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_261

合集下载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中国历史题材电影,影片于2011年上映。

本片是根据清代文学家李宝嘉所著《红楼梦外传·金陵十三钗》改编而成,讲述了贾宝玉的父辈在贾府凋敝后南迁金陵,他们极力维护家族荣誉的动人故事。

故事背景设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那个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败日渐加重的时候。

贾府是一个拥有极高社会地位和深厚家族背景的大贵族家族。

然而,由于贾府的挥霍无度和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导致了家族的财政危机。

面对这一情况,贾府的家族成员们决定南迁到金陵寻求重生。

影片通过展现贾府家族成员在金陵的努力和奋斗,展现了他们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着家族的荣誉。

观众们可以从影片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封建家族的传统价值观和家族意识对于人们的影响。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都有各自的命运与故事。

他们各自具备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经历,这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魅力。

其中,贾母是一位慈祥而又坚强的老人,她凭着智慧和胆识保护着整个家族。

黛玉则是一个自由、独立和敏感的女性,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也增添了故事的复杂性。

而宝玉则是一个善良、矛盾而又迷茫的青年,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却在命运的安排下陷入了痛苦之中。

《金陵十三钗》通过讲述这些女性角色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

这些女性角色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困苦,却仍然坚守着自己对于家族和爱情的执着信念。

她们在封建家族的桎梏下,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这也呼应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命运,她们常常受到封建家族制度的束缚,缺乏自由和平等的机会。

影片的叙事手法独特而引人入胜。

导演张艺谋在本片中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华,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摄影技巧和表现手法,通过画面的美感和色彩的运用,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富有浓郁古典气息的年代。

同时,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音乐和配乐,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内涵和情感。

《金陵十三钗》不仅仅是一部展现封建社会荣誉观念和家族意识的电影,它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封建制度的残酷性。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金陵十三钗的影评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金陵十三钗的影评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金陵十三钗的影评下面是由实用资料栏目小编整理的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欢迎查看。

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一】《金陵十三钗》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

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

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

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

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故事类似于回忆录,是由书娟回忆作为旁白,我以为当贝尔饰演的“神父”开车将女学生们送走后,会描述一段这些秦淮河女人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剧情,很遗憾,电影在贝尔驱车护送女学生们离开后便结束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电影和国产的其他影片不同在于贝尔,因为他的出现使这部影片多了些国际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连渡边笃郎饰演的日本军官也都是用英语交谈。

可以这么说吧,我之所以去看这部影片也是由于贝尔,他诠释的蝙蝠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国拍戏,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现,真的没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莱坞一线巨星,他可以瞬间变成一个放荡不羁的男孩令人捧腹,也可以瞬间变成庄重的神父,义正言辞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钗,听到这名字肯定是讲女人的。

十三个“女人”(电影中其实是十四个),只有看过电影的才知道内涵。

但是一部戏只能有一个女主角,故焦点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转身走路的妖娆姿势,这绝对是这个角色的招牌动作。

每个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绎的入木三分,我都怀疑她平时就是这个样子。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摘要】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电影《红高粱》通过展现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妇女意识觉醒的主题,深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而《金陵十三钗》则呈现了抗战时期女性的坚韧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现代诠释。

中国电影通过这些作品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价值观,传承,《红高粱》,《金陵十三钗》,文化载体1. 引言1.1 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电影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播文化、弘扬传统的媒介。

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中国电影传达着中国人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展示着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电影作品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的礼仪、伦理、审美和哲学观念,以及对家庭、友情、爱情等人伦关系的思考与表达。

中国电影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思想,传递着价值观念,引导着观众反思人生、社会和历史。

通过中国电影这一文化载体,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智慧,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中国电影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更丰富、更具时代感的影视作品。

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要素相融合,为世界观众呈现出独具魅力的中国电影文化。

2. 正文2.1 电影《红高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红高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经典中国电影,讲述了中国农村家庭在动荡时期的生活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爱情、乡土情怀等元素,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与精神内核。

在《红高粱》中,家庭观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影片中的家庭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而温馨。

母亲的牺牲、父亲的坚毅、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扶持,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强调家庭的团结和凝聚力。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摘要】中国电影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红高粱》和《金陵十三钗》两部优秀电影入手,探讨了它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通过分析这两部电影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揭示了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

文章指出中国电影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传承中的不可替代性,同时提出了未来中国电影继续发扬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传承者,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表达,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世界观众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价值观、传承、《红高粱》、《金陵十三钗》、理解、发展、全球传播、不可替代性、弘扬、未来发展1. 引言1.1 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中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电影作品,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和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电影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2 《红高粱》和《金陵十三钗》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红高粱》和《金陵十三钗》作为两部经典的中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红高粱》由导演张艺谋执导,1994年上映,讲述了中国北方一个村庄的战乱故事,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电影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被认为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之一,为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金陵十三钗》由导演张艺谋执导,2011年上映,讲述了抗战时期南京城内十三位不同阶层的女子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雅和坚韧。

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票房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被认为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里程碑之一。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妓女和一群女学生在战争中的命运。

这部电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人对其表现出强烈的喜爱,也有人对其提出了批评。

作为观众,我在观看这部电影后,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从故事情节来看,电影《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个充满人性矛盾和冲突的故事。

在战争的背景下,妓女和女学生这两个原本处于不同世界的群体,因为共同的命运而走到了一起。

电影通过展现她们之间的相互扶持和救赎,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然而,电影的情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转折显得有些突兀,人物的行为和动机也有些难以捉摸。

这使得观众在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情感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人物塑造来看,电影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

例如,玉墨是一个聪明、勇敢、有魅力的妓女,她在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挣扎,但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然而,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显得过于单薄和脸谱化,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复杂性。

例如,李教官被描绘成一个理想化的中国军人,他在战争中以一挡百,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然而,电影中并没有展现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有些空洞。

此外,电影中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和场景描绘非常逼真,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电影中的音乐和音效也非常出色,增强了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然而,电影中的一些暴力和性描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这些描写虽然是为了展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但它们的出现过于频繁和直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人难以接受。

我想谈谈电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电影的主题是关于战争、人性、救赎和希望。

电影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呼唤。

电影通过展现妓女和女学生之间的相互扶持和救赎,表达了对人性的温暖和对未来的希望。

从红高粱看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对中国文化的运用

从红高粱看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对中国文化的运用

从《红高粱》看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对中国文化的运用摘要张艺谋的电影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在国内外电影舞台上频频获奖,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张艺谋的电影中最突出也最为成功的做法是对“中国文化”的展示,中国文化的运用痕迹无处不在,这种文化展示形成了新时期电影的一大特色。

张艺谋的电影具有鲜明民族色彩和地域风情,不仅给观众提供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具有人类学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使中国电影走进世界观众心底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红高粱;文化元素;人类学价值一、引言曙色初露的80年代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性契机的年代,它的开放与活力为第五代导演提供了崭露头角的历史平台,作为领军人物的张艺谋在当时的对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反思的大潮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历史的审视和对传统的批判,并试图把目光聚焦于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身上,以此获得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给予了热切关注,通过她们身上所承受的压力及悲剧命运的展示,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和对善良天性的腐蚀,从而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价。

而张艺谋在拍片之初就意识到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两重性特点这在当时显得尤为可贵,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国人认为金钱是低俗之物,而艺术则是高雅的,如果扯上金钱就会破坏艺术的纯粹性。

但在人们都耻于谈论金钱以免沾染鄙俗之气的时候,张艺谋却主动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拓宽自己的创作之路。

正因为如此,张艺谋的大部分影片在流露出对西方媚俗的同时,又显示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在全球化语境下扮演着对西方文化“臣服”与中国电影“突围”的双重角色。

二、张艺谋电影的价值取向(一)人文关怀在张艺谋的大多数电影中,他总爱把镜头对准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群体,从菊豆到魏敏芝,从秋菊到福贵,张艺谋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展现了小人物的另类生存,体现了一种执著、深沉的人文关怀。

这种人文情怀主要表现在对原始人性的张扬、对平凡人生的关注等方面。

从《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

从《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

从《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作者:韩丽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6期摘要:在无数电影人追求高技术、大成本制作的今天,有些导演却坚持关注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关注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本届奥斯卡上,《一次别离》击败《金陵十三钗》获得最佳外语片奖,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思考中国电影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地走上国际,而不是盲目追风。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一次别离》;中国电影[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1电影从诞生开始,就是一种技术,每次技术上的革新,都带来电影史上的巨大进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好莱坞开始追求高技术、大成本的电影,曾经也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喜爱。

但是近几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经常能看到大片与小成本电影之间的角逐,而最终获胜的几乎都是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

2010年小成本、纪实风格的《拆弹部队》战胜了拥有3D 技术的大片《阿凡达》,它证明了奥斯卡更注重人性美学,而不是技术美学,技术可以给人带来一时的感官享受,而人性的感动却是长久的、回味无穷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入殓师》、《一次别离》这些电影,没有华丽宏大的场面,却以直指人类心灵最深处,在这个浮华的社会,带给人心灵最深处一种无言的感动。

在本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张艺谋导的《金陵十三钗》和伊朗的《一次别离》分别作为各国电影争夺最佳外语片奖。

这是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电影,战争片在美国是经久不衰的题材,《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费尽心力拍的一部电影,第一部战争片,却没获得奥斯卡评委的青睐。

人尽皆知,在政治上,美国和伊朗是敌对的,在文化上,美国和伊朗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或者说是有难以弥合的鸿沟,还有伊朗的电影审查制度十分严格。

但这次伊朗推荐的《一次别离》,却得到了奥斯卡评委的认可和赞赏,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这次,张艺谋落败奥斯卡,原因何在呢?《金陵十三钗》从开始选角,到拍摄,到后期宣传,一路走来,一路高调,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的眼球,不管是观众,还是业界的人士,都对张艺谋的这部耗资六亿的电影充满了期待,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张艺谋执导的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由张艺谋执导的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

下面是《金陵十三钗》,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这部电影让我惊讶。

不惊讶于张伟平精明商人惯有的用情色、票房分账等营销手段多低劣,《金陵十三钗》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的老搭档张艺谋竟然用6亿投资做到了彻底去中国化:这是从主演、布景、叙事、情感(甚至念白)上完完全全的西方视角。

贝尔和他的角色是西方的,“为了生命作出牺牲”的故事模式是西方的,大部分念白是西方的(英语),做到这些的是谁?是最擅长于中国化表达、也最被期待中国化表达的张艺谋。

从影片外形上看,张艺谋似乎已经走出对自己所崇拜黑泽明的模仿年代,走出“我要把这些展示给老外看,这就是中国”的意气心态——再没有《红高粱》的真民俗、没有《菊豆》、《大红灯笼》的大色彩,也没有《英雄》、《黄金甲》的伪武侠、《山楂树》的假清纯——即使是秦淮歌女琵琶曲这样的桥段也只是甜点而不是主食,这个奥运会开幕式万人体操总指挥铁了心要拍一部“还是讲中国、老外好理解、国人能买账”的电影。

于是他们精确于侵华日军的服饰,精心于战争场面的布景,精准于人为刀俎、风声鹤唳心理状态的拿捏。

而更深入的去中国化的更在电影的意识形态。

事实上拍摄一部反映侵华时期南京的电影在缺乏共识、左右决裂、上下断裂、内外割裂的时下中国是艰难的,《南京南京》就是前车之鉴:他要控诉日本,最后又狗尾续貂来了个反思;他要民族主义,又搞了搞国际主义;他想表达人性之美,但全片都是平庸之恶,最后以认真的中庸,换来多方指骂。

在回答立意这个问题上,张艺谋,或者说严歌苓切了很好的一题:这个美籍华人作家以跳出中国看中国的视角,巧妙以人道主义大旗完成一次完整的叙事:他们让左派看到了公正和牺牲,让右派看到普世价值,让民族主义者看到了抗日,让精英看到了现代观念,男人看到了英雄,女人看到了尊严。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在期盼了很久之后,这部叫做《金陵十三钗》的电影终于在大荧幕上与观众见面。

这部电影是根据张艺谋导演早先的话剧改编而成,这是他执导的首部电影作品,在这部电影里,观众又一次领略到了他的电影语言魅力。

这也是我看的第二部由张艺谋导演的作品,相比较来说,我更喜欢第一部《英雄》。

中国人一直是个好面子的民族,《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更是给了这种好面子以最完美的体现。

在看电影之前,关于这部电影的题材我就曾经想过许多遍,所以,当我坐在影院里戴上耳机全神贯注地投入电影时,并未感到困惑。

电影很好看,比起先前几部导演的作品来说,这部电影的情节相对紧凑一些,人物关系也更加丰富,但整个故事的叙述方式仍然延续着导演“浓墨重彩”的风格。

《金陵十三钗》把一场悲剧变成了一场闹剧,借用了许多喜剧的元素。

其中,除了那几位令人瞩目的明星外,作为本片主要配角的“性感女郎”也颇具特色,她们在推动情节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所说的贞洁烈女、清白小姐们其实不是真正的清白,只是在某种意义上在当时环境下被迫成为了清白。

通过电影可以知道,这是一群有信仰的人,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而这部电影所渲染的某种悲剧色彩也就缘于此,而关于这部电影究竟是否像宣传的那样悲壮,我认为它更应该归属于喜剧,毕竟,当下年轻人的主流思想观念里,看似繁华盛世背后的无数人的悲伤和痛苦却更容易激发他们心底的同情和爱怜。

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莫过于玉墨得知自己已经没有生还可能时的绝望和惊恐。

与两位姐妹同样经历磨难的玉墨,早已在暗夜中窥探到了死亡的黑洞,但这不仅没有让她对命运屈服,反而点燃了她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面对眼前因为玉墨的到来将要迎接死亡的姐妹们,她们选择在离开之前,让玉墨亲眼见证美好,而不是用死亡带走她。

此时的玉墨,对生命失去了希望,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她的选择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和勇敢,也告诉了我们当下社会中的青少年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初中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

初中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

初中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作为初中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后的心得体会,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这部电影展现了历史的洪流和人性的复杂,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电影的观影感受和思考的____字心得体会。

首先,电影《金陵十三钗》以细腻的视角和丰富的细节描绘了丰臣秀吉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时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崩溃与毁灭。

电影以古老的南京城为背景,深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繁华景象,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有各自的命运和抉择,每一个细节都表达着深刻的人物感情和世界观。

其次,电影《金陵十三钗》不仅仅是讲述历史,更是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选择。

正如电影中所描绘的那样,金陵城中的人们被战乱和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在生死之间迷失了自己的信仰和尊严。

然而,电影中的少数人物却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崇高的品质。

他们选择了与恶势力作斗争,为了生存和尊严而奋斗,与那些胆大妄为的侵略者抗争到底。

从一个初中生的角度来看,电影《金陵十三钗》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不被外在环境所左右。

在电影中,陈宝珠、杨九郎等人都经历了各种磨难和诱惑,但他们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真实与正义,以自己的行动和选择展示了纯粹和崇高的人性。

这让我深思,作为一个中学生,我应该如何去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境和诱惑?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此外,电影《金陵十三钗》还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电影中展现的那段历史虽然残酷而痛苦,但也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念。

电影中的南京城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诗歌和戏曲表演,有充满哲理的对话和让人动容的琴音。

电影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展现,向观众传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积极价值,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金陵十三钗》还给我留下了关于爱与牺牲的深刻启示。

电影中,陈宝珠为了保护金陵城的人民和自己所爱的人,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和平的机会,展示了无私和崇高的爱。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心得总结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心得总结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心得总结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中国电影,金陵十三钗讲述了南京保卫战中十三位女性顶天立地的英勇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女性在战争时期的坚强与勇敢,也呈现出了传统文化和儒家伦理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以下是我对金陵十三钗观后的心得总结。

首先,电影中十三位女性的形象非常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从电影中可以看到,她们性格迥异,但都具有坚定果敢的个性,不屈不挠地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仰和责任。

例如林妹妹,在面临痛苦选择时,毅然选择了报效国家,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张爱玲虽然是个作家,但在保卫南京时却毫不犹豫地以生命卫国。

其次,电影中反映出的传统文化和儒家伦理也让我深受触动。

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十三位女性在保卫南京时不惜牺牲自己,是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儒家伦理中的“克己复礼”,则展现在她们如何突破自己的桎梏、严格自律的表现中。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传统文化与儒家伦理的真谛,成为我们学习和表率的榜样。

第三,电影中的恋爱线索是一个很好的亮点。

片中的女性在保卫南京的同时,也展现了她们的爱情。

无论是龙钟花与方辛、梅兰芳与朱凌、周芷若与陈启源,还是白玉池和韩子奇,她们的爱情经历都是让人感动和敬佩。

这些女性不仅有战场上的英姿飒爽,也有暗恋和失恋的甜酸苦辣,使人对她们的关注更加深入、全面。

最后,电影中描写出的对于敌人与战友之间的情感,也令我印象深刻。

在战争背景下,十三位女性并不仅仅是为了保卫南京,也要面对较量背后的军人与同胞。

而她们的高超情感品质,使互相扶持、同仇敌忾成为了可能,在保护南京的同时也展现了战争场景下的人性美。

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下,金陵十三钗在影片中大放光彩。

影片中十三位女性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和国家责任感。

通观整个影片,每个女性所呈现的形象都是最接近人性和价值的,给予了人们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作为观影者,更应通过这部影片,感受到我们民族传统的力量,传承和发扬开来。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悟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悟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悟《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之亮执导的电影,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

该片以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镇金陵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富贵家族的衰败和女子身世的秘密。

通过十三位女子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道德、家族观念、女性地位等多重问题。

观后,我深受震撼和感动,产生了一些心得和思考。

首先,电影展现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家族观念和女性身份的束缚。

在《金陵十三钗》中,家族观念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几乎成为了所有人生活的全部。

追求家族的荣誉和利益,成为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目标。

女性尤其受到家族观念的束缚,她们的一生几乎被安排和决定,不得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

无论是大家闺秀王熙凤,还是灰姑娘林黛玉,她们都是家族的工具,她们的婚姻和命运被家族利益和社会规范所限制。

其次,电影通过女性的命运,揭示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苛刻和残忍。

在《金陵十三钗》中,几乎没有一个女性是真正幸福的。

她们要么被逼嫁给自己不爱的人,要么被看重外貌的世俗价值所压迫,要么因为无法符合社会标准而受到轻蔑和欺凌。

这些女性的命运无一不在呼喊着传统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不平等。

她们的悲惨命运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是多么残酷和不可接受。

第三,电影关注和探讨了性别与权力的关系。

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总是受到剥夺和压制。

在《金陵十三钗》中,贾府的男性成员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女性则被限制在家庭的范围内,没有主动选择和发言的权利。

人物贾宝玉更是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展示了男权社会中权力和女性地位的差距。

他既是贾府的血脉后裔,又是从小呵护在女性环绕中的男孩。

他总是主动去、主动为、主导作为。

而女性则只能通过嫁人、侍奉、顺从来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在社会中也有所体现,女性经常受到性别歧视,无法享受到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最后,《金陵十三钗》通过女性命运的发展,影射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沉沦和衰败。

贾府的兴起和衰败,几乎成为了整个电影的主线。

爱国电影 金陵十三钗 观后感悟收获范例

爱国电影 金陵十三钗 观后感悟收获范例

爱国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悟收获范例爱国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悟收获《金陵十三钗》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表现了中国妇女顽强抗日斗争的爱国主题电影。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对于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现了金陵女子学堂的十三位女学生为了保卫家园而奋起抗争的故事。

影片中,女学生们面临着来自日本侵略者的威胁,但她们勇敢无畏,毫不退缩。

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呼唤民众的觉醒,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之歌。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女学生们顽强的意志所感动。

尽管她们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她们没有被打败,坚定地站在了抵御侵略者的前线。

她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为了民族的解放义无反顾地奋斗。

这种坚定,这种奉献,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与崇高。

在电影中,女学生们用智慧和勇气,展现出了中国妇女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她们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地位而退缩,而是积极地投身到抗战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妇女的力量给予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启示,让我明白了不论是男女老少,只要有爱国的情怀,每个人都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

电影中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学生们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反而更加坚定地将其融入到抗战中。

她们传承了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家族传统延续下去。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传统价值观,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身份。

通过观看《金陵十三钗》,我深刻地认识到爱国电影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更能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力量。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做出自己的努力。

因此,观看《金陵十三钗》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启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牢记历史,掌握当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

我要向这些勇敢的金陵女子学堂学生们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曹雪芹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

这部电影于1994年上映,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宏大而深刻的人性画卷。

观看完《金陵十三钗》后,我被其中的故事情节、美丽的画面以及精彩的演员表演所深深吸引,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电影以乾隆年间的中国为背景,故事围绕着一个宫廷世家的衰败和家族成员的悲欢离合展开。

剧情通过揭示每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与心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

例如,贵妃和宝玉之间的关系,贵妃原本是唯一受宠的宫女,但宝玉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令人动容。

而黛玉则是一个敏感而忧郁的女子,她的命运在家族的安排下受尽压抑,最终身心俱疲。

观看电影时,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些角色的悲剧命运,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性和命运的反思。

除了剧情本身,电影中的美丽画面也令我难以忘怀。

张艺谋的导演技巧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通过运用各种摄影、布景和服装设计,他将整个世界渲染得瑰丽多彩,并赋予了每个人物独特的气质。

尤其是在宫廷场景中,细致的服装和华丽的宫殿背景令人叹为观止,仿佛置身于古代宫殿之中。

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都像一幅精美的油画,让人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仪式和奢华的时代。

此外,电影中的演员表演也是令人难忘的亮点之一。

张艺谋为这部电影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演员,他们的精湛演技赋予了角色生动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巩俐饰演的贵妃用她独特的气质和精神风度征服了无数观众。

她将贵妃的傲气和脆弱表演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而黛玉则由葛优饰演,他将黛玉的忧郁和敏感表现得十分逼真,令人为之心碎。

这些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为电影增添了无尽的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

通过观看《金陵十三钗》,我对中国古典文化和社会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影中呈现的宫廷生活和人际关系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阴暗面和残酷现实。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受制于家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压力,他们的自由和幸福往往被剥夺。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度,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国电影在经过百年发展之后,逐步成为表现中国文化、传承和宣传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电影逐步走出国门,中国电影导演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电影艺术和美学文化融为一体,把中国文化更好地展示在国人和世人面前。

本文就试图分析近30年来张艺谋导演的诸部电影,阐释中国电影的发展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对外推广。

关键词:张艺谋中国电影中国文化当今,随着世界电影市场的交流发展和碰撞,中国电影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电影作为特殊到文化表现形式,更生动和逼真地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度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虽然目前中外电影的题材已基本无异,但是受到国度文化的影响,电影的思想文化表现依然存在较大差异,电影往往都成为本国文化的代言。

中国电影中多表现“安分守己,吃苦耐劳”,展现伦理纲常或清静无为、忍让谦虚等很多教条化的国人固有“品质”。

纵观中国过去几十年的优秀电影,如《黄土地》《红高粱》等,似乎都逃不了“乡土”“农村”“武侠”等标签。

但是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并获得了国内外一系列大奖,同时也将中国电影推向了世界。

我们从以张艺谋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为蓝本,分析中国电影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近年来电影如何把传承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传播出去。

一、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与中国文化的映射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除了能像绘画那样还原物象的原有色彩外,还能传递感情、表达情绪。

色彩不但可以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时空转换,创造情绪意境,烘托影片气氛,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红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

无论是电影《红高粱》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将红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
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
郑蕾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度,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国电影在经过百年发展之后,逐步成为表现中国文化、传承和宣传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电影逐步走出国门,中国电影导演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电影艺术和美学文化融为一体,把中国文化更好地展示在国人和世人面前.本文就试图分析近30年来张艺谋导演的诸部电影,阐释中国电影的发展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对外推广.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郑蕾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文学改编的中国电影看传统文化的继承
2.“普适性”策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系的另一种思考——以电影《金陵十三钗》为例
3.从电影中媒体功能的变迁看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退隐——评电影《求求你表扬我》
4.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与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表达——从费穆作品看传统“虚实”美学观对中国电影形式技巧的影响
5.传统文化价值观: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的时代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人性情感的经典电影。

该片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宫廷中一群女子们之间的生活、爱情和友情故事。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中的角色鲜明、个性鲜明。

每个人物都有他们独特的特点,但又不缺乏人性。

比如,贾宝玉本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却睿智聪明,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

而宝钗则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对朋友和家人都充满了真诚和关怀。

这些角色不仅令人难忘,也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

其次,电影中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

服装、饰品、化妆都非常考究,令人感受到了当时清宫的气氛。

同时,导演对于情感细节也非常注重,比如郎才女貌的情节,每个女子的爱情经历和心理转变都被描绘得非常细腻。

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为观众提供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全新理解。

最重要的是,电影中体现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

例如渐进式的叙事方式,与古诗词的经典之美并列的描写手法等等都凸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同时,作为观众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这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和保护。

总之,《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具备情感、文化和历史特色的经典影片,让观众受益匪浅。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这部电影是不容错过的佳品。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电影和电视剧两个版本呈现的经典作品。

该作品讲述的是清朝嘉庆年间,皇帝宠幸的十二个嫔妃和一位格格在宫廷里的生活故事。

在这个充满阴谋和内斗的宫廷中,这些女子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最终在命运的安排下,各自有了不同的结局。

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首先,它展现了一个瑰丽而残酷的宫廷世界,揭露了其中的种种阴谋诡计和人性的扭曲。

虽然这种情况存在于几百年前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我们可以想象在当今社会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比如,政治斗争和职场中的尔虞我诈,在某种程度上与宫廷中的阴谋诡计有相似之处。

可以说,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宫廷内部的故事,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广泛和普遍的人生现象。

其次,这部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描述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背景,使得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特别是主人公们,如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人,都是精心塑造的复杂而且独特的形象。

我们不仅可以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窥见那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更可以在他们的内心感受中找到某种人生的启示。

比如,林黛玉的孤独和无奈,薛宝钗的聪慧和果断,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要如何应对压力和挑战。

最后,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女性的命运和价值。

在宫廷中,女人的地位是相对较低的。

她们要接受男性的统治和摆布,同时还要面对诸多限制和不公。

但是,这些女性并不满足于受人支配的命运,她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有些是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奋斗,有些是为了爱情和家庭而牺牲。

他们的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是真实的人物,他们的经历也呈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现象。

对于当今的女性而言,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历史的启迪。

总之,《金陵十三钗》这部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了一个复杂且真实的宫廷世界。

它涉及到政治、文化、历史、人性等多个层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2024年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

2024年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

2024年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由何群执导,根据张爱玲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历史剧情片。

该片于2024年上映,讲述了1940年代的上海,在虚构的金陵饭店中发生的一系列爱情故事。

作为一位观众,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很深的共鸣和触动。

首先,该片在制片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时间背景设置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为了重现那个时代的繁华和风貌,制作团队在布景、服装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金陵饭店的场景设计非常逼真,充满了时代感,让观众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氛围中。

而主人公们所穿的服装也都非常考究,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和风貌。

整个片子的美术设计非常出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该片的剧情非常吸引人。

张爱玲的原著小说就以其独特的文笔吸引了很多读者,而电影将小说中的故事实现了视觉化,更让人投入其中。

影片以金陵饭店为背景,以十三个女性角色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着历史事件的发生。

每个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着不同的遭遇、追求和梦想。

这些故事在片中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展现了她们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的困惑和挣扎,另一部分则讲述了她们与爱情之间的纠葛和选择。

整个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人对每个角色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共鸣。

观看电影过程中,我最为关注的是每个角色的塑造。

导演和演员们在角色的描写上非常用心,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个个风华绝代,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

她们有的勇敢坚强,有的柔情似水,有的内心深沉,有的机智聪慧。

观看电影时,虽然每个角色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每个人物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和打动人心。

观影期间,我一度陷入对这些角色命运的悲伤之中,为她们感到心疼和同情。

观看《金陵十三钗》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电影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个剧变的年代。

影片中穿插了一些历史事件,如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历史事件为故事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也使得每个角色所经历的困境和选择更有代表性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电影《红高粱》到《金陵十三钗》看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理解与
传承
当今,随着世界电影市场的交流发展和碰撞,中国电影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电影作为特殊到文化表现形式,更生动和逼真地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度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虽然目前中外电影的题材已基本无异,但是受到国度文化的影响,电影的思想文化表现依然存在较大差异,电影往往都成为本国文化的代言。

中国电影中多表现“安分守己,吃苦耐劳”,展现伦理纲常或清静无为、忍让谦虚等很多教条化的国人固有“品质”。

纵观中国过去几十年的优秀电影,如《黄土地》《红高粱》等,似乎都逃不了“乡土”“农村”“武侠”等标签。

但是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并获得了国内外一系列大奖,同时也将中国电影推向了世界。

我们从以张艺谋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为蓝本,分析中国电影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近年来电影如何把传承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传播出去。

一、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与中国文化的映射
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除了能像绘画那样还原物象的原有色彩外,还能传递感情、表达情绪。

色彩不但可以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时空转换,创造情绪意境,烘托影片气氛,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红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

无论是电影《红高粱》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将红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红高粱》开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影片中,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红色的花轿在黄土飞扬中颠簸起伏,其中“颠轿”一场戏很经典,红色花轿与环境的土黄色形成一种反差色,红色布匹与染房的和谐、不同颜色的服装与沙漠对应所产生的不同的含义、回忆的色彩斑斓与现实的暗淡无光……就像一幅色彩画,整体大色调中细节处处都有不经意的对比,都体现出张艺谋对色彩把握的整体性构想。

红色本就是中国文化中最常使用的色彩,红色在中国人的意向中除了喜庆色彩之外,还象征着胜利、红红火火,象征着强烈的生命力和意志力,象征着人
物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情感特征。

此外,以红色为基调,还可以利用色彩对人的视觉冲击,激起观众的爱国情怀,唤起民众的共鸣。

除了红色之外,在之后推出的电影中,张艺谋还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使用了灰色。

此部电影摒弃了传统的中国红,而是在灰色调和十三钗们色彩斑斓的变化中,显示出影片中战争的残酷、人物内心的丰富色彩、价值观的转变和个人价值的升华,映射出了中国文化中对色彩的渲染和运用。

这些色彩的渲染和运用无一不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也象征着中国电影文化的进步,从最初最传统的单一红色的渲染到多种色彩对比的出现,中国电影业也从最初的展现中国农耕文化一方面,开始从更深层次挖掘中国文化,试图更理性、更深层次地唤醒国人对自身文化甚至历史的正视和探究。

二、电影主题从乡土文化向城市文化的发展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农耕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传统中庸思想的禁锢和孔孟思想的深入,
也使得大众甚至导演的视觉往往都落在中国的乡土文化中。

因此,中国传统电影的视角也往往从乡村开始,农民形象深入人心,张艺谋早年的电影《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无一不是乡土电影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质之一。

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原型大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中的人物往往比较复杂,具有多面性”乡村电影中农民形象的脸谱化,使人物形象的饱满度和故事情节的吸引力。

但是乡村电影的内容往往会让西方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中只有刻板、落后、愚昧甚至专制的中国乡土形象,因此后续的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城市。

电影《金陵十三钗》则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还原了中国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描述在非常时期,中国人对自己、对民族及对国家的理解和成长。

中国的电影不再局限于对乡村生活的表述,而从国家、民族的视角映射中国的民族文化,映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三、电影中所折射的中国女性的个人觉醒与成长
无论中外在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总是围绕两个
对立面展开的:第一类是受歧视的女性。

男人与女人从出现起,就被置于不平等的地位。

长久以来,男人的价值总是高于女人,到处被赋予积极的意义,他们总是优秀的和受赞美的对象;而女性则处处劣于男性,所起的都是消极作用,她们不但魅力被否定,而且总是跟恶毒与放荡联系在一起。

第二类是受到颂扬的女性。

女性相夫教子的天职和为家庭自我牺牲的精神越来越多地受到赞美。

张艺谋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个人觉醒和成长。

从最初的电影红高粱,导演张艺谋遵从原作者莫言的思想,还原了他描绘的女性世界,在再现历史的基础上展现出女性在那个年代的压抑和顽强。

《红高粱》中展现了九儿形象鲜明的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努力向上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她具有鲜明的独立意识和勇敢反抗世俗的精神。

影片中的九儿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她试图走出男人为自己划分的家庭世界,和男人一起抗击日寇,这个过程表现出了女性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愿望,同时也展现出了她的勇敢和前卫,颠覆了封建礼法的观念。

同样是抗击日寇,电影《金陵十三钗》
中从女学生对风尘女子的好奇、怀疑到怀念尊重,到风尘女子对女学生的不在意轻视到彼此之间的互助成长,让他们从世俗的视角中,从对传统的遵从和背叛中,共同成长,从社会的视角从民族的视角,体现中国女性的成长、觉醒和塑造新的女性形象。

四、电影中的伦理道德观与社会价值观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伦理道德规范,其中包含优秀的“仁义礼智信”,也包含封建专制的。

两部电影中的女性往往都是时代的叛逆者,她们的行为往往同世俗理念相悖,但是她们的觉醒、成长和抗争,恰恰是中华民族的成长和抗争。

她们的行为也许违背了传统的伦理道德,但是又重塑了自我形象,从新的角度维护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当今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日趋丰富的今天,电影的国界线越来越模糊。

不同国家意识、不同国度文化的交流决定了中国电影的世界属性。

中国电影在民族化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通过电影把中国文化在国内和世界传播传承是电影的必然使命。

因此,中国的电影要在反映中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兼容并蓄,
以更丰富的视角服务这种民族性,在真实反映国人生活的同时,追求现代感,把电影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全球化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基石,让中国电影独树一帜,形成有影响力的民族电影流派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电影将作为最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媒介传播中国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