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3.10原毁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必修五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点。
2.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4. 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单元:古代文学鉴赏1. 引入:通过展示古代诗词名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包括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
3. 分析:选取《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表达。
第二单元:现代文学探讨1. 引入: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讲解:详细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分析:以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为例,分析现代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4. 实践: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现代文学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单元:修辞学的应用1. 引入: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 讲解:系统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分析:选取经典文段,指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巧妙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4. 实践:布置修辞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技巧。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和写作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模拟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二语文北京版必修五学案 3.10 原毁
10原毁《原毁》是韩愈创作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所谓“原毁”,即探究毁谤之由来。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面对“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歪风邪气,韩愈拍案而起,用笔做武器,指出“怠”与“忌”乃是诽谤的根源的结论,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
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的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这篇《原毁》。
12.识通假(1)强者必说.于言(“说”通“悦”,喜悦)(2)道德之行,难已.(“已”通“矣”,语气词)3.解多义4.辨活用(1)故人乐.为善(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乐于) (2)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3)即其新.,不究其旧.(新、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最近的表现、过去的表现) (4)己未有善.(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优点)(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5.分古今(1)其责己也重.以周(古义,严格;今义,重量、分量)(2)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古义,简少;今义,邀请)(3)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古义,学习、求进步;今义,修饰)(4)究其旧,不图.其新(古义,考虑;今义,图画)6.明句式(1)其为人也,仁义人也(判断句)(2)彼,人也;予,人也(判断句)(3)舜,大圣人也(判断句)(4)强者必怒于言,懦者也必怒于色矣(介宾短语后置句)(5)将有作于上者(介宾短语后置句)1.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点评:这里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家的期望。
新理念新讲义高中语文教案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能结合语境翻译。
过程与方法:①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提高分析议论文的能力。
②学习对比和排比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朴实、严谨、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律己严格,待人宽和。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培养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和排比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朴实、严谨、准确。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比较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选自哪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呢?明确:《师说》是一篇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的论文,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提出来的。
由此可见韩愈是一个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人。
其实,不仅仅是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社会中的其他一切不良现象,他都敢于批判。
比如当时社会中还出现了诽谤的不良现象,韩愈就针对这个现象写了一篇论辩文《原毁》。
那么,《原毁》写了些什么内容呢?韩愈是怎样批判诽谤的不良现象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原毁》。
一、作者简介。
见《(张中丞传)后叙》。
二、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在封建士大夫中滋生一种嫉贤妒能的恶劣风气,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则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
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三、释题:《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作者是有感而发。
四、整体感知本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1.1 教学目标1. 理解《原毁》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提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原毁》是一篇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章,作者通过对毁谤的起源和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文章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文章中提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关于毁谤的起源和影响的分析。
2. 运用文章中提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作者观点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关于毁谤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的内容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章、论文和案例,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注。
2. 发布学习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4.2 教学展开1. 讲解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的组成部分,如引言、和结论等。
3. 讲解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介绍文章中提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如理性批评、建设性批评等。
4.3 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关于毁谤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4.4 教学总结与反思1. 总结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回顾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巩固学习成果。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原毁》的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
(2)使学生掌握《原毁》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主要观点。
(3)使学生学会运用《原毁》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毁》的内容和观点。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原毁》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原毁》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主要观点。
(2)运用《原毁》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毁》的内容和观点。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原毁》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引出《原毁》的主题。
2. 学习课文:(1)教师讲解《原毁》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主要观点。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原毁》的内容和观点。
(3)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对《原毁》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案例:教师提供一个关于诚信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原毁》的观点进行分析。
4. 问题讨论:(1)学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诚信的问题,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运用《原毁》的观点进行讨论。
(2)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诚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拓展延伸:教师介绍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信为本。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诚信的议论文,运用《原毁》的观点进行分析。
2. 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诚信的新闻或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原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作者提出的毁谤的起源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原毁》是古代哲学家韩愈的一篇重要文章,通过对毁谤的起源和危害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毁谤观。
2. 文章主要观点:毁谤是人的本性,但应该有节制,正确的毁谤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3. 文章结构分析:引言、、结论。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主要观点和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毁谤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毁谤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毁谤的影响。
2.2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韩愈的背景和《原毁》的重要性。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观点和论据。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毁谤的看法,并分享讨论结果。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毁谤案例,让学生思考毁谤对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毁谤。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
3. 思考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的思考方向。
2. 作业评估: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教材:《原毁》全文及注释。
2. 参考书籍:关于韩愈和《原毁》的研究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和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2 教学材料1. 文章复印:准备学生的阅读材料。
2. 讨论卡片:准备一些关于毁谤的问题和案例,供学生讨论。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3.10原毁学案
《原毁》吟诵·赏析晚春唐韩愈草树①知春不久归②,百般红紫斗③芳菲④。
杨花⑤榆荚⑥无才思⑦,惟解⑧漫天⑨作雪⑩飞。
【注释】①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
即花草树木。
②久归:谓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或过完了。
③斗:竞胜,比赛。
“斗”的内容指斗艳(红紫)争芳(芳菲)。
④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⑤杨花:柳絮,杨柳树之花,呈絮状,很轻,落时随风飘飞。
⑥榆荚: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⑦才思:才情,文思。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
引申指一些人不懂事,不知道惜时。
⑧惟解:只知道。
⑨漫天:遍布空中。
⑩作雪:装作雪,装雪的模样。
【赏析】本诗一作《游城南晚春》。
“城南”指长安城南韦曲、杜曲一带。
由诗题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即目所见。
作者作此诗时,已年近半百,见晚春景物而别有会心,寄慨遥深,自在情理之中。
本诗以两幅形象化的画面描绘“晚春”景物,极有艺术感染力。
草树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柳絮榆荚不甘寂寞,化作洁白的雪片随风飘飞“草树”因为“知春不久归”,想要留住这即将逝去的春天,才如此多情,妩媚迷人;“杨花榆荚”自知“无才思”,缺少色泽香味,不能与鲜艳美丽的百花相比,但依然化作洁白的雪片漫天飞舞。
她们不藏拙,不畏讥,愿作“红紫”缤纷的晚春图生动的陪衬。
诗人如此这般精细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敏感鲜活的心灵,乃是其内心自有万千情思,无限感慨。
诗中绘景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缘景而生的感慨炽热而浓烈,因此,这首自勉兼励人的诗作更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劲力量。
预习·导引【走近文本】1.背景链接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
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原毁》教学设计
《原毁》教课方案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吴晓辉【教课目的】1、整理常有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借助讲解,能通译全文。
2、理清文章的构造,领会正反说理的妙处。
3、学习韩愈谈论文构造谨慎、说理透辟、逻辑严实的写法。
4、领会作者优时伤事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教课目的的1、2【教课时数】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初步读懂全文,并达成配套的练习,大概解决字词问题。
【教课手段】制作ppt课件。
【教课过程】一、导入: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作者及古文运动简介四、整体感知课文全班朗诵课文后思虑:全文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指引学生借助各段中心句认识各段内容)明确: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露“毁”的社会本源及危害。
第四段:写作企图及改变这类民风的殷切梦想。
(论“毁”与“治国”)五、详细研读第一段1、第一段分几层来阐述的?各层写了什么?2、作者为何要写舜和周公?3、为何详写古之君子责己也重以周?【投影】舜(仁义)责己重周(不怠)求、责、思、去、就古之君子周公(多才多艺)待人弊端: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待人轻约(人乐为善)待人长处: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六、详细研读第二段【投影】责人待人弊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待人长处:“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本质以大家待其身,今之君子而以贤人望于人待己廉——自取也少——易于知足,自欺欺人七、详细研读第三段1、为何说怠与忌是诋毁的本源?2、作者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归纳以后,又用自己经历作例证,剖析“忌”的心理及表现。
说一说是怎样来举例剖析的?3、诋毁的危害是什么?(联系苏东坡被贬黄州)4、为何详写“忌”这一方面?八、第四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谈论明确:最后一段用三句话,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号召当权者纠正这股诋毁的歪风,又意味深长,寄望了作者对国事的希望。
九、回首并小结【投影】态度对照看法+ 阐释+ 例证+ 结论古之君子——责己重周(舜—德;周公—才)责、求、去、就(名人例证)今之君子——待己廉待人轻约责人详原毁揭露来源怠者不可以修(略写)忌者畏人修(详写)(自己经历为例)说明企图得吾说而存之1、文章的主旨在于探究诋毁之本源,从古今君子之对照下手,先古后今,有正到反,最后揭露本源。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毁》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文章的《原毁》的含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文章《原毁》有什么疑问?教师讲解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文章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标注出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第三章:词汇和句子理解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子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3.3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子进行造句或讨论。
第四章:文章内容讨论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标注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鼓励学生提出对文章的拓展思考和问题。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北京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10课《原毁》课件 北京版必修5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 几而理欤! •作:作为。 •存:留心、牢记。 •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的副词。 •几:庶几,差不多。 •理:治,太平,安定。 居于上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听取我的说 法而记在心中,大概国家就可以差不多治
理好了吧!
第三部分
1、本段核心:提示出“毁”产生的根源: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1-4段 • 5-7段 • 8段 • 9段
梳理文意
第一段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 轻以约。 › 责:要求。 › 重:严格。 › 周:周密、全面。 › 待:对待,要求 › 轻:宽容 › 约:简少。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 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少。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以:而,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怠惰;宽容而简约,所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 吾未见其尊己也。
› 是:这 ›谓:称做,叫做。
•之:提宾标志,助词,不译。
•之谓:这就叫做……,说的就是……
•以:用
•身:自身,自己。
•而:却 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
圣人的标准希望(苛求)别人,我没有看出 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第二部分
今之君子责人待己的错误态度
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本 领不值得称赞。”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计:考虑。 究:追究。
•图:考虑。
•闻:名誉、声望。 抓住他一方面的欠缺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
只追究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 只怕别人有声望。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已:太 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太周全了吗?
北京版-语文-高二语文 3.10 《原毁》教案
(同第一段
第一层先提出观点:“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作为古之 形 成 古 今 鲜 明 对
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比,揭示出当时毁
第二层谈待己“廉”,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本领,却自我满足,自欺欺人。
谤成风的情况。)
第三层谈“责人详”,即对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视而不见或尽量贬低,以要求圣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朝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 教学方法:自学与
职是吏部侍郎。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讨论
古文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
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
文风。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释题: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
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
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
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第四段:阐明写作意图,把根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
作论的缘由 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
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
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北京版必修五原毁教案及练习
《原毁》学习目标:1. 掌握古文句式句法及文言词汇等2. 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学习要点:1、了解作者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
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
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诵全文:原毁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
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五蠹》word教案
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注重学生活动,专注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重点地突出了高考中要求掌握的文言知识,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
问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选择更恰当更全面的考查方法来让学生完成文言文知识点的积累。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课题
五蠹
授课日期
2013年3月27日
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共三课时单元课标源自析本专题课文均出自先秦诸子作品,分别选自道家的代表作《庄子》、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以及墨家的代表作《墨子》。诸子散文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其基本的思想文化内涵,应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
小结
文言知识点以及文章主要内容小结
1、掌握学案中的重点文学常识
2、归纳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行归纳,完成笔记
强化文言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练习与检测
见附件学案内容
强化文言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强化文言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强化文言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业
目标检测
2、诵读文本,纠正字音
3、完成学案的字词解释任务(详见学案)
4、疏通文意,归纳文本主要内容。
学生诵读、订正字音、完成学案、积累知识点、归纳文本主要内容。
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作者基本思想的情况下,来对文本进行诵读,通过诵读的方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并且通过重点文言知识点的提炼和积累来增加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并锻炼结合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对重要内容进行记录
知人论世,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在学习其文章时要让学生简单了解法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原毁》教案完美版
《原毁》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原毁》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时代意义。
2. 分析并解读《原毁》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品质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 《原毁》的背景介绍。
2. 作者韩愈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3. 《原毁》的主要论点及其论证过程。
4. 对《原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毁》的核心论点及其意义。
2. 韩愈的论证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原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难点1. 对《原毁》中一些古代概念和思想的理解。
2. 分析韩愈的论证逻辑和修辞技巧。
3. 将《原毁》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社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毁》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小组讨论。
3. 比较法:分析《原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2. 文本分析:深入解读《原毁》的语言、结构和意象。
3.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和写作任务,进行学生评估。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1. 每节课时安排:90分钟。
2. 课程周期:共12周,每周一节。
4.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原毁》的背景和作者韩愈。
2. 阅读与理解:《原毁》的全文阅读和初步理解。
3. 讲解与分析:详细讲解《原毁》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批判性思考。
5.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作业和写作任务。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原毁》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毁》教案
教学过程
学生归纳主题: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谴责了“今之君子”习于毁谤的恶劣风气,目的在于想扭转这股歪风,有助于国家的治理。
二、深入探究
1.讨论一:韩愈认为产生毁谤的根源在于怠与忌。
你有不同看法吗,生活中的诽谤难道仅仅因为怠惰或忌妒,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此环节,尽量引发学生深入探究,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律己严格,待人宽和。
)
2.讨论二:千年之前,韩愈写此文是为针砭时弊,那现在,在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毁人扬己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三、写作提升
1.思考:读完此文,这篇文章在句式结构上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明确:对比、比排式;反问句式。
追问: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思考这样的句子能使文章收到什么效果?
①对比、比排句式
明确:取其一不责其二……,恐恐然……
举其一不计其十……,恐恐然……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
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
效果:并列双行的对比排比句式,让议论气势充沛,纵横开合。
②反问句式
明确: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效果:小结前文,加强语气,句式相似,形成呼应,使论证更加有力,文章更加严谨。
2.课堂训练:用对比比、排或反问手法论证“合适的位置”的观点。
参考示例:
屈原怀抱一腔报国之情,投身汩罗,成为一缕英魂,我们能说这是悲哀的吗?也正是屈原这样,才使他的赤诚留传人间,使他得到解脱。
陶渊明采菊东蓠下,过着隐士般闲适的生活,我们能说这是悲哀的吗?也正是归隐田园,才使他的清白永存人间,不与官僚同流合污。
魏征辅佐李世民,做一位忠诚的臣子,我们能因为他是前朝臣子而认为他不义吗?也正是继续进谏,才使他千古扬名,才成就“贞观之治”。
合适的位置能使你的生命升华,合适的位置能使你干出一番伟业。
——《寻找合适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韩愈文章,人们称作“奇”,说他的散文奇特而不平凡。
我们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确实见识了韩愈这篇议论性散文的不平凡之处,既懂得了待人待己之道,又学习了他文章结构严谨、气势磅礴的特点,对我们今后的写作很有帮助。
五、作业
1.写一篇材料议论文,尝试使用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语言气势。
2.比较阅读:阅读《师说》《进学解》,体会韩愈论说文结构严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