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 (6000字)

合集下载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方案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方案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方案第1章农业人力资源概述 (3)1.1 农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3)1.2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3)第2章农业人力资源规划 (4)2.1 农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4)2.1.1 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2.1.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4)2.1.3 农业技术进步分析 (4)2.2 农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4)2.2.1 农业人口结构分析 (5)2.2.2 农业劳动力转移分析 (5)2.2.3 农业教育培训分析 (5)2.3 农业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策略 (5)2.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质量和效益。

(5)2.3.2 加强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业人力资源供给的质量。

(5)2.3.3 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回流,实现农业人力资源的区域平衡。

(5)2.3.4 创新农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农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5)第3章农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 (5)3.1 农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现状 (5)3.2 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6)3.3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6)第四章农业人才引进与培养 (6)4.1 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6)4.2 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6)4.3 农业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 (7)第5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7)5.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5.1.1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7)5.1.2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7)5.1.3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7)5.2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8)5.2.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8)5.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8)5.2.3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8)5.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8)5.3.1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8)5.3.2 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 (8)5.3.3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8)第6章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与法规 (8)6.1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 (8)6.1.1 政策目标 (9)6.1.2 政策内容 (9)6.1.3 政策手段 (9)6.2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法规体系 (9)6.2.1 法规体系构成 (9)6.2.2 法规内容 (9)6.3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0)6.3.1 政策与法规宣传 (10)6.3.2 政策与法规实施 (10)6.3.3 政策与法规评估 (10)6.3.4 政策与法规监督 (10)第7章农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10)7.1 农业人力资源市场现状与问题 (10)7.2 农业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10)7.3 农业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 (11)第8章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国际经验借鉴 (11)8.1 发达国家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11)8.1.1 美国模式 (11)8.1.2 欧洲模式 (11)8.1.3 日本模式 (11)8.2 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12)8.2.1 印度模式 (12)8.2.2 巴西模式 (12)8.2.3 中国模式 (12)8.3 国际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趋势与启示 (12)8.3.1 趋势 (12)8.3.2 启示 (12)第9章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案例研究 (12)9.1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案例 (13)9.1.1 案例背景 (13)9.1.2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3)9.1.3 案例成效 (13)9.2 农业产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案例 (13)9.2.1 案例背景 (13)9.2.2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3)9.2.3 案例成效 (14)9.3 农村合作社人力资源开发案例 (14)9.3.1 案例背景 (14)9.3.2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4)9.3.3 案例成效 (14)第10章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展望 (14)10.1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 (14)10.1.1 战略目标 (14)10.1.2 战略措施 (14)10.2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建议 (15)10.2.1 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15)10.2.2 优化农业人才发展环境 (15)10.2.3 创新农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5)10.3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展望 (15)10.3.1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趋势 (15)10.3.2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挑战与机遇 (15)10.3.3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发展方向 (15)第1章农业人力资源概述1.1 农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第1章总则 (3)1.1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背景 (3)1.2 规划目标与原则 (3)第2章农业人才需求分析 (4)2.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4)2.2 农业人才需求预测 (4)2.3 农业人才结构分析 (4)第3章农业人才队伍现状 (5)3.1 农业人才总量与分布 (5)3.1.1 农业人才总量 (5)3.1.2 农业人才地域分布 (5)3.1.3 农业人才专业领域分布 (5)3.2 农业人才素质与能力 (5)3.2.1 农业人才学历结构 (6)3.2.2 农业人才能力素质 (6)3.3 农业人才流动与流失 (6)3.3.1 农业人才流动 (6)3.3.2 农业人才流失 (6)3.3.3 农业人才流失原因 (6)第四章农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6)4.1 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6)4.1.1 建立多层次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6)4.1.2 完善农业人才培养机制 (6)4.2 农业人才引进策略 (7)4.2.1 制定农业人才引进计划 (7)4.2.2 优化农业人才引进环境 (7)4.2.3 创新农业人才引进方式 (7)4.3 农业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 (7)4.3.1 构建农业人才培训体系 (7)4.3.2 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工作 (7)4.3.3 推动农业人才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7)第5章农业人才激励与保障 (8)5.1 农业人才激励机制 (8)5.1.1 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机制 (8)5.1.2 建立健全职业晋升通道 (8)5.1.3 强化荣誉激励 (8)5.2 农业人才保障措施 (8)5.2.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8)5.2.2 优化工作环境 (8)5.2.3 加强人才服务与关爱 (8)5.3 农业人才优惠政策 (9)5.3.2 财政支持政策 (9)5.3.3 金融支持政策 (9)第6章农业人才使用与评价 (9)6.1 农业人才使用策略 (9)6.1.1 优化人才使用环境 (9)6.1.2 建立多元化人才使用机制 (9)6.1.3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9)6.2 农业人才评价体系 (9)6.2.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10)6.2.2 完善评价机制 (10)6.2.3 推进评价信息化建设 (10)6.3 农业人才选拔与任用 (10)6.3.1 规范选拔程序 (10)6.3.2 优化任用机制 (10)6.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0)第7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 (10)7.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0)7.1.1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11)7.1.2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11)7.1.3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11)7.2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1)7.2.1 培养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1)7.2.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11)7.2.3 深化农业教育改革 (11)7.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1)7.3.1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1)7.3.2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11)7.3.3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11)7.3.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2)第8章农业人才队伍区域协调发展 (12)8.1 农业人才区域分布策略 (12)8.1.1 优化农业人才区域布局 (12)8.1.2 加强农业人才区域梯度建设 (12)8.2 农业人才区域合作与交流 (12)8.2.1 深化农业人才区域合作 (12)8.2.2 加强农业人才区域间交流 (12)8.3 农业人才区域支持政策 (12)8.3.1 完善农业人才政策体系 (12)8.3.2 落实农业人才政策保障 (12)8.3.3 强化农业人才政策监督 (13)第9章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13)9.1 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 (13)9.2 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 (13)第10章规划实施与监测评估 (13)10.1 规划实施步骤与要求 (13)10.1.1 实施步骤 (14)10.1.2 实施要求 (14)10.2 监测评估体系与方法 (14)10.2.1 监测评估体系 (14)10.2.2 监测评估方法 (14)10.3 规划调整与优化建议 (15)10.3.1 规划调整 (15)10.3.2 优化建议 (15)第1章总则1.1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人才成为支撑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先地位 , 坚决 落实 人才 资源优 先开 发 、 人
才结构 优 先调 整 、 才投 资优 先保 证 、 人 人
村实用人才等六类人才, 推动农业农村
人 才 队伍 全面 发展。
才制度 优先创 新 的人 才优 先发展 战 略布 局。 人才 资源优 先开发 , 是要把 提高 农 就 业 从业 人员 的素质 ,尤 其是 广大 农 民的 素质 放在 首位 , 大培 养力 度 , 新培养 加 创 模 式 ,提 高培养 质量 。人 才结 构优 先调 整 ,就 是要 根据 农业 农村经 济 结构 战略
素餍优 良、 结构 台理 的农蝗 农村人 才 左 右 , 基本具 备专 科学 历 : 农村 实用 人 才 智慧 , 在农 业行 业 营造尊 重劳 动 、 尊重 知 队伍 队伍总量 增加 到 6 6万人左 右 , 基本 形成 识 、 尊重人 才 、 尊重创 造 的 良好 氛围。
农业 系统 贯彻人 才 强 国战略 ,就 是 要 坚定不移 地 走人 才强农 、科 教兴 农之 路, 根据 我省 现代 农业发 展 、 荣农村 经 繁 济 的现 实需要 ,按照 科学 发展 的 总体 要 求 , 持 “ 务 发 展 、 才优 先 、 坚 服 人 以用 为 依 靠人 才推 动 农业 农村 经济 发展 ,通过 农村 改革 发展 的伟 大实践 ,促 进人 才全
面 发展 的良好格 局。 Nhomakorabea当前 和今 后 一个 时期 要着力 抓好 农 业 管理执 法人才 、农业 研 发推广 人才 和 农村 实用人 才等三 支 队伍 建设 ,突 出培
围绕 这个 目标任 务 ,做 好 新形 势下 农业 农村 人才 工作 ,必须把 农 业农 村人
养 农业 科研 领军 人才 、农业 管理 执法 人 才、 农技推 广骨 干人 才 、 生产 型农 村实 用

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转变我县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生态特色农业产业进程,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高质量脱贫,筑牢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兴旺基础,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把农业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高效、发展功能齐全、产业体系完善的现代生态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园区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生态、绿色、特色、高效”理念,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规划为引导,政策扶持为引擎,科技示范为引领,创新机制为动力,产业融合为路径,行政推动为保障,以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带、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主导产业示范园、培育示范户为抓手,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产业聚焦。

聚焦主导产业,适度布局区域小众产业。

重点支持已认定的省、市级农业园区,大力提升县级农业园区建设规模和水平,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示范基地。

2.坚持统筹发展。

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科学规划布局,确保产业提等升级,确保X年所有产业贫困户如期脱贫,努力实现贫困农户当年能脱贫、近期能增收、长期能持续,筑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3.坚持市场引导。

优先考虑产业市场风险,瞄准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生产与市场紧密衔接。

4.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旅结合,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农业观光、休闲康养、乡村旅游等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5.坚持科技支撑。

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先进农业机械、普及实用技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专家工作站,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产业大户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强农。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标签:标题]篇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如皋市实施方案如皋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七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指示精神,根据《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沿江近海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我市沿江近海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放大我市?长江、长绿、长寿?的品牌效应,适应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需要,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努力将我市农业发展成为市场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环保、人民满意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遵循原则1、坚持全面发展原则。

按照优质高效外向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污染治理,促进人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各新区、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岩单位: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13〕9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打造平台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省级农民创业基地和美丽乡村产业示范等五个平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区。

1.现代农业示范区。

继续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加大对上杭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支持投入力度,根据“优势突显、市场导向、资源整合、龙头带动、持续发展、点面结合”的原则,以水稻、蔬菜、生猪为主导产业,建设水稻精准化管理示范园、优质水稻品种试验园、水稻生态文化观光园、设施蔬菜示范园、蔬菜保种开发园、蔬菜五新展示园、槐猪精品养殖示范园、生猪标准养殖示范园等专业园区,示范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

继续实施中央和省级现代农业(茶叶、花卉、竹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建设,每个项目县每年重点抓好3~5个上规模、高水平的设施农业示范项目。

长汀、连城、漳平等3个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油茶)生产发展项目,重点实施油茶示范基地的水平梯带建设、科学施肥、作业道建设、灌溉系统建设及补植整形等关键环节的项目建设;武平县和漳平市2个省级现代农业(茶叶)项目县重点建设生态标准化茶园6500亩,改造茶叶初制加工企业15家,实施“武平高埔茶”、“漳平野生水仙茶”等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施永定、上杭2个省现代农业(竹业)示范县项目和上杭、武平、连城3个省级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县建设,到2015年再争取实施3~5个省现代农业(竹业、花卉)示范县项目。

人才振兴农业实施方案

人才振兴农业实施方案

人才振兴农业实施方案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才振兴农业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制定和实施人才振兴农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包括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工程技术人才等。

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农业人才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再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人才振兴农业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要引导人才向农业产业集聚,推动农业产业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

人才振兴农业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农业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人才振兴农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之,人才振兴农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才能够实现人才振兴农业的目标,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实际Z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以粮食和菜篮子稳产保供为重点,围绕重点产业,以农业产业化、信息化为途径,以提升农业科技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推动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农业空间布局,辐射引领周边现代农业强圈集群成带发展,打造重要生态食品城和休闲旅居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初步建成,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加到500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强化保供惠民,引领农产品绿色发展1.建设优质菜篮子产品供应地。

推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200亩以上规模的蔬菜标准化园区示范基地,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

建设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基地、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示范区。

2、着力打造智慧农业。

推广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一批智能化、数字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全面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3、高水平建设农产品流通网络。

加快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新建或者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20个以上。

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综合性商品交易中心。

推进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农产品集散地,支持农副产品大市场提档升级,支持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

拓宽产销对接渠道,构建立足圈、辐射区域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二)聚焦加工升级,引领加工提质增效1、保障加工原料量足质优。

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差距缩小,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村的人才短缺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对高素质的实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为此,制定一份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是当务之急。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使农民成为能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高素质、多技能、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同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内容1. 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农民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如农业种植、养殖、农机维修、农业经济管理等。

2. 组织开展文化培训。

针对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组织开展读写识字、电脑操作、英语培训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3. 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如培养务农人员的创业精神,开展各类手工制作培训等。

4. 培养农民对法制、政治、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让农民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乡镇政策,从而掌握有关国家政策,懂得如何处理农民利益,支持国家农业发展。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方案。

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科学的计划和方案,包括选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等。

2. 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

需要引进专业的教师和专业教材,落实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制定一系列具体的培训安排,并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实现全面跟进和管理。

3. 组织实践和比赛活动。

阶段性地组织实践和比赛,为学员检验和提高技能,开展一系列技术评比、表演比赛等活动。

4. 完成培训后的就业和推荐工作。

针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制定就业推荐和扶持政策,确保学员顺利参与当地农业产业和服务领域。

五、风险评估1. 培训资金问题。

对此,需要调动乡镇政府经费和中央政府的对农村产业、教育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2. 培训效果问题。

由于农民素质、文化程度的差异,教科书式的教学方法可能存在实际效果不佳的情况。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作者:吴清淮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 S-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58-01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明确了方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基于对将来“谁来种地”问题的战略考虑。

“传统农民”的主要追求在于维持生计,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使报酬极大化。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天水市农广校作为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把握热点和辐射亮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应当在这方面抓突破、求实效。

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明确教育培训主体立足天水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市“48113”现代农业发展推进计划,结合县域产业布局、“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及农业项目开发,以农村发展带头人、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农村两后生的为新型职业农民主体,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培训载体,拓宽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同时,以抓好天水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工作为重点,从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等方面深入探索研究,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任务和路径。

二、强化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项目切实发挥好农广校在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扩大参与面,提高阳光工程任务份额,坚持学员为本,质量为先,效用为重,在内容实用、形式灵活、管理规范、效果显著上下功夫、做文章,高标准、高质量开展阳光工程。

同时,积极争取在全市建立10个以上全省乡村教育培训基地,进一步深化“中央农广校百校百县科技支农培根计划”项目工作,形成与高等农业院校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案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4.建立人才培养跟踪评估机制,确保培养效果的持续改进。
七、预期成效
1.乡村人才数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2.乡村产业发展得到人才支撑,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3.乡村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本方案旨在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详细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确保合法合规、切实可行。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乡村人才的贡献和水平。
2.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就业。
四、组织实施
1.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
2.各级政府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3.鼓励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1.提高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乡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2.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
3.促进乡村人才结构优化,实现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1.鼓励乡村适龄青年参加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学历层次。
2.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二)分类培养乡村人才
1.针对乡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群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2.加强乡村特色产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三)创新培养模式
1.推广“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
2.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手段,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乡村振兴人才训练计划方案

乡村振兴人才训练计划方案

乡村振兴人才训练计划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过去几十年里,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导致乡村人口锐减、农业产业衰退。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需要培养乡村振兴的人才,从而重启农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制定具体的乡村振兴人才训练计划,培养专业人士支持乡村振兴。

二、培训内容与方法1. 农业发展与创新通过提供与农业相关的培训课程,包括新型农业技术、粮食生产、养殖业、农村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学员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科技应用,并培养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难题的能力。

2. 乡村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培训乡村规划师、土地利用规划师等相关专业课程,提升学员在乡村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技术与能力。

培养学员具备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乡村的能力,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规划道路、建设供电与供水系统等。

3. 农村金融与创业通过培训农村金融、农村合作社管理、农村电商等专业课程,提供金融服务、产业链融资、信贷操作等知识,培养学员在乡村金融与创业方面的能力。

支持学员创办或加入农村合作社、开展农村电商活动等创业项目。

4. 农产品质量与营销通过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营销策略等相关课程,提高学员对农产品质量与营销的认知与理解。

培养学员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开拓的能力。

三、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主要面向以下对象:1. 农民及农村从业人员,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农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2. 大学生和研究生,希望通过培训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发展的理解,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3. 政府官员和相关机构从业人员,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在乡村振兴领域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培训计划与课程安排1. 培训周期:本培训计划为期一年,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可适当延长或缩短。

2. 培训形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先进的远程教育技术。

3. 课程安排:分为入门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个阶段。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农业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才。

石泉县作为山区农业县,农业人才的规模水平、素质高低决定着农业的发展水平,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民的富裕程度。

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科技人才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近些年来,受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石泉县农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已严重影响到该县农业的发展进程。

如何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充分挖掘人才潜力,调动人才积极性,培养合格农业人才是当前一个亟待认真研究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技术人才现状石泉县农业局系统共有110人,从职称看,具有高级职称4人,占3.6%,中级职称34人,占30.9%,助理级职称14人,占12.7%,员级24人,占21.8%,非专业技工17人,占15.5%,党政管理人才17人,占15.5%。

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3人,占11.8%,大专45人,占40%,中专以下51人,占46.3%,从年龄状况看,30岁以下19人,占17.3%,31岁至40岁28人,占25.4%, 41岁至49岁32人,占29.1%,50岁以上31人,占28.2%。

二、主要做法、成效近几年来,石泉县县委、县政府和农业部门始终把农业人才工作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认识,放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高度来筹划,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际,不断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突出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初步形成了农业人才工作的新格局。

(一)抓选才,开辟人才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一是推进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

从2000年起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度,全体事业工作人员都签订了聘用合同,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等形式变静态的行政化控制为动态的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起现代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机制。

二是完善实绩考核制度。

为了切实把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39·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3期张家港市农委十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一直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人才培训为抓手,以项目实施为载体,狠抓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人才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1 现状与存在问题张家港市10个镇(区)农服中心(农副办)人员编制数为196人,现有在编人员162人,其中在编在岗人员93人,在编不在岗人员69人,农技人员到位率57.4%;实有人员134人,其中编外人员41人;拥有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48人,大专学历47人,中专学历11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17人,分别占实有人数的8.2%、35.8%、35.1%、8.2%和12.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8人、中级职称的有56人,初级职称的有35人,无职称的有25人,分别占实有人数的13.4%、41.8%、26.1%和18.7%;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56人,40-49岁的有34人,30~39岁的有18人,29岁及以下的有26人,分别占实有人数的41.8%、25.4%、13.4%、19.4%。

根据上述分析,我市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存在农技人员到位率低、学历结构不尽合理和年龄偏老化等问题。

2 做法与成效张家港市农委围绕“情系农、心服务”的服务品牌,狠抓基层农村队伍建设、农业后备人才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摸索出了一条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2.1 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农技人员学历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张家港市农委注重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每年有针对性的举办基层农技人员轮训班,对全市各镇(区)农服中心(农副办)和各镇动物防疫站的技术人员进行农业知识更新培训。

2013年,结合实施“百人千户惠万农”工程,分别在扬州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水稻栽培技术、园艺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治培训班,组织100名基层农技人员脱产培训一个星期。

2024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实施方案

2024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实施方案

2024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实施方案2024年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农业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发展,制定2024年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实施方案将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在2024年内,全面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并完善农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并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

同时,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农业经营。

2. 提升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农业产出和质量。

鼓励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开展高效、节能的农业生产活动。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动科技与农业经营主体的深度结合。

3. 加强市场拓展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4. 加强金融支持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和技术改造。

5.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农民培训,培养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知识转化。

6. 加强政府支持加强政府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扶贫支持体系,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与扶贫产业有机融合。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种206个,新建瓜菜类新品种展示示范平台5个,新建蛋用城镇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加快推型野鸭和岔路黑猪育种平台2个,畜禽育种平台累计达到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科技8个。

累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支撑,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同 2.2万人次,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8个、示范企业时有效带动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4家,累计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07个。

另一方面,增效,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形势良好。

2014年上半年,面对上年度罕见的自然灾害、两年来禽流感疫情和农产品市场波动的(一)队伍规模保持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严重影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的2013年底,全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共有机构数97个,年末态势。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4.5亿元,扣除农产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1470人。

从单位类型来看,机关行品生产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政单位工作人员为310人,农业教育科研人员为153人,技176.6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农业85.7亿元,增长术推广人员为623人,参公和执法监督人员为384人。

从工 1.6%;牧业24.0亿元,减少4.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作领域来看,种植业机构数为54个,年末在册正式工作人入13515元,同比增长11.1%。

员数为896人;畜牧兽医机构数为21个,年末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245人;农业综合服务机构数为22个,年末在(一)乡镇涉农机构工作职责不清,职能日渐弱化。

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329人。

稳定的体制内农业人才队乡镇涉农机构的人、财、事三权均划归乡镇统一管理,许伍,为我市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多农业技术人员被抽调至其他行政性、事务性岗位,“在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引进计划打造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人才引进计划打造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 励更多人投身于农业领域。
人才引进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的意义
确保人才引进的可持续性是推动现代农业长期发 展的关键。
引进与留任相结合
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和留任本地农 业人才,形成人才梯队。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确保人才资源的持续供给和有效利用。
对策建议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 住农业人才,如提高待遇 、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等 。
人才培养与发展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农业院校、职业培训、田间学校 等,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人才培养政策支持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与启示
人才引进计划在现代农业发展 中。
人才引进计划需要与当地农业 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针对性 的人才引进策略,以促进农业
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 、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农业 现代化建设。
04
人才引进的实践与效果
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引进农业科 技人才,成功研发新型农业技术 ,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 园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案例二
某农业合作社引进具有现代企业 管理经验的人才,优化了合作社 的管理体系,提升了整体运营效 率,促进了农民增收。
案例三
某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引进高端农 业人才,打造了全产业链的农业 模式,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带动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来源:农业部【摘要】农业部于11月1日公开《方案》,明确2011年至2020年,将重点选拔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0万名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

●农业部实施十年人才强农战略,受到了中央高层的倾力支持,从今年年初开始,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就成立了由农业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

成立后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人事劳动司,负责计划的设计、管理和监督工作。

●根据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的规划,在2011年至2020年,国家将重点扶持培养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扶持培养7万名农村生产能手,扶持培养3万名农村经纪人。

●在对这些农业人才的经费保障方面,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子项,是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保障,而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养、农村生产能手培养、农村经纪人培养等4个子项,则是由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结合已有项目和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正文:农业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局、教育局、科技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通过并报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ο一一年十月二十日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业农村人才,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适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持力度。

到2020年,选拔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支持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活动;选拔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0万名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重点扶持。

二、指导思想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的人才观,紧紧围绕人才强农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投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培养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培养科研杰出人才、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和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加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基本原则(一)服务发展。

把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项目的主要内容,根据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确定人才培养重点任务,用农业农村发展成果检验人才项目执行成效。

(二)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以实施相关项目为抓手,示范带动各级政府和各方力量共同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人才发展投入体系。

(三)突出重点。

在专业领域方面,突出培养造就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生物育种、动植物疫病防控、高效栽培养殖集成、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技术创新人才和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

在能力素质方面,突出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杰出科研人才,具有较高成果转化能力的农技推广人才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

四、主要内容通过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重点扶持培养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农业科研、推广、经营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一)扶持培养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工作目标。

从2011年至2020年,计划选拔培养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以打造创新团队为目标,通过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在全国建立300个农业科研创新团队。

通过学习培训、合作研究、实践考察、交流引进等方式,每个团队培养10名左右的成员,在全国建立一支3000人左右的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整体素质能力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队伍。

2.主要内容。

在现有农业科研团队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培养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在部分国内尚属空白、且国内急需的学科领域,从国外引进科研杰出人才;制定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持续发展。

3.实施步骤。

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

2011年启动实施,编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分两批组织实施,每批选拔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分年度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二)扶持培养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1.工作目标。

从2011年至2020年,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和支持培养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通过学习研修、学术交流和观摩培训等方式,显著提升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改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增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2.主要内容。

按年度组织实施。

重点扶持培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优先考虑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和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扶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农业企业学习和研修,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活动,参加新技术、新产品的展览展示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

3.实施步骤。

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

2011年启动实施,2011-2013年第一批遴选3000名、2014-2016年第二批遴选4000名、2017-2019年第三批遴选3000名,分三批对有突出贡献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扶持和培养,每批连续支持三年。

2015年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

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扶持培养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工作目标。

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培养造就一支了解农业政策、精通经营管理、富有社会责任、掌握服务农户技能的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队伍,示范带动农户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

2.主要内容。

按年度组织实施。

采取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考察、观摩展示等方式,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主要开展政策法规、经济管理、金融税收、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培训。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主要开展政策法规、质量安全、经济地理、市场营销、国内外合作社成功案例等方面的培训。

3.实施步骤。

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

2011年启动实施,制定培养方案,编写培训大纲,确定一批有资质、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

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3000人。

年初确定计划,年终进行总结验收。

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

2020年总结验收,对各地培养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和综合评估。

(四)扶持培养7万名农村生产能手1.工作目标。

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7万名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生产能手,通过组织开展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生产能手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农村生产能手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

2.主要内容。

按年度组织实施。

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经验介绍、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内容包括: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传授发展经验;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现场;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创业兴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讲授种植、养殖、捕捞、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3.实施步骤。

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

2011年启动实施,选拔培训人员,编印培训教材。

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7000人。

年初确定计划并组织各省实施,年终进行总结与考核验收。

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

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五)扶持培养3万名农村经纪人1.工作目标。

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3万名农村经纪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基础,以实施职业资格认证为手段,以提高农村经纪人经营素质为目的,立足基层、就近培训、规范管理、统一发证,逐步建立起农村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造就一支熟悉农产品流通政策、经营管理素质较高、经纪行为规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产品主产区每个乡镇培训1名持证上岗的农村经纪人,促进产销衔接,繁荣农村经济。

2.主要内容。

采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方式,按年度组织实施。

根据培训内容统一编发教材、制订方案,集中开展现场教学、实习,规范结业考核、鉴定颁证,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经考核合格的,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实施步骤。

项目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

2011年启动实施,选拔培训人员,开展职业培训。

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3000人。

年初确定计划,年终进行总结验收。

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

2020年总结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五、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成立由农业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负责计划的设计、管理和监督工作。

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人事劳动司,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各省(区、市)相应成立由农业部门牵头,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协调小组,负责本辖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

(二)经费保障。

建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的主导作用。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子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保障;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养、农村生产能手培养、农村经纪人培养等4个子项,由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结合已有项目和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