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课件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1《大学》节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大学?讨论了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你对这种关系 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 前提,修己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 的一致性。有了对世间万物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 了真理,就能够做到“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表里如一,内心不被 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到达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 就解决了。在此根底上,就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 明明德,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 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就都到达了“至善〞的目标。提高个人修 养,是到达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根底;治国平天下,是以提高个人修 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恶.恶.臭. 好.好.色 忿懥.
读音 wù è xiù hào hǎo zhì
加点字 哀矜. 一言偾.事 絜.矩
2.识通假 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 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
读音 jīn fèn xié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多义 知止而后有定 名词,目标、志向 少之时,血气未定 形容词,稳定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 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 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 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书〞。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 “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那么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 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 录下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大学》节选》课件(共15张PPT)
虚词
句式
之
状语后置
而
诚于中,形于外
其
宾语前置
毋自欺
• 使意念真诚,不自欺不欺人,正确坦诚的对 •“诚意” 待自己的内心。
• 注:朱熹认为“诚意”是“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一丝不苟
”
。
小人
君子
原文
•“闲居为不善,无 所不至。掩其不善,
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 《论》《孟》次之 /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
其不差矣
• 做学 问
•求学的人
•差不多 宋代·朱熹
实词 第一段
虚词
句式
实词
虚词
道 明明德 亲民
之
第一段 诚 厚 薄 至善
而
定 得 致 格物
其
壹是 至于
以
句式
状语后置 止于至善 明明德于天下
宾语前置 未之有
•修身的方法:
《大学》
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模块 第四单元(人教版)
•四书:
•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断句:
•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 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 《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 矣
宋代·朱熹
断句:
• 留下的书 •顺序、次序
《大学》孔氏之遗书 / 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
•1.“吾日三省吾身”——不断的反省自己的行为; •2.“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 • 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一种对人生严肃负责 的精神和态度;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的点滴小 事做起。
实词 第二段
高中语文 4_1《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明句式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此之谓自谦 判断句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判断句 尧、舜帅天下以仁 介词构造后置句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介词构造后置句,判断句 6.积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 心。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恶.恶.臭. 好.好.色 忿懥.
读音 wù è xiù hào hǎo zhì
加点字 哀矜. 一言偾.事 絜.矩
2.识通假 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 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
读音 jīn fèn xié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多义 知止而后有定 名词,目标、志向 少之时,血气未定 形容词,稳定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先致其知 动词,求得 致万乘之势 动词,到、达到 致 何意致不厚 动词,致使、导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情趣,兴致 先诚其意 动词,使……诚实 帝感其诚 名词,诚心 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副词,确实、的确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连词,如果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点评:朱熹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是“大学之条目也〞。“格物〞是“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 处无不到也〞(?大学章句集注?),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 事万物。致知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大学章句 集注?),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格物、致知被认为 “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是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根底。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老实、不自欺。要 慎独,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如此,表现 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 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
4《大学节选》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 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行著名。
观点一:读“参”为cān(餐)音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 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行著名。
观点一:读“参”为cān(餐)音 “曾参,字子舆,参当音参乘之骖。”
——明 方以智 《通雅•姓名》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 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行著名。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
《康诰》说:“如同爱惜婴儿一样。” 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 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 再去出嫁的人啊!
观点一:读“参”为cān(餐)音
“曾参,字子舆,参当音参乘之骖。” ——明 方以智 《通雅•姓名》
“曾参,字子舆。参,读为骖。” “古人名字多假借,必读本字而其义始明。”
——清 王引之 《春秋名字解诂》
观点二:读“参”为shēn(身)音
观点二:读“参”为shēn(身)音
“森,木多皃。从林从木,读若曾参之参。” ——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
大学节选
主讲:朱亮
《大学》
《大学》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 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 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 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 为“四书”。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 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行著名。
正
致
诚 心
心
格知
物
内修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4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了解知识领域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大学》和《中庸》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 家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更是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 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 到明清,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 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 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论 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递进过程,在论述中,阐释了“诚意”“慎独”“推己及人”等主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4 《大学》节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是相对“小学” 而言,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秦汉儒家学说的 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 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 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 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 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人教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 《大学》节选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形___容___词__活___用___为___动___词___,__接___近_ 先齐.其家 形___容___词___的__使___动___用___法___,__使___…___…___齐 先正.其心 形___容___词___的__使___动___用___法___,__使___…___…__ 正 先诚.其意 _形__容___词___的___使___动__用___法___,___使___…__…___诚_
栏 目
链
接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动词,显露
仆诚以著.此书 动词,写作
著 脚著.谢公屐 动词,穿着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动词,穿着
名岂文章著. 动词,显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动词,有偏向
而观其辟.丸也 同“避”,躲避
辟
晨往,寝门辟.矣 动词,打开 姜氏欲之,焉辟.害 通“避”,避免
定 天下已定. 动词,安定
定.乎内外之分 副词,确实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形容词,不变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动词,修养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动词,写
又重之以修.能 形容词,美好 修 茂林修.竹 形容词,长,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高
则修.文德以来之 动词,增加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动词,修建
上恤孤而民不倍 _“_倍___”__通___“___背___”___,__违___背
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形___容___词___活___用___为__动___词___,___彰___明
目 链 接
虑而后能得. _动___词___活___用___为__名___词___,___收___获__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 《大学》节选《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即使他学富五年,有亿万财富,他最终也都是失败的。
正如古人所说:“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就是光明的明德;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光明的明德。
由于现实社会中,每日每时所发生的许多丑恶现象和不良的习气、习惯,慢慢地使得人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继而麻木不仁,从此根本就不相信还有什么人之性善之说,还需要讲什么人格。
大家都这自身的真性流露,心光明亮,找回了自己人格的光明之德,这就是“明其明德”的道理。
道、人伦的本分。
不是只教你知识和技能,而不管你做人做得好不好。
因为做工、做农、做小贩、做官、【课内挖掘】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见于《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 君子慎独【课外运用】示例:“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
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
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经典
第 原文
四
4
单 《大 元 学》
节选
感知 整体把握
理解 文段层析
应用体验之旅
知人论著 古今对译
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也。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
所 谓诚其意者,毋 自 欺 也,如 恶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
恶 臭, 如 好 好 色, 此 之谓自 谦。故 臭气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这样才叫满足。所以,
味的含义宽泛。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ǎo色,美 女。前一个“好”是动词,喜爱;后一个“好”是形容词。谦:通“慊qiè”,
满足。慎其独: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闲居:即独处。厌然:掩盖、掩藏的样子。掩:遮掩,掩盖。著:显露。
中:指内心。下面 的“外”指外表。
诵读《〈大学〉节选》第一段,完成以下各题。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大学之道.①,在明.②明.③德 ①(指宗旨、原则) ②(动词,使显明,彰明 ) ③(美好、圣明) (2)在亲.①民,在止于至.②善 ①( 使……去旧更新 ) ②( 最 )
(3)欲治.①其国者,先齐.②其家 ①( 治理) ②(整治)
定 国。 尧、舜 帅天下以仁, 而民 从 之; 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实行仁爱;
桀、纣 帅天下以暴, 而民 从 之。 其所 令 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
《大学》节选 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PPT
问题探究(二)
1、 《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如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章中的类似论证还有哪些?整 理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说明文 章论证上的特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如平天下的条件是治国…… 2、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的结果是知致……,条目之间脉络
问题探究(一) 1、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
2、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3、三纲和八目是怎样的对应的?
4、第四段论述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强调了修身要做到不“辟”, 即认知事物判断是非要做到不偏不倚,因为感情往往影响认知和 判断,请举例谈谈你的见解。
C.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 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 “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 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D.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 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 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 是国家、天下。
5、“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请写出孔子、孟子类似于这句 话所说明的道理言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精品」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 《大学》节选《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即使他学富五年,有亿万财富,他最终也都是失败的。
正如古人所说:“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就是光明的明德;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光明的明德。
由于现实社会中,每日每时所发生的许多丑恶现象和不良的习气、习惯,慢慢地使得人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继而麻木不仁,从此根本就不相信还有什么人之性善之说,还需要讲什么人格。
大家都这自身的真性流露,心光明亮,找回了自己人格的光明之德,这就是道、人伦的本分。
不是只教你知识和技能,而不管你做人做得好不好。
因为做工、做【课内挖掘】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见于《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 君子慎独【课外运用】示例:“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
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
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4课《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 情、做法等)。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 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 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 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 为“四书”。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 亲民(3),在止于至善。
第四单元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
第四单元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即使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最终也都是失败的。
正如古人所说:“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
”明德至善然后静,格物致知意乃诚。
美字体赏美文“明德”的现实意义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就是光明的明德;所以学习《大学》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光明的明德。
个人,完成一个人道、人伦的本分。
不是只教你知识和技能,而不管你做人做得好不好。
因为做工、做农、做小贩、做官、做学者、做军人、做皇帝,那都是职业的不同。
职位虽不同,但都须要做人,才是本分。
”而“在亲民”又是什么意思呢?人,在具备了“明明德”之修养后,又能发挥他本能的自觉之性来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就会使人产生弃旧图新的振奋。
认真检讨了自身修养的不足,找回了自身的人性之光,这才是一个自新的人、明德的人。
即:告别过去之晦暗旧我,迎来光明道德理性之新我,从而成为“新民”。
这就是“在亲民”的内涵。
这个阶段应该是非常不简单的修养阶段,而人能达到“在新民”做“新民”的境界,已很不容易了!先哲们曾讲:是有相当修养的贤者才有这做新民的本领,而“止於至善”则已到圣人地位。
因此,“止於至善”应该是儒家修养最高境界。
而能真正做到的,显然是凤毛麟角。
正如古人所讲:“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
”这的确是千古实情!然而儒家认为,人生在世必须要有做人的目标。
虽然境界弥高,人生也应树立起追求的勇气。
正所谓:“取之于上,得之于中;取之于中,得之于下;而取之于下,则得之于下下。
”倘若人格做到下下,岂不可悲哉!所以做人要讲求做人格,一定要树立起“明明德”做“新民”从而勇于追求“止於至善”的志向,此方不失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生啊!这就是修养人格、完善人格的重要性。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④《大学》节选 课件(64张)
前一个“明”, “使……显明”。 后一个“明” ,美好。
“亲”应为“新”,使天 下人去旧更新。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 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善 的最高境界。
“亲民”
程颐:“亲,当作新。”
亲民是在明晓
朱熹:“新者, 革其旧之谓也。言 既自明字‘明德’ ,又当推以及人, 使之亦有以去其旧 染之污也。”
东南大学
Add your title
厦门大学
香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节 选
一、《大学》来源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 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 作品。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 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 《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 合称为“四书”。
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
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 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Add your title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节 选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 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 说:“孝哉,闵子骞!”(《论语· 先进》)。他 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 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 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 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 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 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 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 “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 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 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4《大学》节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如恶.恶.臭(wù è)
忿懥.(zhì)
敖.惰(áo)
桀.纣.(jié zhòu)
偾.事(fèn)
絜.矩(xié)
2.识通假
(1)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
(2)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6.明句式 (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2)毋自欺也(宾语前置)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介词结构后置) (4)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判断句) (5)尧、舜帅天下以仁(介词结构后置) (6)桀、纣帅天下以暴(介词结构后置)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判断句)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大学》和《中庸》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 家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更是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 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 到明清,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 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 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论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递进过程,在论述中,阐释了“诚意”“慎独”“推己及人”等主张。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 之道”,还必须遵循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中庸》中对“好 学”“力行”“知耻”进行了论证,对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这些见解 和主张至今仍然能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大学节选ppt 人教课标版
34
第五段(2)
• 【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5) 如此。此谓一言偾(6)事,一人定国。 尧舜(7)帅(8)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 (9)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
•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 (13)厚:重视。薄:轻视。
•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 理(事情、做法等)。
12.05.2020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9
第一段参考译文
•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 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 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 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 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 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 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 万事皆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 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道了。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30
第三段参考译文
•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 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 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 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 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 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 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 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 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12.05.2020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29
第三段
•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 (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经典原文 4 《大学》节选
学国学 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古文今译】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 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评说】 有人是说了再做,有人是做了再说,有人是说 了也不做,还有人是做了也不说。您属于哪一类?
4.谆谆教导·谆谆教诲 二者都有“耐心教育、指导”的意思。 “谆谆教导”重在教育指导,可以带宾语。“谆谆教诲” 重在教训劝导,一般不用作宾语并且不带宾语。 例句:当年谢先生谆谆教导我要上进,这引导了我一生。 例句:高考失利后,他灰心丧气,挫败感、自卑感击得他 一度想轻生,是刘老师的谆谆教诲使他重新找回了自我。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 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 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三、文学常识
“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 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 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 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 哉?”
——《论语·八佾》 【古文今译】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
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
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评说】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 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 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 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 容忍了。
2.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 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
——《韩非子·解老篇》 【古文今译】 人有祸了,心里就会畏惧;心里畏惧,行
为就会端正起来;行为端正,考虑问题就能深思熟虑;考
虑问题深思熟虑,就可以认识到事理。
【评说】 一个真心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人是值得庆祝的, 因为他已开始成熟,从这里走向成功。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 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 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道 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 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 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 称为五大圣人。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敖.惰.( )( ) 贪戾.( )
偾.事( )
絜.矩.( )( )
答案:fèn zhì jīn áo duò lì fèn xié jǔ
五、辨析词语
1.启用·起用 启用:开始使用,对象是物不是人。 例句:正式启用新公章/新机场将于近日启用。 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现也泛指提拔任用, 对象是人不是物。 例句:厂长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大胆起用 年轻干部。
二、背景介绍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 《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 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 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 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 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诵读第一质。齐家就是管理好 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 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强加给别 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 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 能举,举而能先。
四、识记字音
忿.懥.( )( ) 哀矜.( )
六、名句积累 1.心不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故好而知其恶,________________,天下鲜矣。 3.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2.恶而知 其美者 3.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曾子(前505-前436年),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山东平邑南)人,名参,字子舆。是鄫国 (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曾皙), 母亲上官氏。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 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此 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家学派思 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2.沟通·勾通 二者都有“使……通”之义,不同的是:“沟通”指使两 方能通连,褒义;“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贬义。 例句:北京残奥会秉持的文明理念,让残疾人体会到的不 仅仅是无处不在的关爱,还有真诚的尊重和心灵的沟通。 例句:他们勾通国外敌对势力,策划了一系列暴力活动。
3.前车之鉴·前车可鉴 二者都有“汲取前人失败的教训”的意思。 “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在句中多 作宾语。“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 训,在句中多作谓语。 例句:历史如果还有教训的话,晋朝的怀帝该是我们的前 车之鉴吧。 例句:营销策略失误宝马黯淡,前车可鉴奔驰后来居上。
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 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 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 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 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 正自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