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2个字:一、二。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朗读童谣,并能初步理解童谣的意思。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设想拓展识字形式,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程序与策略一、引入新课。
(拍手歌)师: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
你拍二,我拍二,一二一二向前进……小朋友们,这首童谣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这首童谣里有很多汉字是数字,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老师要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古代的童谣,它里面也有很多数字。
二、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宇。
1、出示课题。
2、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出生宇。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4、读汉字:一、二、三,注意翘舌音和平舌音。
5、认读汉字去、里,区分n、l的发音。
三、自学童谣,学习生字。
1、提出要求:(1)看拼音,读通童谣。
(2)边拼边用圆圈圈出生字,每个生字拼读3遍。
(3)再结合图画,读懂童谣。
2、自学情况反馈。
(1)指名读通,读对童谣。
(2)指名和开火车认读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四、再学童谣,理解意思。
1、你指我数逐行读童谣。
如:“烟村四五家”一行,可以让学生数数远处隐隐约约的几户人家,再来读读这行童谣,帮助学生大概理解这行的意思。
2、边数边读整首童谣。
3、用投影器出示童谣和图画,较有感情地读童谣。
引:小朋友在读的时候,要想象像春天,你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请你来赞美一下吧!4、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大组比读童谣,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质疑解难:请小朋友说说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理解“一去二三里”:打比方解答:走在一条路上,大约有二三里路。
二三里的路程,小朋友走,大概要花十分钟左右。
)6、看投影中的童谣,再齐读一遍童谣。
五、练习写字,完成课堂作业。
1、认识田字格。
让学生清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横中线,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练练握笔姿势及写字姿势。
比比谁的姿势最漂亮。
3、认识笔画“一”。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8篇)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二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②、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③、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过程与方法以情激趣,导入新课;自主研读,自读自悟与复习巩固,指导写字相结合。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来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①、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③、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卡片)(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复习整体认读音节,与本课生字有联系的音节重点读,这样能有助于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同学们,请看看课本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进行讨论)2、各小组派代表说。
2023最新版-《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4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4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古代有位诗人把一到十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
(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
)(“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
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
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
(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
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
什么是“亭子”呢?4、出示挂图:亭台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
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7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有两位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去一个小山村游玩,你们想不想去呢?生:想去!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二、图片导入1、师:(投影课文中插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2、生:看到了后面有山;边上有树;看到两个小朋友;小房子(亭子)……3、师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
有一位叔叔把这么美丽的景色编了一首童谣。
让我们去看看童谣里是怎么样描写这美丽的景色的。
4、出示《一去二三里》,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5、学生自读课文,要求不是齐读,大声读。
三、教学识字师:请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一去二三里。
师出示“去”和“里”的生字卡片。
师:在那里你看到过这个字,请你组词。
生:一日千里李白(纠正“李”是姓,不是这个“里”)四、纠正字音1、师:你觉得有那些音节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sān ting sì cun zuo2、请你把读一读词。
(指名读:烟村、亭台、六七座、十枝花)3、解释什么是烟村、亭台(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师:烟村是什么?生:村庄着火人们在做饭师:就是村里的人们都在做饭,烟囱里都冒着烟,我们远远看去就是一个“烟村”。
(同时出示烟村的图片)师:出示亭台的图片。
你们看到过吗?去过吗?请你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生:看的很远;空气好;很舒服师:请你再读一读这个词。
(指名读,巩固)五、读课文1、那么美丽的课文,你们能不能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啊?2、谁来读。
请你当小老师,读第一句(学生逐句带读,逐一出示对应的图片;正音)3、教师范读(如果我读的好,请你也为我鼓鼓掌吧!)师:你觉得好在那里?生:音准;声音响亮;有感情;声音有起伏。
师:那就请你们也学着陈老师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6篇)2022-12-15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6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和写字.【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么2,揭示课题.3,教师读课题,结合实例解释"里".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图文结合,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帮互学.三,朗读感悟1,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结合图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四,学习生字1,读一读: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准"二,三,四,十".2, 认识田字格:⑴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小格.⑵读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指导书写"一":⑴介绍笔画名称"横".⑵范写"一",边讲述书写要领.⑶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五,实践活动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1,我会认:⑴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⑵做找朋友游戏.2,我会记:⑴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⑵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3,我会用:⑴用生字说词语或句子.⑵看图选字填空:( )朵花( )只鸟( )本书( )个人⑶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本课的生字二,指导书写"二,三"1,回顾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2,观察课本中田字格的范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定,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三,扩展活动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㈠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认识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从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5篇】,倘若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忙,请共享给最好的伙伴。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这篇识字课文美妙地把一至十数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情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肯定有着异样的新颖感,或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老师的确定;也有大部分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得“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美妙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
体会山村的美妙和生活的欢乐。
(一)激趣导入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味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二)学习古诗1、请小伙伴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觉?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比: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知大家本身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5、老师范读(配乐朗诵):小伙伴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6、交流感受7、课间操8、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游戏:(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伙伴,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1、(《小燕子》歌曲律动。
)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2)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
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6、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网权威发布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三篇】,更多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大范文网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去二三里》1教学设想:《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
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
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3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
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有房子。
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
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
2024年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6篇

2024年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6篇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三)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一去二三里》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1、能自主读写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
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小朋友?请学生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师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1-§ 、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师:小朋友,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
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去二三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呢?四、生字教学1、教师请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并请学生汇报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教材简说: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范文

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1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
我主要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程序的安排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的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程序: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复习拼音、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复习拼音,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
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出示课件)。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4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一去二三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读懂儿歌,体会意境。
3、认识9种基本笔画和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汉字。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识记汉字,并在田字格中将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漂亮。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读懂儿歌,体会意境。
3、认识三种基本笔画和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汉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汉语拼音1、出示:yī sì wǔ shí zhī(1)指名认读。
(2)说说它们是什么音节?(师提示:整体认读音节不可拼读)(3)齐读。
2、出示:èr-rè shān-sān tíng-tǐng(1)指名认读,会读哪一组就读哪一组。
(2)指名读,试着将三组都读准。
(3)齐读。
二、新授(一)导入学会了汉语拼音,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了。
(二)初读课文1、出示插图及课文。
2、看图,听老师读课文。
思考:(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2)从远到近画了哪些景物?3、多么美的地方呀,刚才老师给大家读的这首童谣,就是描写这里的。
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也来把这首童谣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三)精读课文1、出示第一行,谁来模仿老师的样子把第一行读好!师:一眼望去,小山村并不远!只有两三里路。
简要讲解一下“里”。
2、指导“一去”后面可以稍稍停顿。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供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1教学目的: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二、有顺序观察插图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三、朗读儿歌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
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一)学习生字的音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
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
”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1教材简说: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他。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一去二三里》优秀教案

《一去二三里》优秀教案《一去二三里》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简析这是一首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的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第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非常富有诗情画意。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一、去、……〞十二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利用情景图识字,念儿童歌谣中识字,把识字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
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
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
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录音磁带。
六、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真能干,开学到现在已会背好多儿歌,谁来背几首?2、复习汉语拼音〔创设情景:拼音王国里的拼音朋友多想跟我们一起去念儿歌。
你们看,他们已在城门口等着了,他们是谁,跟他们打声招呼吧!〕ai iuan uning er zhi sichi yiwu jiauohua〔城门一〕〔城门二〕〔城门三〕〔汉语拼音朋友能帮我们识字、读书,是我们的好帮手。
〕二、听读童谣、学习汉字。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给学生的大脑进行强烈刺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提高听的能力。
〕2、这首儿童歌谣很?跟小朋友们见面。
自由读《一去二三里》要求:①用手指着读,不认识字的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②念准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
3、小组间互问,帮助纠正。
4、反应:指名读〔一句、两句都可以〕随机教学“去、里〞〔举例了解“一里〞的路程。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去二三里》教案(通用3篇)《一去二三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诵读课文。
难点:把图中的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分辨“八”和“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53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请看课本上给我们带来的这幅美丽的图片。
2、根据画面提问:你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3、提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幅相配的童谣“一去二三里“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解释“里”)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可以同桌互相帮助)2、再读课文,用圈圈出文中的生字。
2、全班交流,检查自读情况,分句读分句纠正:(1)区分“四”、“十”的读音。
(2)找一找诗中其它的平翘舌音的字。
(3)读准“烟”、“亭”。
3、请学生读诗:谁把古诗连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图文结合,诵读古诗1、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还看到了什么;(1)小山村真美呀,让我们再去好好浏览一下,一眼望去,二三里路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2)谁最喜欢远处景点,请你读。
适时点评句中的停顿,并结合实例理解“里”。
(3)小朋友,再往远点的地方看,看到了什么呀?俯下身子又看到了什么?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听了你的诵读,我看到了美丽的亭台,鲜艳的花儿,真是美极了!”(4)小山村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放眼看一看吧!(集体朗读古诗)四、用生字卡片初步认读生字,提出要求写的三个字。
五、巩固生字1、我会认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1)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2)交流形近字的异同:“八”和“入”。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6篇)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6篇)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6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教材背景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学前班主题式课程《谁和谁是好朋友》分主题“数字王国里的兄弟们”中的综合活动《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炊烟、村子、门前、鲜花等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古诗排列整齐,描绘的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其中包含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多项领域,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幼儿感受环境、生活中的美,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
教学目标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一、谈话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
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二、四、六、八、十。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学习书写二、四、六、八、十
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
(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八、六、四
(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教学重点:
在田字格里写好5个生字。
教学难点:
按笔顺把四六八3个字写漂亮。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1)书写四字,
①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教师边写边强调:第一笔竖,书写时稍微往里收一点,注意横中线上边的竖和横中线下边的竖应一样长。第二笔是横折钩,横不要写得太长,要看清楚竖中线左边的横和竖中线右边的横一样长时,顿笔写折钩,折笔画也稍微向里收一点,要与竖对称,钩不要太大。接着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r(二)的读法。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三、巩固复习
1.每个生字在生字本上写3遍,教师巡视辅导。
2.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1)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读读图上音节,把汉字写在()里。
(3)同桌互查,比比谁书写正确、漂亮。
(3)书写六字
①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教师可在起笔和收笔处轻轻画两条横线,表示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
写撇、竖弯。注意两个笔画不仅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而且写在横中线的上边。最后写横。
③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
(2)书写八字
①看板书八,观察占格位置。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二笔捺,起笔在右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注意撇和捺收笔处应在一条线上。
③学生修改八字后再写一个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