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祭十二郎文》省级公开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祭十二郎文》韩愈PPT(综合)公开课优秀课件全面实用
心负责,同样让我们敬佩。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 子,关心他的孩子,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把 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重义气、重友情,他可以 为朋友奉献一切。 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 们为失去这样好的朋友、这样好的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 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好的父亲而惋惜!但人死不能 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 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同志未做完的事 业。 ××同志安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 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 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 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 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 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 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 达的深挚感情。
韩愈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代茅坤。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
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 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 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 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 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 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 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祭文(悼词)
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这一年,我在徐州 是年,吾佐戎(于) 辅助军事,派去接 徐州,使取汝者始 你的人刚要启程, 行,吾又罢去,汝 我又罢职离开了徐 又不果来。吾念, 州,你又没能够来。 汝从于东,东亦客 我想,你跟随我到 也,不可以久;图 东边,东边也是异 久远者,莫如西归, 乡客地,不能久住; 从长远打算,不如西 将成家而致汝。 归河阳老家,将家安 顿好再接你来。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
第三段: 吾年十九,始来京 城。其后四年,而归 视汝。又四年,吾往 河阳省坟墓,遇汝从 嫂丧来葬。又二年,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汝来省吾;止一岁, 请归取其孥;明年, 丞相薨,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
《祭十二郎文》课件ppt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 十二郎的思念之情的?"
"试着分析十二郎这个人物形象 ,并给出理由。"
THANK YOU.
祭文的起源与发展
追溯祭文的起源,探究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
古代的家族观念
介绍古代的家族观念,包括宗法制度和家庭结构 等。
与其他祭文的比较
韩愈的另一篇祭文《祭柳子厚文》
将《祭十二郎文》与《祭柳子厚文》进行比较,探究两位文豪之间深厚的友谊和 他们在文学上的相互影响。
唐代其他著名祭文
列举几篇唐代著名的祭文,如《祭周文王》、《祭太甲文》等,分析它们与《祭 十二郎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表达方式
文章以叙述、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使文章富有变化和 层次感。
思想内涵与主题
思想内涵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家族观念和孝道的不满和批判,呼吁人们重视亲情和 家庭。
主题
文章以十二郎的短暂一生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短暂和珍惜生命、珍 惜亲情的思想主题。
03
注释与翻译
生字词注释
• 亟:音qì,意为“多次”; • 孥:音nú,意为“妻子和子女”; • 殒:音yǔn,意为“丧失,丧命”; • 疚:音jiù,意为“因病而苦痛”; • 匍匐:音púfú,意为“爬行”; • 殒毙:意指“死亡”; • 笃:音dǔ,意为“病重”; • 嗣:音sì,意为“后代”; • 飨:音xiǎng,意为“祭祀”。
难点
学生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其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与教学计划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进行导入、背景介绍、阅读课文,第二课时进行讲解、问答 、讨论等。
《祭十二郎文》完整版ppt课件
《祭李侍郎文》
唐朝白居易所作,为悼念好友李绅的 祭文。文章通过描绘李绅的品德和才 华以及两人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 对好友的怀念和敬意。
06
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
讨论内容
学生分组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 中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提出
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讨论时间
15分钟
讨论目的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
表达作者自幼失去依靠,依靠兄嫂抚养的孤苦无依之情。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叙述兄长去世后,作者与十二郎相依为命的经历。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强调作者与十二郎之间的亲密关系,突出十二郎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
表达作者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欲绝之情。
艺术手法鉴赏:比喻、排比等运用
比喻手法
如“如泉之流,如日之升”,形象地描绘出十二郎年轻时的 英俊形象。
排比手法
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 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通过排比句式,强烈表达出作者 对十二郎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愧疚。
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或 在课后提交思考结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韩愈对孝道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韩愈的孝道思想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孝道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孝道是为人 之本。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对孝道的阐述
在《祭十二郎文》中,韩愈通过讲述自己与侄儿十二郎之间的深厚感情,孝道的重要性,还在生活中亲身实践孝道,成为后世孝子的楷模。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
17
跨时代、跨文化背景下的思考
2024/1/26
古代与现代祭文的传承与创新
01
探讨古代祭文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现代祭文在形
式和内容上的创新。
中西方悼念文化的异同
02
比较中西方在悼念亲人、友人时的文化差异,如表达方式、仪
式习俗等。
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与人生观
03
通过《祭十二郎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生死观、人生
2024/1/26
6
2024/1/2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7
文章结构梳理
01
02
03
引言
交代写作缘由和悲痛的心 情。
2024/1/26
主体
叙述与十二郎的关系和过 往,表达深切的哀悼之情 。
结尾
抒发对十二郎的怀念和对 自己命运的感慨。
8
关键语句解读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奠他的侄子 韩老成(十二郎)而创作的一篇祭文。
韩愈与韩老成感情深厚,韩老成的突然 去世给韩愈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在这篇 祭文中,韩愈倾诉了对侄子的哀思之情
,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祭十二郎文》以其真挚的情感、朴实 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而广为流传,
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查阅相关书籍或网站,了解韩愈的生平事迹、文学成 就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2024/1/26
了解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人对他的 评价和传承。通过以上延伸学习,可以更全面地认识 韩愈及其作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26
谢谢
2024/1/26
THANKS
《祭十二郎文》(共54张PPT)
反映对十二郎忆念之深。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 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 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 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
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 个“乎”字,三个“也”字和五个“矣”字, 这样连接不断的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 “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 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 的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
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 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 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 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 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 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 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 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 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 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 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 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 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 的精神品质。
祭文示例
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同志是---------- ,-- 年-- 月生于---,在 度过了他--- 时代,并在---年--毕业后的他,从事--- 工作。为了---- 的需要,--- 年-- 月,他去。。。。。不幸于 -- 年 月--- 日 ,离开了我们,年仅---- 岁。 ---同志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并多次为他人排 忧解难,对同事的事情认真对待。他的随和、热情,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永远值 得我们学习。 …同志不仅对工作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家庭的关心负责,同样让我们敬佩。 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孩子,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 友都把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重义气、重友情,他可以为朋友奉献一切。 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们为失去这样好的朋友、 这样好的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好的父亲而惋惜!但 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 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 同志未做完的事业。 …同志安息!
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 个“乎”字,三个“也”字和五个“矣”字, 这样连接不断的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 “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 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 的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
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 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 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 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 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 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 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 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 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 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 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 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 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 的精神品质。
祭文示例
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同志是---------- ,-- 年-- 月生于---,在 度过了他--- 时代,并在---年--毕业后的他,从事--- 工作。为了---- 的需要,--- 年-- 月,他去。。。。。不幸于 -- 年 月--- 日 ,离开了我们,年仅---- 岁。 ---同志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并多次为他人排 忧解难,对同事的事情认真对待。他的随和、热情,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永远值 得我们学习。 …同志不仅对工作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家庭的关心负责,同样让我们敬佩。 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孩子,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 友都把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重义气、重友情,他可以为朋友奉献一切。 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们为失去这样好的朋友、 这样好的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好的父亲而惋惜!但 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 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 同志未做完的事业。 …同志安息!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
这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多久
将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丧 这 其…抑…选择问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 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 大 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 概 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将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
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
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
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
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
因和死期。
有能力
来
安慰
马上
接来
墓地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从穴乏声,即葬时下棺入穴 然后惟其所愿。Fra bibliotek了解背景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四人,长子韩会, 次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 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 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从小生活在 一起,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 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 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自己的 衰病,子孙辈的幼小,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 作者悲感万端,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
在 给 来
才
文言词句
★词类活用: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名作状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名作动 继承…… 的事业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使动用法 使……早死 一天天
多久
将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丧 这 其…抑…选择问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 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 大 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 概 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将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
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
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
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
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
因和死期。
有能力
来
安慰
马上
接来
墓地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从穴乏声,即葬时下棺入穴 然后惟其所愿。Fra bibliotek了解背景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四人,长子韩会, 次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 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 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从小生活在 一起,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 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 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自己的 衰病,子孙辈的幼小,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 作者悲感万端,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
在 给 来
才
文言词句
★词类活用: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名作状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名作动 继承…… 的事业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使动用法 使……早死 一天天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
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 先人:韩愈已死去的父亲
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 两世:两代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而已:罢了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 好靠哥嫂抚养。哥哥在中年时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 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 一天也没有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 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子孙 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 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 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2.作者写: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 己的深深思念。
3.在这两段的叙述之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抚汝指吾”的细节描写。表现嫂子对韩愈叔侄的 殷切关怀,也体现韩家门衰祚薄、人丁不兴的困窘。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 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 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 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 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 汝而就也。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衔哀:含着,怀着悲伤
远:名词作状语,在远方 羞: 通‘馐’,美味食物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 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 慰你十二郎的魂灵:
韩愈《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
(活用:东:在东边(居住),名作状 客:客 居,名作动
西:向西,名作状 动词的使动用法
致:使……来,
古今义: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 家庭
汝从(我)于东,省略句,状语后置)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
第3段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 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 hú) 之禄。
——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后人续)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 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 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 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 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 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二、作者背景
1.了解作者
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们为失去这样好的朋友 、这样好的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好的父亲而惋惜! 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 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 同志未做完的事业。
…同志安息!
4.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
---同志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并 多次为他人排忧解难,对同事的事情认真对待。他的随和、热情, 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同志不仅对工作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家庭的关心负责,同样 让我们敬佩。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孩子,无 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把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 重义气、重友情,他可以为朋友奉献一切。
哥哥在中年的时候在南方死了,我和你都年幼 ,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安葬在河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
寿命的长短
虽然这样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 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精神 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 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 希望 成长立业 幼儿儿童 期也。 才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 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 呼哀哉!呜呼哀哉! 近来 时常疼得厉害
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 常格的创新精神。
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第一课时
祭文(悼词)
有韵文和散文两种。这是一篇破骈 为散的祭文
惯用格式: ①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 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 ②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 ③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 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 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 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 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
《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 的《芙蓉女儿诔》就属 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诔lěi:古代叙述死者生平, 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 贱不~贵,幼不~长。
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 死去的 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 长辈 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 通“逝” 未知其言之悲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宾语前置
惟兄嫂是依——只有依靠兄嫂了
注意: “惟(唯)……是……”为语 句的一种固定,古今汉语中常见。 如:唯你是问,唯才是用,唯 贤 是举,等等。
★一词多义:
始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汝之子始十岁 最初,初次
其
才 代词,你的 请归取其孥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 表选择,是……还是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语气副词,表示揣测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 “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 的作用。
了解作者
• 韩愈(768——824),字 退之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 籍昌黎,世称 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 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 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 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 “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 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 古文 , 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 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 了 唐代古文运动 。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 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 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 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代表作是 《马说》《师说》等。传世作品集为 《昌黎先生集》。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
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 实为兄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健康强壮 去年孟东野往
忧伤 ,吾书与汝曰 :“ 吾年未四十 , 而 真实,确实 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 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 离开职守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 接礼法或宗 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谁知道 法册定继承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 人为“嗣”.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 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能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 纯正明智 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 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 动词,继承 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 ……的事业 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确实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 “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 的作用。
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 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 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 “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 的作用。
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 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 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 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 妻子儿女 的统称 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 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 第二年 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 成为事实, 实现 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 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手持戈代表军务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取老虎追赶野 兽表象,表急. 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 突然。 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 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在
给
来
才
文言词句
★词类活用: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名作状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名作动 继承…… 的事业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使动用法 使……早死
一天天
★古今异义:
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成长立业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 功,开始存在 古:精神
志气日益微
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
闻汝丧
不省
(sà ng)丞相薨
(hōng)
所怙
ng) (xǐng)佐戎徐州 (ró ( jù ) 汝遽去 (hù )
兄殁南方 (mò) 万乘之公相(shè ng) (yǔn) 省坟墓 (xǐng) 殒其生 归取其孥 (nú 窆不临其穴(biǎn) ) 尚飨 (xiǎng)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
临
代奴婢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 殓,给死人 穿衣入棺 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 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 互相照顾 着生活 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 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 实在是我造 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 成得灾难 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 什么时候才有尽头 抱怨 已往,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 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 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希望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同“享”, 鬼神享用祭 品。
★通假字:
丁为小 依靠 果实,零 含,怀着 省写,合义为死 ,取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 为落 “树上 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 落下小 果实” 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 与人合 ,形容 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 义 孤单 不久, 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 后来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 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 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 “读诸葛孔明 《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 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 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代茅坤。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 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离开 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为乘,万乘指 天子的武备,即高官。
离开
住了一年
探望
文言词句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 通“逝”,死
★词类活用: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向西
★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 吾念,汝从于东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韩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 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 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 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 深挚感情。
学习目标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 痛惜和怀念之情。
☆省略句
★古今异义:
吾去汴州 古:离开 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古: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吾与汝俱少年 今:指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阶 段的人 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
明年,丞相薨
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将成家而致汝
古:安家 今:男子结婚
★一词多义:
致
乃能衔哀致诚 将成家而致汝 表达 使…… 来
省
不省所怙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 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 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 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 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 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受残酷的事实。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 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
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
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
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
有能力
来
安慰
马上
接来 墓地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从穴乏声,即葬时下棺入穴 然后惟其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