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对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机制以及土地利用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群众的福祉提升。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影响着土地的流转和利用。

在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集体所有,农民个体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集体性的使用权。

这种制度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自由和农民的土地资本流动性。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开始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权有偿使用权。

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将承包地流转给其他农户或农业企业,从而实现土地经营权的流动和集约化经营。

二、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土地流转通常通过农民之间的口头协议来实现,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流转合同不规范、效力不明确等。

为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合同的内容。

目前,我国的土地流转主要通过招标、挂牌、竞价等方式进行。

政府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农民可以通过公平公正的程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农业企业作为承包方。

这种制度改革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

三、农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农村土地利用制度以耕地保护为主,限制了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我国开始探索农村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土地用途管制的松绑、土地集约利用的推进以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福祉。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了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我国开始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与趋势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与趋势

▪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历史演变
1.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土地市场主要受到计划经济的限制, 土地流转和交易较少。 2.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市场逐渐放开,土地流 转和交易逐渐增加。 3.目前,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流转和 交易的重要平台。
改革趋势: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演 变与趋势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2. 历史演变:土地承包制的建立与发展 3. 历史演变: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与调整 4. 历史演变:农村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制化 5. 现状分析:农村土地制度的主要问题 6. 改革趋势:土地承包制的优化与拓展 7. 改革趋势: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8. 改革趋势:农村土地制度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 农村土地权益纠纷多发
1.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土地征收纠纷等问题频繁发生,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权益不明确、土地流转不规范等问题,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现状分析:农村土地制度的主要问题
▪ 农村土地规划和管控不足
1.当前农村土地规划和管控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土地利 用不合理、资源浪费等问题。 2.缺乏有效的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机制,影响了农业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历史演变: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与调整
▪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影响
1.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 现代化。 2.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也影响了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加速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和重 组。
▪ 农村集体土地调整的必要性
1.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集体土地调整成为必要手段 ,以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 2.农村集体土地调整也有助于解决农村土地纠纷和土地权益不平等问题,促进农村 社会公平和稳定。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迅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日益突出。

为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分田到户、统分结合、土地确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以及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来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农村土地自由流转成为一种刚需,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提高经济收益。

二、分田到户政策分田到户政策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将集体土地划归至个人,使农民可以独立经营土地,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项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土地使用方式,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农村土地确权农村土地确权是指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将土地使用权分配给具体的农户。

通过土地确权,解决了农民土地权益不清晰的问题,保障了农民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这项政策的实施,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四、土地流转市场化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流转市场也逐渐兴起。

农民可以通过租赁、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在土地流转中获得经济收益。

市场化的土地流转促使农民将土地积极利用起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分田到户政策,农民获得了独立经营土地的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

其次,农村土地确权为农民提供了土地使用权的保障,加强了农民对土地的投资和耕作,使农田发展更加规范和有序。

最后,土地流转市场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收益来源,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发展的速度。

六、问题与挑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虽然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速度过快,导致农民缺乏土地安置和就业的渠道,造成农民的利益受损。

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国农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两个问题,并分析其对农村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第一部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或者承包给其他农户或企业使用,从而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土地规模小化问题,农村分散的小块土地难以进行有效的生产组织,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

其次是农民对土地流转缺乏保障和信心,担心失去土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此外,土地流转也面临着农民文化观念的障碍,许多农民认为土地是家庭的根本财产,不愿意将其流转出去。

第二部分:农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指对土地和农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

该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明确产权关系,鼓励农民积极投资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农村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通过流转土地,农民可以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获取租金,并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土地流转也可能导致土地集中度增加,进一步加剧农民的土地难题。

第四部分: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改革,农民可以获取稳定的土地产权,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的信心。

同时,改革还鼓励农民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改革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收入用于发展其他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收入水平。

第五部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挑战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权制度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标准。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改革的必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一直是以集体所有、农民承包经营为基本制度。

虽然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

比如,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不清晰,无法自由流转,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碎片化严重,农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

因此,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和管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不受侵犯,并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交易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4. 完善土地流转税制和土地征收制度政府应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税制和土地征收制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改革后的影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将给农村地区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民将获得更多的土地经营自主权,可以更灵活地开展土地经营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这也会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土地碎片化和闲置浪费现象。

同时,改革后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农村地区,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四、应对挑战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和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发展。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规范土地流转市场,防止土地流转中的风险和问题。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和利用,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经历了重大变革。

这一变革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土地流转主体的多样化和流转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原因和阶段,并分析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原因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地区出现了农田闲置和农民缺乏土地利用的现象。

土地流转制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民的收入。

2.农民追求规模经营的诉求农民越来越意识到规模经营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性。

而规模经营需要大片的土地资源,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民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大片土地,满足他们规模经营的需求。

3.农民增加非农收入的需求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转而从流转收入中获得非农收入。

二、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阶段1.试点阶段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试点工作始于2003年。

在这一阶段,试点地区积极探索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并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2.推广阶段自2008年起,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制度,明确提出了“流转承包经营权,保护农民承包地权益”的政策。

在这一阶段,土地流转逐渐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

3.规范化阶段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土地流转制度进入了规范化阶段。

各地纷纷建立土地流转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三、土地流转制度变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流转使农民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土地资源,将土地流转给有经营能力的农户或企业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促进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土地基础。

通过流转,农民可以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流转使农民能够从土地流转中获取租金或是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获得一定的分红。

农村土地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改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村土地改革涉及着农民的利益、农村发展的方向以及国家的整体利益,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成为土地改革的重点。

目前,我国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存在很多阻碍土地流转的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在农村土地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权益。

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是他们的基本财产权,必须得到保护。

只有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才能确保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并使农民从中受益。

三、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当前,我国的农民大多分散经营,土地利用率低,生产效益有限。

因此,在农村土地改革中,应当鼓励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规模经营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保障农民的就业机会农村土地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除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就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培训等措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五、推进农村转型升级农村土地改革不仅仅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更是农村的整体改革。

要推进农村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村服务业、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督农村土地改革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土地管理和监督机制。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行为的监督,防止土地流转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还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调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七、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改革需要通过金融手段来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低息贷款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实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八、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在农村土地改革中,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的重点方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的重点方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统一市场交易,推动土地流转、确权登记和土地证书化,优化土地整治、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和整治,以及探索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股份制改革等。

具体来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一改革可以促进土地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集约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确权登记和土地证书化是防止土地流转中的诸多风险和问题的关键步骤。

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规范,建立更加完善的土地交易和监管机制。

2. 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和证书化的工作,加强农村土地调查和研究,建立健全土地地籍档案和信息系统,完善土地执法监管机制,防止土地交易的各种风险和问题。

3. 优化土地整治、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完善土地政策体系,
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现代化管理模式,推动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扩大农村经济规模和效益。

4. 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和股份制改革,通过建立公平有效的土地股份制转让机制,促进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和规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重点方向将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土地交易体系,完善土地政策体系,推动农村地区现代化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这些措施有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流转方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流转方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流转方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愈发显得迫切。

为了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田资源的集约利用,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希望能够促进土地流转。

那么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流转的方向究竟应该是什么呢?1. 传统耕作模式的限制农村的传统耕作模式存在一定的限制,劳动力大多属于无序状态,土地利用率低,生产力水平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就需要进行土地流转改革。

2. 农村土地产权明晰在土地流转改革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立土地产权。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关系复杂,不仅有集体所有制,还有自留地、承包地等多种形式。

因此,要想进行土地流转,就必须先澄清土地的产权关系,明确土地的归属。

3. 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土地的经济性权利,应该能够自由流转。

在土地流转改革中,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4. 加强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为了促进土地流转,政府应该加强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通过市场机制,让土地的流转更加便捷和透明化,为土地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选择。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应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推进。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

6. 打破户籍限制,促进土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中,户籍限制成为一大障碍。

要想促进土地流转,就必须打破户籍的限制,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7.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土地流转改革中,政府应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机制。

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顺畅地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8. 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在土地流转改革中,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只有保护好农用地,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9. 增加流转土地的保障措施为了促进土地流转,政府应该增加流转土地的保障措施。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分析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分析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效果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现状。

一、改革效果1. 促进土地流转: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土地流转,通过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农户合作社等形式的流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同时,土地流转还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并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提高农民收入:改革使农民不再仅依靠土地收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以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式,农民的收入逐步增加。

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推动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现代农业产业链的环节,提升了农业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4.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保障,土地使用权有利于农民用于抵押、转让等,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此外,土地制度改革还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的建设,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

二、改革问题1. 土地权属不明确: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土地权属问题不够明确,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一些地方因为缺乏土地产权登记和确权工作,存在土地流转难、合同风险高等问题。

2. 土地流转契约不规范:一些地区土地流转契约存在着合同缺乏明确、补偿不合理、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面临利益受损风险。

3. 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不强烈: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还存在抵触心理,担心失去土地使用权后生活无着,导致土地流转进程缓慢。

同时,由于土地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土地流转难度大,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渴望度较低。

4. 土地流转资金不足:一些地方由于资金短缺,难以推动土地流转的实施。

这使得一些农民无法真正享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限制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以农村土地流转为纽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背景、政策措施、效果及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家庭农场和耕地承包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传统家庭农场规模小、技术落后,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另一方面,土地承包制限制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流转,形成土地零散经营和规模效应不显著的问题。

因此,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应运而生。

二、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促进土地流转,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是在法律法规上进行明确,规定了土地承包期限、流转方式和流转权益等问题。

其次,建立了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的平台和渠道。

同时,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加强流转土地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三、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效果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土地流转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可以集中资源、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流转市场还比较不发达,信息不对称和流转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其次,土地权属问题和农民福利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改革举措,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尚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的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果。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一、背景介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民土地权益不明确等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意义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土地使用形式,允许土地经营权和流转权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流转。

这种改革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得土地资源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

原本农民仅仅依靠自耕地维持生计,现在他们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从而引导他们发展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经济多元化。

四、农村产业升级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机会,使得农村产业升级成为可能。

通过流转土地,农民可以合作开办农业企业或者加入现有的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实现规模化经营、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可以带动农民的收入增长。

原本农民仅仅依靠自耕地维持生计,现在通过流转土地,他们可以获得租金收入。

这些收入可以用于购置农机具、投资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效益。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改善生活水平。

六、促进农村就业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有助于促进农村就业。

通过流转土地,农民可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激发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如农业技术咨询、农产品加工等,为农村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

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挑战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信用问题等。

其次,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利益安全担忧,导致流转难度加大。

再者,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到农民的迁移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与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与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与问题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和问题,并谈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举增加了农村产量和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了城乡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城市人口回流或者转移,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这使得农民更加有信心投入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提升了其生活质量和积极性。

4. 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土地流转和承包权确权登记,为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治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土地制度改革有助于推动资本流入农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1. 产权保护不完善尽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了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但仍存在产权保护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强拆、强征土地的情况,农民权益受到侵犯。

此外,土地纠纷和乡村闲置土地问题也较为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保障和监管。

2.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些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民积极性不高。

部分农民倾向于将土地承包给其他地方或个人,而自己不去经营。

这导致农村土地浪费和农业生产效益下降。

3. 农民土地流转困难虽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断完善,但农民土地流转仍面临一些困难。

土地流转手续复杂,流转市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评估、交易和保障机制,限制了土地的有效流动。

4.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一些年轻人离开了农村,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农业发展

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农业发展

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农业发展近年来,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新型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新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破除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限制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规模经营,制约了新型农业的发展。

经过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被逐步破除,土地流转市场逐渐兴起,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为新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推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

通过土地承包,农民可以长期经营土地,增加投入,提高产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深化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放宽了土地流转的政策限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新型农业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土地经纪服务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兴起,农村土地经纪服务逐渐成为一门新兴行业。

农村土地经纪服务可以帮助农民寻找合适的土地流转对象,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经纪服务将在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农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农村土地权益保护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重视土地权益保护。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基础,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权益保护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才能真正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新型农业的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提供了机会。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政策支持,他们将成为推动新型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拓展新型农业产业链新型农业的核心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

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拓展新型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条件。

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产业增值,提高综合效益。

发展新型农业产业链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与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与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与管理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转让、租赁、承包等方式流转到农民或者其他主体经营使用的行为,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管理办法。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

各级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引导农民依法有序开展土地流转。

比如《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农民经营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限流转和无偿转让的条件,落实了土地“两权分属”。

2.市场化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即由土地出让方和承租方在市场上自愿达成协议,确定土地流转的方式、期限、价格等。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交易市场等平台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3.合同约束。

土地流转需要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来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流转土地的使用用途、期限、费用等。

合同是双方之间的法律文书,一旦违反合同协议,将面临法律责任。

4.监管机制。

政府设立相关部门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监管,加强对流转主体的注册管理和备案登记,确保流转土地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农民和农村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是保障流转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公开。

政府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公开土地权属、流转意向、流转价格等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方便流转主体查询和了解土地流转情况。

2.服务保障。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帮助农民和其他主体了解土地流转政策,协助解决流转过程中的问题和纠纷,为流转主体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

3.权益保护。

政府要保护农民和其他流转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各方在土地流转中的权利,确保流转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深刻变革。

其中,土地流转制度变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前夕开始,分别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历程,以及现阶段的政策及对策。

一、改革开放前夕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是非常有限的。

土地私有制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建立,但农民仍然只能通过家庭承包土地的方式来耕种农田,没有流转土地的自由。

同时,由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的价值不断提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规定了土地拆分并实行村集体经营,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共享土地资源。

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初步建立1980年代末,国家开始在一些试点地区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将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

同时,也允许农民自行开展土地流转活动。

在此期间,土地流转以单纯的往来拼租为主,农民流转土地的规模和方式都比较简单。

三、土地流转的盲目发展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农村土地流转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土地流转的方式非常多样化,流转规模也大规模拓展。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鼓励大户流转土地,搞大种植,以增加农村收入。

与此同时,一些较为贫困的村民也开始将土地流转出去,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生计。

但是,这一过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些“土地流转商”或农民之间缺乏明确的流转合同,对于涉及土地流转的各种问题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

一些贫困农民流转土地后,却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也使得他们的生计更加艰难。

四、当前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及对策近年来,为了解决一些问题,中国官方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并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框架。

首先,政府加强对流转合同管理的监督力度,防止“土地流转商”等非法中介机构涉足此类事务带来的风险。

目前,农村合作社、农宅合作组织等已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参与者,这些合作组织可以在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开展土地流转合同等事务。

同时,国家明确了土地转移者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有限流转,有保障”为主旨制定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有关问题的若干规定》,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地流转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地流转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地流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地流转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地流转成为了热门话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加强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保护,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灵活性,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地流转则是指农民按照市场化原则将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或者其他农户,从而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过去,农民在种地过程中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的问题。

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了长期保障,农民可以稳定地承包土地,从而更加有信心去发展农业生产。

这也为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供了基础。

其次,农地流转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租给其他土地需求者,同时从租金中获取额外的收入。

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土地闲置和滥用现象的发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农地流转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另外,农地流转对于农民增加收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农地流转中,农民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获得租金,而不再仅仅依靠种地所得。

这无疑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减轻了农民的生活压力。

同时,农地流转还为农民提供了创业机会。

一些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可以将租得的土地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或者养殖业,从而更好地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

然而,农地流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农地流转涉及到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使用权等多重权益的衔接问题。

面对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如何合理规划农地流转的范围和用途,既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又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总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地流转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地流转得以顺利进行,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得农民能够分享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
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依法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制度。

它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农村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
1. 依法合规:流转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经过合同约定,确保权益合法合规。

2. 自愿性原则:流转双方自愿协商,自主选择流转对象和流转方式。

3. 有偿流转:流转方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给流转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

4. 经营权流转:土地的所有权仍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流转的是土地的经营权。

5. 有限期限:流转期限一般不超过30年,在流转期满后需要重新协商确定流转方式。

6. 多种经营方式:流转方可以是农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流转方式可以是整体流转、分片流转、托管经营等。

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流转土地的
经营主体可以依法享受土地经营权,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村金融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的重点方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的重点方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的重点方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广大农村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重点方向应该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和完善。

土地承包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制度,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和承包地的持续经营。

未来要继续巩固和完善这一制度,确保承包地的经营权稳定和有序流转。

2.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宅基地是农民居住和生产的基础,但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不完善和不规范的问题。

未来要加强对宅基地制度的法律规范,确保农民的宅基地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3.土地流转和经营权有序流转。

随着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增多,土地流转和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成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未来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4.土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

土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基础,未来要加强对土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工作,确保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包括:1.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随着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增多,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未来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推动土地流转规范化、合法化和市场化。

2.完善农民宅基地制度。

宅基地是农民居住和生产的基础,未来要加强对宅基地制度的法律规范,推动宅基地使用权的保障和可持续利用。

3.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农村土地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未来要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4.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集约化生产。

未来要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与问题近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果和存在的困难。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成效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土地流转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专业农户或企事业单位,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和利用。

这种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减轻了农村人口压力,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的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承包经营权改革,农民在土地承包期限内拥有土地经营权,可以灵活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这种改革措施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还使得农村土地更加有序管理,减少了土地纠纷和冲突,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农民被迫选择将土地转让给个人或企事业单位,而没有充分考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

这样一来,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经营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可能导致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受到限制。

四、土地资源保护的挑战另一个问题是土地资源保护的挑战。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些农民在土地流转后,将土地用于对环境有害的产业,如水泥厂和化工厂,导致土地的污染和生态系统恶化。

这对农村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五、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此外,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农村大量土地属于低效利用状态,部分土地面临着荒芜和闲置。

这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主要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转包、城乡统筹等不同模式,它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法律缺失、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政策力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法律规范、制度创新、组织建设、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全新发展阶段。

现代农业要求实现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而现阶段农村分散、粗放的土地经营方式,难以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这就要求农村土地进行适度流转和集中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已有很多地区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试点工作。

对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进行考察,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土地资本化的代表(二)土地转包模式:土地分散租赁模式(三)土地信用合作社模式:土地集体租赁的典型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首先,我国目前缺乏专门的法律对土地流转进行有效的规范,我国没有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法》,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产权性质,对土地流转方和流转受让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流转的原则和程序、流转期限和流转合同、流转权的保护、流转方式、争端解决和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

其次,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都明确规定农村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作为产权主体的“集体”概念不统一,有关内容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在《民法通则》中界定为乡(镇)、村两级;而在《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中则界定为乡(镇)、村或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由此造成谁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模糊不清,农民的利益在土地流转中遭受侵害[7]。

200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虽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流转,规定了承包权流转原则、流转方式、流转合同和流转主体,但没有具体规定土地流转的保护、土地流转最低期限、争端解决机制和法律责任等[8]。

也没有明确农民的集体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等能否流转、如何流转。

(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滞后首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地区只明确耕地和林地的产权,没有明确农村宅基地和住房等资源的财产权利。

农村和城市的土地管理制度也不统一。

其次,农村产权交易和租赁市场不完善。

目前,只有少数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山东枣庄、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等地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

很多试点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都没有建立规范的土地产权交易和流转中心,对于哪些产权可以参与交易、交易过程应该遵循哪些规则、交易价格如何确定,以及发生争端如何解决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

土地流转过程主要是由流转双方协商解决,一是流转信息不灵通,很难找到合适的流转对象,流转价格也难以体现市场价值和公平合理的原则;二是合同签订不规范,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同时也缺乏争端解决机制和仲裁机构。

第三,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和农业保险机制等制度建设滞后。

(三)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建设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建设滞后。

一是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难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很多传统集体经济组织在转型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后,由于合作社章程不健全,管理水平有限等原因,难以保证农民的土地权利和经营收益。

特别是土地信用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只充当流转中介,需要向更紧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工商一体化组织发展。

二是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三是土地流转中的担保机构缺失或不完善,土地流转风险较大;四是土地流转仲裁机构缺失,争端解决困难。

(四)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苏州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并给予财政支持和奖励。

但更多的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还缺乏有效的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财政支持和信贷优惠措施,不能有效地调动农民和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无论是规范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仲裁机构的建立,还是农村耕地和粮食用地保护机制,以及农村土地合作社的完善,农业规模经营组织的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目前政府能够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经济落后地区更加突出。

(五)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隐患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流转土地有可能由农业用地转化为收益更高的工商业或建设用地,农村耕地保护存在安全隐患[9]。

即使是留在农业内部的土地,由于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等种养殖业的收益高于粮食种植业,原来种粮的土地很有可能转向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粮食种植缺乏保障,存在粮食安全隐患。

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约束,加强政府对粮食种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三、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建议(一)制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制定专门的《农村土地流转法》,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产权主体、产权性质,对农村土地流转方、流转受让方以及流转中介的权利义务关系,流转的原则和程序,流转期限和流转合同,流转权的保护及流转方式,争端解决和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以确保土地流转的平稳有序进行。

同时,明确规定流转土地的用途及奖惩机制,以确保农业用地底线和粮食安全。

(二)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建设,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首先,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特别要明确农村耕地、林地、宅基地、住房等资源的财产权利,给农村居民核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即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林地使用权证》等土地产权证书,并允许其抵押转让;建立农村不动产的抵押登记、交易流转制度。

其次,建立一个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和租赁市场。

市、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每个村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提供土地流转信息登记发布、土地评估、谈判交易、合同签订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第三,建立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为保证粮食安全,一方面,必须严格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补偿机制,避免耕地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应对农民保护基本农田和种粮所支付的机会成本实行财政补贴,增强农民保护农田和种粮的积极性。

第四,为了降低农业经营和土地流转的风险,引入农业保险机制。

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降低农村土地合作社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风险和银行贷款风险。

第五,大力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仲裁体制建设,从编制、经费上给予保证,以便及时处理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

(三)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建设,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国家应逐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组织建设,采取相关措施建立和完善土地产权评估机构、委托代理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土地抵押担保机构、农业保险机构、土地流转仲裁机构等,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和林地使用权等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的健康有序进行,促进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通过律规范和财政信贷支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完善。

(四)加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经营组织与农业一样,受自然因素、环境资源、市场风险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

首先,全面整合各级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对规模经营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财政扶持奖励和税收优惠。

其次,市、区(县)两级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作耕地保护基金。

第三,对土地流转各方给予信贷支持。

开辟农业信贷“绿色通道”,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和小额贷款给予政府贴息。

同时,对农产品生产和初级加工用水、用电以及用油费用给予补贴。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土地流转风险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应建立由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社会组织组成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土地测量和确权、工商注册登记,以及农业科技服务、合作社员的技能培训、合作社班子的配备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和指导服务,促进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和完善;第二,土地交易流转中心为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包括提供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提供土地产权价值评估,提供资格审查、谈判协调、合同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等其它服务。

第三,建立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争端解决机制。

市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各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仲裁土地流转中发生的纠纷,保证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第四,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及农业经营组织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服务。

第五,政府建立或支持建立土地流转担保公司,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风险担保服务,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

(六)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调动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一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长期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农民工变为市民,将其纳入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管辖范围,消除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减少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激发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二是允许自愿放弃土地的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给予他们城市居民身份和相应的社会保障,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