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通俗解释
暂时性差异七要点
暂时性差异七要点【摘要】依据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企业核算所得税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不能采用其他的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核算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由此可见,正确地理解暂时性差异就成为把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所在。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归纳了学习暂时性差异的七要点,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学习;暂时性差异;七要点一、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其数量表达式为: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从暂时性差异的数量表达式可以看出,影响暂时性差异的因素有二:一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二是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账面价值1.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原价-累计折旧(或摊销)-减值准备在理解上述计算公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要点:(1)有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
(2)正确区分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企业购入一台设备,账面原价为100万元,已经累计的折旧为20万元,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为10万元,则该项资产的账面原价为100万元,账面净值为80万元,账面价值为70万元。
2. 负债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为负债账户的账面余额。
例如,企业取得短期借款300万元,归还短期借款20万元,则短期借款的期末余额280万元就是该短期借款期末在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账面价值。
(二)计税基础1.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讲得再通俗一点,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税法上所认定的该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有的账面价值。
例如,企业有一批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100万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5万元,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为85万元,而税法上所认可的该项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有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2.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时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税法有关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讲得再通俗一点负债的计税基础也就是税务部门所认可的该项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有的账面价值。
2021年国开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任务3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任务3答案说明:请仔细阅读再下载!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 !中中级财务会计(二)作业三习题一一、目的练习收入的核算。
二、资料2018年年底,甲公司与客户签订商品销售合同。
合同约定,甲公司向客户同时销售A、B两种商品,售价分别为10000元、50000元,合同价款为45000元。
甲公司应于合同开始日向客户交付A商品,45天后交付B商品。
两项商品全部交付后,甲公司才有权收取合同对价45000元。
假设A、B两种商品分别构成单项履约义务,其控制权在交付时转移给客户,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
三、要求1分别计算A、B两种商品的合同价款。
2编制交付A商品、交付B商品的会计分录。
交付a借:合同资产7500贷:主营业务收入交付b借:应收账款4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7500合同资产7500习题二一、目的练习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
二、资料2019年1月2日T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大型设备,合同价款为1500万元,按照约定分5年并于每年年末平均收取。
设备已经发出,发出商品时T公司已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货方已支付增值税税款240万元。
现销方式下,该设备售价1200万元,成本900万元。
三、要求1编制T公司发出商品的会计分录。
2编制T公司分期收款销售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表(采用实际利率法,表格请参考主教材表12-3。
本题中,年金300万元、期数5年、现值1200万元的折现率为793%)。
3编制T公司2019年年末收款并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1、借:长期应收款1500银行存款240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40未实现融资收益300借:主营业务成本900贷:库存商品9002、第一年利息=1200*7.93%=95.16第一年偿还本金=300-95.16=204.84第二年利息=(1200-204.84)*7.93%=78.92第二年偿还本金=300-78.92=221.08第三年利息=(1200-204.84-221.08)*7.93%=61.38 第三年偿还本金=300-61.38=238.62第四年第五年以此类推计算3.2019年末分录借:银行存款300贷:长期应收款3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95.16贷:财务费用95.16习题三一、目的练习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税务与财务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暂时性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在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导致企业在税务和财务会计中对同一交易或事项进行不同的处理。
其中,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中,在计算税务所得额时,企业利润额与税收利润额之间的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以后计算税务所得额时,可以从以后的税收利润额中抵扣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中所计算出来的,它反映了企业在财务会计中认可的收入、费用、损益的时间与税法所要求的时间的不一致。
这些差异会导致企业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与财务会计利润额之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包括了税前收入与税法所要求的收入确认时间的差异,税前费用与税法所要求的费用确认时间的差异,以及税法所要求的特殊报备、资产评估、跨期往来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企业一般会在财务会计中按照实际收入确认的时间来计算利润额,而在税务会计中则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来确认收入。
这就导致了收入确认的差异。
同样地,企业在财务会计中会计费用的时间可能与税法所要求的时间不一致,也会导致费用确认的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以后计算税务所得额时,可以从以后的税收利润额中抵扣的暂时性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资产的折旧、减值、坏账及其他暂时性差异的存在而产生的。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通过建立递延税款资产或递延税款负债来进行抵消处理。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暂时性差异的处理,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例如,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需要根据税法以及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披露。
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可以选择建立递延税款资产或递延税款负债,通过抵消这些差异来实现税务负债的推迟或减少。
总的来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企业在税法和财务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这些差异的处理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企业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和披露。
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分类与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四条的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当期所得税产生影响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一、对于永久性差异主要是财务上可以作为费用扣除而税法规定不能在当期扣除也不能在以后年度扣除的项目。
永久性差异不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但会对当期的所得税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当年亏损(税法标准)的情况下会影响到以后年度的亏损弥补额,从而影响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永久性差异主要有:λ业务招待费的超支λ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λ工资及三项福利的超支(工效挂钩的另有规定外)λ业务宣传费超支λ利息超过规定部分λ资产损失的扣除(未经中介鉴定部分)λ销售佣金、λ社会保险超过规定部分λ总机构管理费超过标准部分λ公益性救济捐赠超过标准部分或者是不能扣除部门λ资产取得时没有合法有效的凭证,而在当期计提的折旧部分(区分具体情况)λ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应计而未计的扣除项目λ贿赂等非法支出λ免税的收入二、对于暂时性差异,本准则第七条规定,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2.1依据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的差异,可产生以下四种情况:1、资产的帐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资产的帐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负债的帐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负债的帐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2对于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其计税基础和帐面价值之间的差异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主要是指费用和收入,如:广告费超过2%的部分可以无限期留以后年度抵扣(粮食白酒的广告除外)、国产设备投资抵扣新增所得税的部分、接受捐赠的金额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大的部分可以递延到以后的5个纳税年度中确认、一次性收取或支付超过一年以上租赁期的租赁费(国税发1997 191号文件规定出租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限分期计算收入,惩租方应相应分期摊销租赁费。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目录概念差异分类相关关系产生原因主要作用概念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差异分类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差异分类: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相关关系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的关系:实务中,人们往往难以区分三个差异,只有弄清三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从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中摆脱出来,更好地理解新的会计准则。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确认、计量、报告的依据不同,二者必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
按照差异对会计报告的影响期间划分,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所谓“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益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
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的应税收益,不会影响以后各期的收益,因而,永久性差异不必作财务调整处理,各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对永久性差异的处理相同。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时间性,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该项差异会消失。
这是与永久性差异根本不同之处。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关于二者的关系,目前有两种误区:一是把二者溷为一谈;二是认为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笔者认为二者既有联系,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会计收益可以用收入减支出来计量,也可以用净资产来计量。
若不考虑企业所有者本期追加投入的资本和企业本期分配给所有者的利润,企业本期的会计收益等于期末净资产减期初净资产,而净资产又是资产减负债的结果。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通俗解释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通俗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会听到“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这个术语,但在会计和税务领域,它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
为了让大家能更轻松地理解它,接下来我会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为您解释。
咱们先来想象一个场景。
假设您开了一家小商店,今年您为了扩大生意,花了一大笔钱买了新的货架和设备。
这一笔支出在会计上被记为成本,因为它是为了经营而发生的。
但是在税务上,可能规定这些新的货架和设备不能在今年一次性全部抵扣税款,而是要在未来几年里逐步抵扣。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差异。
在今年,会计上认为您的成本增加了很多,利润减少了;而税务上却没有认可这么多的成本,认为您的利润比会计上算出来的要高。
这个差异,就是我们说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简单来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在某个时间点,按照会计的计算方法和按照税务的规定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一样,而且是会计上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比税务上的少。
这种差异只是暂时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在税务上是可以抵扣的。
再举个例子,您的公司今年计提了一笔坏账准备。
在会计上,这减少了公司的利润。
但税务上可能不承认这笔坏账准备,觉得只有当坏账真正发生的时候才能抵扣税款。
这就又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那为什么会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呢?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和税务的目的和原则不太一样。
会计的目的是要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所以,会计会遵循一些谨慎性的原则,比如提前预计可能的损失。
而税务呢,它更关注的是保证税收的稳定和公平。
所以,税务的规定可能会相对严格一些,有些在会计上被认可的支出或损失,在税务上不能马上被认可。
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呢?从短期来看,因为税务上认为企业的利润高,所以企业可能要交更多的税。
这对企业的现金流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
但从长期来看,因为未来这些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在税务上抵扣,所以会减少未来的纳税额,相当于给企业节省了税款。
比如说,一家企业今年因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多交了10 万元的税。
税务会计名词解释
1.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
一种是狭义的纳税主体概念,即纳税主体仅指纳税人。
另一种是广义的纳税主体概念,即将在税收征纳活动中所履行的主要义务在性质上属于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均称为纳税主体。
2.持续经营是指该企业个体将继续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实现其现在的承诺,如预期所得税在将来要继续缴纳。
这是所得税税款、亏损前溯或后转以及暂时性差异能够存在并且能够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摊配的基础所在。
3.货币时间价值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这种增值就是货币时间价值。
正是由于货币存在时间价值,等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间点的价值是不同的。
这一基本前提已成为税收立法、税收征管的基点,因此,各个税种都明确规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认原则、纳税期限、缴库期等。
4.纳税年度纳税年度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应向国家缴纳各种税款的起止时间。
我国税法规定,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
但如果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改组、合并、破产、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限为一个纳税年度。
5.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当权责发生制被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存在某些差异:第一,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则,使得纳税人在最有能力支付时支付税款;第二,确定性的需要,使得收入和费用的实现具有确定性;第三,保护政府财政税收收入。
6.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也就是说,税务会计在核算和监督纳税人的税务活动时,必须以税法为依据,并且随时根据不断完善的新税法来处理纳税人的经济业务。
7.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课税对象法律术语称为课税客体。
课税对象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种税种的最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
每一种税都必须明确规定对什么征税,体现着税收范围的广度。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与转回”的纳税调整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与转回”的纳税调整【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发生与转回进行探讨,以帮助会计人员和应试考生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疑难困惑问题。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与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其数量表达式如下:本期发生或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X)=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当X>0时,为“发生”当X<0时,为“转回”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末账面价值-期末计税基础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初账面价值-期初计税基础[注]:公式中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指资产和负债的。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均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是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两种人员依据不同的有关规定对同一资产或同一负债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价值的认定。
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资产负债认定的价值叫“账面价值”,其所认定的价值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已经有的账面价值;税务人员依据有关税法规定对资产负债认定的价值叫“计税基础”,其所认定的价值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应该有的账面价值。
两者对同一资产或负债认定的价值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在双方所认定的价值不同时,其双方所认定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暂时性差异。
一、与坏账准备有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与转回”的纳税调整例如:甲企业2006年初应收账款账户余额为零,该企业本年度赊销一批价值100万元产品,企业于每年年末按应收账款余额10%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税法规定坏账准备在计提当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实际发生时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007年9月17日收回了该笔应收账款,实际收回的金额为90万元(或100万元),假定该企业2006年与2007年两年的利润总额分别为300万元和36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如何去理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问题
如何去理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问题,区别在哪里?会计上本期提折旧100万,税法中规定可提80万,那现在要调增20万,那现在要交税,形成可抵扣暂行性差异。
会计上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税法不认可,那现在可调减100万,那现在不要交税,形成应纳税暂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提时,增加应纳随所得额,多纳税,转回时,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少纳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提时,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少纳税,转回时,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多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利益流入,所以现在多纳税,未来少纳税,转回时点开始体现这个利益流入。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未来利益流出,所以现在少纳税,以后多纳税,转回时点开始体现这个利益流出。
暂时性差异,字面理解是暂时性的,所以不能一直挂在账上,最后的结果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借贷方相等,余额为0这里面要理解关键问题,税法永远是对的,而会计只是根据税法来进行调整,需要调整的原因是因为会计和税法的计算不一样税法交的税,会计如果认为交多了,该交的还是要交,只是在会计处理的时候,把这部分会计认为多交的变成递延而已本期发生或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X)=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当X>0时,为“发生”;当X<0时,为“转回”。
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末账面价值-期末计税基础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初账面价值-期初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2006-11-4 15:2中华会计网校【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甲公司2006年12月20日购置了一台设备,价值为52万元(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公司预计该设备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该公司2007年至2011年每年扣除折旧额前的税前利润为110万元,所得税率为33%,该项会计政策与税法要求相符。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关键,是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如何计算的。
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多种情况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举例与解释。
但是,如果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实质理解不够透彻,有可能感觉比较难理解,所以本文就其中关键的几点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1、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条件。
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会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包括资产的计税基础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小于负债的账面价值两种情况。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
包括资产的计税基础小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大于负债的账面价值两种情况。
2、进一步理解,就是当会计利润大于税法利润时,会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会计利润小于税法利润时,会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
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差额即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3、结合以上两点,分三步即可计算出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1)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税法利润×所得税税率(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3)计算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综上所属,笔者将其概括为“一、二、三”法迅速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处理。
“一”即所得税的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即确定暂时性差异是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还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三”即分三个步骤来核算所得税费用。
具体操作举例说明如下:某生产型上市公司(下称甲公司)2007年有关所得税资料如下:(1)甲公司所得税率为33%;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9.5万元,其中存货项目余额29.7万元,未弥补亏损项目余额19.8万元。
第十九章所得税-暂时性差异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会计第十九章 所得税知识点:暂时性差异● 详细描述: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未来多交税)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其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100万元)大于其计税基础(60万)。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来少交税)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100万元)小于其计税基础(150万元)。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题:1.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形成暂时性差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B.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D.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正确答案:D解析:因为担保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因此预计负债不产生暂时性差异,选项A不正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产生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B、C不正确。
税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税务会计对象: 是税务会计的客体,是纳税人因为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罚款等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资源税:资源税是对自然资源征税的税种的总称5.增值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6.关税: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7.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8.印花税: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9.税务会计: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10.小规模纳税人:(一)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二)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11.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
12.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
它是税务代理机构可从事的不具有鉴证性能的业务内容之一13.混合销售行为:所谓混合销售行为是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的应税货物又涉及营业税的应税劳务。
常见的暂时性差异有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常见的暂时性差异有以下几种情况分析这种现在多缴税、以后少缴税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为资产,即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这种现在少缴税、以后多缴税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为负债,即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案例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案例:某电器公司2014年利润总额100万元,计提了10万的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2015年的利润总额200万元,今年支付了去年计提的10万预计负债,不多不少,且没有产生新的预计负债。
假设企业所得税率为25%,没有其他调整项。
首先描述两年的关于预计负债计提和支付的会计分录:2014年的会计分录:借:销售费用 10贷:预计负债 102015年的会计分录借:预计负债 10贷:银行存款 10会计解析:2014年确认了10万的预计负债并计入损益,2015年实际支付了10万的预计负债但是没有计入损益,即是说会计上把预计负债计入了2014年的损益当中了。
而税法则认为,在2014年计提的时候不能抵扣,而应该在2015年支付时抵扣。
这种现在多缴税、以后少缴税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为资产,即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4年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25.00(100*25%)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贷:应交企业所得税 27.50(110*25%)2015年,会计上的利润总额=200万,税法上的应纳税所得额=200-10=190。
借:所得税费用 50贷:应交企业所得税 47.50(190*25%)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案例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案例:某电器公司2014、2015年的利润总额分别为100万、200万,企业办公室拥有一项原值为20万的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2年,会计规定2014、201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10万、10万,税法规定2014、2015年的折旧额分别为12万、8万。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定义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在税务利润和会计利润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通过未来可抵扣税项进行抵扣。
接着,介绍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将暂时性差异加入未来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中。
然后,讨论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会对企业的纳税责任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具体应用。
总结了会计处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注意事项,帮助企业正确处理这部分税务差异,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对税务管理的认识。
【关键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注意事项、总结1. 引言1.1 概述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之间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在将来的会计期间内,会计利润与税法盈余的计算差异所造成的结果。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公司在当前会计期间内出现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之间的不同。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操作,使这种差异得以抵销,从而减少公司的税负。
对于企业而言,了解和正确处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在本文的后续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定义、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注意事项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2. 正文2.1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这些差异在未来可以通过税务规划或者其他方式予以消除。
暂时性差异是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主要涉及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损失准备等方面。
这些差异并不是永久性的,会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得到消除。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那些在可控制情况下具有未来实现可能性的暂时性差异。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强化预习:暂时性差异的性质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强化预习:暂时性差异的性质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知识点五暂时性差异的性质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未来要多交税的暂时性差异(而当期少交税)——递延所得税负债。
情形有二: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即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负(罕见)。
注:所谓多交少交,是指差异存在与差异不存在相比。
并不是会计与税法相比,也不是当期与未来相比。
思考:“未来”指的是哪一年?比如例题2中,07年末产生的暂时性差异10万,导致“未来”多交税?08年是“未来”吗?“未来”是09年,即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未来可少交税的暂时性差异(而当期多交税)——递延所得税资产。
情形有二: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即未来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正(正常)。
☆暂时性差异性质的判断分析教材上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预计负债等几个例题时,对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还是可抵扣的分析,过程很复杂,而且速度很慢,而且很可能出错。
介绍一种简便方法,无需大量分析判断思考的方法。
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有资产和负债等两类,暂时性差异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即资产产生的差异;另一类是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即负债产生的差异。
暂时性差异的符号与性质计算公式作如下规定:资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基础;负债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基础)×(-1)(注:乘以-1 表示与资产相反)则计算结果正负符号与暂时性差异性质相对应:正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正号表示应纳税;(正号就是加号,增加纳税,即应纳税)负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号表示可抵扣。
(负号就是减号,减少纳税,即可抵扣)符号表示性质。
3.发生期间与转回期间暂时性差异的发生期间,是指其增加的期间;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是指其减少的期间。
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暂时性差异
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暂时性差异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暂时性差异导读: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
店铺搜集整理了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暂时性差异,旨在提高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就跟随店铺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考点六十九】暂时性差异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提示1】目前采用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概念确认暂时性差异。
【提示2】将递延所得税资产理解为资产类科目,将递延所得税负债理解为负债类科目。
资产增加计借方,负债增加记贷方等。
1.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对应科目“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大于期初余额:(增加计入借方)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小于期初余额:(减少计入贷方)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大于期初余额:(增加计入贷方)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小于期初余额:(减少计入借方)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所得税费用3.所得税费用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倒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计算确定)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根据税法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或:借:所得税费用(倒挤)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计算确定)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根据税法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通俗解释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通俗解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会计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税前利润和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可以在未来的纳税期间中进行抵扣,从而降低纳税负担。
这种差异通常是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引起的。
在理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概念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会计和税法知识。
首先是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计算纳税所得额之前所得的经营收入减去经营成本、折旧、摊销等费用后的剩余金额。
税务部门根据这个金额来计算企业需要缴纳的所得税额。
而纳税所得额则是企业在应纳税所得额上加上或减去某些特定项目后的金额。
这些特定项目包括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收优惠和税前捐赠等。
纳税所得额是税务部门根据税法规定来计算企业所需缴纳的税款。
在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会产生。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会计准则对某项收入或费用的确认时机不同于税法规定,或是会计准则对某些项目进行了资产减值计提而税法未予考虑,还有可能是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式与税法不同等。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企业在会计准则下确认了一项暂时性减值准备,但税法并不允许该减值准备的扣除。
这时,企业可以通过将这项暂时性减值准备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纳税所得额,降低所需缴纳的税款。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可以在未来的纳税期间中降低纳税负担,提高盈利能力。
然而,企业在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需要遵守税法规定,确保合规运作。
合理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税务和会计的因素。
企业需要仔细分析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税务规定,寻找最有利的抵扣方式。
同时,企业也需要定期审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情况,确保在应用中符合相关规定。
总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一种企业可以在未来纳税期间中抵扣的差异金额。
它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
合理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纳税负担,提高盈利能力。
应纳税暂时性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处理上的联系与区别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价值,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也就是说从现在看来是造成“少缴税”,而以后要补上的——这个是“应纳税”的理解;比如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按10年,而税法要求按5年,折旧使得期末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价值了。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价值,也就是说从现在看是造成了“多缴税”,而以后可以少缴的——所以叫做“可抵扣”。
例子还是可以用折旧啊,会计按5年,税法按10年,那就造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了。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都可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相当于你账面要交的大于税法规定要交的税,而我们是按税法规定交税。
我们实际交的少了,所以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使用税率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我们负债了,应交未交,以后还得补交。
相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都可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当于你账面要交的小于税法规定要交的税,而我们是按税法规定交税。
我们实际交的多了,所以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用税率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那多交的还是我们的资产,之后用来可抵扣。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依据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依据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差额在贷方,体现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后从借方转出,将使应纳税所得额增加。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计税依据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计税依据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差额在借方,体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后从贷方转出,将使应纳税所得额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通俗解释
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这对概念建立联系是新会计准则出来以后的事情,账面价值的概念是会计上的概念,早就有,不希奇。
计税基础是新概念。
计税基础说白了就是税务上用以计税的收入或费用(强调计税用的资产和负债),是地地道道的税务收入和税务费用,我们知道,收入和费用由于会计和税务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天生就有差异,在它俩眼里,收入和费用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如,国债利息收入1000元,会计上是收入,税务上认为它不是收入,因为它免税,收入的账面价值是1000,计税基础是0,这就是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收入方面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的地方还不算多。
资产和费用方面就多了。
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最典型的是折旧、摊销、提各种准备。
以折旧为例:2008年12月购入资产100万元,双倍余额法5年折旧,残值不考虑,税务上按直线法5年折旧。
2009年应提折旧:40万元,税务上承认提折旧:20万元,这就意味着有20万元折旧费税务上在2009年是不承认的(以后期间还是会承认),但站在2009
年末这个时点上看,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了,会计上账面价值是100-40=60万元。
计税基础是100-20=80万元。
产生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之所以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是由于多提了折旧,多计了折旧费,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可理解成会计多计了费用没得到税务上承认。
而所谓的多计少计又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产生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计。
会计上认为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快,必须加速折旧,才能与收入配比,更好地体现权责发生制,这是会计法允许的,无可厚非,而税务上认为,加速折旧提前减少了税基,过早地多计了费用少交了税,所以它不承认,也无可厚非。
如果税务上不承认,造成的结果是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使企业应交所得税数字加大,应交所得税数字加大后马上使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数字也随着加大,所得税费用数字一加大,企业的净利润就会减少,净利润一减少,收入和费用就没有配比,所以最终结果是税务上打破了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
为了不使税务上破坏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解决方法是:把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差异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表示,这样既满足了税务的计税需要也满足了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所得税会计就是这样应运而生。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会计上提了些费用税务上不承认吗。
再如,应收账款提坏账准备,会计上是进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税务上没有,所以形成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开办费,会计上于生产经营的当年一家伙进了管理费用,账面价值在摊销的当年末就一下子变为0,而税务上要分5年摊销,计税基础每年都有余额,到第5年才变为0,前4年都是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到这里可以看出,会计上进费用一个字:“快”,费用不能少计,体现的是谨慎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税务上进费用则是另一个字:“慢”,体现的是实际发生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不侵蚀国家税基原则。
它们是矛盾的共同体。
有了上面的铺垫,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也是这个道理。
如销售产品提质保金,一般企业都会提,有销售就肯定会有维修,所以会提质保金,提了就进了销售费用,而税务上对这个销售费用不承认,它要等实际发生维修时才承认,不允许企业乱提费用,侵蚀国家税基。
提费用时会计上借:销售费用100万元(假定提100万元)贷:预计负债100,此时,负债的账面价值是100,税务上根本没有预计负债这个科目,连科目都没有,想想还会有计税基础吗,所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0,它永远也不会有余额,除非它承认会计上的预提费用。
这就产生了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这一情况。
归纳起来,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都是因费用、损失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而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一般是由于收入的原因引起的。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元,会计上计了收益,引起了资产的增加,体现的是权责发生制。
税务上不核算这个东西,是会计上自作多情,自娱自乐,税务不跟会计唱这台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务上没这个科目,在它的字典里没这个词。
它的计税基础永远是0,如果会计上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则会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这个局面的出现。
难道税务上有收入也不想承认吗,送上门的收入也不要吗,不想企业多交税吗,不是的,税务上是等会计上处置这项资产的时候才承认这项收入。
从这里可看出,税务上采用的是地地道道的收付实现制,在计税方法里只有收付实现制,没有权责发生制,这是产生“会税差异”的根本原因。
它们俩各司其主,一个咬住权责发生制不放,一个咬住收付实现制不放,这就给所得税会计理论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个“和事老”就闪亮登场了,它的任务就是解决时间性差异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