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观看课件的结构图,思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巩固上节课有关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内容,联系本节课知识点,抛砖引玉开展本课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选择教练法和讨论法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主要通过材料分析、案例解析、课堂讨论、阅读课本、老师精讲为主,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活动2:这一组镜头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是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国家机关、开展管理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的。
活动1: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活动2:观看我国国家机构图回忆上节课内容。
教师点评:这表明我国权力机关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国家机关分工实施,各司其职,国家机关之间存在着权力制约和监督。既有利于权力机关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统一行使权力,又有利于其他国家机关在集中指导下依法行使民主职权。
活动4:阅读、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活动5: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名词解释,更正概念,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联出民主集中制的含义、特点。再引导学生通过名词概念运用思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合理性。

初中政治思想教案

初中政治思想教案

初中政治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公民。

4. 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实际运作,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方面。

3. 社会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实践内容、心得体会等方面。

4.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质量,包括观点论述、逻辑推理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政治思想教材。

2. 案例资料:收集与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相关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doc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doc

附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校全员、全课程育人的思政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课程思政”,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务是立德树人,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表明任何课程教学都肩负德育的责任。

“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四、“课程思政”的原则“课程思政”不是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而是结合各门课程内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

在此,应坚持如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创新思维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注重实效原则五、“课程思政”的要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案引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重要环节,对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展开回答,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该课程应从初中开始,并贯穿高中阶段,每周设置一至两节课。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信念和道德品质。

教育者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要通过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理性判断和有效表达观点。

三、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课程可以围绕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展开。

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知识,还可以融入一些影视作品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求灵活多样。

传统的讲授和问题解答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

但同时,也需要引入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辩论赛、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和课外读物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讲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六、评价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报告、写作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来教授。

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此外,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关注教育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八、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公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公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公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受到了高校的重视。

为了加强对于工科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本文将以公差课程为例,设计一套思政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简介公差课程是工程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非常关键。

在本课程中,将主要涉及公差的基本概念、公差与尺寸链的关系、公差设计原则与方法等内容。

通过对公差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可以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核心内容与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工程中公差设计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对公差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公差课程中,设置创新性的设计任务,鼓励学生运用公差的知识,提出创新的公差设计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设计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公差设计任务。

通过小组内外沟通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选取典型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程设计中公差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思想道德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2.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项公差设计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操作教学法设置工程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公差设计方案的实践实施,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与互动教学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差设计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之一。

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本文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第二部分:分析学生需求在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因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学习背景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部分: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教师可以确定适合所教学生的教学目标。

例如,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等。

这些目标应当具体、可量化,并能够与教学内容相配合。

第四部分: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全面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点。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伟大斗争、与时俱进等。

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学习的深度,可以引入一些案例、著名人物的事迹等。

第五部分: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可以采用讲座形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并通过互动交流来促进学习。

第六部分:制定教学计划为保证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应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不浪费教学资源。

第七部分:知识点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讲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使知识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第八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提问、辩论、作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第九部分: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设计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设计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导言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品质和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学子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挑战。

因此,思政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课堂教学是学生扩展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

因此,融入思政教育成为了当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和迫切需求。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途径1.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选择一些与思政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不仅可以拓宽思路,丰富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2. 利用互动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互动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就思政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思政问题的理解,培养合作与沟通技巧。

3. 引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安排一些与思政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社区调研、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素养。

总结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至关重要。

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可以使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高校教师应加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思政教育融入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教育。

初中思政教案教案设计

初中思政教案教案设计

初中思政教案教案设计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通过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阶段,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思考我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以及如何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迹,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内涵。

6.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榜样示范:通过分析典型事迹,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经济学理论分析》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经济学理论分析》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经济学理论分析》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经济学理论分析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1. 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经济学理论分析》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经济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将能够:-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 理解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经济现象。

- 培养运用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增强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内容2.1 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 微观经济学理论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

- 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理解和分析经济学理论。

3. 教学安排3.1 课程时长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进度安排- 第1-8课时: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 第9-16课时:微观经济学理论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

- 第17-24课时: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 第25-3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4.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程度。

5. 课程资源提供相关的教材、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在线课程等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6. 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 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思想政治教案

思想政治教案

思想政治教案【篇一:思想政治教育教案范文】政治教育教案学习次数:时间:地点:授课人:参加人:学习重点: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内容:文明礼貌——革命军人必修的道德“内功”革命军人,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特别是我军的传统美德,用我们的青春光彩为军旗增辉。

一、精神文明领风骚--牢固树立前列意识江主席多次强调指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这既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寄予的厚望,也表明军队精神文明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示范性和表率性。

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江主席这一指示精神,自觉树立前列意识,对于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保证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走在前列,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我军从创建的那一天起,就是一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新型人民军队。

这一阶级性质,决定了我军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定了我军全体官兵要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在树立威武之师形象的同时,树立文明之师的良好社会形象。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崇高的精神培育广大官兵,积极倡导和实践各种先进的思想,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始终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

(二)走在前列,是我军的特有政治优势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在75年的战斗历程中,始终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已形成自身特有的优势。

军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军本身就是一个先进的群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注意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军队每年在接受新兵、入党、提干、选改士官,以及对重要岗位配备人员时,均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政审,从而保证了部队的组织纯洁。

军队中的干部、党员、团员所占的比例超过了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广大官兵有崇高的理想追求,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军队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顾大局、识大体,真正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正确对待个人的理想、前途、幸福、荣辱、得失、苦乐、生死等问题,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立志献身国防事业。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角色。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的角色。

教师需要成为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2. 课程设置。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建立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联系,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体验思政教育的力量。

3. 教学方法。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互动研讨、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

4. 评价方法。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思政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深入的思政教育和学科学习的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新型人才。

- 1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设计导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革,高校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设计一门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其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

2. 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能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3. 培养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和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科学体系和世界观方法论,进而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要求,提高对我国发展道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把握。

3. 当代时事政治通过分析和讨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写作,提升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4. 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互动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2. 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项目策划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讲解课程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促使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国家建设。

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有效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一、目标设定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

在教学设计中,应明确目标,便于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和方法。

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以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二、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可以选取一些时事热点、社会问题作为课堂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课设计的关键。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

多样化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和互动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启发式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实践和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经历来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

五、评价与反思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考试、讨论记录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还可以进行课堂反思,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六、培养道德情感思想政治教育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选取一些道德典型事例,通过讲述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评价。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道德情感教育活动,如参观慰问贫困山区学生、开展义务劳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关怀和公益意识。

思政教育方案

思政教育方案

思政教育方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全面发展个体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每个高校都应该制定明确的思政教育方案,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部分:目标与原则思政教育方案的制定应该先明确教育目标。

大学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维。

第三部分:内容与方法思政教育方案应该综合考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具体而言,思政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社会科学基本原理、社会公德、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思政教育的方法可以多元化,既可以通过讲座、讲解、演讲等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讨论、研讨、课题研究等互动方式开展。

第四部分:思政教育在综合实践中的应用思政教育方案应该充分结合综合实践,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五部分: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针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学校应该科学设置思政课程,并且选择合适的教材。

思政课程的设置应该囊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国家政治制度等,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材的选用应该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第六部分:师资建设与教师培养思政教育方案应该注重师资建设与教师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班、教师交流和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

第七部分:评价与考核思政教育方案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案一、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背景介绍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思政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有意识地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政课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四、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

通过教材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应重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

通过讲解经典著作、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当代中国国情思政课应重视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荣誉感。

五、教学方法1.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思政课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思政课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思政课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实地、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思政课教学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主动思考、自觉反思的习惯。

可以通过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和实践中的表现。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最新版)目录1.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概述2.案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3.案例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4.案例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5.总结正文一、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概述本文将介绍三篇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这些案例分别来自不同学院、不同课程,但都致力于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二、案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是一门针对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原理》是一门针对化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讲解化工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四、案例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针对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通过讲解科学成果,传播科学家探索的勇气和爱国爱家的精神。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五、总结以上三个案例均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即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1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 3 -- 4 -- 5 -篇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1)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杨秀莲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初中思政教师教案

初中思政教师教案

初中思政教师教案年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爱国主义的内涵。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爱国主义的内涵。

3. 教师总结爱国主义的内涵,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正面案例,如抗战英雄、科学家、企业家等,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热爱祖国、为国家作出贡献的。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热爱祖国、为国家作出贡献。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国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初中思政教案模板

初中思政教案模板

初中思政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和公民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所学教材,明确教学的具体内容。

2. 拓展内容:结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情景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实践环节:布置课后作业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课件: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

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1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 3 -- 4 -- 5 -篇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1)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杨秀莲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

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

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

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1.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要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环境。

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定位,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态度出发。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二度加工、再创造。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

3.教学对象学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制定教学策略1.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成形式等综合性方案。

2.构成1)组织形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规律,优化教学效果,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选择。

3)学法指导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②制定促进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

关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③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的载体,是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

不能忽略板书设计。

(三)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以目标为导向,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构成中通过不断地反馈调控来实现的。

能够使教师在目标的指导下理性的教学,因此对每一个环节中的教学目的都应有充分认识,在过程设计中要增设教学目的。

(四)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评价:一是在设计完成后、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能够帮助设计者在实施过程中应付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进行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过程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

只有通过反复评价,教学设计才能日臻完善。

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一)学好课程标准处理好课标、教材和教师用书之间的关系;读懂课程的阶段性导言和内容标准尤为重要。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对学生与教材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1.确定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与课程标准的差距及应对策略,以大多数学生为主,找到授人以渔的方法;2.新课程改革把教师定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

(三)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1.目标要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要求;2.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3.以学生的兴趣要求而非教师的要求为指导;4.应涉及学生的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技能;5.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进行管理,包括课堂组织形式、课堂良好氛围、问题的有效调控。

1.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表现在:①增加学生参与;②教学的紧凑性;③教学的流畅性2)争取更对的学生投入学习,表现在:①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师要关注全体、民主平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

②上课时维持全班的注意力,讲课声音要大。

2.由传统课堂教学的“静”到新课程的“动”。

静: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围绕教师。

动:指教师的角色要有一个转变,要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调节教师行为。

1)“支持型”&“防卫型”课堂氛围“支持型”:①教师与学生充满信心、相互信赖;②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③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

“防卫型”:①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②教师对学生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③学生有应对教师的策略,教师对学生有操作性的行为。

2)师生关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情感教育;学会欣赏学生,发挥他们的闪光点。

3.对预期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调控1)学生的课堂吵闹问题。

首先要分析学生吵闹的而原因;并注意学生在吵闹时正在做什么。

积极因素:①说明课堂气氛民主轻松;②说明学生思维活跃;③学生参与意识比较强;④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消极因素:①任课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问题;②学生捣乱;③偶发事件;④个别学生想引人注意。

2)处理好学生中的别样声音。

原因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要鼓励具有质疑的声音。

3)做好学生厌学问题的分析对策。

学生厌学问题有三个层次:①厌学;②主动性差;③没有学习方法和能力。

两种原因,导致两种倾向:①教学水平高,则与师生关系融洽;②教学水平低、脾气差,学生厌学情绪高。

(五)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1.教师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优点)很经济地同时向很多人传授知识;(缺点)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

2)讨论法:面对面交流、讨论;教师指导、组织、提供信息;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批判性观察,形成自己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新课程中教学方法设计要注意的问题1)每堂课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设计学生活动的主题,且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创造性的理解; 2)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提高师生间互动。

①创设学生感兴趣、关心的问题;②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善于质疑问题;4)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强训练。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思想品质、智力、能力的差异,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5)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6)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质疑,要允许、鼓励、引导。

3.多媒体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辅助性手段,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与教学反馈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

评价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评价有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

评价方法:小测试、小组评议、自我评价、课堂观察。

专题二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力求整体性1、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均衡性: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达成,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过程与方法。

2、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整体联系性,教师做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因材施教”,终身学习。

二、教材文本的分析与处理:彰显开放性1、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应具有创造性与开放性。

①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与开发,是衡量一个教师的重要因素。

②操作性教学范式:a.对教材灵活应用,依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调整教学进度,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资源;b.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事性,适当“增、删”。

2、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要具有策略性和生成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凸显动态性和政策性。

教学设计要不断修正、补充,要时刻保证思维的清晰性。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营造和谐性。

1、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和谐;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有一种宽松的氛围、教学情境和谐。

2、①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学习;②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性的研究性学习;③促进学生创新学习。

五、教学设计的评价:促进发展性。

要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均衡提高、全方位发展。

不能只偏爱某些人、发展某些特长。

专题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方式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1.特点:①以问题为主线,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是教学延伸,目的是“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自主学习②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由信息被动接受者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