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合集下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创新驱动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创新驱动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创新驱动战略去年10月我们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政治层面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习李组合替代了胡温。

不仅如此,十八大通过的报告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等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作出了新的部署,内容非常丰富。

不可能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所以我在这里就选择了其中的一个角度。

今天下午我着重是从我们创新驱动战略角度来看。

与创新战略相联系的当然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那么,今天下午主要说到三个大问题: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二、创新及创新驱动的具体含义三、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一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随着资源约束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转变和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

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增强综合国力、巩固超级大国的地位。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经济高速起飞,但由于未能在收入分配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及时转型,其人均收入长期阻隔在6000美元的“玻璃穹幕”中,掉进了“拉美陷阱”。

同一时期,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高速推进,却忽视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企业发展仍以政府为主导,致使一个个“超大企业”缺乏创新活力,技术多停留在模仿层面,陷入了“日韩困境”。

没有一劳永逸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方式。

在发展方式这个问题上,不变则罔,不进则退,这条两百多年来锤炼的历史经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的国家理念。

我国也不是身处“桃园”之外。

(一)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新中国成立前的200年,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落伍者。

现代化之于中国,有梦却无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前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前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前提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有与之相应的转变,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战略、转变衡量标准与考核标准、转变科研创新体制、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和政府职能等,若无这些相应的转变,就很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及时走出传统比较优势的思维局限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都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劳动力的传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中的一切成就和问题都与此有关。

然而现在看来,经济发展中的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资源环境代价太高、GDP大而不强、内需严重不足、一些关键性产业如大飞机制造缺少竞争力或竞争力下滑等问题,也缘于此。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及时走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的思维局限,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其一,传统比较优势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已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不同时期发挥关键作用的生产要素是不一样的。

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中提出比较优势原理,那时的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比较粗糙、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是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起重要作用的是分工以及决定分工的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

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相当发达,并且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于是我们看到,那些缺少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激情和创造力,使人力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发达,创造了新材料、新能源,经济反倒比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得好。

我们还看到,有更多的贸易发生在自然条件相当或要素禀赋没有多大差异的发达国家之间。

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里,在进行了多国、多地区的比较后,以大量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一般型的、初级生产要素的竞争优势,通常会被创新流程所取代。

生产自动化将使人工无用武之地,而新材料更将取代传统资源的优势。

此外,创新通常也有降低成本的效果,它所形成的高级生产要素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如果对这种变化缺少清醒认识,继续陶醉于传统的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就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摘要】党的十八大再一次明确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对全面小康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其中在经济建设领域设定了“两个翻一番”的新指标。

围绕这一新要求新指标,十八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制定了总战略,同时做出了新部署。

【关键词】十八大总战略新部署一、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十八大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

如何实现这一新要求,总战略就是“两个加快”——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其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当时还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和十八大报告上的“两个加快”异曲同工,都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两个加快”战略实质上是当时战略的一种历史延续。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升为核心战略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取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的呢?(1)从认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开始。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差别,传达的却是发展理念上的天差地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确立,标志着我党领导经济建设、探索经济规律的经验日臻成熟,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上来,打破了“唯GDP论”的束缚。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形成与战略提升。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强调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看作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经济发展形式转变的途径和措施.txt

经济发展形式转变的途径和措施.txt
(2) 反映劳动者素质的指标较多,有工程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在岗职工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等。
(3) 单位GDP能耗指标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进展情况,但是这个指标与发展阶段有关,发达国家单位GDP能耗从上升转为下降的拐点处于第二产业比重仍比较高的时期,其直接原因是本国工业向高端升级,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的发展巩固了单位GDP能耗的下降。我国应将万元GDP能耗减低目标上升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标志性指标,将推动工业发展走向高端作为当前阶段降低单位GDP能耗的主要途径。据《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告》,我国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66%,降幅比2006年的1.79%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根据“十一五”规划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2010年的单位GDP能耗为0.97吨标准煤/万元。从2008年的政策走向和经济发展状态看,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后10年也按这样的幅度下降,也就是这个指标每5年降低20%,2015年将是0.8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为0.64吨标准煤/万元。这将使我国工业朝新型工业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将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
以2007年为基数,2010年为转变新起点,2015年、2020年为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我们围绕“三个转变”提出以下目标预期值:
1、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以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指标,我们提出了一个中长期目标。目前的情况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协调转变的核心应当是逐步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2以2007年的三者贡献率为基数,分别提出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消费、投资和出口贡献率目标。到2015年消费贡献率提高到40%,2020年再进一步提高到45%。由于消费贡献率的提高,投资和出口贡献率将相应降低。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机械 、农 产 品加 工 人驻 经 济 开 发 区核 心 区 .促
结 构调 整 ,优 化 资 源配 置 组 合 ,全 市 经济 呈 现
进 分 散 布 局 的 同类 企 业 纵 向衔 接 、横 向关 联 、
配套 协作 、聚集 发 展 。
三 是 大 力 实施 产 品 结 构调 整 . 由低 端 产 品
7 2 。 4. %
二 是 大 力 实施 企 业 结 构调 整 . 由单 兵 作 战 向集 群 发展 转 变 。针 对 工 业企 业 “ 而 散 ”的 小 现 象 .我 们 按 照 “ 群 化 推 动 、 园 区化 承 载 ” 集 发 展 战 略 ,着 力 打 造 专 业 特 色 园 区 ,大 力 发 展

牌 。 目前 ,我 市 拥 有 奥 星 菜 籽 油 、雪 飞 化 工 硝 化 棉 、 仙 仙 果 品 “ 水 牌 ” 沙 梨 及 大 仙 桃 、梨 花 湖 面 条 等 5 汉 个 湖 北 省 品 牌 ,其 中 奥 星 菜 籽 油 被 授 予 “ 北 省 菜 籽 湖 油 第一 品牌 ” 。
集 群 经 济 ,推进 企 业 扎 堆 发 展 、板 块 发 展 。按
照 “ 区 多 园 ” 的发 展模 式 ,以经 济 开 发 区核 一
l以 调整 推进经济发 式转变 结构 : 展方
大力 调 整经 济结 构 ,是 转 变 经 济 发展 方式
心 区 为 龙 头 ,以 洪 山嘴 工 业 园 、科 技 产 业 园 、 仙 人 渡 工业 园 、李 楼 工业 园 、光 化 创 业 园 、台
出企 业 扩 规 模 、生产 增 效 益 、产 品上 档 次 、发
展 增 后劲 的 良好 局 面 。

是 大 力 实 施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由 “ 支 独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_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_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国农村现在剩余劳动力总量不到 1.2 亿,剩余比例为 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9.8 万亿元,经济总量全
23.5%,而其中 50% 是 40 岁及以上的经济活动人口, 球第二。(3)我国在出口大量商品的同时,还不断输
40 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也就是 5800 万,剩 出储蓄和资本,最近几年我国的资本净流出每年平均
力无限供应即将终结的前提下,如果不相应提高全要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资本
素生产率,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难以消化,劳动力 的逐利性使得大量资本势必从只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供应短缺带来的压力难以消除,我国的比较优势将受 水平的行业、产业中游离出来,转入可能产生超额利
到削弱。在此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避免, 润的行业、产业,继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全要素生
经济增长始终和资本积累有关,资本积累是社会化 成为创新的主体,而是应该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公平竞
大生产的前提条件。我国改革开放是在极低的发展水平 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现在政府还掌
上起步的,资本短缺曾经是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握着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权、控制着重要生产要素的
经过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仍然是一个 价格,有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这样一来,稀
框架,以保证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潜力的发挥。从长期 是生产力落实在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资本收入增长
来看,实施创新驱动需要创造两大基础条件 :
上。从长远来看,国家应该加大社会流动性,并使教
第一,提高社会流动性。创新驱动是我国在实施 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能够平等地分配给各阶层人群,以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面临的重大课题。完成这个命题 提高全社会的创造性,提高劳动力质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从过去注重数量增长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向注重质量效益为主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其基本思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举措。

1.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相关产业的支持,培育壮大新动能。

2.提升企业竞争力。

国有企业、深化国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企业。

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3.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保护。

5.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加强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等社会领域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6.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稳定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对外贸易水平和贸易竞争力。

加强外商投资管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7.加强政府作用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和推动者,优化政府行政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推动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

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如何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科学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创造了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模式”。

进入新世纪,我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虽然眼前的成功是巨大的,但是传统的发展模式同样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要让我过的经济在今后更好更快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另外也阐述了对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理解。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议一:目前我过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难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21世纪以来,人们开始越来越迫切的意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外同样带来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投资与消费关系部协调,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

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太大,能源资源矛盾加剧,环境污染相当严重,部分地区只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超过临界状态。

这些经济发展上的问题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发展的极度不平衡造成了很大的贫富差距,这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以及国家的团结。

同样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的结构性失业日益严重。

伴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劳动水平不再是简单的手工操作。

然而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是以手工业为主,这就意味着企业并不需要太多的高水平劳动者,势必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理解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第一次见诸党的全会文献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上的决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十二五”乃至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

那么当前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呢?这里我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体会,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主要讲三个问题: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家都知道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2007年10月(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大。

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后。

2008年遭遇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09年我们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在应对金融危机刚刚取得成效,09年底中央招开经济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认识,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这就是“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也正是根据刻不容缓的这个认识、这个判断。

2010年2月3日至7日,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深入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归集起来、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个专题讨论班上的讲话当中,胡锦涛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所谓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促使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向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转化,用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替代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如果做两个极端的归类,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指的是一组增长(发展)方式集合: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的。而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指的是另一组方式集合看,上述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发展)增长方式只是一种相对划分。而且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相互之间并非孤立、对立,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的关系,相应产生不同的增长(发展)结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实现这一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尽快建立起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匹配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其中特别要处理好干部定量考核与发展导向之间的关系。为此,至少要做好四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物质指标,转向注重考核以人为本指标;二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数量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指标;三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速度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指标;四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近期利益指标,转向注重考核可持续发展指标。
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全面的结构优化主要包括: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多区域增长极的共同协调发展;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推进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的结构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优化。

2020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三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 精品

2020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三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 精品

2020年高考时政热点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1.《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经济工作的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思考: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意义。

2.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3.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2020年8月18日,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低碳试点省和低碳试点市是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

试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编制低碳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三是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四是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五是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我们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

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我们要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基础。

我们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我们要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而现在,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消费的需求拉动作用,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我们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再次,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使科技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我们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发展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我们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合作,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全国范围内共同富裕。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理念、结构、科技、区域协调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内容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全版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全版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全版1. 推动创新2.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绿色能源等,同时逐步淘汰传统产业中的过剩产能和落后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 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等,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设备,同时加强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4.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环保技术、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等,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5. 改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人口教育、提高女性就业率、加强老龄化社会管理等,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政府应该鼓励生育和人才引进,同时加强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设。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推动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人口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推动创新1. 科技创新(1)提高科研经费投入。

政府应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2)优化科技项目布局。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民生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审查和执法力度,保护创新成果和企业家精神。

(4)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人力支持。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精选文档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精选文档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特别是在突破发展难题方面,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并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

紧紧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新形势下,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找准着力点,通过有效途径重点突破,系统推进。

一、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抉择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外竞争格局变化的战略需要,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化理论认识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这是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深化理论认识的结果。

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使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党的十五大又把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知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知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知道1.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加强与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合作交流,打造创新驱动的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新兴产业。

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绿色发展。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强区域间合作与协调,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平,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4.深化开放。

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体系。

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外贸结构,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高国际经济交往水平。

5.加强人力资源和人才开发。

加大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升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6.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

加大社会保障和福利力度,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加强教育、卫生、住房等领域的和发展,提高民生水平。

减少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7.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和监管。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加强监管能力,提升市场监管水平,维护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以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和开放为手段,同时注重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

主要举措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和人才开发、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第一,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做发展、把增长作为第一位的追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发展=经济增长(战后) •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60年代后) • 发展=可持续发展(1980) • 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1980后)
2020/1/9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 经济增长:即GDP的增加,一般来说,经济增
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 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 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 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 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
2020/1/9
2020/1/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20/1/9
• 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0/1/9
五中全会指出
•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 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 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2020/1/9
(二)快速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成就
• 20年来以年均10%左右增长


GDP(万亿) 增长率(%)

2000 8.92


2019 10.24
8.0

2019 11.67
9.1

2019 (修订后15.98 )
10.1

2019 18.23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趋向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趋向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趋向当代中国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决定了今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向。

1.由高速支撑型向中速平稳型转变。

任何国家的经济及其发展模式,都需要一定的增长;任何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都以一定的增长为前提。

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证明,由工业化所催化的工商文明、金融资本、城市化、服务消费、组织管理以及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在一定时期都经历过10年或者更多年份的高速增长,其后逐渐进入中低速甚至负增长时代。

我国已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奇迹,但粗放型、量的扩张型的高增长,无论从资源、环境还是国际市场等来讲,都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路子会越走越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集约增长,创新发展。

当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有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应充裕,劳动力素质改善等国内国际诸多有利条件,今后一个时期仍有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比如9%左右),但总体来看应以平稳中速增长为基本趋向(比如7%—8%左右)。

2.由过度依赖外需型向更多依赖内需拉动型转变。

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世界,一个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是十分必要的,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尤其是对人口大国来说,则必须适时调整战略,坚持走内外需并重或稳外扩内的发展路子。

3.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变。

毫无疑问,一定时期的高投入也是必要的。

然而,长期高投资率在推动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中大量的结构性、体制性和素质性问题。

高投入必然带来高能耗,使资源、能源压力很大。

高投入、高能耗必然带来高污染、高排放,使生态环境压力很大。

高投入还难以避免地带来重复建设,使一些行业产能过剩。

过高投入更会导致挤压消费,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受影响,国内需求不足。

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结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要尽快提高“消费”这块“短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品质量。
品牌建设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 值和市场影响力。
多元化发展
通过拓展产品线和市场覆盖面 ,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 的抗风险能力。
国际化战略
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学 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
中国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05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等手段,引导企业和地区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产 业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企业结构调整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 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推 动企业和地区自主进行经济结 构调整。
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 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推动经济 长期稳定发展。
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 升级、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方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式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培育创新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人才队伍,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 供人才保障。
营造创新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 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对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资 金投入力度,通过财政 补贴、税收优惠、政府 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 开展节能减排和资源循 环利用工作。

2020年新的扩大内需战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工作报告深度解读100分

2020年新的扩大内需战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工作报告深度解读100分

新的扩大内需战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工作报
告深度解读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在当前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举措中,()不属于推动消费回升的举措。

A.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B.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C.发展养老、托幼服务
D.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用户答案:[D] 得分:20.00
2.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属于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七大举措中的()。

A.推动消费回升
B.推进新型城镇化
C.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D.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用户答案:[C] 得分:2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下列各项属于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七大举措的有()。

A.推动消费回升
B.推进新型城镇化
C.增加基础建设
D.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E.保障能源安全
用户答案:[ABDE]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经济更加依靠内需,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趋于下降。

()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0
2.在百年未有之大变中,扩大有效投资是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关键。

()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

壹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转移。

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壹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

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壹起来,于发展中促转变,于转变中谋发展。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

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

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

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

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壹、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

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壹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和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部门,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

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

鼓励区域之间开展各类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

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

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实施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进壹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廉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消费、就业综合承载能力。

增强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入。

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从强化制度入手尽快形成相应体制我国目前出现的地区投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高速度低效益等现象,主要是体制和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改革,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要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壹是健全垄断行业定价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

于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要领域,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对价格不能放开的产品,要加强政府的成本监管。

二是改革资源管理体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形成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激励机制。

三是运用财税金融等经济杠杆促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

壹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转移。

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壹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

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壹要深化行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完善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和问责制度。

二要完善宏观管理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强化政府的信息服务职能,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三要理顺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改进政绩考核办法,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

壹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

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三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合作经济。

四要破除体制障碍,改善投融资条件,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壹要于初次分配过程中提高劳动收入比重,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

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确保中等收入人群占多数。

二要于再分配过程中注重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构建弱势群体的“安全阀”。

三要重视发挥慈善、捐助等“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四要重视教育、医疗和生态方面的政府投入,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倾斜。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干部考核机制,不以GDP指标论英雄,仍要见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保等指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检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成绩和存于不足,于这套机制的监督下来增强广大干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从而于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当前及今后壹段时期,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

壹是加快政府投资体制改革。

明确界定政府投资的职责和范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政府投资加快从竞争领域退出,转为主要用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创新政府投资运作机制,积极推广"代建制"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政府投资利用效率。

二是进壹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转为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企业投资项目政府壹律不再审批,政府仅从外部性、公共性、合规性方面对企业投资项目予以核准或备案,履行好对重大项目规划协调、发布行业信息等服务职能。

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只有理性、合格的市场主体,才能有降低成本、追求技术进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于动力,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载体。

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入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改善XX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经济要从壹般性竞争领域退出,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深化铁路、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特许运营模式。

加快开展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制度试点,规范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体现政府的所有者权益。

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和改善融资条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动力。

有效的科技体制将为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体制保障。

要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市场化改革,统筹不同所有制单位的科研投入,改变长期存于的所有制歧视和部门壁垒问题,支持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教育事业真正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

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计划,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壹批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要创新产业研发资金的投入机制,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加强环境资源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环保,构建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机制,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

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取消垄断行业产品的行政定价机制,相应建立和完善价格调整听证制度。

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

着力推进建筑节能、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增强节能能力。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贡献。

继续做好"三河三湖"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方案、审计和能效标识工作,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新能源于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建立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机制,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实现治污成本内部化。

五、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