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讲义 第6讲:公司高管激励与约束
第六章高层管理者激励制度《公司治理学》PPT课件
6.1 经理和经理层
6.1.2 经理的权利和义务
1)经理的权利
•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 总经理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持销售业 务的开展;拥有销售业务方面的人事任免权、业务 决策权、薪酬支配权;根据历史销售数据确定月度、 季度、年度的销售目标并拟订销售计划,组织调配 相关销售人员,落实执行;跟踪、控制、改进销售 计划的执行情况,独立地行使与此相关的决策权等。
6.2 经理的激励制度
6.2.2 短期激励制度 2)短期激励与经理人需求 图6-2 经理人的需求层次
6.2 经理的激励制度
6.2.2 短期激励制度 3)短期激励制度的运作机制
根据经理人在一个财政年度的工作表现给予年度奖金是最具代表性,也是 最普遍的一种短期激励制度。下面以年度奖金计划为例,分析短期激励制 度的运作机制。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短期激励制度并不是无条件执行的,在“目标导向” 的原则下,经理人的工作业绩必须达到公司所制定的预期目标以上才能够 触发激励制度的执行。换言之,公司在每个财政年度所规定的经营目标是 经理人获得短期激励的“进入壁垒”,实际业绩在“壁垒线”以下,经理 人则不能享受年度奖金计划。在取得超额业绩的条件下,年度奖金一般按 照完成业绩的一定百分比来进行分配,但通常治理层都设有上限,我们称 之为年度奖金的封顶额。理论上,年度奖金的大小和经理人实际绩效存在 如图6-3所示的相关关系。
6.1 经理和经理层
6.1.2 经理的权利和义务
2)经理的义务
• 与经理权利相对应的是其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 程规定所应承担的义务。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 关规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指经理层)应当遵守 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 和勤勉义务,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 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
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汇总
二、经营控制权激励机制
经营控制权是指那种能在事前通过契约加 以明确确定的控制权权力。 经营控制权对高层管理者通常会产生激励 作用,使其拥有职位特权享受职位消费, 给高层管理者带来正规报酬激励以外的物 质利益满足。
三、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
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表现为向高层管理者 大幅度转让剩余支配权。 剩余控制权一般由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拥 有,如任命和解雇总经理、重大投资、合 并和拍卖等战略性的决策权。 剩余控制权决定了经营控制权的授予。
股票赠与 11%
美国前150家大公司总裁的薪酬结构
(一)年薪制
西方国家年薪制实际上是对高层管理者实行的俸 薪制度,是保健制度。 我国公司的年薪收入大体由基本收入和风险收入 组成。
基本收入应体现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本的价格。应当以 公司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以公司规模结合其他因素 来确定高层管理者基本收入系数。 风险收入是对高层管理者超额贡献的奖励,从机会成 本的角度来讲,也是高层管理者决策失误时分担经营 风险的形式。
一、西方国家经验借鉴
公司的领导活力决定公司竞争力,而若干 个公司竞争力之和则形成国家竞争力。 2000 年初发表《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 美国和新加坡仍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国 家,日本居第17 位,中国居第31 位。
(一)美国:发达完备的经理市场环境
高度分散化的个人产权构成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 所有制基础,也同样构成公司所有者对高层管理 者激励约束的重要基础。 美国现代公司采取固定年薪和奖金、股权(或股票 期权)以及退休金计划等结合的激励方式,来激励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追求其个人收入最大化的同 时,促进公司所有者个人收益的最大化。 约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经理人市场和股票市场。
四、声誉激励机制
良好的职业声誉作为激励高层管理者努力 工作的重要因素:
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公司治理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确保公司能够有效管理和运营,维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
而激励约束机制则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追求公司的长期利益,防止其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
因此,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确保公司管理和运营的基础。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应该包括权力分配、决策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
首先,权力分配应该合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确保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决策机制应该公开透明,确保决策程序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避免少数人的决策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通过及时披露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提升公司的透明度,增加各方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其次,激励约束机制是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的关键。
激励约束机制主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追求公司的长期利益。
首先,薪酬制度应该与公司业绩挂钩,通过设立绩效考核考核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激励管理层和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
其次,股权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向管理层和员工分配公司的股权,使其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相关,增强其对公司长期利益的关注。
此外,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公司整体利益的行为。
另外,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还需要强化外部监督和规范。
外部监督主要指市场监督、法律监督和投资者监督等。
市场监督是通过市场竞争和行业协会等机制,对公司行为进行监督,保障公司经营的公平和自由。
法律监督是依靠法律法规对公司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公司合规经营。
投资者监督则是通过投资者的投票权、信息披露要求等方式,对公司进行监督,确保公司治理的公正和透明。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试论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
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公司治理成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确保公司稳定运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扮演着重要角色。
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是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对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进行探讨。
公司治理的概念及重要性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及其相应的分工以及公司内外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强市场信心,提高企业的长期价值。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同,其中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客户等各类利益相关方。
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对于这些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护和公司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独立董事的作用及必要性独立董事是指在公司董事会中与公司存在雇佣关系以外的独立个体。
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供中立和不受利益冲突的专业意见,对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为公司提供有效的监督。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独立审视:独立董事可以独立审视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决策,保护小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
2.监督高管层:独立董事可以对高管层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高管层依法合规运作。
3.风险管理:独立董事可以参与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减少公司面临的风险。
4.维护公司利益:独立董事可以保护公司的利益,推动公司长期发展。
独立董事的激励独立董事的激励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和专业水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1.薪酬激励:独立董事可以通过薪酬激励机制,如薪酬委员会设定的薪酬水平,激发其对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股权激励:公司可以向独立董事授予股权,使其成为公司股东,从而与公司的利益相关。
3.专业培训:公司可以为独立董事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提升其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
4.荣誉称号:公司可以为表现突出的独立董事颁发荣誉称号,以激励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贡献。
公司治理第6章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3.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
股东向高层管理者让渡部分剩余索取权。
4.声誉激励机制:心理成就感与未来货币收入
5.聘用与解聘激励机制 经理市场竞争:外部与内部的双重压力。
6.知识激励制度 为高层管理者提供知识更新机会。
约束主体社会化
• 外部约束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税务、银行、纪检委、监 察部门、组织部、人事部;内部约束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党 委、工会、职代会等。
约束对象扩大化
• 高层管理者监督、管理者监督、党务工作者监督、员工监督
约束原则绝对化
• 求全责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约束形式简单化
优势
将高层管理者的收益与公司发展和股市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管理者在任期和行权期内重视优化决策,减少短期 行为。
劣势
加大了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报酬鸿沟
诱导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分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甚至 不惜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虚假的财务信息或 “报喜不 报忧” 以抬高股价。
高层管理者的股票期权制
第6章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主要内容
1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2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3 高层管理者的股票期权制
1.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依据
激励相容理论
• 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最终目标的一致性
信息显露性理论
• 通过代理人行为的信息设计激励机制
锦标赛理论
• 较大的薪酬差距可以诱使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更加努力 的工作和产出较大的绩效。
权变激励理论
• 提出与具体情况适宜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激励,它否认 存在普遍适应于所有环境的管理制度
浅论公司治理中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浅论公司治理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摘要]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骨干团队,企业对其激励约束的及时性、有效性、充分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公司高层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从理论和操作等进行了初步梳理,分析了其基本内容、框架和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及意见建议,以达到当前改善公司治理中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的目的。
[关键词]公司治理;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在知识经济社会,高层管理者是公司的核心和灵魂公司的长远发展关键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制度的关键所在,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推进公司蓬勃持久发展的动力之源,而良好的越是机制则是确保公司健康有序的必要条件。
而这不能截然分离,只有彼此相互对称和和协调一致,所形成的机制才会高校执行。
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相互匹配的高层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
一、目前我国公司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及分析1、高管激励约束现状。
2004 年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规定,如果企业负责人完成经营目标,可拿到年度薪酬奖励和任期中长期激励,如果目标完成不了,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扣减或延期发放薪酬,甚至对其不再任命、续聘。
对经营者的激励将综合运用年薪制、持有股权和股票期权等多种薪酬方式,这样使经历了多年激烈争论之后的公司的“年薪制”终于成为一项制度。
2、对该现状的分析。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代理人无法拥有公司的100%剩余收益,这意味着在其需要承担所有努力成本的同时,却无法获得全部收益,因而就存在着代理人在其经营过程中滥用职权,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的可能。
企业所有者为了确保其投资收益,就会利用资本结构的选择激励抑制高级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我国公司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的对策探析委托代理理论把委托代理关系看作是委托人设计出的一个契约,委托人用提供报酬吸引、激励代理人,并对代理人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使其投入达到最佳水平,从而使委托人的效用目标达到最大化。
第6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程序。这种行为与其对公司应担负之诚信义务相违,与其作为公司独立
董事应具备之独立性相冲突。因此,伊利股份于6月16日召开临时董事会 宣布俞伯伟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
《公司治理学》
“伊利风波”与尴尬的独立董事(续)
俞伯伟则对临时董事会决议免去其独立董事的程序和理由提出质疑,认为 既不合法又缺乏公正。俞伯伟提出,1999年,在他担任亚商咨询副总期间即为伊 利股份做咨询业务。2002年之后,他受聘为伊利股份独立董事,便不直接从事与
《公司治理学》
第二节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密歇根州公司法(美国)
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在过去3年内不得是公司的雇 员,未与公司发生总额超过100万美元交易。 独立董事的任职时间不得超过3年。如超过3年, 可以作为董事留任,但失去独立董事资格。
《公司治理学》
第二节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中国公司法
独立董事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 司同类的业务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 从事上述活动所得收应当归公司所有。独立董事 除经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同意外,不得与公司订 立合同或进行交易。
《公司治理学》
第一节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000年4月召开的全国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 会议上,国家经贸委明确提出,今后要在大 型公司制企业中逐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2000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于制定了《上 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就上市公 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第一节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 、独立董事受到关注
公司治理中的激励和约束
公司治理中的激励和控制
此篇文献研究了公司治理中的激励和控制。
投资者特别是股东与经理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利益冲突,而信息的不完全性使得这种冲突难以通过双方签订(完全)合同来加以解决。
公司治理问题由此而来。
广义的公司治理问题既包括股东与经理冲突的经典公司治理问题,也包括大股东与少数股东冲突的非经典公司治理问题。
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有效方式是激励和控制机制的设计。
亚当·斯密最早注意到公司治理问题的存在,而Berle-Means首先将现代公司中的治理问题归结为委托代理问题。
但“公司治理”一词到197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
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研究的高潮则起因于1990年代初的私有化运动、1990年代中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年代初的美国公司丑闻等重大历史事件。
我国的公司治理研究产生于上世纪末,并逐步成为国际公司治理研究的一部分。
具体到章节方面,作者在第一章中概述了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的背景,在第二章讨论公司治理的问题和模式。
接着在第三章针对经典公司治理问题,具体讨论五种公司治理机制,其中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经理薪酬、融资结构和敌意接管。
最后在第四章建立了一个包括经典公司治理问题和非经典公司治理问题在法律制度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
列现象。
公司治理课件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
课后思考题
1、树荫下理论的制度缺陷在哪里? 2、为什么安然公司的董事长也会监守自盗
转移公司资产? 3、现代公司为什么要实现两权分离? 4、如何化解“斯密难题”? 5、如何评价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第六题 如何评价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式简单化 三、我国高层管理者行为约束机制的设计 (一)公司内部约束机制 1、组织制度约束 2、管理制度约束 (二)公司外部约束机制 1、市场约束 2、债权人的约束 3、法律法规约束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
效机制
一、西方国家在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发达完备的经理市场环境 (二)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国有企业监管方式 (三)日本:富有特色的升级提干标准 (四)欧美当代重大财务舞弊案例带来的重要警示 二、经理股票期权:高层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一)股票期权的含义及其利弊 (二)我国实行股票期权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培育高层管理者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高层管理者选任的制度安排 (二)高层管理者激励的制度安排 (三)高层管理者约束的制度安排
第二节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一、高层管理者约束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公司理论:公司产权与委托代理中利益冲突、非对称信息 1、产权理论 2、委托代理理论 3、非对称信息理论 (二)公司监督机制原理:内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二、当前我国高层管理者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约束主体社会化 2、约束对象扩大化 3、约束原则绝对化 4、约束形
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第一节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一、一个案例(安然事件) 二、一部专题片(西方经理人制度的演变) 三、一个激励机制(理者的激励与约束 一、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1、激励相容性原理 2、信息披露性原理 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报酬激励机制——年薪制、股票期权 (二)经营控制权的激励机制——剩余控制权激励 (三)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剩余索取权激励 (四)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 (五)聘用与解雇激励机制 (六)知识激励机制
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
一、西方国家经验借鉴
公司的领导活力决定公司竞争力,而若干 个公司竞争力之和则形成国家竞争力。 2000 年初发表《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 美国和新加坡仍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国 家,日本居第17 位,中国居第31 位。
(一)美国:发达完备的经理市场环境
高度分散化的个人产权构成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 所有制基础,也同样构成公司所有者对高层管理 者激励约束的重要基础。 美国现代公司采取固定年薪和奖金、股权(或股票 期权)以及退休金计划等结合的激励方式,来激励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追求其个人收入最大化的同 时,促进公司所有者个人收益的最大化。 约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经理人市场和股票市场。
股票期权的取得类型
购买性期股:是指经营者按约定的价格直接拿出 现金购买企业股份或股票,股票要在经营者任期 期满后方可上市或转让。 报酬性期股:是指经营者不需拿出现金,仅就其 应取得报酬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期股。 抵押性期股:是指经营者拿出一定风险抵押金, 在经营过程中如达不到合约规定的指标,以抵押 金抵扣;如超过合约规定的指标,按增长利润的 一定比例,以股票形式奖励给经营者。
股票期权,是指一个公司授予其员工在一定的期 限内(如10年),按照固定的期权价格购买一定 份额的公司股票的权利。 股票期权就是一种受益权,即享受期权项下的股 票因价格上涨而带来的利益的权利。 期权与股票增值的区别:
股票期权的设计原理与股票增值近似,区别在于:认 购股票期权时,持有人必须购入股票;而股票增值权 的持有者在行权时,可以直接对股票的升值部分要求 兑现,无需购买股票。
股份来源
新增发行:向证监会申请一定数量的定向发行的 额度,以供认股权持有人将来行权。 大股东转售:在不影响大股东控股地位的前提下, 可由大股东成若一个向认股权持有人转售公司股 票,以供将来行权。 以其他的名义回购:通过二级市场回购一定的股 票以供认股权持有人将来行权。 虚拟股票期权:经营者并不真正持有股票,其收 入是未来股价与当前股价的价格差,有公司支付。
第6章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5.8
•参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年专题调查
第6章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调查
❖对1353家上市公司高管和董事薪酬的 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薪酬总体水平偏低。
❖其中,前三名高管报酬总额的平均值为 590795,前三名董事报酬总额的平均 值为553467。
❖2001、2002、2003和2004年度的情 况详见下页表格。
• 因此管理层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第6章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高管最优激励的理论模型
• 对于银行股东而言,其目标是选择一个激 励合同最大化银行利润,即
• 需要满足管理者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假设管理者 的保留效用为 ,因此管理者的参与约束可表示为:
• 激励相容约束则需要时管理层努力水平越高,在激励契约 给的条件下,管理层会选择最优的努力水平,根据管理层 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令
第6章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高管最优激励的理论模型
• 股东的问题变为
• 参与约束(IR):
• 激励相容约束(IC) • 如何求解?
第6章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高管最优激励的理论模型
• 可解得
• 管理层的最优激励程度与管理层的风险规避程度 以及公司风险程度成反比。
• 这表明给定激励强度,管理层越是风险回避,利 润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越大,此时更多的以固定工 资为主
第6章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数量趋势(平均)
第6章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上市公司董事持股数量趋势(平均)
第6章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2007年企业经营者在本企业的持股情况
总体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第6章高级管理者激励机制设计
高级管理人制度
高级管理人制度是把一种社会职业与一种社会职位相 联系的制度设计。该制度是一个涉及企业高级管理人 如何通过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来 建设的制度体系。
高级管理人制度
市场配置制度
高级管理人的竞 争、 选拔与聘用 是该制度的精髓 所在。 高级管理 人在市场上的价 格问题又是选聘 制度的主旨问题。
15
高管层持股
高管层持股是指公 司高管层和核心技 术人员通过适当的 制度安排和机制设 计,持有一定比例 的股权,参与企业 部分剩余分享,以 改善其收入结构, 激励其采取有利于 公司长期经营业绩 的行为。
股票期权
01
限制性股票
02
03
管理层收购
股票期权
公司给予员工在未来时期内以预先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普通股 票的权利, 通常是针对公司高级管理层而言的,但近年有从经理层面向关键 雇员扩散的趋势。
23
外部约束机制
市场约束
经理人市场、 产品市场、 资本市场
债权人约束
债权人通过对公司偿还能力的考核和监督, 保证其按期还本付息, 实现对公司的约束。
法律法规约束
依法规定高级管理者的职责权利, 限制高级管理者滥用 权力侵害公司的利益, 对违法者应依法追究其责任。
24
THE END
本章结束
高级管理者的特征
1. 市场化
企业经营者主 要依靠市场机 制来配置, 在 市场竞争中实 现优胜劣汰。
2. 职业 化
以企业经营和管 理为职业,遵守 职业道德,遵从 一般规律。
3. 高度专业化
对所做工作具备 较高的知识和技 能。
4. 职业合约 化
以合约未职业基础, 遵守职业道德,运 用合约进行管理。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PPT32页)
第二节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二)公司监督机制原理:内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公司权利制衡与监督原理强调公司内部各方利益
的协调与相互制约 1、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权利机关——股东
(大)会的成立旨在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约束与监 督,确保股东利益 2、股东的分散,和股东会的非常设性,导致公司治 理权的第一次分工——董事会;董事会将具体的 经营业务和行政管理交给经理人——第二次分工 3、专职监督机构——监事会
第二节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高层管理者往往做出有利于自 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从而使所有者面临“道德 风险”和“逆向选择”
●所有者为防止经理人背离自己目标,以实现预期 效用最大化,通常会通过订立合约形式来监控代 理人行为,从而产生代理成本
●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委托人必须设计有效的激 励与约束机制,既降低成本,又实现委托人和代 理人之间的效益最大化
和“评价查定制” ●维持长期雇佣关系使得高层管理者难以流动,为扩大升级
提干机会,九必须竭尽全力以追求公司 的永续发展为己任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 效机制
2、日本公司突出特点是以其法人相互持股、交叉持 股为主体的公司产权制度
●实际上就是不同法人公司股东的法定代表人—— 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持股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 效机制
(二)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国有企业监管方式 1、按市场经济规范管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不享有任何特
权 2、公司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政府委派高级公务员进入公司董事会,指派人员担任这些
公司的经理 (三)日本 :富有特色的升级提干标准 1、公司升级提干同时利用两种评价标准:“年功序列制”
(一)股票期权(ESO)的含义及其利弊 1、ESO作为金融工具,是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价格在特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第6讲:公司高管激励与约束6. 公司高管的激励与约束案例万科欲吃螃蟹:亿激励高管2006年3月21日,G万科(000002)公布了首期高营激励计划,这是股改之后,第一家正式出台对管理层激励具体方案的上市公司。
万科此次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以当年净利润净增加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定的激励基金,通过信托管理的方式,委托信托公司在特定期间购入本公司上市流通A股股票,经过储备期和等待期,在公司A腔股价符合指定股价的条件下,将购入的股票奖励给激励对象。
(1)4.85亿激励高管“我们测算了一下,三年合计,万科用于高管激励的总基金额约为亿人民币.如果按45%缴税,实际奖励基金额为亿元。
”国泰君安地产行业分析师张宇对万科激励模式中的比例进行了模拟测算。
按照首期激励计划中不超过8%的高管激励面,约有不超过160名高管将在三年内分享这笔巨额奖金。
而公司董事长王石和总经理郁亮也将获益,二人的分配额度分别为每期分配信托资产的10%和8%。
张宇认为,根据万科3月21日发布的年报,2005年利润预测为亿元,相对于2004年净利润亿元,增长了%,而如果2006--2008年以每年增长30%计,将可能为股东创造财富亿元,在这个基础上按比例提取的奖励金,将占总净利润的%(税后占%)。
按照万科公布的初步计划,在上市公司年净利润(NP)增长率超过15%、全面摊薄的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超过12%的硬指标条件达成之下,净利润增长在15%--30%之间,则同比从净利润增长额中提取奖励金;净利润增长率在30%以上按照30%进行提取,但累计提取的奖励金不超过净利润的10%;然后在税后委托信托公司,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万科股票,奖励高层管理人员,分配三年后股票可以进行上市交易,首轮计划为2006—2008年。
(2)限制性股票,还是股票期权对于万科而言,采取限制性股票而不是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方式,也是一项灵活措施。
“选择限制性股票而不是规范股票期权,表明公司还是对股价的信心方面有所顾忌,因为,如果选择股票期权,股价不上涨,高管分文得不到;而限制性股票的好处就是,如果股价下跌,高管也有收益,只不过比公司支付的购股成本打折而已。
”荣正咨询的郑培敏认为。
“相对于限制性股票而言,股票期权对高管的利益捆绑更紧密,激励约束功效也更强,”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中余认为,“但最近万科股票一路飙升,行权空间已经不大了,股票期权对于高管的风险更大。
”但也有机构投资者认为,万科采用股权激励方案优于期权方案。
“采用期权方案,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高管对公司股价变动极为敏感,因为股价变动直接关系到其收益,高管客界萌生操纵股价的念头。
”一位基金投资人士表示,在此之前,万科总经郁亮等高管已与机构投资者交换过对首期股权激励方案的看法,经反复斟酌才得以形成目前的方案。
(3)对于激励方案,最终谁说了算'万科的高管激励方案,还只是停留在公告阶段。
尽管方案已经由董事会发出公告,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方案能否实施,还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股东大会的讨论通过。
监管部门中,首要的便是证监会,按照证监会2006年1月颁布的《上市岔司股权激励暂行办法》的规定,在递交股东大会之前,需要获得证监会的批复。
有关人士认为,按照之前万科进行的股改流程,在上报证监会和股东大会之前,需要由国务院国资委对大股东华润支付对价方案进行审批,那么,此次股权激励,也同样需要国务院国资委对华润集团进行审批。
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华润虽是万科第一大股东,但只持有11%的股份,并非控股股东(市场的理解是持股30%以上才算控股股东)。
万科公司证券业务代表告诉记者,此次激励计划,并不需要国资委批准,因为国有股股东华润集团,持股数量并未达到控股比例,因此,只需要股东大会的批准即可;公司方面已经准备将相关资料报送证监会,如果获批,将是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发布之后首个实行高管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案例讨论】1.作为国内股改后第一家正式出台对管理层激励具体方案的上市公司,万科的股权激励计划具有多大的普遍意义2.作为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形式,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区别何在3.公司高管激励方案的实施紧密关系到股东利益,应该设置怎样的决策与审批程序4.如何看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暂行办法》颁布以来,企业实践探索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新59岁现象:国有食业老总改制情结与新心病改制是国有企业老总最渴望的事,越是临近退休,改制的愿望越强烈。
无论是谢幕的长虹董事长倪润峰,还是退休的三九集团总经理赵新先,都有一个难舍的情结——渴望改制。
这种现象可称为“新59岁现象”。
有案例表明,一些国有企业老总把改制当成“最后的晚餐”,既能以最少成本捞到可观的股权,又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急”是“新59岁现象”的最大特征。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已真正触及公司制度问题,人们对改制——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及改制的环境、气候、政策等条件已逐渐成熟,而一些为公司奋斗多年甚至奉献终生的国有企业老总们却又临近退休,这个情形有点像一位站在已驶入终点列车上的人,急于跳上另一列刚刚启动的列车。
一位已经完成改制的原国有企业老总这样解释“新59岁现象”:改制前,公司高层管理者的任免完全由上级决定,不管你能力有多强,精力有多旺盛,只要到点必须退休。
而改制后,只要不是国有控股,公司高层管理者的任免就由出资人与董事会决定,而且任免规则是市场化的,只要高层管理者有能力和精力,就不会受60岁退休的规定所限。
希望改制没有错,但操之过急就会出问题。
“新59岁现象”的成因是那些即将退位的国有企业老总希望通过改制持股甚至特大股,而高层管理者持股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筹措资金。
长期低收入的高层管理者如果急于持大股,只有几种可能:要么做小蛋糕(做亏、低价评估),要么隐匿资产,要么转移并利润,要么“空手套白狼”,要么资金来路不明,显然,这些做法都是违规甚至违法的。
所以,在国有企业老总激励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高层管理者持股应是长期行为。
一些睿智的59岁左右的国有企业老总在推动改制时,不选择“一口吃成胖子”的办法,而是选择一条易于操作的现实之路,如保留部分国有股,吸引部分外来投资者,融进部分职工股。
只有当他具有足够的能力左右局势时,他才会坚定地选择MBO或ESOP,其目的很明确——在所剩无几的时间内完成改制。
由此看来,仅几年的工夫,高层管理者的心态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褚时健引发的“59岁现象”已发生变异——如果褚时健所代表的“59岁现象”是“恋钱症”的话,那现今流行的“新59岁现象”则是“恋岗症”。
在“59岁现象”刚浮出水面时,经济学家周其仁的“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公司制度和最便宜的企业家”这句话广为流传,人们认为造成“59岁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老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足。
于是,年薪制、期权、期股等办法相继出台,就连国资委也概莫能外,从2004年起对中央公司老总实行了年薪制。
“新59岁现象”的出现证明,“钱”和“岗”不是一回事,靠激励和约束不能全部解除国有企业老总的心病。
“新59岁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积极意义。
改制后,出资人到位,公司必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治理结构,公司高层管理者选择、投资决策等重大事项都将由治理结构(董事会、股东大会)决定,这样中国的国有企业才能真正脱胎为规范的、市场化的公司。
改制的核心不在于股权,而在于把高层管理者与公司的联系从一纸“红头文件”变成产权联系,这样就必将摒弃过去那种“入选择人”的做法,建立起一种按市场化规则选择和决策的制度。
资料来源:李维安:《公司治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178页。
【案例讨论】1.巨额期权赠与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合理2.在这种方式中,在报酬和业绩之间有何关联这能显示出董事会是代表“选举”了他们的股东吗在我国公司对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方式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传统的精神激励更注重提升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在得到社会尊重的基础七,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更好地贡献自己的才智。
传统的物质激励是指高层管理者所得的工资和奖金,这种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公司的经营机制。
经过30年持续的企业改革,在激励机制方面,突出体现为激励作用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
公司高管层激励的制度环境和企业条件剧变,但高管层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
薪酬结构中还缺乏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计划的运行,经营者风险收入部分比例偏小,股权激励作用不足。
少数进行股权激励实践探索的企业,授予高管人员的股票或期权普遍还没有到行权期,种种尝试的激励形式还需要经过时问的检验。
我国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所有权人与经营者利益不再一致,各自为阵。
双方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越演越烈,出现了许多对企业发展不利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股东开始尝试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共同分享企业利益,使经营者利益能与股东利益一致,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但是由于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激励方案,不同的企业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激励,“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就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经营者投机取巧、打便车、败德等行为,或者出现人才流失、人力成本投入产出率低,以及较为普遍的“59 岁”现象。
企业经营者薪酬结构不合理目前许多企业经营者薪酬构成中期权等长期激励的比例过高,经营者的变动薪酬占总薪酬的一半以上,出现了经营者在考核期内采取“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手段,利用社会舆论,释放虚假内部消息,抬高企业股票市价,完成企业设置的目标,而忽视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培养等战略性问题,从中获取高额回报;还有以辞职方式来取得抛售“高管股份”等短期行为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企业经营者报酬与相应的责任不对称在中国,由于公司治理的缺陷,出现了经营者自己给自己定薪酬的“天价高薪”,经营者没有与自己的高薪相匹配的业绩,没有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种与责任对称的高薪体系尚没有形成。
近两年,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发展很好,“水涨船高”,在表面上看,企业效益好了,似乎是经营者的功劳。
激励结构较单一,激励方式缺乏多样化以“经济人”观看待经营者,在这种观点支持下,我国企业往往简单地以经济利益作为驱动经营者的唯一手段,而忽略了他们的归属需要和成就追求,不重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更不会想到利用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效率。
激励过度与激励空缺同时存在目前有的企业激励过度,可是结果并不理想,过了一段时间后,经营者的积极性逐渐减弱,激励失效,但是如果减少激励程度,通常都会引起强烈反弹,甚至罢工跳槽,管理层动荡不止,造成资源浪费;而有的企业却激励不够,甚至没有采取激励措施,直接导致经营者消极怠工,跳槽频繁,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