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硕士班入学考试 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课程纲要.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课程纲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課程綱要科目代碼:科目名稱(中文):醫療、身體與台灣社會專題科目名稱(英文):Seminar on Medicine、Body and Taiwan Society全/半年:半年必/選修:選修總學分數: 3 每週上課時數: 3授課教師:范燕秋教師專長背景:台灣醫療史一、教學目標:本課程以台灣近代社會為主體,討論醫療和衛生活動與身體概念的形成或變動的關連。

本課程著重身體研究的取向,如:女性主義、傅科的研究、現代性的問題,或者人口的再生產、身體的管理、以及對身體內在的限制(禁欲主義)以及外在表現或象徵(商品化)等,並重視台灣近代社會發展的特殊歷史經驗,即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以來,透過西方帝國勢力、日本殖民統治以及中國政權的轉移等所形構的多元歷史因素。

教學目的:1,藉由研讀相關研究成果語史料,建立有關身體史研究基本概念,並進行台灣近代社會的相關研究。

2,培養研究生掌握與運用衛生史料的能力,包括相關語文能力的訓練以及對於史料的敏感度與實作的能力。

3,除研讀既有、已發掘的相關研究與史料之外,也嘗試開拓新史料、拓展新的研究視野。

二、教材內容:本課程認為身體史的研究,是藉著「身體」議題勾勒近代社會發展的歷史現象,如:偉伯(Max Weber)所謂的資本主義的理性化(capitalist rationalization),即藉著規範、飲食、操練、法規等完成勞力的理性化,及隨之而來的身體理性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特性;或者M. Foucault 特別關注建構身體管理的微觀政治,及人口監視的鉅觀政治,他關注身體如何被利用以符合資本主義社會,及國家官僚的需要;即身體管理的革新設計,解放新的身體力量與能量,以符合社會新的生產需要。

而身體理性化的特色之一是「醫療化」(medicalization),即是醫療知識實務之理性運用,生產健康、可仰賴、有效率的身體。

本課程為探討台灣近代社會有關身體的各種議題,至少涉及兩個層次,一者是從近代世界的角度,西方近代社會的相關發展如何影響到台灣,如透過晚清以來的西方勢力以及近代日本殖民的過程;另一者是從日本帝國變動的角度,殖民地台灣。

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研究生修读办法

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研究生修读办法

論文口試委員之聘請,由指導教授推薦經系主任同意後,依學校規定辦
理口試事宜。
擬參加論文口試之碩、博士生,須於口試前至少三星期,將打字裝訂妥
善之論文初稿及提要,連同論文審查意見表(請至系辦索取),親自送交
口試委員。
4、博士班研究生論文考試,依相關規定辦理。
5、本所博碩士論文必須以中文繁體字撰寫,如有特例,可由論文指導教授
事宜,經所長推薦簽字後確定,再選定指導教授。
碩、博士生之資格考試委員與資格考試科目由指導教授與系主任商定。
碩、博士生因特殊情況需更換指導教授者,應向原指導教授報告,並提出書
面申請,經新任指導教授及系主任核可,惟以一次為限。
其他指導研究生事宜,依相關規定辦理。
三、選課
博士班研究生須通過第二外國語免修甄試專門科目考試,成績七十分為
及格。
二年級以上(含)博士生,應於每學期註冊時填具進度報告書。每學年
第一學期應另附上學年之研究報告及指導老師意見書。
博一須出席本系講論會或演講會,一年至少四次,並繳交心得報告於指
導教授。
四、研討活動
1、碩士班研究生至少出席本系學位論文口試二場,校內外重要學術研討活
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修讀辦法
一、依據
本辦法依據國立臺灣大學學則(87.6.24.)第四編研究所規定、國立臺灣大學研究
生修習第二外國文有關規定要點(85.5.15.)、研究所博士暨碩士學位考試規則
(86.6.21.)訂定之。
二、指導教授
碩、博士生入學後,至遲在第一學期課程結束前需先與所長商討其指導教授
動一次(會中發表論文或會後提出研討會書面紀要,至少五千字);在學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实用版)目录1.艺术史考研的背景与重要性2.艺术史考研的主要参考书目3.如何有效地利用参考书目进行复习4.艺术史考研的备考策略与建议正文艺术史考研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历来受到广大考生的关注。

对于艺术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丰富的艺术知识,了解世界艺术的发展历程,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应对考试的关键。

本文将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份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并分享一些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艺术史考研的主要参考书目。

艺术史考研的参考书目众多,但以下几本书是考生必备的:1.《中国艺术史》: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国艺术发展的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彩陶文化到明清时期的宫廷艺术,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艺术史考研的重要参考书。

2.《外国艺术史》:该书以西方艺术为主线,介绍了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时期的艺术成就,对于拓宽考生的艺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3.《艺术史学教程》:这本书从艺术史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艺术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学术史,对提高考生的学术素养有很大帮助。

4.《艺术鉴赏》:该书以丰富的实例分析,介绍了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考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了解了参考书目之后,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书目进行复习呢?首先,考生要通读各门课程的教材,建立起艺术史的整体框架。

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同时,要注意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多样性。

其次,考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相关论文、专著,以丰富自己的艺术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了解艺术史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此外,艺术史考研的备考策略和建议也是考生需要关注的问题。

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2.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书籍部分】1. 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册,台北:台湾商务。

2. 张心澄《伪书通考》上下册,上海:商务,1954。

3.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台北:桂冠,1994。

4. 齐文心等《国史史料学》上下册,台北:崧高书社,1985。

5.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册,台北:联经。

6.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台北:里仁翻印。

7. 赵冈《中国经济制度史论》台北:联经。

8.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台北:木铎翻印,1983(翻印湖北人民出版社)。

9. 皮锡瑞《经学历史》台北:艺文印书馆,或北京:中华。

10.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台北:联经。

11. 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香港:中文大学,1969。

12. 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 许倬云《西周史》台北:联经,1984。

14. 童书业《春秋史》香港:太平,1964。

15. 姚秀彦《先秦史》台北:三民,1984。

16. 杨宽《战国史》北京:人民,或台北:谷风翻印。

17. 杨宽《古史新探》北京:中华。

18. 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台北:木铎翻印,1983。

19. Denis Twitchett(崔瑞德)等编《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2。

20. 钱穆《秦汉史》台北:东大图书。

21.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7。

22. 杜正胜《编户齐民》台北:联经,1990。

23. 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台北:华世翻印。

24. 陈启云《荀悦与中古儒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25. 陈启云《汉晋六朝文化、社会、制度》台北:新文丰,1997。

26.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魏晋南北朝思想)北京:人民,1957。

27.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华,或台北:台湾商务。

28.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

701艺术学基础知识参考书

701艺术学基础知识参考书

701艺术学基础知识参考书以下是一些关于艺术学基础知识的参考书:1. 《艺术史》(Art History)- Ernst Gombrich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艺术史著作,全面介绍了从史前艺术到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它详细解释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并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图片。

2. 《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E. H. Gombrich这本书是另一部经典的艺术史著作,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了艺术的历史和演变。

该书以时间顺序呈现,并附有图片和注释,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的各个方面。

3. 《视觉的语言》(The Visual Language of Painting)- Robert Henri这本书深入研究了绘画的视觉语言和构图原则。

它详细解释了线条、形状、色彩和光影等元素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并提供了实用的技巧和示例。

4. 《艺术的目的》(The Meaning of Art)- Herbert Read这本书探讨了艺术的定义、意义和目的。

它讨论了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和目标。

5. 《艺术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Art)- Richard Grundy这本书介绍了艺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风格。

它系统地解释了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技术和理论,并提供了实用的练习和案例。

6. 《艺术的力量:观念与实践》(The Power of Art: Ideas and Practices)- Richard Lewis这本书探讨了艺术与社会、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它分析了艺术家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和表达,并探讨了艺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以上仅是一些艺术学基础知识参考书的例子,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来决定。

the 台湾美术史专辑概要林伯欣guide download

the 台湾美术史专辑概要林伯欣guide download

親愛的師長、同學及朋友們:我在《典藏.今藝術》幫忙策劃的「台灣美術史」專輯,在這個月(三月號)出刊了。

專輯的策劃過程,從構思、討論、邀稿到出刊,一共耗費了近兩年的時間。

我們在2002年九月開始邀稿作業,這段期間我除了準備博士論文,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這個專輯的籌備工作上,可以說是除了論文以外,兩年來用力最深的寫作計劃。

當然,專輯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不過,也勉強算是初步整理了近年來台灣美術史界的研究現況,期待大家能抽空去書店看看雜誌,讀後不吝給我批評和指教。

以下是這次專輯的內容:1.林伯欣〈再會台灣美術史:後九○年代的學術場景與研究概況〉(專輯前言)2.賴明珠〈「認同」與「書寫」的雙部曲:回顧我的台灣美術史研究歷程〉3.王淑津〈日本殖民地時代台灣美術史的「地方色彩」論題〉4.廖新田〈符號分析、意義詮釋與閱讀策略:日據時代台灣美術研究面向的思考〉5.盛鎧〈偶然性與必然性:對七○年代台灣美術史的歷史辯證思維〉6.林伯欣〈雙重鏡反的文化主體:從展覽機制看近代台灣的國家與美術〉附件是本次專輯的內容介紹。

另外,這期《今藝術》雜誌除了專輯的六篇文章以外,也收錄了兩篇極具學術價值的美術史論文:李淑珠〈陳澄波(1895-1947)年表的重編:以三份履歷表為依據〉、文貞姬〈東亞日據時代官方展覽的研究:比較臺展與鮮展繪畫作品中的鄉土意識〉,非常值得一讀。

如果您願意,請將這則訊息轉寄給有興趣的朋友,無論是美術界、或相關的人文藝術領域,我們都期待能引起更多的對話與交流。

謝謝!「台灣美術史」專輯概要林伯欣賴明珠曾任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1983-1989),現為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著有《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美術發展》等書。

自1994年獲愛丁堡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歸國以來,賴明珠陸續以日治時期女性藝術家為題,發表多篇論文,可說是此論題目前最具系統性的研究。

近年來,她聚焦於桃竹等地的美術史,以贊助人的視角研究新竹「潛園」的文化活動,也深入山地部落進行田野調查,屢屢開拓新的史料與論域。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九十一学年度硕士班招生表演艺术研(精)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九十一学年度硕士班招生表演艺术研(精)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九十四學年度碩士班考試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理論類』複試注意事項一、複試時間表:二、考生報到注意事項:1、考生報到程序:a) 五月十四日〈星期六〉上午場請於09:10 ~ 09:30;下午場請於13:10~13:30至中國音樂學系大樓報到處〈中國音樂學系大樓三樓門口〉。

b) 繳交「准考證」、「身分證」及「複試費郵政劃撥儲金證明單」正本,辦理報到手續。

2、考生須依照時間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報到手續,逾時未辦理報到者,以棄權論。

3、考生於報到後不得遠離,請於報到處等候應考。

4、考生均依考試次序等候叫號,由考生服務同學帶入試場考試。

叫號三次不到者,以棄權論。

三、複試注意事項:1、複試費新台幣1000元,考生請事先至郵局辦理劃撥〈招生簡章附表九〉。

2、複試應寄交之資料(請於5月11日前(郵戳為憑)以限時掛號寄至表演藝術研究所,請在信封上註明准考證號碼以及報考組類別)(1)「研究計畫」(以個人未來研究之主題為內容,五千字以內)一式三份,以A4紙打字裝訂。

(2)大學歷年成績單正本一份。

須附名次證明並註明全班(組)人數(應屆畢業生之成績計算至93學年度第1學期)。

3、專業術科考試一律背譜。

4、專業術科考試除鋼琴外,其餘樂器請考生自備,若需要大型樂器請事先繕寫申請書連同複試資料一併寄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九十四學年度碩士班考試招生委員會啟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組-演奏類』複試注意事項一、複試時間表:二、考生報到注意事項:1、考生報到程序:a) 五月十四日〈星期六〉上午場請於09:10 ~ 09:30;下午場請於13:10~13:30至中國音樂學系大樓報到處〈中國音樂學系大樓一樓門口〉。

b) 繳交「准考證」、「身分證」及「複試費郵政劃撥儲金證明單」正本,辦理報到手續。

2、考生須依照時間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報到手續,逾時未辦理報到者,以棄權論。

3、考生於報到後不得遠離,請於報到處等候應考。

4、考生均依考試次序等候叫號,由考生服務同學帶入試場考試。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摘要:一、艺术史考研的重要性1.艺术史在考研中的地位2.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二、考研参考书目的选择1.针对艺术史专业的参考书2.综合类参考书三、推荐的考研参考书目1.经典艺术史教材2.当代艺术史研究成果3.其他相关领域的拓展阅读四、如何高效利用参考书目1.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书籍2.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3.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正文: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是考研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提高考研成绩和培养艺术史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的选择及如何高效利用这些书目。

首先,艺术史在考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许多艺术类和综合类高校都将艺术史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

因此,针对艺术史专业的参考书是考研备考的基础。

这些书籍通常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史发展脉络,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艺术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综合类参考书,如《世界艺术史》、《中国艺术史》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考生更全面地了解全球艺术史发展的大背景。

在推荐的考研参考书目中,经典艺术史教材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艺术的故事》、《西方艺术史》等,这些教材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是备考艺术史考研的基石。

当代艺术史研究成果也是考生需要关注的重点,例如《现代艺术史》、《当代艺术理论》等,这些书籍反映了艺术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学术观点。

此外,其他相关领域的拓展阅读,如《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等,也有助于考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艺术史。

在高效利用参考书目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书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同时,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分析艺术作品、撰写评论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艺术史素养。

总之,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是考研备考的重要资源,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

台湾大学历史系博硕士论文目录

台湾大学历史系博硕士论文目录

博士:年度姓名論文題目59 逯耀東論魏晉史學的轉變及其特色:以雜傳為範圍所作的分析60 趙雅書蠶絲業與絲織業在宋代的經濟地位61 阮芝生司馬遷的史學方法與歷史地位61 徐泓明代的鹽法61 何烈清咸同時期的財政62 羅龍治李唐前期的官闈政治62 孫鐵鋼中國古代的士與俠63 張元宋代理學家的史學觀─以資治通鑑綱目為例64 樂炳南日本出兵山東與中國排日運動65 張永堂方以智的生平與思想65 林能士辛亥革命時期北方地區的革命運動65 梁庚堯南宋的農村經濟66 黃敏枝宋代寺院經濟的研究68 黃寬重南宋時期抗金義軍之研究69 陳錦忠先秦史官制度的形成與演變69 陳華清代咸同年間山東地區的動亂─咸豐三年至同治二年69 李東華泉州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九世紀末─十五世紀初)70 許雪姬清代台灣武備制度的研究─台灣的綠營70 劉淑芬六朝時代的健康71 金善昱隋唐時代中韓關係研究─以政治軍事諸問題為中心72 胡平生復辟派在中國73 劉增貴漢代豪族研究─豪族的士族化與官僚化73 張水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中德外交關係的轉變(1919-1939)73 邵台新漢代河西四郡的拓展75 劉靜貞北宋前期皇權發展之研究─皇家政治角色之分析76 睦銀均晚清中韓關係之研究(1864-85)─以興宣大院君與清廷的關係為中心77 李亨求渤海沿岸古代文化之研究77 曹在松葉適經世思想研究77 賴惠敏明清浙西士紳家族的研究78 吳慧蓮六朝時期的選任制度79 金扇珠秦律的形成與發展79 宋德喜關隴集團中的代北外戚家族研究─以獨孤氏為例79 陳淑銖浙江省土地問題與二五減租(1927-1937)79 王健文古代中國的國家觀念及正當性基礎79 赤嶺守清末琉球復國運動之研究80 張寅成戰國秦漢時代的禁忌80 劉素芬渤海灣地區口岸貿易之經濟探討80 薛化元張君勵思想研究─以憲政思想的探討為中心81 呂春盛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以權力結構演變為中心之考察81 張繼昊北系部落民與北魏政權之研究82 甘懷真唐代京城社會與士大夫禮儀之研究82 張家秀區域研究與社會經濟史之關聯─探討宋代城都府路82 李達嘉商人與政治─以上海為中心的探討(1895-1914)83 邱澎生商人團體與社會變遷─清代蘇州的會館公所與商會84 羅彤華唐代民間借貸之研究84 巫仁恕明清城市集體行動事件研究84 金榮煥拓拔鮮卑早期歷史研究─以《魏書》(序紀)之分析為中心85 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在地商人的形成與發展85 閻鴻中周秦漢時代家族倫理之變遷85 邱仲麟不孝之孝---隋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文化史考察86 林偉盛荷據時期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貿易(1622-1662)86 蔡幸娟北朝女主政治與內廷職官制度研究86 劉季倫中國全能主義的思想根源87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87 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87 李訓詳古陣新探─新出史料與古代陣法研究87 李慶龍羅汝芳思想研究87 陳識仁北魏修史事業與《水經注》的形成87 童長義伊藤仁齋的研究─以「實」的概念為中心88 鄭愛蘭商周宗教與藝術所反映的社會政治心態之研究88 江燦騰殖民統治與宗教同化的困境─日據時期台灣新佛教運動的頓挫與轉型88 潘光哲近代中國「民主想像」的興起:1837-189589 許佩賢台灣近代學校的產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89 李明仁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繼承制之研究硕士年度姓名論文題目41 趙榮琅竹書紀年研究42 陳大瑞清乾嘉時代的中琉關係44 任長正清太宗時代明清和戰考44 許倬雲古代中國的天與帝45 張存武後金汗國與朝鮮的關係45 陶天翼甲午之戰46 吳衛平八旗制度之研究46 楊景霜鳥關於周禮的若干研究46 何今西漢重慶抑商的經濟政策46 施壁倫出島荷蘭商館日記47 黃培雍正時代中應統治體系的改變47 陶晉生金海陵帝伐宋與采石戰役的考實47 杜維運清乾嘉時代之史學與史家48 金發根永嘉亂後北方的豪族48 孫同勛拓拔氏的漢化48 陳文石明洪武嘉靖間的海禁政策48 陳捷先滿州叢考48 周龍明代之宦官49 桑秀雲中國史籍中邊疆民族原始習俗制度的研究49 吳章銓唐代農民49 金翰漢武帝在文治方面的研究50 王曾才北朝時期的胡漢問題50 張忠棟東漢之教育與士風51 劉家駒清朝初期的八旗圈地51 王家儉魏源對西方的認識及其海防思想51 蕭啟慶西域人與元初政治52 謝瑩瑩澶淵盟約對於契丹、遼朝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分析52 張奕善明代中國與馬來亞的關係52 鄭欽仁北魏中書省考53 孫會文梁啟超的民權與君權思想54 石錦中國現代化運動與清末留日學生54 劉翠溶清初順治康熙年間的國田與收支54 李永熾福澤諭吉社會思想之研究54 劉景輝滿州治律制度的演變54 龔忠武近代中國之演變及其分析(1905-1914)54 卞麟錫從宿衛制度看唐代中國與新羅的關係55 黃富三劉銘傳清賦事業與土地改革研究55 韓復智西漢的經濟思想55 林錦雲許衡對於元初中統至元之治的貢獻55 史苾荃漢魏晉時代佛教與中國社會抵觸的問題55 許洋生明實錄中所見之中琉封貢關係56 張哲郎清代的漕運56 阮芝生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56 花俊雄民國八年至民國十四年的中國勞工運動56 趙雅書宋代的田賦制度與田賦收入狀況56 尹源鎬唐代南方經濟發展56 張秀蓉光緒初由歐返國人物研究56 呂光珠先秦典籍中的士56 商靜江柯九思的生平及其對於學藝的成就56 蔣孝瑀明代的貴族莊田57 張元南宋永嘉學派的經世思想57 徐泓清代兩淮鹽場的研究57 孫鐵剛周官的政治思想57 查時傑越縵堂日記看晚清的清議57 何烈清季厘金制度之研究57 莊吉發京師大學堂57 陳永發清政府從海禁到護僑之演變58 黃敏枝唐代寺院經濟的研究58 金寬中萬曆朝鮮之役與其影響58 吳劍雄馬歇爾使華的研究(1945-1947)58 彭先進段祺瑞推動中國參加歐戰之研究58 曾祥澤第三國際與中國共產黨(1919-1923)58 林能士清季湖南的新政運動(1895-1898)58 朱志騫張謇的實業主張58 孫隆基禹神話的研究58 寇偉義川黔滇軍政之中央化58 洪安全春秋的晉國58 羅龍治進士科與唐代的社會59 劉元珠華興會(1903-1911)59 石萬春唐玄奘疫經的研究59 具良根韓國東學黨亂事之研究59 辛勝夏甲午戰前中國朝野對朝鮮問題的看法60 張勝彥台灣建省之研究60 葉達雄詩經史料之分析60 蕭璠春秋至漢時期中國向南方的發展60 梁惠錦光復會(1902-1911)60 姜公韜王弇州的生平與著述(附弇州的考史學)60 白慕唐左傳中關於禮的史料之分析60 尹章義明代的馬政60 班一魯拳亂前後袁世凱的處變61 洪金富元代監察制度研究61 林維紅同盟會時代女革命志士的活動61 趙綺娜清初東北之駐防八旗61 陳芳明北宋史學的忠君觀念61 張永堂方以智研究初編61 黃俊傑春秋戰國時代的尚賢政治與尚賢思想61 古偉瀛中國早期的電報經營61 邢義田漢代的以夷制夷政策61 段昌國恭親王奕訢與咸同之際的外交與政治糾紛61 胡平生梁蔡師生與護國之役61 唐德龍羅克希爾與中國61 郭繼生王原祁的山水畫藝術62 黃清連元代戶計制度研究62 唐弓唐代的遺教62 梁庚堯南宋的農地利用政策62 鄧淑蘋中國古代玉器研究之一─圭璧二屬之形制及意義的轉變62 杜正勝城邦國家時代的社會基礎62 葉言都兩晉世族政治形勢發展演變之研究62 張炎憲清代治台政策之研究62 高瑞穗崔東壁與疑古史學62 胡昌智呂祖謙與其史學62 陳葆真陳淳研究62 陳芳妹戴進研究62 宋后媚明初畫家王紱─兼說他的山水與墨竹62 羅傑商周青銅器藝術之分期與殷商青銅藝術造形的研究62 陳擎光元代畫家吳鎮62 李東華唐宋時代中國與非洲的關係62 朴元鎬洪建武文年間明與朝鮮的關係62 金鐘太漢樂浪時代之銘文研究63 樊亞香從唐明律的比較看明代妻權之低落63 殷登國陳洪綬研究63 鄭進發米芾屬素帖63 葉思芬南宋馬遠山水畫─馬麟、夏圭附63 潘柏澄方虛谷研究63 黃寬重晚宋朝臣對國是的爭議─理宗時代的和戰、邊防與流民63 陳秋坤十八世紀上半葉台灣地區的開發63 林馨琴朱德潤研究63 黃進興歷史主義:一個史學傳統及其觀念的形成63 顏娟英?#123;瑛與仿古繪畫63 劉石吉清中葉後江南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鎮的興起64 唐內希中國與依朗的藝術交流64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晚清台灣之經濟社會之變遷64 陳華捻亂之研究64 丁慧美商周銅器紋飾中鳥紋裝飾藝術的形成及其發展64 胡映芬傅斯年與中國近代史學發展64 黃啟江五代時期南方諸國的經營64 尹學瑜北宋畫院之研究64 徐澄琪明人解釋文人畫的趨勢64 康樂唐代前期的邊防65 周伯戡先秦兩漢忠孝觀念的發展65 鄭慶華東吳與蜀漢魏晉關係的研究65 吳克商君書思想研究65 林瑞明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65 溫順天瑪利諾會在華傳教簡史65 吳保合高克恭研究65 謝世芬九江貿易研究(1861-1911)65 王耀庭盛清宮廷繪畫初探65 朱惠良趙左研究65 陳欽國廣州護法軍政府之研究(1917-1921)65 石守謙元代繪畫理論之研究66 沈正柔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66 許雪姬明清兩代國人對澎湖群島的認置及防戍66 林聖芬清代台灣之團練制度66 黃安雄山西票號與清代之金融匯兌66 蔡玫芬定窯瓷器之研究66 劉淑芬隋代的南方政策66 馮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之交涉:光緒二年至民國十三年(1876-1924)66 劉增貴漢代婚姻制度66 方清河孟子的井地說66 戴晉新戰國時代列國的變法66 葛婉章謝時臣研究66 孫貞淑李成、郭熙、安堅之比較研究:中韓文化關係之一例67 金渭顯契丹的東北政策:契丹與高麗女真關係之研究67 郭鴻韻中國史前時代與殷代的稻作67 顏清洋明代治理黃河述略67 洪美齡清代台灣對福建供輸米穀關係之研究(1860-1927)67 張念平清末的師範教育67 李孝悌平教會與河北定縣的鄉村建設運動67 鄒紀萬兩漢土地問題研究67 眭明光漢代刑律研究67 錢伊平隋唐人俑研究67 邵台新由史記漢書序贊比較兩漢初期的社會68 周惠民德國租借膠州灣研究68 王越韓氣的統論及其與儒學的關係68 楊肅獻晚清的反變法思想(1881-1900)─近代中國保守主義的一個分析68 陳國棟清代前期的粵海關(1638-1842)68 廖秀真清末的女子教育68 金世豪漢初藝術寫實性之研究68 徐平國上海會審公解探微68 何慾玲日據前漢人在蘭陽地區的開發68 張舜華台灣官制中蕩的研究68 張金儀漢鏡所反映的神話傳說與神仙思想68 許湘苓元代墨竹畫展68 蔡慧玉同治八年中英新約研究1867、1870年英國對華政策68 葉其忠明鄭降清叛明官兵的研究(1646-1683)69 朴仙姬霍光輔政之研究69 劉靜貞宋人的果傲觀念69 吳光華唐代盧龍鎮之研究69 丘為君自然與名教─漢晉思想轉變的一個考察69 賀彼得韓非與馬基維利軍事思想之比較研究69 張榮芳唐代的史館與史69 周婉窈日據時代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之研究69 楊麗祝晚清時期的岑春70 陳家秀吳氏世襲武將與南宋四川政局70 尹貞粉明代軍屯之研究70 賴惠敏明代南直隸賦役制度的研究70 吳振漢明代奴僕之研究70 方惠芳曹錕賄選之研究70 藤井志津枝一八七一年至一八七四年台灣事件之研究71 赤嶺守光緒初年琉球與中日兩國之關係71 曹在松孫復春秋尊王發微與北宋經史二學思想之演變71 沈松橋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71 張淑雅清末廣東四大書院的研究71 王汎森章太炎思想之研究71 楊美莉劉松平畫羅漢三軸之研究─兼論宋人之羅漢信仰71 牛道慧日本田中內閣漢州政策之研究(1927-1929)71 王玥民中日軍事協定與日本對華侵略之研究(1917-1921)71 朴恩和宋代故事人物畫研究71 林地煥四川鹽政的改革(1895-1920)71 周雲錦新文化運動的價值觀71 陳淑銖現代華中六省之農業金融(1927-1937)71 耿立群蜀漢對西南的統治與開發71 張繼昊北魏變亂問題初探(西元396至534年)71 吳慧蓮東晉劉宋時期之北府71 何湘妃南宋高孝兩朝對王安石評價的變遷過程與分析71 宋德喜唐代前期門第觀念之發展─以門第觀念為中心(618-755)72 徐秉愉宋高宗之對金政策─建炎元年至紹興十二年72 葉煬彬朱熹的政治生涯72 孫春在清末的公羊思想72 許鼎彥山東的反袁帝制思想72 杜繼平五四時期的反傳統思想72 韓嘉玲濟南慘案後的反日運動之研究─1928年五月至1929年五月72 李達嘉民初聯省自治運動之研究72 李慧淑宋院體花鳥畫之研究─從宋徽宗及其畫院探討風格轉變之關鍵72 黃福得邁涅克的國家觀念73 李貞德西漢律令中的倫常觀73 翁碩輝東漢政權的轉移─以皇太后為中心73 張寅成西漢的宗廟與郊祀73 李今芸宋遼貿易之研究73 吳展良朱子理學與史學研究73 薛化元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觀念研究(1886-1900)74 翁佳音台灣武裝抗日史研究(1865-1902)74 紀欽生晚清時期的端方─一位改革官僚之研究74 李淑美元朝吳鎮漁父圖之研究74 王健文戰國諸子的古聖先王傳說及其思想史之研究74 蔡幸娟南北朝降人研究(398-534)74 呂春盛北齊政治史初探─北齊衰亡原因之考察74 金仁淑宋代土地私有制度與租佃制之探討74 成耆仁韓國出土唐宋元陶瓷之研究74 邱雯雯現代華北四省煤礦業發展之研究74 詹士模宣統朝的政治領導階層(1909-1912)75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75 向淑雲唐代婚姻法與婚姻實態75 李明仁前燕政權性格與結構之變遷75 簡惠美韋伯論中國─「中國的宗教」初探75 林美玲晚明遼餉的研究75 吳翎君晚清中國朝野對美國的認識75 辛太甲中國與朝鮮早期電線之經營(1885-1894)75 金鴻文張作霖生平之研究75 張雋中國本位文化與全盤西化論戰的本質75 金仁文清代湖南會黨之革命活動75 王文宜癸亥寶華山莊紀興元風景冊之研究75 金鮮燕商周青銅器中的人形紋飾75 薛慧蓉倪瓚容膝齋圖之研究75 余佩瑾仇英有關園林繪畫的幾張作品75 葉泉宏明代前期中韓國交之研究75 崔京玉鄭樵通志之研究75 李貞琳清聖祖對西學關心及其對傳教士之態度76 王世宗南宋高宗朝變亂之研究76 蕭公彥禮學之內涵與北宋禮學之發展76 許瑞浩清初限制渡台政策下的閩南人移民活動76 李榮泰湘鄉曾氏研究76 劉熙明大連港貿易與南滿產業之發展76 甘懷真唐代家廟制度研究76 金甲均論西漢牛耕農法的變遷─以華北地區輪耕、輪作為中心77 鐘淑敏日據初期台灣總督府統治權的確立(1895-1906)77 邱澎生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77 王德權唐代官制中的散官與散位77 嚴守智王時敏的仿黃公望風格77 王正華沈周(夜坐圖)研究77 張仁溶商周青銅器上動物花紋的意義及其演變77 劉巧媚晚明蘇州繪畫77 劉季倫李卓吾的思想為中心77 于永廷那米比亞獨立問題的探討及透視78 郭芳楠北宋士兵禁軍生活之研究78 李慶龍顧炎武經史論78 劉燕儷唐代後期的銅錢不足問題─從供需面的探討78 張隆志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一個清代台灣中部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78 江燦騰晚明佛教叢林改革與佛教諍辯之研究78 李建明古代散樂析論─遊藝活動與社會生活之研究78 賴亮郡唐代四川與中央關係之研究78 金榮煥北魏與東北諸國關係研究─以庫莫西、契丹、高句麗、勿吉為中心78 邱純惠十九世紀台灣北部的犯罪現象78 張麗芬湖南省米糧市場產銷研究(1644-1937)78 曾鷰斐日據高雄築港對高雄地區之影響─以人口與產業為中心78 林美莉外資電業的研究78 何素花抗戰時期國營煤礦業的發展78 陸啟超清末學制改革中的學生訓導─論學生反規制行為之研究79 金世忠民國保甲制度之研究─以抗戰前後之四川省為例(1935-1949)79 陳美錦反孔廢經運動之興起79 陳熙遠時代與思潮轉折點上的異數─陳確思想試析79 沈宗憲宋代的鬼與死後世界傳說79 邱仲麟明代北京都市社會的變遷79 巫仁恕明清湖南市鎮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79 林育淳進入世界藝壇的先驅─日據時期留法畫家研究79 鍾月岑近代史上對傳統科學的呈現79 李君山論抗戰初期京滬地區作戰79 黃寶卿自強企業中的官商關係79 劉士永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1946-1952)79 洪進業西漢初年的黃老及其盛衰的考察79 卓意雯清代台灣婦女生活的研究79 童長義江戶哲學中的誠─以神儒交涉為中心80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80 李福鐘改造一個共和國─中國大陸改革運動的展開(1976-1984)80 夏賢李金代書法之蘇軾與米芾傳統80 宋家復章學誠的歷史構想與比較研究80 劉馨珺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80 陳穗錚先秦時期中國觀念的形成與發展80 李錫全南宋福建路的經濟活動80 柳智元清初薩滿教的演變及其文化性格80 曾?#123;瑩董其昌書法中米芾風格之研究80 劉康馬克斯主義在中國(1919-1949)─中國啟蒙運動與極權主義之辯證法80 林春成1952年日華和平條約之研究81 許信昌秦簡日書術數的探討81 陳宗乞兩漢教育制度考察81 黃銘亮先秦兩漢夢的類型與意義─中國古代夢的迷思81 甯慧如北宋進士科考試內容之演變81 馬以謹魏晉南北朝婦女的緣坐81 鄭雅文二拍之間的猶疑與流轉─論馮夢龍世界的塑模81 林秀姿一個都市發展策略的形成─1920年至1940年間的嘉義市81 張雲春秋時代的吳國81 邱炫煜中國海洋史專題─明帝國與南海81 陳秀淳日據時代台灣山地水田農作的展開81 林玉茹清代台灣港口的空間結構81 具聖姬漢晉的塢壁82 王仁祥先秦兩漢的隱逸─從政治史與思想史角度考察82 金仕起古代解釋生命危機的知識基礎82 黃朝進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82 李卓穎分類、疆界與身份:《酉楊雜俎》與東漢到唐代目錄之研究82 陳秀芬羅教的知識系譜與權力關係:一個知識史的詮釋82 曾士榮戰後台灣之文化重編與族群關係─兼以「台灣大學」為討論案例82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台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82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1937-1945.8)82 李明哲宋初三朝政局之演進與學術變遷之關係83 黎幼蓮東晉南朝的貴族、寒族與道教83 張旭宜台灣原住民的出草習慣與總督府的理藩政策83 鄭天凱政權交替下的地方社會─雲林事件(1896)的探討83 王啟屏北宋士人的生活83 陳姿芳萊布尼茲的國家觀念83 黃玫茵唐代江西地區開發研究83 李若庸從Thomas Wolsey的浮沉看英國史上新舊交替的特質83 王憲群合步樓公司與中德關係83 蔡瑄瑾裴松之家學傳承及六朝史學的演變83 何文靜時代的省思─馬基維利的政治思想83 寇強明清山西、陜西兩省的經濟結構83 鄭愛蘭周代的婚姻與生活84 黃麗如漢隋之間滎陽鄭氏研究84 陳雯怡由官學到書院84 簡杏如宋代莆田方氏家族84 李文良日治時代台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以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84 陳元朋宋代尚醫人士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84 郭哲銘汪輝祖之研究─以其刑名思想為中心84 林明燦新竹地區的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的變化84 戴志清楚材晉用─春秋社會流動之一研究84 楊宗霖宋代嶺南的對外關係84 高進由制度面看清代河督所轄之河防工程─以乾隆時期為例的探討84 楊永彬日本領台初期台灣紳商與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84 林美香「教而後為人」:伊斯拉摩斯的教育觀85 王俊中政教間的合作與糾結:明末清初西藏格魯派掌權過程中的藏、蒙、滿洲關係之研究85 趙潤昌戰國秦漢間重本抑末與農村財富的流失85 張維屏紀昀與乾嘉學術85 程嘉文國共內戰中的東北戰場85 劉謦豪民國初期的師範教育(1912~1928)85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生產與再生產看貞節觀念的沿革化85 吳淑慈清代台灣的---以永濟義渡為例85 詹緣端先秦的君王與君王論85 陳光達想像的認知:中國古代對於死亡的態度85 李厚壯國共內戰在山東(1945~1948)85 林榮澤天道普渡---以一貫道的興起為例85 林正慧清代客家人之拓墾屏東平原與六堆客庄之演變85 張文昌唐代禮典的編纂與傳承---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85 楊彥彬伏爾泰的自然神論與理想國85 李國生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85 孫慧敏西學東漸:近代中國「學校」觀的變遷85 高郁雅北方報紙輿論對北伐之反應---以天津《大公報》、北京《晨報》為代表的探討86 李宜芬中國中古道教傳記之研究---以神仙思想為中心86 張崑將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的王道政治論研究---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86 李家豪沒落或再生:論元代四明地區的士人與家族86 姜志翰中國星占對軍事的影86 陳偉智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台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1900) 86 蔡爾健佐藤信淵政治思想之研究---以其《混同秘策》為中心86 曾品滄汐止的產業變遷與紳商家族之發展(1754~1945)86 廖振旺布克哈特歷史思想中的人性論與藝術思考---以《世界史的省察》一書為例86 陳智為內村鑑三與基督新教86 吳國安中國基督徒對時代的回應(1919~1926)---以《生命月刊》和《真理週刊》為中心的探討86 張藝曦講學與政治:中晚明講學性質的轉變及其意義86 徐威雄社稷與宗廟---古代中國的社會與國家86 呂世浩從五體之末看《史記》的特質---以〈平準〉、〈三王〉、〈今上〉三篇為主86 陳遠超近代式初級普通教育在台灣的誕生—以國語傳習所乙科及國語學校附屬學校的課程為討論對象86 邱永春儒術的衰微與儒家角色的轉變---先秦到兩漢的儒學的發展86 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87 林欣宜樟腦產業下的地方與國家─以南庄地區為例87 金富植兩漢時期司隸地區的人口變動87 陳中禹從清乾隆朝岸裡社訟案看番漢糾紛的型態〈1758-1792〉87 王興安殖民地統治與地方精英─以新竹、苗栗地區為中心〈1895-1935〉87 三澤真美惠日本時代台灣電影政策之研究87 蔡爾健佐藤信淵政治思想之研究─以其《混同秘策》為中心87 蔡宗憲北朝的祠祀信仰87 黃智偉統治之道─清代台灣的縱貫線87 黃煜文傅柯的思維取向:另類的歷史書寫87 吳靜怡法國大革命的文化解釋─以1970年代以來法國史家的解釋為例87 黃文斐維柯《新史學》的中古性87 賈本曜托馬斯摩爾之烏托邦88 楊俊峰南朝末年士人的處境及其北遷問題88 方儷璇宋代浙東沿海的士大夫社會─以明、台、溫三州為中心88 王慧芬清代台灣的番界政策88 王立本裝甲兵與現代中國軍事88 趙立新西晉末年至東晉時期的「分陜」政治88 蔡蕙光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之分析88 藤井康子日治時期台灣中學校之形成:教育方針、制度、背後支柱88 朱瑪瓏近代颱風知識的轉變─以臺灣為中心的探討88 顧雅文八堡圳與彰化平原人文自然環境變遷之互動88 朱茂欣建構民國─從政黨內閣到農村立國:章士釗政論研究(1912-1927)88 周玉翎台灣南端尾閭恆春的族群與歷史(1867-1904)88 康云妵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宗教政策─以韓國、台灣的基督教會為例88 廖宜方唐代的母子關係初探88 楊欽堯唐代的節日─以七月十五日為主的探討88 謝美裕漢晉之際的老年觀─思想與政治文化的塑形88 鄭雅如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88 徐大川宋至清初間的求子與不孕治療88 高晨揚特爾慈的現代意識與歷史思維─海德堡時期(1894-1914)。

艺术史研究所计画书

艺术史研究所计画书

1.計畫目標本所的前身為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藝術史組,自1989年成為獨立所以來,發展的方向明確,即是以中國美術史為基礎,逐步擴充到亞洲藝術史研究。

這種以中國藝術史為主要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和國內現有的其他藝術研究所那種齊平發展數個領域(如:中國藝術史、西洋藝術史、藝術學、美學、音樂學、藝術批評、建築史等)的措施,在專業上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本所可說是臺灣唯一的一所以中國美術史為專業基礎而發展的研究所。

其次,本所專任教師除了做為第一專長的中國美術史之外,近年來更勉力開拓自身的研究領域,以亞洲的視野來掌握各項學術議題。

在亞洲視野的架構下,不僅可更為合理地評估中國美術史在亞洲藝術史上的地位,同時還可具體地掌握藝術史交流中的所謂影響、以及受影響一方的接受和對應態度。

而這樣的視野則是中國學界所欠缺的。

至於歐美學界,除了個別傑出學者之外,中青輩部分學者雖具寬廣視野,可惜多數淺嘗即止,且欠缺對作品的鑑賞分析能力。

相較之下,由於本所教師均曾有多年博物館工作經驗,具有鑑定作品真偽的能力,此也是本所的特色之一。

因此,以中國美術史為基礎來了解亞洲美術史的發展,既是本所的優勢所在,也是本所的策略性方向。

本所的上述優勢和特點也都反映在本所近年所開設的課程、專任教師的論文、以及國科會的研究計畫案中。

以國科會研究計畫案而言,如〈十六至十七世紀中國渡日繪畫之研究〉(1994年)、〈故宮博物院所藏日本陶瓷研究〉(1996年)、〈東亞藝術文化交融與分化—十五、十六世紀中日藝術交流之研究〉(1998—2000年),以及〈中國陶瓷在西亞—晚唐貿易陶瓷的商圈及其和伊斯蘭陶器的相互影響〉等計畫案都是在亞洲視野的策略性考量下所進行的研究案。

另外,〈遺留在台灣的泰國古陶瓷〉或〈熱蘭遮城遺址出土的十七世紀歐洲和日本陶瓷〉兩篇論文也是結合亞非沈船資料和歐洲、日本考古遺址資料所進行的宏觀考察。

事實上,本所的另一個優勢,是四位專任教師以往所發表的論文,大多能從文化史的角度來考察美術作品。

2007年中传港澳台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主要参考书目

2007年中传港澳台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主要参考书目

2007年中传港澳台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主要参考书目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产业经济学801西方经济学①《经济学》②《经济学》萨缪尔逊曼昆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701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①《国际关系史》②《新视角下的国际关系理论》袁明何兰北京大学吉林大学802综合考试[国际关系]①《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②《政治学基础》刘继南王浦劬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大学文艺学703文艺理论①《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②《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童庆炳主编郭绍虞主编高等教育上海古籍804综合考试[文学]①《中国文学史》②《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③《中国当代文学史》④《欧洲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钱理群等洪子诚郑克鲁高等教育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语言学及应用704语言学理论①《语言学纲要》②《语言学概论》③《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高明凯岑运强北京大学中华书局北京师范大学705算法与数据结构①《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教程》(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语言学805综合考试[语言1]①《现代汉语》(修订本)②《现代汉语》(增订三版)③《古代汉语》④《语音学教程》胡裕树黄伯荣、廖序东王力林焘、王理嘉上海教育高教中华书局北京大学806综合考试[语言2]①《语言学纲要》②《现代汉语》(增订三版)③《计算机操作系统》叶蜚声、徐通锵黄伯荣、廖序东汤子瀛北京大学高教2002年版西安电子科大汉语言文字学706古代汉语①《古代汉语》(一套)王力中华书局807现代汉语①《现代汉语》胡裕树上海教育中国古代文学703文艺理论①《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②《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童庆炳主编郭绍虞主编高等教育上海古籍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①《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卷本)②《古代汉语》朱东润主编王力主编上海古籍中华书局中国现当703文艺理论①《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②《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童庆炳主编郭绍虞主编高等教育上海古籍809中国文学史①《中国文学史》②《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袁行霈主编钱理群等高等教育北京大学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代文学③《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03文艺理论①《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②《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童庆炳主编郭绍虞主编高等教育上海古籍810外国文学史①《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新707新闻学基础①《新闻理论》②《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③《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④《新闻理论教程》⑤《广播电视词(辞)典》⑥《外国新闻史教程》⑦《媒介批评》雷跃捷雷跃捷等哈艳秋等何梓华赵玉明等李磊雷跃捷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北京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①《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闻学传播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②《传播学史》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④《传播理论》⑤《传播学在世界》胡正荣[美]罗杰斯[美]沃纳·赛弗林[美]斯蒂文·小约翰段鹏等北京广播学院上海译文华夏(传媒大学第五版)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传媒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707新闻学基础①《新闻理论》②《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③《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④《新闻理论教程》⑤《广播电视辞典》⑥《外国新闻史教程》⑦《媒介批评》雷跃捷雷跃捷等哈艳秋等何梓华赵玉明等李磊雷跃捷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北京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学707新闻学基础①《新闻理论》②《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③《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④《新闻理论教程》⑤《广播电视辞典》⑥《外国新闻史教程》⑦《媒介批评》雷跃捷雷跃捷等哈艳秋等何梓华赵玉明等李磊雷跃捷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北京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707新闻学基础①《新闻理论》②《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③《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④《新闻理论教程》⑤《广播电视辞典》⑥《外国新闻史教程》⑦《媒介批评》雷跃捷雷跃捷等哈艳秋等何梓华赵玉明等李磊雷跃捷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北京大学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707新闻学基础①《新闻理论》②《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③《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④《新闻理论教程》⑤《广播电视辞典》⑥《外国新闻史教程》⑦《媒介批评》雷跃捷雷跃捷等哈艳秋等何梓华赵玉明等李磊雷跃捷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北京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②《传播学史》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④《传播理论》⑤《传播学在世界》胡正荣[美]罗杰斯[美]沃纳·赛弗林[美]斯蒂文·小约翰段鹏等北京广播学院上海译文华夏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传媒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公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②《传播学史》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胡正荣[美]罗杰斯[美]沃纳·赛北京广播学院上海译文华夏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共关系用》④《传播理论》⑤《传播学在世界》弗林[美]斯蒂文·小约翰段鹏等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传媒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②《传播学史》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④《传播理论》⑤《传播学在世界》胡正荣[美]罗杰斯[美]沃纳·赛弗林[美]斯蒂文·小约翰段鹏等北京广播学院上海译文华夏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传媒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生态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②《传播学史》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④《传播理论》⑤《传播学在世界》胡正荣[美]罗杰斯[美]沃纳·赛弗林[美]斯蒂文·小约翰段鹏等北京广播学院上海译文华夏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传媒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学]传媒教育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②《传播学史》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④《传播理论》⑤《传播学在世界》胡正荣[美]罗杰斯[美]沃纳·赛弗林[美]斯蒂文·小约翰段鹏等北京广播学院上海译文华夏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传媒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政策与法规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②《传播学史》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④《传播理论》⑤《传播学在世界》胡正荣[美]罗杰斯[美]沃纳·赛弗林[美]斯蒂文·小约翰段鹏等北京广播学院上海译文华夏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传媒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传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②《传播学史》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胡正荣[美]罗杰斯[美]沃纳·赛弗林北京广播学院上海译文华夏中国社会科学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媒经济学④《传播理论》⑤《传播学在世界》[美]斯蒂文·小约翰段鹏等中国传媒大学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语言传播709中国播音学基础①《播音发声学》②《播音创作基础》徐恒张颂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812综合考试[语言传播]①《语言学纲要》②《语音学教程》③《新闻理论》叶蜚声、徐通锵林焘、王理嘉雷跃捷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艺术学710艺术学基础①《艺术概论》②《艺术创造动力论》③《艺术符号美学》④《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杂志李胜利编施旭升吴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北京广播学院813综合考试[艺术学]①《艺术概论》②《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③《中国现代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④《欧洲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王宏建袁行霈(任选)杨周翰文化艺术高等教育(任选)人民文学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⑤《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⑦《中外美术史》⑧《电影艺术概论》张凤铸汪毓和任选任选北京广播学院人民音乐任选任选音乐学711中外音乐史论①《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②《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③《欧洲音乐史》④《音乐电视导论》⑤《音乐社会学》⑥《影视音乐艺术》杨荫浏汪毓和张洪岛何晓兵曾遂今曾田力人民音乐人民音乐人民音乐中国广播电视上海音乐学院北京广播学院813综合考试[艺术学]①《艺术概论》②《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③《中国现代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④《欧洲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⑤《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⑦《中外美术史》⑧《电影艺术概论》王宏建袁行霈(任选)杨周翰张凤铸汪毓和任选任选文化艺术高等教育(任选)人民文学北京广播学院人民音乐任选任选美712美术学基础①《艺术发展史》②《西方现代美术思潮》③《中国美术简史》贡布里希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天津人民四川人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术学④《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⑤《电视美术概论》⑥《电影美术概论》⑦《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邹建平叶建新周登富张歌东湖南美术中国广播电视中国电影中国广播电视813综合考试[艺术学]①《艺术概论》②《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③《中国现代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④《欧洲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⑤《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⑦《中外美术史》⑧《电影艺术概论》王宏建袁行霈(任选)杨周翰张凤铸汪毓和任选任选文化艺术高等教育(任选)人民文学北京广播学院人民音乐任选任选设计艺713设计艺术学基础①《艺术概论》②《中国美术史教程》③《西方美术史教程》④《世界现代设计史》⑤《动画概论》⑥《动画创作基础》王宏建薄松年李春王受之贾否、路盛章贾否文化艺术陕西人民美术陕西人民美术中国青年北京广播学院清华大学813综合考试[艺术学]①《艺术概论》②《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③《中国现代文学史》(只需看王宏建袁行霈(任选)文化艺术高等教育(任选)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术学戏剧戏曲部分)④《欧洲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⑤《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⑦《中外美术史》⑧《电影艺术概论》杨周翰张凤铸汪毓和任选任选人民文学北京广播学院人民音乐任选任选戏剧戏曲学714戏剧戏曲基础①《戏剧艺术原理》②《戏曲艺术论》③中国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④中国现代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施旭升路应昆(任选)(任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任选)(任选)813综合考试[艺术学]①《艺术概论》②《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③《中国现代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④《欧洲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⑤《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⑦《中外美术史》⑧《电影艺术概论》王宏建袁行霈(任选)杨周翰张凤铸汪毓和任选任选文化艺术高等教育(任选)人民文学北京广播学院人民音乐任选任选专业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电影学715电影艺术基础(共同题90分,各方向题60分。

九十六年各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甄试应考科目一览表

九十六年各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甄试应考科目一览表

九十六年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甄試應考科目一覽表所別 學校 名額 考試科目 報名應繳資料 報考資格台灣 彰化 2 1.書面資料審查40% 1.大學歷年成績單 已立案之國內外大學校院畢業生(含應屆畢業生文學 師範 2.筆試: 2.研究計畫 以及成績優異之提前畢業生)研究所大學 (1)台灣文學史15% 3.論述性或已發表之創作性作品(2)文學概論、語言 4.自傳學概論(擇一)15% 5.其他有利於審查之相關資料3.口試 30%靜宜 一般:4 1.台灣文學史 40% 1.歷年成績單 1.各大學各學系畢大學 2.口試60% 2.研究計畫 2.具同等學力資格者(1)研究計劃相關問題 3.已發表作品(如學術論文、文(2)台灣文學基本認識 學創作或其他)清華 一般:5 1.資料審查 20% 1.詳細履歷或自轉 1.各大學各學系畢大學 2.筆試 30% 2.畢業成績單(應屆畢業生繳 2.具同等學力資格者(1)台灣文學作品評論 交三學年學業成績單)(2)英文閱讀能力測驗 3.名次證明3.口試 50%4.論述性文章代表作(以正式發表者為優先)二篇5.進修計畫書6.其他有利審查之資料成功 一般:8 1.台灣文學史20% 1.大專歷年成績單 1.國內大學畢業生(含應屆)大學 2.面試40% 2.研究計畫 2.外國大學畢業生(含應屆)3.審查40% 3.論述文字一至三篇 3.受理同等學力4.其他有助於審查之相關資料中正 一般:2 1.審查60% 1.最高學歷歷年成績單正本一一般生:大學 2.口試40% 份(技術學院二技學生及轉 1.各大學各學系畢(含應屆)學生另須繳交專科學校或原 2.具同等學力資格者就讀學校歷年成績單)2.自傳3.研究計畫在職:2 4.相關著作(含創作)或專題研在職生:究報告 大學畢業後或具有同等學力報考資格後,從事與5.如有語言能力證明者(如托本所性質相關工作之服務年資累計滿二年以上之福、全民英檢、日文檢定、現職人員客語能力、閩南語能力、原住民語能力),請一併繳交台灣 國立 文學:5 文學組 1.大學歷年成績單一式三份 1.各大學各學系畢(含應屆)文化 台北 史地:4 1.資料審查35% 2.自傳 2.具同等學力資格者研究所 教育 2.筆試:台灣文學作品 3.研究計畫書大學 分析30% 4.論述性文章3.口試:專業素養(含 5.其他有利於審查之資料(如:研究計畫)35% 參考著作、得獎作品等有助史地組 於審查之資料)1.資料審查35%2.筆試:台灣文化(文化史、人文地理為主30%)3.口試:專業素養(含研究計畫)臺灣 台灣 文化:1 臺灣文化組; 1.大學歷年成績單(須附名次 1.各大學各學系畢(含應屆)文化 師範 1.臺灣文化概論30% 明並註明全班(組)人數) 2.具同等學力資格者及 大學 2.英語20% 2.研究計畫一式二份語言 3.審查30% 3.師長推薦函二封文學 4.口試20% 4.自傳一式二份研究所語言:1 臺灣語言組; 5.其他有利於審查之資料1.臺灣語言概論30% (如競賽得獎證明、榮譽證明2.英語20% 、專題報告或已發表之論文3.審查30% 等)一式二份4.口試20%文學:1 臺灣文學組;1.臺灣文學史30%2.英語20%3.審查30%4.口試20%。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

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艺术史考研是许多学生的梦想,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艺术史考研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艺术史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因此,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艺术史考研的参考书目,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二、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的分类艺术史考研参考书目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通识类:这类书籍主要以介绍艺术史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主,如《艺术史教程》、《艺术学原理》等。

2.断代史类:这类书籍主要以某一历史时期为线索,系统介绍该时期艺术成就,如《中国美术通史》、《西方艺术史》等。

3.专题类:这类书籍针对某一艺术门类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中国画论》、《西方现代艺术史》等。

4.艺术理论类:这类书籍主要探讨艺术创作、审美、批评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如《文艺理论教程》、《艺术哲学》等。

5.艺术家传记类:这类书籍以某一艺术家为主线,介绍其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及其时代背景,如《杜甫传》、《梵高传》等。

6.国外艺术史类:这类书籍主要介绍国外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成就,如《西方艺术史》、《世界艺术史》等。

三、各分类代表书籍推荐1.通识类:《艺术史教程》、《艺术学原理》等。

2.断代史类:《中国美术通史》、《西方艺术史》等。

3.专题类:《中国画论》、《西方现代艺术史》等。

4.艺术理论类:《文艺理论教程》、《艺术哲学》等。

5.艺术家传记类:《杜甫传》、《梵高传》等。

6.国外艺术史类:《西方艺术史》、《世界艺术史》等。

四、如何选用参考书目1.结合个人兴趣与需求:在选择参考书目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用适合自己的书籍。

2.考虑书籍的权威性与实用性:选择权威、实用的书籍,以确保所学知识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参考历年考研真题:通过研究历年真题,了解考试重点和学术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参考书目。

秉道教育--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港澳台地区硕士生学习参考书目(本书目仅学习参考,不作为出题范围)

秉道教育--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港澳台地区硕士生学习参考书目(本书目仅学习参考,不作为出题范围)

保研-考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港澳台地区硕士生学习参考书目(本书目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出题范围)哲学院美学1 《中国哲学史新编》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 《美学原理》张法、王旭晓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 《中国美学史》张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 《西方美学史》吴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6 《现代西方美学》牛宏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宗教学1 《中国哲学史新编》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 《宗教学纲要》吴大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 《中国佛教简史》方立天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5 《基督教史》唐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6 《宗教社会学》(修订版)》孙尚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西方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世界经济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国民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国际贸易学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5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4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 《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6 《中国财政管理》项怀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金融学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4 《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 《公司理财》A罗斯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6 《证券投资学》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融工程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4 《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 《公司理财》A罗斯著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6 《金融工程》林清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税务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4 《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5 《国家税收》朱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 《财务会计学》戴德明林岗赵西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保险学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4 《保险学》张洪涛、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 《保险法规监管》房斌孙运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 《人身保险》张洪涛、庄作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风险投资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3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4 《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 《公司理财》A罗斯著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6 《投资学精要》博迪著陈雨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1 《经济思想史》罗尔商务印书馆2 《经济分析史》熊比特商务印书馆3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商务印书馆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商务印书馆5 《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美]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斯年第六版6 《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美]大卫·桑普斯福特、泽弗里斯·桑纳托斯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7 《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宋承先江西人民出版社8 《管理经济学与组织架构》[美]JAMESABRICKLEY 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9 《人事管理经济学》[美]EDWARDPLAZEAR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 0 《经济理论和方法史》小罗伯特·埃克伦德和罗伯特·赫伯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 1 《人力资本研究》JACOBMINCER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12《F.RayMarshallLaborEconomics》RichardD.Irwin Inc 1984 13《TheEconomicsofWomen,Men,andWork》FRANCINEDBLAU PrenticeHall1 4 《EconomicInequalityandIncomeDistribution》 D.G.Champernowne&F.A.Cowell CambridgeUniversity1998年版1 5 《ResearchingtheWorldofWork--StrategiesandMethodsinStudyingIndustrialRelations》Whitfield,KeithandStrauss,George.CornellUniversity 1998年版劳动关系学1 《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3 《AnintroductiontoCollectiveBargainingandIndustrialRelations》HarryKatz CornellUniversity4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复旦大学出版社5 《劳动关系学》常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6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年1月年12月各期7 《产业关系概论》李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8 《劳动法新论》黄越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 《TheGlobalEvolutionOfIndustrialRelations》Kaufman ILO 2003年版1 0 《LaborRelations:StrikingaBalance》JohnW.Budd McGraw-Hill 2005年版1 1 《IndustrialRelationsSystem》JohnT.Dunlop HarvardUniversity 1993年版1 2 《英国工会运动》韦伯夫妇商务印书局1962年版1 3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彭剑锋复旦大学出版社379262 《组织行为学》[美]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97223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陈晓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 《管理学(第7版)》[美]斯蒂芬·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译版2003年版5 《组织理论与设计》[美]理查德·达夫特清华大学出版社,中译版2003年版6 《组织行为研究在台湾(第2版)》[台]郑伯壎、姜定宇、郑弘岳华泰文化2007年版7 《家长式领导》[台]郑伯壎、樊景立、周丽芳华泰文化8 《人力资源管理》[美]加里·德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译版2006年版9 《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0 《劳动关系概论》程延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社会保障1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管理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 《社会保障学》郑功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385345 《社会保障学》郑功成著商务印书馆2000及此后各版均可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郑功成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 《中国社会保障30年》郑功成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8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郑功成主笔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9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艾斯平-安德森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 0 《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汝信陆学世李培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法学院各专业1 《二十一世纪系列法学教材》人大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版本法律硕士1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曾宪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七2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曾宪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七版)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1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比较政治学导论》张小劲、景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 《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彭明、程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 《中国政治思想史》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唐晓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9 《民主政制比较研究》宋玉波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 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 1 《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中外政治制度1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比较政治学导论》张小劲、景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年版5 《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彭明、程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 《中国政治制度史》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唐晓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9 《民主政制比较研究》宋玉波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 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 1 《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国际政治1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王绳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8 《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刘文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 《国际政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1 0 《中国外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国际关系1 《国际政治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王绳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8 《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刘文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 《国际政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1 0 《中国外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外交学1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王绳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8 《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刘文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 《国际政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1 0 《中国外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中国政治1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比较政治学导论》张小劲、景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 《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彭明、程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 《中国政治制度史》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唐晓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9 《民主政制比较研究》宋玉波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 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 1 《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国际政治经济学1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王绳祖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4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7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 《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刘文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 《国际政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1 0 《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近年文学院文艺学1 《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5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潘天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7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8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 0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年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 《语言学概论》胡明阳沈阳贺阳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2 《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6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7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8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0 年版汉语言文字学1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 《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6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7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8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 0 《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1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81年版2 《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等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5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周祖谟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6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8 《古代文献知识》赵振铎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古代文学1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3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商务印书馆19936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潘天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8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9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0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 《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2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商务印书馆19935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潘天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7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8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01《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近一年)2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章安祺黄克剑杨慧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4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章安祺梁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商务印书馆19938 《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潘天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2《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新闻学院新闻学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新闻》陈力丹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2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 《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8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教出版社2007年版9 《传媒的“语法革命”》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1 0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 1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12《国际新闻界》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近一年13《新闻记者》杂志》上海文新集团主办近一年传播学1 《阅读史》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吴昌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2 《无声的语言》爱德华·霍尔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996年版3 《传播学概论》施拉姆/波特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4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 《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6 《传媒的“语法革命”》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7 《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8 《广告学教程(第三版)》倪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9 《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 0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 1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0》陈力丹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12《国际新闻界》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近一年13《新闻记者》杂志》上海文新集团主办近一年传媒经济学1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王辰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 《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 《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2008年版8 《传媒的“语法革命”》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9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0)》喻国明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1 0 《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 1 《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柯林·霍斯金斯、斯图亚特·麦克法蒂耶、亚当·费恩著,支庭荣、吴非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国际新闻界》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近一年1《新闻与传播》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近一年31 4 《新闻学论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经济日报出版社19期起历史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1 《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 《田野考古学》冯恩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 《中国考古60年(1949-2009)》国家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4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5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8年版6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专门史1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3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 《中国近代史》李侃等中华书局第四次修订本5 《中国历史》张岂之高等教育出版社1-4卷2001年版6 《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领土与边界》吕一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7 《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马大正等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史1 《古代汉语》1-4册》王力中华书局1998校订重排本2 《中国历史文选》1-2册》张大可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 《中国历史文选》张衍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4 《中国历史文选》刘乃和、汝企和上、中、下北京图书馆出版1999年版5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6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印刷7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 《中国近代史》李侃等中华书局第四次修订本9 《中国历史》1-4卷》张岂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1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2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印刷3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 《中国近代史》李侃等中华书局第四次修订本5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 《中国历史》张岂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世界史1 《简明世界通史》李纯武人民出版社出版2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刘家和、王敦书主编下卷朱寰、马克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世界现代史》李世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 《世界当代史》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 《世界现代史新论》张宏毅李世安重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艺术学院艺术学1 《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2 《艺术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艺术概论》孙美兰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院史论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5 《中国美术史》李福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6 《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院史论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7 《西方艺术史》徐庆平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8 《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邵大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书目(仅供)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书目(仅供)
艺术概论
(艺术文化学、艺术人类学、中国文化史、女性学研究、宗教文化研究、红楼梦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艺术、艺术经济学等研究方向)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宏建
艺术概论
(文化发展战略及文化政策研究、文化政策研究等方向)
《艺术原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著
王至元、陈华中译
艺术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马承源
书画鉴定
《徐邦达集》(包括《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过眼要录》《古书画伪讹考辨》)
故宫紫禁城出版社
《启功丛稿》(《论文卷》、《题跋卷》)
中华书局
《中国美术史》(唐、宋、元、明、清卷书画部分)
齐鲁书社
王朝闻
考试科目
参考书名
出版社
作(编)者
博物馆学及文物保护
漆器鉴定及研究
杨大年
《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文丛》
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张晓凌等
博物馆学及文物保护
玉器鉴定
《古玉史论》
紫禁城出版社
杨伯达
碑帖鉴定及研究
《碑帖鉴定》
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马子云、施安昌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
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赵 超
《善本碑帖论集》
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
施安昌
文物摄影
《中国摄影史》
刘致平
《清代营造则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版
梁思成
民间美术研究
《中国民间美术史》
岭南出版社 2005年出版
王树村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左汉中
《中国民间剪纸史》

艺术类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籍

艺术类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籍

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专业课通读1. 《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美)梅格斯著柴常佩译1989年9月第1版湖北美术出版社2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李砚祖主编芦影编著2000年1月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第1版4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新世纪出版社5 《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法]马克·第亚尼著滕守尧译6 《视觉思维—审美知觉心理学》[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7 《审美心理描述》滕守尧译8 《1945年以来的设计》[英]彼得·多默著梁梅译9 《20世纪风格与设计》[美] 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著滕守尧主编10 《艺术与视知觉》[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5至10这是个系列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这只是其中的几本,其它的几本都可以看。

11 《色彩艺术》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上海美术出版社198512《设计的色彩计划》[日]大智浩著陈晓炯译中国台北,大陆书店1985艺术学通读1、《艺术学》宗白华著,无单行本。

载《宗白华全集》,共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艺术学散论》马采著,无单行本。

载《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3、《艺术谈》郭绍虞著,随笔98节,无单行本。

载《照隅室杂著》(郭绍虞文集之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经典常谈》朱自清著,载《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5、《文心雕龙注释》刘勰著,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6、《文艺对话集》[意]柏拉图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7、《神话与诗》闻一多著,古籍出版社,1997年。

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

9、《生活与美》[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參考書目中國繪畫史/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專書及圖錄:1. 楊新、高居翰、巫鴻、班宗華、聶崇正、郎紹君合著,《中國繪畫三千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96)。

2. 顏娟英主編,《中國史新論‧美術與考古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10)。

3.《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論文:1.方聞,〈中國繪畫何以是歷史〉(上,下),《當代》,191(2003/07),192(2003/08)頁84-96,50-71。

2.陳葆真,〈中國繪畫研究的過去與現在〉,《漢學研究通訊》,28 卷3 期(2009.08),頁1-16。

3.信立祥,〈漢畫像石的分區與分期研究〉,收在俞偉超編,《考古類型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4.石守謙,〈盛唐白畫之成立與筆描能力之擴展〉,《故宮學術季刊》,第3卷,第2 期(1985),頁19-44。

5.陳葆真,〈圖畫如歷史:傳閻立本《十三帝王圖》研究〉,《台大美術史研究集刊》,16(2004),頁1-48。

6.島田修二郎著(林保堯譯),〈逸品畫風〉,《藝術學》第5 期(1991), 頁249-275。

1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參考書目7. 各家關於《溪岸圖》的意見,《當代》,2000 年,4 月,152 期;2000 年,5月,153 期。

8. 陳葆真,〈從空間表現法看南宋小景山水畫的發展〉,《故宮學術季刊》(1996, 4),13 卷,3 期,頁83-104。

9. 何惠鑑,〈元代文人畫序說〉,《新亞學術集刊》(1983),4 期,頁243-257。

10. 李鑄晉,〈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上,下),《故宮季刊》,3:4,4: 1(1969),頁15-70,41-69。

11. Wai-kamHo , “Tung Ch’i-ch’ang’s New Orthodoxy and the Southern School Theory,” Artists and Traditions :Uses of the Past in Chinese Culture (Princeton Univ, Art Museum,1976), pp.113-29.12. 傅申,〈董其昌書畫船:水上行旅與鑑賞,創作關係研究〉,《台大美術史研究集刊》,15(2003),頁205-297。

13. 傅申,〈王鐸及清初北方鑑藏家〉,陳瑩芳譯,原刊《朵雲》28 期,收於朵雲編輯部,《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頁502-522。

14. 徐澄琪,〈鄭板橋的潤格:書畫與文人生計〉,《藝術學》,2(1988), 頁157-170。

15. 楊伯達,〈郎世寧在清內廷的創作活動及其藝術成就〉,《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8:2。

16. James Cahill, The Painter’s Practice (Columbia Univ., 1994), CH.3, “The Painter’s Studio,” pp.71~112.2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參考書目中國書法史/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專書及圖錄:1. 中國書法史編撰工作委員會編,《中國書法史》,vols. 1-7(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2002)。

2.《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vols. 1-6(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3. 徐邦達,《古書畫鑑定概論》(北京市:紫禁城出版社,2005)。

4. 傅申,《書法鑑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台北市:典藏出版社,2004)。

5. 白謙慎,《與古為徒和娟娟髮屋-關於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武漢市: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

論文:1. Robert E. Harrist, “Writing, Landscape, and Representation in Sixth-Century China: Reading Cloud Peak Mountain,” in Wu Hung, ed., Between Han and Tang: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a Transformative Period (Beijing: Wenwu, 2003), pp.535-570.2. 啟功,〈蘭亭帖考〉,《啟功叢稿論文卷》(北京:中華書局,1999),頁36-56。

3. Peter Sturman, “Wine and Cursive: The Limits of Individualism in Northern Sung China,” in Cary Liu, et al. eds, Character and Context in Chinese Calligraphy (Princeton: The Art Museum,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9), pp. 200-31.4. 王連起,〈趙孟頫及其書法藝術簡論〉,《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 2,頁40-65。

5. 何傳馨,〈祝允明及其書法藝術(上)(下)〉,《故宮學術季刊》,9: 4,10: 1 (1992 3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參考書目年7, 10 月)。

6. 朱惠良,〈董其昌法書特展研究系列一~三〉,《故宮文物月刊》120, 122, 123 (1993 年3, 5, 6 月)。

中國陶瓷史/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專書:1. 中國硅酸鹽學會編,《中國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台灣有胡氏出版社版。

2. 馮先銘,《中國古陶瓷論文集》(香港: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87)。

3. 三上次男著(宋念慈譯),《陶磁路》(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0)。

4. 榮新江等編,《從撒馬爾干到長安—栗特人在中國的文化遺跡》(北京圖畫出版社,2004)。

5. 謝明良,《陶瓷手記》(台北,石頭出版社,2008)。

論文:1. 謝明良,〈從階級的角度看六朝墓葬器物〉《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5(1998)。

2.長谷部樂爾著(羅慧琪譯),〈唐代陶瓷史素描〉,《藝術學》11(1994)。

3.謝明良,〈記黑石號(BatuHitam)沈船中的中國陶瓷器〉《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3(2002)。

4.李民舉,〈宋官窯論稿〉《文物》1994 年8 期。

4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參考書目5.陸明華,〈兩宋官窯有關問題研究〉《上海博物館館刊》8(2000)。

6.劉新園,〈景德鎮瓷窯遺址的調查與中國陶瓷史上的幾個相關問題〉,收入《景德鎮出土陶瓷》(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1992)。

7.劉新園,〈景德鎮明御廠出土永樂、宣德官窯瓷器之研究〉收入《景德鎮珠山出土永樂宣德官窯瓷器展覽》(香港:香港市政局,1989)。

8.臧振華等,〈左營清代鳳山縣舊城聚落的試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64 本3 分(1993)。

青銅藝術史/ History of Chinese Bronze專書及圖錄:1.羅森,《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劉岱總主編、陳芳妹等撰,《中國文化新論—美感與造形》(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

3.朱鳳翰,《中國青銅器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李濟,《安陽》(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

5.李學勤,《青銅器與古代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

6.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北京:三聯書店,1983)。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3)。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兩周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3)。

5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參考書目9. 林嘉琳(Katheryn M. Linduff),孫岩主編,《性別硏究與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10. 許宏,《最早的中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1. 《中國青銅器全集》(十六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論文:1.李濟,〈如何研究中國青銅器-青銅器的六個方面〉,《故宮季刊》1:1,1966(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頁1-9)。

2.劉莉、陳星燦,〈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從二里頭和二里崗時期的中心和邊緣的關係談起〉,《古代文明》第一卷(北京:文物,2002),頁71-134。

3.陳芳妹,〈商代青銅藝術的發展──工藝與身份〉,《故宮商代青銅禮器特展圖錄》(台北:故宮博物院,1998)。

4.陳芳妹,〈藝術史學與考古學的交會—殷商青銅器藝術史研究方法的省思〉,《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2000),頁181-248。

5.陳芳妹,〈區域與時代風格間的激盪──西周青銅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及禮制發展大勢變因試析〉,《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 中研院史語所,2000)。

6.陳芳妹,〈商周「稀有」青銅器類的文化意涵――所謂「邊緣」文化研究的意義〉,《美術史研究集刊》,第19 期(2005.09),臺北,頁1-62。

7.陳芳妹,〈追三代於鼎彝之間—宋代從「考古」到「玩古」的轉變〉,《故宮學術季刊》23:1,2005,頁267-332。

6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參考書目8. 貝格立,〈南方青銅器紋飾與新干大洋洲墓的時代〉,《吳越地區青銅器研究論文集》(香港:兩木,1997)。

9.巫鴻,〈史前至先秦美術考古〉《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5)。

10.雷德侯著,張總等譯,〈複雜的青銅鑄造術〉《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北京:三聯書店,2005),頁33-73。

11.陳昭容,〈性別、身份與財富----從商周青銅器與墓葬遺物所作的觀察〉,《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頁19-86。

中國建築史/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專書:1. 劉敦楨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北京市: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84)。

台灣建築史/History of Taiwanese Architecture專書:1. 黃蘭翔,《臺灣建築史之研究:原住民族與漢人建築》(臺北:南天書局,2013)。

台灣美術史/ History of Taiwanese Art專書:1. 黃才郎執編,《明清時代台灣書畫》(台北市:文建會,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