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及内涵要点
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及内涵要点
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及内涵(制造服务业的前世今生之)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最早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格林福尔德,他于1966年在研究服务业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1975,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服务社会的兴起:美国劳动力的部门转换的人口与社会特征》中,把服务业分为四类:生产者服务(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消费者服务(又叫个人服务,包括旅馆、餐饮业等);流通服务(又叫分销或分配服务,包括零售业、批发、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社会服务(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教育、国防)。
布朗宁和辛格曼的分类方法得到了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支持,按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服务业的四大部门是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分配服务业,以及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
按布朗宁和辛格曼的分类方法,生产者服务业也称生产性服务业,是主要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即中间需求性服务业,与最终需求相对应),进入经济各个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过程(与家庭和个人相对应),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经营活动等提供中间服务,而不是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最终消费服务。
并且,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和沃克在其著作《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及影响》中,从服务的对象出发,将服务业分为三部分: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业、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为社会服务的政府(社会)服务业。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布朗宁和辛格曼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工程设计、产品维修、运输、仓储和通讯服务等等。
1982年,Hubbard和Nutter等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并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包括在内。
现代服务业的源起发展及趋势课件
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腾讯通过不断的技术 创新和产品升级,在社交、游戏、广告等领域取得了显著 成就。
华为
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华为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 广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创新型服务业园区案例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之一,上 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政策扶持和产 业集聚,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人 才,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
04
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 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技术变革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服务业 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商业 模式,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人
力资源。
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业面临 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需要不 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法律法规的挑战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相关的法 律法规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打破行业垄断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 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 ,促进市场竞争。
优化审批流程
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 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价格改革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 服务业市场价格体系的合 理化。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 质。
人才需求的挑战
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 人才,但目前市场上的人才供 给不足,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
面临的机遇
消费升级的机遇
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服务业需要不 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为服务业 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代服务业概论复习要点
现代服务业概论第一章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第一节服务与服务业概述一、服务的含义阐述1历史上,可概括出两类服务定义(1)统计定义:最常见的一种定义方式,是通过排他性的方式来说明“服务”,是将一切不属产品生产的经济活动都定义为“服务”。
缺点:不适于进行理论分析,无特定内涵,无表示事物质的规定性,缺乏逻辑的严谨性。
(2)本质定义:从服务的本质出发来进行定义,即通过性质来定义,指出具有某些性质特征的交易品就是服务。
如非实物性就被认为是服务的本质之一。
服务的含义阐述2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服务含义1.提供某种帮助或使用价值,使接受者改善福利2.有交换价值的无形交易品,使用价值可瞬间的、重复使用的、可变的3.有目的的活动结果,可得报酬,也可不的报酬国内外至今对于“服务”没有形成一个被普遍权威观点。
《辞海》解释为“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动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的活动”或者说,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一部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只为他人提供非工农业产品的效用或有益活动,,称之为“服务”。
ISO9000对服务的定义:服务时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与顾客的接触中,服务者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
服务的含义阐述3本教材定义中的三要点:1.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无形产品2.是交易对象,反映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3.是运动形态的客观使用价值,不表现为静态的客观对象本教材定义“服务”:是一个经济主体使另一个经济主体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
服务的含义阐述4“服务”与“劳务”区别1.服务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而劳务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能力提供给他人驱使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表现。
2.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服务生产的特点是服务生产者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资料,其劳动对象则由消费者来提供或指定;劳务生产者仅具备有劳动者。
二、服务的特性1.无形性一是与有形的消费品或工农业产品比,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二是有些服务的使用价值或效果,往往在短期内不易感受到。
新时期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和道路选择
新时期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和道路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产性服务业指的是为各种企业、产业发展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技术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认证、工程或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业制造与生产、物流和配送等领域。
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发展不平衡、服务水平不高、企业家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
为此,必须深入挖掘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道路选择,全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技术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认证、工程或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业制造与生产、物流和配送等领域,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研发服务。
技术研发服务是指提供各种研究和开发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高端产品的服务。
这一服务属于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咨询服务。
设计咨询服务是指提供各种设计和咨询定制化服务的服务。
这种服务涵盖了建筑、机械、电子、软件等多个领域,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外观、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检测认证服务。
检测认证服务是指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及设备,对产品、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等进行检验、测试或认证的服务。
这种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实用,也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帮助。
(四)维护保养服务。
维护保养服务是指为企业提供各种设备维修、保养和升级服务的服务。
这种服务对于企业来说非常必要,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五)工业制造和生产服务。
工业制造和生产服务是指各种加工制造和生产生产线上的服务。
这种服务在当前产业转型和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物流配送服务。
物流配送服务是指对各类产品和货物进行运输、储存、分拣、配送等服务,对于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来说至关重要。
《现代服务业概论》重点满分知识点!.
《现代服务业概论》lxl第一章服务与服务业的概念体系1.服务的概念:服务是指为满足顾客需要,在与顾客接触中,供方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2.服务的特征:●无形性:①服务本质上是无形的,服务在精神上也是无形的②这并不是说整个服务过程都不需要借助于有形物体③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很难通过技术的手段去判断服务产品的质量●不可储存性: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以及受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制约,使得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
服务一经生产就必须被消费掉,否则就变得毫无用处。
●不可分离性:①服务是生产的同时被消费的②消费者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③服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人员接触④人的因素在服务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品质差异性:有形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无法在服务中精确地进行,由同一个服务人员进行的每一次服务给顾客带来的效用和感知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以下4种:服务人员、消费者、环境、互动。
●不可感知性:①服务元素的不可感知性,有很多服务元素是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的②大多数服务都很难以描述,消费者购买前往往不能肯定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③顾客接受服务后通常很难察觉或立即感受到服务所带来的利益3.如何让顾客在购买前准确判断服务产品的质量?广告宣传、树立品牌、等级认证、名人效应4.如何应对不可储存性对服务产品生产的影响?调查预测、市场促销、销售同盟、成本管理5.服务业的概念:服务业是从生产和生活领域独立出来的,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提供无形性产品为主的行业。
6.服务业的层次与分类(P11表1-1)7.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又称生产服务业或生产者服务业,是生产者在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分类:资本服务类、会计服务类、信息服务类、经营组织类、研发技术类、人力资源类、法律服务类7大类别。
特征:知识性、创新性、专业性、国际性、协同性。
8.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服务的行业,它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主动且关键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概念
现代服务业大量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知识密集型
现代服务业注重服务模式、产品等的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
现代服务业常常跨越多个领域,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如“互联网+”等模式的出现。
跨界融合
02
CHAPTER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技术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概念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现代服务业概述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影响
01
CHAPTER
现代服务业概述
现代服务业是在传统服务业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升级和创新的服务业。
产业定义
现代服务业涵盖了金融、物流、信息技术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行业涵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
消费需求升级
现代科技,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消费者对服务质量、效率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03
02
01
现代服务业通过提供专业化、定制Hale Waihona Puke 的服务,创造更高的附加值。03
CHAPTER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含量为特征的服务产业。它涵盖了广泛的服务领域,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物流等。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 在农业时代,商业的分离在当时就是“现 代服务业”
➢ 在大工业时期,金融业的出现也是“现代 服务业”
➢ 而今天,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应当 主要是营运机构(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 )内部管理职能的分离
2. 服务业的划分 ➢ 为企业生产直接服务的“第一代服务业”(商贸
业、仓储业、运输业) ➢ 为企业生产间接服务的“第二代服务业”(金融
总结:使用什么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 在于本质,概念如同一个人的名字。其 实服务业或者说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 的本质区别在于
——创造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生产还 是服务?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中包含服 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经常包含物质 产品
思考
3. 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 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是
✓ 咨询服务、广告服务、法律服务、 租赁服务、会展服务
2. 发展期
➢ 二战结束后,世界实现了基本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成果在经济领域得到了更好 的应用。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大大降低了世 界各国交往中的交易成本,市场化进一步促使 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 到20世纪80年代,许多在二战之前的服务业基 本都实现了产业化,同时还产生了
Clark的观点 ➢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和渔业,特点是受自然
资源的作用呈现规模收益递减 ➢ 第二产业:工业,特点是连续、大规模地将原
材料加工成可运输的产品 ➢ 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小规模的独立手工业
生产、建筑、公有事业、交通运输、贸易等, 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也可以不通过市 场来提供。特点是产品不可运输性,所以建筑 业被归入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重点
现代服务业第一章:服务与服务业概念(一)服务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服务指为满足顾客需要,在与顾客接触过程中,供方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2.服务的特征1)无形性:服务本质上是无形的,服务在精神上也是无形的这并不是说整个服务过程都不需要借助于有形物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很难通过技术的手段判断服务产品的质量2)不可储存性: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以及受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制约,使得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
服务一经生产就必须被消费掉,否则就变得毫无用处。
3)不可分离性: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消费者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人员接触人的因素在服务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4)品质差异性:服务人员、消费者、环境、互动5)不可感知性:服务元素的不可感知性,有很多服务元素是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的大多数服务难以描述,消费者购买前往往不能肯定将得到什么样的服务顾客接受服务后,通常很难察觉或立即感受到服务所带来的利益(二)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方法1.服务业的概念:服务业是从生产和生活领域独立出来的,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提供无形性产品为主的行业。
2.服务业的分类:2011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了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2012年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指出,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15个门类和3个大类,一共49个大类。
(三)现代服务业相关概念1.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又称生产服务业或生产者服务业,是生产者在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
2.分类:技术研发服务、运输仓储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批发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国家统计局,2015)3.特征:知识性、创新性、专业性、国际性、协同性4.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服务的行业,它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主动且关键的作用。
关于服务业分类的部分资料搜集整理
关于服务业分类的部分资料搜集整理第一部分:产业、行业分类资料北美产业分类系统——The 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NAICS)以下信息来自加拿大产业部官方网站。
原文链接:http://www.ic.gc.ca/eic/site/cis-sic.nsf/eng/h_00004.htmlNAICS于1997年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联合采用。
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背景下,该分类系统为这三个国家定义了通用的产业结构和统计框架,以促进经济分析。
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NAICS每5年修订一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07年,主要调整了信息和文化产业部门。
NAICS的层次结构由上至下分为四层:部门sectors(2位代码),分部门subsectors (3位代码),产业组industry groups(4位代码)和行业industries(5位数字代码)。
NAICS将经济体分为20个部门:一、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代码11)二、采矿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代码21)三、公用事业(代码22)四、施工(代码23)五、制造(代码31-33)六、批发贸易(代码41)七、零售商业(代码44-45)八、交通运输和仓储(代码48-49)九、信息和文化产业(代码51)十、金融及保险(代码52)十一、不动产及租赁(代码53)十二、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代码54)十三、公司和企业管理(代码55)十四、行政和支持,废物管理及污染整治(代码56)十五、教育服务(代码61)十六、保健和社会援助(代码62)十七、艺术,娱乐及休闲(代码71)十八、住宿和餐饮服务(代码72)十九、其他服务(除公共管理外)(代码81)二十、公共管理(代码91)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下信息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原文链接:/tjbz/index.htm国民经济行业分类:A 农、林、牧、渔业B 采矿业C 制造业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 建筑业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 批发和零售业I 住宿和餐饮业J 金融业K 房地产业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 教育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T 国际组织我国的产业划分规定以下信息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范围特征和产业内涵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范围特征和产业内涵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范围特征和产业内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逐步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兴旺发达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由于服务业的极端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无论国际国内对于现代服务业都没有一个明确、权威、统一的界定。
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主要依托电子信息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如信息、会展、研发、咨询、法律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
具体来讲,首先有一些直接性的、针对人的、面对面的,用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需求的消费服务可以称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及休闲娱乐等。
它们的生产和供给均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较多的采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分工与合作,服务手段日新月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次还有很大一部分为企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也称为现代服务业,如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
这些生产性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工业增长必要的中间投入,并且它投入的数量、质量和方式,越来越代表着工业增长的现代化程度。
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传统服务业的对称。
从理论归纳的角度分析,传统服务业一般具有增加值低、乘数效应小和劳动力素质较差等方面的特点。
与之相比较,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以下六大基本特征:(1)技术密集,即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高。
(2)知识密集,即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界定、发展重点和政策思路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界定、发展重点和政策思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在不少发达国家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但总体来看,规模偏小,层次较低,功能有限,开放度不高,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服务业结构转型、完善服务业功能、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述评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已有较深入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还在探讨和争论之中,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很不统一。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并从中寻找对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启发,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述评1.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范围生产性服务业(也有学者称之为生产者服务业)的定义因研究者的研究面不同而不同。
根据程大中(2006)的研究:生产性服务(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最早是由Greenfield (1966)提出、后经Browning和Singelman(1975)等经济学家的发展而得到深化。
他们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根据吕政等(2006)的研究,国外学者一般把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但他们对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的范围则有着不同的看法。
比如,Daniels(1985)等人把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并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包括在内;Howells和Green(1986)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与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等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Hansen(1990,1994)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促进货物生产或为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中间作用的功能,其定义包括上游的活动(如研发)和下游的活动(如市场)。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一、现代服务业(一)概念根据2012年2月22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第70号文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
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二)内涵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
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三)分类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四)特征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参考材料-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服务业范文
现代服务业包括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法律、会计、评估代理、工商咨询)、信息服务业(软件)、科技服务业(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现代金融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
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数,那么企业需要组织多种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才能够生产出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同时,企业又必须寻求成本的最小化,即通过获得成本优势来赢得市场优势。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做”或“买”(make or buy)的决定,是在自己内部生产还是在外部市场采购,因为这一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制造方式、组织结构,以及区位选择。
也就是说,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外部的组织能够做得更有效率,同时成本更低,那么此项活动就应该由外部的组织来完成;反之,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做得更好,则应该选择自己做。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就曾探讨过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并引入了交易费用这个概念,来对企业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活动进行解释,并认为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交易数量将会扩大,只要劳动分工的边际收益大于交易费用的边际增长,那么劳动分工就会进一步细化,同时还会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如果我们进一步将内部化-外部化的概念引入,就可以发现,事实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内部化―外部化活动特征变迁的过程。
生产性服务业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1、种子期,有市场需求,但还未形成外部生产性服务市场在种子期内,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基本上是企业内部提供,还没有形成一个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但是,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对生产性服务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2、成长期,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逐步形成在成长期内,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逐步形成,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活动逐步开始外部化,同时,外部的生产性服务供应者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表现出来。
现代服务业内涵
现代服务业1、概念: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
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2、内涵: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
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3、分类:(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4、时代特征: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是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三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容、发展水平与内部结构重点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容、发展水平与内部结构内容摘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中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重要任务之一。
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界定了生产性服务在中国的特定内涵与外延,测算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其实际增长率,并且还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内部行业结构以及国民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对它的需求结构。
关键词:服务业,生产性服务,投入产出分析生产性服务,作为当今产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GVC)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促进其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重要努力方向。
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诸如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工业行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等问题,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升级来解决;另一方面,缺乏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支撑的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已遇到了转型和升级的困难。
但由于缺乏常规性统计数据,因而对它的研究一直未能深入。
鉴于此,本文利用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界定了生产性服务在中国的特定内容,计算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实际增长率,并进一步剖析了它的内部行业结构以及国民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对其需求结构,以期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提供基本依据。
一、生产性服务的内涵、口径与两种形态(一)生产者服务的内涵生产性服务(producer services,亦称生产者服务,简记为PS),是对服务基于功能视角的分类(这种基于功能的分类体系,最早是由Greenfield(1966)提出,后经 Browning & Singelmann(1975)、Singelmann(1978)的发展而成。
)而形成的一种类别,它指的就是“那些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Grubel &Walker,1989),与直接满足最终消费需求的消费性服务(consumer services,亦称消费者服务)相对,它满足的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
现代服务业的源起、发展及趋势培训(PPT 47张)
(2)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消费者需求逐渐 细化的结果。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个概 念是因为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产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比在西方一些发 达国家更加明显,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才 崭露头角,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 了把两者区别开来,就有了现代服务业与 先进制造业的提法。
(3)高新技术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 造与提升,使得传统服务业不断精细化并 有了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高 新技术与服务业的耦合又产生了一批新的 现代服务行业和新业态,比如创意产业、 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
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服务外包行业,对 于现代制造业具有很强的支持能力,它能 够快速有效、综合配套地满足这一大产业 的需求。就中国当前的服务支撑条件来看, 体系还不完善,效率也有待提升。从而使 工业部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较大 约束,进一步影响到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
结构比例失调。第一,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比例 失衡。中国传统服务业如零售业、餐饮业、交通 运输等几项增加值的总比重已经占到整个服务业 增加值的60%,而现代服务业如咨询业、教育与 科研、文化产业、旅游等所占的比重依然较小, 而且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 代服务业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第二,国际服务贸易与国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 均衡。自1980年到如今的三十年间,全球服务贸 易已经增长了近6倍,同时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 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服务贸易已经占到了全球 服务贸易的1/2以上,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 展还不及世界水平的1/4。
3、本书认为现代服务业大致可分类十大类: 金融、物流、房地产、租赁、商业服务业 (咨询、会展等)、电子商务、信息产业、 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传媒 等)、远程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及内涵(制造服务业的前世今生之)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源起最早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格林福尔德,他于1966年在研究服务业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1975,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服务社会的兴起:美国劳动力的部门转换的人口与社会特征》中,把服务业分为四类:生产者服务(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消费者服务(又叫个人服务,包括旅馆、餐饮业等);流通服务(又叫分销或分配服务,包括零售业、批发、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社会服务(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教育、国防)。
布朗宁和辛格曼的分类方法得到了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支持,按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服务业的四大部门是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分配服务业,以及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
按布朗宁和辛格曼的分类方法,生产者服务业也称生产性服务业,是主要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即中间需求性服务业,与最终需求相对应),进入经济各个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过程(与家庭和个人相对应),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经营活动等提供中间服务,而不是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最终消费服务。
并且,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和沃克在其著作《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及影响》中,从服务的对象出发,将服务业分为三部分: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业、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为社会服务的政府(社会)服务业。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布朗宁和辛格曼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工程设计、产品维修、运输、仓储和通讯服务等等。
1982年,Hubbard和Nutter等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领域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并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包括在内。
1986年,Howells和Green等人则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等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
美国商务部将生产性服务业的这种中间功能的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联合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与外国生产性服务业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10%);另一类是“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与国外厂商、私人企业、国外政府的合作(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的90%)。
香港贸易发展局认为生产者服务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由胡启恒院士牵头负责,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组起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专题报告》,提出了服务业的分类框架,共将服务业具体划分为4个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
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又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等;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国家统计局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科研等六个行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通过发展服务业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北京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方向是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和会展业。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还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与消费者服务常有交叉,如金融服务业,既有面向企业信贷的生产性服务一面,又有面向居民储蓄的消费性服务一面,关键看面向的服务对象是谁。
虽然世界各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标准还不统一,但研究者们比较普遍的认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等行业,构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
制造业服务化的提出及发展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产品的最终顾客与生产企业的距离,也使得顾客更容易地表达他们对产品的喜好与憎恶。
如何更好地提高顾客满意度,成为企业提升产品价值的努力方向。
从全球制造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产品的解体或回收。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
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趋势。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提出关于“制造业服务化”,不同的学者有着多种不同的认识。
1988年,Vandermerwe和Rada最先提出服务化一词,The 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他们的解释是,制造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或物品与附加服务向“物品一服务包”转变。
完整的“包”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在整个“包”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
他们是用Servitization一词来表述服务化。
1999年,White等学者提出,服务化就是制造商的角色由物品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它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企业和产品都可能处于服务化过程之中。
他们是用“servicizing”来一词来表述服务化。
2000年,Reiskin 将服务化定义为“企业从以生产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转变”。
2003年,Szalavetz提出,制造业服务化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内部服务的效率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来说日趋重要,已超过了传统的决定因素,诸如企业技术质量、人力资源质量、运作效率、资产数量。
这些内部服务不仅包括产品和过程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
其二是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来说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提高。
“物品一服务包”不仅包括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
他是用tertiarization 一词来表述服务化。
20世纪80年代,Michael E. Porter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用价值链来反映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将“服务”视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五种基本活动之一。
由于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易被模仿,而服务环节尤其是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不宜被模仿,能够获得较长时期的差别化竞争优势,因此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以加工制造环节为起点,向研发、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导致服务化现象的出现。
总而言之,制造业服务化,就是制造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演变Vandermerwe和Rada等学者认为,制造业服务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造业企业仅提供物品。
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把注意力集中于生产高质量的物品上。
顾客也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物品经久耐用;第二阶段:制造业企业提供物品和附加服务,如售后服务,这些顾客服务是“伴随着物品的服务”,服务被看作是附加物;第三阶段:制造业企业提供“物品一服务包”。
在这一阶段,服务被看作是提供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物品和服务构成的完整解决方案,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而White等学者则提出了四阶段演化理论。
他在Vandermerwe和Rada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于物品的服务(product-based services)”,就是把既有的实物产品作为平台,向顾客提供与物品相关的服务。
例如,销售计算机硬件后提供长期的IT服务等。
按这样的思路,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就包括了四个阶段:物品,物品和附加服务,物品—服务包,基于物品的服务。
另外比较典型的观点,是Fishbein等学者提出来,物品—服务连续区理论。
他们认为,制造业企业能够以多种方式满足顾客的需求,既可以向顾客直接卖物品,也可以向顾客提供服务,另外还存在一些中间状态。
具体来说,物品一服务连续区中的交易模式包括卖物品、卖物品及附加服务、资本性租赁(租赁期满承租人获得设备的所有权)、维护性租赁(租赁期满出租人仍然拥有设备的所有权)、租赁及附加服务(租赁期间出租人承担物品维修的责任)、卖功能(买方使用设备、维修物品、培训人员时需向卖方付费)、卖服务(买方仅向卖方提供的服务付费)。
这些交易模式反映出制造业企业由仅仅卖物品向卖物品所提供的功能或服务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
总之,产品总是同质化,服务才具差异化。
用钱.金在《蓝海战略》中的观点来看,制造业服务化更有助于帮助传统制造寻找到自己的“蓝海”,从而实施差异化竞争。
因此,制造业服务化实质上成为制造企业提升和不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再制造”为制造服务业注入新动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的总和,但这些创造是建立在掠夺、压榨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说,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的实质就是人类掠夺自然、割裂经济与生态、社会与环境、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过程,以消耗自然资源和牺性自然环境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类的这些行为已经大大超出了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自我修复的能力。
为了缓解有限资源被过度消耗造成的问题,充分利用废旧产品、物资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3R体系(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manufacture再制造)。
以徐滨士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学者也提出4R体系(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manufacture再制造)。
再制造就是废旧产品的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
它针对的是损坏或行将报废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
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工程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基于寿命评估技术、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纳米表面技术和自动化表面技术。
此之谓“再制造”也。
专家指出,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可以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但成本不超过原型新品的50%,可以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