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
徐斌对无痕教育的解读师范生必看
我的教学研究
1 完整的教材研究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 ◇苏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3
我的教学研究
2 规范的课题研究
◇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研究
24
我的教学研究
3 精细的调查研究
◇表内乘除法错误分布调查 ◇小学生基本口算能力调查 ◇学前儿童加减法口算调查
——卢克谦
3
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
“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 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 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
4
无痕教育的教育心理学内涵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 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淡墨无 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
25
我的教学研究
4 深入的专题研究
◇计算教学的基本矛盾与对策 ◇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与要点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策略
26
追寻无痕教育……
无痕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 一种智慧的教育。
无痕教育,无声无息,无缝无形; 无痕教育,有情有理,有法有度。
无痕,是一种教育的自然和谐。
27
“进”“退”之间体现的是一种 行云流水般的从容节奏和水乳交融 般的无痕境界。
16
“进”与“退”的智慧
生活现实 善于“退”—— 已有旧知
思维起点
认知结构 敢于“进”—— 数学本质
思维深处
17
4 春风化雨中提升
——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理想课堂三境界 我的教育哲学 我的教学研究
18
理想课堂三境界
精雕细琢 完美无缺 多层并进 活动交流 真实有效 互动生成
教育的理念──无痕教育
教育的理念──无痕教育滨海港经济区第二中心小学于豪在这次的学习中,我首次的听到了徐斌老师提到的“无痕教育”,在谈论中徐老师提出来几个简短的切身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无一不体现出无痕教育的优越性。
为此我特意买了一本书——《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是徐光通过总结12年的教子经验和亲身感受,从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儿童、共同成长四个方面阐述了她的家庭教育观:要有儿童的心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要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
在她先进的教育观念、有效的教育方法下,她发掘了儿子的才华、天赋、闪光点,有效地激励儿子取得了进步!让孩子在适度的爱中健康成长!为家庭教育做出了贡献!我为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襟,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妙不可言的教育手段而折服!她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诠释的那么具体生动!写作的最佳技巧应该是无技巧。
那么,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种“不露痕迹”的无声教育——无痕教育,应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
一、做孩子的朋友,感悟童心“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因此必须注重两点:(1)民主、平等尽管老师有教育学生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学生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学生也呼吁民主平等。
(2)谈话、倾听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教育无痕》读后感
《教育无痕》读后感最近,我把徐光女士的《教育无痕》读完,我对“教育”有了一分更深入的认识。
这是一本非教育人士书写的教育类著作,给了我以很大的启发。
我相信,教育是建基于人类本能活动之上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样说不仅不会破坏“教育”的神圣,而且恰恰言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无痕”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再超越的化人润物的无形大象。
徐光以“教育无痕”四字为书名,显然不是说自己施予儿子箫桐的家庭教育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而是意欲追求这一境界。
联想到现在的孩子在制度化的教育框束中的战战兢兢惟惟诺诺诚惶诚恐,大言无声的无痕教育多么让孩子们翘首以盼。
我相信,教育是一种生活,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因此,教育的丰富性只有靠生活才能展得开说得明。
离开生活的教育是驯养,除了造就不会生活的木偶外不会有其他收获;离开生活说教育,除了教条以外不会有更多其他内容。
《教育无痕》是在寻常生活片断中呈现的教育智慧,是以生活来诠释教育,只有这样,教育知识才具有人性,才具备灵性,才拥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我相信,教育是沟通的函数,而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因此,教育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驯化,教育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
有了充分的沟通,才会有教育的创造、教育的快乐、教育的享受与富足,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
从《教育无痕》中描述的母子间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我们会充分理解徐光施予萧桐身上的教育何以成功。
我相信,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社会标准件”的,教育是张扬个性、培育个性、保护个性的方法而不是抑制个性、抹杀个性、消解个性的手段。
正如《教育无痕》所昭示的,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
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
我相信,溶融于生活中的无痕教育之若拙大巧将在生命历程中刻下深深的印痕,对教育者如此,对受教育者也如此。
对“无痕教育”的理解与尝试
对“无痕教育”的理解与尝试“无痕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教育者的接触、交流、体验,与教育者的意志产生共鸣,在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不留痕迹地接受了教育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
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以说服教育为主,对于一些犯“规”的学生采取谈话,讲道理,并少有呵斥、打骂的过激方法。
而这些教育方法的采用,对于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这些失败教育的阴影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往往就成了他们形成逆反心理的起点。
相反老师的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关爱的问询,或是一次关心的爱抚都能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聪明的小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了一张账单:“汤姆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个听话的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
合计20美元。
”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那张纸条后,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又放回了原处。
醒来的汤姆看到这样的一张账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
合计0美元”。
这张账单被汤姆永远珍藏着,它记录了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
读解完了这则故事,我被这位母亲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所打动,这种无声的教育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责,甚至讽刺挖苦等手段要高明得多,有效得多。
试想这位妈妈当时若将小汤姆拽到面前,一面擦拭自己额头的汗水一面斥责“你看妈妈为你这么辛苦,你才做了这点小事反倒向妈妈要钱,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事向谁要钱?”这时的汤姆虽然嘴上不敢再讨钱,但心里一定在嘀咕:那些事本来就是你该做的,我为你做事就该付钱嘛!可见后者的教育作用几乎是零,或许更坚定小汤姆的负面心理。
上面这位聪明妈妈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
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方式我们把它称做“无痕教育”。
“无痕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无痕”,这种无痕教育是在悄无声息的情境中自然完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精彩“有迹”]鸟归沙有迹帆过水无痕
[教育“无痕”精彩“有迹”]鸟归沙有迹帆过水无痕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卢克谦语)。
无痕教育的提出,虽德育领域,但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足以指导一切学科的教学行为。
小学数学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它揭示的是现实世界中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等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的呈现上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为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提供了充分可能。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斯托利亚尔语)。
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儿童思维的发展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数学思维是一种隐性活动,且各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彼此相连、融会贯通和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一种无痕的状态。
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规律和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特性,通过教师的智慧,把作为科学的数学转化为作为学科的数学,把作为文本的数学转化为作为过程的数学,从而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引导学生在无痕中学习数学和发展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智体验。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无痕的境界呢?本文试以“数与代数”领域第一、二学段的教学实践为例略作分析。
一、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是无痕教育追寻的基本境界。
实施无痕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因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每册教科书、每个教学单元、每一个课时、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瞻前顾后,迁移渗透,把握所教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以及将来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为学生选准合适的认知起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新知的学习。
案例一:《认识乘法》的新知引入片段。
师:今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大家开心吗?生:开心!师:在这块场地上你发现有几种动物?生:有两种动物,是鸡和兔。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希望。
而如何进行教育,以及如何使得教育更加有效,一直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这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方式。
润物无声的教育润物无声,意味着潜移默化。
很多教育学家指出,仅仅对学生灌输知识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而一个更好的方式,则是让学生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地与知识互动、融合,形成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在“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引导者和协助者。
教师需要擅长与学生交流,甚至是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建立起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的关系。
同时,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整体性。
教师和学生不再是相对立的角色,而是一体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交流和共同创新是平等和自由的。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但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教育无痕的效果教育无痕,意味着教育的影响无法对学生造成伤害。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经常会因为受到过度的压力而变得焦虑、紧张。
在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中,由于教师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
教育无痕也意味着,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不强求学生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各显所长。
这样的教育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实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路径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模式。
要想实现这样一种教育方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可以说,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多地关注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此外,我们也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教育的发展。
结论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整体素质。
读《教育无痕》有感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读《教育无痕》有感-幼儿园教师读后感看这本书纯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只随意的一翻,却已爱不释手了。
虽然这并不是一本很深奥的书,但却让我对一些教育的理念通过例子变得更容易理解与操作了。
下面我结合书中的几点谈谈我的感想。
1、一次责骂造成的不良影响要11次表扬才能抵消::(美)爱因斯坦孩子他自己并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需要我们的引导与教育。
但我们应该运用哪条准绳来进行教育呢?给了孩子自由、宽广的成长空间,但稍一放松,孩子就没了起码的自我约束;而管得太严,又常常会发现孩子缩手缩脚、缺乏自信。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呢?不如让我们先问一问作者写下的这几个问题吧:"我们是否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年龄特点?我们是否过于追求完美?我们是否觉得获得大人们所期望的成绩是理所当然(),而所犯过失却不可宽恕?我们是否过分吝啬褒奖的语言,而苛责之词铺天盖地?"如果你的答案大多是肯定的,那么我想你应该自我反思一下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卷标理论",意思是说:"若一个孩子被大人认为他是坏孩子,他不服,不过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干脆坏给你看!"的确,我在现实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得到你的批评时从一开始的不安、反驳到后来的默认、接受。
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个孩子脸皮太厚,无药可救了。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正是我们的批评让孩子越来越自卑,并在内心渐渐地习惯了自己是坏孩子的称谓。
如果我们能用称赞孩子的进步代替批评孩子的退步,也许这个孩子会有更大的进步。
有时也许真的很生气,但我们一定要忍耐,想一想这个孩子的好坏都决定在我们的手里,这样我们也许就不会那么草率,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怒意了。
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光荣的使命。
2、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美)杜威人总是有弱点的。
班主任案例: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
班主任案例: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
案例描述:
某班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决定采取一系列方式来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1. 个性化辅导:班主任会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开展相应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班主任可以更好地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2. 探索式学习:班主任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和材料,让学
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班主任会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
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
3. 协同学习:班主任鼓励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组织小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在团队
中合作、分享和交流。
班主任会提供一个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责任意识。
4. 个人成长指导:班主任注重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关
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修养。
班主任会与学生进行私下交流,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 家校沟通: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家庭背景,
并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
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定期家长会和个别
访谈,及时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通过以上方式,班主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案例中的智慧育人实践,加强了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互
动和合作,让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关怀,实现了“教育无痕”的目标。
也谈教育无痕
纪8 0年代提 出来 。教育无 痕 中的
“ 痕 ”可理 解 为 “ 痕迹” “ 轨迹 ” “ 伤 痕”等 意思 ,教 育无痕 大致有
古人所谓 “ 信其 师 。 听其道” “ 教学相 长” 说 的就是这层意思 。 教育的本质
是教育者 向受教育者施 以正确的感 性和理性 的引导 ,这种引导不加任 何外在 的强迫 、 束缚 , 而应是和风细 雨润万物 的无痕教育 。教育无痕是
相应 下 降 。学 校 教育 不 能 “ 流 水 线”式的标准化生产 .学校教育不
一
我们 怎样 实施教 育无 痕?
是 淡化 教 育 目标 。对 教 育 组
织者来说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应 该有 明确 的教育 目的或 目标 ,这样
才能保障教育 活动过程不会变形变
在参与 中感知过程 ,在参与 中了解 特点 ,在参 与中认识本质 ,在参与 中与人 交流 。在参 与 中与人 合作 , 在参与 中纠正原有 的认知 ,在参与
也 谈 教 育 无 痕
文/ 黄润 田 ( 佛 山市)
教育无 痕作为 一种 教育理论 , 最早由上海 特级教 师冯恩洪在 上世
者对受教育者 的驯服 :教育是建 立 在相互理解和人情信任基础上的交 流. 教 育是平等基础上 的相互影响 。
思想 负担 ,束缚 了自己的思维 ,不 利 于全 身心投入 。例如 .学校要组 织 学生进行一次春游并进 行野炊活 动 .目的是使学生体验大 自然万 物 生 长 的景 象 ,培 养学 生亲 近 大 自 然 、热爱大 自然 、感悟大 自然 的习
是没有教育意图 ,而是不让学生直
接感受到教育意图 ,学生从老 师隐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3篇)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3篇)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3篇)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1一、做孩子的朋友,感悟童心“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我和女儿的关系我注重两点:(1)民主、平等尽管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记得女儿以前做错事的时候经常就嘀咕:妈妈,孩子做错事会被大人批评,你们大人做错事呢?孩子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也呼吁民主平等。
徐光曾经为了穿什么衣服跟儿子闹别扭,我就是深有体会的。
我女儿虽然才六岁,可是很有个性,她对于穿什么样的衣服,扎什么样的发型,都是有要求的。
如果今天没有按她的愿意去做,那么她今天无论做什么事都捣乱,故意使坏,真的让你忍无可忍,可是相反,你今天如果按照她的要求给她穿着打扮,那么她的心情会很愉快,干什么事情都很开心,认真!于是后来她主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让她去穿。
所以稍微有点过分的时候和她好好说,她也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她感觉到我不是站在她的对立面,平时还是很支持她的。
而如果一开始对她的做法就控制和干涉,她会认为她的想法总是被大人们忽视,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重视,她可能会变得越发倔强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沟通。
(2)谈话、倾听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无痕教育
1.什么是教育无痕?请大家听个故事,想想什么叫教育无痕?母子看海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问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该怎么回答他。
又是一次考试。
这一次孩子考了十七名。
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
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
母亲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母校请他给同学们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
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他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的起飞,他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他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
”这个报告是很多母亲流下了泪,其中也包括他的母亲。
1.1不留痕迹这种教育艺术就是教育无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
这里的“痕”作“痕迹”理解。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
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基本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是没有教育意图,而是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意图。
孩子从家长隐蔽了意图的教育中受到启发、感染,达到了教育目的,实现了教育意图。
1.2教无定法教育无痕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如果我们把“痕”理解为一种样式、模式,“无痕”,就可以理解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给予还是开启,无论是教育家们总结的何种教育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最终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教育目的。
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摘要:“教育无痕”是当前教育界盛行的教育理念,她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极高的教育境界:没有夸夸其谈,正襟危坐,训斥责备;有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心灵的融合,智慧的碰撞,生命的对话。
教育无痕是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真正的教育艺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她让被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切身体验、自觉自悟。
笔者从换位、表扬、宽容等一些教育方法和技巧讲述了三个成功的无痕教育的案例。
关键字:教育无痕换位表扬宽容“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
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
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广阔的心灵世界里耕耘,其责任是重大的,其劳动是神圣的!”这是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在他的文章《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里的一段话。
确实,作为负责组织、管理班级的主任教师,作为学校中主要承担道德教育责任的核心教师,班主任的确担负着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即“育人”的神圣使命。
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尽善尽美地完成这一使命,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成熟,充分发掘自己的教育智慧,改进和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教育无痕”是当前教育界盛行的教育理念,她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极高的教育境界:没有夸夸其谈,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有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心灵与心灵的融合,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教育无痕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真正的教育艺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她让被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切身体验、自觉自悟。
然而,教育无痕尽管是教育活动的极高境界,但也并非遥不可及。
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牢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多换位、多表扬、多宽容等一些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无痕的教育便随处可见。
下面便是笔者亲历的三个成功的无痕教育的案例。
一、沟通心灵,换位思考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综合二(4)班的印象尤为深刻。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笔记之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每一位妈妈都有自己的教育心得与方式。
就像一位伟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其他都是教育的辅助工具。
成为奶爸已经快四年了,可是对于教育孩子,一点都没有看透。
最近粗读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收获颇丰。
她不是单纯的教育理念的书,而是用事情抽丝剥茧讲述教育理念。
而且整体行为轻松简单,而且具有体系化。
不似当下很多教育学者给出生硬的教育概念。
本书运用一章一章的形式来写,每一章内容也不同。
整体起来贯穿了整个孩童时代。
虽然属于粗读,但是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不需要学富五车,只要让心态回归自然,回归常识就可以了。
教育不是技巧化的产品,而是一种本能。
我是一个想法很简单的人,同样对于教育也崇尚简单。
在我潜意识里,仍然觉得越单纯越快乐。
我想把这种想法灌输给我的孩子。
给他起名“子谦”,就是想让他对待人或者事,恭谦忍让,秉着“吃亏是福”的原则行事。
对待教育我喜欢尹建莉化繁为简,化杂为单,使生活变得单纯而美好。
在现实社会里,大人们有时被复杂的生存空间、人际环境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产生一种逃离的妄想。
可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却不是。
读这本书我是一边读一边在反省,在反思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是叹息与自责——曾经那么多错误的做法,都累加在孩子那幼小而稚嫩的心灵上。
每次听到谦谦说,有时候我喜欢爸爸,有时候不喜欢爸爸。
因为爸爸有时候打我。
弱小的声音在心里产生的震荡。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传统式的父亲。
脑袋里教育方式的印象是停留在父亲教育我上——棍棒出孝子。
书上说,儿童六岁之前属于对外接触的敏感期。
所有对外界的接触都会在记在脑海里,成为最深的印象。
在教育谦谦的问题上,我总是步入复杂的误局中,孩子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时光不能倒流,很庆幸我现在有所警醒,我正在试图改变。
此书让我对“教育”这个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要想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并不是靠威严就能将他征服的,更多的还是“尊重”。
在我读到的前几章里,让我明白家庭教育的精髓在于——爱。
让教育无痕
让教育无痕教育无痕是一种追求轻松自由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孩子自主、独立、探索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闻名。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们可以不受束缚地去发掘自己的才智和潜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无痕是现代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本论文将谈一下什么是教育无痕以及它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教育无痕?教育无痕是一种以尊重儿童为本,以儿童为主体,最终使儿童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旨在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内在能力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成为自然而然的学习者。
教育无痕并不是简单的事无巨细地让孩子自由学习,而是通过敏感照顾、关注和引导,为孩子的稳定成长和自我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教师应该重视孩子的思维、情感和意愿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表面知识。
教育无痕可以有多样的实践方式,因为它更关注激发孩子的成长力,而不是让孩子去接受不切实际、不符合他们能力的事情。
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教育原则和精神档案,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儿童在他们的天性和情感之路上通往成功。
教育无痕要求教师和家长尽可能地去了解和满足儿童的心理,间接赋予他们属于自己的成长经验。
二、教育无痕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无痕为儿童提供了自由、无拘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思想和知识得到自由地发展。
孩子们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不会受到形式上的限制,也不会受到外界的观注和干预,让他们更加地自由和愉快地生活。
以下是教育无痕的意义和价值:1.体验自由与自我教育无痕重视孩子的自主性,鼓励孩子在安全环境下自由地探索。
孩子们在这种无拘束的环境下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自己的世界。
这种自我认识和体验,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一环。
2.乐观面对未来教育无痕让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己的成长方向,培养自我发掘、自我解决问题和自我适应能力,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的问题和挑战。
3.建立自信心孩子们在自由地探索和发现中可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也有人呼唤绿色。
在这里,我要说:教育这方圣洁的领域,同样需要生命的绿色。
绿色是生命的色彩,绿色象征着生机、繁茂、希望和永恒。
我们呼唤绿色的教育,人们渴望绿色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给我们以希望,给我们以畅想,给我们以无限顽强的生命力和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
教育领域怎样才能覆盖浓浓的绿色呢?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下了一张帐单:汤姆给妈妈到超级市场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子,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
合计:20美元。
汤姆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大觉去了。
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这张纸条后,只是宽容地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上几行字,放回了汤姆的枕边。
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一张帐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男孩,汤姆应付0美元。
合计:0美元。
这张纸条,至今仍被汤姆珍藏着,它记录了一个男孩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
读了上面的故事,心情久久难平。
我被这位母亲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
我反复琢磨,反复体味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怀,我以为她才是真正懂教育的,其教育方法妙不可言。
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错、讽刺甚至挖苦等高明的多。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
我暂且把这种“不露痕迹”的无声教育称为——无痕的教育。
于是,我不得不问:作为育人的学校,作为育人的老师,面对有过错的学生,面对犯了错甚至自己还不知错在何处的孩子,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呢?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纪律严明,学习进步,课上有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课下活泼而又守纪。
可事实上总会时不时遇到违纪、违规现象。
面对有过错的学生,有的教师讽刺、挖苦、嘲笑,有的甚至用体罚、变相体罚等方式来教育学生,有的虽方式委婉,但大多数直面学生的错误。
班主任案例: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
班主任案例: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教育无痕”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不露痕迹的教育方式,老师需要这种智慧,班主任尤为需要这种智慧。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班主任经常公开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惟恐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孰不知画蛇添足的说教不只降低了学生浓重的兴趣及期望值,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因此,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案例概述一次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的作文课上,全班大局部同学都把倾诉的对象放在了老师和父母身上,其中有一个小男孩的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学习好的同学,我想对你们说……》这一文题就与众不同,其间表达了他也想向优秀生那样出色,但他们的一些行为,却也让他不满,例如都不爱值日、常欺负人等。
小作者叫xxx,是班内一名学习中等的学生,平时言语不多,可这次的作文却写了500多字。
二、考虑及处理读罢他的文章,我没有及时写下评语,仔细地审视了他在作文中所提出的关于“学习好的学生的问题”。
下午放学值日时间,我装作匆匆忙忙去教室拿东西,进屋的短短几秒钟,我偷偷地环顾了教室一周,确如xxx所写的那样,正在值日的是几个平时学习上不太突出的甚至较差一些的孩子,而另外几个所谓的学习优秀的学生正在闲聊、看书,我什么也没说,快速走出了班级……当天晚上思索着事件的前后,我们是小额班级,人数少导致学生两极分化问题较突出,优秀学生表现的时机相对较多,长期以来他们心里就产生了优越感,这确实是个问题。
第二天的晨会上,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了新的值日工作分组方法,那就是抽签法,这一提议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当然谁也想不到我在其中动了手脚!抽签结果很快出来了,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分到了一组,他们欢呼着,觉得自己是高层次组合呢!两个组还分别起了个名字,“必胜组”和“加油组”,接下来的一星期内先由“必胜组”做值日,他们在一周的检查中共扣了5分。
一周过去了,我只是静静地观战。
第二周时,我悄悄地给“加油组”开了个小会,鼓励他们在劳动上胜过第一组,并教给了他们秘方:分工负责,团结协作!果然在这一周中我们班的卫生检查获得了总分值的好成绩。
谈谈思品教学中的“无痕教育”
谈谈思品教学中的“无痕教育”一位外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你让学生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这个教育可能会是失败的。
”一位中国的教育家也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无痕教育”作为一种德育理论,最早是由上海著名特级老师冯思洪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是最有效的教育,它不是简单说教,也不是批评责备,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
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教育”的境界,让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在教学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教育”。
1 在言传身教中感受“无痕教育”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也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思想品德老师更应该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以身示教。
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一举手,一投足,轻轻的一句鼓励、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等都会给学生产生极大影响。
比如,我们偶而弯腰拣起地面上的碎纸或掉在地上的粉笔,或者拿起拖把把学生没扫干净的地方再拖一下等等,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其实也是我们不露痕迹的“无痕教育”。
学生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里,进而体现在行动中,比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爱护环境的说教更有力。
我们老师常常给学生印发一些复习资料,很多的学生不懂得整理和保存,上课要用的时候,要么直接丢了,要么在一堆书籍中乱翻乱找,不但耽误时间而且影响自己学习的情绪。
我常常提醒学生,让他们按顺序整理好,但见效不大。
有一次,我表扬了那些把资料整理得很好的同学,同时用订书机亲自给没整理好的学生整理,见此情景,那些没整理好的学生不好意思了,也立马自己整理起来,有了好的开头,后边丢失资料的现象就很少了。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词语,该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一句话,意思是通过温润的言行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润物无声的意思是指培养和教育他人应该像水浸润万物一样,温和、柔软并且不引起不必要的争斗和伤害。
就像清晨的露水能够滋润植物一样,我们也应该用温和、关怀和理解的方式去教育他人,帮助他们成长。
不需要大声喧哗或强制指挥,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来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潜力。
育人无痕的意思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追求回报或者认可,只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献。
人的一生中,对他人的帮助和影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他自己所能获得的东西。
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该能够默默地为学生付出,而不在乎个人获得的利益或者感受到的荣誉。
他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句话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
儒家注重“温故而知新”,强调道德修养和知识的积累。
他们认为通过优秀的教育,人们可以获得自律和担当的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灌输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
他们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发扬“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精神。
尊重和关爱他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修养,并且通过自己的榜样影响和帮助他人成长。
这种无私的奉献和温和的言行,将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也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内涵和修养,通过温和的交流和关怀,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追求无痕教育就是一首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教育要追求无痕。
无为管理,幸福教室,雷夫第56号教室,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教育无痕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的信念。
本文就教育实践中的案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困惑。
一、教育无痕需要以身作则。
教育要无痕,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带头作用。
以前,无论如何强调大家要保持教室的清洁,有赏有罚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发现只要老师不提醒,有个别孩子还是无法做到自觉保持教室卫生。
后来,我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同事的班上永远都是那么干净。
我很佩服她并留心观察,发现她无论什么时候看到纸屑总是主动的弯腰捡起,还经常拿着扫把扫地。
之后,我也照着做,还利用班会读了一篇台湾高震东老师的关于“道德·教育·爱国”的演讲。
听了他的演讲后学生受到深深的震动,从那之后,孩子们都会主动拾起地上的纸,并主动维护好班级的卫生。
看到有个别同学不小心把垃圾掉地上,同学们都会带开玩笑提醒:要做有素质的人哦!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当老师俯身拾起地上的脏纸片或者饮料盒的时候,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这里不需要太多关于责任、关于卫生的言语,他们会觉得老师都不怕脏,能手拾垃圾,为什么我做不到。
二、教育无痕需要启发和鼓励而不是直接的批评。
教育无痕就是尽可能的做到能不批评就不批评而是让其自省。
班上一个女生早读课总是迟到,之前也有批评她,还提醒她按照班级规定如果迟到超过六次,本学期综合素质评定其中一项就要评为差。
她毫不在乎的说:我初中就是经常迟到,改不了了。
我听了没有再对她批评和说教,因为自己之前的做法并没有起作用。
她再迟到我也没说什么,只是有一个星期她居然五天都没有迟到,我找到她,对她说:孩子,你挺不容易的,居然一个星期都没有迟到,要是你下周一再坚持一天,下周的“每周之星”就是你了。
她听了很开心,周一果真没迟到,我在办公室那张“每周之星”汇总表上写上她的名字并征求她意见:是写进步之星呢还是意志坚定之星。
她说:还是进步之星吧。
从此,她几乎没有迟到,少有的几次迟到都会很不好意思的向我说明原因并满怀愧疚的说:班上的分又要被扣了。
看,教育就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育需要不留痕迹,需要等待,等待恰当的时机,等待孩子的成长。
因此,对一个犯小错误的高中生,要让他不失自尊而心灵又有所触动就要多启发和鼓励,等待他自省。
还有一次,因下雨,周会改在教室拉线广播。
这次周会安排了一位高二的学姐介绍学习方法。
孩子们听了演讲后都热烈的鼓掌,除了一个孩子面无表情。
我宁可相信今天他另有原因也不愿相信是他的没礼貌。
但,后来的几次观察我发现他的表现基本一样。
他是一个乖孩子,我想他肯定是不知道这样做不好,直接提醒他,怕他不好意思。
于是等到又一次全体学生听报告后,我赶紧表扬大家非常有礼貌,能在报告结束的时候给予热烈的鼓掌,这是对做报告者的尊重也是自身高素质的体现。
后来,这个男孩遇到类似的情境都会自发的鼓掌。
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经常会以权威自居;我们常常激动之下忘了启发和激励;我们习惯于说教训斥,娴熟于直接灌输告诉;我们常常忘了表扬他们的优点,忘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其实只要不留痕迹的变批评为表扬,效果也许更深刻和久远。
三、教育无痕需要含蓄。
有一个很流行的故事,说芬兰有个叫彼得的孩子,10岁那年,有一天,他给母亲写了这样一份账单:“母亲欠他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好孩,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在餐桌上看到了这份账单,无声无语地在旁边放了60芬尼。
但正当彼得为自己的小聪明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又发现了母亲留下的一份账单,上写着:“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彼得看完这份账单,羞愧不已。
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把发烫的小脸深藏在母亲怀里,一句话没有说,只是小心翼翼地将60芬尼塞进了母亲的围裙口袋里。
读完这个故事,除了感动还有钦佩,钦佩孩子母亲的教育智慧。
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样需要教育智慧,含蓄就是一种智慧。
教育学生不一定要定时间定地点。
也许是学生考了个好成绩,或者自制的小书签拿去参赛得到学校的表扬,或者黑板报设计的很好,我都会高兴地拍了拍他,或者对他竖起大拇指,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学生幸福了好久,也许就是学生自信的开始。
老师充满诚意的赞许的目光,满怀爱意的微笑,都会在孩子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留下也许是一辈子的美好记忆。
这就是含蓄的力量!无声的教育!春雨润物细无声,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无痕。
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智慧的教师应该善教无痕。
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在自然和谐的教育方式中,让孩子茁壮成长。
教育需要无痕,这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
这是一种规律、原则、方法、技巧、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其实,“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适用的。
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样是“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这里的用不着“教”,指的是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没有家长教育的时候,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能通过自我教育调整改善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思想品德修养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最终目的之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种教育艺术就是教育无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
这里的“痕”作“痕迹”理解。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
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基本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是没有教育意图,而是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意图。
孩子从家长隐蔽了意图的教育中受到启发、感染,达到了教育目的,实现了教育意图。
1.2教无定法教育无痕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如果我们把“痕”理解为一种样式、模式,“无痕”,就可以理解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给予还是开启,无论是教育家们总结的何种教育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最终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教育目的。
这就是“教无定法”。
这方面应该无须我举例说明的。
1.3善教无伤教育无痕还可以这样理解:“痕”,指伤痕。
“无痕”,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因为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或不当,给孩子心灵或身体留下创伤。
这就是“善教无伤”。
我们总是把孩子比喻为祖国的花朵。
花朵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娇嫩的,脆弱的。
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任何一点简单、粗暴或不当,都可能使花朵破碎、凋零。
这也是我们强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细心、耐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大家听歌故事:母亲在家长会后的善意谎言2.为什么要提倡无痕的教育?2.1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说过:“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也说道:“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叶老的原话说的是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达到用不着“教”。
怎样才是达到用不着“教”?一是孩子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没有家长的教,孩子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是孩子掌握了学习的要领和方法,家长没有教,孩子也能学会。
其实,“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适用的。
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样是“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这里的用不着“教”,指的是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没有家长教育的时候,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能通过自我教育调整改善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思想品德修养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最终目的之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去年春创作的一幅《教育与人才关系房型结构图》基本能说明这个问题。
2.2成功和谐的教育需要隐蔽其意图有位叫徐光的母亲,总结自己育子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了一本书:《教育无痕》。
而实际上我们许多家长往往摆出一副“我是在教育你”的面孔和姿态,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失败的教育。
家长越是千方百计“教育”孩子,孩子就越是不买帐。
这种现象在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中更是屡见不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这话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2.3无痕回归教育的本真我们提倡无痕的教育,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留痕迹,不刻意追求固定的模式,不因为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或不当,给孩子心灵或身体留下创伤,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提高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掌握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本领。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需要无痕。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这样理解教育的内涵,也许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教育需要无痕,这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
这更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我们不能人为地去创造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这个规律,坚持这项原则,使用这种方法,掌握这种技巧,领悟这种艺术,增长这种智慧。
3.家长怎样才能做到善教无痕呢?无痕的教育没有口若悬河,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没有伤心与眼泪,只有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
3.1教育无痕需要大智若愚、大言稀声那个让坏脾气的儿子钉钉子的故事便是。
这种温和的惩罚比斥责更起作用,更有意义。
孩子不失自尊而心灵又有所触动。
3.2教育无痕需要以身示教葛健豪50多岁还和子女一道去法国勤工俭学。
这是无声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也是最人文的教育。
3.3教育无痕需要简单含蓄。
孩子拿着奖状兴冲冲地跑来,家长高兴地拍了拍他,或者拥抱他,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孩子幸福了好久,记住了一辈子。
家长由衷地爱抚,充满爱意的目光,意味深长的一笑,都会在孩子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