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二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_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_)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3单元《诗经》二首(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部编版)

第3单元《诗经》二首(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经》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欣赏自然美景、表达内心情感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经》中的自然美和情感表达。
1.学生对诗歌韵律的理解:在讲解《关雎》和《蒹葭》的韵律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韵律美,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实例分析和对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
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在分析诗歌艺术特色时,我注意到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存在困难。为此,我需要在教学中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运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经》的基本概念、诗歌韵律特点、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经》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诗经》二首的教学价值和挑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5.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诗经》中汲取道德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经》二首的基本内容理解:把握《关雎》和《蒹葭》的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诗歌韵律特点分析:《关雎》和《蒹葭》的韵律结构、句式特点,以及如何影响诗歌的表达效果。
3.情感表达的引导:在诗歌朗读和情感表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很难将情感与文字有效融合。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我考虑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表达诗歌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自己总结重点词语和句型。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2)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错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错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错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错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珍惜机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错过》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情感表达。

4. 欣赏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错过》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分析思考能力。

3. 分享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错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欣赏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3.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3. 欣赏课文中的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评估。

3. 学生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的评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

2.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反馈。

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课文《错过》原文。

2. 作者相关作品或背景资料。

3. 文学鉴赏和相关批评文章。

5.2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写作练习。

2. 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语文竞赛或活动。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课文内容。

人教版初二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摹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

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

“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冈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永远流浪的灭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

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对他来说。

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小合适。

一个人长着这么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帮酒徒鬼混;既有可能在市场上卖面包,也有可能披着大主教的法衣,举起十字架从跪地的教徒的头上掠过。

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托尔斯泰做学生的时候,可能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没法把他从战友里面分辨出来;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绅角色再吻合不过了。

二年级语文《可爱的西沙群岛》备课教案范文

二年级语文《可爱的西沙群岛》备课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美丽和富饶感到自豪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西沙群岛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1. 导入新课:(1)出示西沙群岛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可爱的西沙群岛”。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描述的西沙群岛有哪些美丽和富饶的地方?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意思。

(3)小组竞赛:各小组进行生字词竞赛,看哪个小组正确率高。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

(3)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的亮点,应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小学语文《错过》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错过》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错过》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错过》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lw/Index.html>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lw/Index.html>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lw/Index.html>论文的特点。

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板书课题及作者。

) 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1)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2)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5篇)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5篇)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5篇)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篇1)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学唱这首歌。

2、从理解诗句入手,逐节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懂得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加深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用具:1、课文放大挂图。

2、课文歌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提示挂图)图上的少先队员在干什么?少先队员们一边划船一边快乐地歌唱呢!(放歌曲录音)你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歌名叫《让我们荡起双桨》。

板书课题。

学生读题。

“桨”是怎样的?到图上来指指。

它是干什么用的?“荡”在这儿是什么意思?(摇动)那“摇船前进”可以怎么说?(荡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

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指导阅读第一节。

(1)轻声读读,看看这一节描绘了哪些景物?相机结合理解词语。

环绕:通过看图及结合课文中的“四周”一词理解意思。

凉爽:“爽”是翘舌音、后鼻音,还是三拼音,注意读准。

给“凉爽’找个近义词(凉快)。

你什么时候感到凉爽的?(2)再读读课文,对照挂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出示:我们荡舟遨游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

小船儿_______,四周________,迎面______。

啊,_________!(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求用自己的语言来丰富诗句与画面的内容。

)荡舟在风景如画的北海,迎面吹来阵阵凉风,你感到怎样?(3)指导朗读: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

初二语文(人教统编)《短文二篇(一)——答谢中书书》【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二语文(人教统编)《短文二篇(一)——答谢中书书》【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青林/翠竹,Biblioteka 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初二上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静中 有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空
动中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间
含静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远
tuí
—yù—《诗经·关雎》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初二上册
停顿:动词 — 宾语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自 康 乐 以 来, 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
初中语文初二上册
停顿:主语 — 谓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修饰语/中心语
修饰语/中心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名词/名词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初二上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东美临,碣古石来,共以谈观。沧高海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水岸何石澹壁澹,,五山色岛交竦辉峙。。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曹猿操鸟《观乱沧鸣海;》夕日欲
颓,沉鳞竞关跃关。雎实鸠是,欲在界河之之仙洲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窈有窕能淑与女其,奇君者子。好逑。
初中语文初二上册
短文二篇(一)
——答谢中书书
年 级:八年级 主讲人:
学 科:语文(人教统编版) 学 校: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初二上册
课前学习任务
1 读一读
根据注释和字典正音,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查一查
查找谢灵运、陶弘景和谢中书的相关资料,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
3 译一译

小学语文《aneninunün》优秀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aneninunün》优秀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an en in un ün》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涉及章节为《an en in unün》。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an、en、in、un、ün五个前鼻韵母,通过图片和例词让学生掌握这些韵母的发音和书写;通过朗读和练习,加强学生对前鼻韵母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前鼻韵母an、en、in、un、ün,掌握其发音要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前鼻韵母进行词语的组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前鼻韵母an、en、in、un、ün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将前鼻韵母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图片、录音机、磁带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含有前鼻韵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共同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呈现(10分钟)(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倾听并模仿前鼻韵母的发音。

(2)教师通过口型和发音讲解,让学生跟随学习前鼻韵母的发音。

(3)展示前鼻韵母的书写,让学生跟随书写。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词,引导学生认读并分析例词中的前鼻韵母。

(2)教师邀请学生上黑板书写例词,并对书写进行评价。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词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词语都要包含前鼻韵母,以加强学生对前鼻韵母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an en in un ün》2. 内容:(1)前鼻韵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2)例词展示(3)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前鼻韵母an、en、in、un、ün,每个5遍。

《西门豹》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西门豹》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西门豹》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及其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西门豹的精神品质。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崇尚正义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西门豹的故事中汲取勇敢、智慧、正义等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及其故事背景。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从西门豹的故事中汲取勇敢、智慧、正义等正能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以西门豹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故事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门豹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4. 案例分析:以西门豹的故事为例,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门豹的英勇事迹及其对学生的启示。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范文5篇每个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发些错误,而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范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范文本节课我通过阅读中分析的方法,展现了一节父爱的课堂。

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读的非常富有感情,对于父子之情的感悟也有深深的体会,但是在语句品析方面,因为我所设计的题型不够灵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今后一定改正。

同时,在新课标要求下的高效课堂,我在本节课中展示的不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没有设想的好。

尤其是在谈文中的“我”的情感变化时,对学生的启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篇二: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范文这学期是学生学习的冲刺阶段,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

自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也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做好各项工作。

一、深入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

只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上好每一堂课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

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二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

初二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

初二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部编版初二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微风的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带来初二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篇1)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案(通用3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案(通用3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案(通用3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过程与方法: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顺序的安排和说明目的、对象、内容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法学法:讲解法,示例法,实践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学以致用,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二、文题展示就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和功能,不少于600字。

三、写作导航好的内容,必须有恰当的表现形式。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地点的转换。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中国石拱桥》中的桥梁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介绍的: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江东桥——长虹大桥。

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山水风景等,常用空间顺序。

如《故宫博物院》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直到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三峡》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三峡》教案、教学设计
(2)如何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词汇、成语、典故教学:通过图片、故事、例句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词汇、成语、典故。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重点词汇等方面的理解。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包括词语解释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课后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全文,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词汇积累:整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用法和拓展含义。
3.写作练习: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选取一个自然景观,运用对比、夸张、拟人等手法进行描述,字数在300字左右。
6.拓展阅读:推荐阅读相关文言文作品,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了解不同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提高文学素养。
7.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共同提高语文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作文《仿写》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作文《仿写》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作文学习仿写学习目标: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进行仿写;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仿写点,提高写作能力。

训练导入:由朱熹关于仿写的作用导入课堂:“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朱熹感知仿写之妙(举例说明有名的仿写):(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仿“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虞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仿“视之无端,察之无涯。

日出东沼,月出西陂。

”(司马相如)(3)“碧云天,黄花地”(王实甫《西厢记》)仿“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4)古代大家扬雄取法易经、论语和尔雅,而作太玄、法言和方言;(5)韩愈、欧阳修、苏轼等,熟读古文,拟摹古文,再创新发明,自成一代宗师;(6)茅盾仿写高尔基的《海燕》写出著名的《雷雨前》,喊出“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的时代最强音……3.关于仿写: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练习作文,即模仿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注意:仿写不是抄袭,而是在阅读别人文章时受到启发,给自己写作上一个的思路。

仿写是一种求新的创造活动。

就像韩愈学孟子的文章技巧,但是韩愈的文章中,已经看不出孟子;又如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但是欧文中看不见韩文,这就是到了更高的层次。

可以仿照原文的形式、内容、主旨,选定新的意向,进行再创活动。

从范文中受到启迪,得到点化,最终走向创新,这才是目的。

写作指导一:模仿篇章结构一、段落排列有规律能仿写的段落形式五彩缤纷:总分式、递进式、对比式、时空排列式……优秀的段落排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内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后衔接巧妙,过渡自然;内部联系紧密,前后呼应;段内构成灵动多变,丰富多彩。

名家示范1: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

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

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将心比心的重要性,懂得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2)学会尊重他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将心比心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所需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将心比心的意义。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学的道理。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将心比心,关爱他人。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将心比心的日记。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关爱他人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分析他们是如何将心比心的。

六、教学评估:1. 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2. 评估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是否能更好地体会到将心比心的意义。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以评估他们对课文知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参与。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和关爱他人。

3. 考虑如何在未来的教学中,将本次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河中石兽》优秀教案范文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综合运用:找出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课堂上积累。

1、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2)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3)是非木柿。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7)河干 .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不足,干燥3、一词多义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相去甚远已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如:如是再啮像如其言按照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起X回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起X回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起X回生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坚强意志。

二、教学内容第1课:《春晓》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情感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解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2课:《小池》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情感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解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课文解析,理解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任务驱动法: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片、视频等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关于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关于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陋室铭》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品德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 《陋室铭》的字词解释和句式结构。

2. 理解作者的品德追求和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

2. 文中典故和文化背景的解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及其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解释文意。

4.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句式特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2. 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分析作者的品德追求。

3. 学生讨论文中典故,了解文化背景。

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三、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 收集相关典故资料,了解文化背景。

3. 书写课后反思,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对学生进行古文知识测试,评估阅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者的品德追求。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七、教学评价标准1. 学生能熟练背诵课文,正确理解文意。

2. 能够运用文中的典故,解释文化背景。

4.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八、教学拓展与延伸1. 推荐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如《乌衣巷》、《竹枝词》等,以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2. 对比阅读其他同类题材的文言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探讨其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二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学生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把握住作者充满哲理的体验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含笑对待生活。

3、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4、了解随笔(杂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游玩赏景,可以埋首苦读,可以享受亲情,可以勤奋工作……有的机会抓住了,有的机会就错过了。

同学们,你们有过错过吗?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作家是如何看待错过的。

(板书课题)
作者介绍: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错过》写于1995年春。

二、朗读课文,感受“错过”
1、自由读文,正音,解词
贻(yí)误斑斓(lán)颟顸(mān hān)渊薮(su)惆怅(chóu chàng)
驾驭(yù)咀嚼(jǔ jué)侥(jio)幸滞(zhì)涩情愫(sù)、
颟顸:糊涂而又马虎。

渊薮: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颟顸的渊薮→糊涂和马虎集中的地方→糊涂虫)
错过:失去时机或对象。

过错:过失、错误。

(意识到错过却不加以补救,这样的错过就是错误)
2、用一句话说说你自己的“错过”
可用文中的词句来个点评。

三、梳理课文,认识“错过”
1、默读,圈画,用文中的话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错过”
第4-6小节、第7-13小节,第14-15小节各一句
明确:错过是人生的常态-对“错过”的认识;习惯、品味-对待;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警示。

师小结课文脉络,完成板书:课文开头的第1-3小节是引出“错过”这个话题。

2、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写课文浓缩文。

对课文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概括,将较长的课文压缩成短文,这就是浓缩文。

浓缩文是一种很好的把握文意的办法。

可自己另写,也可采用选词选句进行重组。

3、出示教师做的浓缩文,练读。

人生之路,充满了错过。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就应感到欣慰。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可以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绝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练读:劝慰你错失良机的同学(即-就是;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也可以转化为得);祖父语重心长地与你谈心……
四、品析课文,把握“错过”
1、“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默读课文第7-13小节,画一画,议一议:品味“错过”,作者有哪些“得”?
交流,明确:正反对比说理
①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②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

③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教师小结:作者将意识到错过与没意识错过、意识到错过积极驾驭与意识到错过行动迟滞相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错过”。

“因为”、“与其……不如……”等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句子结构更紧密,突出了正确对待“错过”的意义。

过渡:诗意与哲理的结合
2、品味一个生动、含蓄的哲理句
出示: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读一读,抓住加点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抓“预定的到站”,联系“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

这一句中还有哪些比喻?)。

明确:比喻说理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教师小结:“预定的到站”是人生的阶段性目标,指的是那些对人生起着关键作用的目标,我们一定不能错过。

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五、运用积累,表达“错过”
1、默读课文第8-11小节,在适当的地方补充一个事实材料,使得这个层次的内容更有说服力。

这个事实材料,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他人的错过的经历。

老师补充事实材料:
一念之差,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

亚历山大·弗莱明错过了实验本身的目标,注意到培养皿中长出了青绿色霉菌,立刻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青霉素这种惠利万世的抗菌素。

小结:摆事实,讲道理,是阐述观点的最有效方法。

过渡:长文浓缩为短文,咀嚼短文可以酿出诗意和哲理,下面让我们用一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