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诸子的思维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派:老子、庄子、孟子重直觉,墨家、名家重观察、分析,《周易大传》等兼顾重直觉和观察分析。

老庄思维方法的精义是主张以一颗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接感知作为万物本根的道。

老子把“为学”和“为道”对立起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没有价值,应当“绝学”,“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个“损”的功夫,也就是“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功夫。

有了一个无疵的“玄览”,就能“不窥墉,见天道”,即直觉万物本原的道。

老子此说,至庄子更得到发展。

庄子主张以“外天下”、“外物”、“外生”的方法去“见独”、“体道”、“睹道”,认为“无思无虑始知道”。

这就是要去掉一切知识、感情、欲望、思虑,去直接感觉万物本原的道。

孟子思维方法的精义是“尽心”,尽心即尽量发明此心。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这也是一种直觉法,这种直觉方法与老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反省内求,而不是冥而直往的外求;它不废弃思,也不完全反对博学,不过其“思”的功夫是用在“内省”上。

老庄和孟子的直觉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陆九渊、王守仁“明心尽性”的方法即祖述孟子,而邵雍、张载、程颐、朱熹的方法中,则有老庄方法的成分。

墨家颇致力于事物的观察和分析,从他们断言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可知他们也注重实验。

但他们对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如何实验的具体方法,则未做论述。

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把此种方法当作神秘的技术秘而不宣之故。

名家中的惠施,也很注重外物的观察与分析,史称他“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散于万物而不厌”。

名家中之公孙龙则特别注重分析。

公孙龙有“离坚白”的命题,认为一块石头的坚性和白性是相互分离的。

墨名二家注重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是发展了自然科学和逻辑学。

墨名二家之学的中绝失传,使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派别。

虽然后来的科学家比较重视实测,如张衡、僧一行、沈括等,并在科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020届高三线上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线上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线上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①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

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②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

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

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

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⑤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

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语文检测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语文检测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语文检测试题高三2011-01-02 22:55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语文检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缥缈(piǎo)稽首(qí)风流倜傥(tǎng)侍候(sì)B.坍塌(tān)靓妆(liàng)不落窠臼(kē)更迭(gēng)C.斡旋(wî)莞尔(wán)前倨后恭(jù)消弭(mí)D.龃龉(jǚ)匡正(kuāng)余勇可贾(gǔ)体恤(x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耿介流连忘返潇湘岑寂B.笑靥诗性大发碣石水蒸气C.想象声名雀起寒喧座右铭D.坐阵冒然行事陨落寂寥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巨大的哭墙上刻着:“1937.12.13—1938.1”一行黑色大字,表明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间。

B.“中国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不仅我们自己需要这个答案,世界也在等待中国提供这个答案。

C.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正在修改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了“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具体如何清理,即使在最终出台的《规划纲要》中也有所体现,但也不太可能详尽表述,这有赖于下一步实施细则的进一步明确。

D.2010年4月25日,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共科目笔试在全省17个地市同时举行。

考试报考人数为40.8万人,比去年增长4.4%,竞争8619个职位。

这是山东省实行公务员考录制度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考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急速感觉外,还有赛车呼啸而过后的那种振聋发聩的声音,那声音绝对是你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05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05

山西省【精品】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了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

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

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

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

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

《中国诗的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诗的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的文化精神胡晓明①无论是上层还是民间,中国的文化精神是看重现世人的幸福,而不是将幸福寄托于来世。

②人生、人性、人情,是《诗经》的灵魂,是中国诗与中国文化的母胎。

肯定人的现世性,看重此生此世的幸福,是《诗经》的基调。

③“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喻一个女孩子的美丽,《诗经》里的《桃夭》这首诗,讲到后面还有桃叶、桃子、开花、茂盛、结果实,比喻女孩子不止是好看,还要结婚、成家,生孩子。

原来中国文学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她咏唱的美好人生,是这样的一种完整真实的人生。

如果一个女孩子,只是给人家看着像一朵桃花那样的好看而已,而不会结婚,不能嫁一个好人家,也不生小孩子,那么,是没有什么真实的美,或者说她拥有的是不完美的人生。

这就是中国人的性格,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人间性。

④《尚书》里说“惟人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是目的,以人为本,没有什么东西更可以高于人性的生命存在,凌驾于人本身之上。

这就是中国文化里说的“天地良心”的涵义。

⑤陶渊明有一首诗专门咏荆轲: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对荆轲的人格,表示了很高的评价。

陶渊明之咏荆轲,是反暴秦,是反非人道的社会,是把人道人性看得高于君王之统。

而陶之所以要虚构一个桃花源,是反非人道的社会。

所以桃源世界,是人性的世界,是高于秦始皇专制社会的另一个世界,所以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与静穆冲淡的美,在根基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矛盾,都是讲人性的自由,人道的庄严与尊贵。

⑥李白特别敬重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跟陶渊明咏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是一样的意思。

他平交王侯,傲睨巢由,仰天大笑,高尊布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其人性高贵、人格尊严的精神,成为吾国诗歌思想史上的最明亮的星空。

⑦中国人看历史,看自然,看人生,都有一种温情,都有一种善的信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诗歌文学,具有一份决定性的贡献。

⑧《诗经》里有一首小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实用类文本《中国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2023学年高三12月)

实用类文本《中国文化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2023学年高三12月)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

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

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

在原始时代,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氏族、部落;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民族。

在原始社会,部落之外即法律之外,氏族内部自由平等友爱的关系在部落之间统统不存在;在阶级社会,民族是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的共同体。

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既然是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

文化的民族差异不仅是人类以民族为单位生活的自然结果,而且是这种生活的前提和条件。

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的东西,也是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东西。

如果文化完全没有民族差异,那么民族这种人类社会存在的历史形式早已不存在了,民族的差别也早已不存在了。

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

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科学、艺术、宗教等产生直接影响。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

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2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2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6分)2024年,簪花和英歌舞等民俗文化火爆出圈,为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同学们开展了“非遗”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1.请你给“乔”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汉字,填入下方横线内,用以形容两种非遗文化的风格。

簪花:柔英歌舞:健2.以下是某同学了解两种非遗文化后发表的感言,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将内容补充完整。

()簪花盛放的____是人间四时芳菲,____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生命的眷恋与温存;英歌舞舞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它们____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____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汲取时代元素,在传承中创新。

A.不仅……还…… 虽然……但是……B.虽然……但是…… 之所以……是因为……C.不仅……还…… 之所以……是因为……D.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3.簪花习俗古已有之,下列古诗所写内容不属于簪花的一项是()A.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李白《宫中行乐词》)C.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D.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苏轼《吉祥寺赏牡丹》)有人认为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传》“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情节,请结合小说内容回答问题。

4.英歌舞表演者面部会画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的脸谱,既是装饰,也有寓意。

根据下表推测,英歌舞中关胜的扮演者应画以色为主的脸谱。

5.“智取大名府”体现了水浒英雄的智、勇和义,智体现为里应外合的智谋,勇体现为争先鼓勇的胆略,义体现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6.请你从以下三则新闻中提取传承非遗文化的具体做法。

新闻一“95后”泉州姑娘陈墨用300多片玻璃制作成晶莹剔透的玻璃“簪花围”,让玻璃工艺和簪花文化碰撞出新意。

这则玻璃“簪花围”的视频在各平台播放量达350万,点赞数超35万。

新闻二近日,福田区一中学开设英歌舞课程,广受学生欢迎。

据悉,该校聘请了英歌舞教练进校悉心教导学生槌法、身法、舞法,让学生与非遗文化亲密接触。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a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a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a高考语文2014-05-11 1907().黄冈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A卷)本试卷共23小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勾结/勾当扫除/扫帚咽气/狼吞虎咽兴奋/兴高采烈B.奔跑/投奔空气/空闲累赘/罪行累累丧礼/丧心病狂C.栏杆/竹竿侪辈/肚脐投缘/不容置喙俘虏/饿殍遍野D.宣布/渲染凄怆/呛人旺盛/矫枉过正假装/久假不归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彩票首屈一指毛骨耸然义愤填膺B.驾驭励行节俭一枕黄粱枉费心机C.幅员明火执仗不可思议以逸代劳D.宛转记忆犹新乔装打扮罄竹难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整个赛季同时失去姚明和麦蒂这两位巨星的休斯顿火箭队,居然取得了42胜40负的战绩,主教练阿德尔曼的执教能力让人侧目。

B.通过参加这个夏令营,营员们不仅学会了一些必要的野外生存的技能,还意识到面对困难时团结一心的重要性,三人成虎的观念已经深入他们的意识里。

C.一场由重庆开始的扫黑风暴逐渐席卷全国,许多作恶多端的黑社会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人民纷纷拍手称快,认为他们罪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残奥会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仁义和宽容”,希望残奥会所体现的“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理念能感动东盟各国政府和人民,推动大家重视和提高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的教育工作和体育活动。

B.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总设计师刘竹生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足够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人言可畏么?答:可畏,又不可畏。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不同,以木结构为主,一般由台基、构架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它的设计重点不同于国外的外墙面重点装饰,而是将重点放于屋顶塑造上,对墙身的装饰较为平淡。

中国古建筑屋顶同屋身比例几乎一样,古代匠师们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利用斗拱创造出各种起翘如翼的屋檐,于是巨大的体量和柔美的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

加之屋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进行装饰性的处理,使屋顶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标志,西方人称赞说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之冠冕。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在古建筑中有明显体现。

古建筑屋顶形式多样,以高级向低级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半坡顶。

无论以上哪种屋顶形式,它的前后两坡屋面都不是直坡,而是一种越往上坡度越陡,越往下坡度越舒缓的凹曲面形式。

在房屋的檐椽之外要增加一段飞椽,并贴附于檐椽前端向上并反翘,即飞檐形式。

折曲的屋面与其相配合,外观上使屋顶显得更加舒展开阔,增加了建筑的美感。

早在1 978年,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首次来华后,便借鉴各种中国传统飞檐的形式创作了肩部高耸的女装,并取名为西安飞檐。

2005年5月中旬,设计师胡晓丹在中国时装世界巡演系列活动中采用的设计作品《流动的紫禁城》,以紫禁城的中轴线为题材,将造型、走兽、屋脊、门钉移植在服装上,以服饰美反映中国建筑、历史、文化。

在2009 ArmaniPrive(阿玛尼)高级定制秀场上,宝塔形圆领的夹克非常亮眼,服装中同样应用到中国建筑中的飞檐造型,整体呈现东方韵味。

色彩在建筑的造型装饰中起着重要作用,宫廷色彩强烈鲜明,江南园林色彩淡雅平和,一些地方祠堂、会馆的建筑色彩表现喧杂热闹,都有很强的感染力。

中国古建筑色彩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红、黄、青、黑、白被认为是五种基本颜色,分别代表天地中的五个方位。

【高考语文必刷真题】2014-2019年全国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类)

【高考语文必刷真题】2014-2019年全国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类)

2014-2019年全国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类)(2019年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8.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18. B【解析】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

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

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

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

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

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

故选B。

【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2022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2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绘画为诗歌开辟了道路,找寻了方向。

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著名诗人几乎人人都有题画之作。

唐诗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绘画美。

王维便是这一绘画美的创建者,他开创了诗歌美学的新纪元。

绘画作为再现性艺术的一种,在描绘外在事物的同时也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思想,所以它是以描写对象为基础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山水画中,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普遍具有一种模糊性、一致性,但王维却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创造出一首首的佳作,他的诗使山水画所要表达的画外之意更加明确、清晰,而不是纯粹地用语言诉说情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事物也如同画一般,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题画诗的出现,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因为题画诗中很大一部分是文人们对于绘画后的一种品评。

唐代的文人墨客们以诗的形式介入绘画中,形成一些固有美学观点与文人情趣,并在一定程度上灌输给画家们。

唐代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就充分表现出这一审美思想的渗透。

随着题画诗的出现,绘画的整体构图样式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并且在这种方式的不断渗透下,慢慢地促成了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

(选自《今传媒》) 材料二:初唐的题画诗既有用词的华丽和色彩鲜明,又有如陈子昂一般的刚健明朗,整个题画诗的风格呈现出一种灿烂美。

陈子昂要求诗歌要能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真实的情感;要摆脱六朝以来绮靡的纤巧作风,做到具有“汉魏风骨”,建立明朗刚健的风格。

其题画诗也不例外。

他的《山水粉图》“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

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是一首反映自然山水的题画诗,表现了向往自然的空灵境界,整首诗透露着对现实的不满。

在其情感真实支配下产生了艺术真实,一种明朗、宏大的意境应运而生。

盛唐的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群体,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题画诗更不例外。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蚌埠二中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

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

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

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

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

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

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

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

当然,所谓的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众多古代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包括晚清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探索。

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40

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40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公正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长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悟,从太古洪荒迎着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鼓励着他钻研物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宏大。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表达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

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发奋前行。

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

〞极为钦佩,认为是对HY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上世纪HY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

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创始了“意象诗派〞。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中国精神”》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中国精神”》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关于“中国精神”》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①同所有的人类梦想一样,中国梦固然包含着中国人期望实现且尚未实现的愿望和目标。

但这些愿望和目标又不能简化为简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

无论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还是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我们所憧憬、追求的中国梦,事实上是我们所期望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存境界,是我们为世界、为未来所提供的新的生存方式选项。

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这种发展模式所展现的独特生存方式,在于这种发展模式、生存方式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即中国精神。

这应当成为中国梦的精髓。

②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无疑应当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应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化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化,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③中国精神从哪里来?来自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进步,人们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

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何在?贯穿在中国经验中的精髓是什么?对中国奇迹的奥秘、中国经验精髓的探究,最终必然导致对中国精神的探讨。

因此,中国精神是对中国奇迹奥秘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经验精髓的高度概括。

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正是中国精神的最外在表现。

④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

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是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代表着当代中国人对人类思想与文明的新贡献。

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应当成为我们建构政治话语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国际交往与秩序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和依据。

2022宜春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22宜春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22宜春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

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①(pò),也一直为②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

1. 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A. chīB. zhīC. cīD. zī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 迫B. 魄C. 魂D. 泊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 浩如烟海B. 花团锦簇C. 高谈阔论D. 富丽堂皇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

B. 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

C.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D.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答案】1. D 2. B 3. A 4. C【解析】【1题详解】滋——zī,滋养:养育,培养。

故选D。

【2题详解】pò——魄,气魄: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

故选B。

【3题详解】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B.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

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D.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此处是用来形容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极为丰富。

故选A。

【4题详解】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是”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象征”。

故选C。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创作推向极致。

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

牡丹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

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牡丹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

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将牡丹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

由唐入宋,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

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

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

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

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

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

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呢?
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

“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

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

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

李氏王朝凭借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

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

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

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

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梅花不断被抬升。

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的事了。

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梅花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

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节选自《新华文摘》)
1.下列说法不属于“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牡丹意象的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B.在盛唐之后牡丹承担了败坏社会风气、导致国家衰败等众多历史负载。

C.李唐王朝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在其对牡丹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

D.牡丹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

2.以下有关牡丹和梅花的比较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牡丹为唐人所崇尚,梅花为宋人所崇尚,两种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

B.牡丹呈现出大唐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而梅花的种种
特质与宋代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需求。

C.牡丹的晋身之路曲折,梅花的晋身之路则顺直;牡丹的气度豪放,梅花的气度则富意韵。

D.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而梅花则在宋代之后发展出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是中华国力由强盛转向衰微的一个标志。

B.李氏王朝尚武,凭军事实力夺取天下。

所以唐以牡丹为国花,是由武将的审美情趣决定的;宋朝国君重文抑武,故宋以梅为国花,是由文士的审美情趣决定的。

C.牡丹与梅花成为“国花”,都是当时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这两种花本身的生物特质无关。

D.微小的梅花取代雍容华贵、灿烂绚丽的牡丹,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成为“群芳之首”,从这一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精神朝着健康且内涵丰富的方向发展。

1.D(重复题干的说法,并未分析牡丹意象内涵单一化原因,答非所问。


2.C(联系全文看,“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句中,“直”与“豪”是指牡丹,“曲”与“韵”是指梅花)
3.D(A“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是中华国力由强盛转向衰微的一个标志”的推断于文无据,且与本文作者对这种更替的褒扬态度相违;B把牡丹成为唐国花,梅花成为宋国花的原因说得太偏狭。

据文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只由主流社会的情趣所决定;C“牡丹与梅花成为国花……与这两种花本身的生物特质无关”的推断违背文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