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电磁组技术报告
电磁组智能车原理
电磁组智能车原理智能车技术是近年来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其中电磁组智能车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组智能车的原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电磁组智能车的工作原理电磁组智能车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智能交通工具。
它主要依靠车身上的电磁感应器,通过感知周围电磁场的变化来判断出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电磁感应器电磁感应器通常由多个磁场传感器组成,布置在车身的前端。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到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场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2. 信号处理电磁感应器采集到的电信号将通过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该模块会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分析,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3. 障碍物检测通过信号处理后,可以获得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信息。
智能车的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从而做出相应的行驶决策。
4. 行驶决策根据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信息,智能车的控制系统将做出行驶决策。
当前方没有障碍物时,智能车可以保持匀速直行;当有障碍物出现时,智能车会自动减速或变换方向以避让。
二、电磁组智能车的应用电磁组智能车在交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智能巡航电磁组智能车可以通过感知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实现智能巡航功能。
它能够根据道路情况自动控制车速,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2. 自动泊车电磁组智能车的电磁感应器还能够感知到停车位周围的电磁场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智能车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停车位的位置和大小,从而实现自动泊车功能。
3. 避障导航电磁组智能车在进行导航时,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器感知到道路上的障碍物。
根据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信息,智能车可以选择合适的行驶路径,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4. 特殊环境下的应用电磁组智能车的电磁感应器对于特殊环境下的感知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例如,在较为黑暗的地下停车场中,智能车可以借助电磁感应器的辅助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和导航。
电磁组-河海大学常州校区-VHDL队技术报告
3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 1 1.1 比赛背景介绍 .................................................................................................................. 1 1.2 技术报告结构 .................................................................................................................. 2 第二章 智能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 2.1 总体设计思路 ................................................................................................................ 2 2.3 系统软件结构 .................................................................................................................. 4 第三章 智能汽车
飞思卡尔智能车 电磁组 技术报告
//#define K10
//#define Kp 1;//PID的//#define Kd 1;
#include <hidef.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MC9S12XS128.h>
3.1.3
考虑到适当增加力臂来提高舵机的灵敏度和为了赛车布局的的紧凑,采取了如图3.2所示的安装方法。
图3.2舵机安装结构
3.1.4
采用接插件与焊接结合的方式连接传感器、主控板、编码器、电机驱动电路、电机、赛道起始检测等单元,既考虑可靠性,又兼顾结构调整与安装的便利性。具体安装结构如图3.3所示,
图3.3主控板安装结构
[6]卓晴.基于磁场检测的寻线小车传感器布局研究[J].清华大学.2009
[7]杨延玲.载流直导线的电磁场特性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2007
[8]王毅敏.马丽英等.一种改进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及其在励磁系统中的应用电网技术[J].1998
[9]高金源,夏洁.计算机控制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本校积极组队参加第六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从2010年底着手准备,历时半年多,经过不断试验设计,最终设计出较为完整的智能赛车。在赛区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性能和成绩。
在本次比赛中,采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竞赛车模,采用飞思卡尔16位微控制器MC9S12XS128作为核心控制单元,构思控制方案及系统设计,进行包括机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硬件的设计与组装、软件控制算法的编写与改进等过程(小车上的具体方案模块有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控制算法及执行、动力电机驱动、转向舵机控制等)从而实现小车智能化的识别道路,最终实现智能化竞速。
电磁组设计报告——走你
惠州学院第二届“速度与激情”智能小车竞速赛电磁组设计报告队名:走你队员:翁铢炜(队长),林贵玉,冯宇东时间:2013/03/(10—23)摘要:本设计是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小车完成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主识别赛道中的通电导线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
小车系统以STC12C5A60S2 单片机为系统控制处理器;采用红外传感获取赛道的信息,来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
此外,对整个控制软件进行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调试,并最终完成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实现小车的预期功能。
一、实验目的:通过设计进一步掌握51单片机的应用,熟悉C语言的编程环境。
进一步学习51单片机在系统中的控制功能,能够合理设计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并使之与单片机构成整个系统。
二、设计方案:该智能车采用电磁传感器对赛道进行道路检测,单片机根据采集到的信号的不同状态判断小车当前状态,通过电机驱动芯片L298N 发出控制命令,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小车姿态的控制。
三、报告内容安排:本技术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整个系统实现方法的一个概要说明,主要内容是对整个技术原理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硬件电路设计的说明,主要介绍系统传感器的设计及其他硬件电路的设计原理等;第三部分是对系统软件设计部分的说明,主要内容是智能模型车设计中主要用到的控制理论、算法说明及代码设计介绍等。
硬件电路的设计1、最小系统:小车采用国产的增强型51单片机STC12C5A60S2作为控制芯片,图1是其最小系统电路。
主要包括:时钟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
其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1、时钟电路:给单片机提供一个外接的11.0592MHz的无源晶振。
2、电源电路:给单片机提供5V电源。
3、复位电路:在电压达到正常值时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
图1 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2、电源电路设计:模型车通过自身系统,采集赛道信息,获取自身速度信息,加以处理,由芯片给出指令控制其前进转向等动作,各部分都需要由电路支持,电源管理尤为重要。
第五届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华中科技大学电磁组技术报告
第五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 术 报 告学校:华中科技大学队伍名称:华中科技大学五队参赛队员:方华启张江汉诸金良带队教师:何顶新罗惠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目录第1章引言 (1)1.1 概述 (1)1.2 全文安排 (2)第2章电路设计 (3)2.1 电路系统框图 (3)2.2 电源部分 (4)2.3 电机驱动部分 (5)2.4 电磁传感器 (6)第3章机械设计 (8)3.1 车体结构和主要参数及其调整 (8)3.2 舵机的固定 (10)3.3 传感器的固定 (11)3.4 编码器的固定 (11)第4章软件设计 (12)4.1 程序整体框架 (12)4.2 前台系统 (13)4.3 后台系统 (13)4.4 软件详细设计 (14)第5章调试 (15)第6章全文总结 (16)6.1 智能车主要技术参数 (16)6.2 不足与改进 (16)6.3 致谢与总结 (17)I参考文献 (18)附录A 源代码 (18)II第1章引言第1章引言教育部为了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已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等4大竞赛的基础上,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教高司函[2005]201号文)[1]。
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本校积极组队参加第五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从2009 年12 月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历时近8 个月,经过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制作精度的不断提高,经历 2 代智能车硬件平台及相关算法的改进,最终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智能车开发、调试平台。
智能车电磁组技术报告-图文
智能车电磁组技术报告-图文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目录摘要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 ......................................................... ............................... II 第一章引言 ...................................................... ......................................................... (1)1.1 比赛背景介绍 ...................................................... ......................................................... .. 1 1.2 本文章节安排及文献综述 ...................................................... ....................................... 1 第二章方案选择 ...................................................... ......................................................... (1)2.1系统组成模型及控制算法 ...................................................... . (1)2.1.1 系统结构与模型 ...................................................... ........................................... 1 2.1.2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 2 2.2 测量模块方案选择 ...................................................... (3)2.2.1 路径检测模块 ...................................................... ............................................... 3 2.2.2 速度检测模块 ...................................................... ............................................... 3 2.2.3起跑线检测模块 ...................................................... ........................................... 3 2.3 控制模块方案选择 ...................................................... (4)2.3.1 路径控制模块 ...................................................... ............................................... 4 2.3.2 速度控制模块 ...................................................... ............................................... 7 2.4 执行模块方案选择 ...................................................... (7)2.4.1 路径执行模块 ...................................................... ............................................... 7 2.4.2 方向执行模块 ...................................................... ............................................... 7 2.4.3 速度执行模............................................... 7 2.5本章小结 ...................................................... ......................................................... ........... 8 第三章机械结构设计 ...................................................... ......................................................... . (9)3.1 智能车参数要求 ...................................................... . (9)3.2 车模组装与改造 ...................................................... . (9)3.2.1 车模组装 ...................................................... . (9)3.2.2 前轮定位的调整 ...................................................... ........................................... 9 3.2.3 差速的调 (10)3.2.4 舵机力臂的调整 ...................................................... ......................................... 10 3.3 电感线圈的安装 ...................................................... (11)3.4光电编码器的安装 ...................................................... .................................................. 12 3.5 电路板的固定与安装 ...................................................... ............................................. 12 3.6 车模技术参数 ...................................................... .........................................................13 第四章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 .. (14)4.1 电源模块 ...................................................... (14)4.1.1 电源保护 ...................................................... .. (15)4.1.2 降压稳压电路设计一 ...................................................... (15)II4.1.3 降压稳压电路设计二 ...................................................... ................................. 16 4.1.4 电源模块小结 ...................................................... ............................................. 16 4.2 路径识别模块 ...................................................... .........................................................17 4.3 电机模块 ...................................................... ......................................................... ........ 18 4.4 舵机模块 .............................................................. 19 4.5 测速传感器模块 ...................................................... .. (19)第五章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 .. (20)5.1 系统初始化 ...................................................... ......................................................... .... 20 5.2路径识别算法分析及选定 ...................................................... ...................................... 20 5.3基于电感线圈排布理论分析 ...................................................... .................................. 21 5.4电感线圈传感器接收防干扰算法....................................................... .. (24)5.4.1结构化赛道导线之间干扰的消减: ..................................................... ................ 24 5.4.2电感线圈传感器之间的干扰的消................. 24 5.4.3车子上工作的PWM信号和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磁场对电感线圈干扰的消减 .............. 24 5.5 舵机控制算法 ...................................................... .........................................................255.5.1车体与舵机转角方向测定....................................................... .......................... 25 5.5.2舵机转向角度分配 ...................................................... ...................................... 26 5.5.3舵机PID整定 ...................................................... .............................................. 26 5.6电机PID速度控制算法 ...................................................... (26)5.6.1测试开环与闭环控制响应曲线 ...................................................... ................... 27 5.6.2测试开环控制下PWM占空比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 (28)5.6.3 bang_bang 控......................................... 29 5.6.4 PID控制 ...................................................... (31)5.6.5 PID参数整定 ...................................................... .............................................. 32 5.6.6速度分配 ...................................................... (32)第六章开发与调试 ...................................................... ......................................................... (34)6.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 34 6.2 智能车整体调试 ...................................................... .. (35)6.2.1 舵机调试 ......................................................6.2.2 电机调试 ...................................................... .. (35)6.2.3 整体调试 ...................................................... .. (36)III第一章引言1.1 比赛背景介绍1.2 本文章节安排及文献综述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制作智能模型车的各项技术。
智能车电磁组-德州学院-极速终结者技术报告
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德州学院队伍名称:极速终结者参赛队员:卢瑞剑高祥朱振阳带队教师:姚俊红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授权的使用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六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关于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卢瑞剑带队教师签名:姚俊红日期:2012.8.14摘要本文为第七届飞思卡尔智能车电磁组直立车模的设计说明。
本智能车采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C型车模,以Freescale 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 作为系统控制处理器,以CodeWarrior IDE 5.0为开发平台。
整个智能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车模的机械结构调整、传感器电路的设计及位置安装、控制算法和策略优化、系统调试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并结仿真平台进行了大量底层和上层测试,最终确定了现有的系统结构和各项控制参数。
系统硬件上包括核心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软件设计方案为在深入分析研究大赛组委会给出的直立参考方案后,在一定程度上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案,从而提高了车模的行驶速度和稳定性。
在智能车调试过程中,使用上位机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对智能车的状态进行实时监视,有效提高了调试的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智能车系统设计方案稳定可行,机械结构与控制算法经过长时间的调试均达到优化的状态,本文将详细叙述本智能车控制系统的各个模块的设计原理,设计目标,设计方法与过程,以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字:MC9S12XS128,上位机,无线通信目录摘要 (III)第一章引言 (1)1.1 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车电磁组技术报告
3.2
电磁传感器模块设计
电磁传感器部分是电磁组小车最重要的模块之一,能够对变化的磁场信号作 出灵敏的检测,对道路状况的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挑选电感的时候要选择磁芯磁导率大的, 电感圈数比较多的, 等效内阻小的。 综合考虑后选择 10mH 的工字电感。根据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带入频率可以 得到电容大小。公式为 f=1/2 ߨ √ LC。其中 L=10mH,得到 C=6.33nF。故本系统 选取 10mH 电感和 6.8nF 电容作为 LC 谐振电路, 产生感应电流, 再通过滤波、 放大、 检波, 然后将结果送入单片机 AD 进行相应的处理, 以判断赛道当前 信息。 我们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2.4
舵机的安装方法
根据上一届的经验可知,舵机的安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卧式的安装,一种 是直立式的安装方法,在上一届的比赛中我们采用的是直立式的安装方法。卧式 的方法是车模默认的安装方法, 但是它存在着安装后会导致左右两边的轮子连杆 不等长的问题,这样间接就导致了舵机对左右两边响应时间以及作用力的不同, 给实际的智能车的跑动带了不小的误差。 因此我们采用了直立式的舵机按法,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只是在机身的 安装高度上还需要我们进行多次的实验,以确定最佳的机身。
-2-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本文主要是个人分析了一下现在电磁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内容,通过大量地 阅读资料和分析理解,将整体的电磁车的制作系统的整理出来,为暑假的电磁车 的制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车以 MK60DN512ZVLQ10 为 MCU, 下文将会一并介绍智能小车的控制机 械结构, 软硬件的电路以及一些现在比赛规则中要求的新型的跑道的问题的一些 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 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 生科技竞赛之一。 该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 指导思想,旨在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 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创造条件。 该竞赛由竞赛秘书处为各参赛队提供 /购置规定范围内的标准硬软件技术平 台,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 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 程。该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 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 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该竞赛规则透明,评价标准客观,坚持公开、 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竞赛向健康、普及,持续的方向发展。 电磁组的设置是在第五届开始的,为了扩展赛道检测的多样化和锻炼学生的 各项能力,赛方在原来的 CCD 组与光电组的基础上新增了以 20KHZ、100ma 交变电流(方波)为引导方式的电磁组,迄今为止电磁组已经举办到了五届。
电磁组-北京科技大学电磁一队技术报告
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北京科技大学队伍名称:北京科技大学电磁队参赛队员:带队教师: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引言这份技术报告中,我们小组通过对小车设计制作整体思路、电路、算法、调试、车辆参数的介绍,详尽地阐述了我们的思想和创意,具体表现在电路的创新设计,以及算法方面的独特想法,而对单片机具体参数的调试也让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这份报告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和智慧,是我们共同努力后的成果。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涉猎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这次磨练对我们的知识融合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要感谢清华大学,感谢他们将这项很有意义的科技竞赛引入中国;也感谢北京科技大学相关学院对此次比赛的关注,我们的成果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及指导老师悉心的教导;还要感谢的是和我们一起协作的队员们,协助,互促,共勉使我们能够走到今天。
目录引言 ................................................................................................................... - 1 -目录 ................................................................................................................... - 2 -第一章、方案设计 ........................................................................................... - 5 -第二章、原理篇 ............................................................................................... - 6 -2.1直立行走任务分解 ........................................................................... - 6 -2.2 车模直立控制 ................................................................................... - 7 -2.3 车模速度控制 ................................................................................. - 11 -2.4 车模方向控制 ................................................................................. - 13 -2.5 车模倾角测量 ................................................................................. - 14 -2.6 车模直立行走控制算法总图 ......................................................... - 19 -第三章、电路设计篇 ..................................................................................... - 22 -3.1 整体电路框图 ................................................................................. - 22 -3.2 K60介绍与单片机最小系统 ......................................................... - 23 -3.3 电源管理 ......................................................................................... - 25 -3.4 倾角传感器电路 ............................................................................. - 26 -3.5 电机驱动电路 ................................................................................. - 27 -3.6 速度传感器 ..................................................................................... - 28 -3.7 电磁线检测电路 ............................................................................. - 28 -3.7.1电感传感器的原理 .............................................................. - 28 -3.7.2磁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 - 29 -3.7.3磁传感器的布局原理及改进 .............................................. - 32 -目录第四章、机械设计篇 ..................................................................................... - 34 -4.1 车模简化改装 ................................................................................. - 34 -4.2 传感器安装 ..................................................................................... - 35 -4.3 电路板的安装 ................................................................................. - 37 -4.4 电池安装 ......................................................................................... - 37 -4.5 其他机械结构的调整 ..................................................................... - 37 -第五章、软件编写与调试篇 ......................................................................... - 38 -5.1 软件功能与框架 ............................................................................. - 38 -5.2 K60 的资源配置 ............................................................................. - 40 -5.3 主要算法及其实现 ......................................................................... - 41 -5.3.1 底层初始化程序 ................................................................. - 41 -5.3.2 传感器采集算法 ................................................................. - 42 -5.3.3 直立控制算法 ..................................................................... - 43 -5.3.4 方向控制算法 ..................................................................... - 43 -5.3.5 速度控制算法 ..................................................................... - 43 -5.3.6 模拟电压采集子程序 ......................................................... - 46 -5.3.7 车模直立控制子程序 ......................................................... - 47 -5.3.8 车模速度控制子程序 ......................................................... - 48 -5.3.9 车模方向控制子程序 ......................................................... - 50 -5.3.10 中断服务程序 ................................................................... - 57 -5.4 程序调试与参数整定 ..................................................................... - 57 -5.5 现场运行测试 ................................................................................. - 59 -第六章、模型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 - 60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6.1 智能车外形参数 ............................................................................. - 60 -6.2 电路部分参数 ................................................................................. - 60 -6.3 传感器个数以及种类 ..................................................................... - 60 -6.4 除了车模原有的驱动电机、舵机之外伺服电机数量 ................. - 60 -6.5赛道信息检测精度、频率 .............................................................. - 60 -结论 ................................................................................................................. - 61 -参考文献 ......................................................................................................... - 62 -第一章、方案设计本章主要简要地介绍智能车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在后面的章节中将整个系统分为机械结构、控制模块、控制算法等三部分对智能车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的介绍分析,如图1.1所示。
电磁组-安徽大学-速度与基情 技术报告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安徽大学队伍名称:速度与基情队参赛队员:卢张俊桑成王晨成带队教师:陈晓宁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安徽大学速度与基情队队员们在准备第八届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中的工作成果。
智能车的硬件平台采用带MC9S12G128 处理器的S12 环境,软件平台为CodeWarrior IDE 开发环境,车模采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A型仿真车模。
文中主要介绍了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机械结构、软硬件结构及设计开发过程。
整个系统涉及车模机械结构调整、传感器电路设计及信号处理、控制算法和策略的优化等多个方面。
车模以MC9S12G12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安装在车体前的工字电感作为循迹传感器,采用干簧管检测起跑线,以旋转光电编码器检测速度信息。
车模系统的简单工作原理是MC9S12G128单片机采集工字电感感应电压的模拟量和干簧管的导通状态,结合舵机控制算法控制舵机转角,单片机再综合赛道信息并结合旋转光电编码器的速度反馈信号,利用电机控制算法控制速度变化。
关键字:智能车、反馈信号、舵机控制、速度控制目录摘要 (III)目录 (IV)引言 (1)1.1 智能汽车比赛背景 (1)第一章系统整体设计 (2)1.1系统概述 (2)1.2整车布局 (3)第二章机械系统设计 (4)2.1车体机械建模 (4)2.2车轮的安装及调整 (5)2.3底盘高度的调整 (5)2.4编码器的安装 (6)2.5舵机的安装 (6)2.6舵机转角分析 (8)2.7电感支架的安装 (9)2.8后悬架的改善 (10)2.9差速机构的调整 (13)第三章硬件系统设计 (14)3.1单片机最小系统 (14)3.2主板电路设计 (15)3.2.1电源模块设计 (15)3.2.2电磁检测信号放大模块设计 (15)3.2.3参数调试模块 (17)3.3电机驱动模块 (17)3.4 起始线检测模块 (18)第四章软件系统设计 (19)4.1 初始化程序设计 (19)4.1.1 系统时钟初始化 (19)4.1.2 输入输出口初始化 (19)4.1.3 实时中断以及脉冲累加模块初始化 (20)4.1.4 PWM模块初始化 (20)4.1.5 AD模块初始化 (21)4.1.6 串行通信模块初始化 (21)4.2位置算法设计 (22)4.2.1磁场信息获取与处理 (22)4.2.2巡线原理 (23)4.3控制算法 (23)4.3.1舵机打角控制 (23)4.3.2电机速度控制 (24)4.4 PID控制算法 (24)4.4.1位置式PID (25)4.4.2增量式PID (26)4.4.3 PID参数整定 (26)第五章系统调试 (28)5.1 CodeWarrior IDE功能介绍 (28)5.2 BDM调试工具 (29)5.3 现场调试 (29)5.4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29)第六章车模的主要参数及说明 (31)第七章总结 (32)鸣谢 (33)参考文献 (34)附录:程序源代码 (35)引言1.1 智能汽车比赛背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教育部举办的五大赛事之一,其中还包括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
智能车电磁组报告参考模板
目录一.学分认定书 (XX)二.实验报告 (XX)三. 智能车制作研究报告 (XX)四.心得体会 (XX)五.附录:程序源代码 (XX)(要求:给出一级目录,宋体加粗,四号字,1.5倍行距。
)一.学分认定书(每个队员1份)二.实验报告实验一. 通用输入输出口和定时中断一、实验目的1. 掌握 MC9S12XS128 汇编语言对通用端口的操作指令。
2. 掌握程序中指令循环和跳转的方法。
3. 学会使用程序延时,并会大概估算延迟时间。
二、实验任务1. 将 PORTA 口接八位DIP 开关,PORTB口接七段数码管显示,PORTK控制四个数码管其中某一个显示。
2. 采用定时中断方式,利用八位DIP 开关输入二进制数,数码管显示其十进制数。
三、实验内容实验中每个通用输入输出端口要用到的寄存器都有两个,端口定义寄存器和端口方向寄存器。
以A 端口为例,端口定义寄存器为PORTA和端口方向寄存器为DDRA。
在MC9S12XS128的DATASHEET 上可以查到DDRA的地址是0x00(输入), DDRB的地址是0xFF(输出), DDRK的地址是0xFF(输出)。
则初始化端口PORTA、PORTB、PORTK 的语句为:void initGPIO(void){DDRA = 0x00;DDRB = 0xFF;DDRK= 0xFF;}置0 表示该位为接受输入位,置1 表示该位为输出位。
MC9S12DP256/DG128 中可以使用实时时钟或增强型定时器来完成定时功能,二者是相互独立的。
本实验中用实时时钟定时。
实时时钟的可以通过对外部晶振分频而得到一个定时中断。
RTICTL 是实时时钟控制寄存器,向该寄存器写入内容,通过查表会得到一个分频因子,外部晶振除以分频因子就是中断的频率了。
因为外部晶振频率是16MHz,要得到1ms中断一次,需要16000分频。
在MC9S12XS128的DATASHEET 上可以查到RTICTL设置为0x8F, 中断允许寄存器CRGINT设置为0x80(开中断)。
第十二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电磁节能组技术报告
I
十二届 “恩智浦” 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摘要
本文以第十二届“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为背景,介绍武汉理工大学咸 鱼队在智能汽车机械、软件、硬件等方面的调试过程及结果。 本队车模为自制车模,以“恩智浦”公司生产的 32 位单片机 K60 为控制 核心,有 6 个 10mH 工字电感采集电磁信号,通过运放交由 K60 处理。控制舵机 打角实现转向控制;编码器采集速度信息,并由主控芯片调节 PWM 输出占空比 经过驱动电路控制电机转速实现速度闭环,小车的唯一动力来源是超级电容里 存储的电能,最终的成绩由电容所充能耗乘以 0.05 的能耗系数得到能耗时间加 上实际所消耗的时间,对总时间进行排名得出最终的成绩排名。 本队用到的硬件开发平台为 Altium Designer,软件开发平台为 IAR,上位 机为 FreeCars 团队提供的上位机,三维建模上使用了 PTC Creo 3.0 F000。
III
十二届 “恩智浦” 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5.2 硬件开发平台--Altium Designer.......................................25 5.3 上位机--FreeCars 上位机..............................................26 5.4 三维建模软件--creo3.0...............................................27 第六章 模型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说明.............................................28 6.1 智能车外形参数.......................................................28 6.2 电路部分参数.........................................................28 6.3 传感器个数以及种类...................................................28 6.4 赛道信息检测频率及检测精度...........................................28 6.5 电机个数以及舵机个数.................................................28 6.6 电机参数和选型.......................................................28 6.6.1 带减速箱的空心杯电机..........................................28 6.6.2 RS-380 电机性能测试............................................29 第七章 总结.................................................................31 参考文献....................................................................32 附录 程序源代码.............................................................33
电动汽车电磁研究报告总结
电动汽车电磁研究报告总结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电动汽车采用电能替代传统燃油,对减少尾气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其中的重要技术便是电动汽车的电磁系统。
电动汽车的电磁系统主要包括电机、变速器和电池等关键组件。
在电机中,使用电气能量产生旋转运动,从而驱动汽车。
电机的设计和制造对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变速器则负责将电机的转速与车轮的转速匹配,使驾驶者能够获得更佳的驾驶体验。
而电池则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其储存和释放能力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根据电磁研究报告可以得知,当前电动汽车电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电机的优化设计和控制。
研究人员通过调整电机的电流和磁场分布等参数,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能效。
其次是变速器的改进,以实现更高的驱动效率和更平滑的转速调整。
另外,电池技术的研究也是电磁系统的重点之一,致力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进一步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电磁研究还发现,电动汽车电磁系统在面临一些挑战的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由于电动汽车的高转速和高频率工作环境,电机材料和冷却技术需要得到更多的研究和改进。
此外,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还需要深入研究电磁兼容性和电磁辐射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电动汽车电磁研究报告总结了当前电动汽车电磁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电动汽车的电磁系统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实现,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磁组智能车简介
3.电机
4.舵机
5.车模
6.主控芯片电路板
四、编译环境
1、16位单片机所用编译软件:CodeWarrior
2、32位单片机所用编译软件:IAR
/*****************************************/ Volume serial number is 706C-C11E EXTI.H #ifndef _EXTI_H_ #define _EXTI_H_
Freescale Smart Car
电磁组智能车
2013 D车运行原理 控制方法 硬件介绍 编译环境
一、电磁组小车运行原理
1.车模通过感应由赛道中心导线产生的交变磁场进行路径检测
2.要让小车自己沿着赛道跑就要让小车能通过传感器的信号自动的识别当前所 处的位置,以及距离赛道中心的大概距离。我们通过制作传感器来采集模拟信 号,然后传给单片机,然后编程来实现小车位置的判别以及控制小车采取相应 动作。
Hello Tomorrow!
Thanks
/************************************* *******************************/ /*! * \brief Kinetis Identify * \return None * typedef enum exti_cfg * This is primarly a reporting function that { displays information zero_down = 0x08u, //低电平触发,内部下 拉 * about the specific CPU to the default rising_down = 0x09u, //上升沿触发,内部下 terminal including: 拉 * - Kinetis family falling_down = 0x0Au, //下降沿触发,内部下 * - package 拉 * - die revision either_down = 0x0Bu, Projects //跳变沿触发,内部下 Programs * - P-flash size 拉 * - Ram size one_down = 0x0Cu, //高电平触发,内部下 */ 拉 |void cpu_identify (void) //用最高位标志上拉和下拉 |{ zero_up = 0x88u, //低电平触发,内部上拉 | /* Determine the Kinetis family */ rising_up = 0x89u, //上升沿触发,内部上拉 | switch((SIM_SDID & falling_up = 0x8Au, //下降沿触发,内部上拉 SIM_SDID_FAMID(0x7))>>SIM_SDID_FAMID_S either_up = 0x8Bu, //跳变沿触发,内部上拉 one_up = 0x8Cu //高电平触发,内部上拉 HIFT) | { +----} exti_cfg; | case 0x0: void exti_init(PORTx, uint8 n, exti_cfg); | printf("\nK10-");
智能车电磁组 西华大学 ODC 电磁组 技术报告_ODC
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西华大学队伍名称:ODC参赛队员:唐勇汤正伟甘粲带队教师:董秀成古世甫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于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赛事介绍 (1)1.2系统总体方案的选定 (1)第二章机械结构调整与安装 (3)2.1车轮的调整 (3)2.2固定车模底板盘和后轮支架 (3)2.3电池位置调整 (4)2.4传感器安装 (5)2.4.1速度传感器安装 (5)2.4.2路径检测传感器安装 (5)2.4.3倾角传感器安装 (6)2.5其他部分的调整 (7)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8)3.1S12单片机最小系统 (8)3.2电源电路模块 (10)2.3路径检测传感器模块 (11)3.4电机驱动模块 (12)3.5速度检测模块 (13)3.6倾角传感器模块 (13)3.7调试模块 (14)3.7.1实验室调试模块 (14)3.7.1现场调试模块 (15)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7)4.1智能车整体软件设计 (17)4.2信息采集 (18)4.3道路识别及转向控制 (18)4.4速度计算及速度控制 (19)4.5角度融合及直立控制 (19)4.6电机输出 (20)第五章开发工具及调试工具 (21)5.1C ODEWARRIOR IDE功能介绍 (21)5.2BDM调试工具 (21)第六章模型车各项参数 (23)第七章总结 (24)第八章致谢 (25)参考文献 (27)附件 (28)智能车系统原理图:: (28)A智能车系统原理图部分程序源代码:: (29)B 部分程序源代码第一章引言1.1赛事介绍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负责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是教育部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而设立的。
智能车电磁组技术报告
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队伍名称:参赛队员:带队教师: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机械结构部分 (2)2.1 舵机的固定与安装 (2)2.2 前轮的调整 (1)2.3 差速的调整 (1)2.4 整车重心的调整 (1)第三章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 (1)3.1 传感器的选择 (1)3.2 电磁感应线圈在磁场中的特性 (2)3.3 传感器布局 (1)3.3.1确定导线位置布局 (1)3.3.2前瞻设计 (1)第四章硬件电路模块 (1)4.1 控制器模块 (1)4.2 路径识别模块 (1)4.2.1感应线圈 (1)4.2.2信号选频放大 (1)4.2.3检波整流 (1)4.3 电源模块 (1)4.4 测速模块 (1)4.5 舵机使能控制电路 (1)4.6 电机驱动模块 (1)4.7 起跑线检测模块 (1)4.8 LCD液晶显示与键盘模块 (2)第五章智能车软件设计 (1)5.1 控制总流程 (1)5.2 导线位置提取 (1)5.3 系统控制算法 (1)5.3.1数字PID控制 (1)5.3.2转向控制算法 (1)5.3.3电机控制算法 (1)第六章开发与调试 (1)第七章智能车技术参数说明 (1)第八章鸣谢 (1)第九章总结 (1)参考文献 (1)附录A 程序代码 (1)第一章引言本智能小车以飞思卡尔16位微控制MC9S12XS128作为唯一的核心控制单元,采用电感线圈和干簧管获取道路信息,通过设计简单的PID速度控制器和简单的PID方向控制器实时调整小车的速度与转角。
智能小车电磁组技术报告
校内“飞思卡尔”竞速小车电磁组参赛成员:08季庚午(物理)08栾忠飞(电气)09郭鹏(物理)09王丽颖(电气)10范乐鹏(电气)指导老师:小车指导团队目录1 摘要-----------------------------------------------------------------------22 系统完成功能-----------------------------------------------------------23 系统方案论证-----------------------------------------------------------23.1系统总体方案------------------------------------------------------------------------------2 3.2.1硬件部分-----------------------------------------------------------------------------------2 3.2.2机械部分-----------------------------------------------------------------------------------2 3.2.3软件部分-----------------------------------------------------------------------------------2 3.2方案比较与论证----------------------------------------------------------------------------34 硬件结构设计及实现-------------------------------------------------44.1单片机----------------------------------------------------------------------------------------4 4.2路径信息采集模块-------------------------------------------------------------------------4 4.3舵机及电机驱动模块----------------------------------------------------------------------4 4.4测速模块-------------------------------------------------------------------------------------4 4.5电源系统-------------------------------------------------------------------------------------44.6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45 软件结构设计及实现--------------------------------------------------75.1寻迹算法-------------------------------------------------------------------------------------7 5.2舵机转角控制算法-------------------------------------------------------------------------7 5.3电机转速控制算法-------------------------------------------------------------------------7 5.4测速算法-------------------------------------------------------------------------------------2 5.5舵机PID控制算法-------------------------------------------------------------------------25.6电机PID控制算法-------------------------------------------------------------------------26 作品检测数据-----------------------------------------------------------107 不足及今后改进方向-------------------------------------------------10 附1 源程序----------------------------------------------------------------11 附2 小车图片-------------------------------------------------------------231 摘要第五届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首次加入了基于电磁传感器的寻线智能车,在地面铺设通有交变电流的引导线,在引导线周围激起交变的磁场,从而通过检测此磁场引导车辆行驶。
飞思卡尔智能车电磁组技术报告
第十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摘要本文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为背景,介绍了基于电磁导航的智能赛车控制系统软硬件结构和开发流程。
该系统以Freescale半导体公司32 位单片机MK60DV510ZVLQ100为核心控制器,使用IAR6.3程序编译器,采用LC选频电路作为赛道路径检测装置检测赛道导线激发的电磁波来引导小车行驶,通过增量式编码器检测模型车的实时速度,配合控制器运行PID控制等控制算法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和转向舵机的角度,实现了对模型车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闭环控制。
同时我们使用集成运放对LC选频信号进行了放大,通过单片机内置的AD采样模块获得当前传感器在赛道上的位置信息。
通过配合Visual Scope,Matlab等上位机软件最终确定了现有的系统结构和各项控制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可使智能车稳定可靠运行。
关键字:MK60DV510ZVLQ100,PID控制,MATLAB,智能车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 (5)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6)2.1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6)2.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图 (6)电磁传感器模块 (7)控制器模块 (7)电源管理模块 (7)编码器测速模块 (7)舵机驱动模块 (8)起跑线检测模块 (8)人机交互模块 (8)测距模块 (8)第三章机械结构调整与优化 (8)3.1智能车前轮定位的调整 (8)主销后倾角 (9)3.1.2主销内倾角 (9)3.1.3 前轮外倾角 (10)3.1.4 前轮前束 (10)3.2 舵机的安装 (11)3.3编码器安装 (12)3.4车体重心调整 (12)3.5传感器的安装 (13)3.6测距模块的安装 (14)第四章硬件电路设计 (15)4.1单片机最小系统 (15)4.2电源管理模块 (16)4.3电磁传感器模块模块 (17)4.3.1 电磁传感器的原理 (17)4.3.2 信号的检波放大 (18)4.4编码器接口 (19)4.5舵机驱动模块 (20)4.6电机驱动模块 (20)4.7人机交互模块 (21)第五章控制算法设计说明 (22)5.1主要程序流程 (22)5.2赛道信息采集及处理 (23)5.2.1 传感器数据滤波及可靠性处理 (23)5.2.2 位置偏差的获取 (25)5.3 控制算法实现 (27)5.3.1 PID算法原理简介 (27)5.3.2基于位置式PID的方向控制 (31)5.3.3 基于增量式PID和棒棒控制的速度控制 (31)5.3.4 双车距离控制和坡道处理 (33)第六章系统开发与调试 (34)6.1开发环境 (34)6.2上位机显示 (35)6.3车模主要技术参数 (36)第七章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37)7.1 制作成果 (37)7.2问题与思考 (37)7.3不足与改进 (37)参考文献 (38)附录A 部分程序代码 (39)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第一章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控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电磁组技术报告
2.1 系统总体方案的选定
根据竞赛规则相关规定,智能车系统采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 B 型车模, 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生产的 32 位微控制器 K60 作为核心控制器,在 IAR 开发 环境中进行软件开发。赛车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分别获取当前赛车的角度和 角速度来观测车身姿态,由车体前方的电磁传感器采集赛道信息,经内部 AD 进 行模数转换后,输入到控制核心,用于赛车的运动控制决策。通过光电码盘测 速模块来检测车速, 并采用 K60 的输入捕捉功能进行脉冲计数计算速度和路程; 电机转速控制采用 PID 控制,通过 PWM 控制驱动电路调整电机的转速,完成 智能车速度的闭环控制。此外,还增加了键盘作为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智能车 的角度和方位控制。
3.1 智能汽车车体机械建模
此次竞赛选用的是北京科宇通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车竞赛专用 模型车 (E 型模型车 ) ,配套的电机型号为 RS-380 。智能车的控制采用的是双 后轮驱动方案。智能车的外形大致如下:
图 3.1 智能汽技术报告
3.2 智能汽车传感器的安装
2
4.2.1 电感传感器的原理 ................................... 16 4.2.2 磁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 16 4.2.3 磁传感器的布局原理及改进 ........................... 19 4.2.4 陀螺仪 ............................................. 22 4.2.5 加速度传感器 ....................................... 22 4.2.6 速度传感器 ......................................... 23 4.3 键盘,OLED 显示屏 ............................................ 24 4.4 小结 ......................................................... 24 第五章 智能汽车控制软件设计 ...................................... 27 5.1 电感采集传感器路径精确识别技术 ............................... 27 5.2 寻线行驶算法实现 ............................................. 29 5.3 弯道的处理 ................................................... 31 5.3.1 弯道策略分析 ....................................... 31 5.3.2 对速度的闭环控制 .................................. 32 5.4 小结 ......................................................... 33 第六章 开发工具、制作、安装、调试过程说明 ....................... 35 6.1 开发工具..................................................... 35 6.2 调试过程..................................................... 35 6.2.1 上位机系统 ......................................... 35 6.2.2 控制算法的参数整定 ................................. 37 第七章 模型车主要参数 ............................................ 39 7.1 智能汽车外形参数 ............................................. 39 7.2 电路部分参数 ................................................. 39
智能车电磁组-四川大学-雷鸣队技术报告
5.3 智能车赛道调试
15
第五章:开发工具,制作,安装,调试过程
为了避免车模在通过十字交叉线路口时受到的影响,在固定两个电感线圈 的时候,尽量保持这两个线圈呈水平位置,并且在一条直线上,如下图所示。
如果电磁线圈安装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那么车模在过十字交叉路口的时 候,水平方向的电线中的磁场就会在这两个线圈上产生额外的感应电动势。这 些电动势会造成车模方向控制的不稳定性。
第二章:智能车机械设计 2.1 智能车机械部分安装及改造
3
第二章:智能机械设计
2.1.1 去掉前轮及其支撑部件,去掉后轮悬挂缓冲支架 2.1.2 固定车模底盘与后轮支架
原有车模为了减轻后轮振动对于车体的影响,后轮的支架与底盘之间采用 了活动连接方式。但是,为了保证车模直立车体稳定性,需要将原有车模地盘
绝对编码器光码盘上有许多道刻线,每道刻线依次以 2 线、4 线、8 线、16 线„„编排,这样, 在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通过读取每道刻线的通、 暗,获得一组从 2 的零次方到 2 的 n-1 次方的唯一的 2 进制编码(格雷码), 这就称为 n 位绝对编码器。这样的编码器是由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 停电、干扰的影响。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的唯一性,它无需 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
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5.3.1 小车直立过程中前后抖动强烈,直立过程中出现前后运动而且幅度 增加,不能稳定在一定区域 解决办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PID 参数调整,逐步使小车能够稳定的站立。 5.3.2 小车在赛道中电感不能对准中线 解决办法:调整电感位置,或者代码中有关信号检测放大输出的部分,以及检 查硬件电路焊接中是否存在元件选取错误现象(贴片元件选取过程中要认真仔 细,多检查,否则出现错误不容易发现)。 5.3.3 赛车在赛道调试时出现左右摆动的情况 解决办法:说明转向的阻力信号过小,调大即可。 5.3.4 赛车在赛道调试时出现前后摆动的情况,容易出现点头现象 解决办法:说明小车电机能力耗尽,这是应该合理分配平衡转向速度控制的电 机消耗,适当提高平衡的比例。 5.3.5 小车在连续的 S 弯不能正确沿着赛道行进,会冲出赛道 解决办法:调节软件代码中的回复力控制参数部分,调大调小要根据小车冲出 赛道的情况确定,若果是明显的过冲,则调小参数,如果是在过弯时因扭力不 够而冲出赛道,则调大参数。 5.3.6 在过 U 形弯时,小车出现打滑现象 解决办法:首先是赛道以及小车轮胎是否打滑,要进行赛道轮胎擦拭,然后是 小车硬件的改进,降低小车的重心,以达到稳定的效果,最后是软件方面,要 调节速度,尽量在其极限速度范围内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硬件系统设计及实现本章分析了智能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并实现相关特定功能的电路,达到抑制噪声和对其他电路干扰最小的效果。
第五章 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本章介绍了本智能车系统的初始化,传感器数据归一化、阈值设定和路径取优的方法。
2.1系统组成模型及控制算法
2.1.1
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整体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
从系统组成结构及各个环节的特性来分析,该控制系统为一个二阶系统。系统中:
为伺服电机时间常数;
, 为系统主要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
为前轮转向器转向角度;
为了保证系统合适的响应性能,通过调节使阻尼比 左右,控制过程的建模分析以驱动轮1为例。驱动轮1和相关部件组成了一个典型的二阶系统,其传递函数:
适合跑道的方法对路线优化的主要思想为:
A.推断出较长一段赛道信息与小车在赛道上的姿态、位置。
B.根据以上信息算出小车在下一段时间内的行驶路线。
这种方法的重点主要是对行驶路线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如表2.1所示。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需要选择适合跑道的方法,并且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努力提高稳定性。
由于单片机输出的脉宽无法驱动大赛提供的直流电机,因此需要通过电机驱动芯片BTS7960B驱动电机正转、反转。由于单片机带有PWM输出端口,PWM波获取方便,为了加强灵活性,能实时改变控制量,所以我们利用PWM脉宽与速度的对应关系对电机进行控制。
2.4执行模块方案选择
2.
通过装在车前的六路传感器得到的模拟信号,由单片机进行AD转换进行相应处理[6],根据其结果找到金属线以便对路径进行识别。
3.2.2 前轮定位的调整
在调试中我们发现,模型车过弯时,转向舵机的负载会因为车轮转向角度增大而增大。为了尽可能降低转向舵机负载,我们对前轮定位进行了调整。前轮定位的作用是保障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转向轻便和减少轮胎的磨损。前轮定位参数主要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8]。
主销后倾角是主销轴线与地面垂直线在汽车纵向平面内的夹角。
3.1 智能车参数要求
1.车模尺寸要求:车模尺寸宽度不超过250mm
2.传感器数量要求:传感器数量不超过16个:磁场传感器在同一位置可以有不同方向传感器,计为一个传感器。
3.伺服电机型号:S3010,伺服电机数量不超过3个。
4.电机型号:RS380-ST/3545
5.全部电容容量和不得超过2000微法;电容最高充电电压不得超过25伏。
2.
本智能车的方向执行机构是舵机S3010,舵机控制采用PWM技术,不同占空比对应不同的转角[21]。由于舵机内部含有自带的比较电平,有利于精确控制。
舵机的额定电压一般是6V,本模型车舵机额定电压为6V。当额定电压为6V时,功率通常更强劲,速度也更快。这意味着只要提高舵机的电压,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功率输出和更快的速度。对于提高电压这种未经认可的做法,每一家厂家的舵机反应也不尽相同。经实践认证,本模型车的舵机完全可以工作在7.2V电压下。因此,提高了功率并加快了速度。
表2.1 两种方法的比较
跟踪电磁导线
适合跑道
复杂程度
一般
较复杂
稳定性
较好
未知
优化性能
一般
较好
本智能车方向的控制是通过PWM波对舵机进行控制来实现的。舵机的控制是通过周期固定的脉冲信号控制的,舵机的转位正比于脉冲的宽度,这个连续的脉冲信号可以由PWM实现。舵机内部会产生一个频率为50Hz的基准信号,通过基准信号与外部所给PWM波的正脉冲持续时间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转向和转角的大小。当所加PWM波的频率为50Hz时,脉宽与转角之间满足下图2.8所示的线性关系。
(1)
为了论述方便,令 , ,则根据二阶系统标准形式可得到:
(2)
于是有 , , ,将上式 与 分别带入系统的峰值时间 、超调量 、调节时间 的公式则得到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表达式:
(3)
(4)
(5)
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是控制系统的三个重要性能指标,这三个指标为软件控制方法的选择和参数整定提供依据。
2.1.2
模糊理论是解决由于辨识精确度影响控制优劣的有效途径,运用模糊理论,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了PID参数的动态自整定。离散PID控制算法为: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5]以误差 和误差变化 作为输入(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在线对PID参数进行修改),以满足不同时刻的 和 对PID参数自整定的要求。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结构如图2.2所示。
另外,舵机的响应时间对于控制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修改PWM周期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机械方式,利用舵机的输出转角余量,将角度进行放大,加快舵机响应速度。本文在后面的模型车改装中将详细介绍。
2.4
本智能车的速度执行机构是电机RS380-ST/3545,采用PWM控制,利用脉宽占空比与速度的对应关系进行调速。采用电机驱动芯片BTS7960B[7],两片组成“H”桥,可以快速实现电机的正转反转,从而对速度进行实时调整,精确控制。
图2.8脉宽与转角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此本文对舵机的控制采用离散PID控制,即根据电感线圈返回的数据计算出当前时刻车与黑线的精确夹角,然后对方向控制量进行校正。
2.
本届大赛组委会规定使用的后轮驱动电机型号为RS380-ST/3545,工作在7.2V电压下,空载电流为0.5A,转速为15300 r/min。在工作电流为2.85A,转速达到13100 r/min时,工作效率最大。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
智能汽车竞赛
技术报告
第一章引言
1.1 比赛背景介绍
1.2 本文章节安排及文献综述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制作智能模型车的各项技术。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 引言本章介绍了本次比赛的背景与意义,简述了智能车制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章节安排引出下文。
第二章 方案选择 将智能车控制系统分解为各个不同的模块,分别从各个模块讨论本智能车系统及所采用的控制方案。在此,本智能车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
在前瞻问题中,根据传感器的方位不同,可将所有传感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出前方路径。
2.
好的控速效果是建立在精确的反馈的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各种速度控制算法的基础。在初期的调试阶段,我们用自制的光电码盘配合光电管和比较器获取小车的当前速度,但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产生的信号并不整齐,影响速度的采集。最后我们放弃了这种方案而改用信号比较整齐精确的光电编码器来测速。我们采购到了增量式的分辨率为100线的光电编码器。XS128有16位的脉冲累加器,我们将从光电编码器输出的信号接至PH1口,在单片机软件设计中,每隔5ms将脉冲累加器中的值读回并将寄存器清零。这样就能获取光电编码器5ms的发出的脉冲,进而根据齿轮的比例就能计算出小车的实际速度。
3.2.3 差速的调整
模型车的差速对转弯时的影响很大,差速不好会导致后轮空转,发生侧滑现像。我们通过采用添加推力轴承和润滑油的方法,改进差速装置,使得模型车在转向时,右轮与后轴之间的摩擦大大降低,从而提高差速的效果和提高小车的转向性能。
3.2.4 舵机力臂的调整
相对于S12单片机的处理速度,舵机的响应存在着较大的延时,对舵机的改造着实需要。在相同的舵机转速条件下,转向连杆在舵机一端的连接点离舵机轴心距离越远,转向轮转向变化越快,本模型车中通过用转向盘代替舵机上的曲柄来增大舵机的上连接点到舵机中心的距离,增加了输出转动力矩,使得前轮在转向时更加灵敏,对舵机的改造如图3.1所示。
主销内倾角是主销轴线与地面垂直线在汽车横向断面内的夹角。
前轮外倾角是汽车横向平面与车轮平面的郊县与地面垂线之间的夹角。
在一般情况下,主销后倾角为0-3度,主销内倾角为0-10度,前轮外倾角为0度或者1度。在本模型中,后倾角过大会使得模型车转向沉重,从而使舵机转向存在严重的滞后,故在模型车中将主销后倾角调整为0度;主销内倾角过大不仅会使得转向变得沉重,还将加速轮胎的磨损,因此将主销内倾角控制在5度以内;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分别设为0度、0mm。
2.5本章小结
根据本章以上的模块方案比较与论证,得出本智能车控制系统模型框图如图2.9所示:
图2.7 系统模型框图
第三章机械结构设计
在智能车比赛中,最主要的比赛内容是速度,而模型车的机械结构无疑是影响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此,我们对模型车的机械结构做了很多的改进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调整,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⑴Hale Waihona Puke 线⑵转弯⑶波浪图2.4赛道的三种基本形状
对于弯道,应采取尽量沿着内圈行驶的策略,如图2.5所示。
对于波浪道,应采取最优路线为直线穿过的行驶策略,如图2.6所示。
图2.5过弯时小车行驶路线
图2.6波浪道小车行驶路线
对两种控制方法的优化:
(1)跟踪电磁导线方法对路线的优化:
跟踪电磁导线对路线的优化要区分开三种基本类型的跑道,在采用不同的动态性能对路线优化。
3.2 车模组装与改造
3.2.1 车模组装
模型车的组装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很多的耐心和经验。
首先,仔细阅读说明书。通过阅读模型车的装配图,可以了解各个不同零件的用途和安装顺序。
然后,根据模型车的装配图组装智能车模型。
由经验得到,在组装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模型车的组装顺序,而且由于模型车零部件较小,组装过程中要防止零部件滑落和丢失。特别是,由于模型车上的大部分零部件材质均为塑料,在拧螺丝以及对零件进行加工时要格外的小心,以免损坏。
2.
起跑线检测使用干簧管。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干簧管放在车前能更好的检测到起跑线。为了减少震动对干簧管的影响和检测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上面焊接6个并联的干簧管,本文所设计的起跑线检测PCB图如图2.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