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意 境 叶 郎
叶郎——说 意 境(深度美文)
叶郎——说意境(深度美文)我今天想谈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意境。
通过这个范畴,来说明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特点。
一、“意境”和“意象”不是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
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
”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
”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电影很有意境。
”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很很清楚。
近十多年,我们学术界讨论意境的论文和专著相当多。
大家对“意境”的理解和解释并不一致。
而且在我看来,多数人的解释并不准确。
很多人都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这种解释大概是从清代开始的。
清代有一位画论家布颜图,他就把“境界”规定为情景交融。
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也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另一个概念,就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而“意象”的基本规定就是情景交融(这一点后面还要谈到)。
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因此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情景交融。
但是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情景交融。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
“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象”。
“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末谈的问题。
二、追溯到老子哲学为了讲清楚“意境”有内涵,我们必须追溯到老子的哲学。
因为“意境”说的思想根源是老子的哲学。
我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起点是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我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说明。
当然学术界有人不同意这个看法。
这个问题今天不谈。
我认为,从老子开始,中国古典美学逐渐形成了几个重要的理论。
一个重要理论是意象说。
意象说是关于艺术的本体的理论。
美学原理叶朗丑的定义
美学原理叶朗丑的定义
叶朗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他对美学和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意见。
在他的著作《美学原理》中,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丑的定义。
根据叶朗的观点,丑不是完全缺乏美的事物,而是有一种另类的美。
他认为,丑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与美有着本质的差异,但同样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叶朗认为,丑具有戏剧性的特点,它通过突破美的标准和规则,打破人们对美的固有观念,引发争议和思考。
丑可以是外貌上的特征,也可以是行为或情绪上的表现,它经常与夸张、反常和怪异相联系。
然而,叶朗并没有给出丑的具体定义。
他认为,丑是一个主观的观念,因为每个人对丑的看法和感受可能不同。
它受到文化、时代和个人观念的影响。
因此,丑的定义是相对的,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
总之,叶朗对丑有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认为丑是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思考和探索。
论散文的诗意美
论散文的诗意美散文是“美文”(周作人)。
袁鹰认为“散文自当有浓郁的感情,即使直抒胸臆,也应该象诗那样醇净;散文也需要恰当的结构和剪裁,虽然能收能放舒卷自如,却应该象诗那样精粹;散文的语言如行云流水,甚至一泻千里,但也象诗那样凝练;散文也可以写得洋洋洒洒、大开大阖,但也要象诗那样蕴藉,含有余味。
”[1]可见,诗意美是散文的内蕴。
本文试从语言、结构、意境三方面论述散文的诗意美。
一.语言。
散文语言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它既有诗歌语言的含蓄、蕴藉、洗练,又具有畅达、生动的特点。
周作人在《〈燕知草〉跋》中说散文应“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糅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构成了缤纷的散文语言。
(一)语言的质感。
同一模样的艺术品,由不同质地的材料构成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
如雕塑,用青铜塑成显得苍劲;用花岗岩的显得刚毅;用大理石雕成的显得温柔。
罗丹在观赏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像时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温暖。
”语言的质感类似于余光中所说的“质料”[2]。
它是字或词的质地和它所赋予的特定的美感,并决定了散文的旨趣和境界,也决定了散文的“弹性”和“密度”[3]。
如朱自清在《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用了“踞”、“浮”等字,不但将梅雨亭的位置、情状准确地表现出来,而且化静为动,充分展示亭的突兀险势,极尽描绘的能事,富绘画美。
“踞”字展示了亭的“稳”,任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遒劲精神内蕴;而“浮”字则传神地写出亭四周的空阔,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个字极写出梅雨亭的险、稳、奇、峻、俏等风韵,对于亭的形状虽然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古词新用也能加强文字的质感。
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杏花。
春雨。
江南。
”这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它们被赋予特定的内涵。
而余光中这里要表达的正是对故国的神思。
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
赵括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篇一:《赵括纸上谈兵》阅读附答案】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小题1】用些线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王以/为何/如其父b.王/以为/何如其父c.王/以为何/如其父d.王/以为何如/其父【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1)、使赵不将括即已()(2)、及括将行()【小题3】说说“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的意思(2分)【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括是个怎样的人?(2分)【小题5】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2分)答案【小题1】b【小题1】(1)、以??为将(2)、等到【小题1】(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住他,然而(赵奢)并不赞美他。
【小题1】只会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贪图钱财(或贪图小利)等【小题1】例如:(1)、成功来自于生活实践,读死书或死读书行不通。
(2)、做人必须踏踏实实,不能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不会有真才实学的。
( 3)、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4)、从赵王做决定可以看出,为人为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有益建议。
意象说的哲学根源及其思想实情—— 兼论叶朗的意象本体说
— 39 —意象说的哲学根源及其思想实情——兼论叶朗的意象本体说叶朗在朱光潜、宗白华有关意象说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是什么,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提出了“美在意象”的美学观,也即美的本体是意象。
“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
”[1]55意象本体说在引起美学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不少的批评。
何光顺从本体概念入手,认为以意象为本体,会暗中引入西方古典美学的实体论与主客二分思想,从而与其意象本体论所主张的主客非实体性、非主客二分相矛盾[2]。
何光顺这个批评看来误解了“本体”概念,简单将它等同于实体。
下面我们首先追溯意象说的哲学背景,表明意象基本内涵在于情景交融,它将哲学领域的易象、道象转化为情意之象,并以此成为审美活动的基础性概念;然后考察叶朗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意象本体说,并围绕情感意向性、生活世界和体验三个基本概念来拓展我们对情景交融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上述概念的现象学背景,重新审视叶朗相关“拓展”是否合理,看如何从现象学视角出发推进意象美学的当代建构。
一、意象说的哲学背景“意象”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象思维在美学领域的体现,因此《老子》《庄子》《易传》等文本中有关象的论述构成意象说的思想来源。
道不同于一般的物,它没有形,所以是形而上者。
那我们如何知道这种形而上的东西的存在呢?老子认为道虽然无形,但可以以“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老子》第十四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老子》第二十一章)大象无形。
(《老子》第四十一章)[收稿日期] 2021-01-10[作者简介] 蔡祥元,浙江衢州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哲学博士。
美的回想意境
美的回想意境叶朗教授的“美在意象”说,无疑是新时期美学的标志性理论成果之一,它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许。
与此同时,也受到一些质疑。
“美在意象”说是在充分审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路向,并充分吸取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资源和借鉴西方现代美学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
不管是赞许还是质疑,普遍的认识是,“美在意象”说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来说是有推动作用的。
不过,目前关于“美在意象”的理论论争,反映出人们在美学观念与基本问题理解上存在的分歧与差异。
对“美在意象”说的一些误解,也需要进一步予以厘清与辨明。
正是基于此考虑,本文将对“美在意象”说的理论价值予以论证,并回应学术界一些对“美在意象”说的质疑与批评。
“美在意象”说充分吸纳了中西美学研究的成果“美在意象”是叶朗的标志性理论成果,但是“美在意象”观点并非叶朗首次提出,它最早是朱光潜提出来的。
关于这一点,叶朗在许多文章中都予以了说明。
他还认为,“美在意象”的观点也是北大的学者在美学理论的核心区域逐步形成的一种共识。
①1这说明,“美在意象”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学说,并非只反映叶朗个人的美学观点与理论建树,它也反映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趋势,是充分吸纳中西美学研究成果的结果。
叶朗明确提出“美在意象”命题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此时期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已被大量引入中国,以实践为本体的美学观点受到普遍质疑。
叶朗非常关注美学研究的前沿性理论,再加上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对中国传统美学研究成果非常重视,所以“美在意象”命题的提出,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新的哲学本体关注和美学思考方向。
叶朗认为,西方哲学美学史进入现代之前,对美的本质的看法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一类是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这两类看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为前提的。
这种思维模式把‘我’与世界分割开来,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作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2。
叶郎谈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最高的是审美的人生叶郎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导追求审美的人生就是追求诗意的人生,追求创造的人生,追求爱的人生。
人们在追求审美人生的过程中,同时就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审美的人生境界。
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审美的人生境界。
在这个最高的人生境界当中,真、善、美得到了统一,在这个最高的人生境界当中,人们的心灵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
在这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当中,人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
美学最根本的是要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三个层面:1.日常生活的层面是人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层面。
2.工作的层面,事业的层面是人生的一个核心的层面。
3.审美的层面,诗意的层面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
境界就是指人的精神境界、心灵的境界。
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他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中国古人就称之为胸襟、胸次、怀抱、胸怀。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他的外在的言谈笑貌、举止态度,以至于表现为他的生活方式,中国古人称之为气象、格局。
胸襟也好,气象、格局也好,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好像是虚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上它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别人能够感觉到的。
从表面上看,世界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所享受的世界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境界高的人,他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大,境界低的人,他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小,因为一个人所能够实际享受的世界必定是他能够感觉和了解的世界。
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个人顺其自然地发展就可以得到的,不存在修养的问题,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必须通过自觉地修养,这种修养,儒家称之为“功夫”,“功夫”分两部分:增进觉解勿忘觉解一部分是要增进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另一部分就要注意不要忘记这种觉解。
一个是要增进觉解,一个是不要忘掉觉解。
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
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先生有一个《美学原理》的系列讲座视频,其教材就是他的新著《美学原理》,在“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学术视频”可以找到,网址为?id=2222叶朗先生思想比较清晰,声音浑厚,讲课颇有效果。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实现“领进门”方面,叶朗先生的这个美学原理讲座系列显然是做到了,我以为他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美学老师,并且我以为这个讲座对于美学入门是相当合适的,加之“超星”这个讲座的每个视频都有“同步字幕”,我便决定慢慢把这个字幕整理出来,姑且名为《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在晓芒学园里连载,作为学习美学的一个资源,与晓芒学园的网友分享。
这个《讲演录》的文字稿,估计有二三十万字。
由于这系列讲座有现成的“同步字幕”,可以复制下来,所以我的整理并没有花太多的心血,无非是对那些字幕分分段落,去掉几个偶然的口头字眼,有时改几个标点符号,等等细枝末节的工作,等于自己较为认真地看一遍罢了。
第一讲什么是美学第一讲什么是美学今天我们讲一个开场白,就是这个绪论叫:什么是美学?美学这个学科,它的名称Astetik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美学,在鲍姆加通之前没有美学,事实上无论是东方和西方美学思想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个学科的名称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应该加以区分。
很多学者,比如法国的大哲学家杜夫海纳,还有波兰的一位美学家塔塔尔卡维奇,他们都认为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这些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是柏拉图他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塔塔尔卡维奇说: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涉猎范围更广。
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的大师。
他在美学领域中的兴趣、论述和独创的思想,范围非常之广,在柏拉图那里,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列入到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里。
叶朗的美学原理读书报告
叶朗的美学原理读书报告叶朗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和文化评论家,他在建筑及文化领域中都有着深刻的见解。
他的《建筑美学》一书是他在建筑美学领域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下面是这本书的读书报告。
一、叶朗的美学原理1. 空间的表达原则空间是建筑的核心,它是建筑的基石。
空间的表达原则是建筑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叶朗认为,建筑师需要考虑空间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以及人与空间的关系。
空间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的自然属性,使人在空间中感到舒适自在。
叶朗认为,空间内的平面、线条、颜色、材料、光线等因素,都应该被综合考虑,以创造一个有机统一的空间。
2. 比例和尺度的原则比例和尺度是建筑美学中非常重要的原则。
叶朗认为,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应该与人的尺寸相协调。
如果一个建筑物的比例和尺度不协调,它就会显得笨拙和不协调。
因此,建筑师应该选择与人的尺寸相协调的比例和尺度,以创造一个协调和谐的建筑。
3. 功能和形式的原则功能和形式是建筑美学的两个基本原则。
功能与形式之间应该达到平衡,即一个建筑物必须满足它的使用目的,同时又要表达它的形式美。
形式应该反映建筑物的用途和环境,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造型和装饰。
4. 简约和纯粹的原则简约和纯粹是建筑美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叶朗认为,建筑没有必要过分复杂和华丽,反而应该追求简约和纯粹,消除多余和杂乱的元素,以创造一个简洁而极致的效果。
二、本书的亮点《建筑美学》一书是叶朗在建筑美学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中,叶朗阐述了他的思想和观点,并提出了一些非常深刻的洞见。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1. 紧扣建筑美学的核心问题,涵盖了建筑美学的各个方面,如空间、比例、尺度、功能、形式、简约和纯粹等,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2. 叶朗的论述非常清晰、深入、生动,他运用丰富的案例和细致入微的分析,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美学的本质和规律。
3. 对于建筑师和文化评论家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蒋寅十多年前,我在《说意境的本质及存在方式》一文中曾感慨,虽然已有无数论文发表,但意境仍是个模糊的概念1。
现在我又不得不再次感慨,意象虽经许多学者讨论研究,它也还是个意指含糊的概念,其所指在不同学者的笔下有很大出入。
最近,有些学者提出以意象为核心建构中国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又有学者以意象、典型与意境共同构成三元的艺术至境论2,都显示出正在走向成熟的理论思考。
然而,在意象的基本问题没弄清楚之前,一切理论体系的构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鉴于学术界在意象含义理解上的歧异,近年出现了陶文鹏、曹正文、成镜远等先生辨析意象、意境概念的论文3,可我觉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因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意象的含义如何理解,而在于如何规定。
我们知道,从意象的语源及其本义来说,它应该有两个基本含义:(1)以具体名物为主体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的总体,源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2)构思阶段的想像经验,源于《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但在漫长的文论史和批评史上,古人运用“意象”概念又不这么简单。
有时指诗中一个局部情境,如唐庚《唐子西文录》评谢朓“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一联:“平楚,犹平野也。
吕延济乃用‘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谓楚,木丛,便觉意象殊窘。
”这里的“意象”指眺望中的“平楚正苍然”之景。
杜甫《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一联,刘濬《杜诗集评》卷六引吴农祥评:“二句画秋风妙,画乱离之秋风尤妙。
公诗有‘万里飞蓬映天过,孤城树羽扬风直’,意象相同而不如此二句之精炼。
”这里的“意象”指“金错旌竿满云直”、“孤城树羽扬风直”两句旌旗迎风飘扬之景。
又《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杜诗集评》卷五引俞瑒评:“中间得非、无乃等字意象缥缈,故以风雨鬼神接之。
”1蒋寅《说意境的本质及存在方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收入《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朗:美在意象——美学基本原理提要
叶朗:美在意象——美学基本原理提要一、引言:什么是美学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不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2.中国美学的历史至少从老子、孔子的时代就开始了。
不能说中国古代没有美学。
3.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朱光潜和宗白华。
4.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出现一场美学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范围内讨论美学问题,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美学学科的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复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6.美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哲学学科,那种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第三,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等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第四,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从国际范围看,至今还找不到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7.学习美学的意义在于:第一,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自觉地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第二,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培养自己对于人生进行理论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人生的智慧。
8.美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习美学的方法:第一,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学习和思考任何美学问题都不能离开人生;第二,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第三,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第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有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第五,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第六,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叶朗的美学原理讲演录–【人人分享
叶朗的美学原理讲演录–【人人分享叶朗:美学原理讲演录第一讲什么是美学第一讲什么是美学今天我们讲一个开场白,就是这个绪论叫:什么是美学?美学这个学科,它的名称Astetik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美学,在鲍姆加通之前没有美学,事实上无论是东方和西方美学思想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个学科的名称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应该加以区分。
很多学者,比如法国的大哲学家杜夫海纳,还有波兰的一位美学家塔塔尔卡维奇,他们都认为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这些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是柏拉图他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塔塔尔卡维奇说: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涉猎范围更广。
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的大师。
他在美学领域中的兴趣、论述和独创的思想,范围非常之广,在柏拉图那里,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列入到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里。
伦理学就是我们讲道德的。
柏拉图他把什么东西是美的和美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分开、区分开来,他又在美的现象后面寻找一个抽象的、不变的美的本质。
所以从柏拉图开始,在西方美学史上就形成了一个讨论美的本质的传统。
关于这个我们以后讲美的本质的时候会讲,我们就不讲了。
西方美学的历史和中国美学历史,我们这门课都不讲了。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一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轮廓我分三段来讲。
第一段就是近代,大家知道从一般的分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近代。
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他们三个人的共同的特点都是热心的学习和介绍西方的美学,主要是德国美学。
并且尝试把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结合起来,其中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康德、叔本华的影响,王国维的境界说,以及他的几本书,像《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这些著作对中国近现代美学以及中国近现代的整个学术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2019年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语 文 试 题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粘贴好条形码。
答题时,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卷指定区域答题。
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2分)1.下列选项中,书写和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锃亮冗杂(r ǒng) 锐不可当 黄发垂髫(ti áo) B.侧隐追溯(shu ò) 粗制烂造 强词夺理(qi àng) C.襁褓狩猎(sh ǒu) 莫衷一事 左右蓬源(p éng) D.挂罥沙烁(l è) 翻来复去 悄怆幽邃(qi āo)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博物馆里保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C.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B. 对于现在还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平台,杭州市运管局将采取责令整改、约谈办证行政处罚等,督促平台尽快办证。
叶朗著《美在意象》读书笔记
叶朗著.美在意象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卷面语: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朱光潜);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宗白华)2,目录:什么是美学;社美活动(美是什么;美感的分析;美和美感的社会性);审美领域(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审美范畴(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沉郁与飘逸;空灵)美育人生(美育;人生境界)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惹尘埃4,宗白华:美乃是人的心灵与世界的沟通,是万象在人的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而已,是情景交融而创造的一个独特的宇宙,一个现实人生的意味、情趣和价值的虚灵的世界,是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的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P605,审美意象主要有以下的特征:P61①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交融的世界。
②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③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如所存而显之。
④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
6,西方的生活世界有三个层面的描述:柏拉图“理念世界”,康德“物自体”,基督教“彼岸世界”。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物一体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P777,我们对于某种事物见的次数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但是我们一旦丢开这种“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即丢开从实用观点看待事物的方法,例如破墙角伸出来的一枝花,或是林间一片阴影,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惊讶它的美妙。
P1028,云淡风轻近午天,伴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P1039,什么是移情作用用简单的话来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
十年来禅宗美学研究综述
十年来禅宗美学研究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作为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不仅仅是促使三教合流成就了中国美学的第二次大突破,张节末在《道禅对儒家美学的冲击》一文中指出了禅宗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中的总体地位:“我以为,境界一意境作为美学史的概念,应该在禅宗起来以后,在唐代才告成立。
我们从唐代以后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中看到,禅宗的喻象方式向中国的山水画、写意画导入了精神的深度,使之心灵化和境界化;向中国诗歌的缘情传统导入了更为虚灵空幻的意(已经大体不是诗言志的“志”),最终形成了诗的意境。
意境的出现,是第二次美学突破成功的标志。
其丰富的美学思想也正是形成中国美学独特价值的重要和有机构成部分。
禅宗美学研究在通过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主要是对禅宗美学思想与文学、绘画各艺术领域关系研究的积累,在对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家思想的研究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重要而独特的价值,禅宗美学本体论研究在近十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一、禅宗美学哲学本体论研究对禅宗美学本体论研究的重视,标志着学者们对禅宗美学的独特性的充分认识。
从1998年到2007年,只有皮朝纲、周全田、李明、徐向阳、史可扬等学者的近二十篇相关论文。
对禅宗的“心性本体论”结论基本上得到了学者们的赞同,但是在对“心性本体论”是什么上,周全田和皮朝纲的观点不同。
周全田在,《禅宗的本体论空观》文中提出“禅宗美学是以‘空观’为本体”,“‘空观’是禅宗哲学美学的本体论范畴”。
皮朝纲在,《禅宗美学本体论再思考》文中提出“禅宗把‘心’(禅)作为本体范畴,作为自己在终极信仰中安身立命的源点,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禅宗哲学与美学是以‘禅’作为本体的范畴,以‘立心’在‘禅’的本体上建构了心性本体论”。
首先我们来看皮朝纲与禅宗美学心性本体论。
《人间词话》十则(知识讲解)
《人间词话》十则(知识讲解)《人间词话》十则学习目标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话》。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词话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扼要叙述诗词或小说、戏剧等作品中的故事和基本内容),作为介绍和考订的著述,始于宋代。
最早的词话专著是宋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今佚。
著名者有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等。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号观堂。
我国近代在文学(人间词)、美学(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史学(观堂集林,殷周史)、哲学(受尼采叔本华,较悲观)、古文字、考古学(对甲骨文的研究造诣颇深,提出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作,也须有三种不同之境界,等等。
字词汇总语音餍.(yàn)缧绁..(léixiè)婉慝.(tè)蓦.(mò) 遽.(jù)为.(wéi):被动重点字词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崇高的格调。
2.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有才华的诗人。
3.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匆忙、草率。
课文精要理清结构所选的十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1段: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
第2-6段: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7-10段: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把握重点插入位置:二、什么是境界三、境界如何创造(一)情真四、境界如何创造(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五、何为最高境界(一)无我之境六、何为最高境界(二)不隔什么是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
(第一则)何谓境界?袁行霈:“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朱光潜:“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个小天地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