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隧道围岩压力理论及隧道设计理论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第二章-围岩分级

隧道工程第二章-围岩分级

可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确定。
隧道工程
36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1 岩石坚硬程度 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按岩性、 物理力学参数、耐风化能力划分为硬质岩和软质 岩两大类。然后根据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再分 为5级,即极硬岩、硬质岩、较软岩、软岩、极 软岩。
隧道工程
16
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三)力学性质
试件尺寸(cm):15×15×30
3 裂隙岩体的强度性质 试件强度(MPa):32.8~34.6
表中数值为试件的强度 与岩石试件强度的比值
结构面强度:c=0.11MPa;φ=38
隧道工程
17
围岩分级概述
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 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 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 岩体的总称)。 依据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
隧道工程
26
围岩的分级方法
(二)以岩石强度或岩石的物性指标为代表 的分级方法 1 以岩石强度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该方法单纯以岩石的强度为分级依据。该方法认
为:坑道开挖后,它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
强度。岩石愈坚硬,坑道愈稳定;反之岩石愈松
软,坑道的稳定性就愈差。该法不全面!
隧道工程
27
围岩的分级方法
节理较发育、节理发育、节理很发育4级。 按照岩体风化程度的不同将围岩分为:风化轻 微、较重、严重、极严重4级。
隧道工程
40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一)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
围岩完整程度
指标1:结构面发育程度 指标2: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由此两指标,将岩体完整程度分为5个级别,见下表:

公路隧道围岩压力

公路隧道围岩压力

其中Kc为支护结构的刚度系数。
导论
➢塑性应力状态下应力与位移分布
在塑性应力状态下,当坑道周边有径向支护阻力pa时,其应力值和塑性区范围也有所变化。
当λ=1时,塑性区的应力为
塑性区内的应力值与初始应力状态无关,
p
pa
c cot
a
1
c cot
pa
a
1
Rc
1
a
1
1
仅与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开挖半径及 支护提供的阻力有关。
当λ=1.0时,坑道周边的σφ=2σz,σρ=0,隧道周边岩体
是否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为:2 z Rc
上述的分析是建立在坑道周边出现塑性区后岩性没有变化,即c、φ值不变的前提下。实际上岩石 在开挖后由于爆破、应力重分布等影响已被破坏,其c、 φ值皆有变化。建议以岩体的残余粘聚力 和残余内摩擦角表示改变后的岩体特性。
1 2 q2 1 2 q2
导论
➢弹性应力状态下应力与位移分布
把径向阻力pa作为释放荷载的反向作用力作用在洞周,再叠加上初始应力状态引起的洞周应力 即可。
z 2
1 2 1 1 4 2 3 4 1 cos2 pa 2
z 2
1 2 1 1 3 4 1 cos2 pa 2
1
1 sin , c cot Rc
1 sin
1
决定塑性区边界的半径为
1
1sin
r0
a
2 1
z
1
Rc
Rc
1
a1
sin
c
cot c cot
z
2 sin
导论
➢坑道开挖后形成塑性区的二次应 力状态
✓侧压力系数对塑性区的影响 ✓埋深、坑道形状等对塑性区的影响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三:隧道设计理念与方法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三:隧道设计理念与方法
地层一结构法视围岩压力为形变压力目前的做法是把岩体视为均质体并按现行规范中围岩分级确定岩土的强度参数然后采用弹塑性数值方法进行计算获得相应的隧道周围某点的位移值或围岩塑性区的大小最后依据设计人员的经验判断提出一种设计者认为较为合理的结构型式与尺寸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三: 隧道设计理念与方法
T u n n e l D e s i g nI d e aa n dT u n n e l D e s i g nMe t h o d
Z H E N GY i n g r e n ,A B I E r d i ,X I A N GY u z h o u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o g i s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4 0 0 0 4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p e r r e v i e w s t h r e e t u n n e l d e s i g nm e t h o d s u s e da t p r e s e n t a n dp u t s f o r w a r dt h e s t r a t u m s t r u c t u r e m e t h o d b a s e do nn u m e r i c a l l i m i t a n a l y s i s .T h em e t h o dc a nw o r ko u t t h e s a f e t y f a c t o r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n e e d e di nt h e d e s i g n , s o t h e c u r r e n t s u b j e c t i v e p r o b l e m s c a nb e s o l v e d . T h e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s e p a r a t r i x b e t w e e ns h a l l o wt u n n e l s a n dd e e pt u n n e l s a n da l s o e v a l u a t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t w o d i v i d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F i v e b a s i c i d e a s o f t u n n e l d e s i g n 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a r e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p a p e r :1 )T h et u n n e l d e s i g nm u s t s a t i s f yt h es a f e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 d u r i n go p e r a t i o n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s a f e t yf a c t o r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a f t e r p r i m a r ys u p p o r t m u s t e n s u r e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a f e t y ;2 ) T h ed e s i g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m o d e l s h o u l da d a p t t od i f f e r e n t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d i f f e r e n t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p r e s s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d i f f e r e n t p r a c t i c a l m e c h a n i c a l s t a t e o f t h e t u n n e l ; 3 )T h e d e s i g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o f t u n n e l m u s t b e i n 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m o d e r np r e s s u r et h e o r y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a n ds u p p o r t i n gp r i n c i p l ea n dm u s t m a k ef u l l u s eo f t h e s e l f s u p p o r t c a p a b i l i t y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4 )T h et u n n e l s t r u c t u r em o d e l s h o u l da l s oa d a p t t ot h ep r a c t i c a l m e c h a n i c s t a t ea n dt h en e wi d e at h a t t h ep r i m a r ys u p p o r t i st h e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m a t e r i a l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a n dt h a t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h o u l db e m a d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l a s t i c t h e o r y s h o u l d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 5 )R e a s o n a b l e c a l c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s h o u l db eu s e dt oe n s u r es c i e n t i f i ct u n n e l d e s i g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t a k i n g a s u b w a y s t a t i o na s a ne x ,t h e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d e s i g nm e t h o do f t u n n e l s i nG r a d eI I ,G r a d eI I I a n dG r a d eV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 a m p l e K e yw o r d s :s t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 ;a n a l y t i cc r i t e r i ao f 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F E Ms t r e n g t hr e d u c t i o nm e t h o d ; s a f e t yf a c t o r o f s h e a r ;f a i l u r es u r f a c e ;s o i l t u n n e l ;r o c kt u n n e l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隧道工程设计理论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隧道工程设计理论
两大理论的比较
两大理论的比较
结果
松弛荷载理论 V S
岩承理论
过程
两大理论的比较
围岩
产生围岩压力 压力承载结构
结构构成材料
两大理论的比较
可以采取大断面的开挖 1
施工效果
2 必须加强地质监测预报
两大理论的比较
理论创新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隧道工程设计理论
contents
目录
1 知识点导入 2 古典压力理论 3 松散体理论 4 松弛荷载理论 5 现代支护理论 6 两大理论的比较
PART 01
知识点导入
知识点导入
知识点导入
荷载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
是什么
PART 02
古典压力理论
古典压力理论
特点
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 压力是其上覆盖岩层 的重量。
代表人物
荷由拱内的岩体重量。
太沙基K(1883~1963,奥地利人)
PART 04
松弛荷载理论
松弛荷载理论
围岩=荷载
1 2
荷载需要支护
3 4
不要过大开挖
荷载需要及时支护
柔性支护施工方法
松弛荷载理论
锚杆技术
喷射混凝土技术
PART 05
现代支护理论
现代支护理论
核心 内容
隧道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 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是具有一个过程的,如在这 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护或限制,则围岩仍然能 够保持稳定状态。
现代支护理论
特点
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组成了承载的支护体系,围 岩是荷载,可同时也是支护结构,而且,围岩是 承载的主体,而支护结构是辅助性的,但也是不 可缺少的。

隧道工程---复习总结

隧道工程---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衬砌:地层开挖后,除了在极为稳固的地层中而且没有地下水的地方外,大都要在坑道的周围修建支护结构,称为衬砌。

隧道建筑限界:在一般的“基本建筑限界”的基础上,再适当放大一点,留出少许空间,用以安装一些如照明、通讯、信号等设备,这便形成了隧道建筑限界。

岩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形变而形成的地质体.干喷:把喷射混凝土的拌和材料在输送到喷嘴以前,与水汇合而成喷射的浆液,称为干喷。

蠕变:是流变的一种,指作用应力不变,而应变随着时间增长。

结构体:岩体被许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块体称为结构体.隧道围岩:指地层中受开挖隧道影响的那一部分岩体。

结构面:岩体被许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界面称为结构面。

岩爆:整体状和块状结构岩体,在高应力区,洞周应力集中处岩石成碎片射出并发出破裂响声,这种现象称为岩爆.初始应力场: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在开挖隧道前岩体中就已经存在着一定的地应力场,称为初始应力场。

弹性抗力:支护结构在主动荷载作用下一部分将会发生向围岩方向的变形,只要围岩具有一定的刚度,就必然会对支护结构产生反作用力来抵制它的变形,这种反作用力就是弹性抗力,属于被动荷载。

形变压力:指在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变形过程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压力。

收敛:开挖隧道时,由于临空面的形成,围岩开始向洞内产生位移,这种位移称为收敛.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拌和料与水汇合成浆状,喷射道坑道的岩壁上凝结而成的,当围岩不够稳定时,可以加锚杆和金属网,构成一种支护形式,称为锚喷支护. 松弛:流变的一种形式,指作用的应变不变,而应力随时间而衰减。

岩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形变而形成的地质体。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二)-中南大学-《隧道工程》

隧道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二)-中南大学-《隧道工程》

1.深埋隧道围岩松动压力的确定方法
(1) 隧规法(统计法):采用破损阶段法设计时
q hq
hq 0.45 2s1 w
式中 γ—围岩容重;
hq—坍落拱高度; s —围岩级别;
w —宽度影响系数,由 w=1+i(B-5)计算:
B —坑道宽度,当 B<5m时,取 i =0.2,
当 B>5m时,取i =0.1。
●假定:所有的岩体都不同程度地被节理、裂隙所切 割,因此可视为散粒体。但岩体又不同于一般的散粒体, 其结构面上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粘结力。
●这种粘结力体现为摩擦力,以似摩擦系数f表示—
—称其为岩体的“坚固性系数”。
33
4.4.4 围岩松动压力的确定方法
1.深埋隧道围岩松动压力的确定方法
(2)普氏理论 ● 岩体坚固性系数f:是一个以岩体强度为主的指
35
4.4.4 围岩松动压力的确定方法
(2)普氏理论
●围岩压力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就是自然拱内松散岩 体的重力 ◆垂直匀布松动压力为
q h
◆围岩水平匀布松动压力可按朗金公式计算源自e(q1 2
Ht
)
tg
2
(45
0
2
)
36
4.4.4 围岩松动压力的确定方法
(2)普氏理论 ◆跨度
①坚硬岩体:
B Bt
本节主要内容: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 ➢围岩压力定义与分类 ➢围岩松动压力的形成过程 ➢围岩松动压力的确定方法 ➢明洞压力的计算 ➢围岩压力的现场量测
4
4.4 围岩压力的确定
4.4.1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
1.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
隧道开挖前未扰动的岩体应力状态——也称原始应
力或一次应力。

隧道工程考点(2)(1)

隧道工程考点(2)(1)

一.名词解释(5个)●隧道: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的,可供行人,交通及管线设施通过的一种工程建筑物。

●越岭线:通过山区的交通干线往往要翻越分水岭,从一个水系进入另一个水系,这段线路称之为越岭线,线路为穿越分水岭而修建的隧道称为越岭隧道。

●垭口:当线路必须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高程较低处,即称垭口。

●傍山隧道:山区铁路(或公路)除越岭地段以外,线路大多是沿河傍山而行,在地势陡峻的峡谷地段,常需修建的隧道即为傍山隧道,也有称之为河谷线隧道。

●◆概念:隧道平面是指隧道中心线在水平面的投影●隧道纵断面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的投影●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的建筑界限,通风照明及其他功能所需的断面面积。

●隧道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洞门:在隧道洞口用圬工砌筑并加以一定建筑装饰的支挡结构物。

●避车洞:列车通过隧道时,为保证洞内人员及维修设备安全,在隧道两侧边墙上交错均匀地修建了洞室,用于躲避列车,故称之为避车洞。

●自然通风:利用洞内的自然风(由洞口间的温度差、大气压力差引起)和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活塞风以达到通风的目的。

●机械通风:在通风机的作用下使风流沿着隧道全长方向流动的通风方式。

●围岩: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

●●蠕变:指应力不变,而应变随时间增长。

●●松弛:应变不变,而应力随时间而衰减●自然拱的概念:围岩的变形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当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后,围岩发生松动、坍落,最终在洞室上方形成拱形。

●传统矿山法:采用钻爆法开挖和钢木构件支撑的施工方法称为传统的矿山法,或称为背板法。

●衬砌:开挖后的隧道,为了保持围岩的稳定性,隧道必须有足够强度的支护结构称为衬砌。

●明洞:指的是没有覆盖层,在露天施作仰拱、填充、支内模、挂防水板、绑钢筋、支外模、浇筑衬砌混凝土,再人工填土覆盖的洞称明洞。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岩石强度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和弹性波纵波速度 因素,把围岩分为 6级,依其稳定性由好到差为Ⅰ、Ⅱ、 Ⅲ、Ⅳ、Ⅴ、Ⅵ。
1. 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
围岩体通常是被各种结构面切割成大小不等、形
态各异、种类不同的岩石单元体(即结构体),围岩 结构特征是指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特征。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地坑院出入口
下一张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地坑院出入口
下一张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地坑院室内
返回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2.以岩石物理性质为指标的分级法:前苏联的
普氏分级法(也称 f 值分级法),“ f ”值是一个
综合的物性指标,它代表岩石的相对坚固性。如:
下一张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五道岭隧道内衬砌
返回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二、坑道开挖前后围岩应力状态 (一)坑道开挖前围岩应力状态(初始应力状态)
坑道开挖前,地层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因为
地层中任何一处的土石都受到上、下、左、右、前、 后土石的挤压,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称为原始应力状
式中: ? —泊松比,视地层性质不同 ? 值在
0.14~0.5 之间变化。 (二)坑道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二次应力状态)
围岩应力重分布:坑道开挖之后,由于其周边 岩体的卸荷作用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围岩的应 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同时产生了位移,促使应力重新 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十五分。
返回 第二节 围岩压力及成拱作用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一:隧道围岩压力理论进展与破坏机制研究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一:隧道围岩压力理论进展与破坏机制研究
D OI :1 0 . 3 9 7 3 / j . i s s n . 1 6 7 2— 7 4 1 X . 2 0 1 3 . 0 6 . 0 0 1
中图分类 号 : U 4 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4 1 X( 2 0 1 3 ) 0 6— 0 4 2 3— 0 8
置与形态 。分 析了矩形 隧洞与拱形隧道破坏机 制随埋 深增加而变 , 矩形隧道 可划分 为浅埋顶 部破坏 阶段 、 深埋压 力拱破 坏阶段 和 深埋两侧破坏 阶段 3个 阶段 , 而拱形 隧道不存在压力拱破坏 阶段 。
关键词 : 围岩压力理论 ; 隧道破坏机制 ; 有限元强度折减 法 ; 深埋隧道 ; 浅埋隧道 ; 均质隧道 ; 节理岩体隧道
Ab s t r a c t :As a l e c t u r e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c h i e v e me n t s i n t h e p a s t ,t h e a u t h o r s r e v i e w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r o c k ma s s p r e s s u r e t h e o y r a n d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t h e f a i l u r e me c h a n i s m o f t u n n e 1 .T h r o u g h mo d e l e x p e r i me n t a n d F EM s t r e n g t h r e d u c t i o n.t h e f a i l u r e me c h a n i s m c a n b e d r a wn t h a t t h e f a i l u r e o f s h a l l o w- c o v e r e d a r c h e d t u n n e l h a p - p e n s o n t h e a r c h t o p a n d t h e f a i l u r e o f d e e p — c o v e r e d t u n n e l h a p p e n s o n t h e s i d e wa l l ,a n d t h e l o c a t i o n a n d s t a t e o f f a i l u r e s u r f a c e o f r o c k ma s s c a n b e wo r k e d o u t . T h e n,t h e a u t h o r s s t u d y t h e c h a n g e o f f a i l u r e me c h a n i s m o f r e c t a n g u l a r t u n n e l a n d a r c h e d t u n n e 1 .T h e f a i l u r e o f r e c t a n g u l a r t u n n e l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s t a g e s :f a i l u r e o n t h e t o p o f s h a l l o w- C O V — e r e d t u n n e l ,f a i l u r e o n t h e p r e s s u r e a r c h o f d e e p - c o v e r e d t u n n e l a n d f a i l u r e o f b o t h s i d e s o f d e e p — c o v e r e d t u n n e 1 .T h e r e

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围岩压力(隧道工程施工课件)

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围岩压力(隧道工程施工课件)
第二节围岩压力及成拱作用
一、围岩压力及分类
(一)围岩压力概念
广义概念:围岩压力是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 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它包括由地应 力引起的围岩应力以及围岩变形受阻而作用在支护 结构上的作用力。
狭义概念:指围岩变形受阻而作用在支护结构 上的作用力。
(二)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压力分类
• 松动压力 • 形变压力 • 膨胀压力 • 冲击压力
➢ 地质因素:它包括初始应力状态、岩石力学性 质、岩体结构面等;
➢ 工程因素:它包括断面大小、施工方法、支护 设置时间、支护刚度、坑道形状等。
四、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时间因素 ➢2.坑道的尺寸与形状 ➢3.坑道的埋深 ➢4.支护 ➢5.爆破 ➢6.超挖回填
当岩体具有吸水膨胀崩解的特征时,由于围岩 吸水而膨胀崩解所引起的压力称为膨胀压力。它 与形变压力的基本区别在于它是由吸水膨胀引起 的。
4.冲击压力
冲击压力是在围岩中积累了大量的弹性变形能 以后,由于隧道的开挖,围岩的约束被解除,能量 突然释放所产生的压力。
上述松动压力、形变压力往往同时存在,难以 严格区分。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拱顶坍塌、冒落
水平岩 层冒落
倾斜岩层掉 块、塌落
高边墙 坍塌
裂隙岩体顶部掉块
2.形变压力
形变压力是由于围岩变形受到与之密贴的支 护如锚喷支护等的抑制,而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 同变形过程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接触压 力。
软岩巷道严重底鼓变形
软岩巷道变形、支撑断裂
3.膨胀压力
1.松动压力
由于开挖而松动或坍塌的岩体以重力形式直接作 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称为松动压力。
松动压力常通过下列三种情况发生: 在整体稳定的岩体中,可能出现个别松动掉块的岩 石; 在松散软弱的岩体中,坑道顶部和两侧边帮冒落; 在节理发育的裂隙岩体中,围岩某些部位沿软弱面 发生剪切破坏或拉坏等局部塌落。

隧道工程中主要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隧道工程中主要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 我国大陆初始应力场(包括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变 化规律如下:
❖ 在一定深度内,垂直应力的量值随深度线性增大,而且水平 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 水平主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水平主应力的另一个显著 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一般以一个方向的主应力占 优势,很少有大、小主应力相等的情况。
❖ (3)地温。温度变化使温度应力的一部分会残留 下来产生残余应力。
❖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包括大堆碴场的形成、 深的露天开采和地下开挖、水库、抽水、采油及 高坝建筑等都可能局部地影响围岩的初始应力场。
五、围岩初始应力场的确定方法
❖ 通过现场实地量测应力。但实测工作由于费时费 钱,不可能大量进行,这就提出了如何利用少数 测点实测资料,建立可靠的围岩初始应力场的问 题。可行的是实地量测和地质力学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
❖ b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热力和构造作用所引起 的,虽经过风化、卸载,部分释放,现在仍残存 着的原生内应力。
❖ 新构造应力:正在活动和变化的构造运动,如地层 升降、板块运动等所引起的应力,称为新构造应力, 地震的产生正是新构造应力的反映。
4.探讨
❖ (1)岩体内的应力主要是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垂 直应力,水平应力则是由岩体的泊松效应引起的, 最大只能等于垂直应力(即取泊松系数等于0.5)。 这是否认地质构造运动能改变岩体的应力状态。 与实际情况不符。
3.组成
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 ❖ 这两类应力场的基本规律有明显的差异。围岩的自
重应力场比较好理解,它是地心引力和离心惯性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围岩的构造应力场就比较复杂, 按其形成的时间,分为两类——构造残余应力和新 构造应力。
构造残余应力
❖ a由于过去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虽然外部作用力 移去后有了部分恢复,但仍残存在岩体中的应力。

隧道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隧道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三)隧道工程的两大理论比较
松弛荷载理论
核心内容:稳定的岩体有自稳能力,不产生荷
载;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 结构予以支承。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可能塌落的岩 体重力。
代表人物:太沙基(K.Terzaghi)和普氏
围岩承载理论
以传统矿山法为基础
核心内容: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
②以现场量测和实验室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方法,例如以洞周位量测 值为根据的收敛-约束法;
③作用与反作用模型,即荷载—结构模型,例如弹性地基圆环计算和 弹性地基框架计算等计算法;(结构力学模型)
④连续介质模型,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数值计算法目前主要是有 限单元法。(岩体力学模型)
地下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结构力学方法 岩体力学方法 信息反馈方法 经验方法
稳能力;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是有一个过程的,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或限制,则围 岩仍然能够进入稳定状态。
代表人物:腊布希维兹、米勒·菲切尔、芬
纳·塔罗勃和卡斯特奈
以新奥法为基础
§5.2 围岩压力
一、围岩压力及其分类 二、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 三、围岩松动压力的形成 四、确定围岩松动压力的方法 五、围岩压力的现场量测简介
对于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的认识有又分为两个阶段:
(1)假定弹性反力阶段 (2)弹性地基梁阶段
20世纪初期,假定弹性反力的分布 图形位置线为三角形或梯形 1934年,按结构的变形曲线假定地 层弹性反力的分布图形为月牙形
局部变形弹性地基梁理论
共同变形弹性地基梁理论
3.连续介质阶段
20世纪中期以来,连续介质力学理论
这种计算理论认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其上覆岩层的重力, 没有考虑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隧道所穿过的地层是千变方化的,可能遇到各种工程性质不同的围岩。

隧道围岩分级是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也是隧道支护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确定的主要依据。

分级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因此,正确划分隧道围岩分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围岩分级确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支护结构上的作用力(即围岩压力)就成为正确、合理设计隧道结构的关键。

4.1 围岩岩性与初始应力4.1.1 围岩岩性隧道工程围岩是指地壳中受开挖活动影响的那一部分岩土体。

这个范围在横断面上约为6~10倍的洞径。

围岩的工程性质,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而对围岩稳定性最有影响的是力学性质,即围岩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性能。

围岩既可以是岩体,也可以是土体。

本书仅涉及岩体的力学性质。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质体,被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

这些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或不连续面,这些块体称为结构体,岩体可以看作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

所以,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特征、结构体岩石的特性及结构面的特性。

环境因素,尤其地下水和地应力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影响也很大。

在软弱围岩中,节理和裂隙比较发育,岩体被切割破碎,结构面对岩体的变形和破坏都不起主导作用,所以岩体的特性与结构体岩石的特性并无本质区别。

在完整而连续的岩体中亦是如此。

反之,在坚硬的块状岩体中,由于受软弱结构面切割,块体之间的联系减弱,此时,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受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在空间的组合所控制。

由此可见,岩体的力学性质必然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岩体与岩石相比,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与工程总体尺度相比,岩石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均质、连续和各向同性的介质;而岩体则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

岩体抗拉变形能力差,因此,岩体受拉后很容易沿结构面发生断裂。

隧道工程-围岩压力及计算

隧道工程-围岩压力及计算

详细描述
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计算方法,通过建 立围岩和隧道的数值模型,模拟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变形 。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岩石力学性质和施 工因素等对围岩压力的影响。通过反分析计算,可以得 出围岩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数值模拟法具有较高的 精度和灵活性,是现代隧道工程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 。
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预测围岩的稳定性,及时 发出安全预警。
施工指导
根据监测数据反馈,指导 隧道施工,调整施工方法、 进度和支护措施。
06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背景介绍
工程名称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
工程地点
山区地势陡峭,地质条件复杂
工程规模
隧道长度约5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
围岩压力计算与支护设计
04
隧道支护设计
隧道支护的类型
被动支护
仅在围岩产生显著变形时才起作 用,如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 等。
复合支护
采用多种支护方式共同作用,以 增强支护效果。
01
02
主动支护
通过施加外部支撑力,主动控制 围岩变形,如钢拱架、锚杆等。
03
04
联合支护
结合主动和被动支护的优点,如 钢拱架与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
围岩压力计算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隧道围岩压力,为支护设计提供依 据。
支护设计
根据围岩压力计算结果,设计合理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结构,确保隧道施工 安全和长期稳定性。
施工监测与反馈分析结果
施工监测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压力、支护结构变形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反馈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后续施工提供 指导。

222隧道围岩及围岩压力(第3讲)

222隧道围岩及围岩压力(第3讲)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基 本 分 级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地下水修正 地下水对围岩的影响:软化围岩、软化结构面,促使围岩滑动; 增加滑动力,使围岩失稳。



地应力修正



技能检测
技能检测
序号
1
老师提出问题 围岩分级的目的?
2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类型?
3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基本方法?
4
围岩级别修正分哪两方面?
2
围岩与岩体的区别?
3 围岩对隧道施工设计的影响?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
1

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
2
岩 分
确定结构上的荷载
3

确定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其尺寸
4


制定劳动定额
5

材料消耗标准基础等
6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以岩石强度或岩石的物类法:坚石、次坚石、松石、土
膨胀压力
围岩吸水而膨胀崩解引起的压力
冲击压力
高地应力围岩开挖隧道,部分解除约束,积累的弹 性变形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岩体抛射产生的巨大压力
隧道围岩压力
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
地质因素 工程因素
• 原始应力状态、岩石力学性质、 岩体结构面
• 施工方法、支护时间、支护本 身刚度、隧道位置、隧道形状
回顾及小结
围岩概论 围岩分级 围岩压力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
基本理论

“以岩体构造和岩性特征为代表的”的综合指标分级方

法,即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两部分级模型。

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课程报告题目: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概述年级:2013级工程力学姓名:顾鑫学号:130810040001时间:2014年5月6日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概述2013级工程力学130810040001 顾鑫摘要:隧道工程是埋置于地层中的结构物,它的受力与变形与围岩密切相关,支护结构与围岩作为统一的受力体系相互约束、共同工作。

对围岩压力的正确认识是进行隧道结构设计的基础,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是隧道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总结了经典的隧道围岩压力理论和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它们是隧道工程设计的基础,也是隧道工程理论研究完善的出发点。

关键词:隧道工程、围岩压力理论、支护结构设计理论0.引言隧道是构筑在离地面一定深度的岩层或土层中做通道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隧道工程[1]的泛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也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

由于人类生活、战备、采矿等的需求,引发了早期隧道的建设形成需求;现代隧道的建设形成主要采用钻爆法、TBM法、盾构法等。

相比于地面工程,隧道工程所处的环境、施工条件、运营条件等较差;同时,在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现阶段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隧道及隧道工程因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变得愈发重要,因而迫切需要提高隧道工程的理论和技术。

因此,对已有隧道分析理论的梳理总结对发展新理论和方法很重要,本文总结了隧道围岩压力理论和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

1.隧道围岩压力理论由于地质体涉及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程度、地下水等因素,因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地质体,具有复杂物理力学性质,要准确地认识地质体难度较大。

然而,正确地认识隧道围岩压力是隧道结构设计的基础,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提出了不少理论:泰沙基理论、普氏理论、新奥法理论等,从定性和准定量的角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有大量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

1.1.早期围岩压力理论(浅埋)早期围岩压力理论(浅埋)认为垂直压力是上覆土层的自重,即σV=γH;而对侧压系数ζ=σH/σV有不同认识:(1)Haim认为是1;(2)Rankine认为是tan2(45∘−φ2⁄);(3)金尼克认为是μ/(1−μ)。

1.2.散体压力理论随着埋置深度增加,认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不是上浮岩土层的重力,而只是围岩塌落拱内松动岩体重量—松动压力。

但该理论并没有认识到塌落并非形成围岩压力的唯一来源,也没有认识到自行稳定的围岩具有自承能力。

散体压力理论主要有泰沙基理论和普氏理论,太沙基认为塌落拱是矩形的,普氏认为塌落拱是抛物线型的。

1.2.1泰沙基理论将隧道围岩视为散粒体,认为洞室开挖后,其上方围岩将形成承载拱;并认为岩体下沉形成两条垂直的破裂面,垂直压力σV分布是均匀的,与水平压力σH的比值为ζ。

在距地表深度为h处,取厚度为dh的水平土层,按平衡条件得2b×(σV+dσV)−2 b×σV+2ζ×σV×tanφ×dh−2bγ×dh=0整理得dσVγ−ζ×σV ×tan φb−dh =0式中:φ为围岩内摩擦角,b 为洞室松动宽度的1/2,γ为土的围岩重度。

求解以上微分方程,并引入边界条件:当h=0时,σV =0,得σV =γ×b tan φ×ζ×(1−e−tan φ×ζ×h b ) 随着h 的增大,e−tan φ×ζ×h b→0,则σV →γ×b tan φ×ζ泰沙基试验结果ζ=1.0~1.5图1:泰沙基理论围岩压力1.2.2 普氏理论直到1975年,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时代,我国隧道专业的教材都采用前苏联纳乌莫夫的课本,采用普氏理论的支护设计理论。

俄国M.M.普罗托亚诺夫采用砂子作为介质(模拟岩体),经过大量的模型试验和理论推导,提出了普氏理论。

普氏理论要点是:①在一定的埋深条件下隧道或其它地下洞室开挖后,将会出现一定范围的抛物线型的平衡拱(普氏拱)自身稳定,不会无限制的坍塌到洞顶地面。

支撑结构只需要承受平衡拱内的岩土重量,即可保证洞室稳定。

②平衡拱的高度可用下式描述:h =b f式中:h —普氏拱高度(m),b —普氏拱跨度的1/2(m),f —普氏系数,对一般岩石f =R C /100(R C 为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对于土层f =tan φ,同时可查普氏坚固系数分类表。

图2普氏理论围岩压力b=B+2×H×tan(45∘−φ2⁄)(m)h=bf(m)q=h×γ (kN/m),γ为围岩重度kN/m3e1=q×tan2(45∘−φ2⁄) (kN/m)e2=(q+γ×H)×tan2(45∘−φ2⁄) (kN/m)1.3.围岩分类法上世纪70年代后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采用普氏系数(f)值的确定比较困难,通过国内外400多个塌方的工程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按围岩稳定状态讲围岩分成六类,以罗马数字标书,即Ⅰ类围岩、Ⅱ类围岩、Ⅲ类围岩、Ⅳ类围岩、Ⅴ类围岩、Ⅵ类围岩。

Ⅰ类围岩稳定性最差,Ⅵ类围岩最好。

提出了如下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q=0.45×26−sγ×ω式中:q—垂直压力(MPa),S—围岩类别,γ—围岩重度(kN/m3), ω—洞室宽度影响系数,ω=1+i(B−5),其中B为洞室宽度(m),i:当B<5时,i=0.2; B>5时,i=0.1。

1.4.围岩分级法围岩分类法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采用以后,多位专家对围岩分类法的提法不赞同,分类是指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隧规”分类是指围岩稳定性而言,对于围岩稳定性无类可言,只能是围岩稳定性分级。

国标采用的是围岩分级的提法,同时国标规定Ⅰ级围岩稳定性最好,Ⅵ围岩稳定性最差,与隧规相反。

1998年制定隧道新规范时,采用了国标的提法和排序,围岩分级符号仍采用罗马数字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q=0.41×1.79s×γ×ω式中:q—垂直压力(MPa),S—围岩类别,γ—围岩重度(kN/m3), ω—洞室宽度影响系数,ω=1+i(B−5),其中B为洞室宽度(m),i:当B<5时,i=0.2; B>5时,i=0.1。

水军均布压力e按下表选用:1.5.小结无论普氏理论、泰沙基理还是围岩分类、围岩分级理论,其主要原理是一致的,当进行地下洞室开挖时,在一定的埋深条件下,由于洞室的开挖,洞室上方围岩形成平衡拱(坍落拱),围岩的松弛和坍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各种理论用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坍落拱的高度进行描述。

普氏和泰沙基理论分别从力学平衡角度退求坍落拱的高度,而围岩分类、围岩分级理论分别从工程实践(400组坍方高度)经数理统计推求坍落拱高度的计算公式。

以承受坍落拱的重量来进行地下洞室支护衬砌系统设计。

换言之,传统的地下工程设计,是将围岩单纯作为荷载,支护衬砌被动承受围岩压力。

经过大量的研究,对于围岩压力计算,学者们陆续发展了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理论(新奥法施工、支护结构的减少),考虑围岩缺陷的计算理论(节理裂隙、软弱夹层、软土隧道与海底隧道),考虑环境影响的计算理论(地下水渗流、化学侵蚀、抗震等)等。

为准确认识地质体、围岩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2.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对隧道结构理论认识过程与人类实践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采矿业、战备、民用地下工程、交通、水电等工程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于隧道结构的认识;弹塑性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流变理论、有限元、计算机技术等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促进对隧道结构理论的认识。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支护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1.刚性结构阶段19世纪的地下建筑物大都是以砖石材料砌筑的拱形圬工结构,这类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很低,且结构物中存在较多的接触缝,容易产生断裂。

为了维护结构稳定,当时的地下结构截面都拟定的很大,结构受力后产生的弹性变形较小,因为出现将地下结构视为刚性结构的压力线理论。

压力线理论认为:地下结构是由一些刚性块组成的拱形结构,所受的主动荷载是地层压力,当地下结构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它是由绝对刚体组成的三铰拱静定体系,铰的位置分别假设在墙底和拱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应力是其上覆岩层的重力,其内力可按静力学原理进行计算。

压力线理论没有考虑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缺乏理论依据,一般情况下偏于保守,所涉及的衬砌厚度偏大很多。

2.2.弹性结构阶段19世纪后期,地下结构开始按弹性连续拱形框架用超静定结构力学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是主动的地层压力,并考虑地层对结构产生的弹性反力约束。

至今在设计地下结构时仍在采用。

弹性结构理论认为,当地下结构埋深较大时,作用在结构上的压力不是上覆岩层的重力,只是围岩塌落体积内松动围岩的重力—松动压力,松动压力理论是基于支护技术发展起来的。

对于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的认识可分为两个阶段。

2.2.1假定弹性反力阶段地下结构衬砌与周围岩体相互接触,在承受岩体所给的主动压力作用并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受到地层对其变形的约束作用。

地层对衬砌变形的约束作用力称为弹性反力,弹性反力的分布于衬砌的变形相对应。

20世纪初,康姆列尔.约翰逊等人提出弹性反力的分布图形为直线(三角形或梯形)。

1934年,朱拉夫和布加耶娃对拱形结构按变形曲线假定月牙形弹性反力分布,并按局部变形理论认为弹性反力与结构周围地层的沉陷成正比。

2.2.2弹性地基梁阶段由于假定弹性反力法对其分布图形的假定有较大的任意性,人们开始研究将变强视为弹性地基梁的计算理论,将隧道边墙视为支撑在侧面和基底地层上的双向弹性地基梁,即可计算在主动荷载作用下拱圈和边墙的内力。

应用弹性地基梁思想的理论有局部变形理论和共同变形弹性地基梁理论。

按共同变形理论计算地下结构的优点在于它以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为依据,并考虑部分地层沉降的相互影响,在理论上比局部变形理论有所进步。

2.3.连续介质阶段由于人们认识到地下结构与地层是一个受力整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岩体力学的发展,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计算地下结构内力的方法也逐渐发展,围岩的弹性、弹塑性及粘弹性解答逐渐出现。

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计算方法以岩体力学原理为基础,认为隧道开挖后向洞室内变形而释放的围岩压力将由支护结构与围岩组成的地下结构体系共同承受。

一方面围岩本身由于支护结构提供了一定的支护阻力,从而引起应力重分布;另一方面,由于支护结构阻止围岩变形,它必然受到围岩基于的反作用力而发生变形,这种反作用力和围岩的松动压力不同,它是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变形过程中对支护结构施加的作用力,称为形变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