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新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这已被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因此,党的十四大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提法的变换问题,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首先,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我们囿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再存在商品经济的论述,不顾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完全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我国改革实践的新经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进一步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5年,党中央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三大任务之一写进了“七五”计划建议。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的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立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重申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问题。回顾这些年来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在理论上我们已经确认了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只是把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观念上仍未摆脱市场经济即是资本主义的阴影,对市场经济中适应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些作法,如实行股份制、开设证券交易所、实施破产法、企业兼并等统统规为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拒绝使用。其结果,是将我们的商品经济变成了没有市场的一种抽象、残缺不全的商品经济。通过这十几年的实践,在理论上我们终于走出了误区。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表明了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以及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在认识上的深化和提高。因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它不仅有一般的商品市场,而且有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广泛的市场体系,它能通过供求、价格、竟争等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节约和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显然,只有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在理论上才是彻底的。它不仅从根本上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而且也把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这比抽象地讲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更科学、更准确。所以,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之后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不仅是对“恐资病”、“恐市病”的理论和思潮的冲击,而且也表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走出条块分割、信号扭曲、资源难以合理配置的商品经济初级阶段,开始向更高一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计划与市场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开始形成了有机结合的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机制。其次,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之所以遇到种种困难,其深层次的根源,都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冲突。在实践中,由于现存的经济体制下不适应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失真的市场信号和市场短期利益的吸引作用,形成了产销严重失衡,计划管不了市场,市场不反映计划。我国大陆沿海带的珠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山东半岛和闽东南地区、由于率先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束缚,走向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因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小龙”。实践证明,要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目标首先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只能是加快走向市场经济的步伐。很显然,经济体制改革按市场

经济的要求和原则来进行,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彻底改革高度集中的旧计划经济体制,按市场经济原则确立市场主体,改革企业体制。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要确立其主体地位,最起码的要改善公有制内部生产权组织结构和产权管理,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法人实体,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二,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市场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