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八德故事教材
中华文化—道德篇.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礼”篇》
中华文化—道德篇.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礼”篇》中华文化—道德篇 . 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礼”篇》禮—人际文明的规范禮—人际文明的规范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行为以示他人的准则。
礼属于道德的范畴,是社会公德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的总和。
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确定着人们交往的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以礼相待,互尊、互爱、互谅,并成为自觉的行动,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太子宾客:太子官名,掌管调护、侍从、规谏方面。
五常:古代社会推行的自我修养的五种常态,即仁、义、礼、智、信。
不知礼,无以立。
礼之体,敬为主。
礼之用,和为贵。
人之所异于禽兽者,以礼故也。
礼以诚敬为体,以威仪为用,以中正为则,以谦让为主。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谓守程四箴也。
人能以礼制心,则奸盗诈伪之端必不作。
人能以礼制事,则犯上作乱之事必不为。
故礼也者,持身涉世之要端,亦即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大法也。
不迁怒,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
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
片真诚,无一可假,无一可伪。
其为德也,心口如一,言行相顾,历始终而弗贰,处常变而不移。
大信不约,岂仅在然诺盟誓间乎?八德篇之礼篇(12-1)---伯禽趋跪1、《八德》之礼篇(12礼)---伯禽趋跪诗曰:周鲁伯禽,观于桥梓,入门而趋,登堂而跪。
西周初年,周公有个儿子,名叫伯禽,跟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就被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问商子,这是为什么。
商子说:“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怎么不去看一看呢?”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去看了,只见桥木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来告诉商子。
商子就对伯禽说:“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
传统文化八德的讲解课件
传统文化八德的讲解课件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理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八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家庭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八德的含义、起源以及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一、八德的定义及意义(200字)八德是指诚实守信、宽容待人、尊敬长辈、爱护家人、敬重师长、友善待人、乐善好施和忍辱负重等八种道德行为。
这八种德行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善良品质和高尚情操。
八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通过学习和传承八德,我们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心态,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二、八德的来源及历史渊源(300字)八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古代圣贤思想和儒家文化。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尤其注重家庭和个人道德修养。
古代圣贤如孔子、孟子等思想家,通过他们的言行和教导,逐渐形成了八德的核心理念。
在古代中国,八德被广泛灌输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无论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礼仪中,人们都注重让八德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八德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也对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三、八德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500字)1. 亲情的重要性:八德中的爱护家人观念让我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使得现代社会更加关注家庭和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
2. 社会和谐:八德强调友善待人和宽容待人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交往提供了基本准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他人友善、宽容和理解,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人际关系的维系:八德的尊敬长辈和敬重师长观念,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尊重长辈和师长,能够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健康、和谐的基础。
4. 公民道德的培养:八德中的诚实守信和忍辱负重观念,培养了人们正直守信的品质,提倡了自律和道德自觉。
德育课本
序言《德育故事》原名为《八德须知全集》,系民初湖州蔡振绅先生所编辑。
蔡先生在自序中,道编此书缘起,读之感人肺腑,启发人心于无形。
其父因晚年得子,为能躬亲教诲,遂辞去公职,返乡教育其兄弟二人。
四歳始,蔡先生父亲即开始教他读诵孝经,每夜必口授一则古人嘉言懿行,所讲之故事内容均不离「八德」的范畴。
一年当中,惟除夕、元旦二日辍读之外,余均未中断。
因小即接受圣贤教育,虽至年长,亦不忘父亲讲授之感人故事,遵奉为一生的圭臬。
的确德行教化力量,不仅启廸自性的本善,自幼所涵养的德行基础,更是奠定一生成败的关键。
晚年,行至福建,偶见有二十四孝之例编旧本,披覧之余,触动了幼时父亲讲授故事的情景,往事历历,无限的感怀,父亲的谆谆教诲,常绕于心,于是将童年所铭记的八德故事,着手重新会集,并考证于史实,让故事更具事实,不令有所偏差。
当时编辑此书主要为便利儿童诵读,每则故事仅八十字,小注亦不超过八十字,整篇故事不过一百六十字,言简意赅,内容简要。
然因故事所述极短,恐非一般人所能体会理解,故为丰富其内容,本网另予重新改编《德育故事》白话解,俾共大家参考。
本书共有四集,搜集了768个故事,篇篇感人,读之不觉而热泪盈眶。
因蔡老师在《幸福人生》讲座中屡屡提此《德育故事》,因此来函求书或打听何处有卖者众,由于本网为公益性网站,不作任何经营事业。
按本书在海外流通者多,在国内则少见。
鍳此,我们重校输入本书内容,并附加彩页(原图为黑白线画),期能增进看图说故事之效外,俾供大家下载,一起学习感受圣贤的德范懿行。
大方广编辑部谨识《德育课本》初集自序吾家历世祖宗崇尚德行,迭见县志。
先曾祖介眉公,讳祺昌,勤俭治家。
娶先曾祖妣倪太夫人、林太夫人,均不寿。
续娶先曾祖妣朱太夫人,生先祖而即寡,青年守节,养亲抚孤,克享大年,钦旌节孝,赐褒题焉。
先祖班薰公,讳思襄,幼承母教,以「恕」字为传家至宝。
娶先祖妣吴太夫人,夙娴闺范,尤善诗词,生五子,先考其季也。
先祖殁,吴太夫人遂绝吟咏,而茹素诵经,寿至九十一岁。
《中华德育故事》课件
孟子故事
2
孟子的故事启迪学生公正廉洁的观念。
3
司马光故事
通过司马光的故事,强调公正廉洁的 重要性。
方志敏故事
方志敏的故事激励学生坚守正义和廉 洁。
结束语
1 回顾
总结中华德育故事中传 递的核心价值观及道德 准则。
2 启示
3 期望
鼓励学生在成长和学习 中融入中华德育的理念。
激发学生对中华德育的 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 践行。
介绍中华文化中强调和 谐友善的教育价值。
第四章:诚实守信
董存瑞故事
以董存瑞为例,讲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白胜故事
白胜的故事激励学生诚实守信,不欺瞒人们。
古龙故事
古龙的故事告诉学生守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第五章:勤勉奋进
学无止境
展示中华文化中勤勉奋进的精神,鼓励学生不断学习进取。
第六章:公正廉洁
《中华德育故事》PPT课 件
本课件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图片,展示了中华德育的精髓,旨在提高学 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简介
杨继续
著名教育家,长期致力于中华德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目录
1 第一章:尊师重教
通过中华德育故事,传 达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2 第二章:仁爱关怀 3 第三章:和谐友善
教育学生培养关爱他人、 乐于助人的品质和道德 观念。
传统文化学习宝典之八德故事链接
八德故事链接虞舜耕田唐 初集第一册孝皇英妇道 唐 二集第一册 孝 舜妹护兄 虞二集第二册悌士选让产 五代 初集第一册 悌 俞王劝翁 明 二集第一册悌汉文尝药 汉 初集第一册 孝 堤萦上书 汉二集第一册孝孟宗哭竹 吴 初集第一册 孝 宗母还乍 吴 二集第四册 廉 刘殷祝堇 晋初集第一册孝王祥剖冰 晋 初集第一册 孝 王揽争鸩 晋初集第一册孝志女求鱼 宋 二集第一册 孝 王延色养 晋 三集第一册 孝 姜诗出妇 汉初集第一册孝李善乳主 汉 初集第二册 孝 德秀乳孤 唐三集第一册悌德言对经 唐 初集第三册 礼 荣绪拜经 南宋初集第三册礼仲淹义田 宋 初集第三册 义 纯仁无愧 宋 初集第四册 耻 滂母无憾 汉二集第二册忠伊尹耕莘 商 初集第四册 廉 成汤放桀 商初集第四册耻展禽轻鼎 周 初集第二册 信 惠妻疑渎 周二集第四册耻吴谢笞贺宋 四集第三册义 滂母无憾汉二集第二册忠姜后脱簪 周 二集第三册 礼 太任斋庄 殷 二集第三册 礼 文王问安 周 三集第一册 孝伯禽趋跪 周 初集第三册 泰伯采药殷初集第一册孝周公祝代 周 三集第一册 悌 武王继述 周 三集第一册 悌 太姒嗣徽 周 四集第一册 孝 成汤放桀商初集第四册耻班姬辞辇 汉 二集第三册 礼 班昭女诫 汉 二集第四册 耻 班超不疚 汉 三集第二册 忠 徐后内训明二集第四册耻朱泰虎残 宋 三集第一册 孝 宝夫拜虎 明 初集第一册 孝 杨香扼虎晋二集第一册孝邓攸弃子 晋 三集第一册 悌 义姑退兵周四集第三册义杨播厅堂 北魏 三集第一册 悌 杨津敬长北魏三集第一册悌颜曾争代 明 二集第三册 义 颜游端恪明二集第三册礼无忌甓仇 唐 四集第一册 孝 赵娥复仇 汉 二集第一册 孝 小娥杀贼唐二集第一册孝曹娥投江 汉 二集第一册 孝 娆娥浮父 唐 四集第一册 孝 叔先梦期汉四集第二册信德代毙宋 三集第一册悌郑提争狱 明 三集第一册 悌 汲寿争死周三集第一册悌詹女仁智 宋 二集第一册 孝 彩鸾代父元四集第一册孝寿昌弃官宋初集第一册孝吴璋思亲明三集第一册孝堤萦上书 汉 二集第一册 孝 朱寿诉冤 元 四集第一册 孝 诸娥钉板 明 四集第一册 孝 淑圆击鼓明四集第一册孝赵姬尊嫡 周 二集第一册 孝 郑曹葬嫡晋四集第一册悌嵇绍卫帝 晋 初集第二册 忠 钟雅独侍晋三集第而册忠孔明洁身 蜀汉 初集第四册 廉 嘉贞言路唐三集第二册忠张劭待式 汉 初集第二册 信 范式素车汉三集第二册信曹虑约囚晋初集第二册信傅岐约囚 梁初集第二册 信郭曜献赐 唐 三集第四册 廉 子仪见酋 唐 初集第二册 信 怀古赴獠唐三集第二册信长孙规谏唐二集第二册 忠徐惠疏诛 唐四集第二册 忠陵母伏剑汉 四集第二册忠 董杨训儿 唐 四集第二册 忠 苞母勖子汉二集第三册义谭赵血瓶 宋 二集第三册 义 王陈抱子明四集第二册信公艺百忍唐初集第一册 悌郑廉碎梨 明 初集第一册 悌 陈坊百犬 宋 初集第一册 悌 张闰无私 初集第一册 悌 大和家规 元三集第三册礼仲连蹈海 周 初集第三册 礼 王蜀自经 周 三集第三册 礼 义姑退兵周四集第三册礼章练全城南唐二集第三册 义魏谭请食汉三集第三册 义罗伦还钏 明 初集第四册 廉 林积还珠 宋 三集第四册廉 思永拾钏 宋 三集第四册 廉 留台拾金宋三集第四册义秀夫负帝 宋 三集第二册 忠 世桀拒招宋三集第三册义陆绩怀橘 汉 初集第一册 孝 绩母方肉汉四集第三册礼敬姜慎别 周 二集第三册 礼 郑崔夜读隋四集第三册礼申国家规宋二集第三册 礼张鲁戒食 宋四集第三册 礼伯姬俟傅周 二集第三册礼沈胡拒医明四集第三册礼嗣立自捶 唐 三集第一册 悌 王览争鸩 晋 初集第一册 悌 汲寿争死周三集第一册悌白孟礼教明四集第三册礼程侯盛德宋二集第三册礼殖妻却吊 周 二集第三册 礼 殖母遗子周四集第三册义季儿自经 汉 二集第三册 义 赵氏摩笄周四集第三册义李王践盟 明 二集第二册 信 张高义妇宋四集第三册义义母践诺 周 二集第二册 信 陈林义母宋四集第三册义朱韩新城 晋 二集第二册 忠 张霍守堡明四集第四册义陆纳杖叔 晋三集第四册 廉 原宪辞粟 周 三集第四册 廉 孔奂车船陈初集第四册廉雇协杖徒 梁 初集第四册 廉 茅容杀鸡 汉三集第一册 孝姚察辞练 陈 三集第四册 廉 雇协杖徒梁初集第四册廉嵇康灭灯晋三集第四册 耻山涛封丝 晋 初集第四册 耻 嵇绍卫帝 晋初集第二册 忠蔡樽清节梁三集第四册廉 刘宠钱清 汉 初集第四册廉 孟尝还珠 汉 初集第四册 廉 杨震四知 汉 初集第四册 廉 羊续悬鱼 汉 初集第四册 廉 虞愿见石 南宋 初集第四册 廉 孙谦感物 梁 初集第四册 廉 孔奂车船陈初集第四册廉刘徐怒金 宋 四集第四册 廉 孟光举桉汉四集第三册礼洪蔡安贫 明 四集第四册 廉 孟光举桉 汉 四集第三册 礼 少君却妆 唐 二集第四册 廉 刘徐怒金宋四集第四册廉李林却枋明四集第四册 廉延机教弟明初集第一册 悌许阮愧允 魏 四集第四册 耻 钟离陈殆周二集第二册忠仁杰直奏 唐 三集第二册 忠 卢姨答狄唐四集第四册耻鼎臣祝寿 明 三集第一册 孝 妙真祝寿元二集第一册孝真卿劲节 唐 初集第二册 忠 颜含侍疾晋三集第一册悌顾张待雷 宋 二集第一册 孝 郑杨求杏 唐 四集第一册 孝 许武教弟汉初集第一册悌薛包析产 汉三集第一册 悌感应类:李源赴约 唐三集第二册信姚化工 后梁三集第二册 信 司徒投经 后汉 三集第二册 信 蔡襄完愿 宋 初集第二册 信 赵汴告天 宋 三集第二册 信 文同叠舌宋三集第二册信张女不诬 宋 四集第二册 信 禹钧义方 后周 三集第三册 义 子垦田 汉 三集第四册 廉 王屯葬金 汉 三集第四册 廉 董奉治病 晋 三集第四册 廉 嵇康灭灯 晋 三集第四册 耻 彭娥石鸡 晋 四集第四册 耻 谢刘一间明 四集第四册 廉 郑杨求杏 唐四集第一册孝曇恭訪瓜梁 三集第一冊孝 孝緒得 梁 三集第一冊孝。
传统文化八德的讲解课件
传统文化八德的讲解课件【传统文化八德的讲解课件】一、背景介绍八德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种美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和”,这些美德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内核。
本讲解课件将对这八德进行逐一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仁德仁德是指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关心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追求和谐相处的美德。
在中国文化中,仁德被视为道德的最高准则和社会行为的基本原则。
例如,在家庭中,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表达仁德的重要方式。
三、义德义德是指忠诚、正直、公正的行为准则。
义德强调诚实守信、重视道义和公益,要求个人有正确的判断力和正义感。
一个有义德的人,能够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个人,无私地为他人着想。
四、礼德礼德是指人际关系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德非常重要,代表着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也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
比如,拜年时的问候礼仪、婚礼中的行为规范等都是中国礼德传统的重要部分。
五、智德智德是指具备智慧和学识,善于明辨是非、判断事物的品质和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智德被视为对正确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智德,强调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
六、信德信德是指诚实守信,践行自己的承诺和责任的品质。
信德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德被看作是一种美德,人们崇尚守信契约、讲信用的行为。
七、忠德忠德是指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忠诚的道德准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德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美德,要求人们对国家、对家庭、对祖先有忠诚的态度。
忠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八、孝德孝德是指对父母尊敬和孝顺的品质。
在中国文化中,孝德一直被奉为道德的典范,被尊视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孝顺父母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之一。
九、和德和德指的是追求和谐、和睦的品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德是社会和家庭和谐的基础,人们追求和谐的发展和共赢的目标。
中华德育故事第8部
从《文王问安》到《羊祜推诚》,
从《蒙正三对》到《卫姬信行》,
《中华德育故事》全新第八部(24集)中华德育故事第8部
目录
DVD-1
《文王问安》孝篇
《芒孟慈母》悌篇
《女婧谏槐》忠篇
《义母践诺》信篇
DVD-2
《镇周赠帛》礼篇
《兰根归美》义篇
《陶妻泣富》廉篇
《御妻求去》耻篇
DVD-3
《兰姐善谏》孝篇
《穗女抚弟》悌篇
《御己农谏》忠篇
《蒙正三对》信篇
DVD-4
《缺妻敬馌》礼篇
《臧氏义保》义篇
《吴王洁己》廉篇
《范乔哭砚》孝篇
DVD-5
《少娣化嫂》悌篇《发母数子》忠篇《卫姬信行》信篇《敏元奋剑》义篇
DVD-6
《朱寿诉冤》孝篇《孟尝还珠》廉篇《元方举知》忠篇《羊祜推诚》信篇。
中华传统八德相关书籍
中华传统八德相关书籍中华传统八德相关书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经典典籍类:1.《大学》:是《礼记》的一篇,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修身为本,推崇君子的品德。
2.《中庸》:也是《礼记》的一篇,讲述了中庸之道,即遵循天理、合乎人道、处事稳定的原则。
3.《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孔子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考和教导。
二、修养与道德类:1.《道德经》:是老子所著的典籍,倡导“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守持道德,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2.《四书五经》:其中包括《大学》、《中庸》、《论语》等传统经典,讲述了儒家的道德观和修身良知的方法。
3.《礼记》:论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于礼仪制度和人伦关系的思考,强调以礼仪来规范人的行为,培养人的美德。
三、家庭与社会类:1.《弟子规》:是儿童家教的经典读本,教导孩子们如何尊敬父母、友善待人、遵守规矩,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2.《三字经》:以简练的词句,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人伦关系、道德观念等,被认为是儿童启蒙读物的经典之一。
3.《小学》:宋代朱熹所撰写的教育经典,主要讲述了儿童应如何修身齐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学术能力。
四、历史与文化类:1.《尚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之一,收录了周朝早期的历史、制度、礼仪等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史记》:西汉司马迁所撰写的史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丰富多样,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演义》: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根据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塑造了诸多英雄人物,弘扬了中华传统的正义、勇敢和忠诚等美德。
以上所列举的书籍只是中华传统八德相关书籍的一部分,它们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是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的重要读物。
读者可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八德的精髓。
八德故事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孝篇一、【虞舜耕田】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鳥相助。
孝感動天。
【原文】虞舜、姓姚名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则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若。
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虞代的舜帝。
姓姚。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屡次用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
为亲负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
承颜日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叫由。
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
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去。
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
《中华文化—道德篇 . 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耻”篇》》
《中华文化—道德篇. 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耻”篇》》中华文化—道德篇.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耻”篇》中华文化—道德篇.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耻”篇》“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耻者,所以洁身也。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既有此天良美德。
无耻即是无良。
古人谓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良心若死,身在何益。
故曰:“耻之于人大矣。
”又曰:“人不可以无耻。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
”王曾曰:“知耻者可以行人之所不能行,任人之所不能任,万不至冒贡非几,为奸盗诈伪。
自取亡身辱亲,败家亡国也。
”知耻。
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于圣近,无与兽同。
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
八德篇之耻篇(12-1)---纯仁无愧1、《八德》之耻篇(12耻)---纯仁无愧诗曰。
宋范纯仁,坦白胸襟,不援维例,无愧于心。
北宋时,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被封为忠宣公,他曾经和司马光两个人讲论力役的征法,意见有分歧。
后来朝廷里处治司马光一党的人,有一个叫韩维的人,因为从前做官的时候,同司马光意见不和,因此得到幸免。
有人劝范纯仁根据韩维的前例,去要求免罪,范纯仁说:“我从前和司马光两个人,同在朝廷里论事,意见不和,那是正常的,要把这个当做现在脱罪的理由,那是不可以的。
况且一个人,与其有了惭愧的心活着,还不如没有惭愧的心死去好呢。
”知耻。
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于圣近,无与兽同。
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
八德篇之耻篇(12-2)---丘明素臣2、《八德》之耻篇(12耻)---丘明素臣诗曰。
丘明所耻,匿怨友人,巧言令色,足恭异伦。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叫左丘明的人,在孔子那儿学习经书,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左传》。
当时孔子曾经说:“凡是一个人说话说得好听,面色装得好看,做出过分谦恭的样子,左丘明对于这种人觉得很羞耻的,我对于这种人也觉得很羞耻;隐藏了心里的怨恨,又去亲近他,这种人左丘明觉得他们很羞耻,我也觉得他们很羞耻。
中华传统八德校园读本
中华传统八德校园读本
中华传统八德校园读本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读本。
它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的故事、诗歌和传统文化知识,旨在通过阅读和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观。
《中华传统八德校园读本》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传统故事:包括古代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这些故事通常以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2. 诗词歌赋:介绍经典的中华诗词,如唐诗宋词等,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3. 传统节日与习俗: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儒家思想和道德理念:介绍儒家思想和道德准则,如仁、义、礼、智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
通过使用中华传统八德校园读本,学生可以在阅读和学习中获得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
它不仅提供了学习中华文化的机会,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请注意,具体的读本内容和形式可能因不同的教材版本和学校的教学要求而有所不同。
建议与学校或教师联系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中华经典八德故事教材
中华经典八德故事传承中华美德重现华夏光辉——青龙县三拨子小学校本教材目录前言孝篇1.虞舜耕田2.闵损芦衣3.黄香温凊(jing)4.陆绩怀桔悌篇1.泰伯采药2.朱显焚券3.郑濂碎梨4.世恩夜待忠篇1.苏武牧羊2.李善乳主3.岳飞报国4.守仁求心信篇1.魏征妩媚2.季札挂剑3.郭汲亭候4.朱晖许堪礼篇1.孔子尽礼2.锄麑触槐3.朱熹间居4.居仁敬斋义篇1.仲淹义田2.天祥义带3.宋弘念旧4.冯谖焚券廉篇1.大禹克俭2.孔明洁身3.刘宠钱清4.杨震四知耻篇1.勾践尝胆2.相如称疾3.管宁善化4.卢革避试前言“八德”故事,可歌可泣,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能给予人们最好的传统美德教育,每一个炎黄子孙理应把它传承后世,为后世子民留下永恒的精神宝藏,现华夏文明万代光芒,保中华精神千古流芳。
小学阶段,是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这些精选的感人至深的“八德”故事中,得到感悟和启发,从迷失当中唤醒过来做好人,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净化心灵,祥和社会,造福人类。
“八德”简释一、孝:就是孝顺。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孝顺长辈,是做子女,做晚辈的本分。
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
知恩感恩,孝心才能萌生。
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就是悌敬。
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相互帮助。
对朋友、同学、同事也要有兄弟姐妹之情。
三、忠:就是尽忠尽职。
尽忠国家,是国民的责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忠于组织,忠于职业。
四、信:就是诚信。
诚实守信,是众德之基。
五、礼:就是礼节。
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
对人有礼,遵守规定,遵纪守法。
为人要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
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
《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六、义:就是正义、道义、义务。
有正义感,有见义勇为精神,对朋友有道义。
八德
(一)孝: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二)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长。
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是报兄长的恩。
(三)忠:就是尽忠。
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尽忠是报国家的恩。
(四)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失信用。
(五)礼:就是礼节。
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鞠躬,不行礼就是野蛮的行为。
小朋友!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
(六)义:就是义气。
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
对朋友要有道义,无条件援助,绝无企图之心。
(七)廉:就是廉洁。
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八)耻:就是羞耻。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这八个字是做人的基础,不要把它忘记。
「言必忠信,行必笃敬」。
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打妄语。
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八德是做人的基础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中国从远祖开始就把教育放在首位。
童蒙养正就是从学习《弟子规》开始的,最重要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
其主要内容是孝亲尊师、规范日常行为、怎样待人处事,培养本有的纯善的心灵和行为,继而学习各种的知识技能,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
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而达到教育化人的目的。
因此德行乃是我们教育的真正大根大本。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文明发展的今天,人们都倡导社会安定、人人平等、团结友爱、和谐发展、世界和平。
因此弘扬中华圣贤文化,落实加强伦理道德的教育在现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正大力提倡青少年及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广泛开展儒家教育及儿童读经班等。
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将古圣先贤留下这无比珍贵的文化宝藏,人类智慧的结晶,继续和发扬光大。
八德故事(每日一讲)(1)
八德故事—初集孝篇仲由负米《德育故事》白话解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
非常孝敬父母。
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
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
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
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
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
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
孝无贵贱之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
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
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
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中华传统八德故事
中华传统八德故事摘要:一、引言1.介绍中华传统八德故事的主题和背景2.阐述八德故事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二、八德故事的起源与发展1.八德思想的形成时期2.八德故事在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三、八德故事的主要内容1.孝道故事2.忠诚故事3.仁爱故事4.礼仪故事5.诚信故事6.英勇故事7.明智故事8.谦逊故事四、八德故事的代表人物与事迹1.孝道代表人物:孟子、孔子等2.忠诚代表人物:岳飞、文天祥等3.仁爱代表人物:刘备、唐太宗等4.礼仪代表人物:孟母、颜回等5.诚信代表人物:商鞅、关羽等6.英勇代表人物:霍去病、赵云等7.明智代表人物:诸葛亮、刘伯温等8.谦逊代表人物:曾国藩、司马光等五、八德故事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1.家庭生活中的应用2.职场工作中的应用3.社会交往中的应用4.教育培养下一代的作用六、结论1.总结八德故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2.强调传承和弘扬八德故事的必要性正文:中华传统八德故事,承载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八德故事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各朝各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故事体系。
它们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
八德故事主要包括孝道、忠诚、仁爱、礼仪、诚信、英勇、明智和谦逊等方面的故事。
这些故事以脍炙人口的人物和事迹为载体,传达了八德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如孝道故事中的孟子、孔子,他们以身作则,践行孝道,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楷模;忠诚故事中的岳飞、文天祥,展示了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的崇高精神;仁爱故事中的刘备、唐太宗,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赢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现代社会,八德故事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八德故事中汲取教子育人的智慧;职场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忠诚、诚信、英勇、明智等品质;社会交往中,八德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同时,八德故事也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教材,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动画 中华德育故事DVD 图书介绍-发行用
大型系列动画片《中华德育故事》1.卡书高清版简介共4部总价:552元+与之相配套的拼音版图书8本(10元/本)全套共计:632元104集【中华德育故事】精装高清版,分四部,各一本,每本138元。
北影录音录像出版 16.2cm×29.4cm 采用国际高清BETA数据带转录DVD光盘,画面逼真,音质纯正,观者眼、耳、鼻、舌、身、一、意尽享欢悦礼遇。
内容简介: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以德行著称的历史人物,有孝感天地的大舜、有兄友弟恭的孔融、有胸怀大志的范滂、有为信而死的越姬、有赤诚守礼的萧德言等等,灿若星辰,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大道通天之《中华德育故事》辑录了近百个中国古代道德英雄的感人故事,内容涉及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关传统品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
并采用活泼可爱的动漫形式,重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精华,让每一个中华子孙受用一生。
《中华德育故事》斥巨资打造,让经典重现,堪称中国文化之盛举。
*荣获第四届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2009国产动漫精品奖优秀原创奖;*入选2010-2011年度“国家农家书屋”重点音像制品;*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学会重点科研课题、“动漫与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动漫教学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重点学习资料。
适用对象:政府、企事业单位作为会议礼品;各企业用作赠送客户的礼品、员工纪念品;政府招商引资,赠送外宾的文化礼品;学校校庆的文化用品及收藏品。
2.方塑盒版简介共4部总价:212元 +与之相配套的拼音版图书8本(10元/本)全套共计:292元104集【中华德育故事】方塑盒版,分四部,各一盒,每盒53元,每箱50盒。
北影录音录像出版 14cm×15.5cm ,采用国际高清BETA数据带转录DVD光盘,画面逼真,音质纯正,观者眼、耳、鼻、舌、身、一、意尽享欢悦礼遇。
适用对象:家长、老师最好的教材;学生、员工最好的学习榜样;领导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中国古代「八德」故事: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中国古代「八德」故事: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古时八德故事《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1 泰伯采药殷朝末年的时候。
有个孝悌兼全的人。
姓姬名字叫泰伯。
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
名字叫做季历。
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姬昌。
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
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
嘴里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
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
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
假称因为父亲有病。
要到山里去采药。
借着这个名头。
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
披散了头发。
又在身上画了花纹。
表示自己的身子。
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
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2 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3 许武教弟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
国学:八德故事礼篇-(六)荣绪拜经
国学:八德故事礼篇:(六)荣绪拜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八德故事礼篇:(六)荣绪拜经礼篇:(六)荣绪拜经诗曰:宋臧荣绪,笃爱五经,孔子生日,膜拜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经典八德故事传承中华美德重现华夏光辉——青龙县三拨子小学校本教材目录前言孝篇1.虞舜耕田2.闵损芦衣3.黄香温凊(jing)4.陆绩怀桔悌篇1.泰伯采药2.朱显焚券3.郑濂碎梨4.世恩夜待忠篇1.苏武牧羊2.李善乳主3.岳飞报国4.守仁求心信篇1.魏征妩媚2.季札挂剑3.郭汲亭候4.朱晖许堪礼篇1.孔子尽礼2.锄麑触槐3.朱熹间居4.居仁敬斋义篇1.仲淹义田2.天祥义带3.宋弘念旧4.冯谖焚券廉篇1.大禹克俭2.孔明洁身3.刘宠钱清4.杨震四知耻篇1.勾践尝胆2.相如称疾3.管宁善化4.卢革避试前言“八德”故事,可歌可泣,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能给予人们最好的传统美德教育,每一个炎黄子孙理应把它传承后世,为后世子民留下永恒的精神宝藏,现华夏文明万代光芒,保中华精神千古流芳。
小学阶段,是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这些精选的感人至深的“八德”故事中,得到感悟和启发,从迷失当中唤醒过来做好人,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净化心灵,祥和社会,造福人类。
“八德”简释一、孝:就是孝顺。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孝顺长辈,是做子女,做晚辈的本分。
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
知恩感恩,孝心才能萌生。
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就是悌敬。
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相互帮助。
对朋友、同学、同事也要有兄弟姐妹之情。
三、忠:就是尽忠尽职。
尽忠国家,是国民的责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忠于组织,忠于职业。
四、信:就是诚信。
诚实守信,是众德之基。
五、礼:就是礼节。
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
对人有礼,遵守规定,遵纪守法。
为人要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
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
《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六、义:就是正义、道义、义务。
有正义感,有见义勇为精神,对朋友有道义。
做事求尽义务,不讲权利,合情、合理、合法。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见他人需要帮助,应无条件尽心竭力提供帮助,尽为人之义务。
七、廉:就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不想占便宜,大公无私。
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南宋名将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
八、耻:就是羞耻。
知耻辱、知错误,则能发奋精进,“知耻后勇”。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同禽兽。
人要自尊自重,不放纵自己。
孝篇一、虞舜耕田“诗曰: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
在上古时代,有三位非常着名的帝王:尧、舜、禹,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
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
尧帝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继承帝位。
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没想到众位大臣异口同声地向他推荐一个乡下人——舜,因为舜是一个着名的孝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
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历史上称他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华。
父亲叫“瞽叟”,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
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
于是父亲再娶。
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
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
舜对父母非常的孝顺。
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形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
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曲折,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小时候,他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
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
他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喜。
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的。
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
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
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
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样恭顺和谦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传颂。
不久,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
但惟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治理天下,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九个儿子来辅佐他。
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个儿子来考验他对外立身处事的能力。
娥皇和女英,明理贤惠,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务农事也井然有序,不仅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终不渝的孝心。
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
舜上去之后,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
当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的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跳下来,原来聪慧的娥皇和女英早已为他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又有一次,舜的父母又用其他方法来谋害他,想把他灌醉后杀害。
可是他的两个妻子事前就给他先服药,让舜即使终日饮酒也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还有一次,瞽叟命舜凿井。
舜凿到井的深处,瞽叟和象想把舜埋在井里,就从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
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地又躲过一劫。
当象得意地以为舜的财产都归他所有时,猛然见到舜走了进来,大吃一惊,慌忙掩饰了一番,但舜并未露出愤怒的脸色,仍旧若无其事。
此后侍奉父母,对待弟弟,反而越加谨慎了。
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
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
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
他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
在这儿,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
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则到浅滩去打鱼。
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还曾经到过一个叫陶河的地方,此地土壤质量不佳,出产的陶器粗劣。
令人惊讶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后,连陶土的质量都变好了,所做出来的器皿相当优良。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结果。
后来,只要他所居之处,来者甚众,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为大城市。
亦即是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帝得知舜的德行后,更加赞赏。
于是进一步考验他种种的能力,舜也毫不畏惧接受了诸多艰难的考验。
一次,尧帝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考验他的应变能力,虽遇暴风雷雨,然而舜凭着智慧与毅力,安然无恙地回归,他的勇敢镇定,使尧帝坚信舜的德行与能力足以治理天下。
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还是并未马上将王位传给他,而是让他处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摄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
足见古代的帝王对于王位的继承,确实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
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继而潸然泪下!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弟弟象。
《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能做到孝顺,我们也能。
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爱心。
假如我们能以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深信必能缔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继而再将“孝”扩大到我们周边所有的人、事、物,任何的冲突对立都会冰释消融。
这至孝的大爱孕育出的是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社会。
愿我们都能以身作则,相互勉励,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二、闵损芦衣诗曰: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
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
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
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丝絮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
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
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
假如今天是我们,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是否能够承受?是否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可是子骞一点也不怨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
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
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缰绳脱落了,这样就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因为子骞驾车的技术一向很好,今天却大失水准。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就非常生气地抽了他一鞭子,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丝絮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得了呢。
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冻成这样,遭这样的罪,是自己没有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啊!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品行恶劣,对继子如此狠毒。
子骞的父亲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
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就是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冻挨饿了。
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
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从此也把子骞当成和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
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结局为之转变,避免了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地。
而造就这种转变的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的自性的纯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切,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