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十条
《官箴》解读
《官箴》解读《官箴》解读,领导书屋,李文海约3513字官箴中提出的具体要求有四:一要洁己自律,“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二要节用养廉,“倘奢侈任意,饮食若流,是亦坏心术之萌蘖也”;三要拒绝贿赂,所谓“从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四要力勤奉公,“凡事之所当办,时时察之,汲汲行之”、“勿以酒色自困,勿以荒乐自戕”。
最近出版的乔立君主编的《官箴》,收入了清世祖即顺治皇帝的《御制人臣儆心录》(以下简称《儆心录》),读一读这部作品,对我们了解封建帝王心目中的好官(书中称为“纯臣”)标准,很有好处;其中有些议论,在今天也并没有失去它的历史借鉴意义。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以官箴为内容的很多。
古代官箴的编撰者深知官场之弊,故其笔下多有为吏之道的经验之谈。
阅读这类书籍,可以使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从忠君守道到廉政爱民,树立为官的官德和人品。
所谓官箴,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为官者的规戒和劝勉,就是做官的座右铭。
世人最为熟悉和称赞的官箴,应该算是从宋朝开始立在全国各地州县衙门前的那块16字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最早而又最为具体的官箴,应该是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那篇《为吏之道》开篇提出的“精洁正直”、“审悉无私”等一系列做官的原则,并将“五善”、“五恶”作为区分好官与坏官的标准。
其中对官吏的要求十分具体,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吏治是非常重视的。
历代官箴中,比较著名的有北宋陈襄的《州县提纲》,南宋吕本中的《官箴》、真德秀的《西山政训》,元朝张养浩的《为政忠告》以及清朝石成金汇编的《嘉官捷径》等等。
古代的官箴除了极个别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地方官自行制定的,其内容陈述的都是为人做官的一些基本要求,诸如为官清正廉明、慈爱百姓、兴利除害、执法公正等等。
而廉洁奉公无疑是所有官箴共同的和基本的要求。
归纳起来,官箴中提出的具体要求:一要洁己自律,“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二要节用养廉,“倘奢侈任意,饮食若流,是亦坏心术之萌蘖也”;三要拒绝贿赂,所谓“从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四要力勤奉公,“凡事之所当办,时时察之,汲汲行之”、“勿以酒色自困,勿以荒乐自戕”。
《官箴》浅论
《官箴》浅论刘军义明代县令郭允礼有《官箴》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句话道出了做官最应当注意问题,即“廉”与“公”。
对吏要廉,对民要公,真是千古至理。
本文就这两方面浅论之。
一、对吏要廉,廉可生威“廉”是做官的最基本的要求,直接体现了领导的品质和人格,也是领导自我约束能力的主要表现。
一个人能否做到廉,法律、制度、和群众监督都不是最本质的约束力量,仅属于被动的制约因素,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是腐败难以根除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一个领导的“廉”就显得非常可贵了,他越“廉”,说明他的品质也就越好,人们就越尊重他,他的领导效力也就越强;从因果关系上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一个领导,好处必得,利益多占,直接的危害就是:不仅被他人看不起而说三道四,还会带来上行下效的恶果,搞坏一个单位的风气。
而“吏(班子成员)”一旦对领导的品质产生质疑,你就会威信扫地,陷于工作开展艰难的困境。
另外,在一个单位领导集体的内部,主要领导不廉,贪污或私分公共财产,还会使领导集体的性质发生改变:即由为公益的领导配合关系,变成了谋私利的伙伴关系,管理单位的公同理念被葬送,取而代之的是求私利成了核心。
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利是多变的,利均则和,不均则斗。
再说利是很难长期平均的,故祸患必有。
更可怕的是,对主要领导来说,你贪污的把柄捏在了他人手里,你就没有啥尊严和官威可讲,从而失去了约束他人的道德力量,你以公益号令群体的法宝失去了。
此时,你被“吏”欺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综上所述,一个人越廉,他就越能为集体做贡献。
廉还可使人避免本质性的严重的过错,可保自己不在他人面前理亏。
而理直气则壮、气壮则有威严、有威严则能率下、能率下则能造福于民。
反之,官愈贪,见不得人的事就愈多,心就愈虚,“吏”就愈能欺,此时,不是“吏”畏你,乃是你畏“吏”呀!二、对民要公,公能生明作为一个领导者,职务是上级领导依民意任命的,当然,你面临一个你所领导的群体时,你肯定不能纯考虑自己了。
《官箴》(吕本中)文言文意思
《官箴》(吕本中)文言文意思
作者或出处:吕本中古文《官箴》原文: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
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司马微《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
」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
人能思之,岂复有悔吝耶?
《官箴》现代文全文翻译:当官的诀窍有三条:叫清廉,叫谨慎,叫勤勉。
懂得了这三件诀窍,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知遇,可以得到下级的支持。
可是现在世上当官的人,看到钱财和在一事之前不能克制自己。
所以处理事情之前先想想(这三件诀窍),开始就要告诫自己,不能不详察。
派遣差役,使用权谋,(如果不慎,)多方补救,侥幸得以脱免,所损耗的(精力)已经很多了,不如开始时就谨慎一些而不去做。
司马微《坐忘论》中说:「与其在做错事之后巧言掩饰,倒不如做事之前告诫自己。
」这是天下最精辟的言论,做官处理事务最重要的方法,(教育人)用力少可是成效显著的,没有超过这句话的。
人们真能记住这三件诀窍,哪里还会有后悔的事呢?。
直隶总督颜检与三十六字“官箴”
直隶总督颜检与三十六字“官箴”故事里的保定 | 直隶总督颜检与三十六字“官箴”2020-10-21 17:49“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以上即为著名的明代三十六字“官箴”,大意是:官吏不害怕我严厉,而害怕我廉洁。
百姓不服我的才能,而服我的公正。
办事公正,百姓就不敢怠慢;居官清廉,属下就不敢有所欺瞒。
为官公平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做官清正廉明,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
据考证,三十六字《官箴》的雏形出自明初学者曹端之口,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曹端死后百余年,明代另一学者洪应明提出了公生明、廉生威的说法。
后来山东巡抚年富在此基础上创作撰写出了后世广泛流传的三十六字“官箴”。
官箴,是劝诫居官为政的格言警句。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官箴警语,如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撰写的24句96字官箴、自宋朝开始立在州县衙门内的16字“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南宋吕本中的《舍人官箴》,其中“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大家都耳熟能详。
然而,上述这三十六字“官箴”不仅同样有名,还与直隶总督颜检以及颜氏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山东泰安知府颜希深(直隶总督颜检之父),偶然在其衙署内的残壁中发现此碑文,感触颇深,遂将此碑重刻,并附以跋文,立于署内西厢房,当作座右铭。
同时,他将三十六字“官箴”传给子孙,教导他们牢记前贤做官格言,以“公”和“廉”来严格要求自己。
嘉庆二十年(1815年),时任浙江巡抚的颜检,将此官箴刻石制碑,镶嵌在杭州住所墙壁上。
后来颜检出任直隶总督,又将拓片带到了直隶总督署。
道光二年(1822年),颜检之子颜伯焘到陕西任延绥道,将官箴拓片带到陕西,道光四年(1824年)颜伯焘请托长安知县张聪贤重加摹刻,“置碑洞以广其传”,张聪贤遵嘱勒石立碑,这就是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三十六字官箴碑。
《官箴》及由来
《官箴》及由来〔宋〕吕本中一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
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
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司马子微《坐忘论》云a:“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
”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
人能思之,岂复有悔吝耶!二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b。
如文字、历、引之类c,皆须明白,以防中伤。
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详知也。
三孙思邈尝言:“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侈于远,如此则人事毕矣。
”实当官之要也。
(《宋代官箴书五种·官箴》)注释:a 司马子微:名承祯,唐代道士,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
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其《坐忘论·真观》曰:“虽则巧持其末,不如拙诫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
是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
”b 关防:戒备,防备。
c 文字:指公文、案卷。
历:历子,宋代记录官员政绩功过以备考课升降之用的簿子。
引:錢引,北宋崇宁、大观年间改交子为钱引。
大意:一当官的基本准则,只有三条: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勉。
懂得并遵守这三条准则,就可以保住官位与俸禄,就可以远离耻辱,就可以得到上级的重视,就可以得到下级的支持,这才算真正懂得怎样立身行事。
但是世上做官的人,面对财货、遇到事情不能自我克制,常常自以为事情未必会败露,抱着这种未必会败露的侥幸心理,就什么坏事都敢做了,常常到了事情败露时还不能收手。
所以居心做事,开始就要做好自我防范,这是不能不了解的。
假如使用权变智略,千方百计地弥缝,即使侥幸免祸,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很多,哪比得上当初就不做违法违规的事安稳呢!司马子微的《坐忘论》说:“与其等到后来出了事才用尽机巧加以弥缝,不如当初就老老实实地防范。
十大廉政用典
以下是部分廉政用典:
1.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南宋官员吕本中在其所著《官箴》中说:“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
”他认为遵守了“清、慎、勤”这三条法则,就可以保住官位,远离耻辱,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下属的拥戴。
2.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此句强调了公正无私、廉洁自律的为官之道。
它意味着真正的贤者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判断力,能够秉持公心,不徇私情,像公家的蜡烛一样,不会为了私利而偏袒任何一方。
这些典故都强调了为官者应该具备清廉、公正、勤勉等品质,做到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廉洁自律。
这些品质也是现代社会对公务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
如需更多信息,可阅读廉政主题的文化作品。
官讳经 便宜十六册 官箴
官讳经[王阳明]情讳篇:情显机现也,情隐人秘也。
逢凶不怒,遭忌勿怨。
困用小人,顺恕君子。
理不压众,勇非无忌。
懦者改志,智者改策也。
言讳篇:言不可尽善,善不可尽言。
奸意莫从,上心必察。
人恶者难辨,人敬者勿表。
真言求功,虚言求幸。
诚不容欺,才不及历矣。
行讳篇:寄上有终也,疑下有毁也。
德非力取,名由难得。
卑者勿傲,谋者不谗。
掩行避灾,律行防祸。
敌小害大,智深险少矣。
事讳篇:除弊难为也,奉上必醒也。
忠不保身,功不保权。
刚不致胜,柔不致败。
畏苦者不贵,享乐者非福。
众望莫负,仁心长存焉。
荣讳篇:悖法失荣焉,忘恩失本焉。
智者分忧,善者救民。
不以荣喜,莫以权骄。
君子荣而不富,小人贵而不寿。
与愚不辨,与强不责也。
辱讳篇:自辱堪生也,人辱堪忍也。
少智者辱,多思者善。
用奸害己,信人生乱。
人贱求贵,事变求节。
君子无畏,明者罢争哉。
进讳篇:士傲命蹇焉,力弱事艰焉。
下不言能,上不弃庸。
小人傍奸,智者使术。
慎行无阻,政昏不为。
改过人强,行苛人弱矣。
退讳篇:君子求退勿迟,智者位尊难安。
奸出忠退,权失祸至。
拒恶必坚,辅贤必明。
观人知患,识广知舍。
小人无退,善者无心矣。
便宜十六策【诸葛亮】【治国】治国之政,其犹治家。
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
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
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
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
【君臣】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
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
两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
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
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
君谋其政,臣谋其事。
政者,正名也;事者,劝功也。
君劝其政,臣劝其事,则功名之道俱立矣。
是故,君南面向阳,着其声响;臣北面向阴,见其形景。
声响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
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
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
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
清代官箴书中的为官之德和从政之道
清代官箴书中的为官之德和从政之道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岑大利官箴书,是中国封建政权训导官宦从政治国的官方典籍。
它产生于战国,成熟于汉唐,发达于宋元,大盛于明清。
其作者有皇帝、大臣,但更多的还是州县官员和幕僚。
清代的官箴书集中国历代官宦的从政经验和为官道德之大成。
与前代的官箴书相比,它主要面向基层官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据不完全统计,清代的官箴书约有500余种,包括训诫格言、公犊选编、州县官入门、幕学书、传记汇编、从政自传和统治艺术汇编等多种形式。
清代的官箴书突出反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封建政权官吏的为官之德和从政之道的宝库。
一为了保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清王朝的统治者们继承儒家文化的伦理观和统治术,运用各种方式教育其各级官吏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
官箴书因其特有的教化功能而受到重视。
实际上,自明清以来,由于官场竞争日益激烈,官宦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尤其是大量“新手”入仕,迫切地需要学习和研究官场之道。
于是,官箴书大行其道,得以风行和发展。
清代官箴书的第一类内容是阐述官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载有这部分内容的官箴书在全部官箴书中占有相当比重。
那么,清朝统治者们希望自己的官员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和行为呢?从官箴书中大量的为官训诫里,可以梳理和概括出公、仁、清、慎、勤、诚、敬、和、宽、忍等10项要旨。
所谓公,就是官员应以国家利益为己任,去私心,树公心,正确地行使权力,公平执政。
所谓仁,就是官员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
“视小民如儿女,知养知痛,见饥寒困苦者,酸鼻痛心,如自家子孙失所,见昏愚凶悍者,抚膺顿足,如自家子弟颛蒙,汲汲皇皇。
”[1]只有官员爱民,民才能听从他的话,就像听家长的话一样。
所谓清,就是官员应律己以廉,以廉为美德。
贪污,是官的丑行。
官不廉就像女不洁。
不廉的官员即使有其他美德,也不足称道。
官员怎样保持清廉?就是要省嗜欲,崇节俭。
欲望多了,花费就多,薪俸就窘迫,就要想办法弥补不足。
古代廉官为官之道的官箴
古代廉官为官之道的官箴古代廉官为官之道的官箴:一、清正廉洁1.清官廉洁,无私无悔。
权贵之门不为借口,金钱之势绝不妥协。
2.公正无私,执法必严。
审案公平,公道无私,绝不受贿受利。
二、恪守职责1.严于律己,守正不移。
官职责任,恪尽职守,务使铁面无私。
2.尊重法度,勿越职权。
遵循法律,依规行事,不以权力为傲。
三、公正执法1.以法立政,不为权势所倾。
凡事以法律为准绳,绝不为权势所动摇。
2.依法办案,公正无私。
不分贵贱,不论亲疏,坚持公正执法。
四、廉洁自守1.谨言慎行,避嫌远疑。
言行慎重,言必思考,远离一切可疑之事。
2.官清民宽,廉而不傲。
威严有度,清正廉洁,绝不傲慢侮民。
五、勤勉尽职1.勤政务实,尽心尽力。
兢兢业业,勤奋尽责,为民勤政、尽职尽责。
2.勤奋踏实,细心推进。
耐心细致,追求进步,时刻保持一颗奋斗之心。
六、身心力行1.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官德高尚树榜样。
2.保持心态,不受干扰。
坚持正道,不为外物左右,保持良好心态。
七、弘扬廉政1.严惩腐败,从严从快。
对腐败行为,坚决依法从严从快查处。
2.廉政教育,树立榜样。
以廉政教育为核心,宣传廉政正气,树立榜样。
以上是古代廉官为官之道的官箴,这些官箴体现了清廉官员所应秉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威望、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吕本中官箴三条当官原则
吕本中官箴三条当官原则
吕本中的官箴三条当官原则是:
1. 清廉:为官要清廉,节俭朴素,不贪财,不好色,不弄权。
2. 谨慎:慎重为官,谨慎用权。
一是做到不专权。
善于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包括不同意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不搞一言堂,不专制武断。
慎防犯官僚主义、主观主义错误。
二是做到不乱权。
把权力看成是党和人民给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谋利。
三是做到不越权。
分清职权范围,遵纪守法,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当为则为,不当为不乱为,不目无法纪,不随心所欲,不胆大妄为。
慎防越权,滥用职权,失职、渎职。
3. 勤勉:勤奋好学,刻苦上进。
千古不可易 官箴
千古不可易官箴千古不可易---官箴文/呂本中(宋)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宰相吕公著的曾孙,以恩荫授承务郎。
因为是“元祐党人”子弟,绍圣初被免官。
南宋初,流落至湘、桂一带。
绍兴六年(1136)召赴行在(杭州),赐进士出身,任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
在南宋初年的政治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因得罪秦桧而罢官。
其祖父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家风濡染,吕本中也熟谙理学。
晚年深居讲学,因祖籍东莱,学者称“东莱先生”。
又因曾任中书舍人,因而人称“吕紫微”。
三十六字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官吏不害怕我的严厉而是害怕我廉洁,百姓不是对我的才能心服而是对我的公正心服;处事公正,那么官吏不敢有所怠慢;做人廉洁,那么百姓不敢有所欺骗。
处事公正就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做到秉公办事,能够获取群众的信任。
做人廉洁就能够形成威力,能够让人心服,能够得到百姓的厚爱。
不与人争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者,必有垂报于后,不可不思也。
惟不能少自忍必败,此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原文】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仁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
然事常至於敗而不能自已。
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
司馬子徽《坐忘論》云:『與其巧持於末,孰若拙戒於初?』此天下之要言。
當官處事之大法,用力簡而見功多,無如此言者。
人能思之,豈復有悔吝耶?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後為能盡吾之心。
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
故,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官箴》 不分卷 (宋)吕本中 撰
《官箴》(宋)呂本中撰●官箴紫微舍人呂本中居仁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然事常至於敗而不能自巳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司馬子微坐忘論云與其巧持於末孰若拙戒於初此天下之要言當官處事之大法用力簡而見功多無如此言者人能思之豈復有悔吝耶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後為能盡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故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事可移於官豈有二理哉當官處事常思有以及人如科率之行既不能免便就其間求其所以使民省力不使重為民害其益多矣不與人爭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進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過其初約於今者必有垂報於後不可不思也惟不能少自忍者必敗此實未知利害之分賢愚之別也予嘗為泰州獄掾顏歧夷仲以書勸予治獄次第每一事寫一幅相戒如夏月取罪人早間在西廊晚間在東廊以辟日色之類又如獄中遣人勾追之類必使之畢此事不可更別遣人恐其受賂巳足不肯畢事也又如監司郡守嚴刻過當者須平心定氣與之委曲詳盡使之相從而後巳如未肯從再當如此詳盡其不聽者少矣當官之法直道為先其有未可一向直前或直前反敗大事者須用馮宣徽惠穆秤停之說此非特小官然也為天下國家當知之黃兌罡?刂中嘗為予言頃為縣尉每遇檢尸雖盛暑亦先飲少酒捉鼻親視人命至重不可避少臭穢使人橫死無所申訴也范侍郎育作庫務官隨人箱籠只置廳上以防疑謗凡若此類皆守臣所宜詳知也當官既自廉潔又須關防小人如文字曆引之類皆須明白以防中傷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詳知也當官者難事勿辭而深避嫌疑以至誠遇人而深避文法如此則可以免前輩常言小人之性專務苟且明日有事今日得休且休當官者不可徇其私意忽而不治諺有之曰勞心不如勞力此實要言也徐丞相擇之嘗言前輩盡心職事仁廟朝有為京西轉運使者一日見監窯官問日所燒柴凡幾竈曰十八九竈曰吾所見者十一竈何也窯官愕然蓋轉運使者晨起望窯中所出煙幾道知之其盡心如此前輩嘗言吏人不怕嚴只怕讀蓋當官者詳讀公案則情偽自見不待嚴明也當官者凡異色人皆不宜與之相接巫祝尼媼之類尤宜疏絕要以清心省事為本後生少年乍到官守多為猾吏所餌不自省察所得毫末而一任之間不復敢舉動大抵作官嗜利所得甚少而吏人所盜不貲矣以此被重譴良可惜也當官者先以暴怒為戒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必無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豈能害人前輩嘗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詳處之謂也蓋詳處之則思慮自出人不能中傷也嘗見前輩作州縣或獄官每一公事難決者必沉思靜慮累日忽然若有得者則是非判矣是道也惟不苟者能之處事者不以聦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不以集事為急而以方便為上孫思邈嘗言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巳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侈於遠如此則人事畢矣實當官之要也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義至其子孫亦世講之前輩專以此為務今人知之者蓋少矣又如舊舉將及舊嘗為舊任按察官者後巳官雖在上前輩皆避坐下坐風俗如此安得不厚乎叔曾祖尚書當官至為廉潔蓋嘗市縑帛欲製造衣服召當行者取縑帛使縫匠就坐裁取之并還所直錢與所剩帛就坐中還之滎陽公為單州凡每月所用雜物悉書之庫門買民間未嘗過此數民皆悅服關沼止叔獲盜法當改官曰不以人命易官終不就賞可謂清矣然恐非通道或當時所獲盜有情輕法重者止叔不忍以此被賞也當官取傭錢般家錢之類多為之程而過受其直所得至微所喪多矣亦殊不知此數亦吾分外物也當官者前輩多不敢就上位求薦章但盡心職事所以求知也心誠盡職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當官遇事以此為心鮮不濟矣畏辟文法固是常情然世人自私者常以文法難任委之於人殊不知人之自私亦猶己之自私也以此處事其能有濟乎其能有後福乎其能使子孫昌盛乎當官處事務合人情忠恕違道不遠觀於已而得之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濟者也嘗有人作郡守延一術士同處書室後術士以公事干之大怒叱下竟致之理杖背編置招延此人已是犯義既與之稔熟而干以公事亦人常情也不從之足矣而治之如此之峻殆似絕滅人理嘗謂仁人所處能變虎狼如人類如虎不入境不害物蝗不傷稼之類是也如其不然則變人類如虎狼凡若此類及告訐中傷謗人欲寘於死地是也唐充之廣仁賢者也深為陳鄒二公所知大觀政和間守官蘇州朱氏方盛充之數剌譏之朱氏深以為怨傳致之罪劉器之以為充之為善欲人之見知故不免自異以致禍患非明哲保身之謂當官大要直不犯禍和不害義在人消詳斟酌之爾然求合於道理本非私心專為已也當官處事但務著實如塗擦文書追改日月重易押字萬一敗露得罪反重亦非所以養誠心事君不欺之道也百種奸偽不如一實反覆變詐不如慎始防人疑眾不如自慎智數周密不如省事不易之道事有當死不死其詬有甚於死者後亦未免死當去不去其禍有甚於去者後亦未必得安世人至此多惑亂失常皆不知輕重義之分也此理非平居熟講臨事必不能自立不可不預思古之欲委質事人其父兄日夜先以此教之矣中材以下豈臨事一朝一夕所能至哉教之有素其心安焉所謂有所養也忍之一事眾妙之門當官處事尤是先務若能清慎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辦書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此處事之本也諺曰忍事敵災星少陵詩云忍過事堪喜此皆切於事理為世大法非空言也王沂公常說喫得三斗釅醋方做得宰相蓋言忍受得事劉器之建中崇寧初知潞州部使者觀望治郡中事無巨細皆詳考然竟不得毫髮過雖過往驛劵亦無違法予者部使者亦歎伏之後居南京有府尹取兵官白直點磨它寓居無有不借禁軍者獨器之未嘗借一人其廉慎如此故人龔節亨彥承嘗為予言後生當官其使令人無乞丐錢物處即此職事可為有乞丐錢物處則此職事不可為蓋言有乞丐錢物處人多陷主人以利或致嫌疑也前輩嘗言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此亦要言私罪固不可有若無公罪則自保太過無任事之意范忠宣公鎮西京日嘗戒屬官受納租稅不要令兩頭探或問何謂公曰賢問是也不要令人戶探官員等候受納官員不要探納者多少然後入場此謂兩頭探但自絕早入場等人戶則自無人戶稽留之弊官箴終昉顓蒙之資蚤膺吏事塵囂馳騖無所津梁既得此書稍知自勉敬鋟于梓與有志者同之寶慶丁亥歲三月既望永嘉陳昉謹書附錄:官箴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宋吕本中撰本中有春秋集解巳著録此乃其所著居官格言凡三十三則宋史本中列傳備列其著作之目不載是書然藝文志雜家類中乃著錄一卷此本載左圭百川學海中後有寶祐丁亥永嘉陳昉跋葢卽昉所刋行或當日偶然題記如歐陽修試筆之類本非有意於著書後人得其手稿傳寫鐫刻始加標目故本傳不載歟本中以工詩名家然所作童蒙訓於修巳治人之道具有條理葢亦頗留心經世者故此書多閲厯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卽揭淸愼勤三字以爲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王士禎古夫于亭雜錄曰上嘗御書淸愼勤三大字刻石賜内外諸臣案此三字吕本中官箴中語也是數百年後尚蒙聖天子採擇其說訓示百官則所言中理可知矣至其論不欺之道明白深切亦足以資儆戒雖篇帙無多而詞簡義精固有官者之龜鑑也(四庫全書總目·史部·職官類)。
警世格言
警世格言1、莅官以勤,持身以廉,事上以敬,接物以谦,待人以恕,责已以严,得众以宽,养知以恬,戒谨以独,询谋以佥,箴规语汝,夙夜式瞻。
语出宋·无名氏《爱日斋丛钞》在任的官员要勤政,保持自身廉洁,对上司要尊敬,接待来访者要谦恭,对待别人的过错要原谅,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待民众要宽大为怀,养成淡泊名利的品德,在独处时要注意自律,研究计策时要听从大家的意见,我写给你的这十条箴规,你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认真看看。
以上是周益公送子周纶赴杭州临川郡(今江西省内)做通判时写给儿子的《十箴》。
2、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我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
语出宋·包拯《包拯家训》这是包公的家规,用以昭示自己的后人,如有做官者,1不得贪赃枉法,否则活着不准进包家的大门,死后不准葬于包家的坟茔,如不遵从,就不认其为包家的后代。
3、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语出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康熙四十六年朝廷命名各地举荐贤能官,德才卓越的江苏按察使张伯行却没有被举荐。
康熙帝素识其人,亲自举之为福建巡抚,并赐给他“廉惠实猷”的榜额。
张一任巡抚,更加廉洁自励,被康熙誉为“江南第一清官”。
4、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语出明·郭允礼《官箴》。
据史书载:明代官俸微薄,各部尚书全年的俸银不过152两,法定俸银不足维持生计,但他们的主要收入不在于此,而在下级官员的馈赠。
“各省总督馈赠一次可10倍于年俸。
”一级一级的馈赠,排到七品“芝麻官”便直接搜刮老百姓··一个王朝就是这样颓败的。
郭允礼身为明朝的知县,2书此《官箴》是有感而发,为官之本最重要的莫过于两点:一是公,二是廉。
《家训十则》之《官箴》解读
《家训十则》之《官箴》解读张岳崧于道光元年题写的金字牌匾。
读圣贤书,任国家事,一命亦堪济物,大官岂以庇身?既教养之恩,受诸朝典,况忠爱之义,得自性生。
凡内外之攸司,胥恪供其职份。
八柄以驭荣辱,一皆君恩;六计尚廉操守,先乎臣节。
苟簠簋不饰,既蠹国而病民。
况贪赂有条,将殒身而辱族。
清、慎、勤,入官之本;才、智、勇,应务之资。
勿徇私而误公,勿见利而忘害,勿偏执一已之见,勿信僚友之言,勿听僮仆而骄纵为奸,勿信役胥而骚扰为害。
事上惟敬,勿谄谀以取荣。
接下思恭,勿凌傲以肆志。
勿视其位如旅舍,虽一日亦我官常。
勿谓其职有尊卑,虽一民皆我赤子。
刑可除暴,明断以济仁慈。
俭可助廉,用度毋忘寒素。
略举梗概,推广设施,励循良以报国恩,建勋名而光族党。
——《官箴》《官箴》为张岳崧制定《家训十条》之首篇,该篇既表达了张岳崧对族人的勉励,又是他为官的标准。
可以说,张岳崧一生对《官箴》中所提到的主要内容身心践行,是对其为官一生的忠实写照。
《官箴》释义:读圣贤书,任国家事,当一个小官也应该全力服务社会,当大官怎么能只顾自身?既然自己身受父母教养的恩惠,就应该回报社会,更何况忠君爱民的道理,是天性生成的。
凡份内份外所管的事,都要恭敬地做好自己供奉的职务。
“八柄”(古代君王驾驭臣下的八种手段,即爵、禄、予、置、生、夺、废、诛)是辨明自己得到荣誉和耻辱的标准,这些都是君王的恩典。
“六计”(古代考察官员的六项标准)最看重的是廉洁的操守,比当臣下的气节更重要。
如果“簠簋不饰”(簠簋,祭器名;不饰,不整齐;喻为官不廉洁),既腐蚀国家又残害百姓,何况贪污和受贿有惩罚的法律条文,受惩罚不但自己性命不保还使家族受耻辱。
清廉、谨慎、勤奋,是当官的基本条件;才能、智慧、勇敢,是对付政务的基本资格。
不要徇私情而误公务,不要看到利益就忘记危害,不要偏执于自己个人的见解,不要轻信幕僚和亲友的话,不要听任僮仆骄纵而作奸犯科,不要轻信衙役胥吏而骚扰地方危害百姓。
《刘基·官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刘基·官箴》原文注释与译文上维天生民①,倮倮蚩蚩②。
有欲罔制③,乃豹乃螭④。
爰立之君⑤,载作之师⑥。
式养式教⑦,毋汩秉彝⑧。
嗟尔司牧⑨,代君抚绥(11)。
君禄我食,君令我施。
邦本弗固(11),庶事咸堕。
(12)。
受寄匪輶(13),敢不肃祗(14)。
治民奚先(15),字之以慈(16)。
有顽弗迪(17),警之以威。
振惰奖勤(18),极艰息疲(19)。
疾病颠连(20)我扶我持。
禁暴戢奸(21),损赢益亏。
如农植苗,蚤夜孜孜(22)。
涝疏旱溉,无容稗秕(23)。
如良执舆(24),顺以导之。
无俾旋泞(25),强策以驰(26)。
慈匪予爱(27),帝命溥时(28)。
威匪予憎,国有恒规(29)。
弱不可陵(30),愚不可欺。
刚不可畏,媚不可随。
无取我便,置人于危。
无避我谤,见义不为。
天鉴孔昭(31),民各有思。
惠之斯怀(32),推之乃离。
誉不可骄,器恶满欹(33)。
谤不可怒,退省吾私。
人有恒言,视民如儿。
无反厥好(34),以暴予知(35)。
是用作箴,敢告执羁(36)。
中在昔隆古(37),分封国都。
付之以民,俾养勿瘏(38)。
上下协心,各保乃区(39)。
明庶考绩(40),昭哉范模(41)。
秦废圣制,代德以俎(42)。
刀笔之权(43),始归吏胥(44)。
弄法舞文(45),聋痴瞽愚(46)。
流波至今,一任簿书(47)。
行立公庭,如雁如凫(48)。
我欲是求,我利是趋。
摩揣官情(49),以逞觊觎(50)。
官惟好货(51),我甘以苴(52)。
官惟好名,我逢以谀。
官惟畏嫌,我疑以污。
官惟好惰,我淫以娱。
官惟好猜,惑以多途。
官惟好威,道以掊墟(53)。
语默有为,俯仰有须(54)。
觇容察辞(55),助忿乘愉。
法度盈口,奸邪满躯。
虫智迷昧(56),欺庸陷迂。
俾好作恶,以紫为朱(57)。
未获官心,妪妪儒儒(58)。
亦既获止(59),如登天衢(60),傲兀民士(61),凭陵里闾(62)。
恶积祸来,官与之俱。
人有恒言:遇吏如奴。
中国古代官箴十条
中国古代官箴十条谚云,不知为吏,视已成事。
纵览古籍,从历史这面大镜子里,不仅可以照见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发展轨迹;同时亦可以看到几千年来,官对政治社会所发挥的建设性与破坏力、正能量与副作用之经验教训。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云:“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
”谨从古籍中撷取十个句子,试述善政需具什么官。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时至今日,许多基层单位的各类选举,仍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正”字来计票。
这是因为政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个“正”字。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孔子屡屡强调,从政者首先要“以身为本”,率先垂范。
《论语·颜渊》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子路》亦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政治的实践者与实行者,官一旦失“正”,便丧失了影响力与合法性。
故《盐铁论·疾贪》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好官必然是贤良方正之表率,好官是看得见的哲学。
二、嗜欲深者天机浅俗话说,官迷心窍能作恶。
恶有多端,要者两点:官无大小,一沾财色,其余便不足观。
《说苑·谈丛》有言:“毒智者莫甚于酒,毁廉者莫甚于色。
”《庄子·大宗师》亦云:“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左传·桓公二年》概括得更到位:“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宠”者恩色也,“赂”者财贿也,“章”者彰扬也;卖官渔色,蕴利生孽,贪人败类,公然交接!吏治腐败乃最大腐败,它直接败坏官纪世风。
俗话说,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三、水失鱼犹为水也民是衣食父母,官是管家公仆。
据《尸子》记载,孔子问其高足子夏,什么是为君之道?子夏对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句十分流行的谚语——水无鱼依然是水,鱼无水一日难活。
它精当而深刻地道破了官民之关系,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脱离群众,不敢偏离群众路线。
治道有常,利民为本;平易近民,民必近之。
修身十篇:从政《官箴》的经典语录
修身十篇:从政《官箴》的经典语录1,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丶曰慎丶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2,"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
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
3,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兄长,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然后为能尽吾之心。
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至也。
故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岂有二理士或!4,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如文字历引之类,皆须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详知也。
5,前辈尝言史人不怕严只怕读。
盖当官者详读公案,则情伪自见,不待严明也。
6,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易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疏绝,要以轻心省事为本。
7,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相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8,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见习为急。
不以集事为急,而以方便为上。
9,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致其子孙,亦世讲之。
10,当官处事,务合人情,忠恕违道不远,观于已而得之,未有舍此二字,而通用济者也。
11,当官大要,直不犯祸,和不害义,在人精详酌之尔,然求合于道理,本非私心专为已也。
12,忍之一事,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
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
13,"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
此亦要言,私罪不可有,弱无公罪,则自保太过,无任事之意。
14,当官处事,但务着实。
如涂擦文书,追改日月,重易押字,万一败露,得罪反重。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反复变诈,不如慎始。
总督署里的官箴
总督署里的官箴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总督署官员必须恪守职责,忠实履行工作职责。
我们的官箴如下:
1.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2.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3.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清醒,不断提升政治素养。
4. 廉洁自律,依法履行职责,严格规范谈话、会见等行为,不接受与工作无关的任何礼品、款待等。
5. 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心怀感恩。
总督署官员要严格遵守官箴,不违法、不作恶,以勤政廉政和服务公众为己任。
古代官箴:清、慎、勤
古代官箴:清、慎、勤古代官箴:清、慎、勤时间:2018-04-23 12:57:46 来源:《法治吉林建设研究》编辑:编辑部浏览次数:24箴,劝告和劝戒,如箴言、箴规。
把清、慎、勤合在一起作为官箴,始见于晋代李秉《家诫》:“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
”宋代吕本中在《官箴》中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清。
即清廉。
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
”宋代真德秀说:“律己以廉。
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
不廉之吏,如蒙不洁,虽有他美,莫能自赎。
”宋代包拯一针见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御定人臣儆心录》载:“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
层累而下,诛求勿已,害必加于百姓而患仍中于邦家,欲冀太平之理不可得矣。
”《牧令书辑要》曰:“公生明,廉生威。
士不畏吾严而畏吾公,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廉。
廉能之吏,上司贤之,百姓爱之,身名俱泰,用度常觉宽然。
而贪污之吏,朘民之膏,吮民之血,卒之身败名灭,妻子流离。
”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为官清廉,一要以德养廉。
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律己以廉,戒除贪心,“尚名节而不苟取”。
二要以法致廉。
使欲贪者无机可乘,一旦贪污,严惩不贷。
包拯家训把依法致廉的严重性讲到了极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三要节俭养廉。
《学治臆说》指出:“用财宜节,不节必贪。
故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
”慎。
即谨慎。
一言一行,小心慎重。
《居官镜》载:“行不放逸,语不宜泄,谓之慎。
”一要谨言慎行。
武则天在《臣轨》说:“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故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
”二要理事谨慎。
清代高廷瑶说:“夫居官之要,莫要于谨言慎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箴十条
李建永
人民日报 2013年06月05日
谚云,不知为吏,视已成事。
纵览古籍,从历史这面大镜子里,不仅可以照见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发展轨迹;同时亦可以看到几千年来,官对政治社会所发挥的建设性与破坏力、正能量与副作用之经验教训。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云:“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
”谨从古籍中撷取十个句子,试述善政需具什么官。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
时至今日,许多基层单位的各类选举,仍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正”字来计票。
这是因为政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个“正”字。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孔子屡屡强调,从政者首先要“以身为本”,率先垂范。
《论语•颜渊》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子路》亦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政治的实践者与实行者,官一旦失“正”,便丧失了影响力与合法性。
故《盐铁论•疾贪》云:“欲影正者端其表,
欲下廉者先之身。
”好官必然是贤良方正之表率,好官是看得见的哲学。
二、嗜欲深者天机浅
俗话说,官迷心窍能作恶。
恶有多端,要者两点:官无大小,一沾财色,其余便不足观。
《说苑•谈丛》有言:“毒智者莫甚于酒,毁廉者莫甚于色。
”《庄子•大宗师》亦云:“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左传•桓公二年》概括得更到位:“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宠”者恩色也,“赂”者财贿也,“章”者彰扬也;卖官渔色,蕴利生孽,贪人败类,公然交接!吏治腐败乃最大腐败,它直接败坏官纪世风。
俗话说,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三、水失鱼犹为水也
民是衣食父母,官是管家公仆。
据《尸子》记载,孔子问其高足子夏,什么是为君之道?子夏对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句十分流行的谚语——水无鱼依然是水,鱼无水一日难活。
它精当而深刻地道破了官民之关系,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脱离群众,不敢偏离群众路线。
治道有常,利民为本;平易近民,民必近之。
《韩诗外传》云:“善为上者不忘其下。
诚爱而利之,四海之内,阖然一家;不爱而利之,子或杀父,而况天下乎?”
四、堂上远于百里
官越大,越容易受蒙蔽。
所谓身边人,不乏“鹰眼鹿耳八哥嘴,狐狸脑袋兔子腿”。
《管子•法法》有言:“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
”也许身边人咬耳朵所说的话,完全是十万八千里外没影儿的事!此谓之“灯下黑”。
故选好身边人,既关乎事业成败,亦涉乎心身劳逸。
有道是,劳于取人,逸于治事;逸于取人,劳于治事。
古者舜帝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故《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曰:“贤君良上,必自择左右始。
”俗谚亦云,不认得字是假瞎子,不认得人是真瞎子。
五、用贤无敌是长城
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
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具有差异性,智愚贤不肖是一种客观存在。
俗话说,满地都是树,做梁的做不了柱。
还说,只有不会打仗的将,没有不会打仗的兵。
故《尚书•武成》主张:“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韩非子•显学》则强调官要由最基层发掘、从实践中选拔:“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墨子•尚贤上》更提议官要能上能下:“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历史上讲到治世典范,言必称汉唐。
何哉?《贞观政要•崇儒学》载唐太宗语:“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颁诏曰:
“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
”向来得人者兴,失人者崩;黄金累千,不如一贤。
俗话说,有了千里马,何愁千里路?故杜牧诗云:“用贤无敌是长城。
”
六、不以私事害公义
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史籍中关于祁奚推举解狐、赵武力荐邢伯子、咎犯保举虞子羔之类的故事,书之不绝如缕。
解狐之于祁奚,伯子之于赵武,子羔之于咎犯,皆仇家也;然而祁奚等人却能因公举仇,为国输才。
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特载赵武之言:“私仇不入公门。
”《说苑•至公》亦录咎犯之语:“不以私事害公义。
”大道容众,大德容仇,公门之内无私怨。
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其此之谓乎?
七、务学不如务求师
《论语•子张》载子夏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仕与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问题是,向谁学?如何学?最普遍的办法:一向书本学。
但要克服本本主义,尽习常规,囿于成法,何来创新?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二向实践学。
现实是杰出的老师,社会是广阔的大学。
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
三向大众学。
《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谚云,圣人学众人,众人学圣人。
然而,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最经济、最实用、最有效的方
法是,把师傅请到身边来,人伴贤良智转高。
《韩诗外传》云:“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
”故《法言•学行》强调:“务学不如务求师。
”
八、分熟不如分腥
善于调动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为官的必备素质。
《墨子•尚贤上》云:“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物”是奖赏,是动力;“术”是技艺,是能力。
“物”对“术”之积极性调动,就在于赏罚;赏罚之本,在于劝善惩恶。
因此,赏疑惟重,罚疑惟轻;赏之愈亟,功效愈速;罚之愈公,惩效愈明;赏罚不明,则万事不成。
故《说苑•政理》云:“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战国策•秦策一》亦云:“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尽管世人皆知,赏罚者利器也,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然而历朝历代之主官大员中,从来不乏《墨子•尚贤中》所言“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
吝官们大玩“吊肉跌死猫”把戏,结果是鱼也吊臭了,猫也叫瘦了!
九、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并非说治大国就像炒小菜那么轻松自如。
此语关键词在“小鲜”。
河
上公注《老子》曰:“鲜,鱼也。
”《说文解字》亦曰:“鲜,鱼名,出貉国。
”《韩非子•解老》讲得很透彻:“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政令不能擅出多变,就像煎鱼不可来回翻动,以免搅得色恶肉烂。
故《尚书•毕命》云:“政贵有恒。
”倘政策没有连续性,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若主官没有稳定性,亦不可能负起责任。
俗话说,常调之官好做,家常便饭好吃。
十、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担职为官,当有所作为,既要有现实责任感,更要有历史使命感。
起点决定终点,视角决定视野。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立德、立功、立言”之人生三不朽说,而官是最有机会和条件去实现的。
《论语•泰伯》录曾子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官也是有责任和义务必须担当的。
自古做官就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难事业。
《论语•子路》云:“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史籍中记述“难”与“不易”诸事件,最深切著名者莫过于《春秋》,既有治世典型,更多反面教训。
故《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说苑•建本》亦云:“有国者不可以不学《春秋》……《春秋》,国之鉴也。
”莫要轻看历史的价
值和意义,数千年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的深层积淀与文献珍存,乃先民以生命抒写并赐予后人的无价瑰宝!从来历史虚无主义者,也往往是现实鬼混主义者。
有道是,行之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读一读《春秋》,不仅可以知兴替、明治道,亦可以照镜子、鸣警钟。
为官一任,守土有责。
谚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