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阶段测试)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老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老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消费什么〞、“如何消费〞和“为谁消费〞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方案经济的差异主要表如今三个根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鼓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根据,是实证方法与标准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说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应与供应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应量变动,而消费技术的变动引起供应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平衡价格与平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假如穿插弹性为负值,那么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可以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假如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应富有弹性,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假如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平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02、04、05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02、04、05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答案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1
1、结合背景材料和西方经济学理论,鸡肉需求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经济学上的需求是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的统一,它受到现下的产品价格、将来时间的期望价格、相关产品价格和人们的收入、偏好、以及消费者数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供给则是厂商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的统一,是市场上用于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它受到现下产品价格、将来预期价格、相关产品价格和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厂商数目等因素的影响。
这里的相关产品主要是指经济学里的替代品和互补品。
“禽流感”爆发的短期内,疫情造成疫区鸡(将鸡分成蛋鸡和肉鸡两种,蛋鸡同时可以做肉鸡)被大量捕杀,使得市场上鸡的供给数量减少。
此时,由于人们尚未对禽流感形成足够的认识,或者说人们尚未“恐慌”,加上疫区只是少数,大部分地区鸡肉市场上影响需求的各个因素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单纯的供给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同时市场上鸡肉供求的均衡数量减少。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禽流感”危害程度的认识加深,甚至到了“谈禽色变”的地步。
消费者对鸡肉的偏好程度明显下降,使得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由于先前鸡肉涨价,人们更乐意去寻找鸡肉的替代品——猪肉和其他禽肉等来进行消费,甚至不消费鸡肉,从而加剧了鸡肉需求量的降低。
需求减少使得价格下跌,使均衡数量进一步减少,但是,由于需求减少的程度较之供给减少的程度要大,所以价格下跌至.禽流感发生以前的价格水平。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里要区分冰冻鸡和新鲜冷藏鸡肉在禽流感初期的不同情况,譬如禽流感在本区域爆发导致鸡肉货源紧缩,则鸡肉贸易商有可能到其他非疫区大量进口冰冻鸡肉从而导致该地区冰冻鸡肉的价格水涨船高(这种贸易形式包括国内的省际贸易也包括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和洲际贸易);但是,新鲜冷藏鸡肉的价格因为其保鲜期很短无法承受太长旅途的运输,加上运输费太高,所以与冰冻鸡相比不会面对贸易商进场抢货的境况,抬价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2、结合背景材料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禽类供应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禽流感”初期,蛋鸡被宰杀,使得鸡蛋的供应数量减少,同鸡肉分析一样,鸡蛋短期内价格上扬,随着时间的推移,鸡蛋的价格又回落。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国开作业《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阶段测验参考(含答案)392
题目1:函数的定义域为().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1:函数的定义域为().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1:函数的定义域为().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1:函数的定义域为().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2: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上单调增加的是().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2: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上单调增加的是().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2: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上单调减少的是().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3:设,则().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3:设,则().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3:设,则=().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4:当时,下列变量为无穷小量的是().标准标准答案:题目4:当时,下列变量为无穷小量的是().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4:当时,下列变量为无穷小量的是().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5:下列极限计算正确的是().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5:下列极限计算正确的是().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5:下列极限计算正确的是().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6:().标准标准答案:0
题目6:().标准标准答案:-1
题目6:().标准标准答案:1
题目7:().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7:().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7:().标准标准答案:-1
题目8:().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8:().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8:().标准标准答案:().
题目9:().标准标准答案:4。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4试题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国开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替代_效应和_收入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一
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需求的价格弹性中;假设价格是自变量P;需求量是因变量Q;则需求的函数可以写成:Q=FP..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Q的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P的变化的百分比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即E=δQ/Q/δP/P2.令销售收入=销量×价格..试分别分析商品富有弹性、单位弹性和缺乏弹性时;提高商品价格对于销售者收入的影响..全称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为ed=-dq/dp×p/q按照数值大小;可以分为富有弹性大于1;单位弹性等于1;缺乏弹性小于1;完全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等于0..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能增加厂商销售收入;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能减少厂商销售收入;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化不影响收入..对于完全弾性和完全无弹性的商品一般来说厂商在现实中是没有定价权的;因为完全弾性的商品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类似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完全无弹性的商品很少见;这种一般都是国家定价..所以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厂商可以考虑薄利多销的方式;降低价格已获得更大的销量;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厂商定价时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收入..至于价格降到什么程度;需要结合厂商的成本函数综合分析..3.最近一两年;茅台提价成为话题..根据影响弹性的因素;分析茅台酒是富有弹性、单位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并根据第2问的结论;回答茅台酒生产商涨价是否符合他的利益..茅台酒的需求弹性小..在白酒市场上;只有五粮液、国窖1573等极少数品牌勉强可以与茅台酒抗衡;但影响力也远没有茅台酒大;造成茅台酒无接近替代品;另一方面;茅台酒消费群体特殊;由于茅台酒基本上是富豪消费和公款消费;价格上涨对他们的消费愿望影响较小..以上两方面的特征决定了茅台酒是价格需求弹性小的产品..根据价格需求弹性原理;对需求弹性小的产品;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价格上升使企业总收益增加..茅台酒厂正是看准了茅台酒的这一特征;认为提价对茅台酒的销售量影响微乎其微..提价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证明了茅台酒的稀缺性;所以;企业选择了涨价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综上所述;供求失衡、寡头垄断、需求弹性是茅台酒涨价的主要原因..4.最近;茅台酒供不应求;已经出现有价无货的情况;虽然价格飞涨;然而却一瓶难求..请查询资料;分析茅台酒供给价格弹性不足的原因..由于酒类物由于茅台酒的酿造需要特殊的酿造条件; 所以;贵州茅台的产能是受到限制的;而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出现品可以储存;而且会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升值;这样就有了限制供给的可能性..因此;茅台的产量会受到人为控制..5.随着茅台酒的涨价;其他高端酒品牌;如五粮液和洋河等;也纷纷涨价..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面对茅台价格的上涨;当前五粮液和洋河等纷纷涨价;其他多家烟酒店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一线白酒价格都出现上涨;53度飞天茅台最多上涨了100多元..五粮液、国窖等企业都对白酒价格进行了调整;茅台则是由于上游渠道的控量;导致价格上涨..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定是有刚性需求在作怪..所谓“刚性需求”;即需求的价格弹性接近零;价格变化不影响需求;需求对价格变动没有反应;无论价格高低;都得购买..业内人士表示;一线白酒企业涨价并非完全是市场行为;在茅台通过厂家控量的方式对终端产品进行涨价后;其余白酒企业为了追涨茅台;纷纷官方宣布控量涨价茅台通过控量的方式涨价;五粮液、国窖等企业则有追风茅台涨价的趋势..对于涨价;五粮液提价主要是要控量保品牌;实际上市场并没有完全回暖..。
西方经济学(本)第一次作业
国开北京分部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一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TP=(L,K)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APL=TP/L或AP=TP/Q,这里的Q代表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
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L= TPL/ L,MP=dTP/dL ,MP= TP/ Q(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3)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第一,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
第三,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是该点对应的平均产量值;总产量曲线的点与原点的连线和总产量曲线相切时,则该点对应的要素的平均产量最大。
1.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技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一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于所以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至6章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_效应和_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含
形考任务 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括填空题( 22 道,共 20 分),选择题( 15 道,共 20 分),判断题( 15 道,共 20 分),计算题( 3 道,共 10 分),问答题( 3 道,共 30 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查核成绩的 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 =百分制成绩 *20%一、填空题 (20 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一定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 _____资源配置 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异主要表此刻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议体制不一样,二是协调体制不一样,三是激励体制不一样。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_ 资源配置 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能否以必定的价值判断为依照,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差异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钱与需求成反方向改动,两种代替商品之间价钱与需求成同方向改动。
6.需求定理表示的商品价钱与需求量反方向改动的关系是___代替 ______效应和 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应与供应量的改动中,价钱改动惹起供应量改动,而生产技术的改动惹起供应的改动。
8.需求的改动惹起均衡价钱与均衡数目同方向改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钱体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系。
10.当某商品的价钱上涨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裕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钱降落5%而需求量增添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少弹性。
11.假如交错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裕弹性的商品。
13.假如某种商品需求缺少弹性而供应富裕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花费者身上。
14.基数功效论采纳的是边沿功效剖析法,序数功效论采纳的是无差异曲线剖析法。
15.假如把无差异曲线与花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花费可能线必然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花费者均衡。
国家开放大学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 国开大.doc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_资源配置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至6章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_效应和_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国家开放大学 西方经济学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答题卷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资源配置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收入_效应和_替代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docx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
形考任务一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第一,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是该点对应的平均产量值;总产量曲线的点与原点的连线和总产量曲线相切时,则该点对应的要素的平均产量最大。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属短期的生产理论。
规模报酬变动规律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长期的生产理论。
其中,规模报酬递减规律指若产量增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
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时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
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从各种成本曲线图形上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平均变动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而后上升的曲线,呈U形,边际成本曲线先后通过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变动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第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第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第三,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边际成本是厂商长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它也是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出的,所不同的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要平坦。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I和PK是已知的。
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
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因此,可得到公式。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
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条件下最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