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 17 Oozie架构原理
odoo 模块设计原则
odoo 模块设计原则摘要:1.模块化设计2.高内聚、低耦合3.遵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4.使用开源库和框架5.保持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正文:Odoo 模块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Odoo 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被分解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
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Odoo 中,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夹,包含了与该模块相关的所有Python 文件、XML 文件和HTML 模板。
2.高内聚、低耦合高内聚、低耦合是软件设计中的一种原则,旨在减少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在Odoo 模块设计中,要尽量确保一个模块只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并且与其他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降到最低。
这样可以确保在修改一个模块时,对其他模块的影响最小。
3.遵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面向对象设计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强调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组织在一起,形成“对象”。
在Odoo 模块设计中,开发者需要遵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例如封装、继承和多态等,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使用开源库和框架Odoo 本身就是一个开源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它提供了许多开源库和框架,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模块。
在设计Odoo 模块时,开发者应充分利用这些开源库和框架,以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5.保持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良好的代码风格和注释对于保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至关重要。
在编写Odoo 模块时,开发者应注意遵循PEP8 编码规范,确保代码整洁、易读。
同时,要为关键代码和复杂逻辑添加充分的注释,以便其他开发者能够快速理解代码的功能和实现方式。
总之,Odoo 模块设计原则旨在确保模块的独立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鸿蒙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原理分析
鸿蒙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原理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也变得日益突出。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操作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鸿蒙系统(HarmonyOS)作为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统,旨在提供全场景、全连接的智能体验。
本文将对鸿蒙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原理进行分析。
一、鸿蒙系统的架构鸿蒙系统采用了一种分布式架构,创造性地实现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同工作。
它的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
1. 驱动层鸿蒙系统的驱动层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包括各类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等。
驱动层通过统一的设备抽象层,使得应用程序无需关心具体的硬件细节,实现跨设备的兼容性。
2. 核心服务层鸿蒙系统的核心服务层提供了一系列的系统服务,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通信管理等。
这些服务对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了基础的运行环境和接口支持。
3. 框架层鸿蒙系统的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开发框架和工具,包括图形界面、网络通信、多媒体处理等。
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框架和工具高效地开发出各种应用程序。
4. 应用层鸿蒙系统的应用层是最上层的用户界面,包括各类应用程序和功能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层来使用鸿蒙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和服务。
二、鸿蒙系统的设计原理鸿蒙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布式架构鸿蒙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的设计思想,将计算、存储和服务分散在不同的设备上,并通过高效的通信机制进行连接和协同工作。
这种架构可以实现设备间的资源共享和任务协同,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2. 内核调度鸿蒙系统的内核调度是基于微内核的设计原理,将核心服务和应用程序进行了有效的隔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鸿蒙系统还通过智能调度算法,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分配系统资源,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3. 轻量化敏捷鸿蒙系统的设计原则之一是轻量化敏捷,即尽量减少系统的体积和内存占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ice框架原理
ice框架原理Ice框架是一种用于构建高效、可扩展和可靠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
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并提供了一套灵活的工具和库,帮助开发人员简化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Ice框架的原理主要包括Ice语言、分布式对象模型、通信协议和中间件。
1. Ice语言:Ice语言是一种特定的接口描述语言(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IDL),用于定义分布式对象接口。
它提供了一种简洁、面向对象的方式来描述对象接口和数据结构,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通过IDL,开发人员可以定义接口、类、结构体以及相应的操作和属性等。
2. 分布式对象模型:Ice框架基于分布式对象模型,它将远程对象抽象为本地对象的扩展,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像调用本地对象一样调用远程对象。
Ice框架通过自动生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代理代码,隐藏了底层的网络通信细节,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在业务逻辑的实现上。
3. 通信协议:Ice框架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包括TCP/IP、UDP、SSL等。
它提供了一种可配置的通信机制,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
Ice框架还支持异步通信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4. 中间件:Ice框架提供了一套丰富的中间件,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如容错、负载均衡、事务管理等。
例如,Ice框架提供了集群管理器(Cluster Manager),可以实现透明的故障恢复和负载均衡。
同时,Ice框架还提供了事务管理器(Transaction Manager),用于管理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和原子性。
Ice框架的工作流程如下:1. 定义接口:开发人员使用Ice语言定义分布式对象的接口。
2. 生成代理代码:根据接口定义生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代理代码,包括远程对象的调用和网络通信的处理代码。
3. 实现业务逻辑:开发人员在服务器端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
4. 运行应用程序:启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应用程序,它们通过Ice框架进行通信。
部分解耦与完全解耦
部分解耦与完全解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部分解耦与完全解耦是软件架构中常见的两种设计思想,它们都旨在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就部分解耦和完全解耦的概念、优势与劣势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解耦方式。
一、部分解耦部分解耦是指将系统中的一部分模块或组件分离出来,使其与其他部分之间的依赖性降低。
在部分解耦的架构中,各个模块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但这种依赖关系是松散的、可管理的。
部分解耦的优势在于:1.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通过将系统拆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只负责单一的功能,便于定位和修复问题,减少维护成本。
2. 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由于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较为松散,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增加新功能或修改现有功能,而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3.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较低,可以灵活地替换或升级单个模块,而不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尽管部分解耦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劣势。
部分解耦需要更多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虽然降低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耦合度,可能会导致一些隐性的依赖问题。
二、完全解耦完全解耦是指将系统中的所有模块或组件都完全独立地设计和实现,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依赖关系。
在完全解耦的架构中,各个模块之间是独立的、自治的,彼此之间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
完全解耦的优势在于:1.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不受其他模块的影响,因此可以单独对其进行维护和修改,便于系统的长期稳定与更新。
完全解耦也有其劣势。
完全解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和实现,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模块之间完全独立可能导致一些功能重复或数据冗余的问题,需要额外的控制和管理。
三、部分解耦与完全解耦的选择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业务场景来选择部分解耦还是完全解耦。
一般来说,如果系统较为复杂,功能较多,且需要频繁进行升级和扩展,那么可以考虑采用部分解耦的方式,灵活地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
Elm架构模式与前端开发课件
Elm架构模式与前端开发课件Elm是一种函数式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前端开发领域。
它采用了一种称为Elm架构的模式,该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组织和管理前端应用程序的复杂性。
本课件将为你介绍Elm架构模式,并提供相关的案例和示例。
一、什么是Elm架构模式Elm架构模式是一种用于构建可维护和可测试的前端应用程序的设计模式。
它由三个核心组件组成: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更新器(Update)。
1. 模型(Model)模型代表应用程序的状态和数据。
它是一个不可变的数据结构,用于描述应用程序的当前状态。
模型的改变只能通过更新器来进行,确保了状态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2. 视图(View)视图是模型的可视化呈现。
它负责将模型数据渲染为用户界面。
Elm的视图是纯函数式的,它根据给定的模型数据生成页面的HTML 表示。
3. 更新器(Update)更新器是用于修改模型的函数。
它接收一个消息作为输入,然后根据不同的消息类型对模型进行更新。
每个更新器函数都应该返回一个新的模型,而不是直接修改原来的模型。
二、Elm架构的优势Elm架构模式相比于其他前端开发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 简单清晰:Elm架构的三个核心组件清晰明了,使得应用程序的结构和数据流非常直观。
2. 可维护性:通过对模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更新,使得应用程序的状态变化可追溯,易于调试和维护。
3. 可测试性:Elm的纯函数式视图和更新器可以方便地进行单元测试,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性能优化:Elm使用虚拟DOM技术,只对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更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
三、Elm实践案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Elm应用程序示例,以说明Elm架构模式的实际应用:```elmmodule Main exposing (..)import Html exposing (..)import Html.Events exposing (..)import StartApp.Simple as StartApp-- 模型type alias Model ={ count : Int}-- 更新器type Msg= Increment| Decrementupdate : Msg -> Model -> Modelupdate msg model =case msg ofIncrement ->{ model | count = model.count + 1 } Decrement ->{ model | count = model.count - 1 } -- 视图view : Signal.Address Msg -> Model -> Html view address model =div [][ button [ onClick address Decrement ] [ text "-" ], div [] [ text (toString model.count) ], button [ onClick address Increment ] [ text "+" ]]-- 入口main : Signal.Signal Htmlmain =StartApp.start{ model = { count = 0 }, update = update, view = view}```在上面的例子中,模型包含一个计数器变量。
揭秘Hadoop生态系统技术架构
揭秘Hadoop生态系统技术架构Hadoop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海量数据处理的开源平台。
其生态系统包含多个组件和技术,架构复杂,本文将从技术架构的角度解析Hadoop生态系统。
1. Hadoop技术架构概览Hadoop生态系统包含多个组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MapReduce。
HDFS是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可在多个计算机之间共享文件,并提供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
MapReduce则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型,用于将海量数据分成多个小块进行并行计算。
除了HDFS和MapReduce,Hadoop还包含多个组件,如HBase、ZooKeeper、Hive、Pig等。
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Hadoop生态系统。
2. HDFS技术架构HDFS是Hadoop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它提供了分布式文件存储和访问功能。
HDFS的技术架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NameNodeNameNode是HDFS的中央管理节点,它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和管理HDFS文件系统的元数据。
所有数据块的信息和位置信息都存储在NameNode中,因此,NameNode是HDFS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
(2)DataNodeDataNode是存储实际数据块的节点。
当客户端上传数据时,DataNode将数据块存储到本地磁盘,并向NameNode注册该数据块的位置信息。
(3)Secondary NameNodeSecondary NameNode不是NameNode的备份节点,而是NameNode的辅助节点。
它可以定期备份NameNode的元数据,以便在NameNode的故障情况下恢复文件系统。
3. MapReduce技术架构MapReduce是Hadoop中用于分布式计算的核心组件,它的技术架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JobTrackerJobTracker是MapReduce计算集群的中央节点,它负责管理计算任务、调度Map和Reduce任务、监控任务执行状态等。
Ansible架构与工作原理详解
Ansible 架构与工作原理详解目录一、Ansible基本架构 (3)二、Ansible工作原理 (4)三、ansible的七个命令 (5)Ansible 是一个模型驱动的配置管理器,支持多节点发布、远程任务执行。
默认使用SSH 进行远程连接。
无需在被管理节点上安装附加软件,可使用各种编程语言进行扩展。
上图为ansible的基本架构,从上图可以了解到其由以下部分组成:•核心:ansible•核心模块(Core Modules):这些都是ansible自带的模块•扩展模块(Custom Modules):如果核心模块不足以完成某种功能,可以添加扩展模块•插件(Plugins):完成模块功能的补充•剧本(Playbooks):ansible的任务配置文件,将多个任务定义在剧本中,由ansible自动执行•连接插件(Connectior Plugins):ansible基于连接插件连接到各个主机上,虽然ansible是使用ssh连接到各个主机的,但是它还支持其他的连接方法,所以需要有连接插件•主机群(Host Inventory):定义ansible管理的主机以上是从网上找到的两张ansible工作原理图,两张图基本都是在架构图的基本上进行的拓展。
从上面的图上可以了解到:1、管理端支持local 、ssh、zeromq 三种方式连接被管理端,默认使用基于ssh的连接---这部分对应基本架构图中的连接模块;2、可以按应用类型等方式进行Host Inventory(主机群)分类,管理节点通过各类模块实现相应的操作---单个模块,单条命令的批量执行,我们可以称之为ad-hoc;3、管理节点可以通过playbooks 实现多个task的集合实现一类功能,如web服务的安装部署、数据库服务器的批量备份等。
playbooks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系统通过组合多条ad-hoc操作的配置文件。
安装完ansible后,发现ansible一共为我们提供了七个指令:ansible、ansible-doc、ansible-galaxy、ansible-lint、ansible-playbook、ansible-pull、ansible-vault 。
nameko框架原理
nameko框架原理
Nameko是一个基于Python的微服务框架,用于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创建和管理微服务,同时管理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调。
Nameko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定义服务接口:在Nameko中,每个微服务都被定义为一个Python类。
该类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方法,这些方法是服务的接口。
这些接口方法可以被其他微服务调用。
2. 启动服务容器:在Nameko中,服务通过在服务容器中运行来提供功能。
服务容器是一个轻量级的进程,它会加载和实例化所有服务,然后处理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调。
3. 服务发现和注册:服务在启动时会自动注册到Nameko的服务发现机制中。
其他服务可以通过服务发现机制来获取和调用已注册的服务。
4. 服务通信:Nameko使用RabbitMQ作为消息代理,实现服务之间的通信。
当一个服务需要调用另一个服务时,它会将消息发送到RabbitMQ的一个特定队列,然后目标服务会从该队列中获取并处理消息。
5. 事件驱动编程:Nameko支持事件驱动编程模型。
服务可以发布事件,其他服务可以通过订阅这些事件来进行响应。
这种模型使得服务之间的解耦变得更容易。
通过以上步骤,Nameko能够实现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调,从而构建出一个可扩展和灵活的分布式应用程序。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详解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详解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需要处理大数据、高并发等问题,传统的单机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分布式系统架构应运而生。
分布式系统架构是将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子系统,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作,以达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目标。
本文将详解分布式系统架构的设计原则和常见的架构模式。
1. 设计原则1.1 拆分原则在设计分布式系统架构时,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拆分。
拆分的目的是将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拆解成多个小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职责和功能。
拆分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1.1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模块只负责一项特定的功能,避免一个模块承担过多的责任。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降低开发和测试的复杂度。
1.1.2 高内聚低耦合原则拆分后的模块之间应该尽量减少依赖关系,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要尽量低。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方便对某个模块进行独立的优化和升级。
1.2 异步通信在分布式系统中,模块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
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通信方式应该尽量采用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可以将请求发送出去后立即释放资源,不需要等待响应。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吞吐量。
1.3 容错与恢复在设计分布式系统架构时,容错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分布式系统中的单个模块或节点可能会出现故障,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可用性,需要设计容错机制和故障恢复策略。
1.3.1 任务迁移当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需要将其上的任务重新分配到其他节点上。
任务迁移可以避免单点故障,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1.3.2 冗余备份将数据进行冗余备份,可以保证在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数据仍然可用。
常见的冗余备份策略有主从备份和多副本备份。
2. 常见架构模式2.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布式系统架构模式之一。
该模式将系统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客户端和服务器。
react17 事件原理
react17 事件原理
React 17 中的事件原理与之前的版本有一些变化。
在 React 17 中,事件委托和事件冒泡的机制没有改变,但是事件系统进行了一些改进,以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首先,React 17 引入了一个新的事件处理机制,称为“事件委托”,这意味着事件处理程序现在是绑定在 document 上,而不是在每个单独的 DOM 元素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特别是在处理大量元素的情况下。
而且,这种事件委托的机制也可以解决动态渲染元素时事件绑定和解绑的问题。
其次,React 17 通过引入一个新的事件代理系统来改进事件处理。
在之前的版本中,React 会在每次更新时重新绑定事件处理程序,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性能问题。
而在 React 17 中,事件处理程序现在是在渲染阶段进行绑定的,这意味着它们不会在每次更新时被重新绑定,从而提高了性能。
此外,React 17 还引入了一个新的事件处理 API,即“useEvent”,它可以让开发者更方便地处理事件。
这个新的 API 可以让开发者更容易地在函数组件中处理事件,而不需要像之前那
样使用类组件和绑定 this。
总的来说,React 17 的事件原理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通过引入事件委托、事件代理系统和新的事件处理 API,使得事件处理更加高效和方便。
这些改进可以让开发者更好地处理大规模应用中的事件,并且提高了整体的用户体验。
科远设备级驱动和自定义模块说明(新)
设备级驱动和自定义模块说明编制:黄轶青审核:曹瑞峰梅建华批准:刘国耀南京科远控制工程有限公司NANJING KEYUAN CONTROL ENGNEERING CO., LTD2003年11月目录1.不可调电动门(ACT15A3W:TVL_BT): (6)1.1模块原理 (6)1.2主要特性有: (6)1.3工作模式:(优先权由高到低) (8)1.4模块参数: (8)1.5不可调电动门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如下例: (11)1.6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11)2.点动门(ACT15A3W:TVL_DD): (13)2.1模块原理 (13)2.2主要特性有: (13)2.3工作模式:(优先权由高到低) (15)2.4模块参数: (15)2.5点动门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如下例: (16)2.6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16)3. 全开全关执行机构(ACT15A3W:TVL_AN): (17)3.1模块原理 (17)3.2模块参数: (17)3.3全开全关执行机构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如下例: (18)3.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18)4.单位式设备(ACT15A3W:TVL_RS): (19)4.1模块功能 (19)4.2模块参数: (20)4.3单位式设备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如下例: (20)4.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21)5.标准电机(ACT15A3W:TMT_ST): (21)5.1模块功能 (21)5.2主要特性有: (21)5.3工作模式:(优先权由高到低) (23)5.4模块参数: (23)5.5标准电机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如下例: (24)5.6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25)6.一带八设备模块(DIGACT:TCKGF8A): (26)6.1模块功能: (26)6.2主要特性有: (26)6.3模块参数: (26)6.4一带八设备模块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27)6.5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28)7.多功能软伺放(ACT15A3W:ANMMF): (29)7.1模块功能 (29)7.4模块参数: (31)7.5模块选型: (35)7.6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35)8.四回路多输出T2500软伺放(ACTION:AMF): (36)8.1模块功能 (36)8.2主要特性有: (36)8.3工作模式: (37)8.4模块参数: (38)8.5模块选型: (39)8.6四回路多输出T2500软伺放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40)8.7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40)9.模拟量手操模块(ACTION:MANS): (42)9.1模块功能 (42)9.2主要特性有: (42)9.3工作模式: (43)9.4模块参数: (44)9.5模拟量手操站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46)9.6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46)10.二值优选模块(ACTION:OF2VOTE(FILENAME和ACTNAME)): (48)10.1模块功能 (48)10.2参数 (48)10.3二值优选模块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如下例: (49)10.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49)11.自动冗余切换、故障集合及负荷率运算模块(ACTION:DIAG(FILENAME和ACTNAME)): 5011.1模块功能 (50)11.2模块参数 (50)11.3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50)12.十一回路首出原因模块(ACT15A3W:ETSST(FILENAME和ACTNAME)): (51)12.1模块功能 (51)12.2模块参数 (51)12.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51)12.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51)13.串级回路抗积分饱和模块(ACTION:SERCO (FILENAME和ACTNAME)): (52)13.1块功能说明 (52)13.2参数 (52)13.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52)13.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52)14.两前馈协调模块(ACTION:NODISTB(FILENAME和ACTNAME)): (53)14.1模块原理该 (53)14.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53)15.过热蒸汽流量补偿(ACTION:MATH(FILENAME)FL_OVER(ACTNAME)): (54)15.1模块原理 (54)15.2参数 (54)15.3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54)16.汽包水位补偿模块(ACTION:MATH(FILENAME)DLEL(ACTNAME)): (55)16.1模块原理 (55)16.2参数 (55)16.3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55)17.积分处理模块(ACTION:INTGDW32(FILENAME和ACTNAME)): (56)17.1模块功能 (56)17.2参数 (56)17.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56)17.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56)18.一带八同操处理模块(ACTION:TCON(FILENAME和ACTNAME) (57)18.1模块功能 (57)18.2参数 (57)18.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58)18.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58)19.一带十二同操+一带四同操处理(ACT15A3W:TCON3W(FILENAME和ACTNAME)) (59)19.1模块功能 (59)19.2参数 (59)19.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60)19.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60)20.八路电量脉冲累积模块(ACTION:PLSTAT(FILENAME) STAT8(ACTNAME)) (61)20.1模块功能 (61)20.2参数 (61)20.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61)20.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61)21.机炉协调控制模块(ACT15A3W:LMCC(FILENAME和ACTNAME)): (62)21.1模块功能 (62)21.2模块参数 (62)21.3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63)22.单元机组煤粉炉燃料控制模块 (64)22.1模块功能 (64)22.2模块参数 (64)22.3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65)23.2参数 (66)23.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67)23.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67)24.MFT控制模块(DIGACT:ACT15A3W(FILENAME) MFT(ACTNAME)) (68)24.1模块功能 (68)24.2参数 (68)24.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69)24.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69)25.数字量三取二模块(ACTION:ACTION(FILENAME) LOGIC2_3(ACTNAME)) (70)25.1模块功能 (70)25.2参数 (70)25.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70)25.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70)26.数字量四取二模块(ACTION:ACTION(FILENAME) LOGIC2_4(ACTNAME)) (71)26.1模块功能 (71)26.2参数 (71)26.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71)26.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71)27.数字量四取三模块(ACTION:ACTION(FILENAME) LOGIC3_4(ACTNAME)) (72)27.1模块功能 (72)27.2参数 (72)27.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72)27.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72)28.数字量六取四模块(ACT15A3W:LOGMUL(FILENAME) LOGIC4_6(ACTNAME)) (73)28.1模块功能 (73)28.2参数 (73)28.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73)28.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73)29.数字量八取六模块(ACTION:LOGMUL(FILENAME) LOGIC6_8(ACTNAME)) (74)29.1模块功能 (74)29.2参数 (74)29.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74)29.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74)30.脉冲发生模块(DIGACT:PULSE(FILENAME) PULSE(ACTNAME)) (75)30.1模块功能 (75)30.2参数 (75)30.3在逻辑图中的表达方法 (75)30.4如何组态参照组态演示文件. (75)31.1.1开关型集成设备级模块的分类 (76)31.1.2.模拟量集成设备级模块的分类 (76)31.2MMI设备级连接 (78)31.2.1可调电动门(图标Dynamos名:NKTKGICO,面板Dynamos名:NKTVL_BT) (78)31.2.2点动式电动门(图标Dynamos名:NKTKGICO,面板Dynamos名:NKTVL_DD) (82)31.2.3全开全关执行机构(图标Dynamos名:NKTKGICO,面板Dynamos名:NKTVL_AN) (83)31.2.4电动机与泵(图标Dynamos名:NKTKGICO,面板Dynamos名:NKTMT_ST) (84)31.2.5断路器(图标Dynamos名:NKTKGICO,面板Dynamos名:NKTMT_DL) (85)31.2.6单位式设备(图标Dynamos名:NKTKGICO,面板Dynamos名:NKTVL_RS) (86)31.2.7双线圈电磁阀(图标Dynamos名:NKTKGICO,面板Dynamos名:NKTVL_RS) (87)31.2.8调整门1:单PID调节,并且现场设备的接口为AO (88)31.2.9调整门2:单PID调节,并且现场设备的接口为PO (90)31.2.10调整门3:串级PID调节,并且与现场设备的接口为AO (91)31.2.11调整门4:无PID调节,纯手动操作设备,与现场设备的接口为AO (91)32.附录 (93)1.不可调电动门(ACT15A3W:TVL_BT):1.1模块原理Fig. 1.1 不可调电动门模块的逻辑图请参看图1.1,该设备模块用于驱动一个不可调整型电动门,接收从现场设备来的“已开和已关信号”,根据逻辑判断发出DO信号控制现场电动门全开或全关。
webpack4 联邦模块 原理
webpack4 联邦模块原理
Webpack4 的联邦模块(Federation Module)是一种新的模块
架构,它允许不同的应用程序共享和连接彼此的模块,从而实现更松耦合和可扩展性的开发。
联邦模块的原理如下:
1. 远程模块:联邦模块中的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将自己的模块暴露为远程模块,使其他应用程序能够访问和使用它。
远程模块可以由任何技术栈实现,如React、Vue等。
2. 共享模块:联邦模块中的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将自己的模块定义为共享模块,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远程加载并使用该模块。
共享模块可以是JavaScript代码、CSS样式等。
3. 主应用程序:联邦模块中的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作为主应用程序,它可以加载远程和共享模块,并将它们集成到自己的应用程序中。
主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远程和共享模块的导出,就像使用本地模块一样。
4. 模块和容器:联邦模块将模块封装成容器,容器负责加载、解析和执行远程模块。
容器提供了模块的引用和方法调用的能力,使得主应用程序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和使用远程模块。
5. 模块联邦:联邦模块使用模块联邦特性,它允许每个应用程序定义自己的模块映射表,表明哪些模块可以被导出和被共享。
模块联邦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代码实现,它可以在Webpack
构建时被解析和生成。
通过联邦模块,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组成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共享和重用模块,提高开发效率和灵活性。
每个应用程序可以独立开发和部署,不受其他应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可以与其他应用程序交互和集成。
python 头歌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
python 头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它由五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这种结构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升级和扩展。
1. 运算器(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它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比较大小、判断真假等逻辑运算。
运算器的工作速度非常快,是计算机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2. 控制器(Control Unit):控制器是计算机的大脑,主要负责指挥和协调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它解释指令、控制指令的执行、处理异常情况等。
控制器通过控制单元和时钟信号,使得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能够协调工作,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
3. 存储器(Memory Unit):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力,负责存放数据和指令。
存储器分为两种类型: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如RAM)用于存放正在使用的数据和指令,它的速度快但容量有限;辅助存储器(如硬盘)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和指令,它的容量大但速度慢。
存储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4.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的感官,负责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入设备将外部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字信号,使得计算机能够接收和处理各种数据。
5.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的嘴巴,负责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展示给用户。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内部的数字信号转换为人类可以理解的形式,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取指:控制器从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指令。
2. 分析:控制器分析指令,确定指令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数。
浙大中间件技术讲稿
技术比较(bǐjiào)结论
.Net和J2EE应用有着相似的架构
.Net和J2EE有相应的主要技术
.Net所有技术来自Microsoft
J2EE的技术有多个厂商的实现
.Net和J2EE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的需求
主要的差别不在技术的可行性上
开发效率
性能(xìngnéng)
展示层 – ServLet/JSP 中间层 – EJB 中间层可用的企业服务 事务服务 JTA 目录服务 JNDI 消息服务 JMS 异步组件 Message-Driven EJB 数据(shùjù)层 - JDBC 远程调用 – RMI/IIOP 使用现有资源 - JCA
第十七页,共97页。
第五页,共97页。
中间件技术(jìshù)
分类: 消息中间件(MOM: 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 数据库中间件(Database Middleware) 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 Remote Process
Call) 对象(duìxiàng)请求代理中间件(ORB: Object
Web服务器模型(móxíng) CGI/Servlet Server side module isapi mod_perl Server side script php asp jsp
第三十五页,共97页。
Servlet
Servlet是Java技术对CGI编程的回答。Servlet 程序在服务器端运行,动态地生成Web页面。 与传统的CGI和许多其他类似CGI的技术相比 (xiānɡ bǐ),Java Servlet具有更高的效率,更 容易使用,功能更强大,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 更节省投资。
浙大中间件技术(jìshù) 讲稿
前端 微模块原理解析
前端微模块原理解析前端的微模块是一种开发理念,它将整个前端应用拆分成小而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开发、调试和部署。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提高开发效率、代码的复用性以及项目的可维护性。
微模块的原理是将前端应用划分成许多微小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职责。
这些模块可以通过使用工具,比如Webpack或者Rollup,将它们打包成一个或者多个文件,等待在浏览器中加载。
在微模块的设计中,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发挥作用。
每个模块可以包含HTML、CSS和JavaScript代码,并且可以拥有自己的样式和行为。
这种设计可以使得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降低,使得代码更易于维护和修改。
另外,微模块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代码复用性。
如果一个功能在多个模块中都要使用,我们只需要将这个功能封装成一个模块,然后在需要的地方引用即可。
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代码编写,减少工作量。
微模块的设计也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
由于每个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开发人员可以并行地进行工作,提高了团队的开发效率。
同时,由于模块间耦合度低,修改一个模块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要实现微模块的设计,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框架来帮助我们。
比如,使用Webpack或者Rollup可以将多个模块打包成一个文件,减少了网络请求的次数,提高了加载速度。
同时,使用模块化的UI组件库,比如React或Vue,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拆分和管理模块。
在实施微模块的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的需求和结构,合理拆分模块。
其次,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需要明确,避免出现循环依赖的情况。
最后,对于模块间的通信,我们可以使用订阅-发布模式或者事件总线来实现。
总结来说,前端的微模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开发理念。
通过将前端应用拆分为小而独立的模块,可以提高开发效率、代码的复用性以及项目的可维护性。
在实施微模块的设计时,我们需要合理拆分模块,明确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并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帮助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K DB WebApp( Oozie) Tomcat HD组件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6
2.2 基本原理
原理
Oozie 对工作流的编排, 是基于workflow.xml文件来完成的。用户预先将工作流执行规则定制 于workflow.xml文件中,并在job.properties配置上相关的参数,然后由Oozie Server向MR提交一 个Job来启动工作流。
hive : action类型
job-tracker : Mapreduce jobtracker地址 name-node : HDFS namenode地址 configuration: action需要的参数 script : 执行的sql文件 ok : 标注当前action执行成功后跳转的下个节点 error : 标注当前action执行失败后跳转的下个节点
流程节点
工作流由两种类型的节点组成,分别是“Control Flow Nodes”和“Action Nodes”。 • Control Flow Nodes : 控制工作流执行路径,包括start, end, kill, decision, fork, join。
• Action Nodes : 决定每个操作执行的任务类型,包括map-reduce, java, hive, shell, pig等。
Page 8
2.4 Map-Reduce Action Node
<action name="myfirstHadoopJob"> <map-reduce> <job-tracker>foo:9001</job-tracker> <name-node>bar:9000</name-node> <prepare> <delete path="hdfs://foo:9000/usr/tucu/output-data"/> </prepare> <job-xml>/myfirstjob.xml</job-xml> <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mapred.input.dir</name> <value>/usr/tucu/input-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d.output.dir</name> <value>/usr/tucu/input-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d.reduce.tasks</name> <value>${firstJobReducers}</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oozie.action.external.stats.write</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map-reduce> <ok to="myNextAction"/> <error to="errorCleanup"/> </action>
√ √ √ √ √ √ √ √ √ √ √ × √ √ ×
4.2.0
√ √ √ √ √ √ √ √ √ √ √ √ √ √ √
C50已交付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2
1.2 版本说明
4.0.1 2014/03/31 4.1.0 2014/12/05 4.2.0 2015/05/30
Oozie当前使用版本
新特性: 1. 支持hadoop版本0.23.X及以上 2. 改进、优化、BUG修复:约250
新特性: 1. 支持hive server2 2. 支持SPARK 3. Provide a wait tool in Oozie 4. 改进、优化、BUG修改:约140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7
2.3 Action Nodes
序号 1 2 3 4 5 6 7 8 11 12 13 14 15 17 18 Action Map-Reduce Streaming Pipes Pig Fs (HDFS) Ssh Sub-workflow Java Email Shell Hive Hive2 Sqoop DistCp Spark 4.0.1
说明: FusionInsight C50 安装完成后默认满足以上要求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4
目录
1. Oozie介绍
2. Oozie架构与实现原理 3. Oozie 基本功能 4. Oozie 操作说明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11
2.7 流程编排举例
<workflow-app xmlns="uri:oozie:workflow:0.2" name="wf"> <start to="first"/> <action name="first"> <map-reduce> ... </map-reduce> <ok to="second"/> <error to="fail"/> </action> <action name="second"> <java> ... </java> <ok to="end"/> <error to="fail"/> </action> <kill name="fail"> <message>Map/Reduce failed, error message[${wf:errorMessage(wf:lastErrorNode())}]</message> </kill> <end name="end"/> </workflow-app>
java : action类型 job-tracker : Mapreduce jobtracker地址 name-node : HDFS namenode地址 configuration: action需要的参数 main-class : java代码的main函数入口 ok : 标注当前action执行成功后跳转的下个节点 error : 标注当前action执行失败后跳转的下个节点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10
2.6 Hive Action Node
<action name="myfirsthivejob"> <hive xmlns="uri:oozie:hive-action:0.2"> <job-traker>foo:9001</job-tracker> <name-node>bar:9000</name-node> <prepare> <delete path="${jobOutput}"/> </prepare> <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press.map.output</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oozie.hive.defaults</name> <value>/usr/foo/hive-0.6-default.xml</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script>myscript.q</script> <param>InputDir=/home/tucu/input-data</param> <param>OutputDir=${jobOutput}</param> </hive> <ok to="myotherjob"/> <error to="errorcleanup"/>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