一词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成的“政策”概念,但是,与“政策”具有相同意义的语词却早已存在。

人们早已在“政策”的系列上使用其他丰富多样的概念,如“路线”、“战略”、“方针”、“策略”、“计划”、“措施”等。

可以将“路线”、战略”看作是“总政策”;将“政策”、“方针”看作是“基本政策”;将“策略”、“计划”、“措施”看作是“具体政策”。

在当代汉语中,人们在使用“政策”一词时,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将“政策”与“公共政策”通用,讲“政策”时多指“公共政策”。

如《辞海》中,“政策”被解释为“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因此,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将中国历史上大量的有关上“规范的计谋”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同现代的公共政策结合起来。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第一篇: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托马斯·戴伊是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

他撰写的教科书影响很大,包括本书和《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等。

传统的政治学关注制度安排以及从哲学上对政府正当性的论证。

行为主义政治学关注政治过程包括精选、投票、游说、立法等,关注公共政策,对政府行为前因后果的描述和分析。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

本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

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政策分析的内容:一、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二、原因。

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三、结果。

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公共政策的特征。

一是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二、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三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①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究制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②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施的政策过程。

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笔记完整版资料请百度输入:北京大学2012年行政经管专业考研资料全集,志在飞翔上传,免积分下载即可!目前网络上最完整最新的资料全集,你下载看看吧,具体看压缩包里的文档解压说明!本书重点讲解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第二,政策制定基本过程分析;第三,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理论工具和量化工具。

陈老师认为,中国目前公共政策研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因此他提出了在转型时期的“利益政策学”研究思路。

什么是公共政策第一,什么是公共政策:某类政策主体依据一定的政策目标,对社会中的利益进行选择,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客体是基于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政策是社会利益的权威性表达,本质是要分配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过程趋向就是利益取向,包括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实现,当然,公共政策还肩负着增进社会利益的责任。

第二,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政府为解决各类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以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1 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A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从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分析这样的分析框架下,分析方法由四种,对决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决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B 沃尔夫分析模式政策过程角度:收集数据资料——建立变量——建立模型——提出方案——评价——分析执行过程C 邓恩分析模式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根据解决的问题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分析方法: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

因为信息元和分析方法的多重关系,可以分为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2 综合框架就是制定问题,选择方案,实施分析和效果评价(德洛尔)3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规范,政策效果,政策环境,政策信息4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协调原则,必要多样性,分解综合性,民主原则5 历史沿革:拉斯维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林德姆罗姆提出“政策分析”,德洛尔的三部曲让政策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认为政策科学应该以实证为基础而不是行为科学或者经管科学,另外坚持历史研究方法。

2014-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

2014-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政策过程的一般框架就是我们所说的教科书式的过程模型,也叫阶段模型。

把公共政策看作是由政策主体作用于政策客体的决策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正是设计并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

李永军说过他认为这种简单地建立主体客体的对立划分上的线性过程一般模型存在很大的缺陷,但是却毕竟还是主流的模型。

与此相对应,我们看到诸如多源流模型,倡导者联盟框架、间歇性均衡框架,政策传播与创新框架都与此不同,一方面并不简单地把公共政策过程看作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即并不对政策行为者作简单的主体和客体的划分,另一方面认为政策过程不是线性的先制定政策再执行政策的过程,而是复杂多变的。

这几种框架是对传统的阶段模型框架的创新。

由于整个政策分析学科内在发展逻辑较为混乱,还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所以不用在学科发展上作太多的纠缠,只需要记住每一个模型内部具体说了什么就行了。

这本笔记有很多是用论述和讲述的口吻写的,非常利于理解。

虽然内容很多,但并不难记忆。

虽然陈庆云时代和李永军时代考察的重点不一样,前者是利益政策,决策类型,政策过程,后者是政府市场关系及政策工具,但是二者要考察的内容极少超出书本上的内容,只是书上有的东西很容易被忽略罢了。

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归书本,把书本理解得滚瓜烂熟才是根本。

第一章 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公共政策(在形式上)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突出公共性,意味着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政府应当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增进者。

第一节:公共政策本质公共政策的概念政策:与辞海不同,国外学者认为政策主体不仅有政府也有社会团体和个人公共政策:在本书中,陈庆云说将公共政策的主体限定为政府,不过多地研究其他主体的作用,尽管他同时也承认公共政策主体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

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第四讲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主讲人:刘晓君黑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政策制定☆广义: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

☆狭义:是指从问题的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我们现在所讲的是政策制定是狭义上的。

⏹一、政策议程的建立⏹1、政策议程含义⏹政策议程:就是将社会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将一个问题提到政府机构的议程上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步。

⏹问题: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涉及的人数划分,可分为个人问题与公共问题。

政策问题特点: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⒉是一种能够察觉的、认知的状态。

⏹⒊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状态。

⏹⒋是由于利益、价值和规范的冲突而产生的状态。

⏹⒌是一种有必要加以解决的状态。

⏹政策议程建立过程政策议程公众议程正式议程⏹公众议程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表现为众说纷纭的情形。

⏹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注意,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府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3、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政治领袖⏹政治组织⏹行政人员⏹利益集团⏹专家学者⏹公众⏹大众传播媒介⏹问题自身的作用⏹选举制度⏹4、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策体系的封闭⏹表达方式失当⏹二、政策方案规划1、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的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1 、政策问题的界定:政策问题界定,就是用来产生关于政策问题性质及其潜在解决办法的政策分析程序及方法。

2 、目标的确立:⏹价值因素。

⏹政治因素⏹目标的多重性及冲突。

3 、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信息完备的原则。

⏹系统协调的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

⏹民主参与原则。

4 、政策方案的选择⏹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之一、蝴蝶效应⏹之二、门坎效应⏹之三、霍布金森选择之四、布里丹效应5 、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政治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行政上的可行性⏹法律上的可行性⏹三、政策合法化⏹政策合法化的基本含义: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

公共政策学笔记前言第一章公共政策活动第一节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突出的是公共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

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

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坚持的是公共价值。

2、从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出发,可以做出如下的公共政策界定: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3、本书对公共政策的定义表明:(1)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做出的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的政治决定;(2)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立足于责任和能力范围,使社会达到善良治理的一种手段;(3)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事实和价值统一的能动活动;(4)公共政策是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活动;(5)公共政策是强调使用方法、技术和程序的科学活动。

4、公共政策的一些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发现并确认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前提);(2)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的;(3)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4)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的;(5)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5、如何看待中外著作中多种多样的有关公共政策的定义?(1)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选择所为或所不为之诸事即公共政策”的定义曾被很多人引用。

这一定义强调了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政府选择的因素,强调了其中包含做与不做的决策,但缺乏或没有强调政府行动的因素。

(2)威廉.詹金斯“公共政策是由政治行动主体或团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制定的一组相关联的决策,包括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这些政策原则上是行动力所能及的。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今天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分为十章,。

第一章分别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西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的法则三个方面进行。

在这一章中对我有影响的是公共政策在国家的地位:“在公共权威政治中,政策行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政治。

在履行作为社会公共权威的功能时,无论对内的智能,还是对外的智能,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制定政策,以确定行动和行为依据。

”记得我以前在里时,学校集资建房,每个都可以买,但是我没有要,当时不知道这一政策对自己的益处。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时真的需要把握时机。

做一个智慧人没有政策能力是要吃大亏,就像我没有买房子,现在房子价格翻跟头似的上涨,后悔晚矣。

第二章是公共政策理论分别从三个方面即古代公共政策理论、近代公共政策理论、现代公共政策理论、马克思主义公共政策理论。

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句话:“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我感觉公平对我们每都很重要。

在现代公共政策理论中有一句关于西蒙的话对我影响很深“就是决策”。

因此,他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特别是政府机构。

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过程,而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过程。

第三章是公共政策主体,这一章分别从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政策的直接主体、政策的间接主体。

政府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公共政策的主要执行者。

政府是以公共权力为名义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机构。

狭义的政府: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而建立的行政部门。

“政策的最大功能是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

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叫做社会公共权威。

其实这一章告诉我们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政府,其实就是执政党。

政策的间接主体就是利益集团,其实政府本身并没有什么利益要求,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吸引社会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加工协调,以制定出趋向于各种利益的政策。

公共政策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笔记

第一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一、定义尽可能的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内容:政策系统与环境、政策过程目的:提高政策质量二、学科特征及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制定的公共政策(二)学科特征具有准科学的特征包容性强鲜明的功利性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一.公共政策分析的研究对象(一)行为取向A.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B.一部分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二)结果取向研究公共政策二.公共政策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1、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2、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些共同的本质和属性称为政策一般。

(二)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人:理性途径直观途径团体:碰头会、头脑风暴法、具名团体法、德尔菲法组织:理性分析、协议、直观判断、顿悟2、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政策研究组织:咨询和评估的主体(分析者)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权力机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人民:政策的对象和客体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1、从时间上看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需要过程2、从功能上看公共政策过程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完整过程第3节公共政策分析的产生一、中国古代的政策研究前公共政策学时期:上古时代到20世纪中期公共政策学时期:20世纪中期至今(一).中国古代第一层面的政策研究―巫史制度1、殷商时代借助巫史进行统治。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本书是由托马斯•戴伊编著的, 他是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 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

美国因为其国家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行政的发展也一直遥遥领先, 出现了很多对政治十分有造诣的政治学家。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 《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 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

本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 结合众多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

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 而这八种模式也是在其他各大行政书籍中经常提及的。

1制度主义模型2利益集团模型3过程模型4精英模型5理性主义模型6公共选择模型7渐进主义模型8博弈论模型所有的模型和工具都不是万能的, 只能起到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作用, 都必须要求决策者灵活机动, 随机应变, 更具环境要求制定出合适的计划。

整本书的编书框架及其思想我认为是总分结构第一章政策分析: 政府行为, 原因和结果第二章政治模型: 思考公共政策的工具第三章政策制定过程: 决策行为前三章从宏观的角度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政策和政治的有关模型。

第一章就提出思考, 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

然后又提出,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可以使政策更加科学化, 提供建议或咨询, 并且从政策的分析中探究到政策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章就是之前我所说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政治模型, 其中比较经常提及的有, 利益集团模型, 精英模型, 理性模型, 和公共选择模型。

利益集团模型说的是每一个利益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目标, 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要与其他的利益团体相互作用, 政策是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精英模型说的是, 一个国家是占少数的精英更具有政治上的发言权话语权并且享有国家较多的利益。

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公共政策与危机管理)【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公共政策与危机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章公共政策与危机管理10.1 复习笔记一、公共危机与公共政策1.公共危机的含义与特点(1)公共危机的含义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行为准则、社会秩序等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景下,需要由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系统做出决策来加以解决的事件。

公共性是公共危机的首要特征。

(2)危机的特点①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②危机发展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③危机应对实质上是非程序化决策;④相对性是危机的一个重要特点。

指危机的发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但在危机的认定中,却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

危机的类型不同,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也各有差别,不同人的反应也就不同。

2.危机的生命周期(1)危机酝酿阶段。

指危机的各种诱因不断积聚,寻找适当的时机突然爆发的阶段;(2)危机爆发阶段。

指当危机诱因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事件在不可预知的时间和地点突然发生的阶段;(3)危机处理阶段。

指危机情景完全凸现,危机管理人员全面介入,各种危机应对措施纷纷实施的阶段;(4)危机扩散阶段。

指危机对核心价值的危害不断加强,也会对其他领域产生连带影响,有时冲击其他领域,从单一危机演变为复合危机;有些危机会造成不断扩展的“涟漪效应”,即出现连锁危机;(5)危机恢复与后遗症阶段。

3.危机管理的含义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让危机在有控制的情况下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已经发生的危机所采取的管理行为。

4.危机与公共政策(1)危机对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指危机与公共政策是一种动态对应的关系。

危机的突然爆发,往往是公共政策制定落后于危机形势的结果。

(2)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符合应对现代危机的要求。

指在现代社会,“国家机构的膨胀、国家职能的扩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政治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育明教育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第一节:政策执行研究的理论研究:三代研究。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者综合。

关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的特点,参照公共行政学以及ppt中的概括进行几种记忆,考的可能性很大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深受古典行政模式的影响。

古典行政模式的三个特点:官僚科层制;政治行政两分法;效率至上(科学管理)原则1.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是集权的,层级制的,严格的命令控制体系2.政治行政两分,政治家负责制订政策,行政人员负责执行3.行政管理遵循科学管理原则,追求效率在这种行政模式下,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被假设成与政策制定的预期一致的,但是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的政策执行研究却已经认识到了两者之间的鸿沟了,所以才有了第一段中的引言,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是:1.偏重于政策执行实务及个案研究:从个案中发现政策执行的问题2.自上而下的分析途径1.以政策制定为核心,从政策制定者角度透视政策执行2.强调制定与执行的分工3.政策过程是个指挥链条,形成上令下行的命令体系4.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偏好被下级不断具体化并执行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1.建立在第一代执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特点是强调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互动2.决策者与执行者在目标制定上合作3.重视基层官员的适应策略,充分利用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推进政策执行,被喻为“草根途径”4.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认为古典的行政模式需要民主,功绩,中立的领导者,容易犯孤独组织综合症。

5.政策执行依赖于“多元组织集群”的相互关系第三代执行研究1.试图整合以上两种模式的概念架构,以解释政策执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而对未来的政策执行模型做出预测2.注重向前探索和向后探索的结合3.强调执行机构间的网络关系与政策执行力的表现4.代表有: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和支持联盟框架三代研究各有优缺点,一般而言:第一代适用于管制性政策与再分配政策,第二代适用于自我管制政策与分配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读后感悟

《公共政策分析》读后感悟

《公共政策分析》读后感悟经过半学期来对陈庆云老师所写的《公共政策分析》的精读,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使我对公共政策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加深,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体会到了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内涵,并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这本书的框架结构非常好,先是用理论知识引进公共政策的定义,然后围绕着这个定义进行展开并对与公共政策的有关各种利益实体进行了阐释与说明。

再对公共政策的构建、制定执行、评价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公共政策的方法论进行了阐释,最后的一部分内容围绕着公共政策的分析模型展开,引入了两种量化方法,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公共政策的研究。

在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这一部分内容。

本书的介绍中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三个,分别是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以及分配功能。

导向功能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公共政策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它所倡导的是,告诫人们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做什么事而不能做什么事。

这必然会对社会的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体制变革的年代或制度创新时期,这种影响会更大。

人们看到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的许多政策对人们的观念导向比起对行为的导向来说,其作用可能更大。

这是因为由于历史环境等各种原因,在迅速变革的年代里,人们在观念上的需求动机会有较大的变化,但不一定在行动中就立即或全部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时间接引导。

我国的许多农村政策,既直接引导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行为,同时也间接地对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影响,引导与制约了他们的行为。

还有一类情况,某项政策对一部分人的观念与行为,原本是起到间接引导作用的,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间接引导作用却变成直接引导作用。

有这么一个例子,山东省寿光市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蔬菜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成为亿万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发展是属于国家的政策直接支持,当地居民在这个过程中的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同时也影响到了城市人民的生活,距寿光市比较近的潍坊,青岛,济南,淄博等城市居民平时吃的蔬菜基本为寿光蔬菜,并且成功打入北京市场,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公共政策分析》读后感悟

《公共政策分析》读后感悟

《公共政策分析》读后感悟经过半学期来对陈庆云老师所写的《公共政策分析》的精读,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使我对公共政策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加深,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体会到了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内涵,并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这本书的框架结构非常好,先是用理论知识引进公共政策的定义,然后围绕着这个定义进行展开并对与公共政策的有关各种利益实体进行了阐释与说明。

再对公共政策的构建、制定执行、评价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公共政策的方法论进行了阐释,最后的一部分内容围绕着公共政策的分析模型展开,引入了两种量化方法,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公共政策的研究。

在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这一部分内容。

本书的介绍中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三个,分别是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以及分配功能。

导向功能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公共政策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它所倡导的是,告诫人们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做什么事而不能做什么事。

这必然会对社会的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体制变革的年代或制度创新时期,这种影响会更大。

人们看到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的许多政策对人们的观念导向比起对行为的导向来说,其作用可能更大。

这是因为由于历史环境等各种原因,在迅速变革的年代里,人们在观念上的需求动机会有较大的变化,但不一定在行动中就立即或全部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时间接引导。

我国的许多农村政策,既直接引导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行为,同时也间接地对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影响,引导与制约了他们的行为。

还有一类情况,某项政策对一部分人的观念与行为,原本是起到间接引导作用的,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间接引导作用却变成直接引导作用。

有这么一个例子,山东省寿光市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蔬菜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成为亿万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发展是属于国家的政策直接支持,当地居民在这个过程中的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同时也影响到了城市人民的生活,距寿光市比较近的潍坊,青岛,济南,淄博等城市居民平时吃的蔬菜基本为寿光蔬菜,并且成功打入北京市场,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分析》学习心得体会】《公共政策分析》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公共政策分析》一书的认真学习,使我对公共政策及其分析方法的有了初步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体会到了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内涵,并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现代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已不再是个别、单一、简单以及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而是大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各类社会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能否在各种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水平。

公共政策是政府行为的直接产品, 所以人们不仅关心政府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而且还关心政策是如何执行的, 以及如何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等。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 十分有必要学习《公共政策分析》课程。

学习《公共政策分析》最大的收获就是搞清了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途径中,政府途径相比较其他途径的优势体现为:一是政府权威的广泛性,即除非遇到特殊的障碍,其权威一般能够遍及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地域和人群;二是政府是唯一的能够合法地使用强制力的组织。

对于国家政策而言,那些宏观调控政策,如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的经济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等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人口数量膨胀和质量提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等。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同时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消极的调控政策也被称为负调控功能。

这种消极作用,往往是因强调一种倾向而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所致。

比如,山西煤炭几乎是中国煤炭行业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西共生产煤炭约106.3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外调量约70多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以上。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报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工业国家兴起“政策科学”,20世纪80年代后,公共政策研究开始受到我国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操作技术要求很高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深入研究,需要运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庆云主编的一本国家级规划教材。

通过近半学期的研读,笔者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它先是用理论知识引进公共政策的定义,然后围绕着这个定义进行展开,对有关公共政策的各种利益实体进行了阐释与说明。

再进一步对公共政策的问题构建、方案制定、内容执行、效果评估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公共政策的方法论进行了阐释,最后围绕着公共政策的分析模型展开,引入了两种量化方法,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公共政策的研究。

全书共十二章节,详细解释了很多专业名词,并且,每章节末配有的案例分析和参考书目,不仅让读者有了更具体实际的理解,也为课外补充知识提供了方向。

借助于这本书,笔者对“公共政策分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笔者想要明确一点,即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因是: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沿着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这条路线演化的。

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范围,影响涉及到非直接相关的群体,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时,问题就转换成公共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社会问题中的“社会”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统一体,而非与政治、经济等领域并列的一个领域。

由此推出,所谓公共政策问题,即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这些都纠正了我原有的错误的固定思维,并且使我对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对象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同时,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切的逻辑起点。

常见的也是致命的错误是第三类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这就好比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方向正确,解决才有意义,否则即使做了正确的事,也是无效的。

公共政策经典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经典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经典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五、公共政策的作用 p11(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

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公共问题四、公共利益 p19 含义。

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五、公共权力 p20 含义。

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六、公共秩序七、公共治理 p23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 含义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p25 含义。

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含义。

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p27 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 含义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一、政府收入 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二、政府支出三、公共政策范围 p33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p35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一、政府失灵 p37含义。

缺点。

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二、市场失灵 p40含义。

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三、契约失灵四、志愿失灵 p42 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性五、社会失灵 p43(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第二章政策分析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一、政策分析的由来 p53二、政策分析的含义 p54 含义。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公共政策》是日本猪口孝先生主编的《现代政治学丛书》中的一个小册子,由日本政治学家乐师寺泰藏编著。

《现代政治学丛书》由20个小册子组成,组成了政治学的学术体系。

《现代政治学丛书》中文版序言里猪口孝先生谈及了此丛书的编纂背景。

日本政治学产生于明治维新以后,开始政治学以推进国家政策为目的,所以政治学也称国家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自由化,日本政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政治学不再是一种把补充政府政策作为中心任务的国家学,而变成了了解政治组织形式并作出解释的一门独立的学问,更加具备市民学的色彩。

在日渐民主化的社会中,战前强调思辨和理念的以马克思·韦伯为代表的欧洲学派和战后突出实证和分析的以埃尔科特·帕森特等学者为代表的美国学派都极大的促进了政治学的发展。

到了1980年,在日本产生了建立独立的政治学学术体系的思想。

《现代政治学丛书》就是这种思潮的体现。

我国政治学家编写政治类书籍大多厚的像砖头,里面的内容翔实却大都重在定义和描述。

拿起这套丛书的《公共政策》这本小册子不禁引起我的好奇,政治学的书竟然可以只有不到两百页的篇幅,而且序章“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标题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很快的吸引了我。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政治学书籍呢?作者在序章里告诉我们“本书与普通的教科书不尽相同”,“阅读本书时,不需要任何公共政策及公共政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是一部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理论’书”。

编者献辞里猪口孝先生将公共政策学定义为“当政府出面解决问题时,对其具体的政策措施、所需经费、政策效果以及政府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学术性研究。

”公共政策学在政治学中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

《公共政策》是日本第一部最系统、最全面的回答立案和实施公共政策时所必备的理论、方法论、实践知识和洞察力的著作。

第一部分为基础公共政策学,以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知识为中心;第二部分为应用公共政策学,以公共政策分析法的实用战略和实例为中心。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笔记1. 引言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和评估政策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对于实现社会发展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份导论笔记中,我们将探讨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政府制定的政策进行全面、客观和系统的研究和评估。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公共政策分析通常涉及到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三个阶段,并注重政策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公众利益的影响。

3.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3.1 政策制定分析政策制定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一步,它主要涉及到确定问题、设定目标、选择政策工具、评估政策的预期效果等内容。

在政策制定分析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政策的目标、资源的分配和政策的可行性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决策树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SWOT分析等。

3.2 政策实施分析政策实施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二步,它主要关注政策在实施阶段的效果和影响。

政策实施分析需要考察政策实施的具体步骤、相关的机构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

3.3 政策评估分析政策评估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三步,它主要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效。

政策评估分析需要考虑到政策的目标是否实现、政策的效率和公正性等指标。

常用的方法包括指标评估、回顾性评估和前瞻性评估等。

4. 公共政策分析的应用公共政策分析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教育政策、环境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政策,并提供决策支持与依据。

此外,公共政策分析还可以应用于非营利组织和私营企业,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和社会责任。

5. 结论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它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理论。

通过详细研究和评估政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并为政府、组织和个人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公共政策学导论》读后感——论政策执行不力(大全五篇)

《公共政策学导论》读后感——论政策执行不力(大全五篇)

《公共政策学导论》读后感——论政策执行不力(大全五篇)第一篇:《公共政策学导论》读后感——论政策执行不力《公共政策学导论》读后感——论政策执行不力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制定政策只是事情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在于执行政策,执行的不好,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而且会损害党的声誉。

但在实践当中,不能正确执行政策的现象还很严重。

本文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一、对政策缺乏准确的理解第一,对政策的精神实质未“吃透”。

我们知道策的精神实质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政策的最高本质,二是指政策的具体实质。

对政策吃不透主要体现在这里。

政策的最高本质,即指政策所体现的阶级利益,就是说政策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是哪个阶级意志的体现,政策的最高本质一般明确表述于国家的总政策、总方针之中,但也贯穿于每一项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中。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政策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反映,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意志的体现,这是我国政策最根本的特征。

因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理解,首先必须明确这一点。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要牢牢记住改革政策的方向和目的是社会主义方向,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政策的具体实质,就是指政策除了内涵为人民群众利益外,每一项政策还有自身的本质规定,比如,政策要实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要求等等。

因此,理解政策不仅要掌握“根本精神”还要抓住“具体精神”。

对政策的理解一定把根本的精神和具体的精神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执行中不迷失方向,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政策界限分不清。

政策界限是不同政策之间的分界或区别点,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是正确执行政策的条件。

我国实践当中,某些政策执行者划不清的政策界限主要有:正确政策与错误政策的界限分不清。

例如,在经济改革中,就有人划不清按劳分配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界限,认为“吃大锅饭”才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现行政策与过去以至将来才能实行的政策之间的界限分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分析》学习心得体会】《公共政策分析》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公共政策分析》一书的认真学习,使我对公共政策及其分析方法的有了初步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体会到了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内涵,并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现代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已不再是个别、单一、简单以及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而是大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各类社会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能否在各种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水平。

公共政策是政府行为的直接产品, 所以人们不仅关心政府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而且还关心政策是如何执行的, 以及如何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等。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 十分有必要学习《公共政策分析》课程。

学习《公共政策分析》最大的收获就是搞清了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途径中,政府途径相比较其他途径的优势体现为:一是政府权威的广泛性,即除非遇到特殊的障碍,其权威一般能够遍及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地域和人群;二是政府是唯一的能够合法地使用强制力的组织。

对于国家政策而言,那些宏观调控政策,如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的经济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等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人口数量膨胀和质量提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等。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同时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消极的调控政策也被称为负调控功能。

这种消极作用,往往是因强调一种倾向而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所致。

比如,山西煤炭几乎是中国煤炭行业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西共生产煤炭约106.3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外调量约70多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以上。

可以说“煤炭”为山西省gdp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长期以来“多、小、散、乱”的粗放发展格局和模式,以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gdp发展的大肆开采,为山西带来的是环境极度恶化,煤炭工业持续发展前景渺茫等现实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煤炭资源整合就一直是山西所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2006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

其中认为山西要改变现状,必须实现从资源提供向资源深加工方向发展。

2010年12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其中,关于煤炭资源转型方面,按照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规划,“四气”(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产业一体化是山西此次经济转型布局的“杀手锏”。

如果能发展好“四气”产业,相当于在中国中西部再造一个“大庆”。

山西省政府规划,到2015年“四气”供气总量达到120亿立方米。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目前,山西正在经历发展的阵痛期,但一些新活力、新资源、新人才正在逐步体现,这正是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公共政策决策。

学习《公共政策分析》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对于公共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政府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并且,政府具有处理公共事务的合法地位及权力。

由于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压力,政府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

加之社会各界对于政府部门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期望,政府部门的工作较之以前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以及更加广泛的影响。

目前,由于一些公务员行为的失范及贪污腐败现象,一些部门管理的失误,使社会对公务员及公共管理部门评价不高,甚至认为“政府无能”、“政府无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政府作为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在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管理不应当被简单的削弱,而应当积极发挥作用,管好那些份内的事情。

另外,通过学习,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个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因为,“管理者组织员工获得最高生产力,其目的在于取得一种成效,实现组织的持续生存”。

从这个角度看各个层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事业的兴衰成败、长治久安是息息相关的。

公共管理者应当具有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方法、灵活的应对和有效的管理。

合格的公共管理者不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而应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环境,这其中包括通过学习公共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学习《公共政策分析》,给予我们大量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方法和经验,并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引发我们思考和探索,使我们受益非浅。

虽然本学期学习到的一部分公共管理知识,过去我们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和了解,但通过本次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自己有了一些更进一步的、新的感悟。

以上就是我学习《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篇二: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内容执行分析;效果评价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型与框架以及量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公共政策是某类政策主体,如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书中指出,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称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包括四点:1、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2、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4、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管理制定准则。

在书中第二章,作者集中考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这种考察将有助于回答如下问题:政府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政府应当在哪些方面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上,这些问题同时也就是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面:传统的微观、宏观经济学对市场失灵问题的分析和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

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结合在一起,作者就得到了一个有关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理论框架。

作者将该理论框架的分析逻辑大致总结如下:(1)人类社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和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两种基本途径。

市场途径建立在个体自主决策和市场交易的基础上。

而政府途径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完成。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性途径。

但市场并不是完美的。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失灵。

市场的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依据。

(3)与市场失灵相对应,政府也存在失灵的可能性。

政府失灵的可能性将制约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发挥作用的空间。

因此,作者必须综合地考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可能性,平衡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收益,最终选择是否要引入公共政策以及引人何种公共政策。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政府和市场两种基本途径以外,传统上,许多社会问题是在社区的范围内获得解决的。

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在考虑政府角色定位时,作者仍然不能忽视社区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第三部门在提供或者帮助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这种趋势提示作者应当将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的讨论拓展到包括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和社区四者之间关系的讨论。

以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讨论的逻辑过程为基础,在引入社区和第三部门之后,作者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社区和第三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优势和缺陷,最终在对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讨论中综合地考虑这些优势和缺陷。

当然,发展中国家第三部门的发育并不成熟。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历程表明,如果不经历公共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第三部门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拓展自己的活动。

考虑到这些因素,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角色进行考察时,作者仍然应当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讨论为主要线索。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与行政体制的创新,决定了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与西方国家的某些不同。

首先是关于市场的认知问题。

在西方社会,市场规则首先是由“公平交易、平等买卖”体现的个人价值,它积淀下来的是“自由、平等、竞争”观念,这构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重要支柱。

资本主义市场从人的本性解释了竞争中的逐利行为,从而奠定了最根本的伦理基础,进而确立了自私的合法性价值地位。

其次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这方面,“小政府即是好政府”的主张一直是西方公共管理的基本思路。

作为西方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的美国总统里根曾经说过:“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的根源”。

他们认为,政府的经济功能应该被限制在少数几个有限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是积极的,政府是消极的,因而政府的作用越小越好。

最后,基于不同的市场认知,中国公共政策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采取了与西方社会不同的立场。

政府与市场不是对立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篇三:公共政策读书心得】公共政策导论读书心得最近因为在学习《公共政策导论》这门课程,期间较多涉及社会热点和时事动态,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如果没有较多的关于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就很容易对客观问题产生偏颇,所以翻箱倒柜了一番终于发现了几本让我比较感兴趣的书,《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政策科学导论》、《现代决策方法学》但是对《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颇为衷心,所以在以《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为主干,《政策科学导论》、《现代决策方法学》为辅助的基础上粗写自己的心得。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一书着眼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实证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发了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继而发展集体行政理论,同时也为面对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务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的利用公共事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