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金融历史变迁》--R.Xiao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01
银行业规模迅速扩 大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银 行业得以快速发展,银行数量和 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02
银行业务不断创新
银行业在存款、贷款、汇兑等传 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 信托、投资等新型业务。
03
银行业法规逐步完 善
政府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制定 了一系列法规,保障了银行业的 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的兴起与繁荣
对社会变革的促进作用
社会财富再分配
金融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财富的流动和再分配,推动 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
社会信用体系建立
金融业在信贷、担保等方面的业务,促进了社会信用 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高了社会的诚信水平。
社会生活变革
金融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推 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对国际地位提升的贡献
中资银行的初创
为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国商人开始创办自己的银行,如中国通商银行、交 通银行等。这些银行在推动中国金融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金融市场的初步形成
证券市场的萌芽
随着企业制度的变革和股份制公 司的出现,证券市场开始在中国 萌芽。一些企业开始发行股票和 债券,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 力。
证券交易所的成立
01
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和增多,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为股票
交易提供了场所和规则。
证券品种日益丰富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精选文档】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一,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注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和为银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商业性金融机构则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面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具体而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建立或恢复建立的。建设银行过去服务于财政功能;中国银行在恢复设立之前实际上是人民银行内部的国际局(对外加挂一个牌子);农业银行当时是一块虚的牌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过去只做进出口方面涉及的货运险,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下属机构.
与此同时,80年代还在探索证券交易.当时没有成立股票交易所,80年代后期有个别证券营业部试点开展了证券交易。
二,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本框架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金融改革发展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根据,与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相平行,主要特征就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
金融!百年一遇大变局的风眼!—王德培教授的主题报告
金融!百年一遇大变局的风眼!—王德培教授的主题报告
2019年3月24日,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受邀参加由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盈科全国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盈科刑事辩护高峰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王德培教授从当下备受社会关注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入手,以金融为主线,分析了百年一遇的大变局、中国面临的变化以及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在内的相关热点、敏感问题。
王德培教授认为,在中国庞大的过剩产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势必需要相应的金融体系、资源和能力相匹配,为过剩产能“泄洪”世界保驾护航,提供金融支持。
在这个意义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和承当的国际金融功能,都是为此做好相应的布局。
然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乃至未来中国金融业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走什么样的道路?
对标纽约、华尔街?重复经典金融业发展模式和道路?
显然是不行的。
因为,百年一遇大变局金融是主战场。
进一步而言,百年一遇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就是金融业前所未有地脱离了实体经济,演变成钱生钱、自娱自乐的一个行业,并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黑洞,虹吸社会的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抽干实体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本身也是金融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的结果。
所以,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走什么道路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话题。
在分析中,王德培教授回答了让社会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
即,中国的钱从哪里来?
在对历史的阐述分析中,他指出,过去,中美两个国家一个在低端,一个在高端,以不同的方式在创造货币。
但是,在源源不断制造出来的货币刺激下,金融业的炒作也走向极致,反客为主,从手段变成了问题,过剩的资本制造了一个个烂摊子。
百年党史 红色金融
第五套人民币(1999--)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 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 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 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 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 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 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Leabharlann Baidu面均 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 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 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 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 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6)
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后,各革 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为了冲破敌人的 经济封锁,活跃农村经济,巩固革命 政权,先后以工农银行、苏维埃政府 以及其它经济部门的名义,发行了人 民货币。随着根据地的逐步统一,苏 区的货币经历了一个分散到集中统一 的过程,即由区、县银行货币到特区 和省银行货币,最后统一为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及各分行的货币。 这个时期的货币是在艰苦、困难的战 争环境中因陋就简印制发行的,它的 票面设计充满了浓厚的革命政治色彩, 反映了党在当时特定环境中的战斗风 貌。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
千年金融史读后感-读后感大全
记得听过这么一则小故事:一位来中国旅游的德国朋友,告诉记者他在中国都不带现金的,全部使用移动支付,吃饭移动支付,坐车移动支付……只要带个手机就行了。他觉得这样很好,等他回国后,他要去做推广,希望在德国也能实现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使用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我当时听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金融改变生活。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大家的朋友圈被马云的无人商店刷屏。有人感慨科技进步太快,有人感叹:要是没文化的话连个售货员都当不了……而我的反应又是“金融改变生活”。
看《千年金融史》也是这样的感受。该书是著名金融学家、耶鲁大学金融与管理学教授威廉·戈兹曼作品。全书公分四个部分,分别是:从楔形文字到古典文明、中国的金融遗产、欧洲大熔炉、全球市场出现。横跨5000年历史长河,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古中国金融,从货币和债券的发明到人类的演变和未来,纵贯古今、跨领域、跨文化、多角度阐述金融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塑造和推动,总结金融规律。
威廉·戈兹曼教授告诉我们,金融有4个关键要素:
1、在时间上重新配置经济价值;
2、重新配置风险;
3、重新配置资本;
4、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从这四要素看,因为有了时间的加入,金融变得复杂,它的历史也变得漫长。威廉·戈兹曼教授也是依据这点来撰写这部金融史的书的。但有趣的是,作为一部金融史的书籍,他描写中国古代的经融占用了四
分之一的篇幅。一方面,证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
金融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威廉·戈兹曼教授在前言里说的那句话:与其说《千年金融史》是
百年金融的历史性变迁
百年金融的历史性变迁
1.
(1)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历史背景: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影响: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3)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100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不断演变
(1)英国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分)(2)历史背景: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大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取得国际金融主导权。
英国经济遭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3分)影响: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3分)(3).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3分)略。
3.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现代金融业是从11世纪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起源是从一个叫“圣殿骑士团”的机构开始的。
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的地盘被 *** 教占领了。到了11世纪,教
读书心得:金融发展史的读后感
金融发展史的读后感
—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有感近期,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作为一名基层央行人,感想颇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史,是我们当代金融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创造我国金融事业新成就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包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封闭到开放的不断发展壮大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揭示了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目前中国正处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时期,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巨大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央行人,必须对当代中国金融发展演变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整理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历史,总结提炼了党领导金融工作的宝贵经验,并通过记录历史、展望未来,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从当前我国大环境看,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并将在调整中逐步释放增长潜能、孕育新的增长引擎。但也必须看到,以往依靠外需和地方政府主导高投资的增长模式面临转型,但新的强劲增长动力尚待形成,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比较突出。还应看到,经济
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结构,地方主导的高投资模式以及资源向房地产等领域集中,可能对其他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形成挤出,容易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构性问题也影响了总量政策发挥效果。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推进金融改革,利率、汇率市场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准入、金融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符合履职要求。
金融历史演绎股市百年跌宕起伏的真相
金融历史演绎股市百年跌宕起伏的真相
金融史是人类发展的一面镜子,深刻地记录了股市的百年变化。股
市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承载着无数梦想和财富的希望。然而,股市
同样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战场,跌宕起伏的真相始终如一。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资本主义的出现为股市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许多企业迅速发展。人们纷纷认识到资本的
力量,开始大规模进行投资,并相继成立了股份公司。这些公司将自
己的股份出售给公众,同时在股市上进行交易。
二、股市的繁荣与崩溃——股市泡沫
股市的历史充满了繁荣和崩溃。当人们购买股票的需求过于迅猛时,股市就会进入繁荣期,股价不断上涨。然而,这种繁荣往往是虚假的,被称为股市泡沫。当泡沫破灭时,股价会迅速下跌,许多投资者赔了本。
股市泡沫最为典型的例子是1929年的纽约股市崩盘,也被称为“黑
色星期四”。当时,人们过度投资并借贷购买股票,导致股价飙升。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公司业绩不佳、借贷过度等。当这些问题被揭露出来时,股市崩盘不可避免,导致了大规模的经济
危机。这次崩盘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股市的风险。
三、政府干预与市场调控
随着股市的崩溃,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减轻股市的风险。政府的干预
和市场调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许多国家相继实施了监管政策,限
制了股市的杠杆交易和暴力炒作。这使得股市的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控制,并稳定了市场的运行。
然而,政府的干预并不能完全消除股市的风险,因为股市本身就是
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股市的波动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政治局势、经济走向、投资者情绪等。因此,要想在股市中获得利润,投资者需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天津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内分两期发行。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
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5. 1951年7~8月,农村信用合作社最初的组织章程确定195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展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补充指示》。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联系合同范本》《农村信用合作社试行甲、乙种记账办法(草案)》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规则范本(草案)》发出指示,确定这三个文件作为各级银行组织领导与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依据,要求各级银行在具备条件的信用合作社试行。这些文件确定了信用合作社最初的组织章程,虽然在以后的实践中曾经作过多次修正,但对于推进当时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 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
红色金融发展史
红色金融发展史
1 前言:红色金融的背景与意义
红色金融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利用金融手段,为了国家和公共利益,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国家重点发展项目,对
外贸易和其他经济交往提供有力支持,实现经济建设的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金融运作一直被红色政权所管理和控制,这种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嵌入在金融系统的骨子里,也是中国金融业在
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红色金融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和经验,尤其在新时代加速推进有机融合。
2 红色金融的萌芽期(1949-1956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业也从此开始拥有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共产党治下,金融业被期望为新中国的
建设献力,推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也是红
色金融的初衷。
此时期,国家实行了“无偿借款”、“农业特区建设资金”的发放,以及开展了免息助学贷款、免息建房贷款等政策,极大地助推了
中国新生经济的发展。
3 红色金融的初期发展(1956-1978年)
1956年到1978年这段时间,是中国金融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重要发展时期。全国范围内实行金融统一管理,人民同业公债成立,
中国第一张股票(上海公共食品厂股票)于1952年发行,开创了中国
资本市场的先河。
1966年至1976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金融业陷入大动荡,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大面积停业、关停。只有在文化大
革命结束后才得以恢复增长,同时,国家颁布了《银行业机构条例》、《证券法》、《保险法》,为金融业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红色金融的现代化建设(1978年-2000年)
一条金融街,百年金融史——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启示录
一条金融街,百年金融史
——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启示录
一、墙街
华尔街,这条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
延伸到东河的街道,长不超过1英里(450米)、宽仅11米,
一端是那头标志性的巨大铜牛,另一端则是17世纪的教堂
和墓地。两端之间,步行最多20分钟。短促得像人生,长远
的像历史……
二、传奇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第一强国,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曼哈顿区是纽约的中心,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却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上交易着全球一半的资本,还有比全球的资本市场还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三、历史
在300多年前,纽约还是北美殖民地的一个小小的贸
易前站,它是美国惟一曾经被围墙包围起来的城市。而华
尔街(Wall Street意译为“墙街”)只是纽约曼哈顿区南端
的一条短短街道。
17世纪中后期,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给纽约带来了商
业和贸易的繁荣,华尔街自然受惠于此。华尔街不长的街
道上,场外股票交易逐渐兴盛起来,21个经纪商和3家经
纪公司在一个梧桐树下签订的“梧桐树协议”,成为1817年建立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起源。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纽约正式成为美国金融中心,也是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金融资本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约超越了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此时,纽交所正好走过了1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经济繁荣进一步巩固了纽约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如果从最初的场外股票交易算起,这个过程长达200多年。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华尔街伴随着恐慌、股灾、战争、火灾、投机、腐败等等人类所经历的最动荡的两个世纪,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成了一条金融街,从一条小小金融街转变为纽约金融市场的代名词,从而影响了世界。
金融史有感之金融与历史
金融史有感之金融与历史
血缘体系内的隐性金融合约
人际间的金融交易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西方式的现代银行、证券等金融交易体系是在家庭或家族之外的外部市场进行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是显性的,非人格化的。而在传统中国社会里,人际间的金融交易范围常常限于家庭、家族这些血缘体系之内,以人格化的隐性方式实现――家庭或家族的后代就是他们的股票、退休金、保险、信贷。这些证券被人格化地表现在后代的身上,后代是这些证券工具的具体替代。传统文化的很多内容和特征,实际上都是一种隐性金融合约,是为了克服外部金融市场的不发展而演变出来的。
在学习中我认为,传统社会的家庭是金融契约的人格化,主要功能是“养子防老”,生儿育女既是父母对未来的投资,又是为未来买的保险,儿女成为人格化的金融品种。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单位,父子兄弟之间存有各种隐性债务和保险责任,血缘成为这些债务和责任的天然担保,一个家就是一整套代际间的隐性金融契约体系。为了维系这一体系,传统文化必须强调基于血缘的跨时间、跨空间的代际间利益交换,既要保证时间维度上的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孝,又要强调空间维度上的契约的可执行性,比如“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观念;还要强调教化的作用,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三纲五常”的儒家教育,强化父权在代际利益交换中的优先地位;还要强调下一代的内疚感,将儒家行为规范内化到合约执行者的行为方式之中,保证对上一代的经济利益回报。虽然这一隐性金融合约已经相当完善,但家庭本身毕竟力量有限,因此,相当多的时候,家庭内的人格化金融功能向外扩展到家族。家庭或家族成为外部金融市场的替代物,以一种人格化了的隐性形式存在着,即使在今天也不可小觑。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因袭相承的,金融学
科的存在和发展也必须承上启下,《百年中国
金融思想学说史》的出版,就是为了让金融思
想学说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不致“断档”,在
考察金融学说在世界各国的存在和发展时中国
不致“空白”。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不只是向国内
人士展示在这个领域发展中前人的所想、所
为,而且能够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人在这一领
域的睿智。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共三卷,第一
卷和第二卷分别选择50位和48位代表人物,梳
理其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概括其
精华,阐述其背景,评价其价值,集中展现了
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发展的历
史。第三卷以百年来金融学术动态和具有学术
含量的金融史实为基础,概括成17个专题,梳
理了71位有识之士和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和政
策主张,展现了辛亥革命百年来经济金融领域
各主要学派的学术观点。
百年红色金融史第三集观后感
百年红色金融史第三集观后感
红色金融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翻开它的扉页,你会发现在那时有多少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面对着国家危难和民族大义,他们挺身而出;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十年间,长征精神激励着每个中华儿女,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六百里滇缅路”上的喋血死战更是写下了中国抗战的光辉篇章。面对战争,多少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勇者抛头颅,洒热血。长征精神便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1937年8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为着保卫国家,我们必须牺牲一切。”就在第二天,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在这片血与火交织的土地上,有千万英雄儿女,担负起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使命,书写下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抗日名将,与日寇浴血奋战,壮烈殉国;他率领下的八路军在台儿庄激战数日,取得胜利;共产党员吉鸿昌宁死不屈,拒绝投降,被杀害。“五百壮士守四行”,感动中国,传为佳话。他们都把生命奉献给自己钟爱的国家。当他们高呼“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口号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但最终只能是“红旗落地”……这种情怀,需要我们学习,我们能做到吗?再看看国际,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帝国主义仍然占据统治地位。面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文化渗透,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毅然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走上革命的道路。1935年11月,
红军队伍到达陕北,结束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并进入延安。抗日战争以后,各地区纷纷建立了人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加速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宣告了旧中国黑暗社会的灭亡和新中国曙光的到来。我想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眼前,展望未来,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责任,牢记使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百年红色金融心得体会
百年红色金融心得体会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历了很多转变,虽然
这些变化都与红色有关,但在这一百年的历程中,金融体系的发
展却体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篇文章就从多个方面来讨论在
百年红色金融体制下的各种体会。
第一,红色意味着社会主义。在经历了“双倍实际”的思想和文
化大革命之后,国家和人民逐渐认识到保障财政和金融体系的必
要性。这时,中国大力发展金融,重视打造金融体系,以支持国
家建设计划,推动经济发展。
当然,在红色意识下发展金融,抹杀金融自由竞争,但这也成
就了中国金融的特殊性:以国有银行为主导、国家法规主导、央
行控制货币政策等。这样的特殊性,促使中国的金融体系在根本
上较完整和稳定。
第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得不说,红色的金融体制使处理
市场化压力变得困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实
体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实体经济是各种宏观经济因素
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和金融危机都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在精准扶贫和地方金融体系发展方面,中国金融体系的作用更加
明显。由此可见,中国的金融服务真正发挥到了’服务’两个字的本质精髓。
第三,大力发展双创金融。2018年是我国资本市场迎来新的走
势的一年,工业势力转变生态势力,继续提前布局、争先进位,
金融创
新也水涨船高。我国任务创新领域最为巨大的应该是金融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员工期限稳定投资、工业用地优化、产业结
构优化等方面大力财政力度支持双创,尤其是在金融服务领域,
资本掌握、诊断得到改进,职能和纵贯得到加强,驻堪以前小而
敷衍的金融学科、设施、工具却变成了我国新型资本市场的支持
《千年金融史》读书心得2篇
《千年金融史》读书心得2篇
篇1
《千年金融史》是著名金融学家、耶鲁大学金融与管理学教授威廉·戈兹曼的大作,全书共计45.8万字,426页的内容,在研究金融史的书籍中不属于“大部头”作品,文字体量勉强算是“小部头”作品,但内容十分丰富,跨越了前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全书共计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从楔形文字到古典文明、中国的金融遗产、欧洲大熔炉、全球市场出现,地理上从两河流域到雅典和罗马,从中国到西欧,时间历程上从货币的诞生一直到现代金融市场的产生直至成熟,本书纵观古今,跨地域、跨文化、多角度地阐述了金融的产生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
从内容上看,本书第一部分“从楔形文字到古典文明”主要讲述了古代两河流域、雅典城邦和古罗马帝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史,进而衍生出了西方世界金融的雏形。第二部分“中国的金融遗产”主要讲述了中国作为古代文明古国,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演变过程,以及对金融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第三部分“欧洲大熔炉”主要讲述了近代之前,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整个欧洲的经济社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全球海洋贸易体系逐渐形成,现代金融体系也在欧洲逐渐形成并兴盛起来。第四部分“全球市场的出现”主要
讲述了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正式确立,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深化,马克思、凯恩斯等学者在对当时的经济金融发展认真观察和深刻思考后都提出了高瞻远瞩的论断和思想,指导着后期人类经济金融发展不断向前。在本章,作者还对金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威廉·戈兹曼虽然是西方学者,但在本书中,专门在第二部分中用单独一章的篇幅阐述中国的金融发展史。从最初古代中国人使用贝壳当作货币,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行圆形方孔秦半两,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便于交易,宋代出现了交子,再到今天人们普遍使用手机移动支付购买商品,现金的使用量大大减少,这一切都是金融在中国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写照。作者用独立一章的内容描写中国金融发展历程,说明他是一个客观严谨的学者,并没有秉持西方中心论态度,而是承认中国在世界金融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和成就,并在书中客观反映。对这一点,我很有感触,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世界大国,当与汉王朝并称为当世大帝国的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入侵导致帝国崩溃后,整个欧洲就一直处于众多小国林立的局面,不论是查理曼大帝的查理王国、拜占庭帝国、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尽管史上都曾盛极一时,但都没能恢复古罗马帝国荣光,将整个欧洲统一起来。直到现在,欧洲仍是由德国、法国、英国等大国以及众多小国一起组成。然而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百年金融的历史性变迁》(白钦先)
白钦先教授从一种宏观的角度,纵观近一二百年的金融发展历史,将金融宏观上划分为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从14个方面概括性地阐述了金融的发展和演进,客观的总结他们之间的区别,肯定了现代金融的进步,同时也忧心匆匆地对一些不利方面提出了应给予足够的注意的要求。
文中作者并没有对现代金融和传统金融作出明确的定义,只是从不同的差异和变化来表现。传统金融主要是指只具备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金融活动。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在许多方面,几乎可以说已经完全不同,如在金融的内涵与外延、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的本质与特征、金融的功能等等,其中基础性的变迁就是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及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并由此带来了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具体来说就是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信贷等广义的金融业在一个经济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对该经济体的经济、政治等产生深刻影响。这种经济的金融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本身成为庞大金融体系的一个分子和微观影响因素,这样越来越多的人的厉害关系和金融体系的波动相联系。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金融相互渗透,金融全球化成为必然,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刻表现。但是,白教授提醒,国内外理论界对于经济金融化的关注尚未提到其应有的理论高度,常常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满足于停留在对经济金融化的具体表现的描述性现象中,金融全球化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其反面的和不利的效应和影响,成为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世界各国在过去20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后果具有相互依存、促进共同发展的正效应,同时也具有萧条、波动与危机联动、互动的负效应。这种双重的效应,是一柄“双刃剑”,人们不能只要前者,不要后者。尤其是后者;对国别和全球的震荡与影响有时还非常之强烈,甚至是惊心动魄的。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倒退了十年,使泰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倒退了12年,使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1/3,使印尼盾对美元贬值82%,使其他相关国家的货币贬值30%—40%,使有关经济体股票市值下跌1/2至2/3,使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与政治危机,直到独裁政权的垮台。
白教授论述的第一条就是现代金融对于世界与中国都具有极端的战略重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首先,这强调了金融尤其是现代金融在现代世界经济、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将
其上升到战略高度,与军事相提并论,并强调金融问题将是21世纪全球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必须谨慎严肃处理的首要战略问题,是大国竞争和博弈的新领域。反对“金融霸权”,防止“金融侵略”、维护“金融安全”是每一个民族、国家都应该注意的,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做的,这是因为金融本身的脆弱性、高流动性使然。这在很大意义上意味着要想在当代成为一经济强国,就必须要成为一个金融强国,这样才能富裕和强大,否则就难以实现稳定的真正意义上经济强国,白教授简单的用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欧元的发行做了简单解释。
现代金融在金融商品和金融工具上,与传统金融相比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电子技术、工程技术,和金融自由化加深,各种金融商品和工具层出不穷,针对不同风险偏好者、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退出了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使金融渗透到社会每个领域、各个阶层、不同收入人群,投资额度、人群、比比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金融风险大大分散和降低,但是又不得不注意到,这对每个投资者,也就是在微观层面上来说,风险是降低了,但是在宏观层面上来说,对金融风险却有很大的积累效应,而且这种积累的风险是隐蔽的,不容易被发现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冲击力大,波及范围广,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金融功能的实质性扩展与提升。在传统上,金融功能主要表现为基础的功能,也就是中介功能和服务功能,核心功能(白钦先,2006)也有一定的表现。所谓服务功能主要是指金融为整个经济运行所提供的便利,比如提供货币、信用、汇兑等。中介功能主要是指金融作为中介机构实现的简单的资金融通,即在资金赤字者和资金盈余者之间进行调剂。核心功能就是资源配置功能,通过金融体系的运作进行储蓄动员和项目选择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目的,即建立起整个经济中资金赤字者(需求者)与资金盈余者(供给者)之间的联系,调剂整个社会中资金的余缺(或不平衡),以达到对资金(进而对实际经济资源)的更有效利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现代金融功能有了更多的扩展,包括经济调节、风险规避、信息传递、风险交易、财富再分配等。其中经济调节主要是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政府利用金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的过程。风险规避和风险交易是现代金融最为突出的动能,在金融中风险是难免的,金融的存在就决定了风险一定存在,但是各种远期交易,期货合约等金融工具又为金融本身规避风险提供了途径。风险就好比生活中的垃圾,似乎人人都在规避它,但是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现代金融中风险本身也成为了某种资源,称之为风险的资源属性,于是各种风险交易在现在金融中独居一方。
现在金融中,金融结构高度复杂化。所谓金融结构,按照白教授的说法就是“金融倾斜及其逆转”,即短期金融和长期金融发展的不均衡现象。“金融倾斜”就是前者占有绝对的
市场占有率,其“逆转”就是后者的发展快于前者且后者的市场占有率逆转为接近或超过前者。
另外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金融的一定程度的和日益明显的虚拟化与独立化倾向。正如白教授所说,没有一定程度的虚拟,就没有现代经济,也就没有现代金融。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日益加深,以及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加速,社会财富的存在形态发生了结构性的重要变化,财富的物质形态日趋淡化,财富或资产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各种金融资产和财富与实质经济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对口性,但是他们之间的关联度却在一天天的弱化。
白教授的谨慎态度和风险意识让人佩服,他从来不否认现代金融的优越性,但是对每一个优越性从来都不缺乏警惕,在论述金融自由化与一定程度的工程化中,白教授强调,我们要善于应用数学和工程技术,但是却不能滥用;将金融的某种程度的工程化理想化高度完美化,自然科学化,同时又不断淡化它的人文哲学关怀关爱与社会科学本质,其后果将是令人忧虑的和危险的。我想对现代金融的虚拟化的一段论述更能引发我们思考:现代金融的相当程度的虚拟化或独立化倾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人类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肤浅,甚至于重视也不够。现代金融的这一发展趋势或倾向,对于人类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究竟是在推动、便利与加速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与分化、重组和升级,从而将现代经济金-融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还是从根本上腐蚀、弱化、空壳化现代经济,甚至于是摧毁现代经济? 一时还难以说得清楚,但必须逐渐说清楚。关键是一个“度”,这个度,需要给予定性与定量的描述。
参考:
《百年金融的历史性变迁》(白钦先,2003);
《论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白钦先,谭庆华,2006);
MBA百科及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