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复习提纲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

1、小区大小和容量之间关系

小区越小,单位面积可容纳的用户数越多,即系统的频率利用率越高。

2、同频小区:任意两个小区只要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大于某一数值,即使使用相同的频道,也不会产生显著的同道干扰。

频率再用:把可供使用的无线频道分成区群,并把可供使用的无线频道分成若干个频率组,区群内各小组均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任意一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组,在其它区群相应的小区中还可以再用。

同频道干扰: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受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3、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电寻呼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无绳电话系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分组无线网

4、集群方式(安信道占用方式,注意理解三种方式特点)

5、常用移动通信系统(gsm,is-95)的

调制方式::GMSK

多址方式:TDMA/ FDMA

双工方式:双工方式FDD

信道(纠错)编码方式:(1) 卷积纠错编码:纠正随机误码及短冲突发误码;

(2) 交织编码:与(1)配合纠正长突发误码。

码片速率等:270.833kb/s

语音编码方式:卷积码+交织

6、GSM系统的号码作用(IMEI,IMSI)

考虑到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安全性,GSM系统能提供安全保密措施,即空中接口无线传输的识别码采用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代替IMSI。两者之间可按一定的算法互相转换。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可给来访的移动用户分配一个TMSI(只限于在该访问服务区使用)。总之,IMSI只在起始入网登记时使用,在后续的呼叫中,使用TMSI,以避免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其IMSI,从而防止窃听者检测用户的通信内容,或者非法盗用合法用户的IMSI。

8、何为信道的慢衰落和衰落储备

移动信道中,当信号电平发生快衰落的同时,其局部中值, 还随地点,时间以及移动台速度作比较平缓的变化,其衰落周期以秒记,称为慢衰落.

为了防止因衰落而引起的通信中断,在信道设计中,必须使信号的电平留有足够的余量,.以使中断率小于规定指标,这种电平余量称为衰落储备

9、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多址方式,以及代表系统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10、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多径效应:在陆地移动通信中,移动台往往受到各种障碍物和其它移动体的影响,以致达到移动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传播路径的信号之和。

瑞利衰落:多径衰落的信号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11、慢衰落与衰落储备,服从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12、位置管理的任务

13、移动信道中的多径时散和相关带宽 这种因多径传播造成信号时间扩散的现象,称为多径时散。

14、常用的抗衰落技术有哪些? 分集接收 RAKE 接收 纠错编码技术 15、区群的组成条件

(1)区群之间彼此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覆盖;

(2)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 相等,且为最大。 频道分配方式:

1. 分区分组配置法

2. 等频距配置法

16、CDMA 的系统容量和FDMA,TDMA 的比较

以n 表示通信容量,三种系统的比较结果可以写成

n (CDMA )=20n (FDMA)=4n (TDMA)

17、小区半径和系统容量的关系

在系统的总信道数目不变和每小区的可用信道数目不变的条件下,小区的半径越小,则单位面积的通信容量越大。

18、CDMA 功率控制的原因以及闭环控制方式

功率控制原因:远近效应

控制办法:开环控制办法(自己测量控制自己)和闭环控制办法(自己测量控制别人) 19、越区切换的方式(分类)

一类是硬切换。指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 先中断旧的连接。

另一类是软切换。指既维持旧的连接, 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 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 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 20、损耗中值(计算)

21、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区域覆盖方法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宽域网和局域网(课本P193写的是带状网和蜂窝网) 22、话务量的单位(计算)

定义流入话务量A 为 式中:λ的单位是(次/小时);S 的单位是(小时/次);两者相乘而得到A 应是一个无量纲的量,专门命名它的单位为“爱尔兰”(Erlang )。

呼损率: 23、扩频增益的计算

设信息速率为R b (bit/s), 伪随机序列的速率为R p (子码/秒),定义扩频因子为

?

=π21

c B b P R R L =λλλ0

0-=

-=A A A B λ

?=S A

通常L>>1,且为整数,它是信号频谱的扩展倍数,也等于扩频系统抑制噪声的处理增益。

24、GSM系统的加密和鉴权

鉴权:鉴别MS的合法性

加密:加密空中信令及话音,防止别人窃听

25、移动通信中位置管理的任务

位置登记:已知移动台的实时位置信息时,更新位置数据库和认证移动台

呼叫传递:在对移动台进行呼叫的情况下,根据HLR和VLR中可用的位置信息来定位移动台

26、CDMA系统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蜂窝通信系统无论是采用何种多址方式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外部干扰和系统本身产生的特定干扰。

FDMA与TDMA蜂窝系统的共道干扰

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

功率控制原因:远近效应:主要发生在反向传输链路上,移动台在小区内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而且经常变化,同意不移动台可能有时处于小区边缘,有时靠近基站。如果移动台的发射机功率按照最大通信距离设计时,当靠近时会有过量而有害的辐射功率。

1 反向控制控制效果,控制方法,控制原则

2 正向控制控制效果,控制方法

27、常用纠错编码方式

(1)前向纠错FEC

(2)自动请求重传ARQ

28、GSM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个部分之间的接口、注意主要接口

掌握GSM网络结构

移动台

基站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

GSM网络接口

(1) 主要接口:GSM系统的主要接口是指A接口、Abis接口和Um接口。

(2) 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它包括B、C、D、E、F、G接口。

29、GSM系统的区域

30、CDMA 系统软容量特性和相应的好处。

CDMA 蜂窝通信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或者说“软过载”特性。在其它蜂窝通信系统中,当用户过境切换而找不到可用频道或时隙时,通信必然中断。CDMA 蜂窝系统的软容量特性可以避免发生类似现象。

CDMA 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用码型的不同,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荷满载时,另外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或者说信干比稍微降低),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

31、CDMA 系统漫游的方式、系统、网络的标示 32、原语的含义及分类

VLR 为访问者位置登记器, 是动态数据库。 ① ② ③ ④ HLR ⑤ 管理MSC 区,

⑥ 管理无线信道(如信道分配表、 动态信道分配管理、 信道阻塞状态)。

37、HLR的作用

HLR为原籍位置登记器,负责移动台数据库管理。其主要责任是

①对在HLR中登记的移动台(MS)的所有用户参数的管理、

③VLR

38、越区切换的控制策略是什么

越区切换的参数控制

越区切换的过程控制:

移动台控制的越区切换、网络控制的越区切换、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

39、何为分集?分类以及接收合并的方式是什么?

所谓分集接收,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独立(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起伏的办法。

分集有两重含义:一是分散传输,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即接收机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包括选择与组合)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分类:

宏分集:“多基站”分集,把多个基站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方向上,用来减小慢衰落。

微分集:是一种减小快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

合并方式:

(1)选择式合并(Selection Combining)

(2)最大比值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

(3)等增益合并(Equal Gain Combining)

40、何为临道干扰,同频道干扰?

邻道干扰是指在两个相邻或相近的波道,所传输的信号超过了波道的宽度,从而对临近波道所传播信号造成的干扰。

所谓同频干扰,即指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

41、GSM系统中呼叫接续的过程(主呼、被呼)

呼叫流程可以分为三个:

a)相对独立的部分:

b)主叫移动用户部分;

c)被叫移动用户部分和拆线部分。

常用的缩写:

GGSN: Gprs网关支持节点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2000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EIR:设备标识寄存器

DTMF:双音多频PHS:个人便携电话系统

PDC:个人数字蜂窝系统CDMA2000:码分多址2000

MS:移动台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BS:基站AUC:鉴权(或认证)中心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

SDMA:空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

MAC:媒体接入系统CSMA:载波检测多址

PACS:个人接入通信业务OFDM:正交频分复用

AMPS:先进移动电话服务IS-95:美国CDMA蜂窝系统标准WCDMA:宽带码分多址VLR:访问位置寄存器

OMC:操作维护中心DECT:欧洲数字无绳电话

IS-136:美国CDMA蜂窝系统标准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码PSTN:公共电话交换网络NODE-B:基站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组织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UTRAN: 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

选择10个20分填空8个共15分

缩写10个共20分简答5个共25分

综合题2个共20分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1、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道在移动物体之间实现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短波,人工交换接续;第二阶段,使用甚高频,自动交换接续;第三阶段,使用900MHz频段,FDMA接入,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第四阶段,使用900MHz/1800MHz,TDMA/CDMA接入,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3、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相比,主要由以下特点: A点播传输环境复杂,衰落严重B多普勒频移产生噪声C移动台易受干扰D系统复杂信道容量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基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以及与PSTN相连接的中继线组成。 5、按服务范围来分,有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和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两类,例如,中国移动属于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出租车公司调度对讲系统属于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6、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而双向通信方式又可分为单工、双工、半双工通信方式三种。 7、双工通信方式又可以分为频分双工时分双工两种。 8、移动通信的多址方式有FDMA TDMA CDMA 三种。容量最大,抗干扰性能最好,保密性高的接入方式是码分多址。 9、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通常可以分为三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GSM系统的语音编码技术是RPE-LTP ,IS-95系统的语音编码技术是CELP ,都属于混合编码。 10、GSM系统采用的调制技术是GMSK ,IS-95系统的调制技术是QPSK/OQPSK 。 11、GSM系统的信道编码是交织编码;IS-95系统的信道编码采用卷积交织编码。 第二章电波传播及干扰 1、天线倾斜的目的是(避免系统内同频干扰.减小覆盖范围. ) 2、由于无线传输的多径传播的影响,比特差错经常成串发生,采用交织技术能克服此影响。 3、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常用的天线有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特殊天线等。 4、(B )是从不同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信号。A、散射波 B、多径反射波 C、绕射波 D、直射波 5、已知传输距离为10千米,电波频率为200MHz,则电波的自由空间损耗是dB。 6、( B )反映了微观小范围内(数十波长量级)接收电平的均值变化而产生的损耗。 A、码间干扰 B、快衰落 C、慢衰落 D、多址干扰 7、慢衰落一般遵从(C )分布。 A、Rayleigh (瑞利) B、Rician(莱斯) C、对数正态 D、直线 8、Page44 例2.1 例2.2 page57 习题6 8 9、分集接收是抗衰落的一种有效措施。 10、移动信道中的噪声的来源一般可分为内部噪声自然噪声人为噪声三类,其中对移动信道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噪声。 11、移动通信中常见的干扰有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三类,增加同频复用距离可以减少同频干扰,提高接收机中频选择性可以降低邻道干扰。 12、互调干扰是由于传输信道中的非线性电路产生的;下列信道组中,()不会产生三

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和答案

2.3.1《GSM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采用(B)MHz频段。 A.600 B.900 C.1200 D.1500 2.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A)公里左右。 A.10 B.20 C.30 D.40 3.移动通信网小区制中小区和其它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称为(B)。 A.频率重复 B.频率复用 C.频率覆盖 D.频率范围 4.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A)和移动台之间的电波传播状态随路径的不同而 发生变化。 A.基地台 B.发射台 C.基站 D.无线 5.蜂窝移动通信网,通常是先由若干个邻接的(B)组成一个无线区群,再由若 干个无线区群组成一个服务区。 A.小区 B.无线小区 C.同频小区 D.不同频小区 6.(C)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A.顶点激励 B.低点激励 C.中心激励 D.自由激励 7.手机正在通话状态下,它切换进入了一个新的位置区中的小区,那么:(C) A.它会在通话过程中进行位置更新。 B.它会在下次跨LAC区时进行位置更新。 C.它会在通话结束后马上进行位置更新。 8.小区的信号很强但用户不能起呼(可以切换进入)的原因:( D ) A.有强外部干扰 B.小区未在交换中定义 C.手机制式与GSM协议不匹配(如未升级的某些手机在开通DCS1800的区 域) D.小区未定义SDCCH信道。 9.WCDMA的功控速度是( C )次/秒。 A.200 B.800 C.1500 D.2000 10.TD-SCDMA系统中,如果只满足语音业务,时隙比例应选择( C )。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 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 (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第1 章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研发系统)?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是什么?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如按多址方式来分,则模拟频分多址(FDMA)系统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使用电路交换的数字时分多址(TDMA)或码分多址(CDMA)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使用分组/电路交换的CDMA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将使用了不同的高级接入技术(OFDMA)并采用全IP(互联网协议)网络结构的系统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作为面向2020年以后移动通信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按系统的典型技术来划分,则模拟系统是1G;数字话音系统是2G;数字话音/数据系统是超二代移动通信系统(B2G);宽带数字系统是3G;而极高速数据速率系统是4G。 2、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哪4个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引进、吸收、改造、创新4个阶段。 3、蜂窝小区的几何形状要符合哪两个条件?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该选用哪一种形状?为什么? 参考答案:小区的几何形状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①能在整个覆盖区域内完成无缝连接而没有重叠;②每一个小区能进行分裂,以扩展系统容量,也就是能用更小的相同几何形状的小区完成区域覆盖,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小区几何形状有几种可能: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六边形,而六边形最接近小区基站通常的辐射模式——圆形,并且其小区覆盖面积最大。因此,选用六边形。 //4、证明:蜂窝区群的尺寸N必须满足: N=i2+ij+j2 (提示:证明过程见第一章PPT) 另:需要知道N可能是是哪些值?常用的N是什么值?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A.MSC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 B.1和6交叉,2和3交叉 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 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 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A.ANN B.ACM C.GSM D.IAM(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A.0类业务 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 A) 16

重庆大学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ADS系统级仿真 ——发射机、零中频接收机与外差式接收机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 院系: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01班 年级: 2013级 姓名:叶汉霆 学号: 指导教师:李明玉 实验时间: 重庆大学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ADS软件的使用、能用该软件进行原理图设计和原理图仿真。 2. 了解发射机、接收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掌握利用ADS中行为级模块进行系统级仿真的方法,使用如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等行为级的功能模块搭建收发信机系统。 4.运用S参数仿真、交流仿真、谐波平衡仿真、瞬态响应仿真等仿真器对收发信机系统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模拟检测。 二、实验原理: 1.接收机 接收机将通过信道传播的信号进行接收,提取出有用信号。接收机一般具有接收灵敏度、选择性、交调抑制、噪声系数等性能参数。 接收机的实现架构可分为:超外差、零中频和数字中频等。 接收机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如下: ①射频滤波器1(FP Filter1) 选择信号频段、限制输入信号带宽、减小互调失真。 抑制杂散信号,避免杂散响应。 减少本振泄漏,在频分系统中作为频域相关器。 ②低噪声放大器(LNA) 在不使接收机线性度恶化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增益。 抑制后续电路的噪声,降低系统的噪声系数。 ③射频滤波器2(FP Filter2) 抑制由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或产生的镜频干扰。 进一步抑制其他杂散信号。 减少本振泄漏。 ④混频器(Mixer) 将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 是接收机中输入射频信号最强的模块,其线性度极为重要,同时要求较低 的噪声系数。 ⑤本振滤波器(Injection Filter) 滤除来自本振的杂散信号。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试题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调制技术使已调信号的频谱越宽越好,以便更好地抗衰落X 2.n /4-DQPSK是恒包络的调制技术,其优点是可采用成本低廉的非线性功放X 3.RAKE接收可以很好地克服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X 4.FSK的解调由于其恒包络的特点不能采用包络检波X 5.MSK信号既可采用鉴频器解调,也可采用相干解调V 6.MSK是相位连续且满足最小频差的调制指数为1的一种特殊形式的FSK X 7.MS移动到同一MSC的不同LA中,不需要进行位置登记X 8.CDM療统中,只要邻站和本站处于同频工作状态,则此时均为软切换X 9.对于多载波系统,载波频率的偏移会导致子信道相互间产生干扰V 10.GSM系统中,每一个用户在入网时分配公用的密钥Ki和唯一的IMSI X 11.在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X 12.GSM网络中,BCCH言道和CCCH言道是不参与跳频的信道V 13.处于通话状态中的MS从同一MSCF的某一BSC范围移动到另一BSC范围时,系统不必参与切换过程 X 14.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小区群的N值越大,其频率利用率将随之提高X 15.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模式X 16.MS发,BS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X 17.GSM900网络的双工间隔为50MHZX 21.GSM中, BCCH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X 22.GSM中, MS与BS之间被定义为A接口,MSC与MSC之间被定义为Um接口X 23.WCDM系统的空中接口带宽为5MHz其码片速率为3.84Mc/s V 24.DTX技术的采用可以使移动台具有更长的待机和通话时间V 25.IMEI是用于国际唯一区分移动用户的号码X 26.GSM中鉴权和加密是两个独立的处理过程,两者间没有任何的关联X 27.扩频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提升了系统的信噪比V 28.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每个信道 1.2288MHz,含有64个码道V 29.TDD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IS-95系统X 30.一个BSC可以连接到多个MSC上,一个MSC也可以连接到多个BSC X 31.CDMA为干扰受限系统,当系统中增加一个通话用户时,所有用户的信噪比会下降V 32.GSMI信系统中,SCH(同步信道)的作用包括帧同步和时隙同步V 33.PCH为寻呼信道,当移动台申请开始一次通话时,利用它向基站发送请求X 34.TD-SCDMA勺载频宽度是1.6MHz,其码片速率为1.28Mc/s V 35.GSM网络中采用的是快跳频;((X )) 36.在同一MSC不同BSC下的切换,系统不需要参与切换过程;((X )) 37.GSM网络中,BCCH言道不参与跳频;(V) 38.GSM网络中,每个频点间隔200kHz; ( V) 39.切换过程中,目前移动网大都采用基站控制方式;((X )) 40.跳频可以改善瑞利衰落;(V) 41.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是全向天线模式;((X ))

12级通信班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12级通信班移动通信技术复习资料 1、IS-95系统中短PN码、Walsh码、长PN码的作用? 短PN码:是用于QPSK的同相和正交支路的直接序列扩频码。在CDMA中, 该序列称为引导PN序列,其作用是给不同基站发出的信号赋予不同的特征。即用于用户区分不同基站。 Walsh码: CDMA系统采用64阶正交Walsh函数。对于正向链路, 64种Walsh函数(W0~W63)被用来构成64条码分信道; 对于反向链路, Walsh函数被用来调制信息符号, 即每6位输入的码字符号调制后变成输出一个64码片的Walsh序列。 长PN码:CDMA系统利用该码对数据进行扩频和扰码, 为通信提供保密。 2、WCDMA与GSM的关系? WCDMA的核心网采取的是由GSM的核心网逐步演进的思路, 即由最初的GSM的电路交换的一些实体, 然后加入GPRS的分组交换的实体, 再到最终演变成全IP的核心网。这样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核心网络建设投资的节约化。由于WCDMA的无线接入方式完全不同于GSM的TDMA的无线接入方式, 因此, WCDMA的无线接入网是全新的, 需要重新进行无线网络规划和布站。 3、采用正六边行做为小区形状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称CDMA手机为“绿色环保手机”? 5、试画出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数字信令帧结构图,并对其各个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答: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数字信令帧结构如图2-1所示,它包括位同步码(又称为前置码)、帧同步(又称为字同步)、有效数据(包括地址、命令和其它数据)及纠错码四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图2-1 典型的数字信令帧结构 (1)位同步:数字通信收端必须从接收的数据流中提取位同步,才能对数据准确进行积分、采样和判决,正确恢复发端数据。位同步建立需要时间,而数字信令是突发的数据串,收端必须在帧同步及有效数据收到之前建立位同步,因此在信令的帧同步前集中加入一段位同步码。 (2)帧同步:帧同步位于一个信令帧有效数据的起点,作为帧同步的特殊码组必须具有尖锐峰值的自相关函数,便于与随机的数字信息相区别。常用的有巴克码和m序列。 位同步及帧同步统称同步码。 (3)有效数据:包括地址、命令等数据。信令的控制、操作功能全由有效数据完成。 (4)纠错码:对有效数据进行纠(检)错编码后产生的监督位。 6、某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无线小区有8个信道(1个控制信道,7个语音信道),每天每个用户平均呼叫20次,每次占用信道平均时间为90s,呼损率要求20%,忙时集中率为0.125。问该无线小区能容纳多少用户? 8、什么是CDMA的双模式? 答:指移动台既可以工作在CDMA系统,也可以工作在AMPS系统; 9、什么是GSM双频手机?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

目录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指导 (1) 实验一: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 BER仿真计算 (2) 实验二:移动信道建模的仿真分析 (4) 实验三: CDMA通信系统仿真 (5)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指导 上机实验是移动通信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实验分为3个阶段进行,它要求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在MATLAB仿真平台上并完成相应系统及信道建模仿真,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关工作原理。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 试验的软件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XP + MATLAB。

实验一: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 BER仿真计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相BPSK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利用MATLAB进行误比特率测试BER的方法 3.掌握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BER仿真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仿真概述及原理 在数字领域进行的最多的仿真任务是进行调制解调器的误比特率测试,在相同的条件下 进行比较的话,接收器的误比特率性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误比特率的测试需要一个发送器、一个接收器和一条信道。首先需要产生一个长的随机比特序列作为发送器的输入,发送器将这些比特调制成某种形式的信号以便传送到仿真信道,我们在传输信道上加上一定的可调制噪声,这些噪声信号会变成接收器的输入,接收器解调信号然后恢复比特序列,最后比较接收到的比特和传送的比特并计算错误。 误比特率性能常能描述成二维图像。纵坐标是归一化的信噪比,即每个比特的能量除以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单位为分贝。横坐标为误比特率,没有量纲。

移动通信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复习大纲 问题一 [1]3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个正式标准是 [2]移动通信的运行环境十分复杂:电波不仅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弥散损耗(或者: 路径损耗)。会受到地形、地物的遮蔽而发生“阴影效应”。 [3]信号经过多点反射,会从多条路径到达接收地点,这种多径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到达时 间都不一样,它们相互叠加会产生电平衰落和时延扩展。其次,移动通信常常在快速移动中进行,这不仅会引起多普勒(Doppler)频移,产生随机调频,而且会使得电波传播特性发生快速的随机起伏,严重影响通信质量。 [4]如何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始终是移动通信发展中的焦点。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一方面要开辟和启用新的频段;另一方面要研究各种新技术和新措施,以压缩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和提高频谱利用率。 [5]移动通信有以下多种分类方法: ①按使用对象可分为民用设备和军用设备; ②按使用环境可分为陆地通信、海上通信和空中通信; ③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④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 ⑤按业务类型可分为电话网、数据网和多媒体网; ⑥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⑦按服务范围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⑧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6]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 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7]分组是由若干比特组成的信息段,通常包含“包头”和“正文”两部分。(包头中含有该分组 的源地址(起始地址)、宿地址(目的地址)和有关的路由信息等;正文是真正需要传送的信息。 [8]第二代移动通信是数字移动通信,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数字调制技术。对数字调制技 术的主要要求是: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即所占频带窄,或者说频谱利用率高);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抗噪声和抗干扰的能力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 [9]数字信号调制的基本类型: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10]在移动信道中,发送到接收机的信号会受到传播环境中地形、地物的影响而产生绕射、 反射或散射,因而形成多径传播。多径传播将使接收端的合成信号在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上发生随机变化,严重地降低接收信号的传输质量,这就是所谓的多径衰落。 [11]通常认为:T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大于FDMA系统,而C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又大于 FDMA和TDMA系统。 [12]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抗干扰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利用信道编码进行检 错和纠错(包括前向纠错FEC和自动请求重传ARQ)是降低通信传输的差错率,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2)为克服由多径干扰所引起的多径衰落,广泛采用分集技术(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以及RAKE接收技术等)、自适应均衡技术和选用具有抗码间干扰和时延扩展能力的调制技术(如多电平调制、多载波调制等)。(3)为提高通信系统的综合抗干扰能力而采用扩频和跳频技术;(4)为减少蜂窝网络中的共道干扰而采用扇区天线、多波束天线和自适应天线阵列等;(5)在CDMA通信系

移动通信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概论 1、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3、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 4、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例:寻呼系统。 5、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接受和发射可同时进行,故耗电量较大。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和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TDD)。故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相结合。例:手机。(FDD: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TDD: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6、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类似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例:对讲机。 7、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8、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9、蜂窝式组网的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10、蜂窝式组网放弃了点对点传输和广播覆盖模式,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称为蜂窝小区。 11、频率复用:把若干相邻的小区按一定的数目划分成区群 (Cluster), 并把可供使用的无线频道分成若干个(等于区群中的小区数)频率组,区群内各小区均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任一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组,在其它区群相应的小区中还可以再用,这就是频率再用。 12、频率再用距离是和区群所含小区数有关的,区群所含的小区数越少,频率再用距离越短,相邻区群中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的同道干扰越强。 13、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相邻的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14、无绳电话是一种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是有线电话网的无线延伸。 15、分组无线网(GPRS)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分组:是由若干个比特组成的信息段,包括“包头”和“正文”两部分。分组传输方式是存储转发方式的一种,要产生额外的时间延迟,因此,分组无线网特别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严和短消息比较多的数据通信。如果要用分组无线网传输分组话音,则必须保证时间延迟不大于规定值。 16、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7、在调制方式上,泛欧GSM蜂窝网络采用GMSK。美国的IS-95蜂窝网络采用QPSK和OQPSK。 18、通常认为:T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大于FDMA系统,而C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又大于FDMA和TDMA系统。(CDMA>TDMA>FDMA)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南昌工程学院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系(院)通信工程专业 学生姓名凌丹霞 班级09通信工程 学号2009100249 指导教师樊飞燕 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 5 日

实验一、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RNC的基础配置内容 了解B8300的基础配置内容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pc机一台 中兴TD-SCDMA移动设备无线部份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记录 单板介绍 1、操作维护处理板ROMB ROMB单板提供以下功能: 负责RNC系统的全局过程处理; 负责整个RNC的操作维护代理; 各单板状态的管理和信息的搜集,维护整个RNC的全局性的静态数据; ROMB上还可能运行负责路由协议处理的RPU模块 2、控制面处理板RCB 实现Iu/Iur/Iub/Uu接口对应的RNC侧RANAP/RNSAP/NBAP/RRC协议; NO.7信令处理。 3、CLKG单板 时钟产生板CLKG为RNC提供系统所需要的同步时钟。CLKG单板采用热主备设计,主备用CLKG锁定于同一基准,以实现平滑倒换。 通过485接口接收UIM的控制指令以及向UIM发送单板状态信息。 CLKG板本身具有时钟接收电路,可接收2路通过接口单板传送过来的8K基准时钟,可以接收BITS提供的2路2MHz、2Mbits基准,也可以接收GPS提供的1路主备高阻复用的PP2S、16CHIP、8K时钟基准 4、APBE板 ATM处理板APBE用于Iu/Iur/Iub接口的ATM接入处理。负责完成RNC系统STM-1物理接口的AAL2和AAL5的终结,同时提供宽带信令SSCOP、SSCF子层的处理,但不处理用户面协议。而是在将ATM信元完成AAL5的SAR,区分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后,控制面数据转发到本板CPU处理,用户面数据根据IP地址转发到RUB 板进行处理。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题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调制技术使已调信号的频谱越宽越好,以便更好地抗衰落 X n /4-DQPSK 是恒包络的调制技术,其优点是可采用成本低廉的非线性功放 X RAKE 接收可以很好地克服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 X FSK 的解调由于其恒包络的特点不能采用包络检波 X MSK 信号既可采用鉴频器解调,也可采用相干解调 V MSK 是相位连续且满足最小频差的调制指数为 1的一种特殊形式的 FSK X MS 移动到同一 MSC 的不同LA 中,不需要进行位置登记 X CDM 療统中,只要邻站和本站处于同频工作状态,则此时均为软切换 X 对于多载波系统,载波频率的偏移会导致子信道相互间产生干扰 V GSM 系统中,每一个用户在入网时分配公用的密钥 Ki 和唯一的IMSI X 在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 X GSM 网络中,BCCH 言道和CCCH 言道是不参与跳频的信道 V 处于通话状态中的 MS 从同一 MSC 下的某一 BSC 范围移动到另一 BSC 范围时,系统不必参与切换过程 X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小区群的 N 值越大,其频率利用率将随之提高 X 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模式 X MS 发,BS 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 X GSM900网络的双工间隔为 50MHZ X GSM 中, BCCH 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 X GSM 中, MS 与BS 之间被定义为 A 接口,MSC 与MSC 之间被定义为 Um 接口 X WCDM 系统的空中接口带宽为 5MHz 其码片速率为 3.84MC/S V DTX 技术的采用可以使移动台具有更长的待机和通话时间 V IMEI 是用于国际唯一区分移动用户的号码 X GSM 中鉴权和加密是两个独立的处理过程,两者间没有任何的关联 X 扩频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提升了系统的信噪比 V 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每个信道 1.2288MHz ,含有64个码道 V TDD 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 IS-95系统 X 一个BSC 可以连接到多个 MSC 上,一个 MSC 也可以连接到多个 BSC X CDMA 为干扰受限系统,当系统中增加一个通话用户时,所有用户的信噪比会下降 V GSM !信系统中,SCH (同步信道)的作用包括帧同步和时隙同步 V PCH 为寻呼信道,当移动台申请开始一次通话时,利用它向基站发送请求 X TD-SCDMA 勺载频宽度是1.6M Hz ,其码片速率为1.28Mc/s V GSM 网络中采用的是快跳频; ((X )) 在同一 MSC 不同BSC 下的切换,系统不需要参与切换过程; ((X )) GSM 网络中,BCCH 言道不参与跳频;(V ) GSM 网络中,每个频点间隔 200kHz ; ( V ) 切换过程中,目前移动网大都采用基站控制方式; ((X )) 跳频可以改善瑞利衰落;(V ) 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是全向天线模式; ((X )) 在GSM 网络中,信道就是一个频道; ((X )) GSM 网络,一个载频上最多可允许 8个用户同时通信;(V ) MS 发,BS 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 ((X )) GSM900网络的双工间隔为 25MHz (( X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移动通信(考试资料)

1、移动通信概念,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这种传播媒质允许通信中的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其位置不受控制,但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一般都很差,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必须根据移动信道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归纳起来说这些干扰有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共倒干扰、多址干扰,以及近地无用强信号压制远地有用弱信号的现象-远近效应,等等。)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开辟和启用新的频段;另一方面要研究各种新技术和新措施,以压缩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和提高频谱利用率)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根据通信地区的不同需要,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组成带状、面状或立体状等,可以单网运行,多网并行并实现互连互通。因此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具备很强的管理和控制功能)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答、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1、带宽有限,它取决于使用的频率资源和信道的传播特性; 2、干扰和噪声影响大,这最主要是移动通信工作的电磁环境所决定的; 3、存在着多径衰落。 3、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 答:1、较高的频谱利用率2、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能力3、可实现性 4、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几种? 答:1、无线电寻呼系统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卫星通信系统6、分组无线网 5、按信号形式移动网可分为哪两类网?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模拟网和数字网; 数字通信系统主要优点: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行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更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6、移动通信包括哪些基本技术?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1调制技术:第二代以后的移动通信是数字移动通信,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数字调制技术。对数字调制技术的主要要求是: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抗噪声和抗干扰能力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2、多址方式:多址方式的基本类型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3、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研究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首先要弄清移动信道的传播规律和各种物理现象的机理以及这些现象对信号传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研究消除各种不良影响的对策。人们通过理论分析或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总结和建立有普通性的数字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估算一些传播环境中的传播损耗和其他有关的传播参数。4、抗干扰措施:在移动信道中,除存在大量的环境噪声相干扰外,还存在大量电台产生的干扰。网络设计者在设计、开发和生产移动通信网络时,必须预计到网络运行环境中会出现的各种干扰强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网络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度。在移动通信中通话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络参数,按照语言的清晰程度将通话质量分为0到7不同的8个级别,0最好,客户通话时的感知最好;7最差,通话时的感知最好,客户。一般正常的通话质量应该为0-3。 信号场强:是指信号信号的强弱。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强弱用具体的电平值表示,通过测试手机可以测得,一般-40~-90dBm为可正常通话的强度范围,也可直观的从普通手机的信号显示格数看出。 手机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是指,手机在寻呼基站时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越高,说明上行越弱,客户感知为拨打电话上线慢。 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用户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 掉话:是指用户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异常而自动挂断的现象。 单通:是指用户双方正在通话时,由于异常出现只有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的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一GSM通信系统实验(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将正交调制及解调的单元实验串起来,让学生建立起GSM通信系统的概念,了解GSM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性。 二、实验内容 1、搭建GSM数据通信系统。 2、观察GSM通信系统各部分信号。 三、基本原理 由于GSM是一个全数字系统,话音和不同速率数据的传输都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为了将源数据转换为最终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出去,需要经过几个连续的过程。相反,在接收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反过程来重现原始数据。下面我们主要针对数据的传输过程进行描述。 信源端的主要工作有 1、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用于改善传输质量,克服各种干扰因素对信号产生的不良影响,但它是以增加比特降低信息量为代价的。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原始数据上附加一些冗余比特信息,增加的这些比特是通过某种约定从圆熟数据中经计算产生的,接收端的解码过程利用这些冗余的比特来检测误码并尽可能的纠正误码。如果收到的数据经过同样的计算所得的冗余比特同收到的不一样时,我们就可以确定传输有误。根据传输模式不同,在无线传输中使用了不同的码型。 GSM使用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块卷积码、纠错循环码、奇偶码。块卷积码主要用于纠错,当解调器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时,可以产生十分有效的纠错结果,纠错循环码主要用于检测和纠正成组出现的误码,通常和块卷积码混合使用,用于捕捉和纠正遗漏的组误差。奇偶码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最简单的检测误码的方法。 2、交织 在移动通信中这种变参的信道上,比特差错通常是成串发生的。这是由于持续较长的深衰落谷点会影响到相继一串的比特。但是,信道编码仅在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长差错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大纲

电子商务专业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大纲 使用专业电子商务修读学期第 2学期制订时间2018.3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108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 +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梁芯瑜合作者 一、课程定位 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作为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 生,应该学习和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各种基本问题,如移动电子商务概念,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及其应用模式,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移动电子娱乐,移动电子支付,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移 动电子商务整合、安全、资源开发,移动电子商务管理和营销,移动电子商务物 流配送及移动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等。本课程重在探讨和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新的发展领域,针对移动电子商务知识更新 快、新业务不断涌现等特点和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学习而设 计。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熟悉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三、课程学习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和3G业务的基本知识,了解移动数据通信的基本业务,熟悉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领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移动产品的销售、服务管理、客户服务。 具体目标:通过讲授有关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业务、3G 业务、移动数据通信、移动搜索、移动办公、移动广告、交易服务、移动电子商务 产业价值链、移动电子娱乐、移动电子商务的资源开发等内容,丰富学生的移动商务领域内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的移动营销能力,拓展移动信息服务,移动增值业务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促进移动电子支付、移动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能进行客户服务和商务接待,可进行移动电子商务的管理和移动电子商务营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