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及转变经济发展的意义

合集下载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头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措施。

标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0 引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一大创新,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发展。

因此,如何认识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1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1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包括能源在内的初级产品的依赖性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某些重要原料和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

低效率的资源利用和粗放式的矿藏开采极度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宝贵的土地资源。

近几年我国基本上占用世界15%以上的资源在进行发展,能源和环境形势都相当严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和水泥等资源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1.2 对外贸易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我国经济对国外市场依赖度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一大部分产品销售外国市场。

我国货物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到55%左右,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扩大出口的主力军,目前大约占到贸易总额的60%,而且这其中大部分是来自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等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出口加工,本身技术含量很低,但本土企业明显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自有品牌。

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外国公司低成本的制造基地,产业价值链低,出口贸易产品的成本效率主要来自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1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都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混为一谈,认为GDP高速增长了,就是经济快速发展了。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区别。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这两个概念,有的经济学家把它并列起来,有的在指出它们的某些区别时,又府为可以交换使用。

在传统的西方发展经济学中,一般是将经济发展定义为结构的改变,并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将经济增长定义为产出的增加,并认为这是达国家经济学的研究课题。

其实,从现有人类社会的实践看来,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作为范畴的区分是必要的;对于某一个具体国家的特定时期或以增长为主,或以发展为主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企图将二者截然割裂开来,并认为增长只属于发达国家,而发展只属于发展中国家,这种观点并不可取。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和赫里克在谈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就曾经说过:“在通常使用中包含的意思和在行文中明确表明的意思是,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则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以来的技术和体制安排的变革。

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活动的增产,同时还包括由于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

经济发展含义则不止这些,它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投入分布的改变。

”我们一般讲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经济总量,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可以用人均生产的增加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

虽然在这种增长过程中也可能伴随结构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经济增长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它的主要目标是数量的增加而非质的变化。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经济学领域中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
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
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首先,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增长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经济稳定
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然而,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它
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

其次,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包括经济结构、经
济体制、经济制度等多个方面。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
水平,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更
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追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

在实践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经济增长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为扩大国民经济规模和增加
财富积累奠定了基础。

而经济发展则在综合发展中推动经济增长的质
量和效益,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总的来说,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只有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国民经济才能实现全面、均衡和
可持续性发展。

引导经济增长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同时注重经济发
展的综合性和可持续性,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繁荣和进步的关键指标。

经济增长指的是产出和国民收入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更广泛地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和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但并非完全一致。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关系以及对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意义。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GDP的增长意味着国家或地区的产出和收入增加,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扩大投资等手段实现。

经济增长对国家和地区的意义重大。

首先,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其次,经济增长可以增加税收收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

此外,经济增长还可以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二、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要素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层面的增长,还涵盖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要素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等措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社会方面,要关注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环境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紧密相连,但并非同义词。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

经济增长主要关注的是数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的扩大;而经济发展更注重质量的提高,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来概括。

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速度和幅度。

而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结构、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全面进步和优化。

因此,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并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与区别。

首先,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个国家如果无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资源来支持全面发展。

例如,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面临缺乏基础设施、贫困落后的困境,而通过加快经济增长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才能获取足够资源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变革。

其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归因。

经济增长通常是由经济政策、外部需求、原材料价格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而经济发展,则涉及到非经济因素,例如政治稳定、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等,这些因素需要比经济因素更加长远和全面地考虑。

第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果是不同的。

在纯粹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破坏、社会分化、资源枯竭等负面效应。

而经济发展则更为贴近人民生活和社会价值的全面发展,它强调的是高质量、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点也不同。

经济增长通常聚焦于GDP等宏观经济数据,而经济发展则着眼于国家整体发展,包括人民生活质量、教育水平、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最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经济增长过程中忽略了经济发展,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过分关注经济发展而对经济增长缺乏重视,国家也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才能使国家在全面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从“增长”到“发展”理念转变的重大意义

从“增长”到“发展”理念转变的重大意义

从“增长”到“发展”理念转变的重大意义党在十七大的报告中用“经济发展方式”代替“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阐述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强调经济发展方式代替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部署经济建设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与区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同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即把“增长”改为“发展”,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但是经济增长方式却没有包含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部内容。

经济增长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要求有数量增加,更注重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有结构、质量、效益、环保、消费行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

经济发展涉及各方关系并要求这些关系是和谐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但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而且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自身发展的协调和统一。

再次,从组合方式讲,发展方式比增长方式复杂得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发展方式是涉及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消费行为、文化、人与人关系等多方面的组合方式。

它的组合方式——也即发展方式要比增长方式复杂,它是由涉及的多个方面因素组合而成的方式,每个因素都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其组合类型显然要复杂得多。

谈谈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谈谈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谈谈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姓名:姜祺文学院:英华美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年级: 2012级摘要:十七大”报告在政策层面上阐明了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提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

本文简要分析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二者间的差别。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联系;差别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简要回顾建国后,对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从1949年到1995年,经济处于又多又快增长(粗放型增长)阶段。

其标志是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把多与快放在好与省的前边,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总量扩张。

第二,从1995年到2007年10月,处于经济又快又好增长方式阶段(既注重速度,又注重效益)。

标志是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三,2007年10月后,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

标志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理论界,从1980年董辅礽发表的《我国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战略研究问题》一文中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2004年吴敬琏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个阶段(农业社会、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两种模式(靠自然投入的增长、靠效率提高的增长),我国学者对经济增长方式做了很多研究。

但在党的十七大以前,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仍没有超出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的分析框架。

虽然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应看到它不能解决经济增长中的制度障碍、技术重复引进、收入差距扩大、公众福利低下、资源掠夺性开发、环境恶化等问题。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那样:“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一大创新,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发展。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意义和价值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意义和价值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意义和价值经济结构是指社会经济的构成及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包括三大产业之间和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构成和比例关系。

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和价值:1.这是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就是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实现的。

当前,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大调整时期,各国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我们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加大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全球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

2.这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质量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结构必须随之作战略性调整。

3.这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

在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和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如果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就难免被动挨打。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以下影响、意义和价值: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实现途径。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实现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综合效果,通过改革措施和经济政策,从而使其经济活动逐渐全面发展的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还涉及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与此相对应,经济增长特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物质财富的累积。

它通常以百分比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量。

然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依存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只有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物质支持。

然而,经济增长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强调的是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更多关注质量的提高。

经济发展更加全面,不仅仅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手段之一,而经济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结果。

在实践中,经济增长往往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等。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只有通过经济改革、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措施,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社会进步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其经济活动全面发展的目标。

经济增长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手段之一,通过增加经济规模、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式来实现。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力
努力把研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 25%以上,把科技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 60%以上,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把我国发明专利数量和科技论文的引用率提高 到世界前5位.
– 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应当加快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 发展格局.2008年和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产 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是41.8%和42.6%,尽管比重 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甚 至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45%的水平.
–经济增长需求结构的转变: 经济增长需求结构的转变: 经济增长需求结构的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 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特别是依靠最终消费拉动转变.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变: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变: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特别是第三产业带动转变.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力在"加快" 力在"加快"上下功夫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点 –加快转变的引擎: 加快转变的引擎: 加快转变的引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擎是加快转变生活方式. 转变物欲横流的,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生活与消费 模式,确立现代生活与消费方式.
–经济增长依靠力量的转变: 经济增长依靠力量的转变: 经济增长依靠力量的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 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力在"加快" 力在"加快"上下功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意义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内容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李省龙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深刻地理解这一论断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深入领会十七大的精神实质,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历史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与含义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侧重于实现更多经济产出的单纯的经济增长,二是侧重于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的经济发展。

与之相适应,经济发展亦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前者包括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的外延扩张式的粗放型增长和主要依靠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的内涵提高式的集约型增长等两种增长方式。

其核心在于前者单纯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后者则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方面。

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表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总是沿着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的经济发展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道路演进的,而社会对其具体发展方式的选择总要受到其本身所处的经济社会历史阶段的制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意义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1)经济增长一般指更多的产出,它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表示。

它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经济学概念, 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 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侧重反映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

(2)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广泛、深刻,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而且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生态和环境等因素,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

经济发展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

(3)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 没有增长, 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

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基础之上。

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经济发展所强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必须以经济增长为基础。

(4)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GDP增长意味着经济增长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发展。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相伴随的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导致出现“无发展的增长”。

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尽管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但部分不能代替整体, 它不可能完全包容和取代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丰富内容。

(5)因此, 强调经济发展必须重视经济增长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探索中走过了60多年,历经计划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体现在外资横行,经济发展粗放,仍然停留在低端产业,投资效益低下,科技创新能力弱。

本文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一下内容。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既区别长期以来人们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混为一谈,就得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质就是一回事,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结果就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犯了很严重的经济政策上的错误,使我国经济倒退很多年,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我们应该很好的西区这样血的教训,正确的分析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0世纪50-60年代前,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意味着国家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

60年代后,这种观点受到了若干国家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但其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并未得到相应改善,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正情况仍十分严重。

因此,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同经济增长区别开来。

前者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涉及物质增长,而且涉及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演变。

既着眼于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还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改进。

同时又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进化过程。

具体表现:首先,所谓经济增长就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则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分配结构、消费模式、社会福利、资源环境、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内在的变化。

其次,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变概念,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它的核算常采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即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扩大的方式和路径。

它主要关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采取扩大投资和增加劳动力等手段,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水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良性变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式。

它注重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高综合生产力的能力。

经济发展方式通常包括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发展人力资源等方面。

然而,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别。

首先,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的是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的是经济质量和结构的提升。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侧重于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发展方式强调的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关注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在实践中,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相互影响和交织。

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和不可持续会导致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问题。

例如,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善和优化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进一步发展。

例如,通过提高科技创新、培养人力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因此,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

这需要引导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以保障经济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投资和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经济发展方式VS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VS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VS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于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而之前,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虽一词之差,但作出这样的调整,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寓意深远,意义重大。

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笔者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在国际上,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也并非一开始就加以区分,如20世纪50年代,以刘易斯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学家就将经济发展完全等同于经济增长。

后来在实践中,有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是“负发展”的现象。

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改革的有机结合。

在理论上明确了经济增长有别于经济发展,进而把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相区分。

笔者认为,两者的区别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增长”和“发展”的含义有明显的差异。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前者指“增加、提高”,注重于量的扩张;后者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扩大,这里既包括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提升。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有本质的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或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可见,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行的数量扩张,而且还包含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进,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以及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是偏重 于数量的概念。它的核算通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率、 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指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增 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 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 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 是偏重于数量的概念。它的核算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 率、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指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增 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一、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一、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1、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 是偏重于数量的概念。它的核算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 率、人均GDP三个指标
一、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区含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更含有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 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 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它不仅要求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增长,更强调经济运行质量 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讲,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三个转变”: 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 资、出口协凋拉动转变; 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 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如何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且密切相关的概念。

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入分析和解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它是以物质财富的增加为基础,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短期内经济的变化。

经济增长的特征包括:第一,经济增长是连续的、持续的,以循环波动为基础。

第二,经济增长是由生产要素的积累、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而实现。

第三,经济增长往往以GDP的增加作为衡量的指标。

二、经济发展的定义与特征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时间内在不同领域内的综合进步和提高。

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的特征包括:第一,经济发展是跨越多个阶段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简单累积。

第二,经济发展关注的不仅是经济总量增加,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社会福利。

第三,经济发展追求的是综合的、可持续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首先,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国家或地区才能积累足够的物质财富和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总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积累和生产力的提高。

这些因素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经济发展指导和规范了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升,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可以按照公平、可持续和包容的原则来引导和规范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最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经济发展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不同方面。

尽管这两个术语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内涵。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主要指标。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的GDP增长率来衡量,如年度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生产要素的增加,如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当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持续保持正值时,它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状态。

然而,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全面进步和提高。

它包括经济增长,但不仅限于此。

经济发展还涉及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的增加、贫困减少、教育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经济增长得到保障和促进,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财富,使得国家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改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经济增长更加注重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

经济增长主要关注GDP的增长率,而经济发展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其次,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短期效应,而经济发展更加强调长期效应。

经济增长通常是以年度或季度为单位进行衡量,而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改革。

总之,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和意义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
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是对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而言,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所带来的产品的增加。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复杂得多,内容更丰富。

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

可见,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涵义更丰富,而经济增长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以此推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应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和前提。

增长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只有增长才能发展,但增长并非必然带来发展,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其与“经济增长”相别的鲜明特征就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也即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的共享性。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的核心是落实在经济发展的“质”上。

它蕴涵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含有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它不仅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升和社会的和谐,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作出的战略安排,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为“五个必然要求”:一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二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三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四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五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胡总书记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非常全面,非常深刻,非常切合实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