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
大型淤地坝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地区,属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一部分。
工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建设淤地坝,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工程总库容为XX万立方米,设计坝高XX米,坝顶长XX米,坝顶宽XX米。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机构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设施工、技术、质量、安全、后勤等小组,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
2. 施工队伍选用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
3. 施工材料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准备足够的土石方、混凝土、钢筋、水泥等材料,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 施工设备购置或租赁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搅拌机等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进度。
三、施工工艺1. 坝体填筑(1)施工前对坝体填筑区域进行平整,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
(2)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振动压实法,确保填筑质量。
(3)填筑过程中,对压实度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 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制,确保强度和耐久性。
(2)混凝土运输采用搅拌车,确保混凝土均匀性。
(3)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振捣密实。
3. 钢筋施工(1)钢筋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钢筋的直径、长度、形状等符合规定。
(2)钢筋绑扎采用焊接或绑扎方式,确保钢筋间距、位置准确。
(3)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止钢筋锈蚀。
4. 泄洪系统施工(1)泄洪系统施工前,对坝体进行验收,确保坝体质量。
(2)根据设计要求,开挖泄洪渠道,确保泄洪畅通。
(3)泄洪系统施工过程中,对渠道边坡进行防护,防止塌方。
四、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2. 坝体填筑阶段:3个月3. 混凝土施工阶段:2个月4. 钢筋施工阶段:1个月5. 泄洪系统施工阶段:1个月6. 工程验收阶段:1个月五、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探析淤地坝建设管理开发计策
探析淤地坝建设管理开发计策淤地坝是一种常见的泥土坝,由泥土和岩石组成。
淤地坝建设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开发计策,以确保其顺利实施和稳定运行。
本文将探析淤地坝建设管理开发计策。
一、建设管理一、前期规划淤地坝的建设需要从前期规划开始,具体包括勘察、设计、预算等工作,这些工作是淤地坝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注重勘探工作,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和地形特点,以便对淤地坝的建设和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工程建设淤地坝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科学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保障工程质量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施工的安全、高效、成本低。
三、运行维护淤地坝的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是保证坝体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操作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
应加强一线人员的技术培训、技能提升,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确保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管理开发计策一、技术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淤地坝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如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进施工流程、提高建设质量等等。
这些技术创新可以促进淤地坝建设的发展和建设质量的提高。
二、现代化管理淤地坝建设必须以现代化管理为基础,确保施工安全和建设质量。
包括现代化施工、现代化监控、现代化管理以及现代化维修等方面。
这类管理方法已经得到各大企业的广泛应用,其有效促进了各种工程的建设质量。
三、智能化建设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各大企业也在不断研究智能化建设的方法。
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应用到淤地坝的建设过程中会促进施工效率的提高和建设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淤地坝建设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开发计策,通过前期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落实,保证其施工安全和建设质量。
同时,技术创新、现代化管理和智能化建设等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国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面的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料场,确定运送土、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围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 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质沟床清基如岩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法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岸坡不陡于1: 0.5〜1: 0.75。
4.其他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咼以下的坝端禁取土。
运土道路应尽量布置成循环形式,往来路线分开,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土壤含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水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水和灌水。
淤地坝管理措施
淤地坝管理措施引言淤地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措施,用于调节河流水位、防洪和灌溉等目的。
淤地坝的管理措施对于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淤地坝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预案、水文监测等方面。
定期检查和维护1.定期巡视:淤地坝应定期进行巡视,一般按季度或半年进行。
巡视时要检查淤地坝的坝体、溢洪道、排水系统等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坝体渗漏、裂缝、松动等。
还应关注坝上下游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否有可能对淤地坝造成影响的工程活动。
2.定期维护:维护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坝体决口和破坏,保证淤地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维护工作包括坝体修复、溢洪道清淤、排水系统维护等。
定期维护应按照维护方案进行,包括工作内容、维护周期和责任部门等。
应急预案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淤地坝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包括灾害情景模拟、应急响应措施、人员疏散等内容。
预案的制定要考虑坝体破坏、漫顶流和泄洪等不同情景,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
2.定期演练:制定了应急预案后,需要定期进行演练。
演练的目的是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培训相关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演练应包括指挥部组织、人员疏散、通信联络、抢险救援等环节。
水文监测1.水位监测:对淤地坝上下游的河流进行水位监测,实时掌握河流水位的变化情况。
淤地坝的安全运行与水位的控制密切相关,水位监测数据为淤地坝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排泥监测:淤地坝的排泥系统是防止淤积的关键。
通过监测排泥系统的工作情况,确保排泥系统正常运行,防止因淤积导致的水位上升。
3.渗流监测:及时监测淤地坝的渗流情况,防止渗流引起坝体破坏或溃坝事故。
渗流监测需定期进行,包括渗流压力、渗流量等参数的监测。
结论通过定期巡视和维护、制定应急预案和进行演练、进行水文监测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证淤地坝的安全运行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淤地坝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对各项管理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执行。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doc11)(1)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doc11)(1)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4.其他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严禁取土。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规范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规范标准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中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4.其它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严禁取土。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一、背景介绍。
淤地坝是一种利用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坝体,常用于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治理和保护工程中。
淤地坝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方案。
1. 调查研究。
在制定淤地坝工作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水域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水域的水文、水质、生物等方面的调查,了解水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 工程设计。
在淤地坝工作方案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淤地坝的位置、尺寸、材料等参数,确保淤地坝的建设符合工程要求,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3. 施工实施。
淤地坝的建设需要进行施工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淤地坝的建设质量。
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4. 监测评估。
淤地坝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评估工作。
通过对淤地坝的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了解淤地坝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措施。
1. 生态保护。
在淤地坝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问题。
在淤地坝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保淤地坝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
2. 安全施工。
在淤地坝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施工的要求。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定期维护。
淤地坝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淤地坝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淤地坝的正常运行。
4. 宣传教育。
在淤地坝工作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淤地坝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众参与淤地坝建设和维护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淤地坝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淤地坝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淤地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被广泛应用于防洪、供水和灌溉等方面。
它通过淤积或堆积泥沙来形成一个障碍物,有效地控制水流,达到调节水位和防洪的目的。
然而,淤地坝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对工程品质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淤地坝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要点。
一、工程前期调研在进行淤地坝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
这包括对地形、水文气象条件、土质、水质等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工程设计师可以确定淤地坝的位置、高度、长度以及所需的土石数量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二、淤地坝设计淤地坝的设计关乎到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土石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土石材料对保证工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材料的颗粒大小、均匀性、内聚力和剪切强度等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方法:淤地坝可以采用直接排空法或级汇排空法等不同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工程经验,以确保工程的稳定和效果。
3. 强度与稳定性分析:通过强度与稳定性分析,可以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要充分考虑工程面临的可能荷载、水流速度等因素,以确定淤地坝的稳定性。
4. 渗透分析:进行渗透分析可以评估淤地坝的渗透特性,并确定必要的防渗措施。
这有助于防止淤地坝出现渗漏问题,保证工程的稳定和持久性。
三、施工要点在淤地坝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点:1. 施工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并按照规定执行。
严格控制质量和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质量控制:对土石材料、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把控,配合实验室进行质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施工现场安全: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设立警示标志,标明施工区域,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4. 环保措施:采取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比如,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进行处理,减少污染。
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
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一、淤地坝工程的定义淤地坝是指以土石材料填充于岸坡之间,或石块钢筋混凝土作砌体的坝。
其构造简单,投资省,易于整治及保养,适用于小型洪水频繁的河道等地区。
淤地坝工程是一种以填筑体为主体,辅以支护结构的大坝工程形式。
其作用主要是解决河流漫滩和堤岸内镇压的问题,减小河岸面积,降低河道水位,防止洪水漫出,增加水库的蓄洪容量,对于治理水土保持、提高灌溉用水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二、淤地坝工程管护的重要性淤地坝工程的管护工作是保证工程长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而且对于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工程安全:定期对淤地坝工程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延长工程寿命:定期维护保养淤地坝工程,检修损坏部位,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3.提高工程性能:对淤地坝工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造,提高工程的性能,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4.提高工程利用率:对淤地坝工程进行有效的管护,能够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提高利用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5.保护生态环境:淤地坝工程的管护工作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生态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的建立为了保证淤地坝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的管护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制定管护规章制度:建立淤地坝工程的管护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条例和标准,规范化操作,强化组织管理。
2.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管理真空。
3.定期巡查检修:制定定期巡查检修计划,对淤地坝工程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档案资料:做好淤地坝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日后的维护保养提供依据。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国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面的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料场,确定运送土、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围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质沟床清基如岩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法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岸坡不陡于1∶0.5~1∶0.75。
4.其他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禁取土。
运土道路应尽量布置成循环形式,往来路线分开,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土壤含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水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水和灌水。
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淤地坝的安全运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淤地坝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及安全度汛等工作。
三、安全运用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淤地坝安全运行。
2. 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按照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管理,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
3.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依法对淤地坝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及安全度汛等工作进行监管。
4. 科学管理,技术支撑。
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水平。
四、安全运用管理职责1. 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1)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负总责。
(2)水利部门负责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3)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
2. 淤地坝管理单位职责(1)建立健全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2)定期开展淤地坝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淤地坝运行维护,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4)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做好防汛工作。
3. 淤地坝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职责(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理、设计。
(2)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安全性能。
(3)配合管理单位做好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
五、安全运用管理措施1. 建设管理(1)严格执行淤地坝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加强施工、监理、设计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2. 运行维护(1)定期开展淤地坝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淤地坝运行维护,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3. 安全度汛(1)制定淤地坝防汛预案,落实防汛责任。
(2)加强汛期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做好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监督检查(1)加强对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的监督检查。
《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
《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和拦泥淤地效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以拦泥、淤地、缓洪、发展生产为目的而修筑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
第三条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坚持谁修建、谁受益、谁管护和谁占用、谁补偿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对淤地坝建设管理工作的职责是:制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划定工程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组织淤地坝受益区群众逐步退耕陡坡耕地,造林种草,开展坡面综合治理。
第六条对在淤地坝建设、管护、防汛抢险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建设第七条建设淤地坝坚持维修加固与新建并重的方针。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应统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淤地坝建设年度计划、近期和中长期规划。
地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县级规划和计划的基础上,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计划、近期和中长期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各级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对防洪标准低、病险情严重、对下游威胁较大以及效益显著的病险淤地坝应制定除险加固方案,并优先列入年度建设计划。
第九条淤地坝的加固或新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由有水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型淤地坝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地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大型淤地坝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地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淤地坝实施方案
淤地坝实施方案淤地坝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措施,用于控制河流、河道或渠道中的泥沙淤积,保护河流周围的土地和基础设施免受洪水和泥沙侵蚀的影响。
淤地坝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施工工艺、监测管理等方面介绍淤地坝的实施方案。
设计原则。
淤地坝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合理确定淤地坝的位置、高度和长度。
在选择淤地坝的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水流速度、泥沙含量和泥沙质量,以确保淤地坝的布置能够有效控制泥沙淤积。
同时,还需要考虑淤地坝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施工工艺。
淤地坝的施工工艺包括材料准备、施工设备选择、施工工艺流程等。
在材料准备方面,需要选择适合的淤地坝材料,如砾石、沙子、淤泥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在施工设备选择方面,需要根据淤地坝的规模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
在施工工艺流程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淤地坝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监测管理。
淤地坝的监测管理是保障淤地坝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淤地坝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淤地坝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泥沙淤积情况、淤地坝结构稳定性、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淤地坝管理制度,确保淤地坝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总结。
淤地坝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和监测管理等方面,确保淤地坝能够有效控制泥沙淤积,保护河流周围的土地和基础设施。
同时,还需要注重淤地坝的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促进淤地坝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淤地坝的实施方案有所帮助,为相关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农田水利淤地坝的施工管理措施探究
农田水利淤地坝的施工管理措施探究黄河百害,症结在泥沙。
淤积在黄河下游河床的粗沙,主要来自于黄河中游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
为了下游减淤,实现黄河长治久安、岁岁安澜,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治理。
在多沙粗沙区治理方略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争议,问题主要集中在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配置比例孰轻孰重上。
一、制定坝系规划当前,淤地坝的坝系布设有多种形式:(1)骨干工程控制,水沙资源综合利用。
它的特点是:在沟道已建成几座淤地坝的基础上,按沟道情况,在适当位置选择坝址条件较好处修建骨干坝,控制全流域洪水,确保在设计暴雨下坝系中其他坝地安全生产,发挥蓄、滞、渗、排的综合作用。
(2)上坝下库,蓄洪栏泥,存蓄清水。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沟道兴修的小水库容易淤满,失去蓄水作用。
在水库上游兴修一座蓄洪拦泥坝,汛期土坝拦蓄洪水,澄清后把清水放到下边水库中蓄存。
二、加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的重要性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是:沟道众多,沟壑密度大;在小流域泥沙来源中,以沟谷侵蚀为主,沟谷侵蚀中又以崩塌、滑塌、泻溜等重力侵蚀为主。
据调查量算,黄河中游河龙区间0.5~3km的沟道7.3万多条,3~10km的沟道6785条,10~30km的沟道752条。
多沙粗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洪水造成沟床下切、沟头延伸,重力侵蚀发生普遍,每处数十到数百立方米,有的达数千到数万立方米,其产沙量占沟谷地产沙量的50%~60%。
侵蚀产沙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多沙粗沙区的治理必须以治沟为重点,即治理措施应以修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为主。
据调查,在陕北淤地坝拦泥39.25亿t中,治沟骨干工程及大型淤地坝拦泥12.68亿t,占32.3%,平均每座拦泥141.95万t,平均拦泥定额为13.08万t/hm2;中型淤地坝拦泥17.96亿t,占45.8%,平均每座拦泥32.07万t,平均拦泥定额为10.08万t/hm2;小型淤地坝拦泥8.1亿t,占20.6%,平均每座拦泥3.2万t,平均拦泥定额为5.15万t/hm2。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淤地坝工程是一种常见的土石坝工程,其在水利、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淤地坝工程的施工品质和管理水平,制定和遵守相应的技术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一、施工技术标准1. 地质勘探和设计标准淤地坝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工作。
地质勘探要准确评估坝址地质条件,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设计要科学合理,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地质勘探和设计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要求。
2. 施工工艺和操作标准淤地坝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标准。
施工工艺要明确每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流程,确保施工有序推进;操作标准要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要求,确保操作正确可靠。
施工工艺和操作标准的制定应参考行业规范和经验总结。
3. 材料质量和使用标准淤地坝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例如,土石材料要满足一定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混凝土要符合相应的抗压、抗渗等性能要求。
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应按照标准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和使用合理。
4. 设备和机械使用标准淤地坝施工过程中,常涉及一些设备和机械的使用。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应制定设备和机械使用标准。
标准内容包括设备和机械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
使用标准的制定应参考设备和机械使用说明书,确保按照标准操作和管理。
二、管理技术标准1. 施工组织和管理标准淤地坝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施工组织和管理标准应明确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等内容,合理划定工作范围和权限,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 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标准淤地坝工程施工时,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制定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标准,明确各项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3. 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施工质量是淤地坝工程的关键指标之一。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4.其他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严禁取土。
运土道路应尽量布置成循环形式,往来路线分开,避免陡坡和急转弯.土壤含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水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水和灌水。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1. 淤地坝的定义与分类淤地坝是一种通过灌注固化土壳而构筑的水工结构,用于阻断河流或溪流的洪水,形成人工水库以供水源、发电或防洪目的。
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淤地坝可以分为坝区和围堰两大类。
•坝区:是指淤地坝主体部分,主要由灌注土、砂砾土、爆破或踏量混凝土等材料构成。
•围堰:是指淤地坝的边坡及护坡结构,主要由砂砾土、粘土、碎石等材料组成。
2. 淤地坝建设的主要步骤淤地坝的建设过程包括选址、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多个步骤。
以下是淤地坝建设的主要步骤:2.1 选址选址是淤地坝建设的第一步,需要考虑河流或溪流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建设的便利性等因素。
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水源、洪水泄洪、地质条件等因素。
2.2 设计淤地坝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抗洪设计两个方面。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坝区和围堰的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坝体渗流等问题。
抗洪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坝体和围堰的安全高程,以确保坝体在洪水冲击下能够安全运行。
2.3 施工淤地坝的施工包括坝区和围堰的建设过程。
坝区的施工一般包括地基处理、灌注土浆注入和固化等步骤。
围堰的施工一般包括土方开挖、护坡构筑、加固等工程。
2.4 监测淤地坝的运行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工作,以确保坝体的安全运行。
监测内容包括坝体位移、渗流量、围堰稳定性等方面。
监测结果需要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是保障淤地坝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源供应、发电、防洪等方面。
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淤地坝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3.1 风险预防和控制淤地坝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坝体渗流、坝体位移、围堰稳定性等问题。
通过监测和管理,可以及时掌握和评估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淤地坝的安全运行。
3.2 应急响应淤地坝运行中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如地震、洪水等。
淤地坝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doc
淤地坝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淤地坝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制定了中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道治理专项技术标准,其中第三项是淤地坝技术标准。
以下是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这部分标准的摘录。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建设1.施工准备1。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土石方场地、确定运输土石方的路线、修建交通道路、架设输电线和通信线路、安装水泵、修建临时材料仓库(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等。
2.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土坝、溢洪道、泄水孔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通过测量工具和打桩在地面上逐一确定。
2.地基清理(包括土坝、溢洪道和排水孔位置范围内的坝基和岸坡)1。
土壤沟床的基础清理需要清除所有浮土和杂物。
清除深度取决于浮石和杂物的深度,一般要求在30cm以上。
接缝槽应沿坝轴线开挖,梯形断面底部宽度为0.5-1.0m,深度为0.5-1.0m,坡度为1: 1。
均质黄土应按压实标准回填压实。
2.清除石槽基床基础时,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连接时,应先清除表层覆盖物,然后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清除。
原则是开挖应满足设计要求。
岩质边坡拆除后,不得台阶。
如果岩石中有裂缝、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严格采用填堵法或水玻璃掺水泥处理,或作为导流过滤池,将裂隙水引至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交接处的坡度:土质岸坡不大于1:1.0 ~ 1:1.5;岩岸坡度不大于1: 0.5 ~ 1: 0.75。
4.当坝基为黄土平台时,除削坡外,还应提前进行湿陷性处理;如果坝基有长期蓄水要求,应切断坝基防渗。
三、土坝施工本条只限于碾压土坝施工技术。
落水坝施工技术要求可按标准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以达到高用土、低用土、运输距离短的目的。
严禁在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取土。
运土道路应尽可能布置成环形,路线应分开,以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沟壑治理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标准,其中的第三篇就是有关淤地坝的技术标准。
这里节选了该部分标准中的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
这两部分对淤地坝的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一、施工准备1.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土、石料场,确定运送土、石路线,修筑交通道路,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安装机泵,修建堆放物资(炸药、水泥、施工工具)的临时仓库等。
2.施工定线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各项建筑物的位置,用测量工具逐项落实到地面,并用打桩等办法予以确定。
二、清基(包括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位置范围内的坝基与岸坡)1.土质沟床清基要求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
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
沿坝轴线位置开挖接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1.0m,深0.5~1.0m,边坡1∶1。
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2.石质沟床清基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接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台阶状。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3.削坡要求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的坡度要求: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4.其他要求坝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三、土坝施工本篇只对碾压式土坝施工的技术作出规定。
关于水坠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可参照SD112-84执行。
1.取土要求土料取用坚持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最终坝高以下的坝端严禁取土。
运土道路应尽量布置成循环形式,往来路线分开,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土壤含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水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水和灌水。
2.铺土要求坝基为黏性土时,应先采取措施,使坝基表面含水量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然后铺土压实;若为砂性土基时,应先将坝基表面洒水压实,然后再铺土。
填筑的土料要求均质,不含腐殖质土、石块、大土块、冻土块或草根、树枝等其他杂质。
土料含水量要求在15%~18%,一般不低于14%。
铺土应平行于坝轴方向呈条形延伸;条形间横向接缝应错开,厚度应均匀,宽度应一次铺够,避免接缝。
人工夯实铺土厚应不超过30cm;机械履带碾压铺土厚度20~25cm;羊角碾碾压铺土厚度20~30cm。
连续铺土压实的坝面需适当洒水湿润,并钩皮刨毛,以利上下层接合;越冬压实的坝面,必须将冻层面挖开运走。
冬季停工的土坝,坝面应铺一层松土。
3.压实要求坝体压实应根据土料性质、含水量和压实工具事先进行试验,确定铺土厚度与夯碾次数。
干容重标准数值,一般要求不低于1.55t/m3,在施工期间,每压实一层均需取样测定干容重和含水量。
大中型淤地坝应尽量使用机械碾压。
采取进退错距法,两次错车碾迹重叠10~15cm,沿坝轴方向进行,用1~2挡低速碾压。
人工夯实使用石夯、铁夯和混凝土夯,夯具重量要求40~50kg。
采取梅花套打法,夯迹应重合1/3。
4.土坝整坡土坝施工期间,每夯压升高一层,应按设计坡比随时进行整坡,要求整个坝坡均匀一致。
四、溢洪道施工(1)溢洪道过水断面必须按设计的宽度、深度、边坡施工,同时要严格掌握溢洪道底高程,不能超高或降低。
(2)土质山坡开挖溢洪道时,过水断面不小于1∶1.5,过水断面以上山坡不小于1∶1.0。
在断面变坡处要留一平台,宽1.0m左右。
溢洪道上部的山坡应开挖排水沟,以保证安全。
溢洪道开挖的土方应尽量利用上坝,在施工顺序安排上,要和土坝施工相应进行。
(3)岩石山坡上开挖溢洪道,应沿溢洪道轴线开槽,再逐步扩大到设计断面。
不同风化程度岩石的稳定边坡比为弱风化岩石1∶0.5~1∶0.8;微风化岩石1∶0.2~1∶0.5。
(4)用浆砌石衬砌溢洪道时按浆砌料石(或块石)施工执行。
五、泄水洞施工泄水洞施工包括卧管、涵洞、消力池等;涵洞工程应按涵洞、涵管等不同类型及在坝体内、外不同位置,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施工。
1.浆砌石洞施工砌石时土质基础不坐浆,岩石基础应清基后坐浆。
侧墙砌筑,应先确定中线和边线的位置。
砌筑有斜面的侧墙时,应在其周围用样板挂线。
砌石方法按浆砌料石(或块石)施工中的基础处理与石料砂浆准备和砌石要求执行。
起拱脚端应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在涵台沿未砌到拱线之前,就应将石块逐渐砌成倾斜状态,以使起拱线的斜度满足要求,外层预留2cm的勾缝槽。
砌筑拱圈时,应以拱的全宽和全厚,同时由两端起拱线处对称向拱顶砌筑。
相邻两行拱石砌缝应错开,错距不得小于10cm。
必须保持拱的平顺曲线形状。
应待砂浆强度能承受静荷载的应力时,才能拆除支撑架。
涵洞两侧及顶部,应用黏土回填1m以上,方能用大夯夯实。
两侧要求平衡填高,干容重要求大于坝体设计值。
靠近洞壁部位,填黏土含量不应小于20%,并用大锤夯捣,使回填土料挤满每个砌石缝隙。
填土夯实时应在洞(管)壁上洒水,以利接合。
2.预制混凝土涵管施工管座砌筑应根据预制涵管每节的长度,在两端接头处预留接缝套管位置。
管座应采用180°或90°的支撑。
预制管必须由一端向另一端套装,接头缝隙应用沥青麻刀填塞。
预制管如为平接,必须套有管箍,管箍与管之间用水泥石棉粉砂浆填实。
管壁附近应用小木夯分层打实,当填土超过管顶1m以上后,再用大夯或机械压实。
六、浆砌料石(或块石)施工在泄洪和泄水各部构件施工中,大部分需作浆砌料石(或块石)施工。
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在沟中修建浆砌料石重力坝的,其施工主体也由浆砌料石完成。
1.基础处理地基开挖,应清除强风化岩石,按设计挖到弱风化或微风化基岩上。
基岩边坡必须保证稳定。
顺河流方向的基面不能挖成向下游倾斜。
岸坡开挖,清除表面的覆盖物,并使利用的基岩面平整,坡度要符合技术要求。
浆砌石坝坝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应根据所在的部位、形状、宽度、组成物的性质及对坝体安全的影响,采取处理措施。
一般对规模不大而倾角较陡的断层破碎带采用在表面加混凝土塞的方法处理。
混凝土塞的深度,一般为破碎带宽度的1.5~2.0倍。
若断层破碎带伸出坝基以外时,应延长处理段到坝体以外1.5~2.0倍的处理深度。
2.石料与砂浆准备石料尺寸应基本一致,长50~60cm,宽30~40cm,厚20~30cm。
浆砌前应将砌石表面的泥污、水锈等洗刷干净。
砂浆配制必须按设计的配合比调和,稠度应适中,过干不易捣实,过稀降低质量。
砂浆配合比例见表1。
3.砌石要求镶面石要一丁一顺间隔排列,上下层镶面石的竖缝应错开8cm以上;腹石需错开石块长度的1/3~1/2;砌石缝宽与石料形状有关,粗料石为1.5~2.0cm,块石为3cm,片石为4cm左右。
迎水面镶面石应用50号水泥砂浆砌筑。
背水面面石可用25号混合砂浆砌筑。
填腹石可用10号白灰砂浆砌筑。
表面勾缝宜用75号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砌石体应进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根据气温风力而定),表面用草袋覆盖,使砌体经常保持湿润状态。
暂不加砌的,至少需养护7d。
正在砌筑的表面,严禁敲打、震动。
砌筑方法应用挤浆法,先在基础表面铺一层厚3cm的砂浆,将石料放在砂浆上,用脚踩或锤击,使之紧密接合,然后给竖缝灌灰浆,至缝深2/3后,向缝内挤片石,并用铁锤捣实,使砂浆与石块紧密接合。
七、干砌块石施工(1)砌体要分层进行,层间竖缝要错开,每层以大石块为骨干,大面朝下。
(2)不平稳部位应用小石块垫稳,不得有松动石块。
(3)层面应经常用厚薄不同的石块调整高度,以便始终保持各层呈基本水平上升。
(4)砌体应表里一致,不得以大块石砌外缘而内填碎石或河卵石;外砌石块要互压1/2以上,并用大块石封顶。
八、冬季施工(1)一般土石工程,不应在0℃以下进行施工。
如利用白天温度较高施工,而夜间气温降到0℃以下时,施工中应采取防寒措施。
(2)土坝冬季施工。
要求取土场尽量选择在背风向阳处,采用立面开挖,实行挖、装、运、铺、压流水作业,不留间歇,防止冻结。
冻土禁止上坝。
尽可能采用爆破松土、机械碾压方法施工。
夜间停工时应铺一层虚土,次日夯碾。
限制土壤含水量,一般砂壤土含水量不大于16%,轻、中粉质壤土及黏土不大于18%。
(3)浆砌石或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可采用以下措施:①加热法:混凝土施工需有预热措施,先用热水拌和,再对骨料预热。
石块温度保持在0℃以上,砂浆温度保持在10℃以上。
②暖棚法:棚内温度保持在5℃以上。
③掺料法:在砂浆里掺入食盐或氯化钙。
九、安全施工1.爆破施工必须按照爆破安全规程进行,并确定各项安全距离,见表2。
2.汛期施工应做好防汛抢险的一切准备工作。
3.高空作业脚手架必须经常检查、维修和加固。
料、具妥善保管,现场作业要有防护准备。
工程管理一、工程检查与观测1.竣工检查工程竣工后和蓄水、泄水前后,应对各项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
2.汛期检查汛前检查防汛准备情况,并落实抢险队伍的组织和制度。
暴雨洪水来临时,应有专人观测雨情和水情,检查坝体和溢洪道、泄水洞等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3.对重点工程(或新材料、新技术施工的工程)的观测根据工程规模和生产需要,观测土坝的沉陷、位移、裂缝、渗流。
定期观测雨量、库水位、库内淤积、泄水流量、含沙量、库区塌岸。
二、工程维修养护1.土坝的维修养护严禁在坝体上和坝体四周3m以内种地、植树、挖坑、打井、爆破和进行其他对工程有害的活动。
对坝体滑坡、裂缝及动物洞穴等现象,应及时处理,对坝顶的过量沉陷,应及时填补,保持坝顶、坝坡的完整。
保护各种观测设施的完好,清除坝面排水沟内淤泥和杂物。
土坝蓄水后,应检查背水坡脚有无渗流、管涌及两岸渗漏现象,如有浑水或流土,应查明原因,填铺滤料,妥善处理。
坝轴线两端山坡上如有天然集流槽,应及时在坡面修截水沟、排水沟,防止暴雨中坡面径流由此下泄,冲坏坝体和其他建筑物。
2.土坝裂缝的处理发现裂缝,应开挖深坑查明裂缝部位、形状、宽度、长度、深度、错距和走向;根据观测资料,结合土坝设计、施工情况,分析裂缝成因,针对不同性质的裂缝,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较浅的龟裂缝,一般可在表面铺一厚约30cm的保护土层。
较深的裂缝用回填法处理,处理后随即铺设保护层。
裂缝较深时上部开挖回填、下部灌浆处理。
灌浆时应按先稀后稠的原则,泥浆稠度以水土比1∶1.2~1∶2.5为宜。
横向裂缝(垂直于坝轴线的裂缝)危险性极大,汛期应加强监测,控制运用,汛后及时挖槽回填处理。
3.溢洪道维修养护溢洪道两侧如有松动土石体坍塌危险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清理、削坡或锚固等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