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3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3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章节包括:如何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列式计算和解答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难点是培养学生读懂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 例题讲解:选择一个典型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通过讲解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一个例题后,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4.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包括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提示和注意事项。

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题目。

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3圆的面积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3圆的面积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69~70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2~73“练习十五”中第9、10、13题。

▶教学目标1.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将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图形中圆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设计上也追求文化底蕴和内涵。

大家请看。

课件演示鸟巢、水立方、精美的雕窗等。

师:认识这些建筑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这些建筑的名字。

师:你觉得这些建筑怎么样?〖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觉得很精致、设计很好,有的学生会觉得很有文化气息。

二、提出问题,探寻策略1.观察图形,呈现问题。

课件呈现两幅雕窗。

〖教学提示〗如果学生从美观角度说两个雕窗的联系与区别,也要给予肯定。

师:谁能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的雕窗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右边的雕窗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预设2:都是由圆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是的,我国建筑非常讲究文化美。

这两幅图就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在生活中都能经常见到。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已有的知识研究与圆和正方形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由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导入课堂,自然地引出例题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2.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3。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能读出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要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刚性运算的运用。

•问题综合分析和解答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刚性运算的运用(40分钟)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刚性运算的概念。

2.讲解刚性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刚性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0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刚性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不足,需要加强训练和巩固。

下节课将重点围绕刚性运算展开更多练习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刚性运算技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总结,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3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3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第6单元百分率(I)第3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示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2.能够解决求一个数字的百分比的问题。

3.培养学生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百分数乘法列式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将下列数字换算成百分比。

0.371.450.9962. 把分数转换成一个百分比。

以上每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3.什么分数可以转换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转换成有限小数?学生回顾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第1页,共3页二、自主探究1.教学第85页例2。

(1)理解题意,择取信息。

(2)数字百分比的定义与数字百分比的定义相同吗?为什么?(3)怎样列式?(4)如何计算?讨论交流(5)学生探究尝试。

(6)交流小结方法:十进制(观察:如何转换?)百分比的分母是100的分数最简分数(7)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计算,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将百分比转换成分数或小数。

学生在老师的黑板上回答:将百分比转换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如果你能得出大致分数,就给分数只要百分比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十进制的(8)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下一排),指名练习,集体订正。

第2页,共3页分数三、实际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8题。

(先填后说算法)2.完成教科书练习18的问题7。

(先填写,然后观察等分、小数和百分比之间的关系)3.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2题。

(交流讨论)4.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4题。

(先计算,后比较)5.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5题。

(尝试后说出你的思路)四、课堂小结你从这门课上学到了什么?说说看。

5、课堂作业教材练习十八第9、10题。

第3页,共3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 第3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 第3课时

第3课时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课时目标导航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

(教材第22页例3)1.会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根据参照物的变化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正确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一、情景引入1.游戏——辨认方向。

2.游戏——找朋友。

一人说出方向和大约角度,另一人确定这个位置上的同学。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3。

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明确台风移动路线。

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台风生成地→正西方向→A市→B市2.明确每一次台风移动的方向和路程。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1)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2)台风第二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3)台风第三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出示填空:(1)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________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________方向移动了________km,到达A市。

(2)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____偏________30°方向移动了________km,到达B市……学生汇报:(1)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

(2)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B市……3.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1)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2)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引入,认识数对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第 * 列,第 * 排学生可能出现: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

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人教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解决有关数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1.讲解上一课时内容,复习所学知识;
2.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新知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讲解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步:巩固提高
1.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课堂点拨,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步:课堂小结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知识的巩固。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六、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改进提供参考;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 百分数(一)-第3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 百分数(一)-第3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百分数(一)-第3课时解决问题(2)一、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2.能够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1.灵活应用百分数进行问题解决。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将问题转化为百分数的计算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白板、黑板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纸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讨论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呈现问题1.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商店打八五折的商品原价为300元,学生需要计算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多种方法尝试。

第三步:讲解解题思路1.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逐步引入正确的解题方法。

2.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百分数计算,并简化问题的解决方式。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1.给学生一些类似的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题,及时纠正错误,并表扬正确的解答方法。

第五步:操练巩固1.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竞赛形式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提高解题的效率。

2.让学生互动分享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碰撞。

第六步: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作业,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探索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六、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百分数的应用。

2.对解题方法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1.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更多有趣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更多关于百分数的知识,拓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小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小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对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小数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苹果,将其分成5份,然后问学生:“如果你吃了其中的3份,你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分数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20人参加了篮球比赛,25人参加了足球比赛,参加了两项比赛的有多少人?”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3)》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3)》教案

解决问题(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铺垫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课件出示)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

(师板书:工程问题)1. 出示例7。

2.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需12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18天完成,两队合做需多少天完成?师:那怎样理解什么是独做?什么是合做?我们先来演示一下,我们就以同学的课桌的长度为一项工程,以笔的运作为工作效率,同桌分别扮演甲乙工程队,独做就是一个同学从左运作到右,另一个同学从右运作到左。

合做就是两个同学相向运作,直到相遇表示这项工程完成了。

同学们看看,完成一项工程是独做的快还是合做的快?3、师: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地讨论出下面的问题?(播放轻松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讨论。

教师巡视,对个别组辅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课件出示)1)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2)甲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分?3)乙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4)两队合做,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5)两队合做,需几天完成?4.准备题: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师:谁能说说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生: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课题办理标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对圆的面积知识的一个拓展,也可以理解为圆与正方形的特殊组合。

本节课利用组合图形的特点来办理标题,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两种特殊的组合图形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办理实际标题。

1.借助阅历,理解图形特点。

议决让学生动手操纵,使学生感受到圆外切正方形与圆内接正方形都可以理解为圆和正方形的简略组合。

借助主题图的演示,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多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特点。

2.尝试应用,掌握要领。

以半径为1m的圆为例,引导学生求出它与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面积的差,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表现了重视学生思维成长的历程,同时也成长了学生的空间看法,进步了学生办理标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谋略圆面积的要领。

2.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谋略圆、正方形、三角形等准则图形面积的要领求不准则图形面积的解题思路和要领。

3.培育学生灵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会应用所学知识办理简略实际标题。

学习重点明白并掌握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图形的特性,以及相关面积的谋略要领。

学习难点把圆的面积谋略公式很好地运用到实际标题中去。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圆规直尺课时部署1课时传授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以旧引新(6分钟)1.温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

2.回答下面各圆的面积。

1.说出S正=a2、S圆=πr22.左圆面积=π×22=4π右圆面积=π×(2÷2)2=π1.边长是5cm的正方形面积是几多?5×5=25(cm2)2.要是r=4cm,则圆的面积是几多?3.14×42=3.14×16=50.24(cm2)二、动手操纵,感知特点。

(15分钟)1.探究外方内圆图形和外圆内方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两种图形,思考:(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怎样组成的?它有什么特点?老师明确:外方内圆的图形称为圆外切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3.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能够正确应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2.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记录下来。

3.教师指导(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沟通不畅、思维不够开阔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帮助他们提高。

五、作业布置1.参考本课所学知识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小组活动。

2.完成课后习题《解决问题练习册》第3页至第5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事情,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能够对已知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事情。

2.学生能够掌握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3.学生能够对已知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3.1 过程分析1.教师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在理解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事情后,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教师通过一些例子和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2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并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通过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来具体讲解。

3.给学生训练,使用课上所学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

4.教师进行思维导引,把课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是一种很有用的能力。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3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难点: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事情;能够掌握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能够对已知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师生交互的讲解法。

2.合作探究法。

3.举一反三的比喻法。

4.学生活动的体验法。

五、教学评估1.课上及时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检验加深学习,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设定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3.分阶段进行复核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六、教学反思1.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设置问题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工程问题)》人教版第一课:认识工程问题目标•了解什么是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并解决基本工程问题教学重点•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将常见生活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进行解决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认识到其中的工程问题。

2.通过生动案例分析,明确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生活中常见问题转化为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课: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训练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图表在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表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练习,逐步掌握利用图表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3.学生分组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更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三课:模拟实验解决工程问题目标•了解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得出有效结论教学重点•掌握模拟实验的基本步骤•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模拟实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结论。

第四课:实际应用解决工程问题目标•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学重点•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并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教学过程1.教师提供真实的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讨论,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用,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应用。

复合问题的解决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解决包含多个步骤或条件的问题,强调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图形与几何问题的解决: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包含多个步骤的问题,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能够将图形与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乘除法的运用。

将图形与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图形模型,用于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几何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问题提出:提出与四则运算、复合问题和图形几何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3. 解决方法讲解:讲解并演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强调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4. 学生实践:让学生独立或分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主要内容:四则运算、复合问题和图形几何的实际应用关键步骤: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学生实践作业设计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思考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下节课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复合问题和图形几何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2)教案与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找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a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2)鸡有b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指名汇报,并让其他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

六(1)班有多少人?(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出例5。

(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为“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其他不变,即为例5)2.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获取信息。

独立填写“阅读与理解”,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理解。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父子两人体重的数量关系。

3.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例5的“分析与解答”过程。

4.改变例5。

“回顾与反思”:看看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怎样检验? 课件出示,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5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4)教师小结:上面用方程解答例5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好好理解、运用它。

三、实践应用1.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线段图,然后独立做,最后指名尝试编,集体订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第五课时解决实质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 37 页例 4 及相应练习。

本节课的教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分数乘法解决实质问题的基础长进行的,主要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实质问题,为教课例5、例 6 作准备。

(二)中心能力会用数形联合的思想,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

(三)学习目标1.经过阅读与理解、剖析与解答等活动,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这种实质问题的解题思路,会娴熟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质问题。

2.经历分数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会用线段图剖析题目中的数目关系,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经过学习感悟列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优胜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四)学习要点娴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质问题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依据数目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采集资料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小孩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几分之几?(2)依据你采集的资料,联合你的体重,算一算,你体内有多少千克的水分?(二)讲堂设计1. 讲话激趣,复习铺垫。

师: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 是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那么你们认识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报告课前采集的资料。

(课件出示)依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小孩体内的水分约3占体重的 4。

5师:认识了成人体内的水分和小孩体内的水分分别占体重的几分之几,此刻同桌沟通一下,自己计算的各自体内水分的重量,并说一说如何计算的。

师:假如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同学的体内有28 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企图:经过几个问题的热身, 回首用分数乘法解决实质问题的思虑步骤,为后边正确找寻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2. 问题研究(1)阅读与理解出示例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2)。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方程和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大家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时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和不等式,并正确求解。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方程和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和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大家理解方程和不等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大家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让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步骤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大家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题目: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如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两倍,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是15个,请问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和香蕉?答案:小明有10个苹果和5个香蕉。

2. 题目: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案:打8折后的价格是8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大家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解决问题”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运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计算、比较、推理等;掌握和应用数学公式和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和应用不够熟练。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有效的计算和推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数学公式表,示例题目。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草稿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题目,展示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2)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逐步展示教学内容、示例题目、练习题目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包括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转换和应用。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计算、比较、推理等。

3. 挑战练习: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重点知识。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6单元百分数(一)
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2.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百分数乘法列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37 1.45 0.99 6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以上每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3.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学生回顾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究
1.教学第85页例2。

(1)理解题意,择取信息。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定义一样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4)如何计算?讨论交流
(5)学生探究尝试。

(6)交流小结方法:
小数(观察:怎样转化?) 百分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
最简分数
(7)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计算,说一说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只要小数点向左移动……
(8)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下一排),指名练习,集体订正。

百分数 分数
百分数 小数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8题。

(先填后说算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题。

(先填,后观察相等的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3.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2题。

(交流讨论)
4.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4题。

(先计算,后比较)
5.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5题。

(尝试后说出你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十八第9、10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