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期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离线作业
2016年春期东北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教师专业发展》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教师职业道德答:教师职业道德是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2.教师反思答: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3.探究性教学答: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4.教师专业发展答: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答:(1)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强化。
(2)合作有助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3)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组织学习。
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总结和推广;合作有助于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传授与变革。
2.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答:(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①尊师爱生,相互配②民主平等,和谐亲密③共享共创,教学相长(3)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是: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④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⑤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3.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哪些组成部分?答: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_5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非独立的德育过程指那些“为了德育”而专门组织的有明确德育主题的教育。
()A、错误B、正确2.心理问题原本不是德育的内容,因为心理本身不是价值问题,但心理与德性问题一旦集中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身上,则难以把它们分开。
一方面心理是品德内化的机制。
另一方面,心理又作为德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反映着品德的真实程度和水平。
()A.正确B.错误3.品德的培养确实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人成长、生活所需要的多种德性和德行问题,但其中并不包括人成长生活中的意义问题。
()A、错误B、正确4.汉代的董仲舒被称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当时为社会谋化政治时,曾讲到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告诫统治阶级要把教化民俗作为头等要务。
这里的“教化”,指的也是对人进行()。
A.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B.养成教育C.智慧培养D.礼仪行为培养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这样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在他看来,“教育”和“教学”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A.信仰B.思想品德C.宗教情感D.爱智慧6.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中,生物因素是()。
A.生物前提B.决定性因素C.主导性因素D.动力性因素7.心理咨询法是指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的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A.思想障碍B.心理障碍C.意义障碍D.理论障碍8.在实际工作中,要增强方法的有效性,整体上应注意的问题有()。
A.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以启发引导的思想作指导B.要注意研究和把握好制约方法有效性的因素C.要处理好方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D.要重视和发挥方法的整体效应9.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式。
10.因为任何社会的教育目的,在其表述上总是把对人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作为其内容的主体。
德育原理作业习题完整版
德育原理作业习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作业习题第一章德育范畴1、如何看待德育的内涵?2、学校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各有哪些?3、如何区别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4、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有哪些?5、结合你所耳闻目睹的学校德育问题,思考对德育概念理解的误区所产生的危害性。
6、阅读鲁洁等《德育新论》、胡守棼《德育原理》、戚万学《生活道德论》以及国外柯尔伯格、杜威、涂尔干、赫尔巴特等的德育论原着,体会德育理论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1、如何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2、如何理解德育的功能对德育功能的正确理解有什么意义3、如何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4、怎样理解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5、如何理解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6、阅读鲁洁教授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两篇文章“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和“论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结合本章所讲内容,仔细领会。
第三章德育对象1、“德性可教”如何理解?2、“新性善论”的内涵、解释与教育意义何在?3、三大主要的道德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和缺陷何在?4、如何理解反“年龄歧视论”的积极意义?5、个性与德性关系如何?6、从个性角度出发怎样在学校德育中做到因材施教?7、阅读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有关着作,思考人性论的问题,并写出自己对人性论的见解。
8、阅读西方道德哲学(如陆有铨、戚万学的着作),了解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第四章德育目的1、什么是德育目的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2、德育目的的特性与功能有哪些?3、德育目标分类有何意义你认为应当注意些什么4、尝试做一个年级的德育目标的分类工作。
5、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6、阅读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解德育目标的分类。
7、思考我国德育目的存在的问题,思考我国德育目标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思考德育目的与德育效果的关系问题。
东师《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每位班主任在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要培养有一定教育理论修养,掌握一定研究方法,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班主任。
A.“专业型”
B.“学者型”
C.“通才型”
D.“智慧型”
正确答案:
B.正确
正确答案:
2.在德育过程中,不应把德育仅看作是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应制定全员育人的教育措施,使各科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明确德育目标,把育德视为重要的职责,在工作中自觉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培养和引导。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学校的德育管理不仅包含对学校整体德育的规范,也含有对教育对象日常行为的必要规范,并且伴有相关的监督检查及必要的奖惩措施
B.能强化学生的积极因素,矫正和克服消极因素
C.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荣辱感
D.使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正确答案:
9.教学活动的哪些特性在纠正或强化学生的某一品行上具有重要作用?()
A.组织性
B.教育性
C.知识性
D.可控性
正确答案:
10.创设和优化德育方法展开的时间和空间,主要措施有()。
A.精心设计学生经常生活、学习和活动的环境
A.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B.多变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常常对人的多想品德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制约作用
C.德育过程是多因素参与(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的过程
正确答案:
8.品德评价法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A.使学生从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
东北师范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1
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爱护环境、保持整洁、关爱亲人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德育内容是属于. 认知性内容. 实践性内容. 意义性内容. 显性内容正确答案:2. 班集体构成了儿童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是他们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精神环境. 心理环境正确答案:3. 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不仅是保持爱的道德性所必需,而且也是取得良好的()所必需。
. 教育效果. 教育目标. 教育期望. 教育规划正确答案:4. 心理影响品德内化的程度和水平,而品德在实际生活中也对心理具有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和()。
. 保健作用. 发展作用. 促进作用. 协调作用正确答案:5. 亚里士多德就把“德性”分为理智之德和. 品行之德. 言论之德. 公共之德. 伦理之德正确答案:6. 德育所指向的是人的行为背后的()问题。
. 思想根基. 观念. 知识支撑. 智慧水平正确答案:7. 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 德育效果正确答案:8. 在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自我教育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通过他们的“慎独”“内省”,不断巩固和发扬积极因素,抑制和消除消极因素。
. 内在需要. 外在需要. 外在要求. 任务正确答案:9. 集体依据自身的目标、纪律、舆论等,对学生个体进行的肯定、赞许或否定、不赞许的评价等,对学生保持还是克服各种言行具有()影响。
. 直接的. 间接的. 深远的. 及时性的正确答案:10.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的关系。
. 启发与促进. 教育与发展. 指导与反思. 教育与被教育正确答案: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德性是在人的心性和社会规范价值系统相互作用、内生而成的“合金”,没有心性活动,社会规范价值系统就不会映溶入人的心灵,更不会“内化”为自身的德性,人的心性活动主要包括()。
北师大《德育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德育原理》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 )A.苏霍姆林斯基B.蒙台梭利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D )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3. 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C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思想品质D.宗教品质4. 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D )A.情境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5. 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B )A.养教结合B.广泛性C.隐形性D.有组织性6. 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B )A.促进社会的发展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7. 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D )。
A.进行政治教育B.开展宗教教育活动C.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D.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8. 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B )。
A.达度评定B.比较评定C.操行评定D.肯定性评定9. ( B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A.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B.活动和交往C.深刻的道德认识D.品德发展的动机10. ( B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活动C.课外校外活动D.各科教学11. 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C )A.讨论法B.谈话法C.陶冶法D.讲解法12. 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产生于( B )。
A.19世纪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中叶D.21世纪初13. 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D )。
东北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16春在线作业1合辑(DOC)
东北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16春在线作业1本文内有3份作业1的内容,选取适合的一份即可。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面哪种量表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A.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B.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C. 成就测验D. 瑞文推理量表满分:3 分2. 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为:A. 在成人阶段里缓慢上升的趋势B. 在成人阶段是缓慢下降的趋势C. 在成人阶段基本保持相对稳定D. 倒U型曲线满分:3 分3.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A. 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B. 积极性、消极性C. 强和弱的程度D. 增力性、减力性、饱和度和外显度E. 兴奋性、激动性、外显度和内隐度满分:3 分4. 月亮在云中穿行是哪一种运动知觉现象A. 诱导运动B. 似动现象C. 自主运动D. 运动后效满分:3 分5. 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远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状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A. 注意的稳定性B. 注意的转移C. 注意的分配D. 注意的集中满分:3 分6. 当代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艾宾浩斯B. 铁钦纳C. 冯特D. 华生满分:3 分7. 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特征是:A. 强、不平衡B. 强、平衡、不灵活C. 强、平衡、灵活D. 弱满分:3 分8. “晕车”主要是两个感觉系统提供信息冲突的结果。
A. 平衡觉(前庭觉)与视觉B. 动觉与平衡觉(前庭觉)C. 视觉与内脏感觉D. 内脏感觉与动觉满分:3 分9. 提出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卡特尔B. 吉尔福特C. 斯滕伯格D. 达斯和纳格利里满分:3 分10. 下面内容不属于影响问题解决主要因素的是:A. 无关信息的干扰B. 功能固着性C. 年龄D. 心向满分:3 分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情绪和情感(ABCD)A. 是主体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进行反映的B. 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C. 有其外部表现形式D. 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满分:3 分2. (ABCD)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
德育原理离线作业
东师2015期末考核作业《德育原理》满分答案满分100分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1、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务。
答:正确。
德育是全面促进其它各育发展的动力和能源。
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是它能以其鲜明的社会性质对其它各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目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其次它能为学校师生开展各育活动输入精神动力,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先导,使其它各育的实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有力条件;再次,德育能够培养学生从事其它各育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增强其它各育的实际效果。
2、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答:错误。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3、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答:正确。
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非计划性的内容。
计划性的内容,即被明确纳入工作日程、作为明确工作任务的德育内容。
这一类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
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
非计划性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而涉及的德育内容。
4、(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
答:错误。
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5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由于在教育实际中教育爱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表现出来的,所以常常有人把教育爱称为教师爱。
A.执教行为B.教育方法C.教育观念D.教育理论2.德育问题,即指客观存在的各种品德教化现象。
德育现象,即德育现象中各种各样的关系及其矛盾的表现。
()A.错误B.正确3.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当代德育内容的建构,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的几个问题是()。
A、传统与现代B、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C、“一元”与“多元”D、“绝对”与“相对”问题4.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即“五爱”教育;德育即“五讲四美”教育;德育即指对学生进行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等以上几种定义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是从哪个角度对德育的内涵进行界定的?()A、从其目的上来解说德育B、从其作用和功能上来解说德育C、从其内容上来解说德育D、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解说德育5.德育中的各种精神因素对人的不断影响和熏陶,还会使人产生正确、健康的精神需求,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并能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到精神生活充实、幸福。
()A、错误B、正确6.终极性和发展性目标各有不同的特点,终极性德育目标是系列教育后的最终结果,对实际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宏观的,具有总的指导原则的意义和指针的意义。
()A.正确B.错误7.关于德育工作者的劳动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再生产的劳动B、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生产社会精神产品的劳动C、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思想道德再生产的劳动D、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文化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劳动8.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德育,对于需要它的主体(人和社会)所具有的()A.特点B.功能属性C.内涵D.性质9.班主任作为教师,其任务与一般教师的任务有共性,但是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还有自己特殊的任务,具体包括哪些任务?()A.组织任务B.管理任务C.协调任务D.教育任务10.学校所开设的每一门课虽然都有独自的专业特点和教育任务,但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思想性、道德性、情感性、价值性、智慧性、审美性等,这是陶冶启迪学生品德,培养学生品德不可忽视的。
东北师范大学16秋教育学在线作业题库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16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的是( )。
C.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2. 教师的根本任务B. 教书育人3. 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基本程序是D.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4. 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5. 以下哪种方法属于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D. 练习法6. 教师职业独立和专门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设置( )。
A. 师范学校7.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8. 人生教育的起点,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是D. 家庭教育9. 学校体育能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这是指体育的( )。
D. 娱乐功能10. 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提高全民族素质11.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B. 自发性12. 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 教育目的13.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 班级授课制14. 教师职业独立和专门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设置( )。
A. 师范学校15. 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16.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科技进步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C. 职业技术教育18. 被称为“危机期”、“动荡期”的是A. 少年期19. 学校教育始于B. 奴隶社会20.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
A.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我国的基础教育真正变成A. 发展性教育B. 预备性教育C. 选择性教育D. 普及性教育正确答案:AD2. 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是()。
东师16秋学期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东师16秋学期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1: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过程中各种各样关系和矛盾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
它内含一定的理念和对德育中某种关系和矛盾加以解决或把握的()。
A:策略B:方法C:手段D:模式正确答案:A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德育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A:灌输B:内化C:传授D:传递正确答案:B3:疏通学生思想,首先要事实求是地多方面分析学生,摸清障碍是什么,找出障碍的()。
A:根源B:实质C:性质D:危害正确答案:A4:乌申斯基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A:教育机智B:教育方法C:教育手段D:教育经验正确答案:A5:对德育目标的选择与确立,人们总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选择和取舍中体现人们不同的A:信念B:价值追求C:兴趣D:性格特点正确答案:B6:从中国文化对德的释说来看,“德”即得也,说的是“行道(遵循做人的意义、履行做人的规范)”有所得(内在性的),即使为人处事的善行规范和意义纳入了我们自身本性之中,成为一种真正持久稳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或德性、品德被称为人的A:“第一性格”B:“第二性格”C:“第一本性”D:“第二本性”正确答案:B7:从德育内容的存在特点来看,德育内容分为显性的内容和A:认知性内容B:隐性的内容C:实践性内容D:意义性内容正确答案:B8: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德育,对于需要它的主体(人和社会)所具有的A:特点B:功能属性C:内涵D:性质正确答案:B9: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著述《学记》中开篇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建国何以教学为先?原因是教学具有“化民成俗”的作用,而化民成俗则具有以礼俗来教化百姓之意,可见,这里所说的“教学”,在实质上是含有A:德育之意B:教育之意C:教学之意D:管理之意正确答案:A10: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
春天东师德育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德育的四项大体内容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 理想教育B. 劳动教育C. 人一辈子观教育D. 道德教育总分值:3 分2. 德性是社会和谐与文明得以维持的A. 内在源泉B. 外在源泉C. 外在保证D. 强制保证总分值:3 分3. 教育阻碍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原那么是指在德育进程中各方面教育阻碍要和谐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
A. 前后连贯B. 始终如一C. 循序渐进D. 内外结合总分值:3 分4. 德育目标所表达的都是人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道德,它的本质是追求 ( )。
A. 良好德性的形成B. 素养的全面提升C. 聪慧水平的实质性提高D. 道德熟悉的深刻总分值:3 分5. 通常以校风、教风、学风、舆论、人际活动或交往及制度要求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德育内容,其在德育内容的分类中是属于哪一类? ( )。
A. 隐性内容B. 标准性内容C. 情义性内容D. 认知性内容总分值:3 分6. 德育进程与思想道德形成进程的关系是()的关系。
A. 启发与增进B. 教育与进展C. 指导与反思D. 教育与被教育总分值:3 分7. 在当前的情形下,要想使德育真正有利于社会的进展、进步,德育目标的选择就应以()理念为指导。
A. 可持续进展的B. 提高受教育者的德性水平C. 社会全面进展D. 社会协快速进展的总分值:3 分8. 道德决定论以为把道德和社会进展联系起来,以为道德是社会进展、国家稳固的全然,进而极为重视德育地位,持有这种观点最为典型的要属A. 道家学派B. 儒家学派C. 法家学派D. 墨家学派总分值:3 分9. 德育目标,即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一样表现为对道德培育的大体(或具体的)要求,是一个国家(或学校)对学生道德培育的()。
A. 起点和归宿B. 最终目的C. 最高要求D. 最低要求总分值:3 分10. 德育方式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 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 教师德育手腕的总称D. 德育进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总分值: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在线作业1-0001
德育原理在线作业1-0001教育人道性主要指教师在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和在()中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
A:教育过程B:教学过程C:工作过程D:自我发展过程正确选项: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这样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在他看来,“教育”和“教学”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A:信仰B:思想品德C:宗教情感D:爱智慧正确选项:B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开始逐渐重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相应地传统教育观念中“教”的单向活动变为()的双向过程。
A:“教”与“学”B:“教育”与“接受”C:“学”与“练”D:“知”与“行”正确选项:A心理影响品德内化的程度和水平,而品德在实际生活中也对心理具有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和A:保健作用B:发展作用C:促进作用D:协调作用正确选项:A汉代的董仲舒被称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当时为社会谋化政治时,曾讲到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告诫统治阶级要把教化民俗作为头等要务。
这里的“教化”,指的也是对人进行()。
A: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B:养成教育C:智慧培养D:礼仪行为培养正确选项:A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认为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是一种教育艺术。
这位教育家是 ( )。
A:苏霍姆林斯基B:凯兴斯太纳C:凯洛夫D:巴班斯基正确选项:A德育方法,其实质就是要解决()的问题。
A:“教什么”B:“如何教”C:“为什么教”D:“何时教”正确选项:B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德育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A:灌输B:内化C:传授D:传递正确选项:B在活动的意义上,人们所说的教育或教学都是指()的对人给予实际影响或培养活动,在这里,教学被说成教育,教育被说成教学,教育和教学被作为了同一语。
东师《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2
东师《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2第一篇:东师《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2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德育原理16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从学习的特点上来看,德育内容可分为认知性内容和A.实践性内容 B.规范性内容 C.文本性内容 D.非认知性内容正确答案:2.教育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爱,就在于它的()。
A.陶冶性B.教育性 C.深刻性 D.真实性正确答案:3.集体舆论即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具有很强的()作用。
A.监督B.评价、导向C.教育D.监管正确答案:4.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5.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者积极配合的前提和基础是 A.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起点B.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是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途径C.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D.家庭、学校都是处于特定社会之中的正确答案:6.德育所指向的是人的行为背后的()问题。
A.思想根基 B.观念 C.知识支撑 D.智慧水平正确答案:7.本书的编写者对德育概念的理解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德育即是指A.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价值观教育正确答案:8.一个社会(或国家、民族)德育目标的选择,不只是个价值选择确立的问题,还有个 A.价值追求的问题 B.价值判断的问题 C.价值实现的问题 D.价值预设的问题正确答案:9.教育人道性主要指教师在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和在()中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
A.教育过程B.教学过程C.工作过程D.自我发展过程正确答案:10.集体就是一种有组织地存在,对集体活动的开展和成员的行为有着一定的()。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良好德育效果是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A.错误B.正确2.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来确定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具有可接受性(即适合学生的接受方式)。
()A.正确B.错误3.德育思想管理主要是使德育全体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应该树立的德育观有()。
A.德育地位观B.德育价值观C.学习掌握科学的德育工作理论,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D.强化进取意识4.德性是社会和谐与文明得以保持的()A.内在源泉B.外在源泉C.外在保证D.强制保证5.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道德品质D.行为品质6.在活动的意义上,人们所说的教育或教学都是指()的对人给予实际影响或培养活动,在这里,教学被说成教育,教育被说成教学,教育和教学被作为了同一语。
A.主观进行B.客观进行C.本质进行D.主客观相结合7.搞好德育工作,需要实践上的大胆探索,因为德育工作总是复杂变化,经常会使人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相应理论作指导。
()A、错误B、正确8.中小学德育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必须要坚持和体现基础性原则,这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A.由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决定的B.由中小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C.由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D.由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决定的9.德育过程构成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德育工作影响是很大的。
当各要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互协调一致,呈现一种和谐关系时,德育过程的效果就差,相反,当各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互不一致、互不协调时,德育过程成效就高。
()A.正确B.错误10.德育内容对德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A.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所必需B.德育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伦理资源C.德育内容是滋养人思想品德发展的精神粮食D.德育内容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有重要的制约作用11.在德育活动中,德育的各种影响无不体现社会的要求。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德育原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人在实际的生活中,对外在的各种影响并不是被动的来加以反映,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给予的影响。
人们在面对给予他的影响的同时,往往总是以自身已有的()对其给予审视、比较,进行判断、筛选。
A.经验B.知识C.情感倾向D.生活观念2.教育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层内涵,指教师对教育的那种深厚而又广泛的“符合教育内涵”的感悟、理解;对教育能予以符合“教育本来应该”的把握。
()A.正确B.错误3.人的体验和感悟就是动用全身心的因素来对内在社会价值因素进行比较筛选的过程。
()A.错误B.正确4.没有管理,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秩序性、统一性就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教育和激励也难以在稳定有序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不利于教育和激励的因素往往不能得到有利的排除或遏止。
()A、错误B、正确5.强调管理教育中的激励性强化,是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共识,许多教育者对此有着深切的认识,它的必要性主要在于()。
A、激励是调动人的工作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要因素B、激励本身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强化作用C、对人的激励常常包含着对人的某方面的某种肯定或赞赏等,增强人发展的自信D、重视激励,也是古今中外教育一直比较重视的教育方式和传统6.在学校教育中,以班级为主要形式的教学集体,蕴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和巨大的教育能量,是学生社会性和个性和谐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A.错误B.正确7.在德育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避免德育心理化。
()A.正确B.错误8.德育的意义是什么?9.组织建设好班集体,不可忽视非正式团体的存在和影响,要善于把非正式团体变成班级的积极力量。
()A、错误B、正确10.教育人道性主要指教师在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和在()中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
东北师范大学春离线作业答案教育学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
但说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
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理由: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质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管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理由:发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三、加强道德教育和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五、课程生活化、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德育原理》满分100分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正确。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正确。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
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答:错误。
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
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
答:错误。
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实施法制教育,离不开思想上、道德上的基础性教育。
如果学生没有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规范及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就不会以极大的积极性去学法、了解法,从而达到知法;就不能从“法律规范”中体会出共产主义道德的精神实质,达到真正懂法;更不会在实践中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觉守法。
这就是道德规范在学法理论指导及守法实践中的意义。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
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
答:德育实施过程之所以要注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主要在于:第一,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可靠保证。
德育实施过程的目的,不在于它确立了相应的影响机制或组织形式,也不在于它建立了广泛的影响渠道和约束机制。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促进了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
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虽需要一定的外在教育影响,但这种发展在本质上是自我性的——即经过自己的身心活动建构起自身的品德。
这种情况意味着:外在的教育影响能否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与教育对象自身是否具有相应的内在活动密切相关。
自我教育作为教育对象自身内在活动的重要方式,具有“自教”性特点。
这种“自教”的发生,既表现教育活动之外,也常常表现在教育活动之中。
第二,自我教育不仅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代教育追求的目标。
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使人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重视,日益得到提升。
现实社会的改革开放和激烈的竞争,无疑需要人以更大的主体性来适应。
正因为如此,人的主体性发展在当代教育中被受关注,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
而人的主体性发展与自我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自我教育既是人主体性成长的内在土壤,也是主体性体现的主要标志。
没有自我教育,人的主体性发展失去了内在的土壤,主体的素养就难以得到提升,就难以实现本质力量的丰富性。
人的自我教育是人生存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的体现,人的主体性发展总是伴随自我教育而发展,人的主体性只有在自我教育中才能得以真正确立和不断巩固。
2、有人认为,当代德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观念问题。
请你分析:当代德育改革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不是这样?为什么?答:我认为德育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问题,其次才是方式方法、内容、评价等等各方面改进的问题。
因为思想是行为的指南,一切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是参与改革之中的人的观念改变的问题,一个人观又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参与和影响,然而,人们观念的改变又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最前提性的条件。
三、案例分析(共20分)现实中有人往往用这样的情况来说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有问题的:如: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人不了解林则徐,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人不知道“9、18”是什么日子……等。
请分析:这种评价中所说的问题,是属于学生思想品德上的问题吗?你认为哪些方面才属于思想品德问题?为什么?答:这些问题不是思想品德问题。
在涉及到善和恶的问题上才属于道德问题。
道德问题不是知多知少的问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首先,因为德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对整体教育发展具有巨大价值。
其次,因为这是教育目的决定的,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而德育方面的要求往往是教育目的构成的主体部分,古今中外的任何社会都是如此。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以利“化民成俗”,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因为思想品德是决定人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也是社会衡量人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社会价值,就不可忽视德育地位。
德育是个体社会化及其社会价值提高不可缺少的。
德育的地位说明,德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无关紧要的。
更不是“软”任务,“虚”任务,而是一项重要的关系社会稳定、个体发展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这样言说德育的地位,并不是否认德育为首的地位观。
主要是因为这样更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德育与各育的关系。
德育为首,呈现了重视德育的一种意识,并为德育的整体教育和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了明确的指向。
这是能使人较为清楚看到德育应处于怎样的位置的。
作为重视德育的一种观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作为具体工作的绝对化原则,则是值商讨的。
作为重视的一种观念,“首位”是一个具有形容性的概念,强调的是的不可忽视性,对首位的东西都忽视了,这是不应该的。
但是如果把首位作为实质的量词和序词,绝对化地要求具体的教育实际。
那就意味着,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进行教育。
这样势必造成教育的尴尬局面,陷入机械的僵局。
所以需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德育为首。
在实践中正确体现德育为首,既要保持一种“绝对”性,也要保持“相对性”。
所谓绝对性是指德育在长远教育工作中的不可忽视性。
不能视为可有可无的,应在长远的教育工作中,使它在各项工作之中得到体现。
所谓相对性,即指德育相对于各育处于薄弱状态,或根据某种际情况需要,在某一时期对德育工作有所侧重。
学校教育是整体的。
但并不意味着工作上各育平分秋色,始终体现量的对等性。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针对某一育的薄弱性,在某一阶段对某一育有所侧重,以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变。
这种有利于整体教育工作的有所侧重也是应当的。
四、联系实际论述(共20分)1、德育是整体教育的必然使命答:学校德育的经常性工作应在整体教育中来进行,而不是以整体教育(教学)之外的活动来表现德育的经常性。
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
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为性。
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各育”与教育目的的这种联系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每一育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是其他各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育所要完成的任务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是其他各育所要完成的任务。
德育的任务和目的,无不包含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从现实来看,整体教育中的德育,能使全体教育工作者自然界入其中,发挥多方面的影响作用。
这是整体教育(教学)之外的德育很难做到的。
以上这些都说明,德育虽有其独特性,但它的日常进行应是与整体教育融为一体的。
强调德育与整体教育的不可分割性,并不是要抹煞德育的独特性,并不是要把德育消融在整体教育之中,否认德育的不可代替性,这样的话也是对德育地位的否定。
强调德育与整体教育的不可分割性,也不是要求学校德育不能独立地进行一些活动。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真是抹煞了德育的独特性。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这类活动当作德育的全部或主体,来代替德育应有的全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