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宗教学与宗

合集下载

《宗教学导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导论》教学大纲

2013年《宗教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宗教学导论》课程代码:1039030069 学时:72学时学分:4学分理论学时:64学时讨论学时:4学时复习考试学时:4学时适用专业:宗教学本科专业一年级学生课程性质:宗教学专业必修课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认识宗教学授课学时:4课时教学要求:可以对宗教有怎样的认识;宗教是不是可以研究的,怎样研究;学这个专业能够做什么。

教学重点:掌握宗教学的基本理论构架和研究内容教学难点: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学研究中如何坚持“非信仰”和“客观”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

教学内容:一、宗教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⑴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⑵宗教学与宗教观⑶宗教学研究的社会意义宗教学对于各种具体宗教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宗教学可以为宗教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宗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宗教的认识.二、宗教学发展的历史梗概⑴宗教学产生的条件⑵麦克斯·缪勒与宗教学的独立⑶宗教学的发展与分期三、宗教学的性质与内容宗教学与宗教观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宗教学具有跨学科基础科学的性质。

宗教学作为一种科学体系的内在结构:宗教学要具体研究宗教构成的基本要素;宗教学要具体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学要研究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宗教学包括人类对宗教的认识史。

四、学习、研究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没有信仰并不是划分科学态度的标准。

尊重宗教信仰者的信仰,并不等于理智上对宗教信仰的赞同。

客观主义立场对宗教研究者在研究中克服文化偏见,保持非宗教信仰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借鉴比较历史上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宗教的本质、要素及其逻辑结构授课学时:6课时教学要求:对宗教的本质多元化认识的启示—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学重点:掌握宗教学的基本理论构架和研究内容;宗教的定义;宗教的本质分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的要素和逻辑结构。

第一部分宗教概论.

第一部分宗教概论.

6、中国古代称“宗教”为两个概念。“宗”字由两部分组成,前 者古音读棉,意为“房子、深屋”之意,后者古音读岐,意为“神 祗”。 二字合为宗,意思是“神之家”。“教”的古代意义为“训诲”。因 此,我国学术界传统上把“宗教”释义为“有所宗以为教。” 《辞海》是这样定义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 神灵,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 曲、虚幻的反映。 7、现代日本学者金儿晓嗣在《日本人的宗教性》(株式会社新曜社 1998年初版第二次发行本)一书第一章“宗教学与宗教”中,对东方学者 与西方学者的不同宗教定义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两种宗教定义的内在 原因。
(3)浮鲁姆(Fram oforiatn)的定义: 宗教是某个集团所共有的,并给予每个信仰者个人构筑了献身的 对象和思考与行动归宿的系统体制。 以上定义限定在传统意义的宗教上面,定义中特别强调宗教的社会 集团共有的价值和其对社会的作用和机能。将神圣的性、终极性和世俗 性都溶合在一起,两者都有类似的地方,这些概念都用行动来规范,对 于定义宗教来说比较抽象。 有一个自然主义者说,一种是为了增进人的生命方面的健康采取特定 的行动,另一种是听别人说因为神的命令的理由也主张采取特定的共同 行动,他们两者虽然动机不同,但是,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终极 性问题。如果按照上述定义的话,两者都是宗教性的。由此看来,上述 宗教的定义这么宽,幅度如此之大,可以说它失去了宗教定义的价值。
第三,宗教反映采取的是“超人间力量”的特殊形式,即神灵或某 种神秘力量、境界的形式,因而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 第四,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正是自然 力量和社会力量支配着人们的命运,人们才将其幻想为神而加以顶礼膜 拜。 同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宗教思想,它集中表现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以及体现这 种信仰的教义和神学理论,能最直接地反映宗教的本质。它包括神、领 会的概念;天命、神迹的观念;对神的存在及灵魂不灭的论证;对神与 人、神与世界关系的阐述;对天国、地狱的描绘;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神学理论体系。

宗教学概论第1章 宗教与宗教学

宗教学概论第1章 宗教与宗教学
L/O/G/O
宗教学概论
我国宗教学重要著作系年
书名
作者/编著 出版

年月
出版社
宗教学原理 陈麟书
1986/7 四川大学
备注
卿希泰序1985/6
比较宗教学 陈荣富
1987/1 中国文化书院 “中外比较文化教学丛书”
宗教学通论 吕大吉主编
1989/7 中国社会科学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通论 新编 宗教学纲要
用上述五个英文词的首字母来概括自我

宗教与宗教学
• ·一、宗教学的性质:——宗教学是认识宗 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 的科学。以学术的方法对人类的宗教现象 作出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是其主要任务
• ·二宗教学的内容: • (1)宗教的本质,宗教的构成要素。 • (2)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 (3)宗教史。 • (4)宗教哲学。
罗竹风主编, 陈泽民副主编
吕大吉
吕大吉主编
1991/12
华东师范大学
与《宗教通史简编》(1990) 和《宗教经籍选编》配套
1998/12 中国社会科学
2003/12 高等教育
宗教学概论 赖永海
2004/6 南京大学
修订(第二)版

几本宗教学参考书
(书影)


参考书目(B)
• 卓新平编著:《西方宗教学研究导引》,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何光沪主编:《宗教学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 黄心川主编:《世界十大宗教》,北京: 东方出版社,1988


• (二)religion •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欧洲越来越多地面对
异文化宗教实践,面对内部宗教纷争与理 性主义兴起,religion的词义由此发生根本 变化。史密斯认为,17、18世纪是religion 现代义形成的分水岭,religion的内涵从人 对于神圣存在的个人感受,变成了这种心 态外在显现出的结果或历史积淀物,而这 些是我们可观察的。欧洲知识界由此逐渐 将religion客观化、具体化,把它界定为信 仰和实践体系,界定为教义(doctrine)和仪 式,“而无论它是否源自人类心灵对上帝 真诚的敬畏或热爱”。从此,religionw不ww.th再

宗教学原理

宗教学原理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应该把宗教经验作为宗教生活中 的事实予以承认? 2. “宗教感情”事例讨论

第四章 宗教的行为与活动

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 念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 来的宗教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 种形式在各种宗教中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 觉,从分散化到规范化的过程。归结起来, 主要的宗教行为有巫术、宗教禁忌、祈祷 献祭、宗教礼仪等。这些宗教行为作为宗 教体验和宗教观念之外在表现,从不同方 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




一.基本特点 ①政治素质 ②信仰素质 ③理论素质 ④文明素质 ⑤组织素质

二 基督教历史及特征


㈠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时产生与罗马 帝国统治下的犹太民族所居住的巴勒斯坦 地区. 宗教背景 犹太教 社会背景 罗马帝国

㈡ 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你要尽心,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 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就是要爱人如己.” ---《马太福音》
㈢Leabharlann 基督教的世界化进程① ②
从犹太教内部的一个反传统的小宗派走向罗马帝国 从地中海沿岸走向欧洲,成为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共同信仰.

从欧洲走向世界,与西欧资本主义想全球扩张同步,用“基 督教文明”取代“异教文明”,企图确立其为全人类的共同精 神.
三.伊斯兰教简介
本章思考题


1.宗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2.宗教的产生与灵魂观念产生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质是什么? 4.图腾与血缘的关系(下节课讨论)
第二章 宗教的观念与思想
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 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构成完整 的宗教世界观。它是宗教行为的内在根据,是 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 教体系的构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王建鲁【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王建鲁【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第一部分书目内容简介王晓朝先生在《宗教学基础十五讲》一书中,从区分宗教学与宗教入手,分析了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以及古代各个民族宗教;而后概括分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教义、传播;继而从广义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宗教的基本要素、社会功能;最后具体到中国,分析了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党与政府对于宗教的态度,内容深入浅出,使读者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宗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读《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通过本书目的了解宗教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诸种宗教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第一讲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学的诞生2.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3.宗教的界定4.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学与宗教的区别。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的几种含义。

(2)宗教学一般认为是使用客观的态度、比较的方法以及实证的精神研究宗教的科学。

三、思考题1.宗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2.“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讲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原始宗教的产生2.宗教与神话3.宗教与崇拜4.宗教与巫术5.原始宗教的特点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原始宗教的特点。

重点知识解析:(1)原始宗教的宗教观念非常朴素,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非常直观。

(2)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具有个别性和多样性。

(3)原始人信仰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现实生活。

三、思考题1.灵魂观念对于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原始宗教有哪些基本特点?第三讲古代民族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2.古代埃及宗教3.古代中国宗教4.古代中国宗教5.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代中国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知识解析:(1)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和祖先崇拜为核心。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宗教学概论 A Survey of the Study of Religion课程编码:Z211206总学时/总学分:54/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54/3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开课单位:政法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2.课程目的:宗教学是以宗教一般为研究对象,以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的宗教现象为客体,考察其观念、行为、组织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及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探索其性质、规律和社会作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

3.具体要求:使学生了解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如何在人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一般的角度认识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正确认识我国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

增进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的了解,使大学生们有能力在掌握宗教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分析和认识各种宗教现象,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宗教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讲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讲5学时●宗教学的诞生●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宗教的界定●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教学要求】具体要求1.在讲述本课的过程中,应指出中国宗教学研究和世界宗教学研究的渊源、联系以及存在的重大差距;尤其要引导学生对宗教学定义进行灵活的把握与理解。

2.掌握宗教学起源与发展;宗教学定义;宗教学分支学科;我国宗教学研究3.难点是宗教学定义进一步阅读书目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导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陈麟书:《宗教学原理》,绪论部分,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宗教学教学大纲.(06.5.10)

宗教学教学大纲.(06.5.10)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宗教学概论(英文翻译)Studies of Religion一、课程目的、任务:通过本课教学、阅读与实地调查,使学生初步掌握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初步了解宗教现象的本质与形式,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判断宗教现象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宗教学简史,宗教学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宗教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课堂讲授,多媒体配合,课外布置阅读,撰写中期读书笔记或评述。

参观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人士和信仰群体就实际宗教问题直接交谈,或由宗教人士实地介绍宗教活动场所之宗教建筑、器物及宗教仪式活动的宗教象征意义,以实现宗教学理论与实践及现实结合。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马克斯·缪勒著:《比较神话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泰勒:《原始文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

杜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威廉·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晓朝:《宗教学导论》,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黄海德主编:《宗教与文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平时成绩占40%,采用课堂考勤及课堂提问、期中写读书报告等形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六、讲授大纲:(两级目录)第一章宗教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宗教学研究对象及宗教定义第二节宗教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宗教学—历史与理论第一节宗教学简史第二节宗教学理论第三章宗教意识第一节宗教信仰第二节宗教观念第四章宗教经验(情感与体验)第一节宗教经验及其各种表现第二节宗教经验的原因和对象第三节获得宗教经验的方式第五章宗教行为和活动第一节巫术第二节宗教禁忌第三节献祭与祈祷第六章宗教组织与制度第一节宗教组织和教会科层制度第二节宗教组织的核心人物——僧侣第七章宗教与文化的一般关系第一节文化概说第二节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七、教学时数分配:。

01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界定与宗教学)

01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界定与宗教学)

(四)在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中界定 宗教
“宗教是文化的核心。”
“正如文化在实质上是宗教,宗 教在表现形式上则为文化”。(蒂利 希)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 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 形态的关系来看,宗教属于一 种意识形态,具体的宗教是以 某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为主 要内容的一种精神体系。
对执政者来说讲宗教也是文化意味着处理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化宗教也是文化意味着处理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化不能把宗教当作一种异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承认宗不能把宗教当作一种异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承认宗教里面包含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加以挖掘教里面包含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加以挖掘和整理使其在现实中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学基础知识
犹太教 百分比 印度教 百分比 新兴宗教 百分比 原始宗教 百分比
无信仰与无神论
百分比
15 190 000 0. 4% 465 780 000 12、8% 76 440 000 2. 1% 88 080 000 2. 4% 708 360 000 19.6%
16 940 000 0. 4% 582 750 000 13.3% 96 020 000 2. 2% 89 960 00 2.l% 911 020 000 20.9%
宗教这个词在中国出现首先 源自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所说 为教,以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 教的分派,合称宗教,意指佛教 的教理。
(参阅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53页)
神道设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 道之为教。” (《中庸》)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 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 《易经》)
内在因素: 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王建鲁【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王建鲁【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第一部分书目内容简介王晓朝先生在《宗教学基础十五讲》一书中,从区分宗教学与宗教入手,分析了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以及古代各个民族宗教;而后概括分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教义、传播;继而从广义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宗教的基本要素、社会功能;最后具体到中国,分析了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党与政府对于宗教的态度,内容深入浅出,使读者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宗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读《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通过本书目的了解宗教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诸种宗教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第一讲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学的诞生2.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3.宗教的界定4.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学与宗教的区别。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的几种含义。

(2)宗教学一般认为是使用客观的态度、比较的方法以及实证的精神研究宗教的科学。

三、思考题1.宗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2.“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讲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原始宗教的产生2.宗教与神话3.宗教与崇拜4.宗教与巫术5.原始宗教的特点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原始宗教的特点。

重点知识解析:(1)原始宗教的宗教观念非常朴素,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非常直观。

(2)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具有个别性和多样性。

(3)原始人信仰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现实生活。

三、思考题1.灵魂观念对于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原始宗教有哪些基本特点?第三讲古代民族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2.古代埃及宗教3.古代中国宗教4.古代中国宗教5.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代中国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知识解析:(1)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和祖先崇拜为核心。

宗教学讲义

宗教学讲义

哲学方法 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宗教心理学方法
宗教社会学方法 其他方法
第一章 宗教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宗教学的研究对象及宗教的定义
宗教学、神学和哲学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位置 宗教学的研究方法
组 织 和 制 度
行 为
体 验
观 念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
宗教学和神学的区别
宗教学是对宗教现象的理性的科学的研究; 而神学则是基于信仰对宗教现象的论证,它有 时也运用人类理性作为工具,例如西方基督教 的所谓辩惑神学以及经院哲学。事实上自教父 时代以来,理性或哲学是基督教神学的主要工 具。而在19世纪末叶以来的科学时代,在一些 神学家那里(主要是基督教神学家),科学也 成为论证其教义的工具,例如现代西方的新托 马斯主义。宗教学与神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信 仰因素在其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历史上的无神论 氏族社会的自发无神论
古代朴素无神论
泛神论
近代无神论
自然神论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在我们以往的 教科书体系内,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一如马 克思主义哲学一样,被看作是宗教学发展 的最高、最完备的形式,被看作是历史上 一切宗教学的总结和超越。这种观念至今 仍左右着许多中国宗教学者的研究视野。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因其唯物主 义的历史观而有它超出西方其它宗教学理 论的独特之处,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绝非 宗教学的全部,不可以,也不可能取代其 它西方宗教学派的宗教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专业的宗教学家,他们并没 有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对于马克思、 恩格斯的宗教观,我们大概既不能说它是“至高无上的”, 也不能说它是“唯一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有自己的 宗教理论,许多西方宗教学者也承认它的学术价值。但是 马、恩一般是把宗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方面进 行讨论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实际上只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附属物。同时,这些论述还比较分散,没有系统化为 宗教学体系。就是说,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只有散见 于各篇论著中的“宗教观”,没有现成的“宗教学”体系 可以照办照抄,拿来就用,我们有必要认真纠正过去那种 视某个主义为人类一切知识之“最高真理”、“最后结 晶”、“发展顶峰”的庸俗学风。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

宗教学原理(厦门大学精品课)1-1

宗教学原理(厦门大学精品课)1-1

吕大吉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 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76页《宗 教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困了——,?
第二节 宗教在中国

一 宗教在中国的兴衰 二 中国宗教的特点
一 宗教在中国的兴衰


几种代表性的宗教定义


一,宗教是人与神之间交通的一种信仰。 二,宗教是一种社会建制,具有相应的社 会功能。 三,宗教是世俗经验情感的精神现象。 四,宗教是支配人的外部力量在人头脑中 的幻想的反映。


关于宗教定义的思考

1、不必强求宗教定义的统一 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所指出的,“世 界上大概没有比关于宗教性质这一课题更 意思纷纭的了。要给它拟定出一个人人都 满意的定义显然是不可能的。”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
从中国传统学术 尤其是佛教思想的角度看,


―宗教”一词源于佛教,见于隋唐论典。 智顗(538-597)《法华玄义•卷十上》: “有师开五宗教。” 法藏(643-712)《华严五教章•卷一》: “大衍法师等,一时依诸德,立四宗教。”
《入楞伽经》等


《入楞伽经》(元魏菩提流支译): 证(宗) 世尊说诸行,内心所知法。 白法得佛身,内身所证法。 教 教何等人修,令住何等法。

乔达摩· 悉达 约前566-486
佛教-宗教

佛在菩提树下的证悟,名为宗; 佛因教化众生而说法,名为教。 众生依佛所说的教去实行,也能达到佛那 样的证入(宗)。 扼要言之,“宗“者宗旨,“教”者教化; 宗是直觉的特殊经验,重于行证;教是文 字表达的,重于宣传。

宗教学导论第1讲 导论:宗教和宗教学

宗教学导论第1讲 导论:宗教和宗教学
• 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宗教传统。 研究可见可感的:寺庙建筑、音乐、 衣着饮食禁忌等、 研究无形但规范的:信条律法社会制度等
总之,就是研究通过各种宗教现象:教义、礼仪、圣典 、宗教文化(艺术、作品、习俗、生活方式)、道德信 条、个人实践和情感,表现出来的宗教整体。
国内宗教学的著作一般分为这些模块:内在/外在四要素说 :
累积的传统
/show/86QMHEVB.shtml
传统间是互动的,传统是流变的,传统的影响是无形无处不在的
宗教体现为各种内在外在要素(家族相似):
可见可感的:寺庙建筑、音乐、 衣着饮食禁忌等、 无形但规范的:信条律法社会制度等
国内的内在/外在四要素说: 组织社会制度: 信仰的观念教条教义 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心理等等 宗教行为活动礼仪

宗教学多种研究方法
-----结合各门学科:考古、神学、哲学、 现象学、文献学、文本批评、心理学、 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结 构主义
------形成各种方法或角度:宗教史学、宗 教现象学、宗教心理学、宗教人类学和 宗教社会学、宗教经济学、宗教伦理学 、宗教哲学等分支学科
我们的研究对象(家族相似的象征体系):
学或哲学的附庸 • 提出了宗教学研究方法,“he who knows
one, knows none”.比较宗教的方法。
产生大背景
• 文艺复兴: • 大众传播:印刷术 • 大航海及殖民活动: • 新教改革:个体性原则 • 经验科学:归纳的新工具 • 启蒙理性:要求理性审查各种信念 • 新教哲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课程目标和要求
目标:介绍宗教学对象和研究方法,了 解世界宗教的基本要素,对宗教和宗教 学经典文本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同学们 形成一定的宗教文献阅读能力,对宗教 现象的分析评判能力。 要求:课前阅读

华南师范大学公选课《宗教文化》内容概述

华南师范大学公选课《宗教文化》内容概述

第一章宗教与宗教文化概述第一节宗教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宗教?1、宗教是对一永生上帝的信仰,即对一位治理着宇宙并维持着与人类的道德联系的神圣精神与意志的信仰。

一一J·马蒂涅2、宗教是对这一点的承认,即万事万物都是一位超越了我们的知识的大能( power)的展示。

——H·斯宾塞3、我所理解的宗教,乃是对于那些高于人的神力(powers)的抚慰,这些力量被认为能对自然和人类的生活加以指导和控制。

——J·弗雷泽4、宗教的本质就在于一种绝对的依赖感。

——施莱尔马赫5、在我看来,宗教可以最好地被描述为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建立在我们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和谐的信念之上。

——J·M·E 麦克塔加6、宗教就是那种我们称为虔诚的纯洁谦恭的态度或心境。

——C·P·蒂尔7、宗教是被终极关怀所攫住时的存在状态,这种终极关怀限制着所有的次级关怀,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生意义的解答。

――蒂利希8、宗教可被定义为一套信念和修为的体系,一群人凭借这些信念和修为来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

——M·英格9、宗教是用神圣的方式来进行秩序化的活动。

——P·L·贝格尔10、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

——马克思11、宗教是大自然为克服理智的弱点而采取的一种防卫性反应。

——柏格森12、《哲学百科全书》“宗教”条目把宗教的构成性特征概括为九个方面:(1).有对超自然存在物(神灵)的信仰;(2).有神圣事物与凡俗事物的区分;(3).有指向神圣事物的仪式行为;(4).有据信受到神灵核准的道德规范;(5).有特殊的宗教情感(敬畏、神秘感、罪感、崇拜),这些情感容易在神圣事物面前、在仪式的施行中产生出来,而且也在观念中与神灵联系;(6).有与神灵沟通的祈祷或其他方式;(7).有某种世界观或有关世界和个人在其中地位的一般图景。

这一图景既有对于世界之意义或目的某种说明,又有指示个人如何与之相配合的途径;(8).多少能对建立在该世界观之上的个人生活加以整合;(9).有由以上各项结合在一起的社团。

宗教学理论

宗教学理论

宗教哲学应从以上内外两方面概括: 宗教哲学应从以上内外两方面概括: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理 性与信仰的结合;既包括对信仰作理性的说明,又包括从哲学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宗教中包涵的哲学思想给予理论性的剖 析、评价。 宗教哲学是以哲学的方法逻辑地分析、思考世界宗教系统中在 历史上出现并于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的主要宗教现 象和问题。 宗教哲学是否等于宗教神学?神学是从理性上证明上帝的存在, 为宗教信仰进行哲理性的辩护,是“护教论” 为宗教信仰进行哲理性的辩护,是“护教论”。而宗教哲学则 是哲学的分支,是从哲学的立场去研究宗教的范畴、命题和论 证,从而确定宗教的性质。但二者形式上是一致的,运用同一 语言符号探求宇宙的本质等问题。两者又相互紧密联系。但研 究更趋于把宗教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归纳起来宗教哲学包 括两种:一是广义的,包含宗教本身所具有的哲学因子; 括两种:一是广义的,包含宗教本身所具有的哲学因子;一是狭义 的,只指用哲学的描述和分析解释宗教。对世界各主要宗教传统 中的形上学问题、神正论问题、宗教体验问题、宗教语言问题、 宗教传统中命运观的问题以及宗教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都进行 了全面的评述、分析和总结。世界宗教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体现 着世俗化、人文化和理性化的总趋势;哲学从思想深度方面、 宗教文化从情感丰富方面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宗教哲学中的哲学立场
在思考宗教哲学中最基本的宗教问题时,哲学家的立场首先把自 己放在理性主义者的位置从更大的参照系上,从超越的观点来客 观地运用哲学方法,加深对宗教所宣称的真理问题的理解。 从哲学家的立场看,宗教中最核心的概念———上帝的问题,必 从哲学家的立场看,宗教中最核心的概念———上帝的问题,必 须经过辨名析理,才能确立他自身的权威。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 导致否定上帝存在,进而否定宗教命题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在 “宗教哲学”这个概念中,即便不包含直接对宗教的否定,也预 宗教哲学” 示着宗教与哲学关系中的哲学化倾向。 有学者认为,“宗教哲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逻辑问题:“宗教” 有学者认为,“宗教哲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逻辑问题:“宗教” 是指人们信以为真的安身立命的信念,“哲学” 是指人们信以为真的安身立命的信念,“哲学”是指人们对于信 念产生的疑问并以客观立场推论这些信念的可信性。哲学充其量 只能当做思考宗教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立场,因为它只能从方法上 对宗教自以为是真理的解释提出挑战 .这样的思考确实涉及到了 宗教与哲学的基本立场难于调和的问题———宗教的本质或特点 宗教与哲学的基本立场难于调和的问题———宗教的本质或特点 是“信”,哲学的本质或特点是“思”。然而,从“人是万物之 ,哲学的本质或特点是“ 。然而,从“ 灵长”这个生物学的基本立场出发,“灵长” 灵长”这个生物学的基本立场出发,“灵长”的“灵”就“灵” 在“思”上,所以,“信”与“思”虽难以调和,但“思”对 上,所以,“ 虽难以调和,但“

01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界定与宗教学)

01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界定与宗教学)

17 719 800 0. 3% 705 345 900 13、3% 117 589 100 2. 2% 99 424 000 1. 9% 1 099 523 200 20.7%
13 858 000 0.24% 793 075 000 13.7% 168 3I9 000 2.9% 99 869 000 1. 7% 1 098 643 000 18.9%
(参阅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53页)

社会科学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 种文化现象 ,属于社会意识形 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 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 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 生敬畏及崇拜 ,并从而引申出 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不属于 源于神话的一种心灵寄托。
定义分类:
现代中国宗教研究萌芽于清朝末年,受西方 文化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学术界涌现出 大量宗教研究学者,如梁启超、蔡元培、胡 适、陈独秀等。 20世纪初到1949年,中国学术界在宗教基本 理论、宗教学体系和各大宗教研究上产生一 批重要成果。 建国以来,中国学术界重新开始对宗教的认 识和理解。 1977年以后,中国宗教学出现复兴,达到前 所未有的繁荣。
四、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 质,解释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规 律的科学。
五、世界宗教信仰现状
世界各宗教信徒人数及不信仰宗教的人数统计
1970年 世界总人口 3 610 030 000 信徒人数 2 901 670 000 百分比 80.4% 其中: 基督教 1 216 580 000 百分比 33.7% 伊斯兰教 550 920 000 百分比 15.3% 佛教 213 670 000 百分比 6 . 4% 1980年 4 373 920 000 3 462 900 000 79.l% 1 423 690 000 32.8% 722 960 000 16.5% 273 720 000 6. 3 % 1990年 5 297 042 000 4 197 518 800 79.3% 1 758 777 900 33.2% 934 842 200 17.6% 323 349 500 6 . l% 1996年 5 804 121 000 4 705 478 000 81.1% 1 955 299 000 33.7% 1 126 955 000 19.4% 326 056 000 5. 6%

宗教学内容整理

宗教学内容整理

•导论11、何谓宗教起源之谜?答:所谓宗教起源之谜是指人类在探究宗教起源问题时所面临的理论困难。

从古代直到现当代,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们一直试图以不同的方式揭示宗教的真正起源。

然而由于宗教产生的远古性、研究方法的有限性和学科自身的相对性等诸多原因,有关宗教起源的“绝对”看法尚不足以形成,我们尚处在解“谜”的途中。

但是随着进化论的提出,以及现代人类学、考古学和宗教学等学科的建立,宗教起源问题有了赖以揭示的合理的思想方向和科学的学科基础,有望走出宗教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必定会被找到。

•导论31、如何理解“比较宗教学”和“宗教史学”在宗教学学科结构中的地位?答:随着18、19世纪历史进步观、生物进化论、唯物史观和宗教发展观的形成与确立,随着学者们研究视野的扩大,宗教学的研究不仅获得了其确定的研究对象,同时也形成了客观的研究方法,这就是对世界诸多宗教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宗教学”和对宗教进行动态的历史研究的“宗教史学”。

在现代宗教学早期创建者那里,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成为他们建构宗教学的重要的学科内容与理论基础。

在宗教学的随后发展中,宗教学学科虽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出现了分化与融合的繁荣局面,但比较宗教学和宗教史学史始终具有基础地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持续关注与探究。

第一章:宗教学的基本问题及宗教的起源1、简述宗教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答:现代宗教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导致其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主要有:在欧洲学术界掀起的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思潮,以及“进化”概念普及所提供的以进化论为中心的全新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概述“宗教学”范畴的基本意蕴。

答:“宗教学”范畴作为宗教学这门学科的核心范畴,包括五个层面的内容:宗教学是一门关于宗教或宗教现象的学问;宗教学是关于宗教普遍本质的学问;宗教学是一门关于宗教功能的学问;宗教学是一门关于宗教般发展规律的学问;宗教学是一个关于世界诸宗教的本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的概念的系统或体系。

1.宗教文化专题 第一讲+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1.宗教文化专题 第一讲+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四、世界主要宗教基础知识
创始人
佛教 乔达摩· 悉 达多
派别
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 藏传佛教
信仰
四圣谛八正道
节日
盂兰盆节 佛诞日
崇拜对象

犹太教
亚伯拉罕摩 西 耶稣
正统派,保守派, 祈祷 哈西德派革新派 罗马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 三位一体 道成肉身 赎罪 圣灵
安息日
基督教
耶稣降临 节 圣诞节复 活节 古尔邦节 开斋节
• 麦克斯· 缪勒的讲演稿起先发表在刊物上, 后来于1873年汇集成册出版。 • 由于缪勒在讲演和著作中在宗教研究史上 第一次使用了“宗教学”这个概念,国际 宗教学界一般把《宗教学导论》视为宗教 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 第二,它使宗教研究有了相对独立的学术地位。 • 在此之前,具体的宗教研究一直被当成基督教神 学的附属物,而缪勒在《宗教学导论》中明确指 出,在科学的宗教研究中,一切宗教都是平等的 研究对象,都没有权利谋求高于其他宗教的特殊 地位,基督教也不例外。

正本清源之后就要开始探索宗教学的 建立:公认的创始人物,著名的代表学者, 学科派别,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代表作 者的主要观点等。在这个阶段我选择了三 本书:美国学者威廉· 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 种》,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朝的《宗 教学基础十五讲》,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授李申的《宗教论(第一卷)》。
• 4.《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 本书系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 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 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成千上万的人信心之诚笃 可以移山,但若问他们宗教究竟是什么,他们可 能张口结舌,或只能说说外表的象征,但谈不出 其内在的性质,或只能说说信心所产生的力量。” 宗教学,不仅研究宗教的现象,还思考宗教的本 质。

第一讲 宗教.ppt

第一讲 宗教.ppt
原始宗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
一 、原始宗教的出现,就人类思维能力而言, 无疑是一种进步的标志;
二、在原始宗教中,包含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 中对于周围物质世界的探索和某些经验积累;
三、原始宗教的某些活动,能产生一种增强民 族或部落团结、增加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力量 和勇气;
四、原始宗教也是维护当时社会秩序的有效工 Biblioteka 。宗教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一、具体分析宗教的构成 要素,通过对这 些要素的分析,找出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 质 规定性;
二、 既然宗教学要揭示宗教产生、发展和 走向消亡的的客观规律,它就要对人类历史 舞台上各种宗教的历史进行具体研究,探索 宗教发展的规律,并预测宗教未来的演变趋 势。
三、为了进一步认识宗教的本质,我们还必须研 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学术需要理性 信仰需要宽容
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宗教学?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培养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医学类大 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
2、掌握宗教基本知识、分析各种宗教现 象、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的需要;
3、了解我国的宗教现状和宗教政策,提 高理论政策水平的需要;
4、分析全球热点问题、了解各民族宗教 特点、放眼世界的需要;
5、锤炼理性思维能力,培育自己的科学 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 的人生观的需要;
6、对于正确认识和协调个人之间、教派 之间、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建设和 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也有着不可忽视 的意义。
对于辨证、理性、达观地看待事物,正 确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调适身 心,保持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人类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发展,为宗教起源问 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研究证明:宗教是 人类 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它与其他人类社会文化 形式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 消亡的历史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宗教哲学 • 宗教哲学研究“宗教的本质”问题,是从 哲学本体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来探讨“宗教的 意义”; • 并根据宗教的历史发展、社会作用,从认识 论上确定“宗教”的“概念”、阐明其“定 义”,回答“什么是宗教”、“为什么有宗 教”等问题。
• 宗教哲学并不仅仅限于弄清宗教在事实上 究竟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索宗教在理论上、 在理想意义上应该是什么,分析宗教在历 史过程中的演变和异化。 • 宗教哲学的研究领域很广,除了对宗教的 形式、作用、本质、真相作评价以外,还 要探讨宗教和神灵的概念,阐明宗教与政 治、法律、经济、道德、艺术的关系问题。
• (1)宗教史学 • 由于西方宗教学界偏重宗教史的研究,许 多国家的宗教学最初以宗教史学的面貌出 现,因此广义的宗教史学即宗教学。 • 狭义的宗教史学是其他宗教学分支的基础, 它以各种具体宗教所经历的历史发展为研 究对象,勾勒其历史发展线索。
• 因此,它与历史学、语言学和考古学有着 特别紧密的联系。 • 它是宗教研究中的历史描述、语言考察和 考古实践。荷兰学者商特皮于1887年出版 的《宗教史教科书》,是最早的宗教史著 作。 • 宗教史学的研究经常与文化史、艺术史、 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和风俗史的研究 结合在一起。 • 因此,宗教史学的研究又与这些学科相交 叉一。
• 第三,它提出了宗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既然宗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基督教在内 的众多宗教,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便只能是 比较。 •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宗教的历史形态就是 “比较宗教学”。 • 比较就是分类,通过对世界上各种宗教的 历史形态进行分类,由此寻找宗教的秩序 和规律。
• 在宗教分类问题上,缪勒反对流行于当时 的把世界各种宗教分为“真正的宗教”和 “虚假的宗教”的分类法; • 也不赞成所谓“天启的宗教”和“自然的 宗教”这种分类。 • 认为这些分类是抬高一种宗教而贬低其他 宗教,没有科学价值。
• 他的治学格言是:“科学不需要宗派”。 • 凡是在宗教的比较研究中抬高基督教的地 位而贬低其他宗教,或者反过来贬低基督 教而抬高其他宗教,都是宗派主义而不是 科学的态度。
• 只有使宗教研究摆脱信仰主义,才能使宗 教学脱离神学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只有破除宗派主义,才能使宗教研究者的 视野从基督教扩大到世界上各种宗教。
• (2)有一批宗教学家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 验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 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认为,以个 人的宗教体验为本质的“个人宗教”,比 以神学信条和教会制度为根本的制度宗教 更为根本。 • 又比如英国著名宗教学者约翰· 麦奎利认为, 宗教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与神的交际和 感通。
• 有一批宗教社会学家以宗教的社会功能来 规定宗教的本质。 • 在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杜克海姆看来,宗 教乃是“一种统一的信仰和行为体系,这 些信仰和行为与神圣的事物,即被划分出 来归入禁忌的东西有关,它把所有信奉者 团结到一个称为教会的单一的道德共同体 之中。”
• 诚如宗教学的创始人麦克斯· 缪勒所说: • “各个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刻会激 起另一个断然否定它的定义。看来,世界 上有多少宗教,就会有多少宗教的定义, 而坚持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间的敌意,几 乎不亚于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
• 从已有宗教定义来看,学者们一般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给宗教下定义。 • (1)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一个以神道为对 象的信仰层面,因此宗教学者们把宗教理 解为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
• 蔡元培受西方哲学理论之影响而对宗教展 开批判性审视,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之 说。 • 胡适利用从西方学得的实用主义方法,在 基督教、佛教、道教研究中发表了独到见 解,尤其是他对禅宗史的理论发掘和史料 考证,在中国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 在宗教史方面,陈垣、陈寅恪、汤用彤等 人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 他们对各种具体宗教的研究至今仍有宝贵 的学术价值。
• 此外,还有宗教社会学 、宗教人类学 、宗 教心理学 等诸学科。
• 现代意义的中国宗教研究萌芽于清朝末年。 • 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开 始关注宗教问题的研究。 • 这样一来,作为以往学术前提的儒、佛、 道等传统信仰立场被突破,出现了首批在 人文学科领域中潜心宗教问题研究的学者。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的宗教研究涌 现出大量卓越的学者。 • 在宗教理论问题上,梁启超、蔡元培、胡 适、陈独秀等人都对宗教发表过独特的见 解。 • 梁启超对中国有无宗教提出了惊人之论, 对清代以来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进行了梳理 总结,并以其“近世科学方法”潜心研究 中国佛教。
• 二 、 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 • 从缪勒发表《宗教学导论》开始算起,宗 教学的发展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 在此期间,大批学者相继而起,各树一帜, 推动着这门学问不断向前发展。 • 宗教学领域内百花竞放,硕果累累,蔚为 壮观。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门科学之间的嫁接、 交叉与融合,宗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包含多 个分支学科在内的学科群,其理论与方法 呈现极为丰富的多样性。 • 下面我们扼要地介绍一下宗教学的各个分 支学科:
• 通过对各种宗教的比较性的研究,学者们 超出特定的宗教神道信仰,把各种各样的 宗教信仰对象抽象化,一般化。并使用 “无限存在物”、“精灵实体”或“超世 的”、“超自然的存在”之类抽象的哲学 概念来表述宗教信仰对象,使之适用于世 界历史上的各种宗教体系。
• 比如宗教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认为,一切 宗教,不管是发展层次较高的种族的宗教, 还是发展层次较低的种族的宗教,它的最 深层、最根本的根据是对“灵魂”或“精 灵”的信仰。 • 因此,他给宗教所下的最低限度的定义就 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
第一章 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 一 、 宗教学的诞生 • 宗教学的创始人是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 缪 勒(F.Max.M„tillerl823—1900)此人学富 五车,著作等身。 • 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学、 哲学、神话学等多门学科。 • 而学界公认,宗教学是由他创立的。
• 由麦克斯· 缪勒撰写的《宗教学导论》是宗教 学这门学科问世的标志,是宗教学的开山奠 基之作。 • 它的重要贡献有下列三个方面: • 第一,它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the Science of Religion)这个概念,赋予这门新 生的人文社会学科一个比较恰当的名称。 1870年2月,麦克斯· 缪勒在英国皇家学会作 了一次系列性的学术讲演,题目就是《宗教 学导论》。
• 可见,“宗”字在古汉语中的基本含义在 于人的祖先崇拜,在于一个家族的人对自 己祖先的崇拜,而“教’’字则是教化的 意思。
• 宗教这个词在中国出现首先源自印度佛教。 • 佛教以佛陀所说为教,以佛弟子所说为宗, 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意指佛的教理。 • 宗教这个外来词的另一个来源则是拉丁文 “religio”,它本来的意思有虔诚、对神的 敬畏和景仰、敬神的礼仪、神圣性、圣地、 圣物,等等。
• 尽管宗教是个外来的概念,但与我国古籍 中的神道设教思想颇为吻合。 • 儒家经典《中庸》中有所谓“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 • 《易经》中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 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 些都更进一步强调和突出了宗教的教化作 用。
• 宗教学的发展表明,对宗教的界说不同, 研究的视角、取向、方法与结果往往会呈 现极大的差异。 • 面对什么是宗教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 很难为其下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
• 比如美国宗教哲学家保罗· 蒂利希认为,人 类文化的统一性就在于宗教。 • 他强调,人类文化成果所体现的一切,就 其内涵来说都是宗教的。 • 宗教构成一切文化的内部意义,宗教是文 化的实质,文化是宗教的表现形式。 • 他说:“正如文化在实质上是宗教,宗教 在表现形式上则为文化”
• 麦克斯· 缪勒的讲演稿起先发表在刊物上, 后来于1873年汇集成册出版。 • 由于缪勒在讲演和著作中在宗教研究史上 第一次使用了“宗教学”这个概念,国际 宗教学界一般把《宗教学导论》视为宗教 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 第二,它使宗教研究有了相对独立的学术 地位。 • 在此之前,具体的宗教研究一直被当成基 督教神学的附属物,而缪勒在《宗教学导 论》中明确指出,在科学的宗教研究中, 一切宗教都是平等的研究对象,都没有权 利谋求高于其他宗教的特殊地位,基督教 也不例外。
• 缪勒还认为,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一种宗教, 那么他就会把这种宗教当作至高无上的神 圣的事物,这样一来当然也就不会有科学 的宗教研究。
•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一句话:谁如果只知 道一种语言,他对语言就一无所知。(“He who Knows one,Knows none”)。 • 作为一名比较语言学的大师,缪勒一直把 歌德这句名言当成比较语言学的治学格言。 • 他认为,宗教研究的情况同样如此: • “谁如果只知道一种宗教,对宗教就一无 所知。” • 这句名言后来成了比较宗教学者的座右铭。
• 从20世纪初起,中国学术界在宗教基本理 论、宗教学体系和各大宗教研究上推出了 一批重要成果,中国宗教研究开始系统化、 专业化的有序发展。 • 粗略而论,这些成果大体属于宗教思想理 论和宗教学体系建构、神话与原始宗教研 究、佛教研究、道教研究、伊斯兰教研究、 基督教研究和其他宗教研究等领域。
• 三、 宗教的界定 • “宗教”这个词是个外来词。 •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宗”和“教”这两个 单字,但无“宗教”这个词组。根据《说 文解字》中的解释,“宗,尊祖庙 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 (3)宗教现象学 • 宗教现象学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德国哲学家 康德的哲学著作中,但作为一门相对独立 的宗教学分支学科始于荷兰宗教学者商特 皮。 • 宗教现象学的现代发展则以荷兰宗教学家 列欧的《宗教现象学》为标志。
• 宗教现象学家认为,宗教比较可分为外部 比较和内部比较。 • 比较宗教学主要是强调外部比较,如对宗 教形态和历史变迁的比较,对宗教礼仪、 习俗、祈祷等形式的比较,而对各种宗教 的内在意义和本质的比较则有所忽视。 • 宗教现象学则强调内部比较,认为这种比 较更加抽象,更具有本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