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教学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教案陈庆云版
公共政策分析教案-陈庆云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公共政策的重要性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分析框架1.2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性解释公共政策的定义探讨公共政策的特性,如普遍性、强制性、公平性等1.3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分析公共政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公共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1.4 公共政策的基本分析框架介绍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问题定义、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解释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制定2.1 政策问题的定义探讨如何识别和定义政策问题分析问题定义的重要性2.2 政策制定的主体和过程介绍政策制定的主体,如政府、议会、行政机关等阐述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等2.3 政策制定的方法和工具探讨常用的政策制定方法和工具,如调研、分析模型、专家咨询等强调方法选择和工具应用的重要性2.4 政策制定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分析利益相关者在政策制定中的角色和影响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和沟通第三章:公共政策的执行3.1 政策执行的基本概念解释政策执行的含义和目标探讨政策执行与政策制定的关系3.2 政策执行的主体和机制介绍政策执行的主体,如政府部门、执行机构等阐述政策执行的机制,如资源配置、协调合作、监督控制等3.3 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挑战分析政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资源不足、利益冲突、执行力不足等探讨应对问题和挑战的策略和方法3.4 政策执行的评估和监控介绍政策执行评估和监控的重要性阐述评估和监控的方法和工具,如绩效评估、监督机制等第四章:公共政策的评估4.1 政策评估的基本概念解释政策评估的含义和目标探讨政策评估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关系4.2 政策评估的主体和过程介绍政策评估的主体,如政府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等阐述政策评估的过程,包括评估目标确定、数据收集、评估方法选择等4.3 政策评估的方法和工具探讨常用的政策评估方法和工具,如效果评估、成本效益分析、案例研究等强调方法选择和工具应用的重要性4.4 政策评估的结果和应用分析政策评估结果的呈现和应用,如政策调整、政策优化等探讨如何将评估结果转化为政策改进的行动指导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案例分析5.1 案例选择和分析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强调案例分析在理解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5.2 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介绍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叙事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阐述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方法进行案例分析5.3 案例分析和研究实例分析具体的公共政策案例,如环境保护政策、教育政策等探讨案例中的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以及其成效和问题5.4 案例分析的启示和应用提炼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将案例分析的启示应用于实际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第六章:公共政策的监测与评价6.1 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共政策监测与评价的含义和目标探讨监测与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6.2 监测与评价的主体和过程介绍监测与评价的主体,如政府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等阐述监测与评价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6.3 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探讨常用的监测与评价方法和工具,如绩效指标、数据可视化、监控系统等强调方法选择和工具应用的重要性6.4 监测与评价的结果和应用分析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应用,如政策调整、决策支持等探讨如何将监测与评价结果转化为政策改进的行动指导第七章: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7.1 政治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如政治稳定性、政策导向等探讨政治因素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作用7.2 经济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探讨经济因素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制约作用7.3 社会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如公众需求、社会价值观等探讨社会因素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引导作用7.4 文化与伦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探讨文化和伦理因素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公共政策的变革与创新8.1 公共政策变革的动因分析导致公共政策变革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探讨公共政策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8.2 公共政策变革的过程与方法介绍公共政策变革的过程,如政策规划、政策试点、政策推广等阐述变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8.3 公共政策创新的理念与实践探讨公共政策创新的理念,如开放性、灵活性、持续性等分析具体政策创新实践的案例和经验8.4 公共政策变革与创新的挑战与应对分析公共政策变革与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利益调整、资源配置等探讨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国际经验9.1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政策分析的经验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探讨其对我国公共政策分析的启示和借鉴意义9.2 发展中国家公共政策分析的经验分析发展中国家公共政策分析的特点和挑战探讨发展中国家公共政策分析对我国的借鉴作用9.3 国际组织公共政策分析的经验介绍国际组织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方法和实践分析国际组织公共政策分析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9.4 我国公共政策分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讨我国公共政策分析与国际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提高我国公共政策分析能力的重要性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的未来发展10.1 公共政策分析的发展趋势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技术应用、方法创新等探讨公共政策分析在应对未来挑战中的角色和责任10.2 公共政策分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探讨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策略和方法10.3 公共政策分析的教育与培训强调公共政策分析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探讨公共政策分析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内容和体系建设10.4 公共政策分析者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分析公共政策分析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如独立思考、严谨治学等探讨公共政策分析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公共政策分析展开,涵盖政策定义、制定、执行、评估、监测、影响因素、变革、创新、国际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
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单元1.所谓公共政策:实际是指政府的行为,即政府选择做的事情。
2.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与政治观念的形成,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
4.私人物品: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而且只有那些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利对其进行支配。
5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他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
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5.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遵循四项标准: 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6.公共权力: 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7.划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利的基本原则:正当性,即公共秩序的需要与私人利益相比较是否对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必要性,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合法性,保护公共秩序的措施要能够接受司法审查。
合理性,个人利益损失应该得到合理补偿。
8.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秉持理性,但也不能缺少伦理的考量。
9.安乐死:(1)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使用药物让病人没有痛苦的死去。
(2)含义,一是安乐的不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手术)。
10.克隆技术:是一门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生物技术(clone)第二单元1.三权分立制度: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2.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形式:(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812公共政策分析
812公共政策分析考试大纲(2012版)
一、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二、考试参考书目: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2003年9月第二版。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
《理解公共政策》,[美]托马斯.R.戴伊,孙彩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胡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公共政策学》,严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版。
三、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公共政策的学科知识
公共政策定义,政策研究的渊源及发展,公共政策研究途径,政策研究组织、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及原则;政策工具
第二部分:公共政策的理论知识
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政策监控;政策周期
另外,要求了解其它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如制度主义、渐进主义、精英理论、利益团体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弈理论、系统理论、理性模式。
第三部分:公共政策实践
了解中国当代科技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教育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农业政策等政策的基本内容,关注当前政策热点。
第四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实地研究和统计调查的程序;抽样的主要类型及方法、变量的类型、调查资料的整理方式;访谈法、量表法、问卷法、观察法等调查资料收集方法;基本的统计知识。
1。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 公共政策:一般意义上,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那么。
2. 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
3. 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它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4. 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对个人和机构的行为做出要求和规定的活动。
5.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开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但凡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6. 公共政策合法化:从广义角度而言,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7. 从狭义角度来讲,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这一概念,它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决策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等内容。
8.公共决策体制:是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
二、填空1.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分配功能、调控功能2.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等三个环节。
3.公共政策分析原那么:1. 系统原那么2. 预测原那么 3. 协调原那么4. 分解综合原那么5. 民主原那么 4.思想库类型:〔1〕官方思想库。
〔2〕半官方思想库。
〔3〕民间思想库。
〔4〕国际思想库。
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6.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5个〕:决断子系统,咨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执行子系统。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讲解学习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 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的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
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复习 重点难点 总结 整理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2、公共政策学: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3、公共政策:指的则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4、公共政策学的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二)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即强调研究发现具有逻辑一致性又强调其可检验性,是这门学科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征。
(三)这门学科在内容上具有跨学科性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四)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体系。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6、具体研究对象: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所谓组织,就是由两个以上的人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形式编制起来的人群体系。
第二: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第三: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第四:政府以外的公共组织。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实现规范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估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第二章一、公共政策系统的定义二、公共政策主体构成(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5)利益集团(6)思想库(7)大众传媒(8)公民个人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执政党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和选民三、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方面。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一般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六、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分析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 Analysis课程编号:C04二、总学时:54学时三、学分:3学分四、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核心必修课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政策活动的理论指导,是政策实践的分析框架。
本课程以公共决策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中的基本理论体系。
在教学课程中,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政府公共政策形成的原因,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手段,公共政策形成和执行的过程与环境等,从而使学员对公共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政策问题,建立分析框架,提出政策方案。
五、教材: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六、教学目的:本课程既重视学理研究和学术功底的培养,以加强和提高学习者学术研究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又重视当代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了解和把握,以加强和提高同学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感应能力、领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应对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修习,选课同学应当进一步熟悉当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进一步掌握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注意追踪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的发展动态,进而能够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有价值的研讨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读书并重,集中面授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讲授与个人阅读并重,穿插课堂讨论;课堂教学将按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师主讲,学生参与;每一讲座设置相关主题,并设有相关参考书目。
本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积极的、活跃的、严谨的、具有创意的思考和争论;倡导“参与式”学习,主张课上与课下、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倡导“网络化”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与学、读书与写作、课堂内与课堂外、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广泛地连接起来。
八、考试方式:按照《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考试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程序:
明确问题
选择参与人
问卷设计
分析第一轮结果
设计出后续问卷
召开小组会议
准备最终报告
第一轮问卷设计的内容:
预测项,要求专家对特定事件的发生概率作出主观估计。
问题项,要求答卷者对问题重要性进行排序。
目标项目,对特定目标的可行性及是否合乎需要进行磋商、判断。
3、政策环境
⑴定义: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⑵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状况——公共决策最重要的依据
体制或制度条件——提供外部的组织环境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政治文化——对政策过程产生影响
国际环境——必须考虑的因素
4、政策系统(公共决策系统)的划分
成本和收益折现
计算成本——效益率
第八章政策执行与监测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1、政策问题的特性
⑴政策问题的性质
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
政策执行中所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也就越大。
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研究途径
系统理论
过程理论
团体理论
精英理论
制度理论
公共政策学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
新制度主义
公共政策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阶级分析途径
第二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渐进模式(incrementalist model)
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1. 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孤立的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
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要点梳理附:期末考试题型安排及重点内容1.单选:基本概念理解,每章节后面的关键词。
A卷35题,B卷30题。
2.不定项选择:上课所讲的基本原理:如: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互动模型,权贵模型,政治政策议程,精英模型,多源流模型等等。
A卷20个,B卷30个,每个2分。
3.案例分析:1.政策的执行2.政策的评估3.政策的规划4.政策模型4.口试:围绕新闻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题目: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策执行,政策模型。
会有漫画题出现。
课堂知识点总结梳理:一、三元互动(政府、市场、社会)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标准):价值(定性),偏好影响选择利益驱动技术(定量)能力驱动市场→技术:经济指标,产量指标。
政府→价值社会→价值,技术二、政事系统系统论的四个要素:主体(政府,市场,社会)、客体、介体、环体(适用条件)机制:权力的运用体制(权力的分配)→组织→政策 1.政策文件2.规则(社群):* 意见领袖* 引入资源(补贴,红包…)* 风险转移者(集体沉默)* 交换与流动(争夺意见制高点)多元化的利益:信息,人脉,物质红利,平台。
组织形态:1.土地文明。
土地资源,以家庭为核心/载体。
2.工业文明。
设备资源,以公司为核心/载体。
3.互联网文明。
信息资源,以社群为核心/载体。
行为主体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分析角度如下:政府(中央、地方、基层)、企业、媒体、公民、项目本身思考各个利益主体对政策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
三、政事议程对于突发事件:快报事实,慎报原因。
触发机制:社会问题→政府议程→政策进入政府议程的因素有:私人诉求,团队推动,领袖作用,体制功能,传媒作用,问题本身,突发事件。
领导者具备:显性的技术知识和隐性的政治知识。
四、多元流模型政治元流政策元流政策之窗政策倡导者(四大触发机制)问题元流议程启动政治元流:公众需求,国家利益,社会文化政策元流:技术可行性问题元流:适用对象政策倡导者:利益集团,专家五、政策的规划(常态)冲突:意见能量的释放计划与规划的区别:规划对于任何方案,事前、事后都要有评估。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案(1)
2010年月日星期项目一:公共政策一、什么是公共政策二、公共政策有哪些功能三、公共政策有哪些类型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的内涵,了解公共政策的功能和类型。
重点及难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政策群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计划课时: 8课时模块一: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系统项目一:公共政策走进政策:两会热点——房价调控问题:什么是公共政策?它有哪些特征?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相关研究却是一门新的学科。
发端于二战后几个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是战后社会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应用领域最广,实证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
1、代表性观点美政治学家Harold D. Lasswel l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点评:强调了设计功能及其目标,有合理部分,但是,公共政策在基本功能上是一种基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行动哲学(采取行动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科学哲学(寻求真理)。
社会实效而不是计划才是公共政策的目标。
加学者David Easten 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点评:从政治学原理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然而,从社会发展意义上看,公共政策的功用不仅在于分配社会价值,更在于创造社会价值,何况,从逻辑上说政府首先必须建立起自身的价值标准,才可能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
此外还需考虑一个问题:政府通过什么方式分配社会价值,才能为社会普遍认同,并使自己的权威地位得以延续。
美国学者Thomas Dye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
点评:强调公共政策的行为特征,暗含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另外,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种选择行为,而以比较为基础的选择正是公共政策的理性基础。
这种理解扩大了公共政策的外延,政府的某些行为可能只是一个并未对社会行为主体构成约束的决定,或者只是某种习惯性或非正式的做法,而不一定构成了具体的某种政策。
公共政策09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要点1、公共政策的概念、作用与分类2、公共政策的范围3、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特别是团体路径的内容)4、公共政策的发展历史及历史总结5、公共政策组织系统与构成6、公共政策的决策体制的类型7、公共政策的主要议程8、中国行政机关领导的基本制度9、启动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10、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目标(或标准)与原则11、公共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2、公共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1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基本路径14、简述政务公开的基本内容15、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化的发展途径16、公共政策制定案例分析17、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模式18、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19、影响政策成功执行的障碍分析20、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手段与特征21、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控制活动的主要类型22、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23、公共政策执行的案例分析24、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种类25、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26、公共政策监控涉及的范围27、我国公共政策的周期28、政策终结的原因与障碍29、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30、政策研究的主要统计方法(列联分析、基尼系数、洛仑兹曲线)31、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的基本内容32、政策预测的主要方法及其特征33、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指标与评价方法34、折现率的选取方法与性质35、成本效益分析中影子价格的确定方法36、公共政策预测的基本方法与特征(趋势预测、回归分析)37、政策德尔菲法的基本特征与做法题型:1、选择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12分)4、计算题(20分)5、案例或资料分析(18分)。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实现规范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估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第二章一、公共政策系统的定义二、公共政策主体构成(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5)利益集团(6)思想库(7)大众传媒(8)公民个人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执政党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和选民三、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方面。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一般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六、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实现规范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估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第二章一、公共政策系统的定义二、公共政策主体构成(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5)利益集团(6)思想库(7)大众传媒(8)公民个人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司法机关 4、执政党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 2、非执政党 3、大众传媒 4、思想库 5、公民和选民三、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方面。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一般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六、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章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公正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规范中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条件(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范围广(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1、问题察觉;2、问题描述;3、问题分析;4、问题界定三、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与确定、政策议程的设立、政策方案的规划和政策方案合法化几个活动相互关联的过程。
四、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决定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五、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程序(1)确定政策目标1、政策目标的含义及作用;2、政策目标的性质和特点;3、确定政策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设计政策方案1、政策方案设计的地位与作用;2、设计政策方案的要求;3、设计政策方案的步骤(3)评估、论证政策方案1、政策方案评估和论证的界定;2、政策方案评估的基本内容(4)抉择政策方案1、政策方案抉择的地位和作用;2、政策方案抉择的标准;3、政策方案抉择的要求六、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1、一般情况下,公共政策方案是经由政策制定部门最后抉择比较满意地方案2、政策合法化是特定的主体在法定权限范围内,把上的政策给与合法化、赋予合法地位的活动过程3、政策合法化还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4、政策合法化的最后结果是使公共政策方案具备合法化和权威化,从而减少政策执行中的阻力。
5、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成熟的公共政策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七、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1)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表决和通过议案;4、公布政策(2)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1、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2、领导决策会议决定;3、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第四章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1)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政策检验正确与否的标准(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三、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公共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实行的准备阶段,包括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制定政策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和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二是公共政策的实施阶段,包括政策试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活动环节;三是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估、再决策等活动环节。
(1)公共政策的准备阶段:1.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 2.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 3.进行物质准备 4.做好组织准备 5.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2)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1.政策试验 2.政策全面推广 3.指挥协调 4.监督控制(3)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估、再决策等活动环节四、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诱导手段(5)技术手段五、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1)政策本身的因素:第一,政策的权威性;第二,政策的正确性、明确性与具体性。
第三,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第四,政策的可执行性。
(2)政策执行主体的因素:第一,政策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第二,政策执行人员的因素。
(3)政策以外的因素:第一,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第二,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第三,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六、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及如何纠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原因:(1)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1、执行者的自利性;2、执行者的认知缺陷;政策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执行准备不充分(2)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政策质量低劣;2、政策环境的变化;3、利益集团的压力;4、政策资源的不足;5、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创新(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3)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监督和控制(4)加强政策舆论宣传七、试问如何改善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第五章一、公共政策监控定义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
二、公共政策监控的意义(1)保证政策规范合法;(2)推进政策贯彻实施;(3)实现政策调整完善;(4)促进政策如期终结三、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1)政策监督:1、对政策制定活动的监督;2、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3、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2)政策控制:1、确立标准;2、衡量绩效;3、纠正偏差(3)政策调整:第一,对政策问题加以再认识和重新界定;第二,政策目标的校正、修订或再确立;第三,对政策方案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甚至重新制定;第四,对政策效力的调整;第五,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四、我国的政策监控组成我国政策监控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所组成:权力机关的政策监控、行政机关的政策监控、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政策监控,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政策监控以及来自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政策监控。
案例沈阳中级法院报告破天荒未获市人大通过五、公共政策监控中存在的问题(1)我国的监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2)人大监督力度不够(3)法律不健全,法律制约不力(4)监督制约不协调,未构成合力(5)党政职能不分,责权不统一(6)司法监控作用有待于加强(7)社会舆论的作用在政策监控中发挥不充分六、如何完善公共政策监控(1)加大监控机构的独立性(2)强化人大的权力监督(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4)要构建强有力的监督网络(5)要把合理分权作为建立和完善政策监控机制的重要环节,对权力进行分离分立并加以制约,是政策监控机制有效运行的保证。
(6)加强司法监督(7)认真落实舆论监督制度七、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看法第六章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应的评估程序和方法,考察公共政策的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和价值等政策效果进行判断的政治行为,其目的在于获取相关信息,作为改进政策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方法正规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都要经过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1)评估准备:1.明确评估对象 2.制定评估方案3.挑选、培训评估人员4.落实评估条件(2)评估实施:1.广泛搜集政策信息 2.综合分析政策信息(3)撰写评估报告,进行评估总结:1.自我检验分析 2.撰写评估报告 3.评估报告与政策制定者或委托人见面评估的基本方法:1.社会指标法:描述性指标、产出叙述指标、分析性指标2.前后对比法3.目标群体评估法4.执行群体自评法5.专家评估法三、公共政策评估的障碍,如何改正想要使政策评估走出困境,应遵循下面的几点原则:第一,要提高对政策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二,要根据公共政策所固有的特点来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评估标准。
第三,要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规范健全官方的政策评估组织第四,必须建立健全独立的评估经费和信息系统第五,确立政策评估的法律地位第七章一、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政策终结则是发生在政策领域里发生的终结现象。
它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合并;(4)政策分解;(5)政策缩减三、公共政策终结障碍策略(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4)知己知彼,灵活运用终结策略(5)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第八章一、系统分析的定义系统分析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系统与内外环境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求得整体最优的现代科学方法。
二、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的过程(1)界定问题;(2)确认目标;(3)设计方案;(4)调查研究;(5)建立模型;(6)评价方案;(7)确认方案第九章一、什么是个人判断法又称个人头脑风暴法,是指依靠专家的微观智能结构对政策问题及其所处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政策方案及其可能结果等作出自己判断的一种创造性政策研究方法。
(专家个人对预测对象的发展趋势及状况作出判断的个人判断法)二、什么是博弈论又译作对策论、游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