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英语翻译策略探析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英语翻译策略探析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英语翻译策略探析中国茶文化作为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国内外人士的称赞与喜爱。

然而,对于中国茶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来说,语言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英语翻译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国际茶文化交流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中国茶文化的翻译,准确传达文化内涵是最重要的。

中国茶文化独具的哲学思想、礼仪与生活方式,是其深受世界各地人士追捧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翻译中,要保持尊重原文化和准确表达文化内涵的原则。

译者在选择相应词语和句式时,应该注重保持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其次,译者应该注重语境的把握。

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些词汇和习语,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的对应词语。

因此,译者需要综合考虑文化背景和语境,以恰当的方式传达中国茶文化的意义。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茶种或茶具名称,译者可以选择在括号中加上英文解释或者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翻译要避免使用生硬的直译方法。

直译常常无法准确地传达中国茶文化所蕴含的意义。

相反,译者应该注重转换思维方式,使用英语自身的表达方式去传达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例如,当描述中国茶的香气时,可以使用诸如“芬芳”、“幽香”等富有诗意的词语,而不拘泥于直接的描述。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中国茶文化仪式,如泡茶仪式,翻译时可以将其称之为“Chinese tea ceremony”或者适当解释为“traditional Chinese tea serving ritual”,以使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另外,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英文材料应注重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各不相同。

因此,在翻译和编写茶文化相关的材料时,应注意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背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当地民族文化与茶文化的对比或将茶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场景等方式来实现。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英语翻译策略,以确保茶文化内涵准确传达给国际读者。

对茶叶商标翻译的认识及研究

对茶叶商标翻译的认识及研究

- 242-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对茶叶商标翻译的认识及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王雪【摘要】文章以积极宣传茶文化为前提,针对茶叶商标的翻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及获得的启示,从而明确了正确翻译茶叶商标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茶叶商标翻译 翻译标准 中西方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是诸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我国作为一个茶文化丰富的国家,茶叶销售方面也体现了非常显著的优势。

在市场中,茶叶商标翻译也成为体现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西方文化也逐渐实现了交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也对茶叶商标翻译带来了影响。

下文重点针对茶叶商标翻译展开讨论。

一、茶叶商标翻译不足1.茶叶品牌混杂,翻译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中茶叶的品牌比较混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茶叶种类多,无法有效区分茶叶类别。

(2)在为茶叶取名时,习惯以原产地为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原产地可能会有多个茶品种。

(3)茶叶生产厂商为自己的茶叶注册了商标名称,但是却在翻译上出现混乱。

正是因为市场中茶叶品牌混杂,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翻译标准,进而导致茶叶商标翻译存在出入。

以我国著名的茶叶品种“铁观音”为例,对其进行翻译时便出现了多种英译,“Tie Guan Yin”“Iron Goddess”“Ti Kuan Yin”等都是市面上常见的英译。

如果茶叶商标翻译不统一,便会对茶叶输出造成影响。

2.翻译顾名思义,翻译存在错误。

针对一些茶行业的专有名词,在翻译时因为了解程度不够,经常会出现顾名思义、断章取义的现象。

例如“竹叶青茶”的翻译,经常会有人将其直接翻译成为“Bamboo Leaf Green”,进而为国外市场上的消费者造成直接的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直译的现象,是因为竹叶青是一种接近竹叶、颜色青翠、茶叶扁平的茶,因为其与竹叶相接近,所以会以为是绿色的竹叶。

3.文化差异影响,翻译存在误解。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茶文化和茶产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文化符号。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对于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茶文化的翻译和传播茶文化是指与茶有关的生活方式、习俗、礼仪、艺术等文化现象。

在翻译和传播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传统茶文化的文化挖掘和传承,不能过度商业化。

应该真正体现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效益。

2. 由于中国茶文化的多样性和分支,国际传播需要因地制宜,理性平衡本土特色和国际接受度。

3. 茶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充分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合理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借鉴和吸收优秀成分。

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注重文化自信和独特性,突出茶对文化的贡献,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国际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是中国茶业“走出去”的重要环节。

在翻译和传播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尽量保留中文产品名称,对于音、义相合,易读易识,用于汉语语境、茶文化广泛接受的名称不宜过分改编。

2. 增加产品英文名称,尽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突出品牌的特色和魅力。

3. 对于茶产品的宣传,需要注重文化内涵和产品品质,对于传统、有特色、高品质的茶产品进行介绍、宣传和推广。

茶产品翻译和传播不仅关乎商品商业贸易,也是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茶业的“走出去”需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需要更高维度的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

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路途,需要政、商、学、文多部门的交流和发力。

政府应该加强茶文化与中外文化的交流,寻求跨文化传播的共识和平衡,为茶业的“走出去”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政策支撑;茶企应该加强品牌策划和产品开发,提升茶产品的品质和国际知名度;学术界应该加强茶文化的研究,突出茶对文化、艺术、经济的贡献和特点;文化界应该弘扬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把茶文化传递到更广的人群中去。

总之,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是促进中国茶业“走出去”的关键领域,需要政、商、学、文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切实推进,从而实现茶文化的全球传播和茶产品的国际化营销。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下,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中国茶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茶文化和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茶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并且为中国茶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对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实现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的明确界定将为本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情况。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茶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二是探讨茶产品的翻译策略和传播方式,探讨如何有效地传播茶文化及其传统价值;三是展望茶文化和茶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四是挖掘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探讨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促进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传承。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茶文化和茶产品的国际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茶文化的“走出去”,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和影响力。

1.3 研究意义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茶文化和茶产品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本研究旨在探讨茶文化和茶产品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分析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翻译传播面临的挑战。

研究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传播意义重大。

一方面,通过研究茶文化和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情况,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深入探讨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的挑战,可以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翻译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于 原 产 地 相 应 品牌 框 架 下 , 还有细分 , 即水仙 、 玉 女掌 、 水 金龟及 大红袍
1 . 2 制 度 文化层 面差 异
所谓茶叶制度文化是经过长时 间演变最终形成 的社会行为 规范。中 国各朝代 统治阶级对茶叶 的管理 及生产予 以强化 , 从 中形成十分完善 的 茶政措施 , 而这也是中 国茶文化 表现于制度层级 的重 要因素。现 以茶. 1 物质 文化层 面所 存 差异
所谓茶 叶物质文 化实质乃 为茶产 品综合 及人们在 所从事 的茶 叶生 产 当中具体 的活动形式 ,诸 如饮茶场 所、茶 具及茶 叶种类等 方面具 有 物质特 性的形 态表 现。 中西方在具体 的物质 文化层面 所具有 的差异 主 要有 以下几点 ,首先,不 同的品饮种类 。 中国茶叶种 类主要 有六大 类
的挺进。
2 . 2 对 中西文 化 差异 予 以忽视 , 生搬 硬套
针对茶 叶商标翻 译而 言,其实质 乃为一 种横跨 文化领域 的传 播活 动, 需对 目的国相应 文化差异 予以充分 考虑 , 且对 当地的文化 禁忌 及风 俗 习惯给 予尊重。 例如将 龙井茶翻译成 Dr a g o n We l l , 乃 是不准确的 。 究其
等。当品牌 出现 混乱 时, 则会造 成茶叶商标译名出现混乱状况 , 比如铁观 音, 其作 为福建 名茶 , 当 前其英 文译 名则 多达 十几 种 , 如h i h — k o a n — i m;
I r o n G o d d e s s o f Me r c y 及T i e G u a n Yi n等 , 而 此 状 况 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对 我 国 茶 叶 的整 体 竞 争 力 造 成 削 弱后 果 。 至 此 , 影 响 中 国 茶 叶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技巧策略探讨.docx

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技巧策略探讨.docx

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技巧策略探讨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中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名茶品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提升了茶叶的制作工艺水平和质量,这也就很好的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茶文化逐渐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喜爱和欢迎,这也就直接促进了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形成。

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问题,限制着茶文化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过程,以及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应用的相关技巧策略,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的规范性,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茶文化之间的相关交流与合作。

1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过程1.1翻译前的准备在对我国茶文化进行翻译之前,首先最关键的就是需要适当的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翻译的更加准确、全面、完整。

首先可以大量的阅读关于茶文化的相关书籍、文献,这样就能够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为后期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需要注重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比如互联网、计算机等,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到茶文化的内容,为后期茶文化翻译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能够保证茶文化翻译的规范性[1]。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茶文化相关文献、资料的时候,应该加强收集相关的翻译资料文本信息,这些资料在后期的翻译工作中会发挥出重要的参考作用。

另外,针对所收集到的传统文化资料信息来说,还应该详细的整理和归纳出资料信息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可以着重研究《符号学与文学翻译研究》、《舌尖上的中国茶》等方面的文献书籍,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翻译出中国的茶文化[2]。

同时对于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相关文言语句、中国古诗词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查阅,通过详细的分析之后找出在英文翻译中最佳的表达方式,因此就需要借助《汉英词典》、《英语翻译常用词语手册》等相关的翻译辅助工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这样就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3]。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分析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分析

2018年第03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如今,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日益深入,茶文化的传播可以作为一项契机,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在茶类文化的传播中,要结合合适的翻译方式,才能使我国深邃的茶文化得到更好的表达。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历史非常悠久,但是现代茶类词汇在翻译环节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所以,本文对茶类词汇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应该通过对当前茶类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茶类词汇翻译的问题1.1相似茶名的翻译问题我国的文化和历史非常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对事物命名的环节中,会结合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联系起来,事物可以实现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寄托,而且人们在对各类事物记忆中也比较简单。

在茶叶的命名环节中,茶叶的名称与很多具体的物象名称相同,导致外籍人士在对茶叶理解中会产生误解,导致翻译的准确性降低。

福建地区著名的水仙茶,水仙是在祝桃洞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由于当地“祝”字的发音与“水”非常相似,所以人们会误解成水仙茶,为了使人们更好的记忆茶的名称,所以水仙茶这个名称一直流传下来。

再如功夫茶,由于这种茶的泡制工艺比较复杂,但是在进行英文翻译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对“功夫”这个词汇进行解释,导致在茶名的翻译中只能翻译出字面意思。

而且还有一类茶名字叫工夫茶,这时由于发音相同,外籍人士在理解上就会产生偏差。

其中,工夫茶主要指的是在制作中耗费很多时间,制作工艺比较完善的茶,其是一类红茶,功夫茶则是在泡茶的环节中比较复杂,其是茶艺的一类名称。

但是在翻译中,二者都采用拼音的形式,导致翻译中不能准确,很多国外的茶文化研究者对这两种茶理解中,他们会先通过字面意思了解,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茶文化不能被外国人正确的理解。

1.2茶文化中术语翻译标准不统一在茶文化的翻译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在对这些术语进行理解中,没有标准可以制定,在对茶文化翻译中,产生的困难比较多。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探析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探析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探析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传播中需要重视翻译策略,特别是中英语翻译。


下是一些可能的策略:
1.文化背景介绍:翻译人员可以适当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传统和
文化背景,以便外国人更好地了解茶文化。

2.语境解释:有些中文术语可能会比较抽象或难以直接翻译成英文,
翻译人员可以通过解释语境来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

3.用具描述:茶文化中有很多用具,如茶壶、茶杯等,这些用具在不
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法。

翻译人员可以通过图示或文字描述
来展示这些用具的功能和形态,同时将其名称对应到英文。

4.意境翻译:有些诗词、歌谣和散文等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
化内涵,翻译人员可以通过选取恰当的英文词汇和语言风格来表达其中的
意境和情感。

5.本地化翻译:针对不同的英语听众群体,翻译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
译法,让英文表达更加符合当地习惯和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茶文化。

总的来说,中英语翻译策略需要在翻译人员对目标文化、受众和文本
的特点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灵活选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从话语分析角度探讨茶叶商标英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话语分析角度探讨茶叶商标英文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年第02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发展趋势越发显著,如何在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就成为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商品生产方面,毋庸置疑,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电气化的广泛普及,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可以用更为低廉的价格买到同样的商品,但与此同时,商品的趋同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很多同类商品无论是在包装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大同小异,不具备自身特色,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了选择困难,更导致自己无法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销路迟迟无法拓宽。

在文化传播方面,我国以包容和开放的姿态迎来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而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却未能紧跟时代脚步,很多年轻人一味推崇西方的价值理念,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遭遇了严重的瓶颈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有关部门提出了中国文化和民族商品“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指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及商品的民族特色越为浓厚,其个性就愈加张扬,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于是,许多传统民族商品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经过重新包装设计以后走上了国际舞台,并凭借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收获了大片好评,那些兼具文化性、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民族产品更是成为了国际市场中的“明星”,茶叶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例。

茶叶起源于中国,传播到西方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因其气味清香、属性温和、味道醇厚、保健养生等特点,获得了诸多国外消费者的喜爱。

近二十几年来,我国的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茶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茶类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在茶叶对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翻译工作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特别是针对商品“形象代言”的茶叶商标,其准确翻译更是关乎文化内涵的完整传达,关乎企业形象的最终树立,也关乎民族文化的海外传播,因而改进和完善茶叶商标翻译就成为了茶企及相关文化部门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

1话语分析综述话语分析又称为篇章分析,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它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语言进行细致观察,探讨语言的组织结构和使用特点,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特征等方面来解释语言使用的制约因素,从而把这些细节与相应的语境逐一对应,促成切实有效的交际活动。

茶叶商标中的茶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茶叶商标中的茶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民俗体 育文 化价值研 究相融合 , 通 过 民俗体 育文化过程 优化 , 最终实 现 民俗体 育文化价值的最大展现。
4 结语
直 以来 , 在 整个教 育活动开展 过程 中, 我们所 关注的 焦点部是在 国民对知识和理论技 能的具体掌握上 。以至于 在民俗体育文化 中, 也 是
售渠道 , _定要与顾客搞好关系, 建立一个 良好的销售 市场 , 只有经过顾客 口 口相 传 的茶 叶 , 才 可 以彻 底 打通 消 费市 场 。简 单 明 了的 茶 叶商 标 足 以救 茶商于水火之 中, 更可以加快茶叶走向国际化市场的步伐 。
基 金 项 目: 河 南 省软 科 学研 究 计 划 项 目: 英语 新 闻 的语 篇 特 点 及 其 文 化 翻译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1 4 2 4 0 0 4 1 1 3 9 7 )
I 学 术专 业人 文茶 趣
茶叶商标 中的茶文化 因素及其翻译策略
刘燕 飞
( 洛阳理工学院外 国语学院 , 河南 洛 阳 4 7 1 0 2 3 )
摘 要: 本 文 共 分 为三 大部 分 , 第 一 部 分研 究茶 叶 商 标 及 其 翻 译 的 重 要 性 , 第二 部 分 研 究现 阶 段 茶 叶 商 标翻 译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作者简 介:刘燕飞 ( 1 9 8 2 一 ) , 女,山西阳 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 方向: 英语翻译。
视度 , 融入茶 文化 内容, 才能最终达 到文化 目标。通过 思路转变 , 实珊 民 俗体育学习天地宽” 。
在 实施民俗体育文化 改革创新过程 中, 所必须 要做 的就是丰富文化 活动的内涵和价值。通 过吸引国民参 与, 激发 国民兴趣 , 最终有 效提 升课 堂文化 效果。 民俗体 育文化 作为培养 国民素质 的重要途径, 优化该价值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强,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出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如今也正在向世界各地传播。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仅是茶叶产品的出口,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和传播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茶文化的翻译和传播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茶道、茶艺、茶礼、茶宴等。

在中国国内,茶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国际上,茶文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茶文化的翻译和传播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茶文化的翻译和传播需要注重文化差异的处理。

在茶文化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避免因为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在日本,茶道被视为一种宗教仪式,而在中国,茶道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在翻译和传播时需要注意这种文化差异,避免造成误解。

茶文化的翻译和传播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

茶文化的翻译需要用当地流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传播,使接受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如果直接将中国的茶文化用中国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传播到国外,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不同的翻译和传播方式。

除了茶文化本身,茶产品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叶作为世界上知名的饮品之一,早已远销世界各地。

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不仅仅是产品的出口,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需要注重产品的形象和包装。

茶产品的包装和形象与产品的翻译和传播密不可分,一个好的包装和形象可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推广产品。

在进行产品的翻译和传播时,需要将产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融入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茶文化和茶产品正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茶的翻译和传播研究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的翻译和传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语言和文化差异。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于“茶”的理解和表达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转换和语言适应。

在英语中,“tea”一词的发音和写法与中文的“茶”比较接近,因此可以直接使用。

“茶道”则可以翻译为“tea ceremony”,但是在翻译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茶道的原汁原味,避免太多的文化差异。

茶文化的翻译和传播还需要注意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注重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实用性和传承性。

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则需要注意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

茶产品种类繁多,有绿茶、红茶、普洱茶等,每种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为了让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可,翻译和传播需要注重产品的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

在翻译产品名称时可以适当做出调整,以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

将“绿茶”翻译为“green tea”更符合英语国家的习惯。

茶产品的包装和广告宣传也需要进行文化转换,以吸引当地消费者的注意。

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研究还需要注重与相关领域的合作。

茶文化和茶产品与其他领域,如旅游、美食、健康等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与这些领域的合作来加强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效果。

可以与旅游机构合作,将茶园作为旅游景点推广;可以与餐饮企业合作,将茶作为健康饮品推广。

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转换,关注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并与相关领域进行合作。

通过这些努力,茶文化和茶产品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茶文化和茶产品翻译和传播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

其中,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为了促进茶文化和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与推广,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饮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代表。

茶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涵括着文学、诗词、绘画、建筑、乐器、器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文化交流和互鉴的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茶产品是茶文化的具体实践,也是茶文化向世界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茶产品的传播需要进行精准的翻译,包括产品名称、标签、描述、介绍等内容,要准确表达茶产品的特点、产地、口感等信息,力求将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精髓呈现给国际消费者。

茶产品的翻译还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还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的特点和茶文化的内涵,还要了解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消费习惯等因素,以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阻碍。

了解目标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也是茶产品传播中的关键。

同时,茶产品和茶文化的翻译传播还需要各方共同合作,包括企业、政府、学术界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实现茶文化和茶产品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总之,茶文化和茶产品的翻译和传播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翻译和传播工作,才能充分展示茶文化和茶产品的内在价值,实现茶文化和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提升。

从文化视角看茶叶英语名称习语的翻译

从文化视角看茶叶英语名称习语的翻译

2018年第03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前言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喝茶成为了不少人提升消费品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交流和竞争机会与日俱增,茶叶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专业化的茶叶英语翻译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译者在翻译茶叶名称和习语,应该采取多种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具备丰富的茶叶名称知识,熟练而精准地把握茶叶习语中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涵,传递给目的语的受众和读者。

1中英茶文化中的名称和习语概述1.1习语概述习语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在长期使用某种语言的过程中,通过持续的提炼和积累而形成的部分固定化、众所周知的断句或者词组短语。

此类词语具有鲜明的特征,体现了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具有丰富的内涵。

可以说习语是人类语言宝库中不可多得的魅力瑰宝,文化内涵深厚而独特。

从广义上来讲,汉语言中的习语涵盖了成语、比喻性词组、谚语以及俗语等。

英美文化中的习语是很多押韵的词组或者短句,同样可以表达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1]。

1.2中国茶文化中的茶叶名称和习语概述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茶叶生长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人们在命名茶叶产品和相关设备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的茶叶生长、制作、采摘、种植等活动的具体情况,命名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茶叶名称,比如采摘、日光萎凋、炒青、揉捻、团揉、渥堆等,再比如,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花茶。

此外还形成了不少内涵丰富的茶叶习语,比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走茶就凉”、“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酒”、“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1.3英美国家的茶文化习语自从英美国家引进了茶叶产品后,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国家也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以下试举若干习语,如as useful as a chocolate teapot 的意思是“中看不中用”,a storm in a tea cup/a tem -pest in a teapot 的艺术是“小题大做”;再比如,not my cup of tea 意为“不是我喜欢的”,No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的意思是说“无论对方给我多优厚的报酬或好处,我都不会做……。

中华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浅析

中华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浅析

中华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浅析摘要:如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格局,中国在许多方面的对外交流都变得非常频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

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现在也逐渐走向世界,让整个世界都能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为此,文章针对中华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茶文化术语;外译;策略引言茶文化,是一种以"茶";为中心派生出来的相关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处世哲学等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体系。

我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茶文化对外传播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从商业角度而言,茶文化传播属于一种交际活动,具有消费、营销和交易三大属性;第二,从文化角度而言,茶文化传播属于一种重要的人文精神传播;第三,茶文化传播也属于一种体验经济传播,像茶文化国际旅游等就属于这种形式;第四,茶文化传播也是一种学术和思想上的交流。

由此看来,茶文化对外传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正确地进行茶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给我国的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华茶文化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华茶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翻译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一、中西茶文化的内涵中国茶文化而言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茶文化是在种茶、制茶、饮茶的一系列过程中慢慢积累下来的,同时也受到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慢慢发展出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时代在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我国茶文化如同茶叶,清新雅致,极富韵味,同时富有美感。

"绿色、健康、和谐";的茶文化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里。

茶也象征着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彰显了中国人"平等、包容、互鉴、分享";的价值理念。

早在16世纪,茶叶便进入西方世界。

"茶";的英文翻译是"tea";,这和厦门方言中"茶";的发音[tei]非常接近。

《茶经》中茶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探讨

《茶经》中茶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探讨

2020年第05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刻意性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19BYY008)作者简介:何凯丽(1997-),女,浙江嘉兴人,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言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口笔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范振强(1980-),男,山东青岛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认知语用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收稿日期:2020年4月20日。

2019年12月5号,中国(珠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媒眼看国茶”专区引来了天下茶友网、亚太全媒体、今日头条、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许嘉璐先生曾提出“一体两翼”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两翼中的一翼指的就是中国茶文化。

因此,做好《茶经》和相关茶文化的英译对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对中外文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译学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 )认为,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更多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和交流。

《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内容涉及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个方面,内含工艺学、农学、美学、植物学和文学等文化专有项。

该书中的茶文化专有项项目种类多,文化色彩较深,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达成文化内涵保留和文化对外交流平衡度的最大值。

1文化专有项翻译理论1.1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国外翻译研究者对文化专有项理论所做的的研究早于国内。

最初,蒙娜·贝克(Mona Baker )认为:“源语言中的某些词可能表达了一种在目标文化中完全未知或不熟悉的概念,这种概念可能是抽象的或具体的,并且还可能与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甚至与食物类型相关,这样的概念通常称为‘Culture-Specific ’Items ‘文化特定’项。

”每个文化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因素,即哈维尔·佛朗格·艾克西拉(Javier Franco Aixelá)在其著作《翻译中的文化专有项》(《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 》)中提出了文化专有项(Culture-Specific Items )的定义:在源语中具有独特文化功能和内涵但难以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得以实现和传递的词汇或表达。

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分析

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分析

2018年第02期在我国整个文化机制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至今仍然存在,而茶文化作为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其中所具有的各项元素内容,不仅能够为当前我们有效开展各项活动提供重要的材料诉求,同时也实现了文化内涵的合理引导,而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我们所能够感受到不仅仅是丰富而多样化的物质元素,其中还有着极其完善而多样化的文化艺术活动,乃至无可替代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元素。

而采茶戏实际上,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随着体育游戏创作机制不断成熟与完善,如今实施理想化的创作改革活动至关重要。

因此,在创作理念日益更新完善的背景下,重新理解和研判整个体育游戏创作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通过创新具体的创作方法,从而让参与者以乐趣的心态参与到体育游戏创作活动之中。

构建体育游戏创作内容体系的关键在于营造全新创作模式。

结合体育游戏创作活动的实施价值和整体要求,根据当前世界其他各国同阶段参与者体育游戏创作活动的实施经验,我们看到想要实现整个体育游戏创作改革的最佳效果,其关键是要注重立足体育游戏创作实际,打造全新的体育游戏创作模式和策略内涵。

营造新模式时,其需要注重对老师与参与者的创作关系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要注重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

营造新模式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革新进行具体而客观上的调整,尤其是要将教育信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整个体育游戏创作活动的推进,集中结合,从而有效弥补创作机制的相对局限与不足。

必须充分注重以参与者自身的参与兴趣培养为整个体育游戏创作活动的重要改革突破点。

体育游戏创作活动,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和畅行,其关键在于体育游戏创作中所倡导的精神是其他多数体育游戏创作项目所不具备的,而直接竞争、乐趣多变正是目前多数初中生在选择和参与体育项目时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在具体创新体育游戏创作形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实现参与者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堂的理想效果。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及翻译策略研究——以《茶经》英译为例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及翻译策略研究——以《茶经》英译为例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及翻译策略研究——以《茶经》英译
为例
张维娟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16(038)005
【摘要】中国茶文化中的代表作品就是《茶经》,《茶经》当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中庸和儒家的思想,它引导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茶经》英译为例,先从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简单的介绍入手,探讨《茶经》中的思想内涵和翻译策略,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修身养性、和谐以及过犹不及,翻译策略主要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与语义翻译策略结合,二者相互补充将《茶经》中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来.
【总页数】2页(P358-359)
【作者】张维娟
【作者单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市4022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研究——以《茶经》译法为例 [J], 王争伟
2.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外宣材料翻译为例 [J], 赵挺
3.《茶经》中的茶文化内涵及其跨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J], 李娜
4.跨文化视野下禅茶文化的翻译与传播——以竹叶青品牌文化内涵翻译为例 [J],
雷娟
5.新中国成立以来时政文本术语藏文译名演变及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藏译为例 [J], 达哇才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07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导下,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成为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和多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茶叶出口32.5万吨,同比上升7.8%。

尽管中国茶叶已经在世界市场的舞台上占有较大比重,但能否成为主力军仍面临诸多考验。

国外绿色壁垒如从产品的生产、加工方式等方面加以的限制,最突出的受阻市场就是欧盟和日本。

其次茶文化的差异从根本上给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欧美及中东地区是国际上最主要的茶叶消费区,红茶为主流茶品,绿茶消费方面呈上涨趋势,但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中茶叶名称翻译错误、一茶多译、无译名的情况使国外消费者对茶叶的类属、功效等方面产生误解。

本文主要从陕西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入手,分析茶叶在国际推广中的翻译策略,还提出以文化促进贸易发展,提升中国茶叶软实力的若干建议。

1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产品的内涵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

1994年,世贸组织通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规定: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标示出商品的来源地,该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

2005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明确指出:“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品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一般由地理名称和产品名称组成。

地域的自然或人文历史环境具备的特有质量、声誉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地区品牌的形象和竞争力,在茶叶的国际推广中也可以保护以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为精神纽带的地方资源,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2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文化内涵2.1地名的文化内涵与一般茶叶名称不同,地理标志茶产品往往会以产品出产地冠名,出产地的地理环境与地理标志产品特殊品质有密切关系,通常以出产地区名称命名,极具地方特色。

以“紫阳富硒茶”为例,“紫阳”是这种茶叶的出产地,陕西紫阳的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造就了这种茶的独特品质,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陕西作家贾平凹先生赞道,“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

2.2产品名称的文化内涵茶叶在古代社会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

中国茶叶命名标准多样:以茶的外部感官命名,如珠茶、毛峰、眉茶、瓜片、苦茶等;以品种命名的,如铁观音、乌龙、大红袍等;以制茶技术命名的,如绿茶炒青、烘青、蒸青等;特种名茶加产地以示区分,如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

古人主张天人合一,敬重大自然中的动物,在选择茶叶名称的词汇时喜欢选用含有动物的词汇,如“宁强雀舌”,因形状像鸟儿的舌头而得名,带来无限遐想,在品茶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自然中,别有一番意境。

有些茶叶的名字与神话联系紧密。

中国古代对神灵极为敬重。

“平利女娲茶”就是代表。

陕西平利被称为女娲故里,其主产区在云雾缭绕的女娲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神奇的女娲传说赋予了该茶深厚的文化内涵。

采用神灵的名字作为茶叶名称,凸显了对神灵的敬重。

除此之外,显性与隐性两种命名方式共存于茶叶名称的命名中,茶叶名称多数含有“茶”这个标志字,类属一目了然,例如“泾阳茯砖茶”、“咸阳茯茶”、“平利女娲茶”。

但是,有的茶叶名称没有“茶”这个标志字,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如“汉中仙豪”、“紫阳毛尖”等茶叶名称并不含有“茶”这个字,“仙毫”本指皇帝所用之笔,“毛尖”因其外形尖直而得名,这些名称使茶叶富有遐想,凸显了我国茶叶清新脱俗的独特魅力。

3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文化价值的功能3.1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和普通茶叶相比,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经常代表着一个地区、一方民众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具有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

正因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联想,使其拥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和品牌影响力。

品牌溢价能力的提升使品牌具有盈利能力,有统计数据表明,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经济效益平均提高了2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

3.2助推良好的产业战略格局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大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游客如果对某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感兴趣,则该地的产品更受欢迎。

例如紫阳富硒茶,原产地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陕西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这里形成了最早的饮茶习俗,开启了“茶马互市”的先河。

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让消费者实地参观或亲身体验茶叶的生长环境和制作过程,更多满足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期待,赢得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服和口碑。

通过深入发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人文价值的联动效应,可以促进商贸、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战略格局。

4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的翻译策略4.1统一翻译标准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的翻译涉及地名和茶叶名称的翻译。

1978年,国务院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对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作了统一的规范。

1982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通过决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语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

目前茶叶名称的翻译处于混乱的状态,如滥用拼音翻译,拼音和英文字母同属罗马字母,使用简便快捷,应用广泛,很多企业或部门自然用拼音作为翻译的方法。

有些产品在英语中有其对应词,却依然用拼音翻译,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例如“泾阳茯砖茶”译作“Jingyang Fuzhuan Brick Tea ”。

还有的滥用拉丁文翻译茶名,例如陕西地理标志产品“平利绞股蓝”的一种译名为“PINGLI GYNOSTEMMA ”,译名参照了《中国药典》中对中药名称翻译的办法,采用了绞股蓝植物拉丁学名Gynostemma pentaphyl 原lum (Thunb.)Mak.中的属名Gynostemma 来翻译。

但是绞股蓝茶用拉丁名称翻译不为广大消费者熟悉,会影响到商品名称传播的效果。

仅用拼音基金项目:西安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XF20)。

作者简介:莫丽娅(1981-),女,湖北松滋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研究莫丽娅(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摘要: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本文以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产品的内涵为切入点,以陕西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为案例研究了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功能,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归纳出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的英译策略,意在使我国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地理标志;茶文化;翻译策略2302017年第07期或直接照搬拉丁文翻译是一种死搬硬套的做法,不利于产品传播。

当前中国的茶名翻译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不管是翻译人员还是政府部门都应当从语言规范的高度对产品名称进行规范,提升译名的规范程度和准确率。

4.2注重目标客户的理解在茶叶的出口贸易中,主要消费群体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消费者,茶名的翻译要考虑英语母语地区的语言习惯,翻译时要在语言上努力寻找英文中的对应词,结合以英语为母语地区消费者的语言习惯,翻译出简洁明了的效果。

翻译者应结合不同语言的文化特点进行合理的翻译,国内多喜绿茶,欧美国家多饮红茶。

中国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依据茶叶的加工工艺,提出了一套被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和红茶,英文的对应译名分别是green tea,yellow tea,dark tea,white tea,oolong tea,and black tea 。

这样的分类方法一目了然。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对于那些复杂的茶叶名称,我们可以在商品的包装上加上注释,介绍该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方便消费者进行了解和选择。

例如“泾阳茯砖茶”在百度百科中译作“Jingyang Fuzhuan Brick Tea ”,它属黑茶类,又属紧压茶类,有近千年的历史,宋朝时期开始出现,明清和民国时期进入鼎盛时期,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泾阳茯砖茶是我国的一种加工过程中含有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的茶品,也是其独特之处,形成了的独特风格。

因“泾阳茯砖茶”制作于伏天,又称“伏茶”,因具有土茯苓的功效,也称“茯茶”。

综上所述,“泾阳茯砖茶”得名于地名“泾阳”、功效类似“土茯苓”为“茯茶”、制作工艺为“砖茶”、类型为“黑茶”。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其制作工艺可译作“Jingyang Brick Tea ”,根据其类属可译作“Jingyang Dark Tea ”,“茯茶”所体现的功效属性是泾阳黑茶的一个隐性属性,在名称翻译中可置于次要位置考虑,砖茶所体现的是茶的外观形状,较功效优先,但比类属次之,从简洁明了角度出发,“泾阳茯砖茶”译作“Jingyang Dark Tea Brick ”更为合适。

4.3灵活使用翻译方法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的命名不仅涉及产地,还要考虑茶叶的形态、颜色、分类、功效和历史典故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茶叶名称的翻译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通常使用方法有三种:直译法、音译法和意译法。

如“马边绿茶”采用直译法,译作“Mabian Green Tea ”,“平利女娲茶”采用音译法,译作“Pingli Nvwa Tea ”,“安吉白茶”根据其类别,采用意译法,译作“Anji Green Tea ”。

但这些翻译法远不能解决茶叶命名的难题,因为有些茶叶名称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茶文化内涵可用注释翻译法,即先进行直译、音译或者意译,再通过添加注释的方式,来阐明这种茶叶的特性。

如“紫阳富硒茶”就可采用意译加注释的方法,灵活使用翻译方法,互为补充,才能真正翻译出茶叶名称的内涵。

5开发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文化内涵的建议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契机,政府可把具有文化内涵的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纳入旅游宣传的计划中,让国外游客品尝产品,了解产品的历史,知晓当地文化,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政府应多举办茶叶文化的交流活动,为茶叶爱好者提供茶叶名称的翻译平台,规范茶叶名称的翻译,提高茶叶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和知名度。

100多年前,中国茶叶远销世界各地,和瓷器、丝绸一起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将中国的茶文化译介出去,让更多的国外消费者了解中国文化,接纳中国的茶产品,给中国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茶叶名称的翻译不仅仅是汉语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更是跨文化的交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引入“客户”的概念,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才能使国外消费者接受产品,最大化地发挥其品牌效益。

参考文献[1]郑成思.WTO 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解释[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2]刘松梅.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5(5):282-283.[3]卢雪娇,者贵昌.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济价值分析[J].市场营销,2010(6):83-84.[4]翟玉强.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4):124-126.作者简介:咸守卫(1978-),男,河北廊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司法、商务英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