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初一全套教学案

合集下载

新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初一全套教学案

新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初一全套教学案

1.1生活 数学主要内容: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1)结合课本P4—P6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 (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 例题分析: 例1、(1)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 (2)学生的学号也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070124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例2、说出下列图案的含义(1)奥林匹克五环旗(2)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巩固练习:1、文字游戏: 思而行⨯ 全其美= 亲不认.2、2005年9月10日是星期六,那么2006年元旦是星期 .3、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0±kg 、)2.025(±kg 、)3.025(±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4、把编号为1,2,3,4,…的若干盆花按图所示摆放,花盆 中的花按红、黄、蓝、紫的颜色依次循环排列,则第8行 从左边数第6盆花的颜色为 色。

5、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6、光明中学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1.2活动思考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活动二: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活动三:观察月历(1)月历中右上角2⨯2方框中的四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一个这样的方框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吗?(2)月历中中间3⨯3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2、例题分析:例1.观察下列已有式子的特点,在内填入恰当的数:1+2+1=1+2+3+2+1=1+2+3+4+3+2+1=1+2+3+4+5+4+3+2+1=1+2+3+…+2006+2007+2006+…+3+2+1=例2、将一些数排列成下表:试探索:(2)81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3)100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巩固练习:1、在上填上适当的数:(1)2,4,6,,10,…(2)1,12,123,1234,,123456,…(3)1,3,6,,15,21,…(4)1,1,2,3,5,,13,21,…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连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连续对折四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连续对折五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4、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2)按照图中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5、把1~8这8个数填在下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的五个数之和都为21.2.1 比0小的数(1)一、学习目标1、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数学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此外,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尝试列举生活中的数学的例子,并能应用个案(编学号)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表达的工具。

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广阔的田野,繁华的都市,到处都有我们常见的图形和数字,生活中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生活更为我们数学增添了无限的素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

(简单介绍华罗庚生平,章头图中有关基因图、宇宙速度的知识。

)(5分钟)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字的无穷魅力,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图形。

活动三:生活与数学思考感悟通过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使学生能觉得: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地服务生活等。

作业:学校打算把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形状的生物园来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细软的铜丝或16根火柴棒围出一个长方形。

计算该长方形的面积看谁围成的长方形面积较大。

)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先从生活中常用的数字,再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最后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为重要的是:突出图形和数字已成为人们交流的基本工具。

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数据(如人的体温、血压、身高、体重、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丰富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也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自身的探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认识到数据的作用。

3、由于本节课教学活动较多,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活动的秩序。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83页精品】 .docx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83页精品】 .docx

目录第一讲生活数学第二讲活动思考第三讲比0小的数第四讲数轴第五讲绝对值与相反数(1)第六讲绝对值与相反数(2)第七讲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第八讲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第九讲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第十讲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第十一讲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第十二讲有理数的乘方第十三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十四讲用字母表示数第十五讲代数式第十六讲前阶段综合复习与测验第一讲.生活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学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重点:1、充分利用数学的内在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能够读取一些图形、表格中的信息难点:运用数学知识,对图形、表格中所提供信息,作出的判断的准确性合作探究(1)新知识探究课本提供了生活中两类情境:数字与生活、图形与生活。

提问1、数字与生活①汽车票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②从身份证号码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与数字有关的信息?你知道身份证上的号码的所代表的含义吗?(如32010619750818987,其中32、01、06是所属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市区)的编码,1975、08、18是出生的年、月、日,987是顺序码,1是校验码)③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与数字有关的信息?如汽车牌照、学生的学籍号、邮政编码、手机号码、条形码2、图形与生活①广阔的田野,繁华的城市到处都有我们常见的图形,观察高速公路服务区、雄伟的城市建筑群照片,寻找其中的数学图形(如长方形、圆、扇形、梯形、长方体、锥体以及图形中具有的平行、垂直等关系)。

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群中,小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路面铺设,几乎处处都有美丽的对称性装饰。

图形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

③欣赏奥林匹克五环旗,在长方形的旗帜上有五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环,环环相扣,你知道它象征着什么吗?(五大洲的团结,体现“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④大家再来找一找教室和同学们的学习用品中有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吗?(2)例题分析1、下表为东陇海线旅客列车时刻表:假期内,家在连云港的小东和爸爸想去北京旅游,请你根据上述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应该在哪一个站点买票( )A.连云港 B.新沂 C.徐州 D.以上都不对(2)他们应该买哪一车次的票( )A.直快1444 B.直快1443 C.双优1503 D.双优1504(3)上车后,火车应该何时发车( )A.18:30B.18:35C.19:30D.19:33(4)他们应该乘坐哪一车次的火车返回连云港( )A.直快1444B. 直快1443C. 双优1503D.双优1504 (5)从连云港去北京,他们在火车上的时间大约为( )小时 A.12 B.13 C.14 D.15(6)在他们去北京的途中,因有事想在徐州下车,则他们应该何时做好下车准备( ) A .19:33 B.21:00 C.21:15 D.21:302、观察下列图形: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9个图形中共有 个 ★(3)交流展示1、翻到书的背面,查看定价、出版日期、出版册数、字数、书的大小。

2江苏科技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 正数与负数

2江苏科技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 正数与负数

2.1 正数与负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2)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了解整数和分数的分类.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和集合思想,并通过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重点:(1)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2)用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你能用小学学过的数表示下列各数吗?处理方式: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发现出现了新的需要表示的数,从而引入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继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问题2:同学们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处理方式: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发言,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适当点评.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一】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教师总结:像8848.43,100,357,78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154,-38.87,-117.3, -0.102%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读作“正”,如“+23”读作“正三分之二”,正号通常省略不写;“-”读作“负”,如“-117.3”读作“负一百一十七点三”. 注意:(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不能简单地认为带“+”的数就是正数,带“-”的数就是负数,如之后要学到的+(-3)不是正数,-(-5)不是负数.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7,-9,13,-4.5,998,9-10,0.解:+7,13,998是正数;-9,-4.5,9-10是负数.处理方式: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依据是所有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探究二】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问题1: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1题加1分,答错1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两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成下表:处理方式: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组内成员畅所欲言,最后总结答案,公开展示,各个小组互相对比,教师给予评价.问题2:生活中你见过带“-”的数吗?与同伴进行交流.例1 (1)如果向北走8 km记作+8 km,那么向南走5 km记作什么?(2)如果粮库运进粮食3t记作+3t,那么-4t表示什么?解:(1)向南走5 km记作-5 km.(2)-4t表示运出粮食4t.处理方式: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然后分组交流,学生自己互相纠错,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点评.【探究3】整数和分数教师总结: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正整数、负整数、零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例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99.9,6,13-,0,-101,1+34,-1.25,0.01,+67,-10 %,513,2019,-18.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解:整数集合{6,0,-101,+67,2009,-18,…};分数集合{-99.9,13-,1+34,-1.25,0.01,-10 %,513,…};正数集合{6,1+34,0.01,+67,513,2019,…};负数集合{-99.9,13-,-101,-1.25,-10%,-18,…}.处理方式: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然后分组交流,学生自己互相纠错,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点评.【当堂反馈】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1215,7.25,,0,,0.32,452+--+-.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2.填空:(1)如果买入200 kg大米记为+200 kg,那么卖出120 kg大米可记作;(2)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40元表示;(3)太平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低于海平面11034 m,它的海拔可表示为.3.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1)从同一港口出发,甲船向东航行142 km,乙船向西航行142 km;(2)从同一车站出发,A车向北行驶50 km,B车向南行驶40 km;【课后小结】用一句话“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小结本节课.(首先小组同学互相小结,然后小组汇报)【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1字母表示数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1字母表示数优秀教学案例
1.能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字母表示数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表达方式,可以用来表示任意数。
2.能够正确地使用字母表示数,包括字母的大小写、字母与数字的乘积表示方法、字母的加减乘除运算等。
3.能够运用字母表示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器的使用、未知数的求解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化意识,具体包括:
在情景创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设学生要为学校举办一场运动会,需要计算参赛人数、比赛场次等信息。在这个情境中,我让学生尝试使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和作用,并能够主动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字母表示数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一个数的三倍?”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并找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首先,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与字母表示数相关的情境,如计算器的使用、未知数的求解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单元一数学的说法与算术式数词与基数、序数词•目标:掌握基数词、序数词和数词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重点: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基数词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数词的用法。

2.介绍序数词的概念,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序数词的应用。

3.综合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运用基数词和序数词。

•拓展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问卷调查,使用基数词和序数词记录人员数量和排名情况。

算术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目标:了解算术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区分算式的各个部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算术式中的运算符、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

•教学步骤:1.介绍算术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个部分的含义。

2.练习:给出一些算术式,要求学生判断其中的运算符、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

3.拓展训练:让学生设计一些算术式,交给其他同学判断其中的运算符、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

•拓展活动:让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其中涉及到算术式的应用场景。

单元二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与表示•目标: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正确读写和比较有理数。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正负概念,能从数轴上读取有理数。

•教学步骤:1.通过举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并解释正负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使用数轴进行有理数的表示和比较,并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3.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理数对战游戏,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有理数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正数加正数、正数加负数等不同情况下的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1.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下的运算法则。

2.练习:给出一些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并核对答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4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4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2)设计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3)通过小组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2.教学步骤: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新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解法;
(3)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拓展,如讨论方程的解的性质、解的个数等;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基本操作。
技能: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所学的解法求解。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以下类型的问题: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
(1)针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所学解法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
-例题:小华的储蓄罐里有5元、10元和20元的纸币,如果他共储蓄了200元,且10元纸币的数量是5元纸币的两倍,20元纸币的数量是5元纸币的一半,求小华各种纸币的数量。
3.提高挑战题:针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整式加减规则,以及解题技巧。
-例题:已知整式A = x^3 - 2x^2 + 3x - 4,整式B = -2x^3 + 3x^2 + x - 6,求A - B的结果,并简化。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思路。
-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以便及时解决。
-家长应协助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重难点突破设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规律,通过互相讲解和举例,加深对整式加减运算规律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通过复习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自然过渡到整式的加减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1.基础巩固题:设计一些覆盖整式加减基础知识的题目,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的识别、同类项的合并等,让学生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对整式加减概念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基本运算规则。
-例题:计算以下整式的结果:3x^2 - 2x + 5 - (x^2 - 3x + 2)。
2.实践应用题:选取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整式加减的知识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整式加减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篇一: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1生活数学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难点: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初步了解数学是研究数量和形状的科学。

.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出示投影)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建筑,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 2.探索新知识1). 结合以上画面以及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2).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3).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4).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课堂练习:p7页试一试4.归纳小结与知识的链接与拓展 1、归纳小结2、知识的链接与拓展a、0.8kgb、0.6kgc、0.5kgd、0.4kg(2).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应是多少分钟?(3).趣味数学猜谜语:(1)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一)(2)2、4、6、8、10(打一成语)(无独有偶)(3)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加法)三.自我检测1、某中学举行校园歌手大赛,7位评委给某选手的评分如下表。

苏科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7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

苏科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7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

苏科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7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2-7 有理数的乘方》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法则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能够运用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于乘法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

3.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2.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的思考。

例如,一个长为3cm的线段,沿着原来的方向拉伸4次,每次拉伸50%,那么最后线段的长度是多少?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法则。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3.操练(15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乘方的法则。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进行解决。

【精品】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精品】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生活 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图形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教学过程:引入:(1)结合课本P6—P7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 (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例题分析: 例1数字与生活(1)展示车票,分析车票中的数字及其作用(2)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 (3)商品的条形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例2、图形与生活 (1)自行车车轮(2)奥林匹克五环旗,2008北京申奥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3)上海世博会会标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3小结: 课堂练习:1.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 2,4,6,8,10(打一成语) 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2.2012年9月1日是星期六,那么2013年元旦是星期 .3.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0±kg 、)2.025(±kg 、)3.025(±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4.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5.光明中学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活动思考》教案学习目标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思考,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收集、选择、处理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学习重点在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难点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习过程活动一: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问题1:你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你的理由.问题2:你得到的正方形是最大的吗?你有其它方法剪成正方形吗?分组动手试一试.问题3:就这一张纸片,你还能剪出其它的图形吗?活动二:按图示的方式,用火柴棒搭成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活动三:观察月历:你是否还能找出满足这一条件的方框?能找多少个?(2)图中的.(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活动四: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不仅体现在环境的变化,学科设计也与小学不同.1.同学们,你比较喜欢哪些学科?你知道班上其他同学比较喜欢哪些学科吗?你怎样去了解?2.你会设计调查表吗?分组试一试.3.怎样调查呢?4.由调查的数据,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正数和负数》教案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2、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教学过程感受相反方向的数量,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课前谈话:“上下”是表示什么的词?再如“胜负”,你能举出哪些意思相反的一组词呢?词汇真丰富,说明你们的语文学得好.今天,是数学课,离不开“数”.1、出示信息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1)妈妈在银行存入1300元,1300元;(2)电梯30米,下降30米;(3)小红向北走30米,向走30米;2、指名读信息,你发现了什么?3、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记录,大家说得也都有道理.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示,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要想让大家都明白,数学家们制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你认为数学家们会怎样表达呢?4、总结正负数(1)这些数很特别,都带上了符号,它们是一种“新数”.-1300、-80等都叫负数;+13 00、+80等都叫正数.你会读吗?请你读给大家听.注意“-”叫负号,“+”叫正号.(2)读给你的同伴听.(3)把你新认识的负数再写两个读一读.下面让我们走进正数和负数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板书课题)借助实际生活情境的直观,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出一组这样的情况来吗?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上车15人和下车8人.公元前221年和公元后2006年.地面以上6层和地面以下2层.种了100棵树,死了5棵树.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知识竞赛中,四(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树上飞来了5只鸟.3、同桌同学一人说信息,一人说正负数.4、出示北京地区天气情况,你发现负数了吗?有正数吗?它怎么没有“+”呢?那么,负数可以把“-”去掉吗?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怎样排列的?你觉得它像哪种测量工具?温度计零上有刻度10,零下也有刻度10,这两个刻度一样吗?为什么?比0℃低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10℃;比0℃高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1℃(“+”号可以省略不写).0的新意义理解.(利用数轴,了解负数、0和正数的大小关系.)《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2.了解无理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2.无理数的意义.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教学过程1.有理数我们学过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实际上,所有整数都可以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的形式.如55=,144=,1--0=.1我们把能写成分数形式mn(m、n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想一想:小学里学过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吗?根据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可以进行如下的分类:⎧⎧⎪⎪⎨⎪⎪⎪⎨⎩⎪⎧⎪⎨⎪⎩⎩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或⎧⎧⎨⎪⎩⎪⎪⎨⎪⎧⎪⎨⎪⎩⎩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引入有理数的定义,并按照定义说明整数、分数是有理数.通过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转化为分数,说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是有理数,为有理数的分类做好铺垫.2.无理数议一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呢?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沿图中红线剪开,重新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面积为2. 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那么a 2=2.a 是有理数吗?事实上,a 不能写成分数形式mn(m 、n 是整数,n ≠0),a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1.414 213 562 373….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小学学过的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141 592 653 589…,π是无理数. 此外,像0.101 001 000 1…、-0.101 001 000 1…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无理数.例题、练习.例1: 将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5,7.3,-9,+22,32,0,-0.5,38+,-30%,25,100 自然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例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括号内:169.36--,,,42,0,-0.33,0.333,1.414 213 56,-2π,3.303 003 000 3,-3.141 592 6.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例2:对下列语句的描述,错误的有①0是自然数. ② 0是整数. ③0是偶数④海拔0米就是没有海拔. ⑤ 0是非负数. ⑥一个数,不是正数就必定是负数. 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整数和负整数构成整数;B .零是整数,但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C .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和零;D .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0,,,,8343532-+--15,0.618,-3.14,-0.002, 34%四、小结初学有理数分类,多数学生会产生混淆,今后要加强训练,使其逐渐提高对数的判断能力.《数轴》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数抽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理解和会找出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教学重点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分数集整数集…… ……有理数集…… 负数集……教学难点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思想与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有何意义?是怎样分类的? 2.小学时是如何利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自然数的? 二.新授课: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自然数,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负数,大家明白负数与正数的联系,那么能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呢?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应用正、负数的例子——温度.在零以上的数字表示零上多少度,零以下表示零下多少度,用一条直线表示即为(如右图):不仅在温度上,在其它很多方面都要用到有理数,这样简单地在一条直线上标上零、正数、负数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习惯上,我们将此直线画成水平位置,并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具体做法如下;画一条直线(通常画成水平位置),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我们称之为原点,用它表示0,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上箭头,而相反方向为负方向,再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如图所示: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3m 和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西3m 和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情境图表示如下:051015-5-10-15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从左到右表示从东到西的方向,在直线上取任一点O表示汽车站牌的位置,规定1个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代表1米长.于是,在点O的右边,与点O距离3个和7.5个单位长度的点B和点C,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左边,与点O距离3个和4. 8个单位长度的点D和点E,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如下图:说明:1、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2、三要素是规定的,可灵活选取原点位置与单位长度,一般正方向的指向是自左向右;3、对同一数轴的单位长度不能变.例: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6,-4,-2,-4.5,1.5,-7,0解:如图所示:《绝对值与相反数》教案教学目标绝对值知识是解决有理数比较大小、距离等知识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我们后面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借助数轴引出对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发现绝对值的性质特征,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绝对值的概念;理解相反数的意义.难点: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绝对值:一.情境引入.问题: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如图,它们的行驶路线相同吗?它们形式的路程的远近(线段OA、OB的长度)相同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两辆车的行驶路线相反,它们行驶的路程相等都是10km.我们把上面这个过程看成一个数轴,那么就有数轴上表示-10喝10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10.数轴上,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形”的描述,那么对于“数”是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绝对值.二.互动新授.问题1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点A表示的数是( ),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点B表示的数是( ),点B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点C表示的数是( ),点C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点D表示的数是( ),点D到原点的距离是( )个长度单位.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点A-22;点B22;点C-0.50.5;点D0.50.5;数学上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如上面的-2的绝对值是2;2的绝对值也是2.还有-0.5喝0.5的绝对值都是0.5.用绝对值符号表示为:|-2|=2,|2|=2,|-0.5|=0.5,|0.5|=0.5.显然|0|=0.问题2 a 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学生活动:总结任意正、附属a 的绝对值怎么表示.师生合作探究:a 在这里可能是整数、0、负数,那么我们应该分类来讨论a 的绝对值,结果去掉绝对值符号并用含a 的狮子来表示.我们可以利用绝对值定义写成下面的式子:(1)当a 是正数时,|a |= ;(2)当a 是负数时,|a |= ;(3)当a 是0时,|a |= ;教师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1)当a 是正数时,|a |=a ; (2)当a 是负数时,|a |=-a ; (3)当a 是0时,|a |=0;完成习题:1.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1和-5 (2)65和-2.7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 3.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 个,分别是 . 4.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4,那么这个数等于 . 5.用“>”、“<”和“=”号填空. │-5│ 0 │+3│ 0 │+8│ │-8│ │-5│ │-8│ 相反数: 提问: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2.填空: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概念的理解:(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a -不一定是负数.(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 是a 的相反数,因此,当a 是负数时,-a 是一个正数.-(-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 与y 互为相反数,那么x +y =0;反之,若x +y =0, 则x 与y 互为相反数.(4)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例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 (2)21(3)0 (4)3a(5)-2b (6)a -b (7) a +2 例2 .判断: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 (3)-3是3的相反数. (4)-3与+3互为相反数. (5)+3是-3的相反数.(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例3.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312(-- (2)-(+5) (3)[])7(--- (4)[]{})3(+-+-例4 .填空:(1)a -4的相反数是 ,3-x 的相反数是 . (2)x 32是 的相反数. (3)如果-a =-9,那么-a 的相反数是 . 例5.填空:(1)若-(a -5)是负数,则a -5 0.(2) 若[])(y x +--是负数,则x +y 0. 例6.已知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2)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例7.如果a -5与a 互为相反数,求a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教学目标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的概念. 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数的计算.教学重点会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会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运算的准确性.教学过程有理数的加法: 【活动一】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 问题: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他们饿得和叫做净胜球数,假设某次比赛中红队进4球,失2球;蓝队进1球失1球,于是红队的净进球数为4+(-2)蓝队净进球数为1+(-1)这里用到的是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教师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情况归结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活动二】教师请同学按照自己的指令表演,并结合数轴说明两正数的加法.问题:1.一个物体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方向为负,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学生: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教师继续请同学参与表演,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问题: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这个算式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活动三】1.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是:5+(-3)=2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教师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四】探究:计算30+(-20) (-20)+30.师生探讨发现两式和相等.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加法交换律:a+b=b+a.计算[8+(-5)]+(-4),8+[(-5)+(-4)].结果仍相同.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加法结合律:(a+b)+c=a+(b+c).1.例1计算:(-3)+(-9)=-(3+9)=-122.计算:16+(-25)+24+(-35)=16+24+[(-25)+(-35)]=40+(-60)=-20【活动五】应用举例,变式练习.1.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4)+(+3)(2)(-4)+(-3)(3)(+4)+(-3)(4)(+3)+(-4)(5)(+4)+(-4)(6)(-3)+0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1)(-0.9)+(+1.5)(2)(+2.7)+(-3)(3)(-1.1)+(-2.9)有理数的减法: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1:(出示本书引言中的图片)这是北京某一天的天气情况:白天的最高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温度是-3℃.请问这一天的温差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有理数的减法.二.主体探究,归纳法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首先考虑式子3-(-3)的结果,即要求一个数x,使得x与-3的和为3,因为6与-3相加为3于是(改为从数轴上容易看出,表示3的点在表示-3的点的右边,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于是)3-(-3)=6,另一方面,3+3=6,这表明3-(-3)=6,按照这个思路计算下列各题.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1)(-3)-(-5); (2)0―7.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思考,逐个计算结果,然后观察结果发现,减去-5相当于加上5,即加上它的相反数,是否普遍成立呢?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进行验证,最后归纳出减法法则.一般地,如果a -b =c ,那么c +b =a ,所以c =a +(-b ),即a -b =a +(-b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a -b =a +(-b ).分析法则不难发现,减法法则其实是一个转化法则,转化成了加法法则,然后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从而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 问题3: 解决下列问题.1.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1)()()8.42.7--+; (2)415213-⎪⎭⎫ ⎝⎛-; (3)()()()()3.46.34.15.1+------; (4)()⎪⎭⎫ ⎝⎛--⎪⎭⎫ ⎝⎛+-+4316554.3.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思考,板演结束后,等到其余学生计算完成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若有问题,请同学分析问题所在,进一步巩固新的知识,使同学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对于(1)()()8.42.7--+=7.2+4.8=12; (2)415213-⎪⎭⎫ ⎝⎛-=438)415(213-=-+⎪⎭⎫ ⎝⎛-;(3)()()()())3.4()6.3()4.1()5.1(3.46.34.15.1-+++++-=+------ =8.03.46.34.15.1-=-++-;(4)()1274316554.3)431()655()4.3(4316554.3-=+-=++-++=⎪⎭⎫ ⎝⎛--⎪⎭⎫ ⎝⎛+-+. 比较()()8.42.7+++和7.2+4.8、)415(213-+⎪⎭⎫ ⎝⎛-和415213-⎪⎭⎫ ⎝⎛-; )3.4()6.3()4.1()5.1(-+++++-和3.46.34.15.1-++-;)431()655()4.3(++-++和4316554.3+-.不难发现,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于是,在表示几个数的和时,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比如:为了表示-1.5、+1.4、+3.6、-4.3的和我们通常写成3.46.34.15.1-++-, 读作“-1.5、+1.4、+3.6、-4.3”的和,或读作“负1.5加1.4加3.6减4.3”. 当然)3.4()6.3()4.1()5.1(-+++++-=3.46.34.15.1-++-. 2.若|a |=4,|b |=2,求a -b . 学生活动设计.由于|a |=4,可以得到a 的值是4或-4,又|b |=2,所以b 的值是2或-2, 于是当a =4、b =2时,a -b =4-2=2; 当a =4、b =-2时,a -b =4-(-2)=6; 当a =-4、b =2时,a -b =-4-2=-6; 当a =-4、b =-2时,a -b =-4-(-2)=-2.教师活动设计: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法则,二是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分类思想.3.计算1-2+3-4+5-6+……2005-2006. 学生活动设计.观察上述式子不难发现这是省略了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于是可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两两分组,分别计算,即1-2+3-4+5-6+……2005-2006=(1-2)+(3-4)+(5-6)+……(2005-2006)=-1003.4.全班学生分成5个组进行游戏,各组得分如下表:(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表格,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第一名得分350分,第二名得分150分,运用有理数的减法即可得到结果;同样第五名得分是-400分,于是350-(-400)=750(分).教师活动设计. 本题设计目的主要是:(1)让学生能够从表格中分析数据;(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5.计算:(-20)+(+3)+(+5)-(+7).学生活动设计.这个算式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为(-20)+(+3)+(+5)+(-7)使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解:(-20)+(+3)+(+5)-(+7)=(-20)+(+3)+(+5)+(-7)=[(-20)+(-7)]+[(+5)+(+3)]=(-27)+(+8)=-19.教师活动设计.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c=a+b+(-c).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4.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5.转化思想.《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经历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理解零不能做除数.理解除法转化为乘法,体验矛盾着的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会运用除法法则求两个有理数的商,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教学过程有理数的乘法一、导课用数轴来画出(-3)×2=(-6).二、设疑自探两个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3)×(+4)= (-3)×(+4)=(+3)×(+3)= (-3)×(+3)=(+3)×(+2)= (- 3)×(+2)=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整数想乘结果是正数,现在我们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下三组,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第一组:(-3)×(+4)=(-12) (-3)×(+3)=(-9)(-3)×(+2)=(-6) (-3)×(+1)=(-3)第二组:(-3)×(-1)=3 (-3)×(-2)=6(-3)×(-3)=9 (-3)×(-4)=12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得0.非0两数相乘,关键(步骤)是什么?确定积的符号;求出绝对值之积.三、计算:1.(-4)×52.(-5)×(-7)3.(-7.2)×(-5)有理数的除法一、温故提新1.小学里学过有关倒数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除以这个数)4和+2/ 3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没有?2.小学里学过的除法与乘法有何关系?例如10÷0.5=10×2;0÷5=0×(1/5),你能总结出一句话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5÷0=?,0÷0=?呢?(这些式子无意义)也就是说0是没有倒数的.4.我们已知的求倒数的法则在有理数范围中同样适用吗?你能说说以下各数的倒数是多少吗?4,2.5,-9,-37,-1,a,a-1,3a,abc, -xy(各字母式不为0)说明:一个数的倒数与其是正数或负数无关.二、新课讲解1.讲述:我们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套法则运用到有理数的范围内同样适用.例如,8÷4=8×(1/4)=2;8÷(-4)=8×(-1/4).那么,你知道(-8)÷(-4)=?,(-7)÷(-3.5)呢?如果用字母表示,怎么表示?a÷b=a×(1/b)(b不为0).2.由(-4)×(-1/4)=1,4×(1/4)=1等等式子,可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用字母表示为:a×(1/a)=1 (a≠0).3.通过上面的练习两个有理数相除,商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商的绝对值呢?通过练习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即有: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注意:零不能作除数.《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教学过程设计乘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运算规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3.1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变化的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学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的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含字母的算式,并求解。
(二)过程与方法
1.增强对数学符号的认识,体会数学符号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提高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1字母表示数的内容,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采用归纳法,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掌握字母表示数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举例说明。
b.如何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请举例。
c.字母表示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什么优势?
2.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1正数与负数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1正数与负数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学生在正数与负数知识掌握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4.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正数与负数相关的情景,如温度计、股价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数与负数的存在。
3.结合数轴,讲解正数与负数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数与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4.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正数与负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正数与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通过举例、分析,探讨正数与负数在购物、温度、海拔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正数与负数的定义与性质。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正数与负数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正数与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1正数与负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我国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1正数与负数章节内容。该章节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对于正数与负数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正数与负数时,容易产生混淆,难以理解其本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苏版初一数学上册精品全册教案

新苏版初一数学上册精品全册教案

新苏版初一数学上册精品全册教案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举荐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全册教案,期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关心。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把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进展的一个重要缘故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差不多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摸索:生活中仅有这些往常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差不多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显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往常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摸索,交流师:往常学过的数,实际上要紧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看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摸索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能够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势高低地势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往常学过的数差不多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忆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差不多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如此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关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那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1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1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4.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合作意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方式多样,合作意识有待培养。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然后,我会引入数轴的概念,讲解数轴的构成、特点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通过数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数、负数和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负数和数轴的理解。我会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如“某商店在一天中的盈利和亏损情况,如何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同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思考方法。在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部分小组分享他们的答案和思考过程,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目包括: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情况:
-向东走5米,向西走3米;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关注负数的概念,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上升和下降、盈利和亏损等。那么,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负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详细讲解负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规则。首先,我会给出负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我会讲解负数的性质,如相反数、绝对值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法,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7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7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7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7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及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容易混淆概念,不能灵活运用乘方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通过PPT展示有理数乘方的图示和实例,讲解正数、负数和零的乘方法则。
2.利用数学故事或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兴趣和理解。
例如,讲述数学家笛卡尔如何利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坐标系中的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解决方法。
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并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知识解决。
5.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整个教学过程内容连贯、逻辑清晰。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这种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3.创设问题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有理数乘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法则。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知识。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 学会整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的概念及分类。

2. 整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

3. 练习题。

1.2 分数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2. 学会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分数的运算规则。

3.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4. 练习题。

1.3 小数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运算方法。

2. 学会小数的换算和比较大小。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小数的运算规则。

3. 小数的换算和比较大小。

4. 练习题。

第二章:代数式2.1 代数式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方法。

2. 学会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代数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3. 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4. 练习题。

2.2 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练习题。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第六章:几何基础6.1 点、线、面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2. 学会点、线、面的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点、线、面的关系。

3. 练习题。

6.2 直线和角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性质,掌握直线的表示方法。

2. 学会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的性质及表示方法。

2. 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课时生活数学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课时生活数学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课设计:第一课时生活数学一、教课目的1.对生活中常有的图形、数字进行察看与思虑,感觉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认识数学是我们表达和沟通的工具。

二、教课要点、难点关于一些数字规律的探究三、学习过程活动一:情境引入1、身份证号码中,32、12、84 分别表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编码,1985,08,15 表示人是 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出生的, 402 是 _______9 是 ________。

2、我国股市交易中每买、卖一次需交千分之七点五的各样花费,某投资者每股 10 元的价钱买入扬农股份的股票 1000 股,当股票涨到 12 元一股时所有售出,那么投资者实质盈余多少元?活动二:勇敢猜想学校打算把 16m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来饲养小兔,如何围可使小兔子的活动范围较大?活动三:找规律问题一:填数字.⑴4,9,16,25,_____,_______.⑵1,2,4,8,_____,_______.⑶2,3,5,8,13,_______,______.⑷2,7,12,17,________,_______.问题二:按图示方式,用火柴棒搭正方形。

搭一个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_根,搭两个正方形要火柴 _______根,搭三个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_根,搭十个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根,搭一百正方形要火柴________根 .问题三:察看月历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小明一家出门旅行 5 天,这 5 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活动四:合作沟通1.你能将 1、2、3、4、5、 6、 7、8、9 这 9 个数字填入图中并使每行,列,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都等于 15 吗?动动脑筋,试一试看。

2.用所学过的运算符号将等于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生活 数学主要内容: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1)结合课本P4—P6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 (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 例题分析: 例1、(1)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 (2)学生的学号也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070124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例2、说出下列图案的含义(1)奥林匹克五环旗(2)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巩固练习:1、文字游戏: 思而行⨯ 全其美= 亲不认.2、2005年9月10日是星期六,那么2006年元旦是星期 .3、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0±kg 、)2.025(±kg 、)3.025(±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4、把编号为1,2,3,4,…的若干盆花按图所示摆放,花盆 中的花按红、黄、蓝、紫的颜色依次循环排列,则第8行 从左边数第6盆花的颜色为 色。

5、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6、光明中学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1.2活动思考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活动二: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活动三:观察月历(1)月历中右上角2⨯2方框中的四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一个这样的方框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吗?(2)月历中中间3⨯3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2、例题分析:例1.观察下列已有式子的特点,在内填入恰当的数:1+2+1=1+2+3+2+1=1+2+3+4+3+2+1=1+2+3+4+5+4+3+2+1=1+2+3+…+2006+2007+2006+…+3+2+1=例2、将一些数排列成下表:试探索:(2)81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3)100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巩固练习:1、在上填上适当的数:(1)2,4,6,,10,…(2)1,12,123,1234,,123456,…(3)1,3,6,,15,21,…(4)1,1,2,3,5,,13,21,…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连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连续对折四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连续对折五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4、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2)按照图中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5、把1~8这8个数填在下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的五个数之和都为21.2.1 比0小的数(1)一、学习目标1、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

2、经历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新课导航1、问题:你在小学学过哪些数?请你分类写出你学过的几组数。

2、观看幻灯片,并与同伴交流,讨论。

初步感受负数。

3、引入正数,负数的概念三、例题学习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练一练:①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0,109,998,5.4,31,9,7---+ 2.4,1,2002,7.8,2,6,9----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②请你任举几个正数和几个负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正数:{ } 负数:{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增加与 ,收入与 等,对于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就为负. 例2.填空:(1)如果向北行走8km 记作+8km ,那么向南行走5km 记作 ; (2)如果运进粮食3t 记作+3t ,则-4t 表示 ; (3)如果负一场得-1分,实际上是 . 练一练:(1)如果买入大米200kg 记作+200kg ,则卖出120kg 大米记作 (2)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40元表示 ;(3)太平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低于海平面11034m ,它的海拔高度可以表示为 ; (4)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①从同一港口出发,甲船向东航行142km ,乙船向西航行137km (向东为+): ; ②拖拉机加油50L ,用去30L : ; ③小明春节期间收到800元压岁钱,开学买书花了120元: .. 五、巩固练习:(1)任举4个正数: ;任举4个负数: .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43,0,8.35,0001.0,24,70.7,311,2----+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3)如果时针顺时针方向旋转900记作-900,那么逆时针方向旋转600记作 ;(4)如果将低于警戒线水位0.27m 记作-0.27m ,那么+0.42m 表示 ; (5)用正,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量:①某商场在“五一”期间购进空调390台,销售了295台; ②某日A 股上涨1个百分点,B 股下跌3个百分点.(6)观察下列依次排列的数,试写出后面的数: ①8,6,4,2,0,-2, , ,…; ②-2,4,-8,16, , ,…;③1,-2,3,-4,5,-6,7,-8,…,其中第200个数是 ,第2007个数是 .(7)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 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则①下午1时的水位可记录为 ,下午5时的水位可记录为 . ②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的水位高 米.(8)小刚在超市买一食品,外包装上印有“总净含量(300±5)g ”的字样,请问“±5g ” 表示什么意义?小刚拿去称了一下,发现只有297g,问食品生产厂家有没有欺诈行为?2.2数轴(1)一、学习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表示的数。

3、能结合数轴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预习导学1、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6-17 ,了解数轴的概念、画法,以及数轴的三要素。

2、预习检测:自己根据数轴的画法画出一条数轴。

三、新课导学1、情景创设、引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一支温度计,并用它测室内温度,你能读出它的示数吗?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表示-10°C,-15°C的刻度吗?2、探究活动:小学里已经知道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和0,通过在温度计上找-10°C,-15°C的位置的活动,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负数(如:—10,—15)吗?数轴的画法: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例题分析:例1.判断下列数轴的画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原因31例2.如图,指出数轴上点A、B、C表示的数C想一想:( 1)将A 向右移3个单位表示的数是____ , 将A 向左移3个单位表示的数是____; (2)将B 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与C 重合? ____;(3)与原点相距3个单位的数有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例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2,-1.5,0,-53,1.5,-213注: 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_________侧,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_________侧;例4.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揭示了数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请利用数轴回答下列问题:⑴在数轴上,从表示2的点出发,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最后的终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在数轴上,点M 表示数2,那么与点M 相距4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4、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数轴上表示3的点只有一个,它可以用原点右边第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 ( ) ⑵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 ( ) 2.创新与应用:小明的家(记为A )与他上学的学校(记为B ),书店(记为C )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小明家位于学校西面150米处,书店位于学校东面60米处,小明从学校沿这条向东走了30米,接着又向西走了80米到达D 处,以学校为原点,试用数轴表示上述A 、B 、C 、D 的位置。

2.2数轴(2)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预习导学1、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7-18 ,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预习检测:你会比较-213,0,2的大小吗? 三、新课导学1、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某日,北京,长春,江苏,黑龙江的最高气温分别是0°C ,-2°C ,5°C ,-3°C① 利用温度计,你能直观地知道哪个温度高哪个温度低吗?对温度计来说,越是向上温度越大还是越小? ② 如何比较这些表示温度的数0,-2,5,-3的大小呢?2、探究活动:(1) 数轴怎么画,画出一条数轴。

(2)任意写出两个正数,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他们的点,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之间的位置间有怎样的关系? (3)大于0的数位于数轴的那一侧,小于0的数呢?结论:(1)在数轴上的两个点中,右边的点表示的数_______左边的点表示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