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侵权责任篇》新旧条文对照解读
侵权责任编新旧法对照表(草案-审议稿-民法典)

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
人承担连带责任。
人承担连带责任。
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人实施侵
能力人实施侵
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
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
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
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
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
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
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
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
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
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
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
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
其规定。
其规定。
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
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
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
费等合理费用
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
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
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
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
但是侵权人已支付该费
偿费用,但是侵权人已
但是侵权人已经支付该
用的除外。
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费用的除外。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
第一千一百七十条二
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
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
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
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读3

四是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的, 原则上不考虑受害人的年龄、收人状 况等个人因素。
五是本条只是规定,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 可以对 "死亡赔偿金 " 以相同数额确定, 对死者在死亡前产生的医疗费、 护理费等合理费用支 出, 以及丧葬费支出, 宜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单独计算, 损失多少, 赔偿多少 。
我国对用人单位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 只要工作人员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 人的损害, 用人单位就要首先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不能通过证明自己 在选任或者监督方面尽到了相应的义务来免除自己的责任。 当然, 用人单 位承担侵权责任后, 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1.对第 1 款的理解和适用。 这一规定中的 "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 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 也包括个体经济组织等。 "工作人员" 既包括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 也应当 包括临时在单位工作的员工。
三是只能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 措施, 这是范围条件。"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把自助行为的目的揭示出来, 实施自助行为不能超越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这个范围; "必要范围" "合理措 施", 主要是自助行为扣留的财物应当与保护的利益在价值上大体相当。 例如, 餐馆老板发现有人吃霸王餐, 不交钱准备离去。为了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 可以扣留与餐费价值差不多的物品, 要求将来送餐费时再归还物 品。
目录
CONTENTS
01 自力救济制度 02 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赔偿金 03 执行工作任务造成损害责任承担 04 提供劳务造成损害责任承担 05 提供劳务造成损害责任承担
自力救济制度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读

❖就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而言,不需要归责事由即可要求行为人承担之。因为它们 保护的是物权、人格权等绝对权的圆满性。只要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有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 ,干扰这些权利的圆满性本身就是违法(结果违法性),该行为就是侵害行为,权利人即可基 于绝对权的消极权能而加以排除之。完全不需要考虑到过错和损害。
,依照其规定。 ❖第1167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 侵害、排除
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3、区分侵害与损害的必要性 ❖《侵权责任法》没有区分侵害与损害,立法机关甚至将“损害”解释为广 义的损害,不 但包括现实的已经存在的“现实损害”,还包括构成现实威 胁的“不利后果”。
❖此种做法的弊端在于: ❖(1)错误地对损害的涵义进行广义解释,将侵害、危险纳入其中,混淆 了作为绝对权 保护请求权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作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侵 权责任承担方式。
❖(2)将归责原则理解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而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不符合损害赔偿 法中“权益所有者自担损害”的理念。
❖霍姆斯(Holmes)曾言:“良好的政策应当让损害停留在其所发生之处 ,除非有特别干预的理由存在。而最常见的此类理由就是,被指控之人具有可归责性。”一 个人原则上要自行承担发生在其头上的损害,只有存在 特别的干预理由,才能转移损害。侵 权法上,对损害进行干预的“特别的 理由”,就是“归责事由”(Zurechnungsgrund)。
❖第21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 害、排除妨 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2、《民法典》对侵害与损害的区分
❖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读

❖侵权责任法本身处理的就是这一理念或原则的例外,理论基础在于“任何人不得以不合 法的方式造成他人损害”以及“任何人无须容忍因不合法方式对其造成的损害”的思想过 错责任原则意味着损害转移(loss shift) 的理由在于行为人的过错,没有过错,就无 需转移损害。无过错责任原则 中损害转移的理由或在于风险或控制力。 ❖归责原则中的“责”仅指损害赔偿之责,而非所有的侵权责任。
2021/12/9
❖第21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 害、排除妨 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2、《民法典》对侵害与损害的区分 ❖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1166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 侵权责任的
2021/12/9
❖侵害与损害也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行为人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却并 不一定造成损害 。例如,在他人家门口堆放建材,堵塞了出路。该行为虽然侵 害了房屋所有人的所有权,但只 是构成了妨碍却未造成损害。再如,未经同意 拍摄了肖像权人的照片,虽然侵害了权利人的肖 像权,却并未给其造成损害。
2021/12/9
❖5、侵害与损害的关系 ❖(1)侵害(verletzen)强调的是行为的非法性或违法性。就人格权、物权、知 识产权等绝 对权而言,侵害是指未经权利人同意或许可且无法律规定的免责事 由(违法阻却事由)而侵入 权利人控制的领域或占有、使用、处分权利的客体 。例如,未经他人的同意而进入其住宅,构成侵害隐私权;未经同意而使用他 人的物品,则侵 害了所有权。 ❖对于绝对权以外的人身财产权益,侵害是指未经权益人的同意且以法律所禁止 的方式使用、 处分他人的权益客体或者进入他人的权益所控制的领域。例如,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侵 害他人的商业秘密或数据资产;再如,违反《网 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未经自 然人或其监护人的同意,非法处 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等。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与现行《侵权责任法》实质修改对比表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与现行《侵权责任法》实质修改对比表第二章损害赔偿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人身的财产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侵害人身权益的财产损失赔偿额的确定方法】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精神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任。
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
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解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解与适
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是指对个人或者法人因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
导致他人受损失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定的编,主要包括侵权行为的认定、损害赔偿、侵权责任的承担、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等方面的内容。
该编的理解与适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侵权行为的认定原则上应遵循法律规定,适用法律的最初原则和基本原则,确定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对于涉及判断主观因素的情况,应根据证据推定原则,看是否具备了故意、过失等主观上的侵权要件。
其次,损害赔偿应该根据事实认定损失因果关系,并按照法律规定的补偿原则
给予合适的赔偿。
同时,应考虑到侵权人的经济承担能力,不得过分损害侵权人的合法利益。
第三,侵权责任的承担应该根据具体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情况进行判断,可
以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自愿承担责任、法定承担责任、判定义务人承担责任等。
最后,对于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的处理,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对于故意侵权,应按照法律规定予以惩罚;对于过失侵权,则可以针对过失的程度和情况做出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和程度的判断。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体系解读与立法评析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体系解读与立法评析一、本文概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体系解读与立法评析》一文旨在对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编进行深入的体系解读和立法评析。
侵权责任编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侵权责任编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创新点以及立法评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侵权责任编的视角。
本文将概述侵权责任编的基本框架,包括其结构、章节设置以及主要条款等。
通过对侵权责任编的整体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在逻辑和体系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侵权责任编的主要内容,包括侵权行为的认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等。
这些内容对于准确理解和适用侵权责任编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本文将分析侵权责任编的创新点,包括其在立法理念、制度设计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这些创新点体现了我国民法典在侵权责任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侵权责任编进行立法评析,包括对其立法质量、法律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立法评析,我们可以发现侵权责任编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法律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体系解读和立法评析,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侵权责任编的内容和意义,为推动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体系解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构建体现了对侵权责任制度的全面整合与深化。
侵权责任编在民法典中的位置,彰显了其在民事权利保护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这一编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利的维护,更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从体系构成上看,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涵盖了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构成要件、责任形式、免责事由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责任体系。
这一体系既吸收了传统侵权法的精髓,又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侵权责任制度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在责任原则上,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坚持了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相结合的原则体系。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与现行《侵权责任法》实质修改对比表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与现行《侵权责任法》实质修改对比表第二章损害赔偿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人身的财产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侵害人身权益的财产损失赔偿额的确定方法】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精神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任。
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
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读1

第1165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
责任。
当承担侵权责任。根Biblioteka 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
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7条
第1166条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
最后,有15个法条系《民法典》对 《侵权责任法》的新增(其中5条来 自司法解释),主要是新增了“自 甘 风险”、“自助行为”、“知识产权 惩罚性赔偿制度”、“委托监护 情形 下的侵权责任”、“好意同乘”、 “破坏生态的侵权行为”、“ 污染环 境和破坏生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等 。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
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
定。
第21条
第1167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 可 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 危险 等侵权责任。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 有 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 危险 等侵权责任。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体系变化
02
(一)侵权责任编篇章结构变化
从编章结构上看:
•将《侵权责任法》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拆分重组; •将《侵权责任法》第二章(责任构成与责任方式)关于损害赔偿的部 分独 立为第二章“损害赔偿”; •将《侵权责任法》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的责任构成部分、第 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侵权责任法》第三章)合 并为第一 章,称为“一般规定”(责任构成:归责原则+数人侵权+抗 辩事由)。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十大调整变化整理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十大调整变化1、整合《侵权责任法》第2、3章,设立“一般规定”和“损害赔偿”章2、调整抗辩事由,将“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置于总则编:增加“自甘冒险和自助行为”(第1176、1177条)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3、扩大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第1183条二款)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4、增加了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第1185条)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5、实质修改公平责任(第1186条)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
6、增加加工承揽关系中定作人承担责任内容(第1193条)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条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损害或者自己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7、对网络侵权责任扩张为四个条文(第1194-1197)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变化大全精选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变化大全精选一、引言本文旨在概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重要变化。
侵权责任编是《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侵权责任编的基本原则侵权责任编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 平等自愿原则:依法行使和保护权利的人应当尽量避免侵害他人的权利。
2. 侵权责任原则: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过错责任原则:对于侵权行为,应当根据过错程度确定侵权责任。
4. 损害赔偿原则:侵权行为导致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主要变化1. 累计侵权责任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对于多个侵权行为导致同一损害结果的情况,依法应当承担累计侵权责任。
2. 临近责任对于因紧急救助行为造成损害的情况,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应当根据临近责任原则,确定责任承担方式。
3. 产品责任对于制造者、销售者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损害的情况,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应当承担产品责任,并在法定范围内提供相应赔偿。
4. 丧失行动能力人侵权责任对于丧失行动能力人的侵权行为,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应当由其监护人或者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
5.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对于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依照《民法典》的规定,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责任承担方式。
6. 惩罚性赔偿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对于恶意侵权行为,受害人可以请求惩罚性赔偿,以起到警示和打击恶意侵权的作用。
7. 公共权益诉讼《民法典》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权益诉讼制度,提供了一种强制性的途径来保护公共利益。
四、结论根据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分析和总结,随着新《民法典》的实施,侵权责任的适用和责任承担方式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这对于提高侵权责任的预防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都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本文仅对变化进行了概述,并未详细论述每一条规定,但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初步了解《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变化的资料。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法律适用应以《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为准。
《民法典》侵权责任篇解读

《民法典》解读侵权责任篇《民法典》就原《侵权责任法》的整体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在2009年12月26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共计九十二条条文。
其第一条就明确阐述了《侵权责任法》的制定目的“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而《民法典》则由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开始侵权责任篇的规定描述,原《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民事权益”定义至第三、四条的“侵权”行为及“责任”定义则分别并入了《民法典》人格权篇、总则篇第一百二十条、第一百八十条,通过提前定义的方式,将更利于各个法律篇章的协调规定,也更符合《法典》的整体结构要求。
贰《民法典》就原《侵权责任法》有哪些具体修改1、在侵权责任的构成方面《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对于侵权行为的损害结果要件进行了完善,由“侵害民事权益”变为“侵害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
这一改变更加符合法律实务中对侵权行为进行责任认定时的操作,比如行为人高空抛物,这就是一个侵权行为,但是下方无人,或者抛出物没有伤到他人,没有造成损害结果,那么就不能追究其民事侵权责任行为。
但也要注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规定“故意从高空抛弃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躲过了民事侵权责任,却触犯刑法,一样被法律所制裁,高空抛物不可取!2、新增“自甘风险”的相关规定,回应实践问题《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是一条完全新增的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详解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详解如何将纸面上的权利变成看得见、摸得看的利益呢?对于权利的保护以及救济是《民法典》存在的意义之一,侵权责任编是在《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编撰修订形成的。
它体现了《民法典》作为权利救济法的属性,旨在解决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 应当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
侵权责任编作为《民法典》的最后一编,具有浓厚理论意义的同时,也具有现实操作性。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于我国的侵权责任体系作出较大且全面的修改。
大家也感受到该编顺应时代变化所作出的改变以及完善,例如,针对于精神损害的特点,进行新的梳理以及完善。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增强了保护力度,反映了时代需求。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般侵权责任、免责事由以及侵权损害赔偿的相关解读,深度理解法条背后的理论意义。
一、被侵权人的救济路径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本条是关于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请求权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基本作用,一是保护被侵权人,二是减少侵权行为。
本章规定了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他民事权益被侵害构成侵权时,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二、侵权责任编调整对象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从《民法典》总则编第五章“民事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民事主体享有的权益主要有:•第no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的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in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
112条规定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
•第113条规定的财产权利。
•第114条规定的物权。
•第118条规定的债权。
•第123条规定的知识产权。
•第124条规定的继承权。
障125条规定的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第126条规定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第127条规定的数据、网络虚拟财产。
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司法解释(最新侵权行为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司法解释(最新侵权行为的相关规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立法演变《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一审稿)第九百七十六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此后无变化。
条文释义本条是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第三人侵害时侵权责任的规定。
一、概述本条不同于前两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所遭受的损害,本条中,对学生实施侵害的人员或者造成学生受损害原因,不是来自于教育机构内部,而是来自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所以本条也被称为教育机构对校外人员侵害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对学生遭受校外第三人侵害的侵权责任作出了规定,即:“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该条不仅规定了直接侵权行为人的赔偿责任,还规定了教育机构的补充责任。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

摘录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新型侵权行为不断涌现。 在适用侵权责任法时,应当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探索新型侵权行为的法 律规制路径,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这段摘录展示了法律对于新型侵权行为的应对策略,强调了要保持开放和包 容的态度,积极应对新型侵权行为带来的挑战。这种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思维,为 侵权责任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精彩摘录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一书,作为对民法典中侵权责任 编部分的深度解读与实务指南,汇集了众多法学专家与实务工作者的智慧结晶。 本书不仅系统阐释了侵权责任编的各项条文,还结合具体案例,对司法适用中的 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下是从本书中精选的几段精彩摘录,它们既展现了 侵权责任法的理论深度,也体现了司法实践的智慧。
本书首先概述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基本框架和立法精神,明确了侵权责任编在民法典体系中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接着,逐条分析了侵权责任编的具体条文,包括一般规定、损害赔偿责任、特 殊侵权责任等各个方面。在条文分析过程中,作者们不仅对条文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还结合了 大量的案例和实务经验,对条文适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 案。
在深入研究《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这本书后,我深感其 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条文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 对侵权责任编条文的深入解读,还通过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条文在司法 实践中的应用。
这本书的编写团队,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通过他 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本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法律读物。他们 在解读条文时,不仅注重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更重视其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 原则。这使得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能够理解条文的具体内容,还能理解其背后的 法律逻辑和价值取向。
民法典侵权编的解读(20200806)

新 增 惩
体系
归
按份
罚
数人侵害情形的
责
完善
原
修改与完善
则
责任
确定 规则
性
赔 偿
生态破坏责任的规定
七、高空抛物规则的多层次更新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第1236-1244条 1.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2.侵权人承担责任; 3.可能加害人适当补偿; 4.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相应义务。
谢 谢 观 看!
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 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四、免责减责事由进一步扩充
(二)自助行为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第1177条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 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 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 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 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三、公平责任中“公平”的回归
公平责任!
《民法通则》第109条规定;《民法通则》第 133条第2款;《民法通则》第129条;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第1186条 1.改变分担损失的根据; 2.限定适用范围; 3.直接规定适用情形。
四、免责减责事由进一步扩充 (一)自甘风险
民法典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第 1 1 7 6 条
修改要点解读
主讲人:齐伟
目1
录
2 3
4
5
6
7
一、侵权责任保护范围的扩展
《民法典》侵权编第1164条 【侵权责任编的调整范围】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 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解与适用

作者介绍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解与适用》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解与适用》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解与适用》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本书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条文为据,逐章逐条作出解读:【本章提要】对每章的核心内容进行全局说明。 【条文主旨】用一句话说明法条的核心要义。【核心概念】对条文围绕的重点概念进行解释,并于书后附有核心 概念拼音索引。【理解与适用】在精准阐释法条原意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实务问题,对法律的适用进行深入探讨。 【相关条文】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有关法律规定,针对规范间的效力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案例分析】通过以案释 法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法律的适用要点。本书为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了兼具高度与深度的实务指引,是办理相关案 件的必备参考书,也可帮助广大读者学习掌握民事侵权责任的相关法律知识,指导有效维护合法权益,依法解决 民事纠纷。
谢谢观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理解与适用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故
实务
动物
责任
物件
侵权
法律
条文 责任
医疗
民法典
损害
产品
机动车
中华人民 共和国
规定
民法典
内容摘要
目录分析
第二章损害赔偿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三章责任主体的 特殊规定
0 1
第四章产品 责任
0 2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1164)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1164)【法律条文】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条文释义】本条规定的是【侵权责任编的调整范围】,属于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
我国颁行的首部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分七编和附则共计八个部分,其中第七编为“侵权责任”,该编第一章为一般规定,本条为一般规定的第一条法规,意在明确侵权责任编的调整范围,即侵权责任编调整的法律关系是“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新旧法对比】《民法典》(2021.01.01)《侵权责任法》(2010.07.01)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一条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通过上述表格内容对比可知,我国《民法典》的调整范围、调整对象具有无限拓展的立法、司法空间,而原《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对象在当今来看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其对于民事权益的列举式立法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日益显现其具有议定的狭隘性,应予以修正。
【理解与适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不一定是侵权行为,应当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自助行为,以及自甘风险、受害人故意等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益的内涵与类型,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肯定会继发、产生一些新的民事权利,立法上不可能在一时能够实现穷尽的列举。
因此,《民法典》的立法例顺应法治发展的时代趋势,取消了原《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模式,是《民法典》在侵权责任方面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法典》的稳定性,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权责任篇》新旧条文对照解读亮点一:规定了自担风险行为规则该条规定了在部分具有风险的文体活动中,受害人原则上不得请求其他参与者赔偿损失,避免过度扩大侵权责任的范围,同时也避免司法实践中死者为大等和稀泥式判决。
亮点二:新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目前司法实践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损害赔偿仍以违约责任仍以补偿性为主,导致实践中许多受害人维权成本过高,加害人侵权成本太小,侵犯知识产权屡禁不止的现象。
本次《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侵害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体现了国家加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
亮点三:明确单位向员工追偿的法律依据,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的赔偿责任没有先后顺序。
《民法典》明确了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的法律依据。
此外,在劳务派遣中,删除了原先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补充”责任的规定,意味着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的赔偿顺序将不分先后。
亮点四:完善了网络避风港规则,增加网络用户不侵权声明的内容。
民法典》对网络避风港规则的完善,适应了目前互联网纠纷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更加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
亮点五: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医疗机构的保密义务范围该规定顺应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时代要求,未经患者同意,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个人信息保密。
亮点六:规定了污染环境的惩罚性赔偿污染环境的惩罚性赔偿是《民法典》明确规定的第二个惩罚性赔偿,体现了我国在各领域逐渐采用惩罚性赔偿的趋势。
亮点七:高危作业中,被侵权人重大过失的经营者才能减轻责任。
该规定加大了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竟用着的责任,只有在被侵权人具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经营者才可以减轻责任。
亮点八:明确禁止高空抛物及高空抛物的归责原则《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三类人的义务。
第一,不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建筑物使用人要给予补偿,补偿后可以向侵权人追偿。
第二,物业服务企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导致高空抛物的,应承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责任。
第三,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新旧对照及变化总结《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侵权责任法》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损害赔偿第三章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四章产品责任第五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六章医疗损害责任第七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第八章高度危险责任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十章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第三章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五章产品责任第六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十一章物件损害责任总结:1、责任承担方式规定在民法典总则部分第179条2、不可抗力规定在民法典总则部分第180条3、正当防卫规定在民法典总则部分第181条4、紧急避险规定在民法典总则部分第182条5、见义勇为规定在民法典总则部分第183条6、民法典设损害赔偿作为单独一章。
注意:红色系删减、蓝色系新增侵权责任法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一般规定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1173条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1176条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第1177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1178条本法和其他法律对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总评: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见义勇为规定在民法典总则部分第180、181、182、183条;规定了“自甘风险”规则;规定了“自助行为”制度。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第三十二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1188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1189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1191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第1192条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接受劳务一方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
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担相应的责任。
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第1193条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损害或者自己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评:赋予用人单位一方追偿权;赋予接受劳务一方追偿权。
网络侵权责任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釆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第1194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1195条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办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釆取必要措施的,对损雀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因错误通知造成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1197条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第1196条网络用户接到转送的通知后,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交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声明。
声明应当包括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初步证据。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声明后,应当将该声明转送发出通知的权利人,并告知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向提起诉讼。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转送声明到达权利人后的合理期限内,未收到权利人已经投诉或者提起诉讼通知的,应当及时终止所采取的措施。
总评: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间接侵权责任的主观要件明确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将十五天等待期改为“合理期限内”,有利于法院结合个案不同情形进行综合裁量认定,但缺点是范围不确定;增加了网络用户反通知的声明权利,以对抗权利人的通知权利;增加了权利人通知网络用户声明中提供初步证据及真实身份信息的规定;明确了权利人错误通知造成损害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权利人通知的转通知义务,增加反通知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失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1198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产品责任第四十五条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1205条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四十六条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釆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
未及时釆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1206条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釆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
未及时釆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扩大的,对扩大的损害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据前款规定采取召回措施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担被侵权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四十七条第1207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或者没有依据前条规定釆取补救措施,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总评:完善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四十八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1208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