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化比较与唐宋文化转型
中国文化鉴赏课本答案
中国文化鉴赏课本答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参考绪论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
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第一章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居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文化中心地区,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
中国农业区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也给我们民族与外界交流带来地理障碍。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2、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中国社会的多元结构相互配合,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过渡到后期,中国文化日益显露出凝重的保守性格。
宋元以后,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格,较之汉唐已有明显的衰退。
明清之际,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科技文化,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
美学——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
《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读书笔记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王盈盈学号:10243140完成日期:2011年12月15日一、科举制度安排的不断完善,其他相应制度安排的相互作用、影响,共同对于新的社会变迁、文化转型产生影响、作用,并且与这一新的社会变迁、文化转型产生相互影响、作用,双向建构过程、互为因果。
(导论: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P021倒数第六行)自我理解:众所周知,科举制度起于隋朝,在经过隋唐的开科取士后,来到宋朝时,这个制度应该来说是相对完整了。
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了完备和强化和当时的一些所谓文教政策是有着很大的联系的,而其的强化对当时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的是,宋朝是在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中建立而来的,因此,几乎可以说是整个宋朝,一直都是比较重视文官的。
在宋朝建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措施,即在政治上更加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兴修水利,注重农产品、手工业品,也由此繁荣了所谓的商品经济;在科学技术方面,那就更不必说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刘方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就在于此了,这些制度相互影响后,使整个宋朝的城市不断繁荣,也由此发生了一种审美文化的转型。
二、新的社会制度、体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不断建构中生成的,并且包含了“自发社会秩序”的扩展。
(导论: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P021倒数第三行)自我理解:我们暂且不去论制度体制是否是一次性完成的,不管是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在宋朝,新的社会制度,在政治上包括官职制度,宋代的官职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而削弱了宰相以及其他下属官员的权力。
官员的品阶有时候是与其实际的权力相互分离的,这也并不是一次性就完成的。
纵观历史,从秦大一统一来,两个主要矛盾一直贯穿着整个历史进程,第一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第二则是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矛盾。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封建集权的加强,这种社会体制在不断建构中逐渐走向兴盛。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书籍绪论习题一、为何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答: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经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渐实现自己价值观点的过程。
其表现即有自然相貌、形态、功能的不停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集体素质的不停提升和完美。
二、如何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差别?答: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实质差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到的生计方式,其涵盖面特别宽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清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对于物质创建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建活动及其结果,主假如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
三、文化构造的四层次包含哪些内容?答:对文化的构造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民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民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仍是记着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如何认识和评论中国传统文化?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拥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设品,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代代相传的思想方式、价值观点、行为准则、一方面拥有激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拥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日的中国人,为我们创始新文化供给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要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答: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计和繁衍的最适合地域,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不论是物质的,仍是精神的,都是成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跟着农业区的扩大而流传。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持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阻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国音乐从古典到民间的转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传统。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形式多样化。
唐宋时期的音乐形式包括宫廷音乐、寺庙音乐、民间音乐等多种类型。
在宫廷音乐方面,唐代的宫廷音乐以宴会、祭祀等场合为主,曲调优雅舒缓,曲艺形式丰富多样。
宋代的宫廷音乐则更加注重音乐表现的情感,注重音乐的内涵与情绪的表达。
在寺庙音乐方面,唐宋时期的寺庙音乐主要用于佛教仪式和祭祀活动,音乐形式庄严肃穆。
在民间音乐方面,唐宋时期的民间音乐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曲调朴实自然,歌词真挚流畅,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真实感受。
二、音乐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唐宋时期的音乐表达方式包括器乐、声乐、琴曲、歌曲等多种形式。
在器乐方面,唐宋时期的器乐以“乐府”为代表,乐器种类繁多,演奏技巧高超,音乐风格典雅细腻。
在声乐方面,唐宋时期的声乐主要是诗词的吟唱,艺术家通过歌唱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在琴曲方面,唐宋时期的琴曲以古琴为主要乐器,曲调婉转动听,富有古典文化的艺术气息。
在歌曲方面,唐宋时期的歌曲以民间歌谣为主,歌词内容广泛,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三、音乐创作风格独特。
唐宋时期的音乐创作注重音乐的艺术性和表达能力,在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上具有独特性。
唐代的音乐创作注重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曲调明快舒缓,具有浓郁的节日气氛。
宋代的音乐创作则更加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涵表现,曲调婉转柔和,歌词含蓄细腻,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的感觉。
唐宋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独特,不仅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展现了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和才华。
唐宋文化转型
唐宋文化有何不同?论述唐宋文化转型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唐朝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朝代,文化可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空前繁荣来描述。
那时佛、道、儒等等都能很好的发展,所以那时的文化应该是古代的巅峰,大家频出,尤以“诗歌”为盛。
到后期“词”的发展也比较快。
同时“传奇”之类的文学也得到发展。
而宋朝因为推行理学,人们的思想得到禁锢,相对来说不够活跃。
所以讲究严格格律的“词”得到发展,但是受社会风气影响,词的题材也相对较窄。
当时的“平话”得到较快发展。
那么,唐宋文化是如何转型的呢?是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导致了唐宋文化的转型?有以下几个方面:1.均田制的瓦解均田制,即古代帝王将无主土地按人头划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唐朝均田制在唐朝中期遭到破坏而废止, 究其原因,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封建经济的发展,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2)官僚队伍的恶性膨胀, 人口的自然增加;(3)寺院经济的发达;(4)封建政府赋税的日趋苛重, 造成农民的大量逃亡和户籍的混乱。
至唐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空前盛行,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转化为私有土地,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政府已无地授田。
同时,唐政府对原来授田的农民横征暴敛,农民不堪忍受,庶族地主和自耕农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2.世俗地主取代门阀地主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1)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制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的等级意识逐渐淡化,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人格独立意识较以往更为强烈;自宋代开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租佃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大为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散的小农经济为封建政权的进一步极端专权提供了便利;3. 世俗地主的普遍化促使宋代教育呈现出平民化和普及化的趋向;(1)势家子弟在科举考试中的很多特权被取消;(2)对出身贫寒的考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以便其顺利应考;(3)扩大取士名额;(4)在学校制度方面,放宽中央一级学校的入学品级等次,扩大学生名额;(5)儿童启蒙教育获得了空前发展——大量的儿童启蒙读本问世4.国势的蜕变对士大夫心灵带来的巨大阴影;(1)经世者积极重新反省宇宙社会秩序——理学建构的直接动因;(2)避世者逃遁于现实之外,转而追求心灵的安适和沉醉于细腻的自我官能享受。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音乐文化转型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名家、乐理书籍的出现,为唐宋时期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在弘扬原有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外来文化,形成独特的音乐文化形态。
一、唐宋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以宫廷音乐为核心,歌舞音乐成为主流。
这一时期的音乐大量吸收了东方和中亚音乐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流传最广的是中亚古代庶民音乐加上当时中国音乐曲子编制的规律,对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代的宫廷音乐主要为雅乐,通过乐器演奏表达不同情感。
同时,唐代的院坊乐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如李白、白居易等。
宋代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突破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理论作品。
宋代的音乐发展,注重表达情感,以五音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
宋代的音乐也逐渐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曲式和风格,如诗词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
此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逐步走向成熟。
1. 影响的传统文化唐代是吸取中亚音乐文化的时期,而在宋代,更多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宋代的音乐不仅包括音乐本身,还涉及到了诗、书、画等其他艺术形式。
宋代音乐文化的传承延续了唐代的音乐传统,但又融入了其他的文化和艺术元素。
2. 求新求异的思潮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文人墨客及有识之士追求改革,大力倡导新文人、新诗、新画、新音乐及新风俗,对于传统的音乐有了新的要求。
这种求新求异的思潮,促进了唐宋音乐文化的转型。
中亚音乐文化在唐代传入中国,成为唐朝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音乐的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国际文化特色,吸收了中亚和东方民族文化的影响。
而在宋代,受到南北朝和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影响,音乐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总之,唐宋音乐文化的转型,是一个相对缓慢而又持续不断的过程。
中国文化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参考绪论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
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显然,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
但是二者有密切的联系: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
二者不应割裂开来。
第一章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居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文化中心地区,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
中国农业区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也给我们民族与外界交流带来地理障碍。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2、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中国社会的多元结构相互配合,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
唐宋文化比较与唐宋文化转型
唐宋文化比较与唐宋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唐宋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唐宋文化的转型。
首先,唐代文化强调儒家思想的传承,提倡士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唐代文化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学子们学习四书五经,对儒家的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和传承。
而宋代文化则更加注重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宋代士人不仅注重学术上的研究,还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很多的创新和发展,如宋词的兴盛、宋代文人画的繁荣等。
其次,唐宋时期对外交流与文化交流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外交和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唐朝开设了多条丝绸之路和海上航线,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而宋代则更加注重内政,对外交流的程度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宋代还是有一些对外文化交流的活动,如与辽、西夏等国家进行的外交交流,以及与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等。
第三,唐宋文化转型指的是从唐代到宋代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唐代文化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扬,而宋代文化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和创新。
宋代文化以程朱理学为主流,推崇“心学”思想,认为“知行合一”,并尝试将儒家思想与佛道两教进行融合。
这种转型也反映在士人的身份定位上,唐代士人更注重政治地位,而宋代士人则更注重文化地位。
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时期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最后,唐宋文化转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思想启示。
宋代的文化艺术成就和学术研究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后世文化的重要基础。
同时,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宋代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的文化成就在宋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和充满变化的两个时期,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和转变。
唐代文化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宋代文化更加注重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从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首先,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作曲家和音乐史学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大音乐家、作曲家韩愈、刘禹锡等人都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创新精神为后来的音乐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到了宋代,大音乐家蔡邕更是被音乐人们誉为“音律之师”,他的《平沙落雁·塞上曲》和《高山流水》等作品都为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风貌。
其次,唐宋时期的音乐格调更趋合理化与理性化。
传统的中国音乐倾向于依据“五音”、“六律”等传统道德伦理观来编排曲调和歌词,富有古典意味。
而唐宋时期的音乐家在音乐创作与表演中增加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如依据天文历法编排曲调和表演等。
这种理性化的思路和科技元素的加入,使得唐宋时期的音乐显得更加实用、流派多样、变化多样、博大精深,传承至今仍受大众喜爱。
再次,唐宋时期的音乐创新开创了中国音乐的国际地位。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不仅向内部的变化,而且向外部的联系和交流拓展。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从而导致了社会的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同时,由于对外交往的开放,唐宋时期的音乐也开始向外界传播,吸引了许多外国音乐家的目光。
在高度重视文化与艺术的唐宋时期,不少中外名音和文化人才往来互访,并开启了一段融合中西文化、它山遥近的音乐史上新篇章。
最后,唐宋时期的音乐为后世带来了广泛的历史价值。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不仅通过音乐作品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风貌,更是反映了中国音乐历史上坚定的创新和发展出路。
如今,唐宋时期的音乐已成为文化遗产,被无数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和重视。
总之,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型时期。
通过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中国音乐创造了许多新的历史价值,除了它的音乐创新和作品,还有其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精神等,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唐宋文化的变化趋势
唐宋文化的变化趋势
唐宋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时期的文化,其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风格的变化:唐朝文化注重豪放奔放的风格,尤以诗歌为主,兴起了“诗仙”李白等名家;而宋朝文化则以文言文为主,注重细腻、婉丽的表达,兴起了“文人”苏东坡等名家。
2. 雕塑艺术的变化:唐朝以佛教雕塑为主,追求形象的神圣和庄严;宋朝则以陶瓷雕塑为主,强调艺术的精细和审美感。
3. 经济繁荣导致的文化变化:唐朝的盛世经济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土壤,出现了许多文化盛况;宋朝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文化变迁,民间文化和市民文化兴盛。
4. 宗教文化的变化:唐朝主要受佛教文化影响,提倡出家修道;而宋朝则主要受儒家文化影响,注重家庭伦理和礼仪。
5. 科学技术的进步:唐朝的科技达到了较高水平,如制作了较为精密的钟表等;宋朝的科技更进一步,如磁针指南仪等的发明和使用。
总体而言,唐宋文化变化趋势的主要特点是由豪放向婉丽转变,由宗教向儒家转变,由佛教艺术向陶瓷艺术转变,同时也融入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
响。
唐宋文化比较
唐宋文化比较-------以唐宋儒学发展为例分析【摘要】唐宋时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是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使后人研究的热点,并将其主要分为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
本文主要是从唐代和宋代的儒学发展情况为例具体分析唐宋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要表现为唐代儒学的新变,宋代儒学的复兴以及唐宋转型的思想突破。
【关键词】唐代宋代儒学新变复兴文化转型“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易经》中的“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由此得知,“人文化成”便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即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就是以儒家传统经典为其依据,来教化人们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可知“文化”为文治教化之意。
而儒家思想是在周代周公制礼的基础上,由孔子继承下来,经其弟子门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
它是以“仁”、“义”为核心的一种治国思想。
自汉武帝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出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官方的指导思想来统治和治理国家,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运用的治国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傅乐成提出有关“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概念,他认为唐宋各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前者兼容并蓄,外来文化激荡较多,文化精神较为开放活泼,但安史之乱后,逐渐回归中国文化本位,儒学复兴,因此宋代可称为中国本位文化的建立期,他认为宋型文化具有高度成熟,发育定型,向内收敛的基本特征。
在儒学这一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唐代儒学的新变,宋代理学的发展,儒家文化的复兴等方面。
一唐代儒学的发展三教并存,儒为根本。
唐代统治者奉行“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力的统治工具在李唐治邦安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唐统治者们一方面徜徉于佛道之间,认真利用宗教的特殊作用来维护统治;一方面通过“三教论议”将佛道的宗教关怀与儒家的治世纲领对接,实现了三教共佐王化。
武宗灭佛从反面说明了宗教存在对于国家的意义,儒学才是唐王朝的意识形态。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对比研究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对比研究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文化精华和人才。
唐朝的文化被明代文学家刘基称作是文艺复兴之前的“撒玛利亚宝藏”,而宋朝的文化则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对比研究。
一、政治制度比较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唐朝实行的是一种有明确等级划分和分区管理的封建制度,其体制为“三省六部制”和“九品中正制”,中央集权高度集中。
相对而言,宋朝的政治制度更加分散,地方政权得到了更多的独立权力,行政制度为“三司六部制”和“两府四司”,政治体制逐步形成以“制度先行”的局面。
二、经济发展比较唐宋时期的中国经济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
唐朝时期,国家的财政主要依靠官府进行租税和公共贡献,商业贸易仍处于萌芽阶段。
而宋朝时期,强大的早期官僚资本主义使得商业贸易成为了主要经济形态,外贸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民财产总值不断增加,经济呈现出“市化经济”的特点。
三、社会制度比较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唐朝的社会制度以标准化为主,层次明确,地位等级化。
而宋朝则不同,强调自主个性,重视道德、知识、学问等方面的素质,是一个开放性更强的社会形态。
此外,宋朝也是一个更加安定和平的时期,社会安定度高于唐朝。
四、文化思想比较唐宋时期的文化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唐朝以诗歌、书法、绘画等为主要文化表现形式,文化基础在于儒家思想;而宋朝的文化则主要表现为理学和文学并举,注重知识、智慧的深入探究,更具洞见,更加突出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总结: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变迁、发展和创新。
唐宋文化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他们都达到了文化的巅峰,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
唐宋时期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文化,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道路。
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区别——以唐宋文人及其诗词创作为例
学术上来说 , 这样的区划法有更改 的必要 。” 他最早提 出了唐宋 从戎 ,希望通过建功立业来实现平生的理想 与抱 负, 宁为百夫 “ 在文化性质上是有显著差别 的。2 0世纪 7 0年代 , 台湾学者傅乐 长, 胜作一书生” 便喊出了这一 时期一代文人 的心声。另外 , , 由 成 先 生 又 提 出有 关 “ 型 文 化 ” “ 型 文 化 ” 唐 与 宋 的概 念 , 他认 为唐 、 于唐代文 网的宽疏和文禁的松弛 ,使唐代 士人普遍具有一股傲 宋各代表两种不 同的文化类 型 , 前者兼容并蓄 , 外来文化激荡较 岸 自负的狂妄气质 。这种气质使得唐代 土人充满 了文化创造的 多, 文化精神较为开放活泼 ; 但在安史之乱后 , 逐渐 回归中国文 活力 , 他们积极探索创作道路的多样性 , 在文化创作时往往能够 化本位 , 儒学复兴 , 因此宋代可称为 中国近世本位 化的建立期 。 直抒胸臆 , 毫无扭捏猥琐之态 , 他们的文化创作 因而充满着 自然 他认 为宋 型文 化 具 有 高 度 成 熟 、发 育 定 型 、向 内收 敛 的基 本 特 真挚的美 与清新纯真的气 息。 征, 唐代为士族文化构型 , 而宋代为庶族文化构 型 , 与时代科 这 宋代是在经过唐末五代的分裂割据 局面之后建立起来的封 举制 度 、 宋 时 期 不 同 的时 代 特 色有 关 。 唐 建王朝 ,统治者鉴于藩镇割据与军人跋扈 的历史教训 ,确立了 唐宋文化的不 同与 当时的社会生活有 紧密关 系 ,即唐宋之 “ 兴文教” “ 、抑武事” 的基本 国策 , 在分割军权 、 压抑武 人政治地 际所 发 生 的 社会 巨变 是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唐 宋 时期 正 处 于 中 国封 位的同时 ,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举制度 , 广泛吸收文人知识分子参 建社会从前期步人后期的重要转 折阶段 , 中唐开始 , 从 中国封建 加政权 , 逐步确立起 了文人 当政 的文官制度。 文人知识分子 的地 社会 内部的 自然 、 社会 、 历史等综合条件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 唐 位空前提 高,重文轻武” “ 逐渐成为社会风 尚。 宋代文人知识分子 宋社会面貌因此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从 而引发 了文化领域 内 的理想 、 信念和追求也 因此发生 了重大 变化 , 书中 自有黄金 受“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音乐文化转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迎来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发展,不仅在音乐形式、风格上有所转变,而且在音乐理论、乐器制作、曲艺创作等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唐宋音乐文化转型的特点与意义。
一、音乐形式与风格的转变在唐宋时期,中国音乐的形式和风格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唐代是中国音乐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流行的音乐形式主要有雅乐和俚乐。
雅乐是针对贵族、士大夫阶层而创作的音乐,曲调优美、舒缓,内容多为抒发情感或颂扬美景,代表作品有《广陵散》、《离骚》等。
俚乐则是针对庶民百姓而创作的音乐,曲调朴实、欢快,内容多为歌颂劳动、生活和乐趣,代表作品有《赏心乐》、《百骑图》等。
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人们的文化追求。
而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音乐形式和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宋代音乐不再局限于雅乐和俚乐,而是在这两种传统音乐形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外来的音乐元素,形成了更加多样化的音乐类型。
这些新的音乐形式,不仅在内容和曲调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演奏方式、配器以及演唱技巧上也有所变化,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音乐理论的变革与创新唐宋时期,中国音乐理论也经历了一些变革与创新。
在唐代,中国音乐理论主要由《乐府诗集》和《乐府杂录》两部著作来阐述。
这些著作对音乐的取材、曲艺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的审美标准都有详细的论述,为唐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而到了宋代,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人们对音乐审美的需求变化,宋代出现了一些新的音乐理论著作,如《乐章要略》、《琴学必备》等。
这些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来的音乐理论研究成果,对音乐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三、乐器制作与演奏技艺的提升在唐宋时期,中国乐器制作与演奏技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唐宋时期的文化思潮与变革
唐宋时期的文化思潮与变革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呈现出了一种繁荣的状态。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潮和变革,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文化思潮和文化变革两个方面来探讨唐宋时期的文化现象。
文化思潮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文化思潮在这里孕育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儒、道、佛三教的崛起,并在中华文化史上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在唐宋时期的繁荣可谓是无与伦比的。
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注解在这个时期问世,儒学逐渐成为全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的道德和伦理思想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思想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道家思想在唐宋时期也有了较大的繁荣。
道家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求,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理解,对于人的心性和修行的探索,都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种思想对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思想在唐宋时期也是繁荣的。
佛教的繁荣不仅仅在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更在于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改变。
禅宗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佛教与儒、道思想的融合,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
文化变革唐宋时期是一个文化变革的时期,文化变革在许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文学、艺术、科学、思想等方面的变革。
文学方面:唐诗五言、七言绝句和宋词的兴盛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这种诗歌形式成为中国文学的代表性文体,一直流传到现在。
唐宋时期的小说和散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例如《金瓶梅》、《红楼梦》等作品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小说体裁。
艺术方面:唐宋时期的艺术表现出了在描绘和表现技巧上的明显进步,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唐朝的壁画、唐三彩和宋青瓷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经典代表。
此外,中国的民间艺术、雕刻、织锦、编织等也都有了不小的发展。
科学方面:唐宋时期的科技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印刷等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大的作用,尤以宋代的科技成果最为显著,如制造火药、研究气象、制作地球仪和指南针等。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音乐由古典向民间转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音乐文化经历了许多变化和转型,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音乐风格和传统。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演奏方式、音乐创作等方面浅议唐宋音乐文化的转型。
首先要介绍的是唐宋音乐的风格转变。
唐代的音乐以雅乐为主,雅乐是指宫廷宴会、庆祝活动等场合的宫廷音乐。
这种音乐通常是由宫廷乐师演奏,曲调多为悠扬而抒情。
而宋代音乐大量引入了民间音乐的元素,音乐的风格变得更加活泼和富有生气。
宋代民间音乐以小曲、民歌等形式为主,曲调明快,节奏鲜明,让人们更容易产生共鸣。
唐宋音乐风格的转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化,它不仅影响了宫廷音乐的发展,也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音乐的演奏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唐代,音乐演奏往往是由专业的宫廷乐师进行的,而且演奏方式多以管弦乐器为主。
这些乐器包括琵琶、箫、笙、簧管等,音色柔和,曲调悠扬。
而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音乐的演奏方式也有了较大的转变。
在这个时期,乐器种类更加丰富,其中包括了打击乐器、弦乐器等,演奏方式也更加注重技巧和表现力。
除了宫廷音乐,宋代还兴起了广场音乐,在城市广场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民间音乐人在使用各种乐器进行表演,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享受。
唐宋音乐的演奏方式的改变,使得音乐更加贴近民间,也更加能够代表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
唐宋音乐的创作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在唐代,音乐创作多由宫廷乐师完成,一般以宫廷活动和宗教礼仪为主题,内容较为单一。
而到了宋代,随着文人音乐的兴起,音乐创作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许多文人都以音乐为娱乐,亲自谱曲、作词,创作了许多代表作品。
宋代词曲的结合也成为一种流行的音乐形式,这种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典音乐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既是社会历史变迁的产物,也是音乐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转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由盛唐音乐到宋代音乐的转变,音乐风格、乐器演奏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乐器演奏技术、音乐表演等方面对唐宋音乐文化的转型进行探讨。
唐宋时期音乐的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盛唐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曲调多为庄重、宫商调,表现了皇室的权威和威严。
而到了宋代,民间音乐逐渐兴盛起来,取代了宫廷音乐的主导地位。
宋代音乐的曲调更加婉转、柔和,真实地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情感。
宋代音乐中的民间曲调如“渔舟唱晚”、“钓船弄潮”等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在曲调选取上更加注重旋律的流畅和曲调的变化。
唐宋时期的乐器演奏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变。
唐代开创了管弦乐队的形式,乐器演奏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唐代乐器演奏技术中最突出的是琵琶演奏技术的创新。
唐代的琵琶演奏技术十分繁复,包括指法、抚弦、扣弦等技巧。
而到了宋代,琵琶演奏技术进一步丰富和精细化,弹奏技巧更加熟练和灵活。
宋代音乐家蔡邕的琵琶演奏技巧被誉为“娴熟无比”,在演奏中注重音色变化和旋律的表现力,使得琵琶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乐器之一。
唐宋时期的音乐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唐代音乐表演形式主要有宫廷雅乐和庙宇音乐等,其中宫廷雅乐以宴会和礼仪为主要场合,庙宇音乐用于祭祀。
而到了宋代,民间音乐成为了主流,音乐表演也向民间表演转变。
宋代各种民间音乐形式如戏曲音乐、舞蹈音乐等迅速兴起,表演形式更加富于戏剧性和视觉效果,并开始出现专门的音乐剧团体。
宋代的“清商乐队”就是专门从事音乐表演的团队,他们在表演中注重形象、动作和音乐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从宫廷走向民间,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唐宋音乐文化经历了一系列转型。
本文将对唐宋音乐文化的转型进行浅议。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
在唐代,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主,具有高雅、庄重的特点。
而到了宋代,音乐逐渐走向民间,民间音乐成为主流。
宋代的音乐更加娱乐化,歌谣、小调等形式开始流行起来。
这种转变反映了社会变革对音乐的影响,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娱乐的需求。
唐宋时期音乐文化转型还表现在音乐表演方式上。
唐代的音乐表演以宫廷音乐演奏为主,音乐家多是身属士族的文官,表演场合以朝廷祭祀、宴会等为主。
到了宋代,音乐家的身份逐渐多元化,不仅有宦官、武将等宫廷内的卑职,还有道士、隐者等外出的民间艺人。
音乐表演场合也从宫廷转向街头巷尾,广大民众开始参与音乐演奏和欣赏。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还体现在音乐创作和创新上。
唐代的音乐创作多以雅乐为主,讲究规矩和秩序。
而到了宋代,音乐创作多样化,充满了创新的精神。
宋代出现了众多音乐家和作曲家,他们通过改编民间曲调、创作新的曲调和歌词等方式,丰富了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使音乐更贴近人民群众。
唐宋时期音乐文化转型还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到了宋代,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这种社会变迁也直接影响了音乐文化的发展。
在宫廷音乐衰落的民间音乐兴起,成为人民群众希望通过音乐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转型从音乐形式和内容、音乐表演方式、音乐创作和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体现出来。
唐宋时期音乐文化的转型不仅对后世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
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段时期,中国音乐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区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音乐艺术。
唐宋音乐文化的转型,不仅在音乐表现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和音乐社会现象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本文将浅议唐宋音乐文化转型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表现在音乐形式上的变化。
唐宋时期,音乐表演形式逐渐多样化。
在宫廷、宗教、民间等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音乐表演形式。
唐代的雅乐和宋代的宫廷音乐是唐宋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
唐代的雅乐是继承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廷音乐,以管弦乐器为主,曲调优美,气韵高华,成为当时宫廷重要的娱乐活动。
而宋代的宫廷音乐则更加注重歌唱和舞蹈的结合,各种乐器的配合和合奏,又出现了一大批以词为乐的绝伦之作。
在宋代还出现了戏曲音乐,使音乐表演更加生动多彩。
唐宋时期的音乐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表现在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上的变化。
唐宋时期,音乐理论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
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有严嘉禄、刘铉等人。
他们对音乐的音律、节奏、曲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
而在音乐创作方面,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如王之涣、陆游等人。
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宝库。
在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方面的发展,为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表现在音乐教育上的变化。
唐宋时期,音乐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在宫廷和寺庙等地,都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进行音乐教育和培训。
很多文人墨客也通过私人教学或互相交流来学习音乐,使得音乐教育逐渐得到普及和提高。
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为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理论基础。
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转型也对音乐社会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论析唐宋文化的区别与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
唐宋时期的古代中国无可争议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这两个朝代,中国与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交流。
唐宋文化都是一次大繁荣的时代产物,但是由于其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较大差异,因而唐宋文化又是界限明显的。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被称作“大文化”。
关于文化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
通过对唐宋文化资料的收集,我觉得在论析唐宋文化的区别方面,三层次说是最好的分析方法。
(一)物质是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是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它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唐宋文化在物质上的最大区别表现在衣、食方面上。
1·从衣着方面来说,唐代服装总体呈现出艳丽奢华,奔放豪迈的特点。
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服饰图案改变了“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采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代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对于异国的衣冠服饰,唐代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所有这些在某中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兼容并包的大国心态。
宋朝的服饰简洁质朴。
宋朝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相比唐代都收敛了许多。
两宋时期,服装分类更加细化,不同行业有服不同装。
北宋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二色。
因此和唐代相比,虽然宋朝的服装色彩种类并未减少,但在整体上仍显得单调。
2·在饮食上,唐代时,饮食文化呈现出一种“大有胡气”的全面开放状态。
当时有“贵人御馔,尽供胡食”之说。
深受胡食之风影响的唐代饮食文化显得豪迈粗犷。
就主食饼类而言,唐代普遍崇尚粗大,如唐代的饼餤以直径阔大著称,平民百姓日常食用的胡饼也是相当大的。
唐代的菜肴烹饪尽显豪迈之色,肉食多大块整体烹制,如韦世源《烧尾宴食单》中的“红羊枝杖”。
在食风上,唐人多不拘小节,蘸蒜齑食饼,抽雪刃割肉的豪爽饮食场面不乏记载。
唐代的官私宴饮规模宏大,动辄数百、上千人参加。
酒宴之上,唐人更是豪情万丈。
酒酣尽情之时,宾主往往要即兴表演歌舞。
各种助饮的酒令在唐代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人们行令时强调胜负,显得气氛十分热烈。
唐人饮茶也并不像后世那样文雅,进行慢斟细品,而是趁热猛灌。
与唐代饮食文化相比,宋朝饮食文化的“胡化”色彩大大减弱了,显得细腻精致。
品类细化,花色品种众多。
精切细割的炒法烹饪更趋流行。
宋人的酒文化多了几分轻言细语的文雅。
酒宴之上,宾主们儒雅地坐在座位上欣赏歌曲和舞女的专业表演。
助饮的酒令也渐渐演变为各种文字游戏了。
在饮茶上,宋人从茶叶的制作即开始追精求细,宋代的饼茶形制小巧,装饰精美,非唐代所能比。
(二)制度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唐代制度最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共议国政,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使其互相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地方行政制度为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
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同时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
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
宋朝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
同唐代相比,宋朝的官职大多是一个职位有两个人同时兼任,并且新设的一些机构分割了各部门大部分的职权,这样就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保证了皇帝对政权的绝对掌控权。
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这也是宋朝与唐代在官员任命上最突出的特点。
(三)精神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绞丝旁)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
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明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治”,而且在文艺创作上也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绝不推行文化偏至主义。
对于文化人,唐王朝也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儒学可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
唐代还广为吸收外域文化,南亚、中亚、西亚和西方世界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
与唐文化相比,宋代的文化呈现出精致、内驱的性格。
宋代君主有一套笼络与挟制知识阶层的方法,又很懂得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对文人既倚重又控制。
于是在“内转”思想氛围中,宋代文人自觉地收敛了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和唐代诗人的放浪不羁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唐形文化是一种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唐宋文化转型”是以中唐之后文化的逐步瓦解为起点的, 由于唐文化本身的发展特点使“转型”变得十分迫切, 至五代十国时唐文化最终瓦解, 那么文化必须以“转型”来延续民族的生存, 所以唐代文化的发展特点和进程最终决定了“文化转型”的必然。
我认为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大背景上来说,唐朝的建立是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后,这时候的唐代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再加上当时的民族成分复杂,使得唐朝的思想没有什么束缚,整个国家的环境较好,也为以后唐代社会经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而到了宋朝,人口已经很多了,人口的增加使得国家必须将重点放在统治人民,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上,对于变革统治者则始终是否定的态度,所以才有了儒家思想的标榜,由于民族的单一,思想的单一,宋朝的文化也日趋保守。
2·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人民富裕,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内既促进了各少数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在外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在宋朝,由于当局的腐败无能和奉行的软弱外交,使它在外交上的水平远远不如唐代,文化也日趋“内向”。
3·唐代思想开放,唐人的思想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欣欣向荣之态,促进了唐诗的发展;宋代高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了禁锢,因而对两宋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论述,唐宋文化的转型是时代转变社会变迁的必然,社会原因就在于其初始主流文化在不断地文化融合中转变成了另外的主流文化,旧文化模式在发展中消亡,文人墨客意识到文化发展的问题所在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进行引导。
同时社会在不断地演进中又使得文化的转型成为其发展的必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