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管理要求1.内镜室的清洗消毒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掌握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操作技术、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技术、职业防护技术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必要时进行疫苗注射。

3.护理部、感染预防控制科、设备科及总务科,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内镜诊疗中心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护理部: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诊疗中心的工作人员;落实岗位培训制度。

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人内镜诊疗中心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感染预防控制科:对内镜诊疗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检查与评价;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调内镜诊疗中心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设备科: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内镜诊疗中心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总务科:保障内镜诊疗中心的水、电、压缩空气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二)内镜室卫生保洁措施1.保持室内整洁,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室内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2.清洗消毒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朿,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消毒。

每次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槽。

(三)内镜室消毒隔离1.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及穿破黏膜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

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应高水平消毒。

2.清洗消毒室的耗材如清洗用水、清洗剂、消毒剂和灭菌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使用时严格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使用后的内镜应按照预处理—测漏—酶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的流程进行,每一项操作应符合要求。

4.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前应先执行预处理、测漏、酶洗和漂洗的流程。

5.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诊疗工作结束后,应将清洗消毒的内镜彻底干燥后储存。

内镜室医院感染防控风险管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防控风险管理

02内镜室风险评估 04 03内镜室风险控制 内镜室风险预防01内镜室医院感染防控难点PART1难点内镜室医院感染防控内镜室医院感染防控难点内镜室医院感染防控难点内镜室医院感染防控难PART2内镜室风险评估·2020年版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第三部分-第二章-第十节-第一百二十六):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持续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加强横向比较。

·感控道路上我们应做到“防患于未然”,感染风险识别是感染风险管理的第一步,2015年3月,美国华盛顿州一家医院报告了32例ERCP术后患者出现耐药大肠杆菌感染、严重胆道及胰腺感染的事件,其中超过30的患者死亡,内镜室风险评估很重要。

内镜室风险包括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感染发生,风险识别应从这六个方面进行。

内镜室风险评估重要关注内镜室风险评估重要关注点点·包括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患者、职能部包括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患者、职能部门门“人”的因的因素素具体因具体因素素“人”的因的因素素具体因具体因素素医务人员1.资质不够;2.缺乏工作经验;3.手卫生不规范;4.操作不规范;5.缺乏相关隔离知识;6.职业防护措施不全面;7.对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设备的使用方法不明确;8.人员不足;9.缺乏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10.缺乏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患者1.侵入性操作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情况未知;2.抵抗力低下;3.使用抗菌药物;.......保洁人员1.手卫生意识差/或手卫生不规范;2.文化水平低;3.未及时进行清洁消毒;4.人员少;5.隔离防护认知不够;......职能部门1.缺乏督导检查(例如时间、频次、方法等);2.执行力差;3.相关制度的培训不到位;......“机”的因的因素素具体对具体对象象具体因具体因素素手卫生设施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肥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1.洗手装置不够;2.无非接触手卫生设施;3.速干手消毒剂不够和/或未设置;4.干手用品不够和/或未设置;5.无干手设施;......内镜室设备内镜清洗消毒设施、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软式内镜内镜及附件运送容器等存在交叉污染;清洁消毒灭菌不合格;净化消毒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监测仪器/使用时污染;消毒不彻底;未固定床使用;未在规定时间内检测;......“料”的因素具体物具体物品品具体因具体因素素“料”的因素具体物具体物品品具体因具体因素素医疗用品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植入耗材等1.来源不规范;2.储存不当;3.使用时污染;4.过期;5.消毒灭菌不合格;......消毒监测设施消毒剂监测试纸等1.来源不规范;2.储存不当;3.使用时污染;4.不合格;5.过期;......职业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屏等1.配备齐全;2.过期;3.污染;......保洁用品消毒纸巾拖布(头)擦拭布巾、地巾等1.配置不够,未分区使用;2.放置不规范;3.消毒处理不规范;......“法”的因的因素素具体因具体因素素规章制度1.院感规章制度未落实;2.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3.管理组织及制度不健全;4.院感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规范流程1.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2.手卫生操作流程不规范;3.各种内镜预处理、清洗消毒操作流程不规范;4.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流程不规范;5.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6.环境物面清洁消毒流程不规范、频次不够;......培训1.培训方式不当;2.培训频次不够;3.培训不到位;......“环”的因的因素素具体因具体因素素环境1.监测项目不合格(空气、物体表面等);2.地面、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不到位3.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标;4.未按时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5.分区不合理,分区不明确(例如不同系统(呼吸与消化)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未分室进行),标识不清;6.内镜室面积与工作需要不匹配;......病房格局1.未进行功能分区;2.功能分区管理不善;3.空气质量差,不通风;......操作环节1.医疗废物管理不善;2.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消毒管理不当;3.一次性耗材管理不当;4.消毒剂监测不及时或不规范;5.清洗用水的监测不及时、管理不规范;......;“测”的因的因素素具体事具体事物物具体因具体因素素手卫生监测医务人员手1.监管力度不够(如频率、时间等);2.监测形式单一;3.监测意识不强;......仪器监测内镜清洗机等1.监测频次不够;2.监测项目不全;......内镜室监测内镜室清洗质量、使用中消毒剂或灭菌剂、内镜消毒质量、空气、清洗用水等1.监测力度、频次不够;2.监测项目不全;3.监测不及时;4.监测意识不强;......PART03制风险控制内镜室风险控内镜室·建立要建立要求求•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全文)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全文)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全文)(一)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二)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及灭菌器械、50m1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应设有诊疗床、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3)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m2。

3、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漂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6、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7、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微生物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检测并记录。

20.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一)预处理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s。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

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冲洗1、将内镜放入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

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年版)》,《软室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年版)》的要求,为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办法适用于全院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科室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

一、人员配备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洁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收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二、布局要求(一)内窥镜室设等候区、准备区、诊查区、洗涤消毒区。

各区标识明显,功能划分明确。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原则(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经皮肾镜等,必须灭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五)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使用计时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四、内镜室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 HBsAg、抗-HCV、抗-HIV、TP 等感染四项筛查(患者知情同意),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一) 检查室1.空气消毒:每天启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2次。

2.地面消毒:每日用500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拖地面二次。

3.检查室桌面消毒:每天用500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二次。

4.摆放内镜附件桌面消毒:桌面放消毒治疗巾每天更换两次,若有污染立即更换。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一、引言内镜室是医疗机构中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场所,其院感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镜室院感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二、内镜室环境要求1. 内镜室应位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监管之下,并有专门的院感管理人员负责。

2. 内镜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符合相关的空气洁净度要求。

3.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

4. 内镜室应设置专门的洗手间和更衣室,医务人员在进入内镜室前必须进行洗手和更换专用工作服。

三、内镜室器械消毒和灭菌要求1. 内镜室应建立完善的器械消毒和灭菌制度,确保内镜和相关器械的安全使用。

2. 内镜和相关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消毒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内镜室应配备专门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确保器械消毒的有效性。

4. 内镜室应定期对消毒设备和消毒剂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其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四、内镜室操作规范1. 内镜室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熟悉内镜室操作规范和院感制度。

2. 内镜室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3.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4.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避免院感传播。

五、内镜室废弃物处理1. 内镜室废弃物应按照医院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和处理。

2. 内镜室废弃物应放置在专用的容器中,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3. 内镜室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要求,确保安全和环保。

六、内镜室感染监测和报告1. 内镜室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内镜室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

2. 内镜室发生院感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

3. 内镜室应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院感防控工作。

内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内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内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硬镜送至内镜清洗消毒室,在专用流动水清洗池中,用高压水枪清洗外表面及各部件,去除污物。

2)使用多酶洗液浸泡清洗,清洗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消毒1)根据内镜种类和使用部位,选择相应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2)灭菌内镜应在达到手术室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室区的要求进行管理。

3)高水平消毒内镜应使用高效消毒液,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消毒后应进行充分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液。

4.干燥1)使用干燥设备或自然晾干。

2)使用干燥设备时,应按照设备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内镜干燥。

六)内镜存放与运输1)内镜及附件应放置在储镜柜或镜房内,定期清洁消毒。

2)内镜运输时应避免摔打、碰撞等损伤,并保持干燥和清洁。

3)内镜运输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并用密闭袋或包装,标明内镜名称、型号、消毒日期和消毒人员。

七)内镜使用注意事项1)内镜使用前应检查清洁、消毒情况,确保内镜干燥、无残留消毒液。

2)内镜使用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坏内镜或造成交叉感染。

3)内镜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并妥善保管。

4)内镜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1.冲洗清洁在冲洗池中使用流动水和纱布,彻底清洗镜头和镜身,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使用清洁软毛刷,彻底清洗器械咬合面、轴节、穿刺鞘等有腔器械内壁。

对于管腔和管道,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冲洗,并擦干各部件。

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

清洗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应用消毒。

每日清洗工作结束时,必须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清洗池进行刷洗和消毒。

传染或感染患者使用的内镜在污染池内清洗,清洗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酶洗根据产品说明书,配置多酶洗液的比例和浸泡时间。

将擦干的内镜及附件置于酶洗槽中浸泡,并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冲洗注水管、吸引及气腹管道。

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使用后的内镜,酶洗液一用一更换,一用一消毒。

3.超声清洗使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min,去除器械缝隙和管道内的污物。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操作前、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防渗透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橡胶手套,可配备防护镜和面罩,换鞋;进行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

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2、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的清洁、消毒和保存,个人防护知识等培训。

3、病人做胃镜前不强调必须做肝炎标记物测定,如病人自愿要求做,根据检测结果合理安排检查,认真做好预防交叉感染工作。

二、环境管理1、设立侯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2、室内的桌、椅、门、窗及地面每日检查结束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每周一大扫。

3、室内应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天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 小时,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三、消毒隔离制度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镜、呼吸道内镜等必须消毒。

活检钳应灭菌。

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规定。

2、内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的消毒须用2% 戊二醛消毒浸泡不少于10 分钟,消毒后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再使用。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应延长消毒时间至30 分钟。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要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时间不少于20 分钟3、内镜(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等)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活检钳用高压蒸汽灭菌,如用2%戊二醛浸泡,必须保证10 小时。

4、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 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经水洗、酶洗、清洗后,除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擦干水份后再进行浸泡消毒,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5、HBsAg 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2%戊二醛浸泡时间不少于45 分钟。

6、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储镜柜内,储镜柜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每周彻底清洁消毒1 次。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内镜室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内镜室

一、概述内镜室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诊疗科室,负责各种内镜诊疗操作。

由于内镜诊疗涉及到人体内部,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为保障医患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感染管理制度。

2. 内镜室主任:负责内镜室的全面管理工作,确保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3. 内镜室工作人员:负责内镜诊疗、清洗消毒、资料记录等工作,遵守感染管理制度。

三、制度内容1. 设备与设施(1)内镜室应设置诊疗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2)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如诊疗床、主机、吸引器、治疗车等。

(3)清洗消毒室应配备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水过滤器及清洗必要用品。

2. 人员培训与考核(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知识。

(2)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有记录。

(3)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3. 内镜诊疗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2)诊疗前,对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有条件者进行抗一HIV等过筛检查。

(3)根据诊疗项目,选择相应的内镜进行操作。

4. 内镜清洗消毒(1)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

(2)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

(3)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戌二醛浸泡10小时。

5. 特殊情况处理(1)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2)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

(3)对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人、其他传染病人,应安排在每日诊疗的最后进行内镜诊疗,或使用阳性标识内镜。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布局1.1 内镜诊疗中心(室)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区)、清洗消毒室(区)、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1.2 内镜清洗消毒室应与内镜诊疗工作室分开,清洗消毒室应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1.3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室应分室或分时段进行。

用于上、下消化道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当按区域分开并有标识。

1.4 灭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在达到手术室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要求进行管理。

2 遵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规范或管理文件,结合我院各内镜室诊疗的情况,制定如下内镜管理的具体规定。

2.1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2 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就诊病人姓名,就诊时间,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2.3 HBsAg阳性病人和其它特殊感染病人,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最后检查,严格终末清洗消毒。

2.4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和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进行高水平消毒: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 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 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 分钟;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参考各消毒液的使用说明书并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2.5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2.6 每天第一次使用的内镜必须重新消毒后再使用。

3 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内镜、活件钳(可拆开)附件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能满足消毒、灭菌合格时间的要求。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以下是具体的执行措施:1.执行医院各项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医疗用品和药械使用、医务人员手卫生和职业防护以及医疗废物管理等。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建立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流程,并配合各项监测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同时,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分析,研究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掌握内镜消毒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内镜室的建筑原则、布局、设备和器械应符合卫生部的规定,设置合理的区域和流程,遵循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5.内镜室应分设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和诊疗检查室,不同部位的内镜诊疗操作应分室或分时段进行,清洗消毒设备也应分开使用。

6.对于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和其他传染病人,应安排在每日诊疗的最后进行内镜诊疗,或使用“阳性”标识内镜进行。

7.灭菌内镜诊疗应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执行手术区域管理要求。

8.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9.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包括“初洗—酶洗—清洗—消毒/灭菌—冲洗”的程序。

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应按产品说明书(不少于5分钟)执行,酶清洁剂应一镜一更换。

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消毒内镜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内镜进行区分,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的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而支气管镜则需要浸泡20分钟。

内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和《手卫生规范》。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院感科应对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4、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保证通风良好。

5、内镜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应按不同区域人员着装要求,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包括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面罩、防渗透围裙、专用鞋等。

6、按要求配备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的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设施及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清洗消毒剂。

7、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异物钳等必须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并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8、凡进入人体消化道的胃镜、肠镜,应进行高水平消毒,并做好登记。

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

9、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按消毒剂使用说明,并有记录。

10、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进行高水平消毒时,应延长消毒时间,并有记录。

11、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酒精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消毒后的胃镜、肠镜应分别储存于专用镜房内,灭菌后的内镜附件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12、每日必须对消毒剂浓度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低于有效浓度时立即更换,其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期限。

13、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对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初洗槽、酶洗槽、清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14、各种内镜的清洗、消毒流程要符合卫生部颁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的要求,疑似为结核杆菌感染的患者使用的内镜延长清洗、消毒时间至少2倍。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体制建设1.内镜室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内镜室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2.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不定期参加有关感染管理培训,增强感染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

3.内镜室应设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内镜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感染监测、感染防控、培训等。

4.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5.凡涉及疑似院内感染事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配合相关调查工作。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1.内镜室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每月对内镜室进行感染监测,对发现的感染事件及时报告并进行分析。

2.发现感染事件后,应对相关患者进行隔离、集中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3.对于院内感染事件,应及时汇总报告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合调查和处理工作。

4.定期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接,分享感染管理经验,优化感染管理工作。

三、内镜设备与器械管理1.内镜室应建立内镜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台账,并定期对其进行检验、校正和维护。

2.内镜设备和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应符合相关操作规范,并建立清洗、消毒和灭菌记录。

3.内镜设备和器械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并进行相应记录。

4.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内镜器械,应建立跟踪管理制度,确保其清洗、消毒和灭菌的严格执行。

四、内镜室环境卫生管理1.内镜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对内镜室进行清洁消毒。

2.内镜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操作规范,保持手部卫生。

3.内镜室应建立废弃物分类、包装和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规范处理。

4.内镜室空气质量监测应定期进行,保证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五、人员防护与消毒措施1.内镜室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确保安全和卫生。

2.内镜室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如工作台、设备、器械等。

院感控制制度-18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院感控制制度-18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生效日期1995.01题目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修改日期2020.07页数1/5一前言:本制度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年版)》1工作人员管理1.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内镜室,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

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处置的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在洗消间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和防护围裙。

若工作衣或隔离衣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1.2口罩和面罩:在洗消间和纤支镜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和面罩;在无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 等患者,应戴 N95 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1.3鞋套或更鞋:进入内镜室可以不换鞋。

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有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鞋。

1.4工作帽:不需常规戴工作帽,为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需戴帽子;但在洗消间操作时需戴帽子。

1.5手套:在内镜室操作或洗消间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内层可为薄膜手套,外层必须为乳胶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患者或取活检后及时更换外层手套;若发现手套有破损应及时更换双层手套。

1.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

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必须进行手卫生。

1.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每个操作台必须保证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洗消间为一名护士和四名洗消工人。

1.8患有有传染性疾病者应休息至无传染性时方可恢复上班。

1.9预防接种: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

1.10每年需做乙肝三系和胸部 X 光检查。

1.11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2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2.1基本原则a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破损黏膜的内镜附件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切开刀等。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内镜诊疗区域应当布局合理,设登记室、候诊室、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及内镜储存(室)柜.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洁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收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3、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下消化镜不能分室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5、灭菌内镜诊疗应当在达到Ⅱ类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的要求管理.6、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7、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8、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9、内镜凡能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具体方法见流程图).采用机器清洗消毒的内镜,机洗前须先手工清洗。

10、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11、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1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13、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4、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清洁柜内。

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灭菌后的内镜及其附件等必须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15、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16、每日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并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器械、消毒剂的生物学监测。

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加强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内镜及其附件的卫生安全。

3.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4. 提高医务人员对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 设立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3. 内镜诊疗科室负责人为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四、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1. 硬式内镜及其附件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2. 清洗:使用专用清洗剂,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清洗,确保内镜及其附件表面无污物。

3. 消毒:采用化学消毒剂或物理消毒方法,对清洗后的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消毒。

4. 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气体灭菌等方法,对消毒后的内镜及其附件进行灭菌。

五、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2. 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六、监督检查与考核1. 定期对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操作规范、流程合理。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将硬式内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一、不同系统内镜诊疗操作分室进行,不同系统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设备应分开设置与使用;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二、内镜诊疗室内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主机、吸引器和治疗车等;内镜及附件的数量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注水瓶内的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三、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在独立设置的清洗消毒室进行,保持通风良好。

四、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对内镜进行清洗后,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胃镜、肠鏡、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使用灭菌设备对软式内镜灭菌时,应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

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五、应采用目测方法对每件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检查。

内镜及其附件的表面应清洁、无污渍。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

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复用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耐热、耐湿附件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附件应采用低温灭菌设备或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一次性耗材不得重复使用。

七、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做好个人防护,防护着装要求:诊疗室人员应当穿戴工作服、手术帽、口罩、手套;清洗消毒室人员应当穿戴工作服、手术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护目镜或面罩、专用鞋等。

八、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与附件储存柜中,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取下的各类按钮和阀门单独储存。

储存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九、每日诊疗工作结東,应对清洗槽、漂洗槽进行彻底刷洗,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每次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槽。

每日诊疗、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室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十、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用于患者诊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

内镜诊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和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

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六、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七、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八、内镜的消毒须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种;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种;
(三)、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
醛浸泡消毒30分钟。

九、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十、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十一、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十二、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十三、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
十四、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十五、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